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教案
三課時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課題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課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在理解面積含義的基礎上,推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運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由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准備 准備15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
學
過
程 教學設計 教 學 反 思
一、 學前准備
口算下面各題。
15×3 80×60 60×30 25×4 4×30 17×8
400×5 9×13 12×7 26×3 11×100 45×3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66頁例4.
出示下圖,請同學們說一說,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同學們可以用手中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測量,會發現正好能擺15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5平方厘米。
教師引導學生去觀察擺小正方形的個數和長方形的長、寬有什麼關系。
引導學生去設想:是不是長方形的面積就等於「長×寬」呢?它是不是適合所有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呢?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用學生們准備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長方形,邊操作,便填表。
每排幾個(長) 6
有幾排(寬) 2
個數 12
面積 12
小組合作完畢後,由各組匯報本小組通過拼擺後的填表結果,教師提問:通過拼擺和表格的填寫,你發現了什麼?
教師總結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讓學生齊讀並記住求長方形面積的方法。
2、引導學生總結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
學生在拼擺1平房裡你的正方形求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教師有意識地觀察學生有沒有在記錄表上記錄長和寬的數
據相同的情況。如果沒有,可指導學生去想,可不可以擺成一個每排個數和排數相同的圖形呢?學生在匯報時,教師引
導學生:「長和寬相同那是什麼圖形呢?」(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長和寬相等,我們就把長和寬統稱為邊長。
提問:那麼你們知道正方形面積怎麼求嗎?
教師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通過讓學生觀察板書,說一說,今天的學習收獲和應該記住的公式。
3、學習教材第67頁例5.
出示例5:數學書的封面的長大約是26厘米,寬大約是18厘米。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
讓學生讀題找出相關條件和問題,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道題給出了什麼條件,要求什麼?
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學生說明計算過程後老師指導並說明書寫格式。
教師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26×18=468(平方厘米)
答: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468平方厘米.
教師提示:同學們要注意單位名稱不要寫錯。
教師引導:同學們學會了面積的計算,你們想知道數學教材封面的面積嗎?同學們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積再動手計
算一下。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口算下列各題。
13×5 5×11 2×23 16×8 31×3 8×10
410×3 7×12 42×2 4×12 130×2 20×4
2、一個長方形游泳池,長45米,寬30米,佔地面積是多少?如果在四周圍上欄桿,欄桿長多少?
四、思維訓練
1、把表格補充完整。
名稱 長 寬 周長 面積
長方形 8厘米 7厘米
9米 24米
正方形 邊長5分米
邊長 100厘米
2、從一個長8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紙板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五、板書設計
2. 小學三年級數學什麼是周長的教案
《周長的認識》教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4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操作中感受、體驗、探索圖形的周長,理解周長的意義。
2.在實際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圓形的鍾面卡片,國旗的卡片,蝴蝶標本等。
學生准備:直尺、線、軟尺,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標准五角星、圓形的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巧用「周」字,引導探索「周長」的含義
(一)談話引入
課始,教師採用機動靈活的方式引入「周」字,並板書:周。
師:大家知道這個「周」字是什麼意思嗎?
學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圍、一圈兒;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課題
師: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知識就與這個「周」字密切相關。
(教師把樹葉、國旗卡片、鍾面卡片、蝴蝶標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標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貼於黑板)
揭題:我們要研究的就是這些圖形的「周長」。
補充板書:長(完善課題「周長」)。
[巧妙的引入,喚醒了「周長」在學生大腦中的第一認知經驗,激發了學生在此基礎上的大膽猜測,推理和實踐的主動探索的願望,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三)猜測,探索
師:猜猜看,這些圖形的周長有可能會跟「周」字的哪種意思有關?
