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三年級如何教「的,地,得」
一年級的小朋友年齡小,接受能力比較差,教他們認表時要求不要太苛刻,讓他們看著鍾表模型,先分清時針和分針以及怎麼認讀,然後讓他們認識「大約幾時」、「幾時左右」、「幾時半」就可以了,不用讓他們精確到幾時幾分,一年級不用學那麼深,也考不到,只要求認識大概的時間就行。這是我的經驗,不知道你是不是滿意,不當之處請多多包涵!
Ⅱ 農村小學三年級數學課改,需要做哪些准備工作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相比之下,農村學校的課改工作卻不容樂觀。
筆者長期在教學第一線,對我縣農村基礎教育課改工作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有著切身的體會,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我縣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應引起關注。
不容樂觀的困難和問題
對新課改工作認識預設,僅停留在「匯報材料」和會議,管理薄弱。農村基礎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整個國民素質的基石。我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9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農村,改革與發展農村基礎教育對普及義務教育、整體提高國民素質、實現教育強縣、教育強鄉、教育強民具有深遠的意義。但在現實中,一些農村學校的校長並沒有把新課改工作置於重要的地位,重視程度不夠,會議上「喊得山響」,做起來「擲地無聲」,管理力量鬆散、薄弱、混亂,精力不聚,熱情不高,許多學校新課改發展規劃欠具體,相關制度支持力度很小。
意識缺位,觀念錯位,「應對」現象超級嚴重。不少教師尤其是學校領導對新課改工作了解甚少,錯誤認為「實施新課改」是「『上面』的領導吃了飯沒事做,天天坐著辦公室,想『歪點子』『整』我們。」他們總把「想當年」「這么多年我們還不是這樣過來的」「難道傳統的教學就真的落伍了」「我不信新課改就那麼神」掛在嘴上,功利、浮躁、畏難情緒作怪,缺乏探索的勇氣。表現為應對考核檢查「不扣分」——下周要檢查了,要上公開課了,有「重點」地准備幾堂「課改課」,「導演」一批學生「熟記」提問的答案,訓練幾個「模式」,「創設」幾組「互動環節」,餘下,便在「實施方案」「活動記錄」「匯報材料」上下功夫。
對課改工作的投入甚少,巧師難為無錢之改。目前,我縣農村小學生源基本上維持在400人,農村初中生源基本上維持在200人左右,最少的僅100人出頭。由於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雜費,有限的公用經費只能勉強保障日常運作,生源少,經費來源不足,物價奇高,開支居高不下,況且所謂的「開源節流」又是一句空話,普通學校也的確無「源」可「開」,「流」更「節」不了,即使「一分錢掰成兩半花」也還是得「花」,辦公經費嚴重短缺,學校用於新課改的經費支出自然要「精打細算」。缺乏有力的經費保障機制,再「巧」的「師」恐怕也「難為無錢之改」,無奈之下,也只好賣弄「筆桿子」和「三寸不爛之舌」,紙上嘴上談「改」了。
對新課標的學習嚴重不足,很多教師連新課標都沒看過。去年以來,我校來了幾名新教師。筆者問他們:「讀過你所任教科目新課標嗎?」結果令人大跌眼鏡:竟然沒有一名新教師回答讀過。新教師如此,「老」教師呢?交流中,筆者曾經有意問他們:看過(注意,是「看過」)新課標嗎?他們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沒有。有位老師還感到不解:新課標是什麼?看那東西做什麼?筆者郁悶了,反問她:新課標是實踐新課改的航標燈,不讀新課標,你怎麼上課呀?她理直氣壯:以前怎麼上就怎麼上哦,我都當了一二十年老師了,還不會上課么?是啊,「會」上課,並不見得「上得好」,你「上」好了,學生「學」好了么?新課改都實施十年了,我們的教師居然連新課標還沒讀過,不能不說是悲哀。手持「新教材」,不學新課標,這「新課」究竟如何「上」,怎樣算是「上好」了,估計他們心裡是「沒數」的,充其量只能算是「完成」教學任務。
對職後培訓不重視,不少學校校本研修形同虛設。目前,我縣農村中小學教師年齡嚴重老化,老教師退不下,新教師進不來,新老比例嚴重失調。部分教師知識老化,思想僵化,觀念陳舊,方法老舊,「教」「學」矛盾十分突出;缺乏尊重學生獨立人格的意識,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學生;與實施新課改差距較大,接受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教育能力相對不足,不善於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不善於改變學生「學習行為」,組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體,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低素質的課改隊伍,使學生未能得到符合其身心特點的適當教育,天真活潑的稚氣、競爭向上的意識和求知願望逐漸熄滅,嚴重影響了學生未來的發展,嚴重影響了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推進質量。
使教師盡快更新教育理念,樹立「新」的課堂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評價觀,盡快適應新課程教學,縮短由「舊」到「新」的角色轉換期,職後培訓是必走之路,但就現階段狀況來看,除非晉級、評優、評先的需要,很少有老師主動以「我要學習」為由參加培訓,「與時俱進」僅體現在「述職報告」中;不少學校的「校本研修」停留於文件上,即使有那麼幾次,也僅僅是集中評幾節所謂的「公開課」「探討課」,布置工作而已;有的學校以為將學生的座位換個擺放的形式,讓學生上課的時候對照「導學案」「討論」一下,就是課改。
對策分析
