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年級 > 小學社會三年級說課稿

小學社會三年級說課稿

發布時間:2021-03-06 09:25:45

⑴ 小學品德與社會《有多少人為了我》說課稿

《有多少人為了我……》是《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2課。本單元設置的主題是:我的成長與他人。根據兒童發展的邏輯,要懂得自己的成長與他人之間的關系,懂得勞動給自己帶來的方便,從小要尊重普通勞動者。本課由四部分組成:「他們為我做了什麼」、「小采訪」、「小辨析」、「你能為他們想一想嗎?」
三年級的孩子,雖然從認識上知道勞動者,但對勞動者及其勞動缺少切身的體會,往往對這些人和事熟視無睹,覺得這些人做的這些事都是理所應當的,意識不到自己與這些默默無聞的人們之間密不可分的生態關系,也意識不到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別人。
鑒於以上認識,我選擇了教材中「他們為我做了什麼」「小采訪」這兩個環節為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其中「小采訪」環節安排在課前進行,課上組織小組匯報采訪收獲,對第一環節的教材內容我根據學生生活實際進行了重構,第二環節根據學生認識的需要對教材進行了補充拓展。針對本課時教學,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勞動者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方便,懂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
2.體會勞動者的辛勞,尊重他們的人格,懂得感恩,並在自己的行為中有所體現。
為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努力做到了一下幾點:
一、以學生現實生活為切入口,重構教材。
第一環節「他們為我做了什麼」,教材提供了三組圖片,用清晨、白天、夜晚不停忙碌的人們展開一天生活的畫卷,但是,僅靠教材所提供的幾幅圖片,如何能觸動學生情感之弦?於是,我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重構教材,採用了今天課上所呈現的這樣一個家庭、校園、社會,三步體驗模塊。
第一步,播放成長照片,讓孩子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體會全家人都為了我,第二步通過播放校園觀察錄像及學生課前采訪的匯報,讓孩子「零距離」觀察、訪問、體驗,真正走近身邊的勞動者,使學生真切地感受校園里有多少人為了我,第三步是通過觀看錄像以及讓學生動手寫一寫、說一說,層層遞進,讓學生逐步感知到社會上為我們服務的勞動者多得數也數不清,深切體會到勞動者的艱辛和他們的喜怒哀樂。
這樣以孩子現實生活為切入口重構教材,將孩子的成長照片,校園里、社會上的勞動場景,都作為教學資源呈現出來,通過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手撫摸,使學生的視覺受到沖擊,心靈受到震撼,對勞動者敬佩、感動之情也油然而生。
二、以學生情感體驗為主線,補充教材。
第二個環節,我採用了教材中的填空題《假如》,這個環節主要是採用「抽刀斷水」的方式從反面激發學生去思考,假如生活中離開了普通勞動者的勞動,生活會怎樣?引發學生對勞動者與自己關系的思考,從而讓學生感受到「人人為我」,體會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樹立「現代生活誰也離不開誰,一個都不能少」的生態觀。
在這個環節,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對課本內容進行了適當的補充,創設了夏日停電、旅途堵車、縣城新貌這樣三個情境,在營造的缺失情境中,讓學生體驗、感悟到每一個行業的勞動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從而引發孩子對勞動者的尊重和感激意識。
三、以學生明理知行為目的,拓展教材。
本課最後一個環節「滿懷感恩心,真誠送祝福」是鑒於教學目標第二點要求的達成而設計的,是前面兩個環節活動的延伸和深入,也是對教材內容的一個補充拓展。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對勞動者有了直接的、親近的、心靈的溝通後,敞開心扉,說真話,抒真情,以達到讓學生對勞動者從接觸——了解——尊重的感情升華,最後懂得感恩,並能用行動表達對他們的尊重。學生在體驗中加深了認識,懂得要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從而順水推舟,布置課後延伸活動,為下節課學習「我為人人」做好鋪墊。
備這一節課,教案修改多次,每試教一個班級,我都要從搜集照片、組織采訪、調整課件一一做起,付出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今天上下來,還有很多遺憾,總感覺如果自己能夠完全拋棄活動教案,全心全意地傾聽每一個孩子的聲音,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隨時調整教學,那樣的教學一定更有針對性,實效性。
教學上要有成功感,還需要不斷的自我修煉,我會繼續努力,懇請各位領導、專家給予我指導與幫助。謝謝!