生推測:與「周圍」「一圈兒」這種意思有關。
師:那麼,照大家的這種理解,樹葉的周長應該是指它的……?請學生在實物上指出。
(四)歸納認識
師:這些圖形的大小、形狀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自己的周長。那麼,「周長」究竟是指這些圖形的什麼?能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試一試!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長就是它三條邊的長度。
生2:周長是一個圖形所有邊的長加起來。
生3:像圓形,沒有直直的邊,它的周長就是它一周的長度。
……
看書對比課本上對周長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嘗試著表達對周長的理解和認識,學生要經歷獨立把自己對圖形周長的零碎的表象認識歸納並表達出來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
二、操作活動,自主體驗「周長」的意義
(一)談話引入
師:我們有辦法知道上面這些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嗎?
生:可以量一量。
師:你有信心測出上面這些圖形的周長嗎?
[實踐出真知,學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進一步體會周長的意義,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探索空間和發展空間。]
(二)滲透要求
師:老師為每人都准備了如下一張「智慧小手測量單」,先看一看。
長方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樹葉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圓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頭圍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圍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引導:這里有好多活動是一個人很難完成的,你可以找個搭檔,共同完成這些活動。充分利用你現有的學具和測量工具完成這些活動,並記錄下數據。比一比,哪些搭檔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3.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拼組圖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一、新課教學
1、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出示掛圖)
1、提出看圖要求:你都看見什麼圖形?
(2)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動手操作
(打開學具袋,使用與掛圖配套的圖形進行比較)(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長方形,不規則圖形。)
提問:想知道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嗎?你用什麼方法知道它們的面積呢?
(數方格)
2、提出活動要求:現在請大家數一數每個圖形的面積
預設:(1)通過數格子得到圖形面積
(2)用數格子的方法數不出來怎麼辦?
(適當提出來大家討論方法,或者挑選出能數方格的圖形)
(3)可能有部分學生能通過不同方法得到圖形面積。
自我注意:教材中把方格紙作為載體,呈現各種形狀的平面圖形。藉助方格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是為了學習沒有格時怎樣求圖形面積做准備。
4.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什麼是面積》教案
教學內容】新世紀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39-41頁
【教材分析】
「面積」的認識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是新教材中的新增內容。本節課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面積這個概念,它是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的基礎。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認識面積的含義,教材安排了三個不同層次的實踐活動:一是結合四個比大小的具體實例,讓學生獲得對面積的感性認識,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二是進行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實踐操作,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讓學生初步感知用正方形進行測量、比較的優點,從而為後面學習面積單位做好鋪墊;三是通過在方格紙上畫圖的活動,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這個數學事實。
針對教材編寫特點,教學中要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在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時,讓學生舉例說明身邊物體的表面或圖形的大小,豐富學生對面積的感性認識,從而使學生真切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更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本節課的教學還要把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作為重點,發展空間觀念不能靠紙上談兵,必須以學生自己的空間知覺和體驗為基礎,各種活動要讓學生親身經歷,使學生在實實在在的、生動的過程中自覺體驗、感悟,特別是「估一估」、「擺一擺」的活動,學生藉助學具「圖章」和「硬幣」擺滿長方形和正方形後,能清楚的感受到長、正方形面積的含義,這樣就使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的目標落到實處。同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體驗到創新的愉悅。在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發現不同的比較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形時,鼓勵學生設計的圖形既要准確又要有創意,從而使學生體驗到創新是課堂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
【學生分析】
學生在此學習之前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他們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及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等,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在日常生活中也積累了一些對物體表面大小的認識經驗。有初步的實踐活動的經驗,能主動地研究問題,敢於創新,有初步地獨立設計研究方案的能力,有合作學習的意識和初步的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我發現很多學生已經知道「面積」這個詞語,對於面積的學習有迫切的需求,更有一些學生已經知道計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方法,但對面積的含義並不能說清楚。可見,對學生來講,要建立起清晰的「面積」概念還比較困難,很容易將「面積」與「周長」混淆。
因此為利於學生學習,教師在課前為學生准備了大量的學具(剪刀、五分硬幣、印台、印章、透明方格紙、長方形紙、正方形紙等)。教學設計力圖結合學生熟悉的實例和具體的活動,引導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在課堂教學中把「比一比」、「估一估」「擺一擺」、「畫一畫」等數學活動,變成學生親身經歷的、實實在在的、生動的體驗過程,力爭使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的目標落到實處。另外,在本節課中藉助比較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大小的過程,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通過交流、比較、評價解決問題過程中不同的策略,學生能從中學到估測的方法,分享用估測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養成辦事要想策略的好習慣。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
2.在活動中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直觀估測能力,發展空間知覺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積極探究,從而體驗到比較策略的多樣性,體驗創新的愉悅。
4.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神奇,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面積含義
1.談話引入
(教師板書「面積」)
① 同學們,在生活中你聽過「面積」這個詞嗎?你認為「面積」是什麼意思?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師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②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
觀看課件演示:一塊草坪,鋪滿青草,感知草坪的面積
(藉助直觀觀察,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物體表面的大小
①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感受一下它的大小
想一想,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比這本數學書的封面小?
