導航:首頁 > 小學年級 > 四年級小學生作文

四年級小學生作文

發布時間:2020-11-29 12:47:10

❶ 我是一名四年級的小學生作文

人生途中,有些是無法逃避的,比如命運;有些是無法更改的,比如情緣;有些是難以磨滅的,比如記憶;有些是難以擱置的,比如愛戀……與其被動地承受,不如勇敢地面對;與其鳥宿屋檐下,不如擊翅風雨中;與其在沉默中孤寂,不如在抗爭中爆發……路越艱,阻越大,險越多,只要走過去,人生就會更精彩。
青春時代是充滿幻想、激情和純真的時代,也是生命枝葉正旺盛地伸展、最需要精神光照的時代。讓我們仰望星空,拓展想像,沐浴人類文明之光,在與無數學者的對話中探尋未來之路,逐步構建自己健全、充實、美好的精神家園。
有些時候,我在想:幸福,到底是怎樣的?我想幸福應該是一種感覺,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覺……其實,幸福很簡單,就是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份稱心的工作,一個用深厚感情愛你的愛人和一群值得信賴的朋友。要學會快樂,遇事只要多往好處想想,就會快樂,就像如果我們掉進溝里,我們都可以設想說不定剛好有一條魚鑽進自己的口袋。要學會交往,因為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種缺

小學四年級的好作文

優,讓我們拉拉鉤

我是一個優秀的小學生,「優」字總是願意光顧我的作業本里。如果你問它為什麼這樣照顧我,它肯定會回答:「她的作業既正確又工整,我當然願意去了。」但今天,鮮紅的「優」字不見了。「優」啊「優」,你今天到哪裡逛去了,你可把我害慘了:在學校,我受到

了老師的嚴厲批評;在家裡,爸爸媽媽罵我沒有好好聽課。你這個「優」字對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啊!
終於,我在其他同學的作業本里找到了它——「優」。我生氣地質問它:「今天你為什麼不來我的作業本里,你可把我害苦了!」「你的作業做得不好,自己不認真,那麼馬虎,還來怪別人,你不害羞!」還沒等我說完,「優」字就開口了,「今天我去老師那裡,老師認真地批閱了你的作業,發現你做得亂七八糟。老師問我,『你願意去嗎?』我說不願意。老師又問『良』,『良』答道:『我願意去,這樣,她就可以認識我這個新朋友,從此改掉馬馬虎虎的習慣了。』老師聽了,說:『好,你上!』『吱吱』——老師大筆一揮,就把『良』安排在你的作業本上了。你不接受教訓,還來怪我,真不應該!」我聽了「優」的一番話,這才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細看我做的作業,不是這里少了條胳膊就是那裡多了條腿兒,還錯了一道非常簡單的題哩……我十分不好意思,真想找個地洞鑽下去。唉,「優」說的也是啊,我今天做作業的時候,一心想著快點做完了要出去玩,於是就馬馬虎虎,一點也沒有認真。才造成這樣的後果呀!
我一定要改掉自己馬虎了事的壞習慣。「優」,讓我們拉拉鉤,明天我們一定會再見面的!

❸ 我是四年級小學生作文

我的表妹買了一隻珍珠熊,放在婆婆家養,我每天都要去看它。開始我以為珍珠熊就和老鼠一樣,全身是黑色的,還拖著一條長尾巴,想到這兒,我就害怕,可我還是壯著膽子,湊近看了它一眼,單它沒有我想的那麼可怕,它比老鼠小一點,長著三角形的腦袋,上棉有一對小耳朵,還有一雙小眼睛,它的皮毛是淺棕色的,身體後面拖著一條短尾巴,還挺可愛的。它通常是中午睡覺,白天吃東西,晚上出來活動。珍珠熊能吃的東西很多,有胡蘿卜、馬蘭頭、蘆蒿、餅干……只要是能吃下的東西都吃。
這只珍珠熊真惹人喜愛。

❹ 小學生四年級作文有什麼

寫人:我的……,我最喜歡的人,誰誰你真棒 等
寫事:小鏡頭,童年趣事,一件令我…的事等
寫物:我的…,關於寫動物,植物,文具等
寫景:(注這和寫游記不同) 校園真美麗,春/夏/秋/冬等
游記:我最喜歡的地方,游……等
還有想像作文,詩歌形式(散文),說明文(也可歸類為寫物的)等
祝你學習進步!!!

