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年級數學手抄報內容
資料:
數學趣味小故事: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後,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師心裡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 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於 <505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一元錢哪裡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價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錢,總共給了老闆三十元,後來老闆優惠了五元,讓服務員退給他們,結果服務員貪污了兩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錢,也就是說每人消費了9元錢。三個人總共花了27元,加上服務員貪污的2元總共29元。那一元錢到哪去了?
分蘋果
小咪家裡來了5位同學。小咪的爸爸想用蘋果來招待這6位小朋友,可是家裡只有5個蘋果。怎麼辦呢?只好把蘋果切開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塊,小咪的爸爸希望每個蘋果最多切成3塊。這就成了又一道題目:給6個孩子平均分配5個蘋果,每個蘋果都不許切成3塊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樣做的呢?
小馬虎數雞
春節里,養雞專業戶小馬虎站在院子里,數了一遍雞的總數,決定留下 ,1/2外,把1/4慰問解放軍,1/3送給養老院。他把雞送走後,聽到房內有雞叫,才知道少數了10隻雞。於是把房內房外的雞重數一遍,沒有錯,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數。小馬虎奇怪了。問題出在哪裡呢?你知道小馬虎在院里數的雞是多少只嗎?
來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裡洗碗,小強看見了問道:「怎麼洗那麼多的碗 ?」「
家裡來了客人了。」「來了多少人?」小林說:「我沒有數,只知道他們每人用一個飯碗,,二人合用一個湯碗,三人合用一個菜碗,四人合用一個大酒碗,一共用了15個碗。」你知道來了多少客人嗎?
數學名人:
數學家高斯小時候的故事
從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資料常來自高斯本人,因為他在晚年時總喜歡談他小時後的事,我們也許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許多人都證實了他所談的故事。
高斯的父親作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裡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帶笑說,他在學講話之前就已經學會計算了,還常說他問了大人字母如何發音後,就自己學著讀起書來。
七歲時高斯進了 St. 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 1到 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後把它們加起來!」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如下的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當時通行,寫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級數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鍾,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其他的學生把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靜坐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 101的數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合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 1777~1855)生於Brunswick,位於現在德國中北部。他的祖父是農民,父親是泥水匠,母親是一個石匠的女兒,有一個很聰明的弟弟,高斯這位舅舅,對小高斯很照顧,偶而會給他一些指導,而父親可以說是一名「大老粗」,認為只有力氣能掙錢,學問這種勞什子對窮人是沒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現過人才華,三歲時就能指出父親帳冊上的錯誤。七歲時進了小學,在破舊的教室里上課,老師對學生並不好,常認為自己在窮鄉僻壤教書是懷才不遇。高斯十歲時,老師考了那道著名的「從一加到一百」,終於發現了高斯的才華,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從漢堡買了一本較深的數學書給高斯讀。同時,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歲的助教Bartels變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師高得多,後來成為大學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數學。
老師和助教去拜訪高斯的父親,要他讓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親認為兒子應該像他一樣,作個泥水匠,而且也沒有錢讓高斯繼續讀書,最後的結論是--去找有錢有勢的人當高斯的贊助人,雖然他們不知道要到哪裡找。經過這次的訪問,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織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討論數學,但不久之後,Bartels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顧父親的反對進了高等學校。數學老師看了高斯的作業後就要他不必再上數學課,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駕全班之上。
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軼事
華羅庚(1910——1982)出生於江蘇太湖畔的金壇縣,因出生時被父親華老祥放於籮筐以圖吉利,「進籮避邪,同庚百歲「,故取名羅庚。
華羅庚從小便貪玩,也喜歡湊熱鬧,只是功課平平,有時還不及格。勉強上完小學,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時滿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初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還常常挨戒尺。
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一次王維克老師給學生講[孫子算經]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其二,五五數剩其三,七七數剩其二,問物幾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際,有個學生站起來,大家一看,原來是向來為人瞧不起的華羅庚,當時他才十四歲,你猜一猜華羅庚他說出是多少?