⑵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規則有什麼用》說課稿

[教材分析]
1、課文第44頁的「活動天地」從學生感興趣的游戲為切入點,在兒童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做游戲,讓學生體驗、了解規則,初步建立「規則概念」和「規則意識」。這一點正體現了《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中「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這一理念。「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
2、第45頁「小記者在行動」,為學生提供了尋找規則的幾種方法,即可以到現實生活中看看,找相關的人問問,也可以查有關的資料,旨在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教材第46~47頁,分別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三個方面,呈現出許多不同的規則。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路,讓他們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按不同的生活場所,找一找身邊與自己關系密切的規則。體會生活中的各種規則對人們(尤其是兒童)所提出的要求。讓他們體會到「生活處處有規則」。
[學情分析]
1、該教材的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歷經了兩年的學校生活已經初步了解了學校制定的各種規則,如《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形成最初階段的規則意識。
2、在他們平時的社會生活中也知道了一些如交通法規這些基本的社會規則。
3、經過兩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調查、搜集、處理資料信息的能力。
4、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口頭、書面表達能力,可以進行簡單的調查,並完成書面報告。5、學生對於許多和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規則雖然有所了解,但在遵守規則方面做得並不好,對於規則存在的重要性普遍認識不足,絕大多數孩子沒有理解規則的必要性,覺得遵守規則存在著一定困難,難以內化為自覺行動。
淘教案網通過調查和交流,感受生活處處有規則;
3、初步形成規則意識,懂得人們生活離不開規則。
[重難點]
1、教學重點:初步建立規則的概念、意識,認識規則的普遍性。
2、教學難點:理解規則的必要性,懂得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規則,並將規則內化。
[活動過程]
活動一:輕松游戲,發現規則。
1、做游戲,放鬆心情。
2、在游戲中發現規則。
3、小結:輕松做游戲,游戲有規則。有了規則,大家玩得多開心!
活動二:自主探究,尋找規則。
1、游戲中有規則,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規則,可規則藏在哪裡,你發現了嗎?
2、生自由說,教師歸納出規則存在於不同生活領域。家庭生活有規則 學校生活有規則 社會生活有規則
3、讓我們看看書中的小記者在家庭、學校、社會找到了哪些規則?翻開書本46頁。
4、小組交流:課前收集的調查資料。
5、全班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大家交流分享(師適時歸納尋找規則的方法)。
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不守規則不僅給生活帶來不便,有時還會造成惡果。 你們知道哪些因為不守規則造成危險的事嗎?
7、小結:生活處處有規則,規則真重要,少了它可不行。一些法律法規還專門保護我們少年兒童,如《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
活動三:實踐活動,體驗規則。
1、四個小組比賽:規則大展示
(1)制定規則
(2)按規則展示
2、一起感受規則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吧!(觀看錄象)
師配音:有了規則,我們的笑容更燦爛;有了規則,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有了規則,我們的社會更和諧。願大家都成為守規則的小天使!3、總結: 規則在哪裡?處處有規則。人人守規則,生活更美好。
4、有規則地下課。
[板書設計]
家庭
生活中 處處有規則
學校 (做個文明小公民)
社會
這就是我的說課過程,謝謝各位老師的聆聽。
3、初步形成規則意識,懂得人們生活離不開規則。
[重難點]
1、教學重點:初步建立規則的概念、意識,認識規則的普遍性。
2、教學難點:理解規則的必要性,懂得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規則,並將規則內化。
[活動過程]
活動一:輕松游戲,發現規則。
1、做游戲,放鬆心情。
2、在游戲中發現規則。
3、小結:輕松做游戲,游戲有規則。有了規則,大家玩得多開心!
活動二:自主探究,尋找規則。
1、游戲中有規則,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規則,可規則藏在哪裡,你發現了嗎?
2、生自由說,教師歸納出規則存在於不同生活領域。家庭生活有規則 學校生活有規則 社會生活有規則
3、讓我們看看書中的小記者在家庭、學校、社會找到了哪些規則?翻開書本46頁。
4、小組交流:課前收集的調查資料。
5、全班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大家交流分享(師適時歸納尋找規則的方法)。
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不守規則不僅給生活帶來不便,有時還會造成惡果。 你們知道哪些因為不守規則造成危險的事嗎?
7、小結:生活處處有規則,規則真重要,少了它可不行。一些法律法規還專門保護我們少年兒童,如《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
活動三:實踐活動,體驗規則。
1、四個小組比賽:規則大展示
(1)制定規則
(2)按規則展示
2、一起感受規則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吧!(觀看錄象)
師配音:有了規則,我們的笑容更燦爛;有了規則,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有了規則,我們的社會更和諧。願大家都成為守規則的小天使!3、總結: 規則在哪裡?處處有規則。人人守規則,生活更美好。
4、有規則地下課。
[板書設計]
家庭
生活中 處處有規則
學校 (做個文明小公民)
社會
這就是我的說課過程,謝謝各位老師的聆聽。

