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說課稿(三年級數學上冊)一、說教材: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的內容。在現實世界中,嚴格確定性的現象十分有限,不確定性現象卻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論正是研究不確定性的規律的數學分支。標准將「概率」作為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四個學習領域之一「統計與概率」中的一部分,從第一學段起就安排了有關的學習內容。本單元主要是教學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的現象,並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這部分內容可用四個課時來教學。我講的主要是第1課時,例1和例2的內容,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下面我就本節課說一說教學目標。二、說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2) 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簡單描述事件發生結果。2、 過程與方法 :(1) 創設有趣的活動和游戲,如摸小正方體實驗、塗色活動等,讓學生經歷「猜想—實踐—驗證—推測」的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2) 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於交流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三、說重點、難點:重點: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初步體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 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難點: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描述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四、說教學策略:1、 說學情 :學生在平時的說話中也會用到「可能」這個詞,說明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已經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確定發生的了。 2、設計理念:本著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學,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的理念。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悟、體會、認識、基於這樣的理念,設計了一個個游戲,讓學生去動手實踐,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3、 教具准備:小正方體、盒子、課件。五、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呀?那明天一定是星期幾呢?可能是星期六嗎?為什麼呢?同學們都盼望周未,因為周未呀!有你們自己自由的空間,那麼周未你可能去干什麼呢?(一) 創設情景,導入課題。教師先點明我們要做一個摸小正方體的游戲,讓學生推薦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到講台上來,但其中只能有一名學生留下來,讓下面的學生都猜,他們誰可能會贏,然後讓學生以剪子、包袱、錘的形式來決定勝負。然後師小結:同學們從剛才活動中,我們可以想到有可能男生贏,也有可能女生贏,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生活當中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引出課題:可能性(二) 通過摸小正方體游戲,體驗事情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感知階段)老師和同學進行摸小正體游戲,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讓學生猜為什麼另一個同學會總是摸到紅色的小正方體,由於有了疑問,下面的學習就更有了實效性。學生會主動的對所出現的摸小正方體現象進行推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達到師生互動的目的。(三)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體驗階段)通過教學教材105頁的例二,讓學生分組討論,使學生判斷哪個事件是一定發生的,哪個事件是可能發生的,哪個事件是不可能發生的。接著讓學生進行一個即興表演活動,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說生活中的事情。進一步讓學生體驗數學就在身邊,學習身邊的數學。(四)應用知識,拓展練習。(升華階段)通過對教材108頁練習二十四1、2題和課件上面的練習題的練習,使學生更加深刻的體驗事情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五)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這節課主要是通過了「猜想——實踐——驗證——推測「的親歷過程,學生學習了身邊有價值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