陳景潤:小時候,教授送我一顆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數學奇才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在一定程度上,這個人的事跡甚至還推動了一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的偉大時代早日到來。他的名字叫做陳景潤。
不善言談,他曾是一個「丑小鴨」。通常,一個先天的聾子目光會特別犀利,一個先天的盲人聽覺會十分敏銳,而一個從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歡迎的「丑小鴨」式的人物,常常也會身不由己或者說百般無奈之下窮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萬物間重新去尋求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發展自己的潛能潛質。你可以說這是被逼的,但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來不少偉人。比如童年時代的陳景潤。陳景潤1933年出生在一個郵局職員的家庭,剛滿4歲,抗日戰爭開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煙燒至他的家鄉福建,全家人倉皇逃入山區,孩子們進了山區學校。父親疲於奔波謀生,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母親是一個勞碌終身的舊式家庭婦女,先後育有12個子女,但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6個。陳景潤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國的老話,「中間小囡軋扁頭「,加上他長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歡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學校,沉默寡言、不善辭令的他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不受歡迎、遭人欺負,時時無端挨人打罵。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強,從不曲意討饒,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覺地便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內向性格。人總是需要交流的,特別是孩子。稟賦一般的孩子面對這種困境可能就此變成了行為乖張的木訥之人,但陳景潤沒有。對數字、符號那種天生的熱情,使得他忘卻了人生的艱難和生活的煩惱,一門心思地鑽進了知識的寶塔,他要尋求突破,要到那裡面去覓取人生的快樂。所謂因材施教,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一個根據自己的特點充分得到發展的空間。
小小陳景潤,自己對自己因材施教著。
一生大幸,小學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除了埋頭書卷,他還需要面對面、手把手的引導。畢竟,能給孩子帶來最大、最直接和最鮮活的靈感和歡樂的,還是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靈上迸射出輝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觸。所幸,後來隨著家人回到福州,陳景潤遇到了他自謂是終身獲益匪淺的名師沈元。
沈元是中國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國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畢業的博士、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戰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華中學暫時任教,而陳景潤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個班上的學生。
大學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與眾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針對教學對象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沈元上課,常常結合教學內容,用講故事的方法,深入淺出地介紹名題名解,輕而易舉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學童循循誘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學世界,激起他們嚮往科學、學習科學的巨大熱情。比如這一天,沈元教授就興致勃勃地為學生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師手遺「珠「,照亮少年奮斗的前程
「我們都知道,在正整數中,2、4、6、8、10......,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數叫偶數;1、3、5、7、9,等等,則被叫做奇數。還有一種數,它們只能被1和它們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數整除,這種數叫素數。「
像往常一樣,整個教室里,寂靜地連一根綉花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只有沈教授沉穩渾厚的嗓音在回響。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中學教師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復復的,哥德巴赫對許許多多的偶數做了成功的測試,由此猜想每一個大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沈教授說到這里,教室里一陣騷動,有趣的數學故事已經引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
「但是,猜想畢竟是猜想,不經過嚴密的科學論證,就永遠只能是猜想。」這下子輪到小陳景潤一陣騷動了。不過是在心裡。
該怎樣科學論證呢?我長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後來,哥德巴赫寫了一封信給當時著名的數學家歐勒。歐勒接到信十分來勁兒,幾乎是立刻投入到這個有趣的論證過程中去。但是,很可惜,盡管歐勒為此幾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卻一直到死也沒能為這個猜想作出證明。從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數學難題,二百多年來,曾令許許多多的學界才俊、數壇英傑為之前赴後繼,競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騰,孩子們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給調動起來。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後,而這位皇後頭上的皇冠,則是數論,我剛才講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後皇冠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氣呵成地講完了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學們議論紛紛,很是熱鬧,內向的陳景潤卻一聲不出,整個人都「痴」了。這個沉靜、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講述帶進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神奇世界。在別的同學嘖嘖贊嘆、但贊嘆完了也就完了的時候,他卻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講:
「你行嗎?你能摘下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嗎?」
一個是大學教授,一個是黃口小兒。雖然這堂課他們之間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交流、甚至連交談都沒有,但又的確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為它奠就了小陳景潤一個美麗的理想,一個奮斗的目標,並讓他願意為之奮斗一輩子!多年以後,陳景潤從廈門大學畢業,幾年後,被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慧眼識中,伯樂相馬,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自此,在華羅庚的帶領下,陳景潤日以繼夜地投入到對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長而卓絕的論證過程之中。
1966年,中國數學界升起一顆耀眼的新星,陳景潤在中國《科學通報》上告知世人,他證明了(1+2)!
