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勸學的全首詩歌
《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古代的「勸學詩」
1 .勸其立志的 「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神童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詩中強調立志、自強,對我們今天的青少年仍有啟迪和借鑒意義。
2. 勉勵刻苦勤學的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代顏真卿 《勸學》)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代劉過 《書院》) 是說勤奮讀書如農夫種地,幾分耕耘,幾分收獲。
3. 勸勉惜時的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古樂府」詩《長歌行》)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東晉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金縷衣》)
4. 勸其講究學習方法的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強調讀書切戒慌忙,貴「涵泳」。(宋代陸九淵《讀書》)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韓愈《勸學詩》)
5.體會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 朱熹《觀書有感》) 提出治學的四個重要方面:多讀、深思、虛心、躬行。
《勸學》是《荀子》一書的首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róu)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yòu)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xìng)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xiǔ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d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 qú ) 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詩》曰:「屍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 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 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響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有爭氣者,勿與辯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瞽。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謂也。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盪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譯文
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線,用火烤把它彎曲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規的標准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乾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麼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麼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剛生下來啼哭的聲音是一樣的,而長大後風俗習性卻不相同,這是教育使之如此。《詩經》上說:「你這個君子啊,不要總是貪圖安逸。恭謹對待你的本職,愛好正直的德行。神明聽到這一切,就會賜給你洪福 祥瑞。」精神修養沒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沒有比無災無禍更長遠了。 我曾經整天地思考,卻不如片刻學習的收獲大;我曾經提起腳後跟眺望,卻不如登上高處看的廣闊。登上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加長,但人們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向呼喊,聲音並沒有增強,但聽的人聽得更清楚。藉助車馬的人,不是腳步快,卻能到達千里之外;藉助船舶楫槳的人,不一定善於游水,卻能橫渡長江黃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只是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南方有一種叫「蒙鳩」的鳥,用羽毛作窩,還用毛發把窩編結起來,把窩系在嫩蘆葦的花穗上,風一吹葦穗折斷,鳥窩就墜落了,鳥蛋全部摔爛。不是窩沒編好,而是不該系在蘆葦上面。西方有種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卻能俯瞰百里之遙,不是草能長高,而是因為它長在了高山之巔。蓬草長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進了黑土裡,就再不能變白了,蘭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裡,君子下人都會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選擇好的環境,交友要選擇有道德的人,才能夠防微杜漸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發生都是有起因的,榮辱的降臨也與德行相應。肉腐了生蛆,魚枯死了生蟲,懈怠疏忽忘記了做人准則就會招禍。太堅硬物體易斷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縛,與人不善會惹來怨恨,乾柴易燃,低窪易濕,草木叢生,野獸成群,萬物皆以類聚。所以靶子設置好了就會射來弓箭,樹長成了森林就會引來斧頭砍伐,樹林繁茂蔭涼眾鳥就會來投宿,醋變酸了就會惹來蚊蟲,所以言語可能招禍,行為可能受辱,君子為人處世不能不保持謹慎。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達到很高的境界,聖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千里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於不停地走。雕刻一樣物品但最後放棄了它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啊。蟹有六條腿和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沒有刻苦鑽研的心志,學習上就不會有顯著成績;沒有埋頭苦乾的實踐,事業上就不會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達不到目的地,同時事奉兩個君主的人,兩方都 不會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時看兩樣東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時聽兩種聲音而聽清楚。螣蛇沒有腳但能飛,鼫鼠有五種本領卻還是沒有辦法。《詩》上說:「布穀鳥築巢在桑樹上,它的幼鳥兒有七隻。善良的君子們,行為要專一不偏邪。行為專一不偏邪,意志才會如磐石堅。」所以君子的意志堅定專一。 古有瓠巴彈瑟,水中魚兒也浮出水面傾聽,伯牙彈琴,拉車的馬會停食仰頭而聽。所以聲音不會因為微弱而不被聽見,行為不會因為隱秘而不被發現。寶玉埋在深山,草木就會很潤澤,珍珠掉進深淵,崖岸就不會乾枯。行善可以積累,哪有積善成德而不被廣為傳誦的呢?
