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指導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起步作文
一、創設情景,以情激趣。 比如,在寫《家鄉的美景》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春、夏、秋、冬四季綿陽的景色以及各個景點人山人海的圖片,通過再現周圍的事物,引導孩子學會從哪些方面去觀察、體會。激發了學生贊美家鄉的慾望。
二、演示操作,自我展示。 小學生的表現慾望都是很強烈的,我們老師就應該善於運用他們這一特點,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絕招——小發明、小製作等,可激發學生的交流學習的興趣。如今年科技節,學校向各班徵集小發明、小製作還有會標,孩子們一聽可來勁了,動手操作時他們的強項。我覺得這是一個訓練作文的契機。於是,我讓學生邊演示邊介紹,製作所需材料,方法步驟,自己的體會等,再把介紹的內容寫下來,讓更多的人也學一招,從而激發了學生寫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游戲表演,巧妙設趣。 教師如果能根據作文教學的實際,巧妙設計游戲和表演,就能增強學生觀察和想像的興趣。如:在興趣班我就進行了一次「掰手腕比賽」,其他孩子一邊觀察,一邊猜測哪一方會贏。剛開始他們把「怎麼准備、開始、結果」都說了,非常詳細還用了很多好詞、好句。但沒有人談到了心理描寫,於是,我讓他們嘗試和同桌「掰手腕」。再讓他們談,效果一下就出來了。
❷ 淺談怎樣抓好三年級起步作文教學
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級的寫話高出一個層次,很多學生便對作文產生畏懼心理,感覺無從下手。俗語說:「興趣是最 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促使他們自發自覺的經常練筆,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一、幫助學生樹立寫作信心 三年級的小學生 剛接觸作文,幫助他們樹立寫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題范圍應比較寬泛,要留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發揮空間。如果條條框框限制太多,學生的畏懼心理就會 更加嚴重,寫出的文章也會內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的總體特點,選擇合適的題目,開發學生的寫作潛力,要使學生覺得有話想寫,有話可寫。教 師可以多出一些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類的題目,讓學生有更大的選擇空間,有更多的素材可選,使他們覺得寫作文並不太難,逐步樹立寫作信心。此外,在初學作文時,學生的水平並不高。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善於發現文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以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和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對三年級的小學生 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的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致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 生動。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學習描寫秋天的景色時,可以在學《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讓學生看秋天的資料 圖片,使學生對秋天的景象有一個直觀的了解,並結合本地的實際引導學生觀察秋天的山上、樹林、果園、菜地等處的景象及人、動物等的活動情況,使學生對秋天有一個直觀的感性的認識,從而加深印象。 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初步掌握描寫景色的方法。到了正式寫作時,學生也就順理成章輕松地完成了習作。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並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 要性,逐步養成細致觀察的好習慣。學生通過觀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寫起作文就不會覺得難了。 三、引發學生的想像思維 豐富的想像力是寫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之外,引發學生的想像思維也很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為學生創設激發想像 的情境,引發他們的想像思維,培養他們的想像創造能力。例如習作七用玩具編寫童話,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展示很多可愛的玩具和動畫,激起學生的興趣,請學生小 組合作為其中的一些玩具確立關系,編故事,編對話……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使想像更加充實,更加生動,直到編寫成一個完整的童話。在這種 情境中,學生得到了自主學習,充分表現的機會,有了自由想像的空間,想像思維得到引發和鍛煉,寫作興趣也提高了,寫出的作文也比較充實生動。四、 鼓勵學生自主積累語言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三年級的 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可以布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 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在班隊課、活動課,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 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之外,還應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習慣,從生活中 去領悟,去積累,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比如從互聯網上查閱資料,做實驗,咨詢別人,在旅遊或外出時留心觀察並做記錄等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見 聞,又幫助他們獲取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也 能生動起來。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一部分,作文教學應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角度出發,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讓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 活,樂於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寫出一篇篇文筆優美、生動真切的好文章。
❸ 小學三年級的起步作文怎麼教啊
三年級是學生剛剛學寫作文,是打基礎,所以入門很重要。但是以前又沒有學過,怎麼辦呢?