1973年2月,從「文革「浩劫中奮身站起的陳景潤再度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其所證明的一條定理震動了國際數學界,被命名為「陳氏定理」。不知道後來沈元教授還能否記得自己當年對這幫孩子們都說了些什麼,但陳景潤卻一直記得,一輩子都那樣清晰。
名人成長路
陳景潤(1933-1996),當代著名數學家。1950年,僅以高二學歷考入廈門大學,1953年畢業留校任教。1957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後任研究員。1973年發表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積》。1979年,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問世。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四年級思考題:
1.一個鍋里能同時放2張餅,烙一面要1分鍾,現在要烙7張餅,至少需要( )分鍾.
答案:7乘2=14面 算出烙幾面
14/2=7次 除以每次能烙幾張算出烙幾次
7*1=7分 烙幾次乘以每面所需要的時間
答:7分
7*1=7分
公式:張數*以烙一面的時間 注釋:只適用於烙兩張餅,其它的用上面的算式
2.黑板上寫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張華和李玲兩個人輪流劃掉任意兩個相鄰的數,張華劃掉後李玲就沒有數可以劃了,張華有必勝的方法嗎?
答案:(1)a²-b²
(2)一個數的平方加上另一個數的平方等於這兩數的和乘以這兩個數的差
(3)(a+b)*(a-b)將其展開得
(a+b)*(a-b)=a²-ab+ab-b²=a²-b²
奧數題及答案
1、大小兩桶油,重量比是7:3,如果從大桶取出12千克倒入小桶,則兩桶油中的油正好相等。兩桶油原來各有多少油?
12/2*10=60(千克)
7+3=10
60/10*7=42(千克)
60/10*3=18(千克)
答:大桶里有42千克油,
小桶里有18千克油。
2、一桶汽油,桶的重量是油的8%,倒出48千克後,油的重量相當於同的二分之一,原有油多少千克?
48/(1-8%*0.5)
=48/96%
=50(千克)
答:原有油50千克。
*=乘號
/=除號
夠不?
② 四年級數學手抄報內容是什麼
阿拉伯數字1、2、3、4、5、6、7、8、9、0是國際上通用的數碼。這種數字的創制並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勞。阿拉伯數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們的祖先在生產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
公元前3世紀,印度出現了整套的數字,但各地的寫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羅門式,它的獨到之處就是從1~9每個數都有專用符號,現代數字就是從它們中脫胎而來的。當時,「0」還沒有出現。到了笈多時代(300-500年)才有了「0」。這樣,一套完整的數字便產生了。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印度數字首先傳到斯里蘭卡、緬甸、柬埔寨等國。7-8世紀,隨著地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飢似渴地吸取古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先進文化,大量翻譯其科學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學家、旅行家毛卡訪問阿拉伯帝國阿撥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達,將隨身攜帶的一部印度天文學著作《西德罕塔》獻給了當時的哈里發曼蘇爾(757-775),曼蘇爾令翻譯成阿拉伯文,取名為《信德欣德》。此書中有大量的數字,因此稱「印度數字」,原意即為「從印度來的」。
阿拉伯數學家花拉子密(約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數字,並在天文表中運用。他們放棄了自己的28個字母,在實踐中加以修改完善,並毫無保留地把它介紹給西方。9世紀初,花拉子密發表《印度計數演算法》,闡述了印度數字及應用方法。
印度數字取代了冗長笨拙的羅馬數字,在歐洲傳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對,但實踐證明優於羅馬數字。1202年義大利雷俄那多所發行的《計算之書》,標志著歐洲使用印度數字的開始。該書共15章,開章說:「印度九個數字是:『9、8、7、6、5、4、3、2、1』,用這九個數字及阿拉伯人稱作sifr(零)的記號『0』,任何數都可以表示出來。」
14世紀時中國的印刷術傳到歐洲,更加速了印度數字在歐洲的推廣應用,逐漸為歐洲人所採用。
③ 四年級的手抄報內容怎麼寫
手抄報內容怎麼寫