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課說課稿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數字總動員》說課稿作者:姚金霞 日期:2010-5-24 21:28:11 尊敬的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數字總動員」。課題是自我開發的,適用於小學五、六年級。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進行簡單的說課。
一、設計理念

數字是我們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可以說,生活中數字是無處不在。但在學生生心目中,為數較多的學生對數字的作用僅局限在數學學科之中,對數字的意義、作用了解得還比較膚淺,沒有深入地去探究。「數字總動員」這一活動主題,我將數字在多個學科領域及生活中的廣泛用途,綜合起來,潛移默化的滲透出來,使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對數字的探究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數字的廣泛用途,識記一些常見的、重要的數字,懂得它們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利用媒體輔助教學,通過情趣教學法,激勵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情境中,增長知識,發現問題。
3、情感與價值觀:通過本節活動課,使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數字的廣泛應用價值,增強對數字探究的興趣。
三、活動內容
本節活動課,我共設計了五個板塊的活動內容,依次是:應知必會——說數字;日積月累——憶數字;回眸歷史——記數字;一試便知——寫數字;暢所欲言——談數字。
「應知必會」板塊的內容,是以填空的形式引導學生說出一些學生必須掌握的數字。如,學生守則、規范各有幾條;國土面積、民族、人口分別有多少;語文學段目標中的一些具體數字;常用的電話號碼,應急電話號碼;長輩的生日等等。
「日積月累」此項內容是展示學生的積累,回憶學過的含有數字的成語,含有數字的古詩文句子,我國的傳統節日時間、國際性的節日時間、及有特殊意義的紀念時間,簡便的四則運算等。
「回眸歷史」此項內容的設計,我著眼於中國的近代歷史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的時間。從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割讓給英國,到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我中華30萬民眾慘遭殺害,銘記這些令人屈辱的數字;解放以來我國歷年來遭受的一些自然災害,銘記那些令人的慘痛數字;從1945年9月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到2008年8月8日——8月16日,我國成功舉辦第29屆奧運會,獲得金牌51枚,金牌榜第一名的好成績,銘記這些令人興奮的數字。