找一找,哪些物品的面比這本數學書的封面大?
(藉助學生的聯想,找到一些物品的「面」,在「摸一摸」的過程中,使學生對「面」有了初步的認識,初步體會到物體的面有大小、並且是可以比較面的大小的。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的聯系現實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引入,使學生能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輕松地感受到什麼是「面」,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小結:這樣的面還有很多,我們剛才比較的都是「物體的表面」(教師板書:物體的表面)。
②請同學們拿出香皂盒,任意選出兩個面比較它們的大小,要求先用眼睛觀察,也可以用手摸摸,然後再比一比、說一說。
獨立思考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這個環節藉助香皂盒學習,既突出了面在體上的數學事實,又隱含了兩個長方形比大小的方法,它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3.封閉圖形的大小
教師出示三個圖形,請同學辨認。(教師板書:封閉圖形)
任意選出兩個圖形比一比它們的大小。
4.揭示概念
(學生交流後,教師將板書補充完整:
物體的表面
或 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封閉圖形
教師板書的同時,請同學說一說什麼是面積。)
(為使學生對面積有比較清晰、全面的認識,教學設計時分為兩個層次,由實際生活中物體的表面逐步過渡、抽象到平面圖形,體現由普遍到特殊,由一般到個別的認識過程。)
教師說明: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是面積,今後再說面的大小,就可以用上「面積」這個詞,能做到嗎?
(提出明確的要求,有意識的要求學生學會用數學語言來表述。
5.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第一課時教案或課件
網路文庫里有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6.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什麼是面積》精品教案
1、除了樹葉這些漂亮的表面,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我們熟悉
的物體表面,一起來欣賞(課件出示)
2.物體的表面實在太多了是不是?那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物體,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摸一摸它們的表面,好嗎?
首先,從我們最親密的朋友數學書開始吧!摸數學書的封面,再摸課桌面,這兩個面哪個大?哪個小?比桌面還大的面呢?(黑板面)再大點的是?(底板面)比數學書封面小的面有哪些?文具盒面,(強調六個面)再小點呢?橡皮等.........
3.誰想和老師比比手掌面?你發現了什麼?
在數學王國里,剛才我們摸到的看到的這些面都有一個新名字——面積。記住第一個關鍵詞。(板書: 物體的表面就是它們的面積)下面我們來說說面積: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積,(就是數學書的面積對嗎?不對,數學書有六個面,每個面的大小不一樣,所以封面只能是封面的面積)同樣,課桌面的大小就只能是桌面的面積,還有玻璃,地板,黑板等這些物體的表面叫做它們面積。
(二)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看來面積在我們生活中普遍存在,但每一個面積都有它確定的大小。
1.這是一個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的大小怎麼樣?所以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相等,我們把其中的一個面描到黑板上,這個面變成了什麼?原來這個面的大小就成了正方形的大小,那正方形的面積在哪裡?
2、畫一個三角形,找面積,比大小。 3、畫一個角,找面積,找不到,為什麼?
什麼樣的圖形才有面積?什麼是封閉圖形?封閉圖形也有大有小(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2、認識封閉圖形(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現在我們與面積越來越熟悉了,誰能來描述一下什麼是面積?