如果我是生活在童話里,那麼,我要成為一個有錢人。我是生活在童話里嗎?不是,所以我至今還沒有錢。假如童話真的可以實現,那麼,鴨子就會變成天鵝。鴨子變天鵝了嗎?沒有,所以童話不可能實現。如果說一切之間沒有距離,那麼我要站在比爾蓋茨身邊。但我站到比爾蓋茨了嗎?沒有,所以,事實證明,一切之間是有距離的。
很小的時候,我在路上看見一隻貓,一隻很小很可愛的貓。我於是試著用力去追,試著去捕捉它的美麗,它卻一直跑一直跑,最後它跑到消失不見了。我的努力卻換來更多距離。我就站在原地,望著它消失的地方發呆。
後來長大了,我依然嚮往遠方,渴望遠航。我想到太平洋上看海鷗,就像玳子想到沙漠上看月亮。媽媽說,這會是一斷很遠很遠的距離,我說我不怕。距離才有美麗,遠方才有風景。
可是後來,我發現我的懂得很多東西卻總是做不好,就像我懂得該珍惜眼前,卻總去期望遠方。這令我忽然想起了摘桃的那隻猴子拋開懷抱里擁有的,而去追尋那遙遠的東西。我的眼前呢?會不會也像那隻兔子一樣,越跑越遠,然後消失不見?
呵,我曾經做過一個很傻的夢。夢里是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朋友,這是一段過期的友誼。我無法靠近他深邃的雙眼,一雙玻璃珠訴說著憂郁。然後他慢慢地走遠,我漸漸看不見他,因此我呼喚他,直到無力挽回,筋疲力盡跪倒在地上不盡地哭……
④ 四年級開學手抄報內容怎麼寫
充滿歡樂的寒假結束了,我們將以新的精神面貌跨進新的學期。在這個學期里,我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首先,上課的時候,我要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不和同學交頭接耳,要力爭把老師課堂上講的知識全部消化;對於疑難問題,要不恥下問,虛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其次,要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所有作業,做到一絲不苟。課堂作業當堂完成;課後作業和家庭作業也要按時獨立完成。
第三,要做好語文課的課前預。對於預習字詞,成語,要先查字典把它認會,弄懂意思;還要學會給課文分段,用最簡短的語言寫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後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對於每篇課文的課後題,要先試著去做;對於課文和課後題不理解和不會做的地方,要先把它在書上劃下來或記下來,第二天上課時帶著問題去聽講,還可以在課堂上向老師請教。
第四,要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繼續參加奧數、英語,多讀課外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要擠出時間,多幹事。
總而言之,在新的學期里我要更加努力,爭取每門功課都取得好成績,當一個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學生。
⑤ 四年級英語手抄報內容
英語的寓言啊:The Ant and the Dove
An ant went to the bank of a river to quench its thirst, and being carried away by the rush of the stream, was on the point of drowning.
A Dove sitting on a tree overhanging the water plucked a leaf and let it fall into the stream close to her.
The Ant climbed onto it and floated in safety to the bank. Shortly afterwards a bird catcher came and stood under the tree, and laid his lime-twigs for the Dove, which sat in the branches. The Ant, perceiving his design, stung him in the foot. In pain the bird catcher threw down the twigs, and the noise made the Dove take wing.
One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
英語的名句啊:1.Don't part with your illusions . When they are gone you may still exist , but you have ceased to live. (Mark Twain , American writer)
不要放棄你的幻想。當幻想沒有了以後,你還可以生存,但是你雖生猶死。((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
2.The man who has made up his mind to win will never say "impossible ".
