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語文課教學案例
小學語文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小學五 ·《獻給老師的歌》活動課設計教, ·圓――創新作文課教案設計
九寨溝課堂教學案例反思,小學語文,語文課堂,語文教學設計,語文論文
2008年8月12日 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九寨溝 課堂教學案例反思等案例研究方面的教學參考資料
語文課堂教學的情感體驗——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小學語文課教學案例析--柳絮飛飛
語文課堂教學的情感體驗——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 Re:語文課堂教學的情感體驗——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 圓圓(遊客) 寫得真好 by 圓圓(遊客) 2007-7-4 23:48:33
小學語文教案論文_喇叭花
小學語文教案論文為您提供最新免費的小學語文教案,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學實錄,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走向, ·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的新思維 小學語文課教學案例
小學語文課教學案例
http://www.google.com/bookmarks/url?url=//rwxx.ruh%0dexuangou.c%0dom/m/kw/52219/1617297.html
B. 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案例分析怎麼寫
一年級語文《畫》教學案例
精品學習網觸屏版 2012年10月08日 14:11:16
【編者按】為了豐富同學們的學習生活,精品學習網小學頻道搜集整理了一年級語文《畫》教學案例,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畫》教學案例
教學要求:
1、鞏固7個生字,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並猜出謎底。
3、會正確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具:
山水畫一幅,小鳥。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以前我們學過謎語嗎?背背看,對,背的是謎面,那謎底是什麼?
2、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謎語詩,詩的名字叫「畫」(板書)。
3、出示畫。
二、導入新課。
1、師:老師這兒也有一張畫,是一張我們中國傳統的山水畫。
2、指導觀察畫、理解詩的前兩句。
(1)山是什麼顏色?(先請前排一位學生說,再請後排一位學生說。)遠看也看得清楚,我們戶外活動時,很遠的大山的顏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為什麼這兒山的顏色站得很遠都看得清呢?(因為這是「畫」)
(3)聽山上流水的聲音,仔細聽。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聲音聽得到嗎?水聲音是怎麼樣的,學學看。
(5)看,這兒的水從那麼高的山上流下來,聲音是很大的,可我們都聽不見,為什麼呢?(因為那是畫!)
三、朗讀指導。
1、這兩句詩里,有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請每一個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筆把它們圈出來,指名回答。
2、看,聽,都是可以做出動作來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詩人很講究用詞的,看上下句,有一對反義詞,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多整齊。
4、看手勢,朗讀。
(手勢打高,語調升高,手勢打低,語調放輕,把詩的美念出來。)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四、指導觀察、理解詩後兩句。
1、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開什麼花?
2、春天來了,桃花還開嗎?秋天,桃花、迎春花還在不在?
冬天呢?
3、那為什麼這兒春天過去了,桃花還是開著呢?(是畫!)
4、出示小鳥。
(1)這里有隻小鳥,你用手扇扇它,小鳥怎麼啦?
(2)害怕了,你用一個字來說是什麼?
(3)「驚」就是心裡害怕了,所以是豎心旁,左邊一個北京的「京」,左義右聲,這樣的字,被稱為什麼字?(形聲字)。
(4)請一位學生走至畫前)請你用手扇扇,小鳥驚嗎?為什麼不驚?
(5)請在這兩句詩里圈出反義詞。指名回答。
5、朗讀指導。
(1)古代的詩很講究用詞,這後兩句詩也不例外,名詞對名詞,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2)看手勢朗讀後兩句。
(手勢移動長,語調加長,手勢起伏加大,語調快。)
(3)朗讀全文。
(4)背誦全文。
五、小結。
這首詩的謎底是什麼呢?(畫)詩抓住了畫上山水花鳥的特點,寫得很美,也寫得很整齊。
六、寫字指導、講評。
重點:色、聲、無、驚。
以上就是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學案例全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更多文章進入:
精品學習網小學頻道 一年級語文教案
查看原文
C. 求小學語文教育案例一篇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
———假若你是扁鵲……
筆者在前不久執教小學語文第八冊〈〈扁鵲治病〉〉這課,在總結全文的時候,問學生: 「
學完了本課,你有什麼收獲和感受? 」 學生小手林立,爭著回答問題。
A 生說: 「 我學會了文中的生字詞,知道了 『 諱疾忌醫 』 的含義,就是說有了病 , 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
, 老老實實地醫治。有了缺點錯誤 , 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 , 認認真真地改過。。 」
B 生說: 「 我知道扁鵲的醫術高超,不用任何檢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現在的醫生強多了,他真了不起。 」
C 生說: 「 我知道蔡恆公太驕傲了,聽不進別人正確的勸告,我們要虛心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 」
…… , …… (學生們都各抒已見,說得都很好。)
突然,學生 D 站起來說: 「
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樣,我認為扁鵲不該跑到秦國去。因為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即使不能挽回蔡恆公的命,總可以延長蔡恆公的壽命吧!生命無價!