學習究竟應從何入手又從何結束呢?答:按其途徑而言,應該從誦讀《詩》、《書》等經典入手到《禮經》結束;就其意義而言,則從做書生入手到成為聖人結束。真誠力行,這樣長期積累,必能深入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學到死方能後已。所以學習的教程雖有盡頭,但進取之願望卻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畢生好學才成其為人,反之又與禽獸何異?《尚書》是政事的記錄;《詩經》是心聲之歸結;《禮經》是法制的前提、各種條例的總綱,所以要學到《禮經》才算結束,才算達到了道德之頂峰。《禮經》敬重禮儀,《樂經》講述中和之聲,《詩經》《尚書》博大廣闊,《春秋》微言大義,它們已經將天地間的大學問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學習,是聽在耳里,記在心裡,表現在威儀的舉止和符合禮儀的行動上。一舉一動,哪怕是極細微的言行,都可以垂範於人。小人學習是從耳聽從嘴出,相距不過四寸而已,怎麼能夠完美他的七尺之軀呢?古人學習是自身道德修養的需求,現在的人學習則只是為了炫耀於人。君子學習是為了完善自我,小人學習是為了賣弄和嘩眾取寵,將學問當作家禽、小牛之類的禮物去討人好評。所以,沒人求教你而去教導別人叫做浮躁;問一答二的叫羅嗦;浮躁羅嗦都是不對的,君子答問應像空谷迴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學習沒有比親近良師更便捷的了。《禮經》、《樂經》有法度但嫌疏略;《詩經》、《尚書》古樸但不切近現實;《春秋》隱微但不夠周詳;仿效良師學習君子的學問,既崇高又全面,還可以通達世理。所以說學習沒有比親近良師更便捷的了。
崇敬良師是最便捷的學習途徑,其次就是崇尚禮儀了。若上不崇師,下不尚禮,僅讀些雜書,解釋一下《詩經》《尚書》之類,那麼盡其一生也不過是一介淺陋的書生而已。要窮究聖人的智慧,尋求仁義的根本,從禮法入手才是能夠融會貫通的捷徑。就像彎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領子,向下一頓,毛就完全順了。如果不究禮法,僅憑《詩經》《尚書》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測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錐子到飯壺里取東西吃一樣,是辦不到的。所以,尊崇禮儀,即使對學問不能透徹明了,不失為有道德有修養之士;不尚禮儀,即使明察善辯,也不過是身心散漫無真實修養的淺陋儒生而已。
如果有人前來向你請教不合禮法之事,不要回答;前來訴說不合禮法之事,不要去追問;在你面前談論不合禮法之事,不要去參與;態度野蠻好爭意氣的,別與他爭辯。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禮義之道的,才給予接待;不合乎禮義之道的,就迴避他;因此,對於恭敬有禮的人,才可與之談道的宗旨;對於言辭和順的人,才可與之談道的內容;態度誠懇的,才可與之論及道的精深義蘊。所以,跟不可與之交談的交談,那叫做浮躁;跟可與交談的不談那叫怠慢;不看對方回應而隨便談話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謹慎地對待每位前來求教的人。《詩經》說:「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贊許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於射;駕馭車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沒能走完,這也不能算是善於駕;對倫理規范不能融會貫通、對仁義之道不能堅守如一,當然也不能算是善學。學習本是件很需要專心至致的事情,學一陣又停一陣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為少而壞的行為多,桀、紂、拓就是那樣的人。能夠全面徹底地把握所學的知識,才算得上是個學者。
君子知道學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誦讀群書以求融會貫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師益友來實踐,去掉自己錯誤的習慣性情來保持養護。使眼不是正確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確的就不想聽,嘴不是正確的就不想說,心不是正確的就不願去思慮。等達到完全醉心於學習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聲,嘴好五味那樣,心裡貪圖擁有天下一樣。如果做到了這般地步,那麼,在權利私慾面前就不會有邪念,人多勢眾也不會屈服的,天下萬物都不能動搖信念。活著是如此,到死也不變。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堅定不移,有堅定不移然後才有隨機應對。能做到堅定不移和隨機應對,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時天顯現出它的光明,大地顯現出它的廣闊,君子的可貴則在於他德行的完美無缺。
Ⅱ 人教版 高中《勸學》原文
1、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
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
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
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
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
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2、《勸學》是高中必背文章,它是《荀子》一書的首篇。又名《勸學篇》。
(2)長春版小學一年級勸學范讀擴展閱讀:
《勸學》的創作背景:
戰國時期,奴隸制度進一步崩潰,封建制度逐步形成,歷史經歷著劃時代的變革。許多思想家從不
同的立場和角度出發,對當時的社會變革,發表不同的主張,並逐漸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
等不同的派別,歷史上稱之為「諸子百家」。諸子百家紛紛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批評別
人,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戰國時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宣揚「勞心者
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為統治階級辯護的思想,而荀子卻認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
移,但人們可以用主觀努力去認識它,順應它,運用它,以趨吉避凶。他的門人韓非、李斯成為戰
國末期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參考資料:網路-勸學
Ⅲ 長春版小學語文1~6年級全部古詩詞彙總
- 1 -
長春版小學語文(一至六年級)全部古詩詞彙總
一年級
上冊
古詩
1.
