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一年級什麼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有: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課、鞏固新知識、布置作業五個環節,沿用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五步教學法,雖然不斷有所變化,但仍離不開這一框框。這種教學模式,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提問,學生答,當學生的答案不是教案中預想的,教師就會不厭其煩地提問其它學生,直到滿意為止。這種「劇本式」的教學,學生不可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培養不出有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標准》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新課程的教學模式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根據實驗區教師不斷探索,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一般採用創設現實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問題情境;然後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動獲取知識;最後拓展應用。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於實際,又應用到實際中去。這樣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自主意識,在參加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去感受和體驗,體現「以人為本」。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課堂上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使不同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要把數學活動組織得「有序」「有效」,有序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每個活動要有秩序,步驟明確,分工合理,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另一曾意思是活動之間有層次,逐步遞進。有效,就是要有實效,即多元化教學目標的實現。下面請看廣西柳州市公園路小學陳進老師組織數學活動的片斷,怎樣使二年級小朋友初步感受事物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必然性。
師生談話:
(1)小朋友們,想玩「剪刀、錘子、布」的游戲嗎?(游戲中停頓一次問學生:你猜老師下一次可能會出什麼?還有其它可能嗎?)
〔說明〕:從學生經常玩的游戲引入,這是非常符合低年級兒童特點的,使學生體會到在司空見慣的游戲中有可以研究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研究數學的興趣。
(2小朋友們,(老師舉出一枚硬幣)這是什麼?老師告訴大家在足球賽、排球賽、拔河比賽之前,經常可以看到裁判員手上拿著一枚硬幣往天空一拋,有人知道干什麼嗎?(給雙方隊員選場地。)等會兒我們也來玩一玩拋硬幣的游戲好嗎?
{說明}:教師適時地介紹拋硬幣在比賽中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活動1:拋硬幣
(1)識別硬幣的正反面(投影硬幣的正反面)
(2)合作拋硬幣
師:老師和大家先來玩一次,我拋,大家猜,猜硬幣落地後哪面朝上?
師:大家想來試試對吧!游戲規則是同桌兩人合作,一人拋幣,一人猜,輪流進行,每拋一次,都要先猜一猜,再看一看硬幣落地後哪面朝上?可以找空地進行,游戲開始。
(3)全班交流
師:游戲停止。同學們靜下來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拋了這么多次,你們看到的硬幣哪面朝上?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說硬幣落地後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請把硬幣收好。(板書:可能 也可能)
{說明}:陳老師組織數學活動是非常注重有序性和有效性。和同學說清楚要進行什麼活動,怎樣做。首先老師和同學一起做,起到示範的作用,然後同學之間做。每個環節注意有實效,這對低年級兒童來說是必要的,對幫助他們積累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是非常有好處的。
活動2:摸球
(1)師生摸球
師:同學們在公園里或商場里看到摸球抽獎活動嗎?我們也來玩玩這個游戲吧!老師先跟你們玩一次。我這里有一個空盒,把3個白球和3個黃球放進去。如果我從盒子里任意摸一個球,大家猜可能摸出什麼顏色的球?