」
聽了 D
的發言後,學生們都把手舉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來,或離開座位,有的則和旁邊的同學私語起來,似乎在小聲討論扁鵲的對與錯。此時,我想這是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現他們個性的時候。於是,便稍稍做了個安靜的手勢,說:
「 同學們,扁鵲應該怎麼辦呢?請你們有秩序地發自己的見解,並說明理由。 」 (學生稍稍安靜)
有的說: 「 扁鵲應該跑到秦國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恆公,說不定還會搭上自已的小命。 」
馬上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 雖然蔡恆公開始不聽扁鵲的勸告,但現在他已知道錯了,肯定會配合治療,說不定會治好呢!
」
緊接著,一學生反駁說: 「 蔡恆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現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
又有一生說: 「
扁鵲在初遇蔡恆公時,就應想法設法讓蔡恆公配合治療。這樣,扁鵲不但救了蔡恆公的命,也許還會得到好多珍寶呢。 」
…… , …… (就這樣你來我往的,下課的鈴聲響了。)
作為教師, 我並沒有 到此為止, 急於下結論
,而是趁熱打鐵,讓學生在課後去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話題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鵲 …… 》
[ 分析與反思 ]
以上教學片段真可謂 「 一石擊起千層浪 」
,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但學生的回答卻讓我看到了學生的世界是充滿無限想像力的,他們思維的發散性很強,並富有開拓性,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結合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學片段主要體現了三個方面的新觀念:
一、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卻成了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整個教學片段當中教師自始至終沒有去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
……
。教師只是在規范學生學習行為,維護課堂秩序方面,作了適當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課文的感悟與質辯:扁鵲的做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呢?他應該怎麼做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將扁鵲與現在的醫生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成了他們學習的演練場。
二、開放式教學思想的體現。新課程所提出的開放式教學思想的滲透,並不是放任學生,而是對教材的開放,對學生評價的開放,提倡多元化教學,這當中包括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以上教學片段就是體現了學生對課文人物的不同理解,從不同角度去欣賞。
三、
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的表述中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要從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注意不脫離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價值觀的引導與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聯系起來。《扁鵲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學片段中,教師在注意上述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多向思維,多種表達。
總之,新課程、新理念導引下的語文教學還有許多東西要我們去探究,去實踐 ……
小學語文案例分析
和平一校 韓曉春
小學語文案例分析
和平一校 韓曉春
一、自主學習與教師引導
1、《可愛的草塘》:揭題-瀏覽課文-讀,然後教師要求學生:作者是怎麼寫的呢?其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體會草塘的可愛。(已經先入為主,後來讀的時候果然體會不到,教師又花了很多時間才把調動了一點。應當自己體會,說對草塘的感覺,然後對照課文作者的感覺來學習。)
2、《只有一個地球》:教完課文後,要求學生根據下面幾個方面寫句子:「地球小而美、資源有限、資源可以再生、遷居無望、要保護地球」。引用者認為「學生們都完成了任務,學出了各式各樣動人的句子,如:
「啊,我愛美麗而壯觀的一葉扁舟!」
「地球,謝謝你賜給我們有限的資源!」
「人類啊,不要再破壞資源了!」
甚至說:「看到這一個個詩一般的句子,怎能不讓人佩服老師巧妙地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在激發學生創造潛能的同時,又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學完了課文,還寫這樣的句子,是引導還是捆綁?學生是否一定認為「地球小而美」?「遷居無望」?人類都是破壞資源的嗎?這時應讓學生發揮更好)
二、個性化與共性
1、師生平等對話:《一夜的工作》
參與討論:總理深受人民愛戴,從課文中能找出答案來嗎?
(學生說)
生:如果說總理關心人,為什麼不像把作者的文件批了,讓他先回家睡覺呢?
(教師把球踢回給學生,有些學生說是刻意安排的。)
師:有些同學說,這是刻意安排的,總理是這樣的人嗎?
