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弧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弧。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准備: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麼?
2、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
3、讓學生觀察畫面,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7、小結。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弧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現並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准備:
實物投影、麵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麵包房看看,看看那裡有什麼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麵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麵包?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麵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麵包?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麵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弧裡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並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弧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課本第8頁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4、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學習的愉悅。
教學准備:
實物投影、蹺蹺板樂園圖。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愛玩蹺蹺板嗎?今天我們到蹺蹺板樂園去玩一玩好嗎?
2、投影出示蹺蹺板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讓學生仔細觀察圖。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有一種寫一種特別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算)
5、比較各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名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只不過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7、小結。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二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同時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第四課時 解決問題(練習課)
教學內容:課本第10、11頁練習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生活的情境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掌握小括弧的作用和用法。
3、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查漏補缺,反饋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准確性和多樣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2、掌握筆算的計演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學准備:
實物投影、練習插圖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前幾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兩步計算的題目,並且知道了小括弧的用法今天老師先帶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嗎?不過看了以後還要解決幾個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探索,鞏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頁做一做主題圖,學生獨立解答後合作交流討論。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如觀察小鳥、花朵、蜜蜂等,由此從多種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同時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2、出示第11頁第3題。學生觀察後問:他們帶20元錢買票夠嗎?你是怎麼想的?學生交流討論。通過解決問題,既鞏固了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又能夠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增強學生的數感。
3、完成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表格,並說說怎麼算總分。通過計算各隊總分,學生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相關信息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完成第5題思考題求:一共有多少個方木塊?學生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個) 3X3X2+7=25(個) 3X3+3X3+7=25(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應用知識。思考題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思維。
三、課堂總結 新 課標 第一 網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有什麼收獲?你能把我們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四、課堂作業
第二單元
第一課時 平均分
教學內容:
課本P13~14頁,例1、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 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准備:各種食物若干、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談話導入,實際操作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相同)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2、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匯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3、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板書課題)
(2)、小朋友再說說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麼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現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二、實際操作,學習平均分
1、 教學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匯報分法。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麼?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3、 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讓學生圈一圈,並說出自己的分法。)
【設計意圖】:體現分法的多樣化;開放題拓展知識,開拓學生思維。
三、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匯報。
2、實踐活動:插花活動
3、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實例。
四、體驗成功,回味平均分。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用「平均分」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