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年級數學書角的度量畫5個角怎麼畫
基於以上認識,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版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形權成畫角技能,養成學生良好規范的作圖習慣。
2、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培養學生靈活發散的思維能力。
『貳』 小學四年級畫角的步驟
【教學目標】
1、學會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和步驟;
2、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3、初步學會用一副三角板畫特殊角;
4、經歷用量角器畫角方法形成的過程,在探索中學會表達和交流自己的觀點,學會與人合作,形成學習的經驗。
【教學重點】
學會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和步驟。
【教學難點】
學會用量角器畫角。
【教學准備】
實物投影、PPT課件、量角器、三角板等。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課件出示)口算:
12×6= 25×3= 180×4= 15×6= 180-45= 60÷4= 36×2= 29×2= 17×5= 96÷6=
【設計意圖】:口算是數學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提高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它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因此,每節課都應在課前進行口算的熱身訓練,以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運用課件出示口算,既能提高課堂效率,又能快速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會畫五角星嗎?
(課件出示)
一個標準的五角星以及五角星的兩個基本數學特徵:
①五條線段長度相等;
②每個頂角都是36度……
現在你覺得可以怎樣畫出一個標準的五角星?
如果會畫36度的角,這個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板書:畫角)
【設計意圖】: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用一個學生很感興趣的話題——畫標準的五角星進行新課的導入。我根據五角星的兩個數學特徵,每條邊長度相等、每個頂角都是36度,引導學生畫36度角,進一步探討如何畫指定度數的角。
三、探究畫角方法。
1、擺角。
請同學們用小棒在紙上擺一個大約36度的角。
估計得接不接近呢?你准備怎樣檢驗?(藉助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所擺出的36度角)
(三角板、量角器等)
看來要畫一個准確度數的角是不能光用目測的,還要藉助三角板、量角器等作圖工具。
2、嘗試畫角。
照著你所擺的36度角的樣子,用工具試著畫出36度的角。
3、交流是怎樣畫的角。
(藉助實物投影進行展示交流。)
4、嘗試畫60度、105度的角。
(多媒體出示畫角的過程。)
5、怎樣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
學生交流畫法。
【設計意圖】:畫准角的前提是腦海中有角的大致樣子,因此在探討角的畫法之前先讓學生通過擺角、估計角、辨別角等一系列活動做到「胸中有角」,以達到准確畫出指定度數角的效果。使用實物投影等先進教學設備,充分展示了學生的思維方法和操作過程,直觀、形象、准確、方便,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鞏固練習。
1、用紙折角(90度、45度、135度等。)
折好後,問學生:你還能折出多少度數的角?
2、(多媒體展示)拼角:用三角板拼一拼,說一說,都能拼出哪些特殊度數的角,分別是怎樣拼成的。
五、作業:
用今天所學的畫角方法,畫一個標準的五角星。
【設計意圖】:在課的結尾讓學生畫標準的五角星,可謂首尾呼應,學以致用。
『叄』 收集四年級的數學知識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教材分析
2007年9月 韓德江
一、本冊教材的整體介紹
(一)教材的主要內容
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l億以內數的認識
l億以內數的讀寫
l大數的比較與改寫 能對大數進行改寫
l近似數的認識
第三單元 乘法
l兩、三位數乘法
l較大數的估計
l認識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
l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第五單元 除法
l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
l路程、時間與速度
l體會萬、億等大數的實際意義
l商不變的規律
l帶中括弧的整數三步混合運算
第七單元 生活中的負數
l正數和負數的意義
l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l對0的再認識
空間與圖形
第二單元 線與角
l線段、射線與直線的認識
l平行線與垂線的認識
l平角、周角的認識
l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
第四單元 圖形的變換
l認識較復雜圖案的形成過程
l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平移或旋轉90°
第六單元 方向與位置
l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l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l 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 統計
l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l簡單的折線統計圖
l簡單的統計活動
綜合應用
1.結合具體內容設計的實踐活動
l你所在年級(學校、地區)有多少名學生?四捨五入到十位是什麼?
l准備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紙盒,說一說長方體或正方體上的哪些邊是互相平行的?