生:「我」是後來的,總理工作嚴謹,講究先來後到。
生:新中國剛成立,總理日理萬機,有許多重要文件等著總理批示。這個文件只是他自己的一個講話稿,可能總理認為這不是十分重要,所以放在後面。
最後,老師讓學生面對總理的工作畫像,用簡潔的語言說出心裡話。
生:辛勞啊!無奈啊!被迫啊!(滿堂大驚)
生:新中國剛成立,多少事情等著總理去處理,它不這樣夜以繼日地處理,行嗎?這不是無奈嗎?當時的中國,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戰爭,國家肯定非常窮,作為一個國家的總理,怎麼能鋪張浪費呢?這不是形勢所迫嗎?
(如果批評學生亂說,就沒有了學生精彩的發言,也許這個學生因為這一節課改變了他的一生。)
2、一位教師教《落花生》,讓學生畫果實,喜歡畫什麼就畫什麼。然後對比花生,突出「默默無聞」。(這是一種誤導!畫什麼,未必就能突出「默默無聞」;而且這么比,贊揚了默默無聞,那就是貶低個性張揚。難道別的果實就不如落花生?畫不如改為議、說或別的方式,不一定畫了才能體驗,也不要為了所謂綜合性學習活動而畫。必要的時候才用,用了就要有實效。)
3、現在流行的兩句話:你喜歡學那裡(段、句)就學那裡(段、句),你喜歡怎麼學(讀)就怎麼學(讀)!一方面用多則濫;另一方面,個性化張揚時卻失去了共性!忽略了課程標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如一位老師教《棉花姑娘》(人教),要求學生: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句)來學。到後面學完了,也是說: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來讀。試想:學生在老師的權威下不敢不選,隨著民主化自主學習的逐漸深入,學生如果敢於說:我那一段都不喜歡!那課怎麼上?解決的辦法不是自選課文,就是強制學生學了。(學生不喜歡的,想法讓他喜歡;學生喜歡的,想法讓他的喜歡表達出來,讓他們互相感染。如果都不喜歡的,就讓教師來傳授、感染、熏陶吧!)
一位老師教《桂林山水》: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細細品讀。在學生品讀時,發現他們的選擇表現出鮮明的個性化傾向,女生大多品讀寫水的一段,他們喜歡灕江水的安靜、清純、柔美。男生大多選擇寫山的一段,因為他們更富於冒險精神。(桂林山水,明明是山清水秀,山水相依。硬要為了所謂個性化,把山水分開來理解,一方面割裂了原文的整體意境,另一方面,學生的思維是支離破碎的,造成發展的畸形化。)
《桂林山水》第二課時教學案例分析
「在小學的閱讀教學中,對於景美、情深的課文,教師要重視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時,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細細品讀、認真思考,我也深有同感。語文不是無情物,它本身棲息著浪漫和詩意,作者情誼的表達就隱匿於語言文字的深處。語文教學要讓情感流淌,讓課堂充溢濃濃的人文情懷。
下面教學的片段感受頗深:
片段一: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桂林山水的特點並學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眼見為實,現在請大家深入學習了解灕江水特點,作者怎樣寫出灕江水的特點的?
生:灕江的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
師:看屏幕,讀一讀並說一說喜歡哪個特點,讀給同桌聽。
生:我喜歡「灕江的水真綠啊!」
師:為什麼喜歡?
生:這句用比喻手法,寫出綠的特點。
師:你知道水綠得如何,並說說「翡翠、無暇」的意思,並指出水的特點。
師:想想,應怎樣讀呢?
生:應讀得活潑、跳躍。
師:喜歡讀這一句的同學把這一句讀一讀。
(生讀)
師:喜歡水清的同學,說說你們喜歡的理由並讀一讀。
生:灕江的水清得可見江底的沙石。
師:灕江到底有多清呢?我們可以把一枚硬幣放入水中,透過江水可以看見江底硬幣上的字。那如何朗讀呢?喜歡的同學讀一讀。
生:讀
師:請同學們評一評,他們讀得如何?(師指導,該句應讀得平整,然後,全班讀一遍 )
師:老師也喜歡這一段,現在老師讀前半句,你們讀後半句。(師生接讀)
師:這種句子有什麼特點?