❺ 小學四年級作文

幫你找了3篇,供你參考。

選擇1

人的一生經歷無數次選擇,即無數次機會的把握。正確的選擇可以造就生命中燦爛的前程,錯誤的選擇可以毀掉生命的夢想而感受遺憾的苦果。因此,選擇是歡娛的過程,選擇是痛苦的過程,選擇是悲愴的過程。

選擇需要高深的思維功底,選擇需要切合實際的判斷能力,選擇需要謹慎的態度,選擇需要果斷的決斷,選擇需要充足的時間。

選擇是主動的,自主的,可以盡情地選擇;選擇又是被動的被迫的,不得不選擇,不能不去選擇或者是說別無選擇。

選擇是雙方的,既要選擇又要被選擇。

有空間寬裕的選擇,有餘地狹小的選擇,有輕而易舉的選擇,有要付出代價和犧牲的選擇。

世間不存在十全十美的選擇,但是世間萬物正是在選擇中進化,缺少選擇就缺少生命和歷史,就會缺少發展的韻律。

我們渴望選擇,我們擁有選擇。

選擇2

心靈是一個人的根,人們的觀念在心靈深處徘徊而升華;心靈是一個人的靈魂,人們的舉動因為心靈這個靈魂輾轉而改變。

面對人生的一次次選擇,我們應始終保持一種純潔高尚的心靈、一種熾熱溫暖的心靈、一種堅毅不屈的心靈,我們要像那位登山者一樣,伸出援助之手,用身心去溫暖他人,做出正確的選擇。

面對鴉片泛濫,長此下去,全中國將無御敵之兵且無充餉之銀的危難境況,林則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門銷煙壯舉威懾中外;面對元人的種種威逼利誘,文天祥決然赴義,「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讀到這震撼人心的詩句,仍讓人激動不已。從古至今,有多少豪傑,多少壯士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為了祖國的尊嚴,面對生與死的激烈碰撞,他們拋頭顱、灑熱血,蹈死不顧,至死不悔。這不悔正是他們心中做出的正確的選擇,他們的豪言壯語、英勇事跡激勵著一代代成長中的青年,他們的選擇已在我們的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他們的舉動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在幾千年前的孟子面對心靈的選擇,毅然發出了捨身取義的吶喊,是心靈的選擇激發出了先哲的思想火花,這將是一條亘古不變的古訓。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三國鼎立的年代,諸葛亮輔佐劉備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興復漢室,諸葛亮殫精竭慮,在躬耕於南陽與興復漢室中,諸葛亮選擇了後者,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我們的總理朱基在答記者問時不也引用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話么牽這是人的心靈深處的大義,是為國奮斗而義無反顧的大義。

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從古人心靈深處的選擇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大義所在。是心靈的選擇促成了他們的最終的美,是心靈的選擇讓他們至今仍閃耀著光彩奪目的光芒。

舍棄自私,選擇高尚;舍棄奸詐,選擇誠信;舍棄小我而完成大我……

這才是人們從心靈、從靈魂的大無畏的選擇。

選擇3

徘徊在生與死間,躊躇於明與暗間,有人選擇生,也有人選擇死,有人選擇明,也有人選擇暗……真正源於人類內心深處的一縷精神血脈,卻選擇永恆。

選擇永恆牎流星的永恆源於用生命劃亮的光華,飛蛾的永恆源於用生命追求的光與熱,人生的永恆呢牽源於一次次選擇。

站在歷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歷史溝渠: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已;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採菊……他們選擇了永恆牎縱然諂媚污衊蒙蔽視聽,也不隨其流揚其波是執著的選擇,縱然馬革裹屍魂歸關西,也要揚聲邊塞盡掃狼煙,這是豪壯的選擇;縱然一身清苦終日難飽,也願怡然自樂、躬耕隴畝,這是高雅的選擇牎在一番番選擇中,帝王將相成其蓋世偉業,賢士遷客成其千古文章。