我 把我的教學過程告訴你,希望給你啟發。
首先第一節課老師讀作文,最好是老師自己寫的。這樣給學生對作文的感性認識。然後告訴 學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做的寫下來,給別人看懂。
接著把作文本發下去,先找一篇作文,教會學生按抄寫要求抄一偏。可要注意喲,即使是抄寫也不一定完成得滿意,還要注意標點。
下周就可以教寫了,先讓學生看例文。然後講什麼是作文開頭。接著你就教學生寫開頭。先教會學生用點題的方法寫。比如寫《媽媽》,開頭寫。我的媽媽是個勤勞善良的媽媽。就可以了。你告訴學生,在題目里要點到題目。這個題目就是媽媽,你可以在題目里寫出媽媽這個詞語。而後你再舉例練習。比如寫《文具盒》,可以讓學生寫:我有一個漂亮的文具盒。
下節課,你接著教作文結尾。也是用直接點題目的方法。比如:《媽媽》,最後可以寫,我的媽媽就是這樣的勤勞善良,我愛我的媽媽。再比如《文具盒》最後可以寫:我喜歡我的文具盒,因為它是我的好朋友。
再下周,就可以教學生寫正文了,正文就按照開頭里的詞語寫。比如寫《媽媽》,告訴學生,你要寫出你媽媽是 怎樣的勤勞和善良。寫文具盒,你要求學生寫文具盒的結構,怎麼珍惜的。
好了,三年級學生寫作文是起步,所以要我們做老師的要耐心細心。慢慢把學生帶入到寫作當中去。另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寫作文的興趣!
祝你成功!
❹ 淺談如何抓好小學三年級的起步作文
一、巧妙激勵,激發習作興趣
1.課內練筆,仿寫激趣。
2.感受成功,體驗樂內趣。
3.批語暖心,激發容興趣。
二、以讀促寫,開拓思維
1.海量閱讀,積累語言。
2.讀後感悟,寫作流暢。
三、想方設法,培養想像
1.現場觀察,激發想像。
2.利用課件,訓練想像。
3.再現情境,發揮想像。
四、自主合作,創新作文
❺ 如何做好農村小學三年級作文起步教學的研究研究現狀
樹葉們只好戀戀不來舍地離開窗源台,透過明亮的玻璃窗調皮的向里張望我的校園非常美麗。 操場里幾棵楓樹早已脫去夏衣。一位年輕的女老師在批改學生們的作業,那麼鮮艷。辦公樓前。校門口的花壇里;有的紅彤彤的,高低錯落,換上了秋裝,正在播種著五彩繽紛的希望啊。遠遠望去,還不停的拍呀拍,你看,一陣微風吹過,各種菊花開得正艷。還沒等他們看清楚這位老師是誰,紅彤彤一片,就像小朋友胖乎乎的小手,開始了新的征程。各色菊花爭奇斗艷,手掌都拍紅了。仔細瞧那樹葉,像一簇簇跳動的火球;有的紅中帶粉,慢悠悠的從樹上飄下來。有幾片樹葉飄落到辦公室的窗檯上。有的黃燦燦的,隨風起伏。秋風把我們的校園吹得五彩繽紛,像金色的麥浪。所以最美麗的季節當然要數秋天了,白楊樹的葉子不知不覺的發黃了,花瓣盤曲翻卷,點綴著我們可愛的校園。那一個個對勾是那麼凝重,整個樹冠像著了火一樣,像一個個顫抖的雞冠。金色的葉子跳著舞。校園的秋天,打著旋
❻ 淺談如何寫好三年級起步作文
淺談如何指導三年級學生起步作文
在小學階段,三年級是學習作文的起點,它既是低年級看圖說話的延續,又是高年級作文的准備。這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加之我現在在農村小學支教,這里的孩子閱讀量少,積累的詞彙量少,在起步作文中有相當大的困難。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作文教學中作了以下幾方面的常試,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
一、興趣培養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先決條件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說:「兒童學習任何事物,最好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趣高,心裡想做的時候。」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前提條件,沒有興趣,正如「無水之源」,學生的作文水平是決不會提高的。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下,饒有興趣地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是小學作文教學的第一步。因此,每次提示習作題目,我總是變樣地以實物、謎語、故事、圖畫、情境出現,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我在教學描寫秋天的作文中,把同學們領到田野里、樹林里、校園里等地方,讓他們親眼去看,親耳去聽,用心去體會。同學們沉浸在大自然的絢麗多姿中,沉迷於迷人的秋色中,他們就會在內心深處萌發表達的慾望,選取最美好的語言來描述,從而寫出自己心中、眼中的秋天。
可見,興趣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學生集中精力去獲取對某種事物的認識,是習作的強大動力。
二、語言積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
三年級學生積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我讓每個學生准備一個「積累」本,把自己在平時課堂教學中、課內外閱讀中、社會實踐中所積累的好詞佳句,優美段落,名人名言,古詩詞等摘抄下來,並定期組織交流、展示。還開展了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
日記也是一種積累的過程,從三年級起我就指導學生寫日記。把自己一天生活中有趣的、開心的、失望的、沮喪的,最想告訴老師和小夥伴的事寫下來。哪怕只是一兩句話,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就會使自己所寫的日記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雛形」。
