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一年級語文習題
漢語拼音復習(一)
一、拼讀下面的音節。
zá jì lǜ sīɡuā cā bō li sī jī rì chū shù zhī zhú zi qí chē shā zi shī zi shuō yì shuō chuō le yí xià zhuā qǐ chū qù qì chē tú shū wǒ pà rè ɡē zi dà shé cā chē hē chá rì jì mùmǎ cuò zì yì kē shù wǔ zhī tù zi huǒ rè tuó dà mǐ sìɡè shì zi tā ná lí shíɡè lí wǒ lā lǘ lì li dǎ zì mā mɑ cā cí mǎ dǎ dàɡǔ huá huá tī bá luó bo
ɡēɡe zuò mǎ chē bó bo chī xī
ɡuā shū shu qí chē ɡuò qù le
二、按下面順序聽寫聲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三、認讀下面的生字,並註上拼音。
爸 媽 伯 雨 衣 車 我 大 下 木 打
樂 哥 弟 米 西 瓜 子 字 馬 日 竹
⑵ 在哪裡能下載到小學一年級語文和數學的練習題或者試卷!要免費的!
金榜希望
既有手機端
又有官網,
你可以下載看看的
⑶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練習冊第46頁精彩挑戰這一題該怎麼做
小學語文考試中的失分項,「的、地、得」可以說是最冤枉的了,我們大人在工作中也常常用錯,看似簡單的三個字,使用頻率很高,用法卻各有不同,下面詳解各種用法、例句,帶著孩子一起學起來吧!
01
「的、地、得」用法小析
① 「的」後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稱的詞或詞語:
如:敬愛的總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貴的教科書、鳥的天堂、偉大的祖國、有趣的情節、優雅的環境、可疑的情況、團結友愛的集體、他的媽媽、可愛的花兒、誰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② 「地」後面跟的都是表示動作的詞或詞語:
如:高聲地喊、愉快地唱、拚命地逃、瘋狂地咒罵、嚴密地注視、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圍、沙沙地直響、斬釘截鐵地說、從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細地看、開心地笑笑......」
③ 「得」前面跟的多數是表示動作的詞或詞語,後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狀態的詞或詞語,表示怎麼怎麼樣的:
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爛、疼得直叫喚、瘦得皮包骨頭、紅得發紫、氣得雙腳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樂得合不攏嘴、驚訝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掃得真干凈、笑得多甜啊......
注:
1. 如果「de」的後面是「很、真、太」等這些詞,一般用「得」。
2. 有一種情況,如「他高興得一蹦三尺高」這句話里,後面的「一蹦三尺高」雖然是表示動作的,但是它是來形容「高興」的程度的,所以也應該用「得」。
2
例句分析,明確用法
這里有一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藍色的海洋,波濤洶涌,無邊無際。
2. 向日葵在微風中向我們輕輕地點頭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兒童公園玩得很開心。
總結如下:
1.「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後面的事物,說明「的」後面的事物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修飾、限制的詞語+的+名詞。
2.「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後面的動作,說明「地」後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方式一般為:修飾、限制的詞語+地+動詞。
3.「得」後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形容詞)+得+補充、說明的詞語。
3
「的、地、得」的讀音
「的、地、得」是現代漢語中高頻度使用的三個結構助詞,都起著連接作用;它們在普通話中都各自有著各自的不同的讀音,但當他們附著在詞,短語,句子的前面或後面,表示結構關系或某些附加意義的時候都讀輕聲「de」,沒有語音上的區別。
但在書面語中有必要寫成三個不同的字,這樣可以區分他們在書面語用法上的不同。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使書面語言精確化。
4
四、用法不同,意思有別
「的」、「地」、「得」用得對,意思表達就明確,用得不對,有時也會產生意思的變化。
比如:
1. 看了這場電影,她激動得哭了。
2. 看了這場電影,她激動地哭了。
這兩句話從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強調「激動」,「哭了」是對激動程度的補充說明。後一句主要是陳述「哭了」,「激動」是對哭的樣子的修飾。因此兩句用了不同的「de」。
互動
現在社會中,三個de都完全正確的文章真是越來越少了,當眼前出現一篇用法無誤的文章,看起來那叫一個舒服。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