而今天呢牽有多少人在溫柔富貴鄉中疲軟筋骨麻木神經牽有多少人願選擇清貧,選擇質朴,選擇剛健牽物慾橫流流盡了血汗,歌舞昇平平息了壯志,阿諛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牎千百年民族精神魂大氣磅礴還有誰唱牽五千年傳統美德源遠流長還有誰傳牽選擇永恆,不是要我們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牎選擇永恆,不是讓我們漠視生命麻木不仁。

選擇永恆,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鐵馬去」的慷慨志向;選擇永恆,需要「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探尋,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高潔。

用心靈選擇,給人一片綠陰,用意志選擇撐出一道晴空。對生命的膜拜,信心的追求,需要我們選擇永恆。滾滾洪水中,勇士選擇自身的離去卻給了別人的生;浩瀚沙漠里,戰士選擇自身的苦辛卻給了別人幸福。面對歹徒毫不畏懼,面對苦難迎難而上,生命的選擇賦予人活力、追求與成功,靈魂的選擇產生永恆。

選擇永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選擇永恆。追求生命圖騰,激昂生命鬥志,讓掉進泥潭的人振奮,讓處於危難的人平安,縱然一無所得,縱然粉骨碎身,也要將文明與道德的火炬傳承,也要用今生無悔的選擇鑄就春秋的華蓋與樂章牎選擇永恆,雖九死而猶未悔!
回答者: 電腦里的丫丫 - 高級魔法師 七級 2-28 15:45

❻ 四年級小學生作文怎麼寫

家鄉過年的習俗
(1)
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偉大的一個傳統佳節。這個節目象徵著過去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來到。所以我國各民族、各地區都有各自豐富多彩的過年習俗。我的家鄉是閩南著名的僑鄉,又是沿海開放城市,所以我們家鄉的過年習俗更有特色。長輩們正按照傳統習俗:大掃除、貼春聯、辦年貨。爸爸、媽媽忙著四處幫我買漂亮的新衣服。年青人呢,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迎接新年的到來:買鮮花、購盆景、卷宗賀年片;順便買一些精美碟片,准備把新年搞得熱熱鬧鬧。除夕之夜,不管是長輩、年青人和小孩們,大家圍坐在一起,美美地品嘗著年夜飯。好一派紅火熱鬧的景象!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過年習俗,它是那麼的令人難忘!

附:
(2)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而之前則是年三十了。呵呵,大抵與平安夜是一個級別。

傳統的春節應該怎樣過?

臘月25:接玉皇趕亂歲照田蠶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後,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趕亂歲

送灶神上天後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閑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今日焦點:

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可見,在傳統社會里,民眾生活秩序是依賴著民俗進行調節的。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照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舉行這一活動。

千燈節

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蒙語稱"明干卓拉",意即千盞燈節。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廟里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當地群眾在這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游藝活動。

臘月29:小除夕過趕年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臘月31除夕:貼門神貼春聯放爆竹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貼門神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傳說中的神荼、郁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唐代以後,又有畫猛將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像為門神的,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門神分三類:第一類是"大門門神",多貼在車門或整間大門上,高約四五尺,寬約二三尺。第二類是"街門門神",多貼小街門上,高約二尺,寬約一尺。這兩種門神都是一黑臉一白臉兩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獰惡,各手執槊鉞。第三類是"屋門門神",較街門門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門最多是貼"麒麟送子"像,兩個傅粉塗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這種門神,本應貼在新結婚的屋門上,以取吉利,後來也就作普通街門的新年點綴品了。

貼春聯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聯。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准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幅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