1、更新教育觀念,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優化新課改環境。要制定計劃,採取得力措施,組織廣大農村中小學管理者、教師,認真學習黨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門關於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變革教育觀念,端正對實施新課改的認識,只有認識提高了,理論水平提升了,才有可能優化課程改革環境,全身心投入新課改。
2、以鄉鎮學校為抓手,分片(類)建立一批農村中小學課改示範校。2012年春季縣教育局頒行了《會同縣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意見》,為我縣基礎教育強勢推進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一汪春水。筆者認為,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以「小河片」「大河片」或以現有的學校類別為主,選拔建立一所或幾所課改示範校,學校內部可以建立「課改示範點(村小、年級、班級)」,認真規劃,嚴格管理,加強指導,發揮課改示範校(點)的示範、輻射、輔導以及對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學校(村小、年級、班級)的指導和管理作用,以點帶面,以強帶弱。如,林城中學多年堅持不懈,積極而有成效的進行著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活動,近年來有些學校的「區域教研聯盟」的做法很值得推廣。各校的實際情況不同,基礎不一,同片區、同類別的學校有著他們的共性,基本上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區域教研聯盟」有利於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3、發揮縣城優質學校或全縣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優勢,組織送教服務活動。從去年我縣教師進修學校聯合縣教研室、一、二完小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情況看,充分利用我們「本土的」「自己的」優質教師資源培訓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全面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加強城鄉教師的交流與溝通,讓一線教師轉變課堂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進一步推動全縣中小學新課程改革,促使教學思想、教學設計、課堂結構、課堂情境、教學方法、學生培養方面,有所創新、有所突破、有所發展,特別是送教教師與受教學校教師「同課異構」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開發、培養屬於自己的「教育專家」「教學能手」。每年教育局都要舉辦教學比武,將其中的優秀教師和各校已有的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組織起來,組成「名師團」,有計劃地到各校巡迴講學,送教。去年暑期我縣肖家學校唐清生老師在全縣教育管理幹部培訓班上的那堂初中數學示範課,吸引了廣大校長的眼球,據悉,秋季開學後,一些學校還專程組織教師到肖家學校與唐老師「面對面」。真正實現由「借用外援」到「自產自銷」的轉變,這樣,既為形成課程資源的個性和特色提供了可能,同時,又能在課程資源建設中,培養出適合各校的真正的「本土」「不走」的「專家型教師」。
4、在制度、資金、教育資源等方面對做好農村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予以傾斜。對鄉鎮學校統籌本校的新課改工作加強督查,確保各校建立強有力的「物質保障」機制,真正落實「課改專項經費不得少於公用經費的20%」,「將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推進工作納入目標管理,並進行專項評估」,「從全縣中小學中評選課改先進學校,分別給予獎勵」等制度,建立科學的評估方法,獎勵、問責、督查、指導有機結合。既搞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縣教育局有目的地選派強有力的人員指導基礎和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學校,幫助他們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培訓教師,切實保障新課改經費按時、足額到位,激勵教師參與;鼓勵引領、大力發展「跨校合作」「區域聯盟」,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學校「單兵作戰」的現狀,有效地盤活廣大學校的資源,形成優質資源同享、互利、共贏的「集團優勢」。
6、優化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加強師資培訓。省教育廳《關於「十二五」時期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湘教發〔2011〕31號)指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培訓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是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