山村
【宋】邵雍
---2.1
課文
---P6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2.
畫
---4.1
課文
---P46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3.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
宋
]
辛棄疾
---4.2
課文
---P48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
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
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
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4.
古朗月行
(節選)
[
唐
]
李
白
---5.1
課文
---P53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
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5.
憫農
[
唐
]
李紳
---6.1
課
後
---P6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6.
詠鵝
[
唐
]
駱賓王
---7.1
課文
---P71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7.
村晚
[
宋
]
雷震
---7.1
課
後
---P72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
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
笛無腔信口吹。
8.
梅花
[
宋
]
王安石
--11.4
課文
---P99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一年級下冊古詩
9.
勸學
[
唐
]
顏真卿
---3.1
課文
---P23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
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
首方悔讀書遲。
10.
贈汪倫
[
唐
]
李
白
---9.1
課文
---P67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
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
及汪倫送我情。
11.
春曉
[
唐
]
孟浩然
---10.1
課文
---P74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2.
絕句
[
唐
]
杜甫
---10.1
課
後
---P75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13.
夏日
[
宋
]
范成大
---10.2
課文
---P76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
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唯
有晴蜓蛺蝶飛。
14.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
宋
]
楊萬里
---10.2
課後
---P77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
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
日荷花別樣紅。
15.
山行
[
唐
]
杜牧
---10.3
課文
---P78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
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
葉紅於二月花。
16.
山居秋暝
[
唐
]
王維
---10.3
課後
---P79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17.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
節選
)
【唐】岑參
---10.4
課文
---P80
北風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
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
樹萬樹梨花開。
18.
聽聲
[
清
]
張潮
---10.5
課
文
---P82
春聽鳥聲,
夏聽蟬聲。
秋聽
蟲聲,冬聽雪聲。松下聽琴,
月下聽簫。澗邊聽瀑布,山中
聽松風
,
覺耳中別有不同。
二年級
上冊
古詩
19.
村居
【清】
高鼎
---1.1
課文
---P2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
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
趁東風放紙鳶。
20.
絕句
[
唐
]
杜甫
---8.1
課文
---P60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
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
泊東吳萬里船。
21.
遺愛寺
[
唐
]
白居易
---8.2
課文
---P62
弄時臨溪坐,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22.
江畔獨步尋花
[
唐
]
杜
甫
---8.2
課後
---P63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
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
在嬌鶯恰恰啼。
23.
元日
[
宋
]
王安石
---12.1
課文
---P96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
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
把新桃換舊符。
二年級
下冊
古詩
24.
春夜喜雨(節選)
【唐】杜
甫
---2.4
課文
---P19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5.
憶江南(節選)
【唐】白
居易
---2.4
課文
---P19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
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26.
觀書有感
【宋】
朱熹
---5.2
課後
---P51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
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
有源頭活水來。
27.
四時田園雜興
【宋】
范
成大
---8.1
課文
---P70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
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
傍桑陰學種瓜。
28.
江上漁者
【宋】
范仲淹
---8.1
課後
---P71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29.
相思
【唐】
王維
---12.1
課後
---P108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三年級上冊古詩
30.
秋詞
【唐】
劉禹錫
---1.3
課後
---P8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
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
引詩情到碧霄。
31.
池上
[
唐
]
白居易
---3.1
課文
---P21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32.
小兒垂釣
[
唐
]
胡令能
---3.2
課文
---P23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
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33.
清明
[
唐
]
杜牧
---3.2
課後
---P24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
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
童遙指杏花村。
34.
閑居初夏午睡起
[
宋
]
楊萬里
---3.2
課後
---P24
梅子留酸軟齒牙,
芭蕉分綠
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
看兒童捉柳花。
35.
江南
漢樂府
---4.3
課後
---P34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小學六年級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
語文 數學 英語
- 2 -
36.
浪淘沙
[
唐
]
劉禹錫
---6.4
課後
---P53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
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
到牽牛織女家。
37.
鹿柴
[
唐
]
王維
---7.1
課文
---P55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38.