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春聯由神荼、郁壘的名字而向文字發展,而年畫依然沿著繪畫方向發展。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裡,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節貼春聯,年畫也受其影響隨之而盛行開來,全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我國年畫的三大流派。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掛千,就是用吉祥語鐫於紅紙之上,長尺有咫,粘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為佛前所掛。掛千民戶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較少。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余,是"小掛千",為市肆所用。最早的掛千當是以制錢(銅錢)串掛的,與壓歲錢一樣,有壓勝的作用。

置天地桌

這是一個臨時性的供桌,是除夕專設之桌。一般無大佛堂之家特別重視天地桌,因為平時對佛供獻較少,到年終歲盡時對神佛大酬勞一次,此外,這桌主要是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內容與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掛錢、香燭、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臨時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畫冊;"天地三界十八佛諸神",是一張用大幅黃毛邊紙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碼;福祿壽三星畫像等。以上諸像有的接神後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則須到破五、甚至到燈節才焚燒。擺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統一,如堂屋地方寬大,可置於屋中,如屋內無地,就置於院中。傳說此夜為天上諸神下界之時,所以民間有此接神習俗。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鍾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歷代的詩人墨客總是以最美好的詩句,贊頌新年的來臨。

王安石的《元日》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葯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

給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卧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系的民俗活動。

有童謠雲: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輩兒的磕頭,老輩兒的給錢。

要錢沒有,扭臉兒就走。

接神

接神是為新舊年分野,但接神時間亦不太統一。有的子時一到就開始舉行儀式,有的到"子正"之時,即午夜零點開始接神,有的則在"子正"之後方接。祭灶後,諸神都回天宮,不理人間俗事,到除夕子時後,即新一年來臨時,又降臨人間理事。接神的儀式在天地桌前舉行,由全家中的最長者主持。因為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時來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於接何神,神從何方來,要預先查好"憲書",然後帶領全家舉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憲書"上指示:"財神正東、福神正南、貴神東北、喜神西南、太歲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禮畢後,肅立待香盡,再叩首,最後將香根、神像、元寶錠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備好的錢糧盆內焚燒。焚燒時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時鞭炮齊鳴,氣氛極濃烈。

踩祟

接神後,將芝麻秸從街門內鋪到屋門,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聲,稱為"踩歲",亦叫"踩祟"。由於"碎"與"祟"同音,取新春開始驅除邪祟的意思。

祭祖

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鍾鳴鼎食之意。

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設火鍋,按靈位設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將火鍋扇開,隨時換菜。旗族人祭祖,滿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黃油炒黃米面,撤供時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風味。滿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蘋果、素蠟檀香,靜肅異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餑餑,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頭,獻供新茶。祭祖形式雖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懸影,上元夜撤供,親朋之至近的,拜年時也必須叩謁祖先堂,不獨慎終追遠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藉此保存了。

送財神

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裡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鬍子,身上背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後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於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後,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

飲屠蘇酒

屠蘇酒是一種葯酒。在古代習俗中,元日全家飲屠蘇酒,以祛不正之氣。製作屠蘇酒的方法是:用大黃一錢,桔梗,川椒各一錢五分,桂心一錢八分,茱萸一錢二分,防風一兩,以絳囊盛之懸於井中,至元日寅時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長大,先飲酒以示祝賀,而年長者過一年少一年,後飲以示挽留。宋朝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道:"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說的就是這種風俗。這種別開生面的飲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產生種種感慨,所以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隔年飯

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

正月初一:拜年占歲貼畫雞

正月初一

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雲正朝,亦雲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中國是個古老的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經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確定過自己的元旦,即改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時間。顓頊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歷,以農歷正月初一為元旦;商代使用殷歷,殷歷建丑,以農歷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周代使用周歷,周歷建成子,以農歷十一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使用秦歷,秦歷建亥,以農歷初一為元旦;西漢前期仍然使用秦歷,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馬遷、洛下閎創制的太初歷,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歷,以農歷正月初一為元旦。以後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歷,唐武後和肅宗時改用建子的周歷外,各朝代均使用夏歷至清朝末年。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孫中山從上海到南京就職前一天,南京參議院決定改用陽歷,並以中華民國紀年。但陰歷相沿已久,且有利於安排農事,因此,民間仍偏重陰歷。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拜年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系,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初一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喧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大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大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但從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數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僅限於男子外出拜年,婦女則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後才能外出走訪。拜年活動要延長很長時間,到正月十五燈節左右。傍晚時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節",初十以後叫"拜燈節",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遲"的笑話。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禮,日後補行的,謂之"拜晚年"