(2)學生合作摸球
師:老師給每組同學都准備了一個裝著3個白球和3個黃球的紙盒。摸球之前。請聽清楚游戲規則:第一,摸的時候眼睛不能看,也別讓猜的同學看見;第二,每人連續摸四次,摸出來之前,小組其它成員先猜摸出來是什麼顏色的球,再出示給大家看,還要把球放回去,再攪一攪,接著摸第二次。最後想一想,每次你都猜對了嗎?為什麼?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最抓緊時間,游戲開始。
(3)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摸了怎麼多次球。也猜了怎麼多次。我想請每次都猜對的同學舉手!每次都猜錯的同學舉手!怎麼這么多的同學都沒全猜對呢?什麼原因呢?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說給同伴聽。
{說明}:活動二是在活動一的基礎上進行的,活動一是拋一個硬幣,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活動二盒子里有3個黃球和3個白球,任意摸一個,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白球,體現了活動的層次性,加深學
㈡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從接觸到一年級開始,我一直覺得一年級的重點不在於掌握多少知識,而是應該盡快促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為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良好學習習慣包括的內容很多,針對一年級學生而言,家長應著重幫助孩子培養以下幾個方面:
一、聽的習慣。當前我國課堂教學方式,普遍以教師講授為主。尤其是小學教育,教師講得多,而且非常具體、細致。這就要求一年級新生首先要過「聽力關」。可以說,學生學習過程的中心環節就是聽課。如果上課走神,不專心聽講,後果可想而知。因此,家長一定要對孩子進行「聽課」教育,使其充分認識「聽課」的重要性,培養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二、講的習慣。由於部分家長和老師不重視幼兒「講話」能力的開發,很多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低下,不能完整、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長期下去,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失衡,造成一定的心理封閉。我國教育學家段力佩早在50年代就提倡學生「讀讀、議議、練練」,最後落實到「講講」上的「八字教學法」。家長應該注重孩子「講話」能力的培養。在家時應該為孩子多創造一些說話的機會,不僅鼓勵孩子多說話,多表達,最好制定出專門和孩子交流的固定而具體的時間。千萬不能拒絕孩子,尤其是孩子想和你說話的時候,不管大人多忙,都要停下手頭的工作,認真聽孩子說。這也是鼓勵孩子「講」的積極、有效的措施之一。
三、看的習慣。這里我所強調的「看」,主要是指「看書」。現在的孩子看電視時間過多,必須加以限制;同時,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書本上來。家長要引導孩子自己看書,除了對課本進行正常的預習、復習外,還要擴大孩子的閱讀面。這些我們開學一直在做,家長也能給孩子選擇一些適合孩子年齡、心理特點的圖文並茂的讀物,比如童話故事、科學畫報等。在學校里我看到了,這樣能提高孩子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時,間接地培養學習興趣。
四、做的習慣。盡管現在各學校都在努力減輕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但適度的作業是必須的。通過作業,可以及時了解、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嚴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不能養成一邊寫作業一邊看電視、聽音樂或者吃東西的壞毛病。作業要干凈整潔,字跡要清晰工整。孩子作業出現錯誤是正常的,家長切忌不要替孩子檢查,而是引導孩子自查,及時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
當然,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孩子長期不懈的努力,需要家長耐心的配合、有意識的訓練和強化。一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就會發現,孩子學習是件很輕松的事情。
㈢ 小學一年級的常規教學有哪些
一、課堂教學常規教育。
1、學生每天必須按時到校,早晨到校後應在教師里讀書,並按時認真上好晨讀和自習課。不隨便下位,不轉臉談笑、玩耍,不影響他人學習。班幹部要認真大膽地負責好本班的紀律,有事向老師匯報。
2、下課後,及時去廁所。預備鈴響後,學生應立即進入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並將本節課所需的學慣用品整齊地放在課桌左前方,靜候老師上課。值日生在課前擦好黑板,保持講台整潔。
3、上課鈴響後,老師進入教室宣布上課,班長喊「起立」,全班同學迅速站好,師生互相問好,班長喊坐下。若上課後遲到進教室時,必須在教室門口喊「報告」,經老師允許後再進入教室就座,並保持動作較快,不慌張。
4、上課要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大膽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回答問題應先舉手,老師指定到的同學起立站好,回答要聲音響亮,語句流利;發言完畢,經老師允許後再坐下。上課時不能隨便借、拿別人的東西,不準扭頭交談。在室內,冬天不帶大圍巾、手套,夏天不使用扇子。上體育課要穿運動服、運動鞋。到音樂、體育等專科教師上課時,應提前到達活動教室或操場,按指定位置就坐或排隊。
5、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讀書時應挺直身體坐、立好,看準字再讀,不拖長腔,不丟字、添字;寫字時做到「三個一」(即眼離書本一尺,手握筆離筆尖一寸,胸離課桌一拳),不歪頭、不斜身子,不趴在桌子上寫字。
6、下課後,老師宣布「下課」,班長喊「起立」,全班同學迅速立正站好,老師問禮「同學們再見」,學生回禮「老師再見」,待老師走出教室再離開座位活動。
二、課余活動常規教育。
7、平時見到老師或同學應主動問好。進校門時不糾纏家長,自己進校園,並及時進入自己的教室。