近年來,我縣積極採取措施加強教師培訓,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從總體上看,教師培訓發展不平衡,教師的自主、自發參與培訓的熱情不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待提高,教師培訓制度有待完善。支持保障能力建設亟待加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師培訓是全面實施國家和省教育規劃綱要的重要內容,是『十二五』時期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任務和緊迫要求。」
省教育廳張放平廳長在去年的全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視頻會議上指出,未來五年我省將大力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十二五」每名中小學教師和校長五年內參加不少於360學時的全員培訓,要以農村教師和青年骨幹教師為重點,創新教師培訓體制機制,為建設教育強省提供師資保障。這是一個良好的契機,務必引起廣泛重視。
7、充分利用教師博客與網路教研平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縣教研室通過網路博客組建了全縣教師「大教研」,據統計,僅2011年,我縣網路教研第一階段課題研究取得顯著成果:全縣教師博客數達到1070多個,佔全縣教職工總數的38.75%,有33個單位超過30%,11個單位超過50%,教師博客圈19個,全年教師原創博文10900餘篇。若水中學、會同三中、粟裕中學和希望小學、漠濱小學利用教師博客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粟裕希望小學、會同三中建立博客圈管理員值班制度,及時管理和推介教師優秀博文,若水中學等學校開展教師博文競賽,這些卓有成效的積極探索,激發了廣大教師參與的熱情。
今年縣教研室已經採取「每季度評選150篇優秀原創博文(教育教學60%,文學、生活等40%),評選縣內優秀教師博客圈和教師博客之星,籌建學科教師博客圈,建立學科大備課組,規模較小的學校聯合建立教師博客圈」等系列措施,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更為廣大的平台,各學校應充分運用網路的大平台,組織和鼓勵更多教師積極參與,以拓展視野,擴大眼界。
8、切實維護農村教師的合法權益,保護他們的參與新課改的積極性。在調查中,筆者也聽到了很多聲音,常年在教學一線的老師希望搞新課改要穩步實施,基礎薄弱學校的老師建議切實加強「生源地」就學管理,制度能更「人性化」,評價手段要更科學,學校的教學評價和管理制度,對參與課改老師的要有所區別,以鼓勵老師去勇於探索,勇於實踐;更多老師則認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既然是實踐,就有成功,也會遭遇失敗,因此,我們不能只看到成功的一面。「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提法或做法是不妥的。必須從制度上切實維護農村教師的合法權益,以保護廣大教師投身新課改的積極性。筆者聽到的這些聲音,希望相關領導也能聽到,並在制定措施時予以考慮。希望將來說起新課改,老師的回答不再是痛苦的「想說愛你不容易」,而是甜蜜的「我跳起來能摘到」。
9、巧用教育督導「杠桿」,把農村學校新課改「撬」起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把保障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教育督導工作的重要任務。2006年9月1日起修訂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對教育督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改革創新教育督導工作,促進區域內中小學的均衡發展,進一步貫徹落實新《義務教育法》,是教育督導部門面臨的新任務。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核心地帶以及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進入深層次領域,我縣的教育督導評估已從過去側重學校硬體、制度、資料等的評估,轉向關注辦學理念與特色、課程管理、教師素質、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等內涵發展。
教育督導部門還可巧設督導評估思路,採取「政府搭台、專家引評、服務發展」評估模式,對教育督導評估進行新實踐,建立一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開展長期的中小學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督導評價、中小學校長(園長)評價、中小學教師評價,用教育督導的「杠桿」,把農村學校新課改「撬」起來,以促進農村學校、教師、學生的發展。
Ⅲ 小學三年級應如何如何上課文
如何上好小學三年級語文課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前沿風雨兼程了十幾年,從一開始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覺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猛醒,期間的摸爬滾打,積淀的是一點點的怎樣上好一節語文課,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被人尊敬的小學教師的經驗。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有這樣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於是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語文課堂應該是情感的課堂,一位語文教師要善於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演奏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難忘的樂章!