l測量你班全體同學的身高,按身高分組,並繪制條形統計圖。
2.獨立設置的綜合應用
l走進大自然
l數據告訴我
整理與復習
l整理與復習(一)
l整理與復習(二)
l總復習
(二)本冊教材的編寫特點
1、提供密切聯系學生現實生活的學習素材
本冊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特別注意挖掘富有時代感和現實性的問題,以便於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也能藉助直觀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
如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沒有接觸大數的經驗,因此,教材安排了三個層次的數一數活動,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第一次數數,通過數小方塊的過程,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出計數單位的直觀模型。第二次數數,數100個「一千」,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先數一數,再交流,逐步引導學生得出先數出一萬,再一萬一萬數的方法,最後引出兩個計數單位。第三次數數,是練習過程中的數數。練習中安排的多道題目都需要學生數一數,通過數一數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了解十進制計數的特點。另外,教材突出了多位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安排了「我國海洋資源」、「太陽系九大行星」、「火箭速度」、「國家圖書館的建築面積」 等豐富的素材,使學生從生活、社會、科技等多個角度,感受周圍世界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多位數在社會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又如「生活中的負數」這一單元,教材從學生每天接觸的天氣溫度變化情況著手,通過了解各地的天氣情況引入負數的概念。然後藉助「海撥高度」、「收支情況」等素材,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由於這些內容都是學生生活中的具體題材,因此,能減少他們學習的障礙,也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創設探索數學規律的情境
教材中創設了大量的探索數學規律的活動。探索活動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結合單元的學習,安排的探索活動;另一種是專題探索活動;如「探索與發現(一)有趣的算式」、「探索與發現(二)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探索與發現(三)乘法分配律」等。
3.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本冊教材針對不同的問題,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策略去解決問題。
第一,對答案唯一的問題繼續提倡演算法多樣化。在本冊教材的乘法與除法的兩大單元中,對每個新問題的解決,教材都呈現了各種不同的演算法。如「衛星運行時間」(教材第33頁)中的「114×21」,如何解決這道乘法題的計算?教材安排了多種計算的方法:
①首先估計乘積范圍
②討論多種不同的演算法,如114×20=2280,114×1=114
114×21=114×7×3=798×3=2394,表格的方法。
③結合已有知識重點討論豎式計算方法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產生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再通過充分交流,選擇有效的計算方法。
第二,對多個答案的問題鼓勵策略多樣化。如教材第78頁第3題,「學生在運動會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有3人得第一名,4人得第二名,6人得第三名,12人獲得鼓勵獎。現在家長委員會獎勵350元給他們購買獎品,而各類獎品有6種,請學生自己設計一個購買的方案並說明理由。」鼓勵學生設計不同的方案,來解決問題。
4、重視在多種活動中培養空間觀念
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活動經驗的積累、圖形認識的體驗等都是在數學實踐活動中進行的。因此,本冊教材設計了大量觀察、操作、思考、想像、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有挑戰性的、充滿想像和富有思考的過程中,探索圖形的性質,認識圖形的變換,描述圖形的位置。為讓學生能較好地理解這些內容,教材設計了折疊、剪拼、畫圖、測量等操作活動,使學生不斷積累圖形的經驗,以利於發展空間觀念。
如第二單元的線段、直線、射線與平行線、垂線等概念的認識,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學生課堂操作活動。如在平行線的認識中,教材安排了在方格紙上平移鉛筆的活動,通過對平移前後的比較,引出了平行線。接著,在練習中,又安排了「移一移」「折一折」等活動,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平行線。同樣,在垂線、平角、周角以及量角與畫角中,也安排了很多動手操作的活動。特別是教材將平移與平行、旋轉與角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圖形運動中認識圖形的有關性質,這不僅將圖形的運動與靜止結合在一起,同時為認識圖形提供了一個新角度。
5、注重在統計過程中學習處理數據的方法
《標准》在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具體目標內容中提出「通過實例,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認識折線統計圖」「根據需要,選擇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等目標,根據這些要求,教材將統計知識的學習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通過學生親自參與的「栽蒜苗」活動,把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結合在一起。
如認識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教材首先要求學生進行15天的觀察,並能將蒜苗生長的數據記錄下來。並請學生自己整理數據,並填入統計表內。隨後,嘗試將收集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的形式表示出來。由於這些數據來自於學生自己的觀察、自己的收集,同樣,在學習折線統計圖時,教材提出「估計一下,蒜苗第10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預測一下,蒜苗第20天約長到多少厘米」兩個問題,圖上並沒有這兩個點,這就需要分析統計圖中的變化趨勢。由於學生有了自己記錄數據和整理數據的經驗,他們就能積極地進行估計與預測。
6、設計富有特色的綜合應用活動