8、課下不在教室、樓道內猛跑猛跳、踢球、玩沙包,要到教學樓外做一些有益的活動。團結同學,不打架,不罵人,不亂摸電器開關,不玩彈弓、扎刀、玩具子彈槍等東西,上下樓不擁擠,注意安全。
9、愛護花草樹木、宣傳欄、黑板報等校園設施,不踐踏草坪,不亂摘亂折花木,見到地面有雜物應主動清理。
10、認真做好課間操和眼保健操,嚴肅認真地參加升旗儀式,升國旗時少先隊員行隊禮,其它同學行注目禮,盡快學會唱國歌。按時認真參加班級、年級或學校組織、安排的學習、集會及教育活動。開大會時應遵守紀律,聽從指揮,認真聽講。
11、未經允許,不亂拿別人的學慣用品,不亂摸收錄機、投影儀、教竿等教學用具。
12、科學安排時間,放學後按時站隊回家,離開教室時自覺關好門窗玻璃,回家路上自覺聽從路隊長及旗手的指揮,不在馬路上玩耍、打鬧。
㈣ 小學語文一年級的教學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
一、重訓練,促進師生的交流與合作。
接手班級之後,等到班級秩序穩定,我就開始對學生進行讀書、說話、小組合作等方面的訓練。訓練學生怎樣以正確的姿勢看書讀書,訓練學生說完整的話,說標準的普通話,還有就是站在自我的角度練慣用「我認為……我感覺……我想……」進行說話,樹立學生學習的自我意識,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奠定基礎;訓練學生小組合作怎樣學,怎樣匯報,怎樣評價,並且注重每一個細節。
二、重積累,豐富學生的語言。
豐富的語言來自於積累,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我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字詞、古詩、名言諺語、課外閱讀等方面的積累。我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分三步驟展開這方面的教學。
第一步,我首先抓住教材語文園地中的「日積月累」,通過記憶比拼、開火車、快速接龍等游戲活動,讓學生體驗到積累的樂趣和收獲。
第二步,使學生能用課本中教給的識字方法來識記生字,例如把簡單的熟字,也就是已經認識的字加一加,減一減,變成另外一個字,或是熟字加偏旁減偏旁。
第三步,圍繞「日積月累」這個主題,我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比比誰認識的字多」、「摘蘋果」、「登山」,通過這些游戲來讓學生認識字詞,不但調動學生積極性,而且表現好的學生或是小組,都及時在學習園地上的「展示欄」上,給學生畫上紅花獎勵,讓他們感覺到學習中的快樂。
三、通過多途徑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與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培養學生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讀中感悟」。一年級的課文是富有時代氣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的,而且文章篇幅不長。用來鍛煉朗讀是很好的材料,加上課件教學,讓學生先模仿錄音跟讀課文,在了解了課文後再試著自己朗讀,一些重點的句子和段落還可以幾個學生來比賽讀,讀完評價再讀,看看有沒有進步。
㈤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目的要求怎麼寫
一)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 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二)學段目標
第一學段(1~3年級)
知識與技能
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 內的數、小數、簡單的 分數和常見的量;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
經歷直觀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簡單幾何體和 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 稱現象,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獲得初步的測量(包括估測)、識圖、作圖等技能。
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 的數據處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
數學思考
能運用生活經驗, 對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 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與類比。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解決問題
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㈥ 現在的小學一年級是什麼教學方式
良好學習習慣包括的內容很多,針對一年級學生而言,家長應著重幫助孩子培養以下幾個方面:
一、聽的習慣。當前我國課堂教學方式,普遍以教師講授為主。尤其是小學教育,教師講得多,而且非常具體、細致。這就要求一年級新生首先要過「聽力關」。可以說,學生學習過程的中心環節就是聽課。如果上課走神,不專心聽講,後果可想而知。因此,家長一定要對孩子進行「聽課」教育,使其充分認識「聽課」的重要性,培養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二、講的習慣。由於部分家長和老師不重視幼兒「講話」能力的開發,很多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低下,不能完整、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長期下去,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失衡,造成一定的心理封閉。我國教育學家段力佩早在50年代就提倡學生「讀讀、議議、練練」,最後落實到「講講」上的「八字教學法」。家長應該注重孩子「講話」能力的培養。在家時應該為孩子多創造一些說話的機會,不僅鼓勵孩子多說話,多表達,最好制定出專門和孩子交流的固定而具體的時間。千萬不能拒絕孩子,尤其是孩子想和你說話的時候,不管大人多忙,都要停下手頭的工作,認真聽孩子說。這也是鼓勵孩子「講」的積極、有效的措施之一。
