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新縣宇博紙塑包裝有限公司怎麼樣
安新縣宇博紙塑來包裝有源限公司是2007-09-1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趙北口鎮趙莊子村。
安新縣宇博紙塑包裝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30632666584735Q,企業法人王克軍,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安新縣宇博紙塑包裝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吹膜;製造、銷售:塑料袋;包裝裝璜印刷。(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安新縣宇博紙塑包裝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貳』 小兵張嘎真有此人有,他現在還活著嗎,如果活著哪有他的照片
電視劇《小兵張嘎》的熱播,使「嘎子」、「白洋淀」再一次成為焦點。而「嘎子」的原型———河北省安新縣趙北口鎮趙莊子村的趙波同志也隨之受到人們的關注。
「嘎子」曾有4個名字
按河北冀中的口語,誰家孩子能被鄉親們冠以「嘎子」的名號,就標示這個小傢伙聰明、機靈、反應快、點子多,雖有時淘氣一些,但肯定是人見人愛的「團隊領袖」!
那時候,嘎子的大哥給地主扛長活,他自己7歲開始給地主扛小活、放鴨子,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一直干到15歲,印象中沒吃過一頓飽飯……
日本鬼子進安新(縣),血腥統治白洋淀,老百姓的苦日子不見天日……15歲的嘎子跟著父母流浪到天津,在永大木廠干小工,每天掙幾角錢養家糊口。母親病得不行了,她想死在白洋淀,一家人卻連回家的路費也沒有。為了母親,生性倔強的嘎子給掌櫃的跪下了,求點錢買了袋高粱糠面,給母親買了兩個桔子,還剩一元多。他們討要著走了3天,回到了老家白洋淀。到家不久,母親就咽了氣。父親想買領草席包著送走母親。那時一口棺材50元,缺一角別想拿走。嘎小子一咬牙,做主押了僅有的一畝二分地,湊足了50元,打發了苦命的母親。
打那以後,嘎子下定決心走出了家門,當了小八路。
「戰爭年代我有4個名:趙張海,兒時老人起的;趙波,入黨後組織起的;黑小子,當偵察員破衣爛衫,臉也臟兮兮的,但自己人都知道那是我打鬼子叫得響的大名;還有一個叫孫繼祥,因為孫莊子有個漢奸叫孫繼德,一旦碰到敵人盤問姓名,我順口就說是『孫繼祥,孫莊子的』,常常輕易就混過敵人的盤查。那時我們趙莊子村83戶,近300口人,但沒出一個漢奸。有幾個倒是當了土匪,其他大部分是八路,都跟我一路,敵人針插不進,稱我村『鬼不靈』,這是三里五鄉對我們趙莊子的贊揚。那時我們打日本只要他們的槍,不毀他們的崗樓。因為崗樓是鬼子們拆老百姓房蓋的,你弄塌它,他們還會拆鄉親們的磚房。」
英雄是這樣煉成的
在英雄趙波的履歷中,有這樣簡單的幾行字:
1922年,趙波生於白洋淀水鄉一個極貧困的漁家;1938年,16歲的趙波參加冀中軍分區白洋淀抗日武裝雁翎隊;1940年,出席九分區戰斗英雄大會,被授予「民兵戰斗英雄」稱號;1948年,搞土地改革,趙波任貧民團長;1950年,被授予「華北戰役戰斗英雄」稱號,並頒發紀念章一枚;1962年,40歲的趙波提前病退,離任後仍兼著村黨支部書記,安新縣人民政府委員;1983年,趙波當選省人大代表,出席河北省第六屆代表大會;1989年,因病離休,享受副地(廳)級待遇。
曾經赫赫有名的戰斗英雄,帶著戰爭留給他的永恆的紀念—一身傷病離開了工作崗位。回到家鄉,當年的嘎小子依然是「團隊領袖」,村裡的父老鄉親都選他當村黨支部書記。
機緣成就「小兵張嘎」
趙波說:「要不是有電影小說,我嘎子不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嘎小子嗎?」誠如嘎子所言,嘎子就是那個嘎子!但又不盡然,畢竟,太多的機緣成就了這個舉國聞名的「小兵張嘎」。
1937年夏天的一個上午,十來歲的趙波去縣城賣魚,見一先生模樣的人向他走來,問他能否搭船到同口(地名),嘎子欣然應允。這就是受黨組織派遣來此工作、日後大名鼎鼎的荷花澱派大作家孫犁與趙波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1942年,日寇的「三光政策」使白洋淀的局勢空前緊張。這年一個夏日的早晨,偵察兵趙波接到一個新任務,進城接一位戰地記者。下午領回的是一個操南方口音的青年人,之後組織上安排趙波具體負責他的安全與生活。這位年輕人就是《新兒女英雄傳》的作者之一孔厥。
著名作家梁斌1958年因錯劃右派下放保定農場勞動,經漁民詩人李永鴻介紹認識了趙波,知道了趙波的身世和打鬼子的英雄事跡。
徐光耀是河北雄縣人,自小參加革命,聰明機智,戰功卓著。在下放保定農場勞動期間,他也是經李永鴻的介紹認識了趙波,在炕頭上聽趙波講起了身世:兒時淘氣,上樹掏鳥蛋;與大孩子打架,吃了虧去堵人家的煙囪;參加革命後,利用打漁、打獵的本領消滅敵人,端炮樓、打日本的包運船隊……炕頭上,作家與英雄之間「親密接觸」達半年之久,並結下深厚友情。1961年,徐光耀的中篇小說《小兵張嘎》在《河北文學》上發表;1963年,《小兵張嘎》被北京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其拍攝外景是徐光耀、崔嵬讓趙波選定的家鄉的一處景緻,影片一上映即風靡全國。
『叄』 抗日片 小兵張嘎 張嘎真有此人嗎
「嘎子」的原型———河北省安新縣趙北口鎮趙莊子村的趙波同志
按河北冀中的口語,誰家孩子能被鄉親們冠以「嘎子」的名號,就標示這個小傢伙聰明、機靈、反應快、點子多,雖有時淘氣一些,但肯定是人見人愛的「團隊領袖」!