一、呈現充滿激情的課堂
一堂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激情來自本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學生在課堂上興趣盎然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三點:
1、立足文本,讀中感悟。
語文這門學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須立足於教材。每一篇文章涵蓋的知識面很廣,可以說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開挖的資源太多大多了。但語文課終究還是語文課,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能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因此語文具備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大特徵。怎樣來體現這兩大特徵呢?讀中感悟是一個好法子。以教學《鳥的天堂》為例,我首先讓學生先讀讀贊美大榕樹的段落,然後問:「你是如何體會到的?學生劃下自認為美的句子,並註上旁批。全班交流時,邊讀邊品:「卧」字好在哪兒?「近看」、「遠看」都寫出了榕樹的什麼?「不可計數」指什麼?…並在黑板上畫一畫,讓學生讀一讀,師生一齊分享點點滴滴的感受,體會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說品讀課文精彩片斷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只有讀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讀出來,最終使教學資源—師、生、文本在對話中得以開發利用。
2、關注需要,善於激趣。
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適時點撥,情感共振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雪趣》這篇課文通過對雪後操場上雪景和孩子們在雪地中盡情玩耍的描述,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思想感情。教學中,我設計了一段導語,把學生帶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內蘊中:「孩子們,當我們送走秋阿姨後,冬爺爺就會來臨了。你們喜歡冬天嘛?喜歡在雪中做什麼游戲呢?能講述一下你們快樂的往事嗎?」這樣作者、教師、學生「三情」共振,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此時對雪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得到升華,思想受到教育,「文」與「道」並行,相得益彰。
二、關注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
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以《問銀河》為例,我讓一部分學生對美麗神秘的銀河提出很多有趣的問題,讓另一部分同學扮演銀河來回答他們富有想像力的問題,並通過課前布置的查找銀河的資料來告訴孩子們真實的銀河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在這種寬松融洽的氛圍內,通過游戲的方式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學生與教材之間。教材對學生的吸引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學生與教材之間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情境教學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李吉林曾總結出這樣的情感推進的發展模式:在初讀課文,激發動機中入情;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在領悟課文語言的神韻中移情;在表情朗讀、語言訓練中抒情。學生與學生之間。由於情境的優化,學生與學生之間,友愛親密。他們在親、助、樂等人際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長補短,培養了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交往能力,這就為學習語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圍。
三、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情境創設是一個提供各種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應或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教學過程的自然伴隨物,而是教師主動設計的產物。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動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像、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情感。在此基礎上,依據教材的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層次創設問題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聯系生活展現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時彼地的生活在作家頭腦里反映的產物。以文章為例子,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披文入情」、「沿波討源」。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後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選材、謀篇、運用語言的高明,才能領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進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謂聯系生活展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古人讀書「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就是這個意思。如我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
2 、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便豁然領悟。如我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點和啟發,以引導學生認識的方向性;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學生體會到下雪時的高興心情,理解了小畫家們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4、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像的一門藝術。音樂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所以音樂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境,創造氣氛。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能真正實現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播放音樂渲染情境,不僅可以播放優美舒緩的音樂享受美感,也可以播放比較哀怨的音樂讓學生理解一些離他們較遠的一些英雄壯舉,比如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就播放了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了他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有四種做法:(1)進入角色。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閱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讀。這樣的閱讀,可以讓學生聽到教材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聲音,雖未見其人,卻已聞其聲,增進對課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課文中選編的戲劇,可組織學生裝扮成劇中人,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4)改編課本劇。根據課文編寫劇本,然後讓學生進行表演,同樣不失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