(Bonaparte Napoleon ,French emperor )
凡是決心取得勝利的人是從來不說「不可能的」。( 法國皇帝 拿破崙. B.)
3.If you wish to succeed , you should use persistence as your good friend , experience as your reference , prudence as your brother and hope as your sentry. (Thomas Edison , American inventor )
如果你希望成功,當以恆心為良友、以經驗為參謀、以謹慎為兄弟、以希望為哨兵。 (美國發明家 愛迪生. T.)
英語小故事: The one-eyed doe
A doe had lost one of her eyes, and could not see anyone approaching her from one side.
In order to avoid any danger, she always ate on a high cliff near the sea, and looked at the land with her good eye when she was eating.
By this means she could see whenever the hunters approached her on land.
But one hunter found out that she was blind in one eye. He rowed a boat under the cliff, and shot her from the sea.
譯文: 一隻眼睛的母鹿
有頭瞎了一隻眼睛的母鹿,沒有辦法看到從瞎了的那隻眼的方向靠近她的東西。
為了躲避危險,她總是在海邊的一處高崖上吃草。在她吃東西的時候,她用那隻好的眼睛注視著陸地。
用這種方法,她防備來自陸地上的獵人的襲擊。
但是一個獵人發現她的一隻眼睛是瞎的,就劃著船從海上將她射殺了。
英語作文: A Trip
I went hiking to a mountain with my friends last summer. It was a good trip at the beginning but something unexpected happened on the half way. One of my friends suddenly felt a terrible pain in his stomach and he couldn't move any further. Nobody knew what to do. One girl tried to call her mum with her mobile phone but there was no signal in the mountain area. Luckily we brought a tent with us. We put it up and let him rest in it. He took some medicine. Then he drank some water, and ate some food. After a while, he felt much better and we walked on. We all enjoyed ourselves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0. An idle youth,a needy age.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 Time flies.
時光易逝。
2. Time is money.
一寸光陰一寸金。
3.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歲月無情;歲月易逝;歲月不待人。
4. Time tries all.
時間檢驗一切。
5. Time tries truth.
時間檢驗真理。
6. Time past cannot be called back again.
光陰一去不復返。
7. All time is no time when it is past.
光陰一去不復返。
8. No one can call back yesterday;Yesterday will not be called again.
昨日不復來。
9. Tomorrow comes never.
切莫依賴明天。
10.One today is worth two tomorrows.
一個今天勝似兩個明天。
11.The morning sun never lasts a day.
好景不常;朝陽不能光照全日。
12.Christmas comes but once a year.
聖誕一年只一度。
13.Pleasant hours fly past.
快樂時光去如飛。
14.Happiness takes no account of time.
歡娛不惜時光逝。
15.Time tames the strongest grief.
時間能緩和極度的悲痛。
16.The day is short but the work is much.
工作多,光陰迫。
17.Never deter till tomorrow that which you can do today.
今日事須今日畢,切勿拖延到明天。
18.Have you somewhat to do tomorrow,do it today.
明天如有事,今天就去做。
19.To him that does everything in its proper time,one day is worth three.
事事及時做,一日勝三日。
20.To save time is to lengthen life.
節省時間就是延長生命。
21.Everything has its time and that time must be watched.
萬物皆有時,時來不可失。
22.Take time when time cometh,lest time steal away.
時來必須要趁時,不然時去無聲息。
23.When an opportunity is neglected,it never comes back to you.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機會一過,永不再來。
24.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曬草要趁太陽好。
25.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熱打鐵。
26.Work today,for you know not how much you may be hindered tomrrow.
今朝有事今朝做,明朝可能阻礙多。
27.Punctuality is the soul of business.
守時為立業之要素。
28.Procrastination is the thief of time.
因循拖延是時間的大敵;拖延就是浪費時間。
29.Every tide hath ist ebb.
潮漲必有潮落時。
30.Knowledge is power.
知識就是力量。
31.Wisdom is more to be envied than riches.
知識可羨,勝於財富。
32.Wisdom is better than gold or silver.
知識勝過金銀,
33.Wisdom in the mind is better than money in the hand.