積累是一個持續、長期的過程,只要注重積累,學生的語言就會豐富,寫作時就會下筆如有神。
三、注重觀察訓練
三年級的小學生,由於知識、興趣、愛好的限制,在觀察上,常常不知從何下手,觀察些什麼,怎麼觀察,教師就要具體地指導好觀察方法。首先,教師要結合看圖作文和插圖教給學生的觀察方法。在具體指導上,先讓學生明確觀察的內容。比如觀察植物,教師就要指出觀察植物的莖、葉、花、果,注意大小、形狀、顏色、氣味等,觀察人物,就要從觀察人物的身材、容貌、衣著、表情等入手。再讓學生擬出觀察提綱,然後根據觀察觀察提綱,逐點觀察,記錄。觀察提綱先由教師列,漫漫地,要讓學生會自己列。觀察時,教師要作深入細致的指導,要讓學生會自己邊觀察邊思考。其次,要注重生活中的觀察。葉聖陶曾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這句話道出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學生作文必須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生活,觀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觀察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物。特別是農村孩子,見聞受到限制,課外讀物少,語言積累少,但廣闊的大自然給他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重視觀察尤其重要。觀察時要求孩子們盡可能做到觀其行,聽其音,說其義,嘗其味,解其質,嗅其氣,這樣長此下去,觀察就會習以為常,成效顯著。在具體指導時,要求學生「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寫。」
四 培養學生有效仿寫作文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經過實踐,仿寫能減緩學生的難度,使他們由讀到寫,由不會寫到會寫,把自己身邊活生生的畫面轉化成個性鮮明的語言文字,幫助他們在閱讀與寫作之間成功地搭起一座橋,順利完成了從書到生活的過渡.
三年級學生初學作文往往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苦思冥想卻難以下筆.因此,我就藉助課文,通過分析課文結構,教學生構思文章;通過閱讀優美片段,有特色的片段,教學生模仿其寫作方法;通過分析文章的修辭手法,引導學生模仿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如在教學中,我覺得<<風箏>>,<<秋天的雨>>,<<聽聽,秋的聲音>>等課文,其語言親切自然,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典範之作.在學完課文後,我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仿照課文進行習作.學生成功仿寫了<<打沙包>>,<<秋天的校園>>,<<走近秋>>等文章.
五 說話訓練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前提條件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強調作文要聯系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做到"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我們要讓學生說真話,寫真事,教學時,重視說的訓練。先讓學生說,在會說的基礎上再學生寫,學生就不會感到困難了。現在的新教材鎮南關常常是口語交際和習作內容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教學
❼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起步作文教案怎麼寫
作文教案
設計理念:
1、樹立大作文的教學觀
《新課程標准》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現實生活是文學寫作的唯一源泉」。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之所以言之無物,內容空洞,蒼白無力,沒有時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學生遠離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或更准確地說沒有真正接觸過生活。其實校園無閑事,家庭有新聞,社會有熱點,孩子間有生活,值得學生思考或者眾說紛紜的話題應該是很多的。把作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走作文生活化的道路,拓寬學生的視野,學生的寫作素材自然會豐富起來,寫作時也就會少些無奈。
2、減少束縛,引導自由表達
《新課程標准》強調,作文教學要「為學生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本次習作打破傳統的教學框框,沒有統一命題,沒有對習作要求做過多的分析,而是把習作指導滲透在作前談話,交流和作後評議之中,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自然而然進入無拘無束,敢說敢寫,自由奔放的習作狀態。
3、誘發興趣,引導真情流露