尋隱者不遇
[
唐
]
賈
島
---7.2
課文
---P57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39.
江雪
[
唐
]
柳宗元
---7.2
課後
---P58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40.
鳥
[
唐
]
白居易
---9.4
課文
---P78
誰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
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
在巢中望母歸。
41.
畫眉鳥
[
宋
]
歐陽修
---9.4
課後
---P80
百囀千聲隨意移,
山花紅紫
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
及林間自在啼。
42.
青松
陳毅
---10.2
課後
---P90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43.
白梅
[
元
]
王冕
---10.2
課後
---P90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
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
作乾坤萬里春。
三年級下冊
古詩
44.
詠柳
[
唐
]
賀知章
---2.1
課文
---P11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
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
月春風似剪刀。
45.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其一
) [
唐
]
韓愈
---2.1
課後
---P12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
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
勝煙柳滿皇都。
46.
送春
[
宋
]
王令
---2.2
課
文
---P13
三月殘花落更開,
小檐日日
燕飛來。子規夜半猶啼血,不
信東風喚不回。
47.
江南春
[
唐
]
杜牧
---2.2
課後
---P14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
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
少樓台煙雨中。
48.
春日
[
宋
]
朱熹
---2.2
課
後
---P14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
一時新。等閑識得春風面,萬
紫千紅總是春。
49.
鄉村四月
[
宋
]
翁卷
---3.1
課文
---P22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
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
了蠶桑又插田。
50.
清平樂•村居
[
宋
]
辛棄
疾
---3.2
課文
---P24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
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
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
蓮蓬。
51.
蜂
唐
羅隱
---3.2
課
後
---P25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
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
誰辛苦為誰甜?
52.
小池
[
宋
]
楊萬里
---8.2
課文
---P60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
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
有蜻蜓立上頭。
四年上語文古詩
53.
別董大
【唐】
高適
---5.2
課後
---P53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
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
下誰人不識君
?
54.
出塞
【唐】
王昌齡
---6.2
課文
---P46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
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
教胡馬度陰山。
55.
塞下曲
【唐】
盧綸
---6.2
課後
---P46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56.
涼州詞
[
唐
]
王翰
---6.3
課文
---P48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
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
來征戰幾人回。
57.
涼州詞
[
唐
]
王之渙
---6.3
課後
---P49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
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
風不度玉門關。
58.
馬詩
[
唐
]
李賀
---8.2
課
文
---P63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59.
馬的詩詞
調笑令
胡馬
【唐】韋應物
---8.2
課後
---P69
胡馬,
胡馬,
遠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獨嘶,
東望西望路迷。
迷路,
迷路,
邊草無窮日暮。
60.
登鸛雀樓
[
唐
]
王之渙
---10.1
課文
---P79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61.
樂游原
[
唐
]
李商隱
---10.1
課後
---P80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62.
望廬山瀑布
[
唐
]
李白
---10.2
課文
---P81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
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63.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10.2
課後
---P82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
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
舟已過萬重山。
四年級下冊古詩
64.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4.1
課文
---P31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
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
問客從何處來。
65.
回鄉偶書(二)
【唐】賀知
章
---4.1
課後
---P31
離別家鄉歲月多,
近來人事
半消磨
。
惟有門前鏡湖水,
春
風不改舊時波。
66.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4.2
課文
---P33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
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
見長江天際流。
67.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
齡
---4.2
課後
---P34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
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
片冰心在玉壺。
68.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4.3
課文
---P35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
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
插茱萸少一人。
69.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
維
---4.3
課文
---P35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
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
出陽關無故人。
70.
宿建德江
【
唐】孟浩然
---9.1
課文
---P74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71.
天凈沙秋思
【元】
馬致遠
---9.1
課後
---P75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
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72.
楓橋夜泊
【唐】張繼
---9.1
課後
---P75
- 3 -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
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
半鍾聲到客船。
73.
望洞庭
[
唐
]
劉禹錫
---9.2
課文
---P76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
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
銀盤里一青螺。
74.
敕勒歌
北朝民歌
---9.2
課後
---P77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75.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
杜牧
---9.2
課後
---P77
青山隱隱水迢迢,
秋盡江南
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
人何處教吹簫?
76.
望天門山
【唐】李白
---9.3
課文
---P78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
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
帆一片日邊來。
77.
登幽州台歌
【唐】
陳子昂
---9.3
課後
---P79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五年級上冊古詩
78.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1.3
課後
---P10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
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
湖樓下水如天。
79.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
軾
---2.2
課後
---P16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
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
妝濃抹總相宜。
80.