占歲

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其說始於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後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偉人,八日為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後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後代由占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有初一不殺雞,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豬……初七不行刑的風俗。

貼畫雞

古時春節在門窗上畫雞來驅鬼怪邪氣。晉朝人著的《玄中記》里講到了前面說到的度朔山上的這只天雞,說是當太是剛剛升起,第一道陽光照到這株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所以春節所剪的雞,其實就是象徵著天雞。然而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據說堯帝時,過方的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大家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因重明鳥樣類似雞,以後就逐步改為畫雞或者剪窗花貼在門窗上,也即成為後世剪紙藝術的源頭。我國古代特別重視雞,稱它為"五德之禽"。《韓詩外傳》說,它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所以人們不但在過年時剪雞,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

聚財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正月初二:祭財神

祭財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關於財神是誰說法不統一,主要有以下幾種:

趙公明,因張天師曾命其守玄壇,故又名趙玄壇。此人來源於《封神演義》,姜子牙封他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趙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稱趙公元師。此說來源於《三教搜神大全》,聖號全稱為:"總管上清正一玄壇飛虎金輪執法趙元師"。

比干:殷紂王的叔父,因忠耿正直,被挖心。因其"無心",故不偏倚,後世人奉為財神,此事載於《史記·殷本記》。

范蠡: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手下大臣,幫助越王打敗吳國,後來經商發了大財,改名陶朱公。後人奉為財神。

關羽:三國中的關羽是個"全能"人物,最重義氣,後人把"義"和"利"等同對待,奉為財神。一般商號供奉關羽者居多,認為他對商號有保護作用。

上述財神中,范蠡、比乾等稱為文財神,趙公天師、關羽為武財神。此外還有供奉太白星者,稱為"財帛星君"。因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會為財神。還有以齊天大聖、招財童子為財神者。

民間所供大多以趙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濃髯,頂盔貫甲,手中執鞭,周圍畫有聚寶盆、大元寶、珊瑚之類的圖案,加以襯托,突出富麗華貴的效果。

正月初三:燒門神紙禁食米飯

燒門神紙

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並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穀子生日

民間以為正月初三位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小年朝

即天慶節。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❼ 小學生四年級優秀作文

我的爸爸

我那38歲的爸爸長著一個西瓜般的臉,上面還夾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
我們這個家全是靠爸爸頂著,媽媽經常對我說:「這個天就是掉下來,我們也不怕,因為有爸爸撐著。」我爸爸的優點可多了,比如有耐心,做每件事絕對不會中途放棄。
媽媽還不時的和我說起我小時候爸爸養家的事:那會家裡很窮,爸爸為了讓我們過上好日子,就去了廣州學炒菜,一年後,爸爸帶著手藝回來了。媽媽和爸爸開了一個龍蝦店,客桌也只有四張。開始店裡的生意一點也不紅火,這一年還虧了。媽媽非常沮喪,爸爸卻一點著急的表情都沒有,只說:「放心吧,生意會好起來的!」
沒想到的是只過了一年,顧客越來越多,桌子不夠用了。從那天起我們的錢就越來越多,之後就創立了現在的這個龍蝦館。
我爸爸的語文也很棒,在百忙中還經常抽空和我討論語文的奧賽題,幫我解圍。
……
怎麼樣,我爸爸不錯吧!