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披文入情」、「沿波討源」。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後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選材、謀篇、運用語言的高明,才能領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進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謂聯系生活展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古人讀書「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就是這個意思。如我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
2 、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便豁然領悟。如我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點和啟發,以引導學生認識的方向性;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學生體會到下雪時的高興心情,理解了小畫家們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4、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像的一門藝術。音樂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所以音樂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境,創造氣氛。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能真正實現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播放音樂渲染情境,不僅可以播放優美舒緩的音樂享受美感,也可以播放比較哀怨的音樂讓學生理解一些離他們較遠的一些英雄壯舉,比如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就播放了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了他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有四種做法:(1)進入角色。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閱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讀。這樣的閱讀,可以讓學生聽到教材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聲音,雖未見其人,卻已聞其聲,增進對課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課文中選編的戲劇,可組織學生裝扮成劇中人,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4)改編課本劇。根據課文編寫劇本,然後讓學生進行表演,同樣不失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
6、錘煉語言描繪情境
前面所說的五種方法,無論哪一種都必須依靠教學語言來實施,如果離開了教學語言,就不能創設教學情境,即使有了某種情境,也不能發揮教學作用,實現情境的價值,所以說教學語言是創設教學情境的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能力逐漸增強,如果只靠直觀性的教學情境,則容易使教學簡單化、表面化,不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與訓練,也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滿足學生對真善美更高層次的追求。從這一點來看,我們也必須重視教學語言的作用。教師的本領歸根結底就在教學語言上,教學藝術最後也體現教學語言中。運用教學語言,從內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確美、簡潔美、理趣美;從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飾美、風格美、態勢美。
總之,我真誠地希望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讓學生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最大程度地學到應知應會的知識!實實在在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從從容容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化的教學狀態,我在路上,我在努力!
Ⅳ 農村小學圖書如何分類
建議你這樣分:來
小學一自年級
小學二年級
小學三年級
小學四年級
小學五年級
小學六年級
小學通用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初三
初中通用
高中一年級
高中二年級
高中三年級
高中通用
小學升初中
中考
高考
語文閱讀
文言文/古詩文
語文作文
英語詞彙
英語語法
英語閱讀
英語口語/聽力
英語作文
寫字教程
數理化專題
競賽/奧賽
工具書
拓展讀物
學習方法/報考
教師用書
其他
Ⅳ 小學三年級怎麼教
二年級學生進入三年級後,由於課業負擔加重,壓力加大,難度增加,孩子版的課余時間權相對減少了,由此學生會產生厭學情緒,會時不時的不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學習成績下降。針對這種情況,老師或家長應該給學生制定明確的具體目標,經常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他們取得的每一個進步都要加以表揚和肯定,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小,不太懂得學習的意義,這需要我們耐心的給他們講清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要適當的施加壓力,而不能完全聽憑學生自由行事,這樣才能讓一個由二年級的學生到了三年級以後進入一個良性的學習環境中來。
Ⅵ 小學三年級的時間,我隨父親一起從一所鄉村小學調到一所新的學校去念書,新學校是鎮里的重點小學,教學條
1、恥笑、嘻笑
2、爭先恐後、裝模作樣、心照不宣
3、(1)因為出於虛榮心的驅使
(2)右專手:能回屬答問題
左手:不能回答
4、那淺淺一笑,照亮了我快樂而幸福的童年,令我時至今日仍心存一分感激。5、答案文中找。例如:違心地舉手
6、我因為一次上課舉手被同學嘲笑感到自卑,袁老師幫我開導、解決,使我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