石灰吟
【明】於謙
---3.1
課後
---P20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
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
留清白在人間。
81.
長歌行
漢樂府
---6.1
課
文
---P53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
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82.
明日歌
【明】
文嘉
---6.1
課後
---P54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
明日無窮
老將至。晨昏滾滾水東流,今
古悠悠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
我《明日歌》。
83.
從軍行
【唐】
王昌齡
---11.1
課文
---P88
一、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
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二、
大漠風塵日色昏,
紅旗
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
已報生擒吐谷渾。
84.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
陸游
---11.2
課文
---P90
三萬里河東入海,
五千仞岳
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
望王師又一年。
85.
春望
【唐】
杜甫
---11.3
課文
---P92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五年級下冊古詩
8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
勃
---2.1
課文
---P9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87.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2.2
課文
---P11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
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
渡無人舟自橫。
88.
惠崇春江曉景【宋】蘇軾
---2.2
課後
---P12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
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
是河豚欲上時。
89.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2.3
課文
---P13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只隔
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
月何時照我還?
90.
游園不值
【宋】葉紹翁
---2.4
課文
---P15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
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
枝紅杏出牆來。
91.
淮中晚泊犢頭
【宋】
蘇
舜欽
---2.4
課後
---P16
春陰垂野草青青,
時有幽花
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
川風雨看潮生。
92.
浣溪沙
【宋】晏殊
---4.3
課後
---P37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
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
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93.
題西林壁
【宋】蘇軾
---5.1
課文
---P39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
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
緣身在此山中。
94.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5.1
課後
---P40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
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
是銀河落九天。
95.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5.1
課後
---P40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
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
知轉入此中來。
96.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5.1
課後
---P40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
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君
不見下渝州。
六年級上冊古詩
97.
竹
石
[清]
鄭
燮
---1.1
課後
---P3
咬
定
青
山
不放鬆,
立根
原在
破
岩
中
。
千
磨
萬
擊
還
堅
勁
,任
爾
東
西
南
北
風
。
98.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1.2
課文
---P4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
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
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
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
,
留
取丹心照汗青。
99.
示
兒
[
宋
]
陸游
---1.2
課後
---P5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
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
祭無忘告乃翁。
100.
獄中題壁
[
清
]
譚嗣同
---1.3
課文
---P6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
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昆侖。
101.
自題小像
魯迅
---1.3
課文
---P6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
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薦軒轅。
102.
逢入京使
[唐]岑參
---4.3
課後
---P34
故園東望路漫漫
,
雙袖龍
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103.
蜀
相
[
唐]
杜甫
---6.1
課文
---P51
丞相祠堂何處尋
,
錦官城
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
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104.
訴衷情
【
宋】
陸游
---6.2
課文
---P53
- 4 -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
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
塵暗舊
貂裘。
胡未滅,
鬢先秋,
淚空流。
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
洲。
105.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宋】辛棄疾
---6.3
課文
---P55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
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
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106.
憫
農
【唐】
李紳
---9.2
課後
---P85
春
種
一粒粟,秋收
萬
顆
子。四
海
無
閑
田
,農
夫
猶
餓
死
。
107.
從軍行
【唐】王昌齡
---10.2
課文
---P92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
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
無那金閨萬里愁。
108.
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
[唐]劉長卿
---10.2
課文
---P93
萬里辭家事鼓鼙,金陵驛
路楚雲西。江春不肯留行客,
草色青青送馬蹄。
六年級下冊古詩
109.
西江月•井岡山
一九二
八年秋毛澤東
---1.1
課後
---P6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
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
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
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
敵軍宵遁。
110.
七律•到韶山
一九五九
年六月
毛澤東
---1.3
課文
---P10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
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
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
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煙。
111.
漁歌子
[
唐
]
張志和
---3.3
課後
---P27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
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112.
賦得古原草送別
[
唐
]
白居易
---4.1
課後
---P33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113.
龜
雖
壽
[
魏
]
曹操
---5.1
課文
---P41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
蛇乘霧,
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
縮之期,
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
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
志。
114.
觀滄海
【魏】
曹操
---5.1
課後
---P42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
何澹澹,
山島聳峙。
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
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
志。
115.
十六字令三首
毛澤東
---5.2
課文
---P43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
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
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
刺破青天鍔
(è)
未殘。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116.
望
岳
[
唐]杜甫
---6.1
課文
---P49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
了。
造化鍾神秀,
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17.