生:後面半句強調前半句。
師:這是排比,作者本寫水,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對比、比較
師:這有什麼作用?(出示幻燈:波瀾壯闊的大海、西湖的圖片)
在指導此段的閱讀理解時,做得最好的是,對學生讀的輔導非常到位,讀得細致,特別是讀灕江水,做到讀與理解相結合,並且根據學生的學習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狀態,讓學生及時反饋評價,並且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所描述的意境,課外資料的補充對指導學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態有很好作用,這能更好讓學生在朗讀時讀出感情;教師富有激情的范讀、領讀很有感染力,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學生朗讀缺乏個性,寫灕江水特點三個分句都是寫灕江的美,對每一分句的前後半句之間的關系應加以點撥,使學生更好理解,課文就是把這些意思密切關聯的句子排成結構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強語勢,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這樣的句子就叫排比句。建議:女生讀第一分句;男生讀第二分句;男女生齊讀第三分句,逐漸加強語氣,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引導·互動·求真
———《 橋 》的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微型小說 《 橋 》,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面對肆虐的洪水,沉穩、果斷地將村民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橋。整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語言簡潔生動,極富韻味,深深地扣住師生的心弦。
在課堂上,我牢抓老漢的語言、動作,領悟老漢的內心境界。隨著文字的剖析,情感的朗讀,老漢的高大形象逐漸凸顯,課堂漸入高潮。
二、案例回放
為了再次升華中心,提高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我設計了拓展練習「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小夥子被洪水吞沒了。老漢似乎要喊什麼。那老漢到底會喊些什麼呢?」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
生:兒呀,你是黨的好兒子。
生:兒呀!你不愧是我的好兒子,好樣的。
師:嗯,簡短有力,符合當時的情境,一位真正的共產黨員的形象再次樹立,「大愛暖千秋」在這里得到了詮釋。還有想說的嗎?
生:老師,老漢可能會說,兒呀,是爹害了你,你原諒爹吧!
生:[馬上反駁]我有意見,此種說法有損文中老漢的高大形象,有背於中心。
[全班鴉雀無聲,面面相覷,課堂陷入僵局]
師:「兒呀,你是黨的好兒子固然可敬」,但面對著洪水,咆哮著的洪水,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被洪水吞沒,刻不容緩時,父親,一位父親會說些什麼呢?繼續討論。
生:我同意ⅩⅩ同學的說法,請記住,老漢是共產黨員,是支書,同時他也是人,一個常人,一個常人痛失兒子的真實再現,又何嘗不可呢?
生:我也覺得後者的說法更合理,當群眾安全過橋,僅剩下父子倆的時候,老漢此時的角色是父親,對兒子的愛是人世間的一種最純真的愛,此時是發自內心的呼喊。總比在生死關頭大喊:「兒呀,你生得偉大,死得光榮。人民感謝你,你走得放心吧!」來得真實。
師:是呀!如山的父愛也正是人性光輝的一面。老漢不僅是一位共產黨員,他還是一位父親,黨性和人性的光輝同時在老漢的身上體現,這樣真實的文章才令讀者信服。
[孩子們的臉上一片釋然]。
推薦理由: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導向使我受益匪淺。
我們的孩子正屬於思想成長期,正確辨別是非的能力尚欠缺,教師正確的價值導向也許會使他們一生受益。因此當學生被ⅩⅩ同學的「原諒爹,爹對不起你有備於文章的中心」感到迷茫,無法定奪而面面相覷的時候,教師的思維是冷靜的,她准確闡釋了葉聖陶的至理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真正內涵。
同時,教師正確地把握了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課堂上,教師充分發揮了正確引導作用:「兒呀,你是黨的好兒子固然可敬,但面對著洪水,咆哮著的洪水,眼睜睜地看著親生兒子被洪水吞沒,刻不容緩時,父親,一位父親會說些什麼呢?繼續討論。」
孩子們的感情是豐富的,他們在老師的點撥下能根據當時的情境各抒己見,他們敢於說真話,表真情,學會悟文,與作者與文本達到了情感上的共鳴,尤其可貴的是他們在潛移默化中也學會了做人,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
其二,面對著課堂出現爭執後僵持的狀況,教師的巧妙的引導能促進學生多角度的互動,避免了單調的雙向互動。
隨著討論的激烈,學生展開了多維度,多層次的交流,縱橫交錯的互動網拉開了。學生或據理力爭,或激情昂揚,或委婉得體,保證了交流的順暢和有效,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能夠普遍地得到了質的提升。
D. 怎樣寫一年級語文靜夜思教學案例分析
設計理念:
採用低年級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突破識字和寫字的難點,防止平均用力。
教材分析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弦;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生字「目、耳、頭、米」,認識新偏旁「攵」。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3.正確、有感情地誦讀、背誦這首詩文。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
課前准備:
收集並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跡、其它詩作等。
教學流程:
一、猜謎語導入
1.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則: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謎底:月亮)
小朋友,你們喜歡月亮嗎?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望著月亮,詩人、作家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2.板書課題,(教師板書,學生齊書空)認讀生字「靜」「夜」
[設計意圖:以兒童喜聞樂見的猜謎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主練讀課文,並用「——」劃出不認識的字。
2.四人小組內學習:說一說有哪幾個字是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的字藉助拼音自學,並讀讀自製生字卡片,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互教互學。
3.指名學生一行一行讀課文。注意正音,指導讀好 「靜 、床、 光、望、鄉」的後鼻音。
4.同桌互相讀一讀,爭取人人把課文讀准、讀順。
[設計意圖:指導方法,重視落實,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精神。]
三、創設情境,復現生字
1.現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還認識它們嗎?