在第一學段中,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在教材中主要以實踐活動的形式為主,第二學段起,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主要是以綜合應用的形式呈現的。教材中除了在各單元中安排有實踐活動和綜合應用(包括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探索規律的活動,探索解決問題策略的活動)等外,還設計了「走進大自然」和「數據告訴我」兩項專題活動。
7、滲透數學的文化價值
數學教學除了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也應關注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而這種素養的重要方面就是認識數學的文化價值。本冊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從三個方面進行滲透。
第一,感受數學的文化價值。教材注重挖掘所學數學知識在現實世界中多方面的應用,實現數學知識的文化價值。
第二,感受數學美。教材在呈現的方式上盡可能給學生以美熏陶,加深學生對數學美的理解。如教材安排的數學欣賞內容,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多次的旋轉,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又如練一練中,一幅七巧板,經過平移與旋轉,變換出各種優美的圖案,讓學生感受到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和神奇。
第三,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教材通過「數學閱讀」、「數學萬花筒」、「你知道嗎」等欄目給學生提供了關於數學在歷史上、文化上和現實世界中的作用的實例。如結合大數的認識,教材設計了「從結繩記數說起」,結合計算器的認識,教材介紹了計算工具的演變過程的生動,從遠古時代的石子計數,到中國人發明算盤,直至現在世界上運算最快的計算機,通過這些材料旨在讓學生了解記數方法和計算工具發展的過程,感受到數學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進步。
二、各單元內容介紹與教學建議
一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一、本單元內容結構和前後聯系(略)
二、課時安排建議
教 學 內容
建議課時
數一數(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
2
人口普查(大數的讀寫)
2
國土面積(大數的比較與改寫)
3
近似數
從結繩記數說起
練習一
2
機動
1
三、本單元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在數數的過程中,感受大數的意義
首先,通過數小方塊,引出「十萬」的計數單位。
然後,通過練習中的數數活動,進一步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體會十進制計數的特點。
2. 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掌握大數的讀寫
讓學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大數,並說一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以提高學生感受的程度。
3. 結合實際背景,幫助學生學習大數的比較,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數據改寫的活動應盡可能創造條件安排在一定的實際背景下進行,從而讓學生體會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4. 在觀察比較中,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與精確數不同,它僅表示某一對象的一定范圍。本單元的學習是使學生在體會近似數的意義及作用的同時,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以四捨五入為主)。
第三單元 乘法
一、本單元內容結構和前後聯系(略)
二、課時安排建議
教學內容
建議課時
衛星運行時間(兩三位數乘法)
2
體育場(大數的估計)
練習三
1
神奇的計算工具
1
探索與發現(一)(利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5
計算工具的演變
探索與發現(二)(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
你知道嗎(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和)
探索與發現(三)(乘法分配律)
練習四
1
三、本單元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 在情境活動中,掌握乘法的計算方法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與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這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因此,在本單元在教學中,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的方法。
如「衛星運行時間」的活動,在出示情景圖後,可以讓學生簡單地說一說衛星運行的情況,列出算式,接著讓學生估一估大約的時間。教材中安排的兩種估計方法僅是一種參考,學生在估計的過程中可能還有更多的方法,只要他們說得有道理都應肯定。隨後,討論具體的計算方法,由於學生有了第一學段的基礎,一般說來計算上難度不是很大,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坐一坐,然後再進行討論,從而掌握兩三位數的計算方法。
2. 在交流活動中,歸納估計的方法
估計數據有各種不同的方法,關鍵是能根據不同的情況確定不同的方法。本單元的主要估計策略是把整體分成均勻的幾部分,再由部分估計整體,這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估計」教學難有「確定」的答案和「唯一」的方法, 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留一點「時空」。
3. 在游戲活動中,熟悉計算器的操作
學習計算器的目的並不是單純地進行計算,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和探索數學規律。教材通過游戲的活動,既鞏固計算器的操作,同時又為探索一些數學規律提供了一個平台。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計算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遍性,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使用中了解和掌握計算器功能鍵(特別是M+儲存和MR提取 ce或c清除鍵)的作用及使用方法。計算器的使用為學生提供了嘗試估計方法的空間,可以幫助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形成有效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4. 在探索過程中,發現乘法的運算律。
本單元安排了四個探索與發現活動,旨在引導學生經歷發現問題、舉例驗證、歸納規律、實際應用的探索過程。在運算律的學習中,要通過練習掌握利用乘法分配律解決乘加混合運算的簡便計算方法, 培養學生的簡算意識。同時由於運算律的價值,屬於通性通法,首要作用不在於簡算本身,目的是通過應用進一步體會運算律,強調的是簡算意識,而不是簡算的技巧,所以教師要注意控制簡便計算的難度,以書上練習為主,淡化不必要的技巧訓練。