使至塞上
[
唐
]
王維
---6.2
課文
---P51
單車欲問邊,
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18.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7.1
課後
---P59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19.
書湖陰先生壁(其一)
【宋】
王安石
---8.2
課後
---P74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
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120.
風
【唐】
李嶠
---10.4
課後
---P91
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一三五七九貳肆陸扒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你可能喜歡
Ⅳ 跪求長春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 急用 [email protected]
只有人教版的。
Ⅳ 孫權勸學全文的朗讀節奏
《孫權勸學》
宋代:司馬光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像我?
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乾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
呂蒙說:「讀書人(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麼這么晚呢?」魯肅就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孫權勸學》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選自《資治通鑒》,文題為後人所加。此文既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之後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贊揚了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並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
此文簡練生動,首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更是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風采。
(5)長春版小學一年級勸學范讀擴展閱讀
文學賞析
主題思想
此文記敘了三國時期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而使才略有了驚人的長進,並令魯肅為之嘆服、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重要性。[3]
藝術特色
此文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先前史書中原文的精華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而其主要藝術特色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對白傳神,以「話」塑人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記錄人物的幾次對白,卻傳神生動地塑造出了兩個藝術形象。先看孫權。作為吳國之主,他能夠關心下屬,鼓勵呂蒙要多學習:「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比較堅定有力。
當呂蒙找借口推辭時,他不急不惱推心置腹地說:「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先聲明要求他讀書的目的並非使他棄武從文,成為書生,而是在博覽群書中了解歷史,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增加自己的見識與才智,這種循循善誘的親切語氣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後他又針對呂蒙所謂「軍中多務」的借口,進一步開導,現身說法:「卿言多務,孰若孤?」
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勸導呂蒙。整個對話之中,孫權絲毫未擺當權者的架子,不以威壓的方式逼迫呂蒙去讀書,這一番娓娓道來的談話卻更令人信服。他的談話是親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長者而非王者的風范。
再看呂蒙。讀書使呂蒙的言談大有智慧,所以魯肅的語氣重在驚嘆:「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呂蒙也僅說了一句話:「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話中既有對魯肅大驚小怪的不以為然,更有一種書中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敬羨之情。
側面烘托,展示變化
除正面記言外,此文對呂蒙這一形象還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由文中可知,魯肅正是一個跳出廬山的旁觀者,呂蒙讀書的功效是通過他的話從側面展現出來的,他的驚嘆襯托出了呂蒙今非昔比的事實。
而話中的「吳下阿蒙」又將呂蒙的過去與現在進行了一個縱向的對比,得出了「變」的結論,而呂蒙之「變」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言簡意賅,表現有力
此文以對話為主,人物的語言簡潔而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如對呂蒙的學習情況,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加以概括,至於他讀了哪些書,又如何用功的隻字未提。後文中呂蒙二人的談話,只用一句「與蒙論議」來交代,兩人談論的是什麼話題,呂蒙的哪些見解讓魯肅起敬的都略去不寫。
此外,對話外的其他語言也非常簡省而意賅,如其中的「吳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簡意豐而流傳運用至今。還有,在情節發展上,孫權的刻意勸學終使呂蒙就學,他就學後的淵博學識又使魯肅驚嘆,呂蒙又緊承其嘆發出「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語,上下文環環相扣,銜接自然,前因後果,井然有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權勸學
Ⅵ 以《勸學 荀子》為範文 改寫一篇作文
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線,用煣的工藝把它彎曲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准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乾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麼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麼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剛生下來啼哭的聲音是一樣的,而長大後風俗習性卻不相同,這是教育使之如此.《詩經》上說:「你這個君子啊,不要總是貪圖安逸.恭謹對待你的本職,愛好正直的德行.神明聽到這一切,就會賜給你洪福 祥瑞.」精神修養沒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沒有比無災無禍更長遠了.