2.游戲鞏固:看到小朋友學得這么認真,月亮姐姐帶著星星妹妹也趕來湊熱鬧了,月亮姐姐說:「星星妹妹後面藏著一個字,我來考考你們,誰能認識,我們就和她交朋友。」(課件出示月亮星星圖,指名一位學生上來點擊滑鼠,大家一齊認讀),看到你們玩得這么開心,老師也想參加,行嗎?我來指,你來認,認的時候還可以站起來加上動作演一演這個字的意思。
3.出示:「靜 、床、光 、望、鄉 」 5張生字卡片,開火車同桌齊讀後鼻音的字,讀正確後互相說:「合作愉快!」
4.教學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導學生觀察:「攵」象你認識的哪個字?它和「文」字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麼記住這個偏旁?
5.這些字都會讀了,古詩是不是也能讀正確呢?
(1)指名讀古詩,其他學生認真聽,准備給同學正音。
(2)讀後正音。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部分學生對詩歌已耳熟能詳,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孩子自己識字,互幫互學。同時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讓生字多次復現,加以鞏固。在廣泛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四、感受詩意,再讀古詩。
1.(課件出示插圖,配上古箏樂曲)談話:小朋友,現在請你們靜靜地欣賞這幅圖,看看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難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過窗又灑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頭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在他的心裡油然而生,於是他寫下了這千百年來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著名詩篇《靜夜思》
2.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裡一定非常(生說:難過、傷心、悲哀……)
3.教師范讀,學生看著畫面,想著教師剛才的講解感受詩中之情。
4.小朋友,此時的你們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麼?(播放樂曲)
(預設)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賺錢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賺錢的媽媽、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媽媽,我很想他們回來,每天可以看到他們。」
師:詩人看著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麼呢?他想到了故鄉的什麼呢?」
生:「他想到了故鄉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門口的那條小溪。」
「他想起了故鄉的親人。」
……
師:是啊,在這樣的夜晚,我們是多麼思念親人啊。下面我們就帶著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讀這首古詩
5.模仿練讀,想像意境。
6.角色表演: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像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後,深情吟誦)
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樂曲。
8.通過多種方式背誦積累這首古詩。
[設計意圖:深入感知課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辦法,而是利用詩意的畫面和故事,用播放音樂和有感情地朗讀的辦法,使學生整體感知,這樣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特別是農村裡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兒童感受得會更深,這首詩很短,含義又及深,很難讓一年級的學生全面理解,這里只是讓學生有初步的感受,今後每一位學生都會用一生的時間去品讀這首詩。]
五、寫字練習,學寫4個生字
(一)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
1.你發現了什麼?
2.你認為哪幾筆該給大家提個醒的?
(二)教師范寫。
重點指導「目、耳」兩字橫與橫之間的距離,「頭」和「米」的橫應寫在橫中線上。
(三)學生獨立描紅、臨寫。注意寫字時的坐姿與執筆姿勢。
展示學生作業,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設計意圖:寫字練習注意指導的細膩,書寫的規范和及時的反饋與矯正。]
六、拓展活動
回家和爸爸、媽媽找一找有關寫月亮的詩句,讀一讀,背一背。
七、板書設計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