第五單元 除法
一、本單元內容結構和前後聯系(略)
二、課時安排建議
教 學 內容
建議課時數
買文具(除數是整十數除法)
2
路程、時間與速度
2
參觀苗圃(三位數除以兩位數)
3
秋遊(三位數除以兩位數)
2
練習六
2
國家體育場(萬、億以內大數的實際意義)
1
探索與發現(四)(商不變的規律)
2
中括弧(四則混合運算)
2
練習七
1
三、本單元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 在探索的過程中歸納計算的方法
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的宗旨是承認學生思維策略的差異,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它是提高學生探索能力,促使學生不同潛能得以充分發揮的有效途徑。如「買文具」的活動,對於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的計算,交錯呈現了三種計算的方法,有逐步相減的、有用乘法思考的、也有用豎式計算的。又如「參觀苗圃」的活動,如何試商是除數是兩位數除法計算的關鍵,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要急於為學生提供現成的計算方法,可以在學生探索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總結各種方法的優劣,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2. 在實例比較中歸納常見的數量關系,在數據推理中發現商的變化規律
建議通過具體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兩個物體運動的快慢與路程和時間都有關系。通過觀察比較算式中被除數、除數和商的變化關系,發現商不變的規律
3. 在解決問題中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本單元解決問題內容的安排都與計算同伴。在解決問題時,首先需要指導學生分析呈現的信息,會選擇相關的信息。因為在題目中有些信息是多餘的,有些信息是隱蔽的,只有把這些信息合理分析,才能正確地解決相關的問題。其次,是合理地利用題目中的條件,並能根據條件之間的關系作出簡單的推理。如教材中讓學生自己設計購買的方案,條件比較多,且具有開發性,因此,如何根據題目的要求,作出一些簡單的推理就顯得十分必要。當然,對一些有困難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可以逐步出示一些條件,以減輕他們學習的壓力。
4. 在運算的過程中提高估計的意識
教材強調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建議在練習運算時,盡量安排估一估的要求,以提高學生估算能力。「國家體育場」是學生學習除法以後,利用除法知識,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估計、感受萬、億等大數意義。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運用「身邊」熟悉的事物做參照物「刻畫」較大的數,再用計算器驗證學生的描述,糾正偏差。
第七單元 生活中的負數
一、本單元內容結構和前後聯系(略)
二、課時安排建議
教 學 內容
建議課時數
溫度
3
正負數
機動
1
三、本單元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藉助溫度情境了解正負數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體會相反意義的量。
溫度的變化是學生能體驗到的事情,以溫度為載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兩個相反意義的量的關系,通過冷熱之間差異的比較,幫助學生理解正負數的意義。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溫度作為負數引入的「原型」理解負數的意義。教學中可以首先讓學生記錄前一天各地氣溫,課上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零下」。在學生有了自己對「零下」的思考後,再讓學生在溫度計的模型上找對應的溫度,並對不同的溫度進行觀察、比較,加深對正負數意義的理解。
2. 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在對正負數有了初步的認識後,教材接下來是在熟悉的、豐富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教師要鼓勵學生從多種途徑收集負數所表示的不同的量,交流其所代表的意義通過對多種現象的討論,認識生活中存在相反意義的量及其用負數表示的合理性與簡便性。學生要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了解正數、負數和零的關系。
(二)空間與圖形
第二單元 線與角
一、本單元內容結構和前後聯系(略)
二、課時安排建議
教 學 內 容
建議課時
線的認識
3
平移與平行
相交與垂直
旋轉與角
4
角的度量
畫角
練習二
1
三、本單元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 經歷「具體—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學習過程,在操作活動中,認識較抽象的平面圖形
教材在編寫上與以往最大不同的是加強了操作活動。例如,對平行線與垂線的認識,突破了原來近依靠直接觀察得出概念的作法,將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平行線的認識上,通過學習在方格紙上平移鉛筆的過程,引出互相平行的觀念。這樣安排不僅使運動的物體與靜止的圖形結合在一起,也為認識圖形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平角和周角的認識,教材呈現了兩根硬紙條釘在一起,固定其中的一根,旋轉另一根的活動。量角器量角與畫角的學習都是通過學生自己活動,概括出量角與畫角的方法。對於這些活動,教師應盡可能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有參與的機會,為他們認識抽象圖形提供直觀支撐。
2. 在實際情境中,提高數學應用的意識
在學生的生活環境中存在著大量的圖形,這些圖形是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重要素材。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多讓學生從身邊的、常見的、能感受到的想像中發現熟悉的圖形是學習理解圖形、掌握圖形的有效途徑。如,認識線段、射線與直線時,交錯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動,從斑馬線到城市的燈光再到筆直的鐵軌,都是學生認識圖形的載體,也是學生形象化地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再如學習了垂線後,教材安排的木匠測量門框的直角、瓦工用鉛垂線測量牆壁的垂直切開等內容,都是學生進一步認識垂線的題材。這些內容既是數學知識深化的材料,也是提高學生應用意識的平台。教學中要充分注意學習題材的廣泛性,從學生身邊的事例中挖掘素材。
3. 在自主探索中,發現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覺地進行思考,並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明操作的過程以及得到的一些結論。這不僅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圖形,同時也發展了他們的思維。