我曾經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膊沒有比原來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看見;順著風呼叫,聲音沒有變的洪亮,可是聽的人聽得很清楚.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行千里,藉助舟船的人,並不善於游泳,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的資質稟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只是君子)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南方有一種叫「蒙鳩」的鳥,用羽毛作窩,還用毛發把窩編結起來,把窩系在嫩蘆葦的花穗上,風一吹葦穗折斷,鳥窩就墜落了,鳥蛋全部摔爛.不是窩沒編好,而是不該系在蘆葦上面.西方有種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卻能俯瞰百里之遙,不是草能長高,而是因為它長在了高山之巔.蓬草長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進了黑土裡,就再不能變白了,蘭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裡,君子下人都會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選擇好的環境,交友要選擇有道德的人,才能夠防微杜漸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發生都是有起因的,榮辱的降臨也與德行相應.肉腐了生蛆,魚枯死了生蟲,懈怠疏忽忘記了做人准則就會招禍.太堅硬物體易斷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縛,與人不善會惹來怨恨,乾柴易燃,低窪易濕,草木叢生,野獸成群,萬物皆以類聚.所以靶子設置好了就會射來弓箭,樹長成了森林就會引來斧頭砍伐,樹林繁茂蔭涼眾鳥就會來投宿,醋變酸了就會惹來蚊蟲,所以言語可能招禍,行為可能受辱,君子為人處世不能不保持謹慎.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於不停地走.(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沒有刻苦鑽研的心志,學習上就不會有顯著成績;沒有埋頭苦乾的實踐,事業上就不會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達不到目的地,同時事奉兩個君主的人,兩方都 不會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時看兩樣東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時聽兩種聲音而聽清楚.螣蛇沒有腳但能飛,鼫鼠有五種本領卻還是沒有辦法.《詩》上說:「布穀鳥築巢在桑樹上,它的幼鳥兒有七隻.善良的君子們,行為要專一不偏邪.行為專一不偏邪,意志才會如磐石堅.」所以君子的意志堅定專一.
古有瓠巴彈瑟,水中魚兒也浮出水面傾聽,伯牙彈琴,拉車的馬會停食仰頭而聽.所以聲音不會因為微弱而不被聽見,行為不會因為隱秘而不被發現.寶玉埋在深山,草木就會很潤澤,珍珠掉進深淵,崖岸就不會乾枯.行善可以積累,哪有積善成德而不被廣為傳誦的呢?
學習究竟應從何入手又從何結束呢?答:按其途徑而言,應該從誦讀《詩》、《書》等經典入手到《禮經》結束;就其意義而言,則從做書生入手到成為聖人結束.真誠力行,這樣長期積累,必能深入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學到死方能後已.所以學習的教程雖有盡頭,但進取之願望卻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畢生好學才成其為人,反之又與禽獸何異?《尚書》是政事的記錄;《詩經》是心聲之歸結;《禮經》是法制的前提、各種條例的總綱,所以要學到《禮經》才算結束,才算達到了道德之頂峰.《禮經》敬重禮儀,《樂經》講述中和之聲,《詩經》《尚書》博大廣闊,《春秋》微言大義,它們已經將天地間的大學問都囊括其中了.
君子學習,是聽在耳里,記在心裡,表現在威儀的舉止和符合禮儀的行動上.一舉一動,哪怕是極細微的言行,都可以垂範於人.小人學習是從耳聽從嘴出,相距不過四寸而已,怎麼能夠完美他的七尺之軀呢?古人學習是自身道德修養的需求,現在的人學習則只是為了炫耀於人.君子學習是為了完善自我,小人學習是為了賣弄和嘩眾取寵,將學問當作家禽、小牛之類的禮物去討人好評.所以,沒人求教你而去教導別人叫做浮躁;問一答二的叫羅嗦;浮躁羅嗦都是不對的,君子答問應象空谷迴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學習沒有比親近良師更便捷的了.《禮經》、《樂經》有法度但嫌疏略;《詩經》、《尚書》古樸但不切近現實;《春秋》隱微但不夠周詳;仿效良師學習君子的學問,既崇高又全面,還可以通達世理.所以說學習沒有比親近良師更便捷的了.
崇敬良師是最便捷的學習途徑,其次就是崇尚禮儀了.若上不崇師,下不尚禮,僅讀些雜書,解釋一下《詩經》《尚書》之類,那麼盡其一生也不過是一介淺陋的書生而已.要窮究聖人的智慧,尋求仁義的根本,從禮法入手才是能夠融會貫通的捷徑.就像彎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領子,向下一頓,毛就完全順了.如果不究禮法,僅憑《詩經》《尚書》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測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錐子到飯壺里取東西吃一樣,是辦不到的.所以,尊崇禮儀,即使對學問不能透徹明了,不失為有道德有修養之士;不尚禮儀,即使明察善辯,也不過是身心散漫無真實修養的淺陋儒生而已.