我有一個小秘密

在我一年級的時候,我有一個小秘密。
有一次數學考試,我考得很糟糕,回到家我根本就不敢告訴媽媽,只是悄悄地把考卷藏在書包里,並且想好了一個策略。
第二天,我早早地來到了學校,走進教室。我從雜亂無章的書包里,輕手輕腳地拿出了那張考卷。我一看到這張考卷,心裡猶如一塊大石頭從顛峰落到谷底。想到數學劉老師一絲不苟的面孔和咄咄逼人的言辭,我的心就象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拿出筆,寫下了我媽媽的名字——湯艷平。數學課上,劉老師挨個檢查我們的考卷。一個、兩個、三個……同學們一個個都被檢查好了,就差一個同學,那就是我。我多麼希望劉老師沒有發現我啊,可劉老師最後還是一點都不懂我心情地叫到了我的名字。我覺得自己心臟怦怦直跳,兩腿發軟。沒有辦法,我只好硬著頭皮,面如土色地交給了劉老師。只見劉老師凝視著考卷,然後抬起了頭,媽呀,我都覺得我的腿抖動得我自己都控制不了了。「好了,你下去吧。」劉老師說道。
我如釋重負地說:「好險啊!我就干這一次,以後再也不幹了。」

記一件令我難忘的事

要說難忘的事,這件還挺有趣呢!不信!你們就來聽聽。
記得在一個星期天我無意之中竟發現幾個男生正在學跳橡皮筋,這些動作被幾個女生看見了,先是捧腹大笑,然後帶著諷刺的語調說:「喲,今天太陽從西邊出來了,男生居然還跳橡皮筋,真是絕也罕見啊!」那些男生不服氣地說:「哼,你們女生有什麼了不起的,有膽量下個月的第一個星期較量較量。」女生們用輕蔑的口氣,說:「好呀,比就比,誰怕誰呀?我到想看看你們這些豬頭到底有多厲害。說完就頭也不再回地走了。」再看看那幾個敢於向女生挑戰的男生,正在刻苦地練習著,一連幾個星期天都可以看見他們那專心致志的面孔。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時間就到了。女生對男生說:「你們不是要比嗎?我們今天就分個輸贏!」「那當然,反正我們是不會輸的。」他們胸有成竹地說道。
比賽開始了,是女生先跳。一個女生跳進兩根皮筋中間,接著跳在兩根橡皮的外面,然後左一勾,右一勾,再向上跳,兩只腳穩穩當當地落在了中間。就這樣順順利利地使皮筋升到了肩頭。這里好像很難,那個女生並未跳過。
該男生了,只見一個男的熟練的跳到了肩頭,只見他突然一蹦,平穩地落在橡皮筋中間,就這樣幾個男生贏了。
這件事之所以令我難忘,是因為我通過觀看這件事悟出來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個人做事只要有恆心、決心和信心,就能成功。

❽ 小學生四年級作文怎麼寫

釣魚記事
父抄親節的這一天下午,我和爸爸,弟弟來到池塘邊釣魚,池塘平靜的似乎沒有一絲波紋,只有池塘邊青翠的草隨著微風「招招手」,放佛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我和爸爸,弟弟一人帶了一頂遮陽帽,因為媽媽說下午的太陽還很大,坐在池塘邊釣魚可能要很久。
爸爸先用小桶子在池塘里舀了一點水,水面泛起一層一層的波紋,有趣極了,接著爸爸就拿出魚竿,撒了一些飼料下去,在魚鉤上掛了蚯蚓以後,開始釣魚。看著爸爸一動不動的緊盯著水面專注的樣子。我和弟弟相互對視一眼,知道爸爸可能入神了,於是我和弟弟就開始各玩各的,弟弟一會兒嚇嚇在花叢中飛舞的蝴蝶,一會兒就去追趕小雞,玩的滿頭大汗。我用草繩和花做了三個花環,一人一個。
「快來,爸爸釣到一條鯽魚。」爸爸開心喊道,我和弟弟連忙跑過去看,呀,好大一條魚,我看著桶子里的魚,大著膽子伸手去摸,可是這條魚似乎發覺了,我還沒碰到它,塔淘氣的甩了甩尾巴,濺了我一臉水。
下午的時光過得格外的快,等到日落西山,我和爸爸弟弟才戀戀不舍的回家,這一次爸爸釣了5條大魚,回家可以讓媽媽做一頓豐盛的父親節大餐啦,開心!

閱讀全文

與四年級小學生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