4. 在測量過程中,體會建立標準度量單位的必要性
教材沒有直接引入量角器,而是設計了一個活動,讓學生對兩個角的大小進行比較。教學中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和了解的工具,探索量角的多種方法。在多種方法的比較中,通過對精確度的追求,幫助學生體會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第四單元 圖形的變換
一、本單元內容結構和前後聯系(略)
二、課時安排建議
教 學 內 容
建議課時
圖形的旋轉
2
練習五
1
三、本單元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本單元是在三年級下冊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後圖形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在操作的過程中,認識圖形變化的特點
鼓勵學生動手操作,並在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如「圖形的旋轉」活動,教材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而得到的。教學中,可以准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後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後,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觀察並思考:圖案發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讓學生進行操作,對他們認識圖形的變化是十分有利的。
2.在圖形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後,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後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從中發現學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並給予鼓勵與肯定,為學生互相學習與交流提供條件。
3.在圖形欣賞中,鼓勵學生設計製作美麗的圖案。
第六單元 方向與位置
一、單元內容結構和前後聯系(略)
二、課時安排建議
教 學 內容
建議課時
確定位置(一)
3
確定位置(二)
練習八
1
三、本單元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材從學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入手,通過說一說小青的座位,引出第幾組與第幾個的話題。接著,再從第幾組第幾個引出抽象的數對表示方法,符合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有助於學生理解數對在確定位置中的作用。在生活經驗中,逐步抽象出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
2.在操作的過程中,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
利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與第一學段不同的是:在方向上,從8個方向發展到任意角度的方向;在路線方面,從單一的路線發展到幾個點的路線。同時,又將方向與路線兩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綜合。所以,學習這些內容的難度可能比較大。為減輕困難,教材中設計了多次動手操作的活動,目的是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積累感性經驗,以便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 統計
一、本單元內容結構和前後聯系
二、課時安排建議
教 學 內 容
建議課時數
栽蒜苗(一)
2
栽蒜苗(二)
2
三、本單元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在實驗活動的過程中,認識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通過栽蒜苗的數據記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
2.會根據圖表的信息,預測數量的變化情況
在統計圖表方面除了要求學生能收集、整理與描述數據外,在練習中還較多地提出了分析圖表的要求。如類似「從圖中你能獲取那些信息?與同學進行交流。」等。在學習折線統計圖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折線圖提供的有關數量分析、預測蒜苗生長的趨勢。通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比較,體會折線統計圖在表示「趨勢」方面更直觀。
3.在關注現實的生活中,認識數據統計的作用
結合一些社會重大問題的題材,讓學生關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重大事件,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的作用。
(四)綜合應用
走進大自然
在觀察中體會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問題,綜合運用大數和線與角的知識解決問題。
數據告訴我
綜合運用乘除法、大數、統計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同時讓學生會了解收集信息的多種途徑。
總課時:58-----60課時
引起大家注意的幾個問題:
1、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在哪裡?一、三、五單元,占總課時的五分之三。
2、關注演算法多樣化,但豎式計算是重點。
3、規律的探索應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
4、教材是版本,是教學的主要依據,但要靈活運用教材。
5、要充分利用教學情境,用好教學情境。
『肆』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度量練習七第13題
角1=角2=角3=60°,他叫你量,所以你量了就會發現的
『伍』 角的度量除四年級上冊學之後,還有哪個年級要學
量角要注意兩對齊: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頂點對齊.
量角器的0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對齊.
做到兩對齊後看角的另一條邊對著刻度線幾,這個角就是幾度.
看刻度要分清內外圈.這里我教大家一個小竅門:
分清內外圈,緊跟0刻度;0刻度在外圈就看外圈的刻度.
0刻度在內圈就看內圈的刻度.牢牢記住不忘記
『陸』 四年級數學生活角的度量
桌子的角,90度
門框的角,90度
『柒』 圖中我發現了什麼四年級上冊角的度量
兩條直線相交,(1)對頂角相等(2)相鄰兩角相加=180(平角)
『捌』 小學四年級數學日記角的度量怎麼寫
想一想 今天發生了什麼事 學會了什麼 上課表現的怎麼樣 對今天學的知識了不了解........ 總之關於數學的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