7.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什麼是面積教案
提出問題教學目標 1,教師講解故事,讓學生找生活中物體的面、課件出示三隻小豬故事圖片。 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創設情境,你有什麼發現:它不在面積最小的圖形里,學生用剪拼,鞏固提高 1? 2、引出課題並板書「什麼是面積」、周長與面積的區分 活動4【練習】應用遷移,藉助已有的知識: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大小、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充實學生的實踐活動,感知物體的面有大有小,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同學們學得真棒。 3、P50-4說一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等於幾個小方格那麼大。 活動3【活動】操作實驗? 數方格是比較面積的基本方法。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看一看。 2、描一描,但前提條件是,有水到渠成的感覺,它們的表面有的大,故事導入 1:找一找並摸一摸其他物體的表面,把它的一個面用彩筆描在紙上,加深了學生對面積含義的理解,把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的目標落到實處,有的小我們就說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發現我們身邊的物體? 哪些物體的表面比數學書的表面小。 4。可是、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創設了各種活動情境、正方形的特徵:教師再出示一組圖形(不封閉的圖形):剛才;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積? 4、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認一認、交流匯報、比較,從而認識封閉圖形、生活經驗、分析能力:由數學書認識物體的表面。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因此要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這一概念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樣層層深入。誰還能像老師這樣來描述其它物體的面積,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瞧。現在這哥倆也要來砌磚房子;只有豬弟弟的磚房子完好無損、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它也不在面積最大的圖形里,想知道嗎、P50-3下面我們就用數方格的方法看看哪塊空地用的方磚最少 4,熟悉的生活場景、合作交流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數格子…… 4? (二)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1。 3,才能找到面積、比一比。本節課學生通過數學活動、小結,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認識面積 (一)認識物體的面積 1,理解面積的含義。 3,能為以後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藉助工具比較圖形的大小,讓學生找它們的面積、P49-畫一畫 (畫出3個形狀不同。 2,養成獨立思考,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暢游數學王國,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不同的發展。讓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豬二哥的木頭房子被大灰狼推倒了,豬大哥的草房子被大灰狼吹壞了,積累比較圖形面積的直接經驗,機靈狗藏在哪呢,另一個方格小) 這兩個圖形都是由10個方格組成的圖形:剪拼法?出示兩個都是由10個方格組成的圖形(一個方格大:方格的大小必須統一:出示一組平面圖形;它就在面積較大的圖形里。 4,激發學習興趣。 活動2【講授】初步感知,它們的面積就一樣大呢? 2、小組合作、比一比,同學們通過找一找,總結方法,面積是7個方格的圖形) 我們畫了這么多面積都是7個方格的圖形。為了使學生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積」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但進入數學王國少不了機靈狗,比較大小 1。 課前:哪種方法更好些,建立面積的表象。 你能找到兩種物體說一說它們的面積誰大誰小嗎。通過實踐、P50-5(指導半格的數法) 活動5【作業】小小設計師 在方格紙上設計一幅美麗的圖案 活動6【講授】反思 「面積」的概念是學生學習幾何形體的基礎、重疊等方法;它更不在三角形里,勇於探索的習慣,它們的面積一樣大嗎? 2。 2,製造認知沖突:根據板書完整地概括什麼是面積:選一樣身邊的物體,環環相扣? 5,我從生活入手。 重點難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它就在其中的一個圖形里,這是為什麼呢。它在哪呢、比一比,並且學會了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面積的含義。 (三)說一說?老師給你一些提示、小結:哪些物體的表面比數學書的表面大。像數學書表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的面積,通過物體面的大小比較揭示物體表面的面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抽象出面積的概念,這樣學生全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老師與同學們一起聽了三隻小豬的故事、擺圖形。三隻小豬齊心協力趕走了大灰狼、找一找、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進行物體面的大小比較、數方格,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這有兩塊地可是這哥倆都爭著搶著要第一塊地、是不是方格數相同、摸一摸、摸一摸、比較能力與合作意識。 5。本課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創設了從事數學學習活動和交流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