三、看的習慣。這里我所強調的「看」,主要是指「看書」。現在的孩子看電視時間過多,必須加以限制;同時,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書本上來。家長要引導孩子自己看書,除了對課本進行正常的預習、復習外,還要擴大孩子的閱讀面。這些我們開學一直在做,家長也能給孩子選擇一些適合孩子年齡、心理特點的圖文並茂的讀物,比如童話故事、科學畫報等。在學校里我看到了,這樣能提高孩子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時,間接地培養學習興趣。
四、做的習慣。盡管現在各學校都在努力減輕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但適度的作業是必須的。通過作業,可以及時了解、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嚴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不能養成一邊寫作業一邊看電視、聽音樂或者吃東西的壞毛病。作業要干凈整潔,字跡要清晰工整。孩子作業出現錯誤是正常的,家長切忌不要替孩子檢查,而是引導孩子自查,及時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
當然,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孩子長期不懈的努力,需要家長耐心的配合、有意識的訓練和強化。一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就會發現,孩子學習是件很輕松的事情。
㈦ 求小學數學一年級的教學大綱
小學數學一年級的教學大綱
教學內容(每周4課時)
(一)數與計算
(1)20以內數的認識。加法和減法。 數數。數的組成、順序、大小、讀法和寫法。加法和減法。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式題。
(2)100以內數的認識。加法和減法。 數數。個位、十位。數的順序、大小、讀法和寫法。 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兩步計算的加減式題。
(二)量與計量 鍾面的認識(整時)。 人民幣的認識和簡單計算。
(三)幾何初步知識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認識。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直觀認識。
(四)應用題 比較容易的加法、減法一步計算的應用題。
(五)實踐活動 選擇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內容。例如根據本班男、女生人數,每組人數分布情況,想到哪些數學問題。
教學要求:
1.通過數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
2.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3.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加法和減法的關系。熟練地口算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會計算加減法兩步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認識鍾面,會看整時。認識人民幣。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愛護人民幣。
6.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
7.培養學生認真做題、計算正確、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㈧ 小學語文一年級教學目的及要求怎麼寫
教學目標
1.漢語拼音。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
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
2.識字與寫字。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100個會寫。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3.閱讀。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朗讀課文。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4.口語交際。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本冊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漢語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的教學是重點。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會寫100個漢字。
3、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二)、難點:
1、漢語拼音比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因此,拼音教學是難點。
2、識字量的增加,是學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個漢字教學是難點,如何鞏固漢字更是一個難點。
3、如何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在閱讀教學中是個難點。
㈨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要怎麼教育
家長的角度
1
我國傳統的家長總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一旦成績不好,就是孩子不努力,於是一個棍子就上來了。我認為家長應當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孩子在初學習的時候,會有學習困難,特別是上學期離開了家不習慣。所以孩子剛入學的兩個月,家長應該幫孩子快速適應學校氛圍,不能過分看重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