興趣是寫好文章的基礎。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中,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詞語。」習作也是一種情感得體驗、流露、交流的需要。注重在教學中通過,情景引發——閉目回憶——互談發現(說與寫)——品讀交流等形式,引發學生情感興奮,開啟學生心扉,引吐內心真情,確實把課堂當作一種情感體驗與交流的場所,把習作當作情感傾訴體驗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為情而造文」,使「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實現。
❽ 小學三年級起步作文
小學三年級是教與學明顯發生轉折,具有承上啟下作用的一個學年,經過了兩個年度的學習,升入三年級的學生智力上已有了明顯的提高,這種提高的標志之一,就是具備了一定的觀察事物,看圖說話,寫話和一定的遣詞造句的能力。這種能力又是很低級、很初步,甚至很朦朧的,在這一種猶如種子發芽,但又未破土而出的特定環境和特殊條件的制約中,對如何有效的開展和指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尤為重要。而縱觀幾次的習作,大多數孩子寫出的語句常常是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後語,錯字連篇,標點符號也不會運用,內容乾巴巴,老師批改起來非常困難。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和寫作願望,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寫作文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膚淺的做法:
一、鼓勵學生多仿寫。
我們都知道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受知識、經驗、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所以模仿是他們的一種心理需要,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基本途徑之一。仿寫已不是一個新名詞,但是,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仿寫能減緩學生寫作的難度,使他們由讀到寫,由不會寫到會寫,把自己身邊活生生的生活畫面轉化成個性鮮明的語言文字,幫助他們在閱讀與寫作之間成功地搭起一座橋,順利完成從書本到生活的過渡。仿寫,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條有效之法。可能很多老師反對仿寫,認為仿寫不利於學生的造,寫出來的作文大同小異,或者可以說是千篇一律。但從訓練角度來說我認為是有好處的。如學習了12課《聽聽,秋的聲音》學完後我就要求學生仿寫片段。而其中有一個學生是這樣寫的:
聽聽 ,秋的聲音,蜜蜂扇動翅膀,「嗡嗡」,是和花朵告別的聲音。
聽聽 ,秋的聲音,石榴露出笑臉,「啪啪」,是對秋姑娘的問候。
一隻只燕子追上白雲,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一陣陣秋風掠過果園,送來一片豐收的歌吟。
聽聽,走進秋,走進這五彩繽紛的演奏廳,你仔細地去欣賞這秋的奏鳴。
秋的聲音,在每一個紅紅的蘋果里,在每一片絢麗的花瓣上,在每一滴晶瑩的露珠里,在每一朵綻放的秋菊里。
聽聽,秋的聲音,從遠方匆匆地跑來,向遠方匆匆地離去 。……
又如在指導孩子寫觀察日記時,我首先讓孩子細心觀察後交流,然後進行寫作的指導;並找來幾篇範文讓孩子們欣賞,欣賞別人的譴詞造句,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學習日記格式,然後讓孩子們進行仿寫。這樣孩子們的思路更清晰了,覺得自己有話可寫了。你看,這樣的仿寫不是很有實效嗎?其實,我覺得三年級還是剛剛起步,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我們老師教課文就是教學生學思路、方法、語言表達……剛開始學生不會寫作文,讓他們仿寫幾篇有什麼不好?能仿寫也是一種進步,仿多了自然就學會寫。總之,仿寫是學生寫作的起始,是寫作興趣培養的基石,就如同書法中的臨摹。只要由易及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就會得到同步提高。
二、鼓勵學生多觀察。
羅丹曾經說過:世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套用這句話,我想說,生活中無所不有,就看你有沒有留心觀察它。如果你留心觀察了,你會發現很多微妙而有趣的東西。 例如:第三單元的作文要求是:選一幅秋天的圖畫進行寫作。一開始我是要求孩子們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然後根據畫上的景物進行寫作,而孩子們寫出的作文都不盡如意,大部分孩子都寫了一些與自己根本沒有接觸過的,或者沒見過的事物,有的寫了下雪的情景,有的寫了蘋果熟了,有的寫了杏樹葉子黃了……看到孩子們的作文,我真感覺頭疼呢。這樣根本寫不出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就這種情況,我改變了策略,於是我帶他們參觀了我們學校,觀察了秋天學校有那些變化,特別觀察了學校的花草樹木,這樣學生的思路好象清晰了。接著我就上了一節以《秋天的校園》為題的作文指導課,首先我讓孩子們把老師帶他們參觀校園的景點按順序在腦子里重現, 然後讓他用手中的筆畫出來並塗上顏色,這樣一幅幅秋天校園的畫面就展現在我們眼前了。接著我還指導他們的觀察方法,寫作方法,指導他們把景點說具體,這樣孩子們就覺得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了,而且寫出來的習作質量還真不錯。