「一試便知」是讓學生寫數字,在這一實踐活動中,使學生發現,看似最簡單不過得寫數字,是非常容易出錯的,從而警示學生在寫數字時一定要慎重,不可麻痹大意。
「暢所欲言」這是給學生設計的一個開放的交流空間,讓學生將自己了解的有關數字的知識與同學、老師交流。在這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必將呈現出數字的無窮魅力,也將會產生許多有關數字的新問題,進而把學生對數字的探究引向深入,生成新的活動內容。
四、活動形式
為了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採用激趣的教學方法,如在進行「日積月累」這項活動內容時,我設計了「上刀山」「下火海」「虎口拔牙」的闖關活動方式,來增強活動得趣味性;「一試便知」和「暢所欲言」我採用組與組間相互挑戰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把活動推向高潮。
總之,通過本節活動課,使學生地感受到,數字的研究價值是無限的,數字的魅力無窮的,直至本節活動課結束,學生仍有餘興未盡的感覺,有興致將此活動主題延伸下去。

⑷ 人教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說課稿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說課稿 千米的認識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第84、85頁的內容。《千米的認識》是小學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並且初步了解了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由於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千米這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會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觀念比較困難。因此,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使學生建立千米的觀念,在建立千米觀念的基礎上去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又是這節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的關鍵是盡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加學生對千米的感性認識。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熟記1千米=1000米,並能進行簡單的化聚。

2、能力目標:在認識千米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

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探索和合作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本節課的課時安排為1課時

二、說教法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為此我分析了學生的狀況。由於學生已經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且三年級學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長度的生活經驗,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來看,准備狀況是良好的。但三年級學生習慣於形象思維,要建立1千米這么大的一個長度觀念,還存在一定的難度,而對長度單位千米認識不深入,必將導致重量單位使用不合適,以及估計估計物體長度不準確等錯誤。介於學生思維發展的階段特點,我採用了觀察法、實驗法及嘗試練習法,並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建立聯系。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三、說學法

教師要成為「善教者」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因為「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同教法一樣,學法指導也必須根據學生特點與學習內容進行優化組合。在分組實驗時,指導他們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學會合作與討論;在認識千米時,指導他們學會自學與總結。

四、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長?

2、出示米尺,讓學生說說米尺的作用。

3、當我們測量數學課本的寬,鉛筆盒的厚度時,是不是還用米來測量?當米尺測量這些物體顯得太長時,我們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長度單位來測量,這些單位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4、如果我們要測量一下梧埏鎮中心小學到溫州動物園的路程到底有多長?你有沒有辦法?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當測量路程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課題)。現在我們就來認識千米。

(這種導入方法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設疑提問,巧設懸念,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的慾望,並了解了千米這種單位的作用。)

(二)新課教學

1、認識千米

(1)認識10米。

在學校的操場上用捲尺量出10米,在兩頭插兩根標槍,讓學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後每10米移動一下標槍,同時讓學生觀察,走步,了解幾十米,舉例說說什麼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0米?

(2)認識100米。通過測量得到10個10米是100米,觀察,然後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長度。舉例說說從哪裡到哪裡的長度大約是100米?

(3)認識1000米。

上此課的前幾天體育老師已經利用體育課組織學生繞操場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須跑完,跑慢沒關系。學生先說說賽跑的感受,然後告訴學生跑道為250米,問實際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單位間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書千米、米關系),

千米有時也叫公里。

(聯系生活實際,通過親身體驗,跑完艱苦的1千米,此時「千米」在學生的心中已經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將是久遠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觀念的難點)

(2)教學例1

以前我們學過米、分米、厘米、毫米間的互化,現在你能不能根據1千米=1000米,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請大家試一試,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與同桌商量一下。

計算2千米=()米

學生計算結果,然後說說是怎樣想的。

再練習: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練習後說說想法。

(3)教學例2

嘗試練習

4000米=()千米

並說說練習過程的依據?

再練習

10000米=()千米

嘗試練習: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試一試: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歸納整理長度單位

經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把長度單位全部學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劃一下各長度單位(千米除外)的長度。誰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它們排排位?

答: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共有五個,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鄰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相同嗎?不同在哪裡?