胸中有知識,勝於手中有錢。
34.Wisdom is a good purchase though we pay dear for it.
為了求知識,代價雖高也值得。
35.Doubt is the key of knowledge.
懷疑是知識之鑰。
36.If you want knowledge,you must toil for it.
若要求知識,須從勤苦得。
37.A little knowledge is a dangerous thing.
淺學誤人。
38.A handful of common sense is worth a bushel of learning.
少量的常識,當得大量的學問。
39.Knowledge advances by steps and not by leaps.
知識只能循序漸進,不能躍進。
40.Learn wisdom by the follies of others.
從旁人的愚行中學到聰明。
41.It is good to learn at another man's cost.
前車可鑒。
42.Wisdom is to the mind what health is to the body.
知識之於精神,一如健康之於肉體。
43.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
經驗是最好的教師。
44.Experience is the father of wisdom and memory the mother.
經驗是知識之父,記憶是知識之母。
45.Dexterity comes by experience.
熟練來自經驗。
46.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47.Experience keeps a dear school,but fools learn in no other.
經驗學校學費高,愚人旁處學不到。
48. Experience without learning is better than learning without experience.
有經驗而無學問,勝於有學問而無經驗。
49.Wit once bought is worth twice taught.
由經驗而得的智慧,勝於學習而得的智慧;一次親
身的體會,勝過兩次的教師教導
⑥ 四年級成長故事手抄報內容
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
雞叫三遍過後,周家花園里傳出了陣陣琅琅的讀書聲:「鋤禾、 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著、讀著,周恩來很快就把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但他總覺得沒有透徹領會詩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來來到蔣媽媽家玩。吃飯的時候,他望著白花花 的大米飯迫不及待的問道:「蔣媽媽,這大米飯是怎麼來的呢?」
蔣媽媽很喜歡周恩來好問的精神,就笑著告訴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渾身有一層硬硬的黃殼。它的一生要經過浸種催芽、田間育秧、移栽鋤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蟲、收割脫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這碗大米飯,可真不容易啊!」周恩來驚訝地說。
「是呀,這十多道關,也不知道要累壞多少種田人呢,這香噴噴的大米飯是種田人用血汗澆灌出來的。」蔣媽媽深有感觸地說。
蔣媽媽一番深刻的教誨,不僅加深了周恩來對詩意的理解,更激勵他勤奮學習。為了過好習字關,他除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還堅持每天練一百個大字。
有一天,周恩來隨陳媽媽到一個路途較遠的親戚家,回來時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風塵勞累,年幼的恩來已精疲力盡、呵欠連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堅持練完一百個大字再休息。陳媽媽見狀,心疼不過,勸道:「明天再寫吧!」
「不,媽媽,當天的事當天了!」周恩來說服了陳媽媽,連忙
把頭埋在一盆涼水裡,一下子把瞌睡蟲趕跑了,頭腦也清醒多了。
一百個字剛寫完,陳媽媽一把奪過周恩來的筆說:「這下子行了吧,快睡覺!」
「不!」周恩來仔細看完墨汁未乾的一百個大字,皺著眉頭認真地說:「陳媽媽,你看這兩個字寫歪了。」
說著,周恩來白嫩的小手又揮起筆來,把那兩個字又寫了三遍,直到滿意這止。
居里夫人小時候的故事
幾十年前,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麼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
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
瑪妮雅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愛迪生小時侯的故事
愛迪生小時候就熱愛科學,凡事都愛尋根追底,都要動手試一試。有一次,他看到母雞在孵蛋,就好奇地問媽媽:「母雞為什麼卧在蛋上不動呢?是不是生病了?」媽媽告訴他,這是在孵小雞,過一些日子,蛋殼里就會鑽出雞寶寶來。」
聽了媽媽的話,愛迪生感到新奇極了,他想,母雞卧在雞蛋上就能孵出小雞來,雞蛋是怎樣變成小雞的呢?人卧在上邊行不行?他決定試一試。愛迪生從家裡拿來幾個雞蛋,在鄰居家找了個僻靜的地方,他先搭好一個窩,在下邊鋪上柔軟的茅草,再把雞蛋擺好,然後就蹲坐在上邊,他要親眼看一看雞蛋是怎樣孵成小雞的。 天快黑下來了,還不見愛迪生回家,家裡的人都非常著急,於是到處去找他。找來找去,才在鄰居的後院找到了愛迪生。只見他坐在一個草窩上一動也不動,身上、頭上沾有不少草葉。家裡人見了,又生氣又好笑,問他: 「你在這兒干什麼呢?」 「我在這兒孵蛋啊!小雞快要孵出來了。」 「孵什麼蛋,快點出來!」爸爸大聲喝道。 「母雞能孵蛋,我要看看怎樣孵出小雞來。」 「不行,不行!快回家!」爸爸又喝斥道。