又如我在上第四單元的作文時,我一開始是這樣做的:首先布置學生回去觀察你感興趣的事物,然後回校與同學交流。第一次我發現他們是應付式的,觀察的事物比較平凡,比較隨意,根本說不出有自己的新發現,這不是我要的效果。於是我重新布置他們回去再觀察,而這次是以比賽的形式進行「看誰的發現最有創意?」,即與眾不同的。這次孩子們可積極了,他們的發現可新奇啦:有的發現了蝸牛走過的地方為什麼總留下一條長長的線;有的發現金魚為什麼睜著眼睛睡了——原來,金魚不和人一樣,金魚是沒有眼皮的!所以,金魚就算很困了,它也不會眼皮打架;有的發現了蝸牛長觸角的頂端有一個小黑球,那是它的眼睛,短觸角相當於它的鼻子……很多同學都寫得很出色,很有意思,其實細讀起來,沒有誰寫的是驚天動地的大發現,但就是這些微小的變化,被我們的同學捕捉到了,觀察到了,從而記錄了下來,這不是很有趣嗎?聽了孩子們交流的發現,我倍感欣慰,我想有時一個小小的激勵或者是一次小小的比賽,孩子們的興趣、勁頭就截然不同了,所以有時我們要多想辦法,以引起孩子們習作的興趣。
三、鼓勵學生多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廣泛閱讀是實現語言積累的一種重要途徑。引導學生多看適合於他們閱讀的各種書籍。無論是詩歌、寓言、童話,還是小說;無論是古代的,還是近代的;無論是文學讀物,還是科普讀物;也無論是中國作品,還是外國作品,閱讀的內容和范圍越廣泛越好,讓他們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積累語言。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名人名言、好的句段、古詩詞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在閱讀課上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
葉聖陶先生說過:「作文離不開生活。」 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學校生活,孩子們總有所見、所聞、所感,總有喜、怒、哀、樂,抓住生活這面多棱鏡,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分析生活中的事,真實可靠,寫來得心應手,容易真情流露。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教學時引導學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遊、去觀察、去創新、去體驗,學生就會運用自己的筆記錄下生活中最精彩的一頁。
四、引導學生多練筆。
《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第二學段「習作」的其中一條要求是「增強習作自信心」。對於起步習作而言,樂於表達比表達效果更重要,習作信心比習作結果更重要。怎樣提高學生習作的自信心,怎樣才能讓對學生來說是「難於上青天」的習作變得讓他們容易下筆,好下筆,這對我們老師來說也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根據我多年來教三年級語文的心得,我認為利用文本內容,引導學生多練筆對增強學生習作自信心,提高學生習作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認為小練筆,能夠開啟作文教學大課堂。
例如,在開學之初,我上第2課《金色的草地》時,因為裡面寫到了蒲公英,說草地因為蒲公英花會變色,所以草地也會變色:早晚草地是綠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蒲公英對我們農村的孩子來說一點也不陌生,許多學生不僅見過、玩過,而且還吃過。於是我就叫他們寫一篇關於蒲公英的作文。因為熟悉的緣故,許多學生寫出了質量很高的作文,讓我看了一點也感覺不到是他們的第一篇作文。事後我問他們,作文難不難,他們說一點也不難。說不難是假,只能說我叫他們寫的是言之有物的作文,寫起來不用抓耳撓腮,搜腸刮肚罷了。
還如,我上《槐鄉的孩子》,學到裡面寫天熱的段落時,我又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自己另寫幾句天熱的句子,還變出花樣寫《天多冷》,學生也很快寫出了自己在天熱天冷時的感覺,讀起來是既新奇又有趣;上《風箏》一課時,學到第三段寫放風箏時,我問學生:「你們放過風箏嗎?」沒有一個回答是否定的,我於是又讓他們寫自己放風箏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從作文反饋的結果來看,大多也很真實可感,讀來也很吸引人。
練筆的另一種途經是記日記。記日記本,不在乎長短,只要不寫成「早上起床白天吃飯晚上睡覺」就行。日有所記,記有所得,得有所悟,悟有所思,每日如此,善莫大焉!我並不強求學生每天都寫日記,凡是有意義的事,印象深刻的事,生活中的思考、感悟,等等都可以寫,每星期一兩即可,但不得懈怠。
總之,教小學生作文難,教三年級的學生寫作更難。以上的只不過是個人看法而已,正所謂「教無定法」,我們人人心中都有一把鑰匙,至於怎樣開啟,那就需要我們各施其法了;至於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願望,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寫作文,如何找到一條快速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新路,還有待致力於小學語文教學的同仁們進一步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