那時候,嘎子的大哥給地主扛長活,他自己7歲開始給地主扛小活、放鴨子,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一直干到15歲,印象中沒吃過一頓飽飯……
日本鬼子進安新(縣),血腥統治白洋淀,老百姓的苦日子不見天日……15歲的嘎子跟著父母流浪到天津,在永大木廠干小工,每天掙幾角錢養家糊口。母親病得不行了,她想死在白洋淀,一家人卻連回家的路費也沒有。為了母親,生性倔強的嘎子給掌櫃的跪下了,求點錢買了袋高粱糠面,給母親買了兩個桔子,還剩一元多。他們討要著走了3天,回到了老家白洋淀。到家不久,母親就咽了氣。父親想買領草席包著送走母親。那時一口棺材50元,缺一角別想拿走。嘎小子一咬牙,做主押了僅有的一畝二分地,湊足了50元,打發了苦命的母親。
打那以後,嘎子下定決心走出了家門,當了小八路。
「戰爭年代我有4個名:趙張海,兒時老人起的;趙波,入黨後組織起的;黑小子,當偵察員破衣爛衫,臉也臟兮兮的,但自己人都知道那是我打鬼子叫得響的大名;還有一個叫孫繼祥,因為孫莊子有個漢奸叫孫繼德,一旦碰到敵人盤問姓名,我順口就說是『孫繼祥,孫莊子的』,常常輕易就混過敵人的盤查。那時我們趙莊子村83戶,近300口人,但沒出一個漢奸。有幾個倒是當了土匪,其他大部分是八路,都跟我一路,敵人針插不進,稱我村『鬼不靈』,這是三里五鄉對我們趙莊子的贊揚。那時我們打日本只要他們的槍,不毀他們的崗樓。因為崗樓是鬼子們拆老百姓房蓋的,你弄塌它,他們還會拆鄉親們的磚房。」
英雄是這樣煉成的
在英雄趙波的履歷中,有這樣簡單的幾行字:
1922年,趙波生於白洋淀水鄉一個極貧困的漁家;1938年,16歲的趙波參加冀中軍分區白洋淀抗日武裝雁翎隊;1940年,出席九分區戰斗英雄大會,被授予「民兵戰斗英雄」稱號;1948年,搞土地改革,趙波任貧民團長;1950年,被授予「華北戰役戰斗英雄」稱號,並頒發紀念章一枚;1962年,40歲的趙波提前病退,離任後仍兼著村黨支部書記,安新縣人民政府委員;1983年,趙波當選省人大代表,出席河北省第六屆代表大會;1989年,因病離休,享受副地(廳)級待遇。
曾經赫赫有名的戰斗英雄,帶著戰爭留給他的永恆的紀念—一身傷病離開了工作崗位。回到家鄉,當年的嘎小子依然是「團隊領袖」,村裡的父老鄉親都選他當村黨支部書記。
機緣成就「小兵張嘎」
趙波說:「要不是有電影小說,我嘎子不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嘎小子嗎?」誠如嘎子所言,嘎子就是那個嘎子!但又不盡然,畢竟,太多的機緣成就了這個舉國聞名的「小兵張嘎」。
1937年夏天的一個上午,十來歲的趙波去縣城賣魚,見一先生模樣的人向他走來,問他能否搭船到同口(地名),嘎子欣然應允。這就是受黨組織派遣來此工作、日後大名鼎鼎的荷花澱派大作家孫犁與趙波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1942年,日寇的「三光政策」使白洋淀的局勢空前緊張。這年一個夏日的早晨,偵察兵趙波接到一個新任務,進城接一位戰地記者。下午領回的是一個操南方口音的青年人,之後組織上安排趙波具體負責他的安全與生活。這位年輕人就是《新兒女英雄傳》的作者之一孔厥。
著名作家梁斌1958年因錯劃右派下放保定農場勞動,經漁民詩人李永鴻介紹認識了趙波,知道了趙波的身世和打鬼子的英雄事跡。
徐光耀是河北雄縣人,自小參加革命,聰明機智,戰功卓著。在下放保定農場勞動期間,他也是經李永鴻的介紹認識了趙波,在炕頭上聽趙波講起了身世:兒時淘氣,上樹掏鳥蛋;與大孩子打架,吃了虧去堵人家的煙囪;參加革命後,利用打漁、打獵的本領消滅敵人,端炮樓、打日本的包運船隊……炕頭上,作家與英雄之間「親密接觸」達半年之久,並結下深厚友情。1961年,徐光耀的中篇小說《小兵張嘎》在《河北文學》上發表;1963年,《小兵張嘎》被北京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其拍攝外景是徐光耀、崔嵬讓趙波選定的家鄉的一處景緻,影片一上映即風靡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