媽媽卻沒有責怪和取笑他,因為她知道這孩子的性格,微笑著說:「人的體溫沒有雞的體溫高,你這樣孵是孵不出來的。」愛迪生雖然沒有孵出雞來,但是通過這次孵蛋活動增長了知識。 還有一次,愛迪生看到鳥兒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心想,鳥能飛,人為什麼不能飛?能不能給人加上翅膀?他忽然又想到,氣球沒翅膀也能飛上天,那麼在人的身體里充上氣行不行?於是全找來一種能產生氣體的葯粉,讓一個小夥伴喝了下去,看看他能不能像氣球一樣飛起來。可是過了一會兒,小夥伴肚子疼了起來,大聲哭喊,差點兒送了命。為了這件事,爸爸狠狠揍了他一頓,還說不準他以後搞什麼實驗了。可是愛迪生還是不服氣,說:「我不做實驗,怎麼會知道人能不能飛起來呢?」
鐵杵磨成針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那些經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時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於是他丟下書,逃學出去玩。
他一邊閑游閑逛,一邊東瞧西看。他看見一位老媽媽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裡拿著一很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著,神情專注,以至於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沒有察覺。
李白不知道老媽媽在干什麼,便好奇地問:「老媽媽,您這是在做什麼呀?」
「磨針。」老媽媽頭也沒抬,簡單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認真地磨著手裡的鐵棒。
「磨針?」李白覺得很不明白,老媽媽手裡磨著的明明是一根粗鐵棒,怎麼是針呢?李白忍不住又問:「老媽媽,針是非常非常細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鐵棒呀!」
老媽媽邊磨邊說:「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細小的針。」
「什麼?」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脫口又問道:「這么粗大的鐵棒能磨成針嗎?」
這時候,老媽媽才抬起頭來,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說:「是的,鐵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呀!」
幼年的李白是個悟性很高的孩子,他聽了老媽媽的話,一下子明白了許多,心想:「對呀!做事情只要有恆心,天天堅持去做,什麼事也能做成的。讀書也是這樣,雖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堅持多讀,天天讀,總會讀懂的。」想到這里,李白深感慚愧,臉都發燒了。於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書房,翻開原來讀不懂的書,繼續讀起來。
⑦ 小學四年級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
心理健康又稱心理衛生,包括兩方面含義:(1)指心理健康狀態,個體處於這種狀態時,不僅自我情況良好,而且與社會契合和諧;(2)指維持心理健康、減少行為問題和精神疾病的原則和措施。心理健康還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於預防心理障礙或行為問題;廣義的心理健康,則是以促進人們心理調節、發展更大的效能為目標,使人們在環境中健康生活,保持並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更有效地為社會和人類作出貢獻。
正確地評價自己
自我評價是心理學中自我意識的一個方面,是指人對自身條件、素質、才能等各方面情況的一種判斷。我們對自我的評價得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生活中的學習效能、職業選擇和事業奮斗中的自信心。
正確地進行自我評價一般可以通過兩種渠道:直接的自我評價和間接的自我評價。
進行直接的自我評價,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自然條件;其次,是用自己在不同領域的實踐中(如對各個科目的學習)取得的不同成績相比較,以發現自己的長處,確定奮斗的目標。
進行間接的自我評價法,是指通過與他人行為的對照及情況的對比,發現自我認識的錯位。「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一些人不能對自己作出正確的自我評價的原因之一。當事者迷,那麼就不妨用與他人相比較的方法及用自己在不同領域中取得的不同成果比較的方法鑒別一下。
正確的自我評價是幫助我們作出正確的奮斗方向的前提,人的知識、才能通常是處於離散、朦朧狀態的,需要人們不斷地挖掘、發現和開發。從個人興趣愛好、思維方式的特點、毅力的恆久性、已有的知識結構、獻身精神與果敢魅力等多方面進行全面的考察和測試,將為你作出科學的自我評價提供有益的幫助。
一、智力發育正常。
正常發育的智力指個體智力發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
二、穩定的情緒。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樂觀、滿意等積極情緒體驗方面占優勢。盡管也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消極情緒出現,但不會持續長久,他們能夠適當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保持相對穩定。