如果有人前來向你請教不合禮法之事,不要回答;前來訴說不合禮法之事,不要去追問;在你面前談論不合禮法之事,不要去參與;態度野蠻好爭意氣的,別與他爭辯.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禮義之道的,才給予接待;不合乎禮義之道的,就迴避他;因此,對於恭敬有禮的人,才可與之談道的宗旨;對於言辭和順的人,才可與之談道的內容;態度誠懇的,才可與之論及道的精深義蘊.所以,跟不可與之交談的交談,那叫做浮躁;跟可與交談的不談那叫怠慢;不看對方回應而隨便談話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謹慎地對待每位前來求教的人.《詩經》說:「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贊許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駕馭車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沒能走完,這也不能算是善駕;對倫理規范不能融會貫通、對仁義之道不能堅守如一,當然也不能算是善學.學習本是件很需要專心至致的事情,學一陣又停一陣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為少而壞的行為多,桀、紂、拓就是那樣的人.能夠全面徹底地把握所學的知識,才算得上是個學者.
君子知道學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誦讀群書以求融會貫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師益友來實踐,去掉自己錯誤的習慣性情來保持養護.使眼不是正確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確的就不想聽,嘴不是正確的就不想說,心不是正確的就不願去思慮.等達到完全醉心於學習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聲,嘴好五味那樣,心裡貪圖擁有天下一樣.如果做到了這般地步,那麼,在權利私慾面前就不會有邪念,人多勢眾也不會屈服的,天下萬物都不能動搖信念.活著是如此,到死也不變.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堅定不移,有堅定不移然後才有隨機應對.能做到堅定不移和隨機應對,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時天顯現出它的光明,大地顯現出它的廣闊,君子的可貴則在於他德行的完美無缺.
Ⅶ 長春版小學一年級語文寒假作業看漫畫寫題目(有圖)
圖一,以假亂真,圖二,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Ⅷ 需要長春版小學一年級的試題
問得最好具體,不知道你要哪個科目的,我這兒只有語文的,希望對你的期未考試有用,從現在開始抓緊時間復習,祝你學習進步。
北安片2011——2012學年度第二學期語文學科
學年期中監測
姓名: 班級:
一、在大寫字母後面填上小寫字母(10分)
B( ) G( ) M( ) R( ) N( )
二、我會寫(40分)
1.看拼音寫詞語。(16分)
pí yī jiānɡ hé shēn tǐ ɡōnɡpínɡ
běi jīnɡ mǔ qīn liǎnɡ nián quàn xué
2.看圖寫字(8分)
3.改正錯別字(8分)
兔去( ) 西爪( ) 土兵( ) 舟頂鶴( )
4.寫出帶有下面偏旁的字。(8分)
( ) ( ) 鳥( )( )
宀 ( )( ) 蟲( )( )
三、我會填(38分)
1.選字填空,8分。
清 晴 睛 請 蜻 情 青
山( )水秀 不( )自來 雨過天( ) 目不轉( )
2.比一比,組成詞語。(10分)
名( ) 時( ) 肚( ) 未( )幾( )
各( )
過( ) 杜( ) 末( )
凡( )
3.填寫詞語。(12分)
(1)填意思相反的詞:錯—( ) 內—( ) 出—( )
(2)填適當的詞語:一( )手 一( )書 一( )魚
4.按要求寫詞語。(8分)
密密麻麻(AABB)
我家的親屬(男的)
守株待( ) ( )假虎威 虎頭( )尾 畫( )添足
四、給下面的句子填上標點。(12分)
1.這里的景色真美啊□
2.我怎麼連一條魚也釣不著呢□
3.第一回見到女兒寫的字□他興奮得不得了□
五、(附加題)看圖把句子補充完整。(10分)
1. 魚缸里有兩條 。 2. 我很喜歡 。
3. 最愛吃骨頭。 4. 早晨, 升起來。
北安片2011——2012學年度第二學期語文學科
學年期中監測答案及評分標准
一、b g m r n (每空2分,共10分)
二、1、皮衣 江河 身體 公平 北京 母親兩年 勸學。(每空1分,共16分)
2、男 串 井 夫 (每空2分,共8分)
3、免 瓜 士 丹 (每空2分,共8分)
4、對即可。(每空1分,共8分)
三、1、清 請 晴 睛(每空2分,共8分)
2、對即可。(每空1分,共10分)
3、對 外 入(進) 雙 本 條(每空2分,共12分)
4、對即可。(每空1分,共8分)
四、1、 ! 2、? 3、 , 。(每空3分,共12分)
五、1、小魚2、畫畫或看書3、小狗4太陽(每空2.5分,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