答:基本的進率關系式有四個,分別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礎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進率關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導學生對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其進率進行整理和歸納,使學生認識一個完整的長度單位的知識體系。)

小結: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獲?還有哪些問題?你是用哪些方法學會這些知識的?

三、鞏固應用

學了這些知識你覺得能解決哪些問題?

那麼多實際問題,課後你們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問題想辦法加以解決。這里老師也收集了幾個問題,你們能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加以解決嗎?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一根拔河繩長12()

小冬肩寬30()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0()

一本數學書厚8()

北京到溫州之間相距2510()

杭州到溫州之間相距367()

學校到溫州動物園相距12()

(這道題和生活聯系最緊密,可以加強學生對長度單位千米與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對比,培養學生准確使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號。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種物體,它們的長度分別如下。那麼最長的一種物體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安排這道題的目的是在學生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基礎上,會進行單位換算,並比較大小。又通過選擇合適的數量,建立實際長度的觀念。)

4、你能說出一些具體例子嗎?

(1)約6分米長的物體(舉出5個例子)。

(2)用千米作單位最合適(舉出5個例子)。

(在熟練認識長度單位的基礎上,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應用題,並能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提高運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板書設計:

千米(公里)的認識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這樣的板書設計一是有利於指導學生觀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書設計和教學思路和諧統一,能簡明突出地呈現本課知識點,看上去一目瞭然。

⑸ 我要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說課稿

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說課稿
《分享的快樂》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 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分享的快樂》。本課從人與人之間互動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讓學生體驗由共同分享所帶來的快樂。 二、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准及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本課目標為以下三個:1、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自我滿足感,願意與他人分享。2、實際參與合作,體驗來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3、明白分享也是獻出關愛,互相幫助體現了一種生存的道德智慧。三、教學重難點三年級的學生仍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與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樂,培養良好的參與、合作意識。難點是:讓孩子們理解分享是一種快樂。 四、教學方法針對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創設情景、小組合作等活動方式。 五、教學准備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孩子們將准備一兩件自己喜愛的物品。我將准備西瓜、橘子。以及多媒體課件。六、教學過程《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一下五個環節:(一) 歌曲導入,縮近距離(二) 合作交流,感知分享(三) 共同體驗,分享快樂(四) 回歸生活,體驗快樂(五) 故事延伸,共享快樂下面我依次為大家進行介紹。(一) 歌曲導入,縮近距離課前,引導學生唱《拍手歌》,上課伊始,隨機引出話題:「同學們,聽到大家愉快的歌聲,老師的心情也變的輕松愉快起來。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有一份快樂和別人分享,你將有兩份快樂。(教師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快樂。」這樣一開始,就和學生拉近了距離,與學生融合在一起。 (二) 合作交流,感知分享這時我會適時引入活動一「我們的分享日」這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突破。首先在小組內介紹自己喜歡的東西。接著我會引導學生暢談感受。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好東西和別人分享才快樂。最後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對比感知分享的快樂。我會先將准備好的西瓜讓一個學生吃,接著讓孩子們在小組內分吃橘子。讓學生分別暢談自己的感受。通過對比,讓學生理解分享是一種快樂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 共同體驗,分享快樂《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指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我准備這樣引入活動二:「同學們讓我們在小組內共同合作一起來畫一畫、拼一拼,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形成新的作品。」在小組展示後,我將相機提問「孩子們,通過這個活動,你有什麼收獲?你的心情如何?」最後出示蕭伯那的語言進行總結(教師板書)。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進一步從個體之間的分享擴展到集體生活中。 (四)回歸生活,體驗快樂回歸生活是品德課的基本目標。因此在學生感悟到分享是一種快樂的基礎上,我將隨機出示課本33頁的圖畫,「俗話說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這不,這些孩子碰到了困難,我們該怎麼辦?假如你幫助了他,他會怎麼想?」 這樣,讓學生懂得當別人需要的時候,把自己的東西分給他人一些,或者借人用一用,也是一種分享。最後我還將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和別人分享快樂的事情。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分享的理解。(四) 故事延伸,共享快樂新課程一個特點就是給學生留有自由發展和創造的空間。在這一環節,我會先給學生講《盲人點燈》這個故事的開頭,而後讓學生去猜測故事結尾。在此,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引導學生明確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享不僅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七、板書設計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出了這樣圖文並茂的板書。它暗示著願分享之花開在每個學生心中。八、 教學理念最後說一下我的設計理念。我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以及在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力求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分享的快樂。使學生形成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