三、能正確認識自己。
對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對自己感到滿意,並且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完善。對自己的優點能發揚光大,對自己的缺點也能充分認識,並能自覺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在學習、工作等各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四、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心理健康的兒童少年,有積極、良好的人際關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於學習他人的長處補己之短,並能用友善、寬容的態度與別人相處。他們在別人面前能做到真誠坦率,從而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並建立起融洽的人際關系。在集體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實。
五、穩定、協調的個性。
人格亦稱個性,人格表現為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並能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能對自己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
六、熱愛生活。
心理健康者熱愛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樂趣,積極憧憬美好的未來。能在生活中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確對待現實困難,及時調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為策略以適應各種不同的社會環境。
⑧ 小學四年級英語手抄報內容
手抄報基本報頭,題頭,插圖與尾花,花邊。英語手抄報內容可以寫單詞,短文等等,只要與英語有關即可。
報頭設計應注意:
1,構圖要穩定,畫面結構要緊湊,報頭在設計與表現手法上力求簡練,要反映手抄報的主題,起「一目瞭然」之效。
2,手抄報字體要大,使人一目瞭然,字體盡量使用楷書,字體顏色可以是彩色,也可以是黑白。
3,報頭排版設計為兩個版面的,應放在右上部,或者排版設計為整版的,則可或正中或左上或右上。一般均設計在版面的上部,不宜放在其下端。
4,內容一定要豐富精彩,盡量豐富內容,使手抄報涵蓋的知識全面。
(8)小學四年級手抄報內容擴展閱讀:
手抄報總體構思:
辦手抄報,從總體上考慮,首先要確立主題思想。一期手抄報,版面很有限,要辦出特色,必須在內容上突出一個主題,做到主題突出,又豐富多彩。版面編排和美化設計,也要圍繞著主題,根據主題和文章內容決定形式的嚴肅與活潑,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⑨ 四年級關於生活的手抄報資料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可以理解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節能減排」,不僅是當今社會的流行語,更是關繫到人類未來的戰略選擇。提升「節能減排」意識,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費習慣進行簡單易行的改變,一起減少全球溫室氣體(主要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意義十分重大。「低碳生活」節能環保,有利於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的速度,勢在必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選擇「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應盡的責任。
低碳生活-措施
簡單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習慣: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來洗手擦傢具,干凈衛生,自然滋潤。
2.將廢舊報紙鋪墊在衣櫥的最底層,不僅可以吸潮,還能吸收衣櫃中的異味;
3.用過的面膜紙也不要扔掉,用它來擦首飾、擦傢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帶,不僅擦得亮還能留下面膜紙的香氣;
4.喝過的茶葉渣,把它曬干,做一個茶葉枕頭,又舒適,還能幫助改善睡眠。
5.出門購物,自己帶環保袋,無論是免費或者收費的塑料袋,都減少使用。
6.出門自帶喝水杯,減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飯盒,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慘劇。
8.養成隨手關閉電器電源的習慣,避免浪費用電。
經過手工DIY的再創造,你會發現原來廢物也是寶,這樣的家居環境健康且充滿了創意的小歡樂。
「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細節的改變證明:氣候變化已經不再只是環保主義者、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關心的問題,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種理想,更是一種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