品德與社會說課稿《身邊的規則》2007-12-11 16:25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4年級《品德與社會》第二單元第四課《身邊的規則》

一、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指出;只有源於兒童生活實際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的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就是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一個情感的體驗過程。是外部的道德意識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激發學生的內在要求,從而形成良好的品質。

規則來源於我們生活中,怎麼能讓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出規則的概念呢?我決定從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入手,通過豐富多彩的游戲激發學生興趣,進而讓學生總結出要想讓游戲順利地進行,必須講規則。這樣處理,將生活實際與知識點結合起來,學生印象深刻。然後我緊緊圍繞生活實際展開教學。將規則明朗化,細致化。潛移默化的使規則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頭。

二、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讓學生初步建立規則的概念,認識規則的普遍性,引導學生理解規則的必要性,懂得人們生活離不開規則,幫助學生初步樹立規則的意識,逐步將《小學生行為規范》等學校規則內化。

三、教學策略

品德與社會是綜合性課程,注重活動性,倡導在活動中發展,因此我設計了兩個活動,一是讓學生制定游戲規則,二是讓學生聯系自己班級實際情況,自己制定班規.藉以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的實效性。

四、教學過程

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1 創設情景,游戲導入

針對小學生好動好玩的心理,我以游戲導入,引導他們從自己喜歡的游戲入手,從中尋找規則,從而建立規則的概念。

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你們都喜歡什麼游戲?你能說說它們是怎麼玩的嗎?

1、引導學生說出不同游戲的玩法.

2、看來,每個游戲都有它不同的游戲要求。其實這個要求就是這個游戲的規則。

師:生活當中處處有規則,今天我們就和規則交朋友。導入活動課題。

2 調查交流、感悟規則

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點 。為了突出重點,我引導各小組從生活中不同的角度尋找規則,幫助他們把對規則的理解具體化、生活化。其中著重引導學生針對小學生守則內容發現學校規則,進行正反兩方面理解.進一步強化規則的重要性。

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學校、社區、公共場所去尋找規則.

2、引導學生分別從學校、社區、公共場所等不同方面說發現那些規則。

3、如果我們不遵守這些規則,又會怎麼樣呢?

教師小結:規則存在與社會的各個領域,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啊,如果不遵守這些規則,會造成混亂也會出現很多的危險,因此大家一定要守規則啊!

3 拓展延伸、制定規則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對規則的認同感,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守規則,我設計了如下兩個步驟,

第一大步是:讓學生從游戲規則的制定入手,明白規則是靠大家共同制定的,也要大家一起遵守。讓他們從活動中體會到只有遵守規則才能帶給我們快樂。

第二步、讓學生為自己班級制定規則。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規則意識,同時將,《小學生守則》內化於心。

我是這樣設計

1、我設計了裝小球游戲,讓學生商量制定游戲規則。

2、學生談玩游戲中的體會和感想。

師小結:看來什麼事都要遵守規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玩出開心玩出快樂!

第二步:

1、我們學校每年都會評出優秀班集體,要想成為優秀班集體,我們班還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2、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定班規。交流討論。

4 自我評價、發出倡議

「聽聽激動,做做不動」是小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做做能動」也是我這節課要研究的。因此我設計了讓學生填寫自我評價表,及引導學生向學校發倡議這兩步,使學生對規則的認識由以前的「他律」逐漸上升為「自律」。

閱讀全文

與小學社會三年級說課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