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生常見的幾種情緒及處理方式
(一)恐怖症
小學兒童的恐怖主要針對某一特定的物體、活動或處境,如黑暗、各種超自然現象(鬼怪等),具有持續時間短暫和很大的強度差異性等特點,一般會伴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由針對現實對象轉向針對想像的或未來的對象。如果對特定對象產生持續和不必要的恐懼,而不得不採取迴避行為時,就構成了恐怖症。恐怖症包括社交恐怖症、疾病恐怖症、境遇恐怖症等,在小學兒童中常見的是學校恐怖症。
在小學階段,由於兒童過分依賴父母,自控較差,行為退縮,在學校缺乏交際能力而受到嘲笑、輕視,或在學校中受到威脅和被毆打;也可能是由於兒童個人或家庭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如父母離異或再婚、經濟問題等,家庭生活不穩定,氣氛壓抑;學校中教育定位不當,學校中存在讓兒童感到為難或恐懼的事情,如當眾運動、朗讀等,過高的期望或者壓力,以及教師的不當教學方式,都可能導致學校恐怖症。兒童的分離焦慮也是學校恐怖症的誘因之一。
一般而言,學校恐怖症表現為:對到學校上學存在持久的恐懼、焦慮情緒和迴避行為,甚至存在心因性疾病,如到上學時間則表現出腹痛;對學校環境感到痛苦、不適,表現為哭鬧、不語或退出;不在學校環境或不上學,並與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時,表現正常。
由於目前尚未開發出權威的恐怖症鑒定量表,大多數時候需要教師憑借經驗進行判斷。在判斷時,要注意認知因素、生理因素、行為反應因素三者的綜合考察。比如,兒童自述對上學非常害怕,強度很大;通過血壓、心率、皮膚電等測查,發現兒童在學校中有異常生理表現,或者通過肉眼觀察即能發現兒童在學校中表現出心悸、呼吸加快、出汗等,而在學校外症狀消失;在行為方面,兒童上學總是表現出退縮、發抖等。幾個方面綜合考慮,才能增加判斷的准確性。
另外,要注意分清恐怖和恐怖症的區別。恐怖是一種意識到危險或面臨某些危險時產生的一種強烈的不愉快的合理情緒,是人類四種基本情緒之一。只有當個體表現出對於情境有過分的需求,恐怖反應超出正常表現范圍而無法合理解釋,超越了意志控制,且導致迴避這種可怕的情境行為時,才發展成為情緒障礙,導致恐怖症。
(二)過度焦慮
恐怖症的核心症狀是焦慮,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情緒障礙,是指即將面臨或預期可能出現的問題或痛楚,所產生的悲傷、憂慮及不安等感受交織而成的復雜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的基本內心體驗是沒有明確對象和具體內容的害怕,總體上體現出不快和痛苦的性質,嚴重的可以有一種迫在眉睫或馬上就要虛脫昏倒的感覺。焦慮症是一種以發作性或持續性情緒焦慮和緊張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症,它指向未來,意味著某種威脅或危險即將到來或馬上就要發生,但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威脅和危險,或者用合理的標准來衡量,誘發焦慮的事件與焦慮的嚴重程度不相稱。
小學兒童常見的過度焦慮包括分離焦慮、考試焦慮等。所謂分離焦慮就是在離家或與所依戀的人分離時,出現不適當的和過度的焦慮,如出現過度的痛苦和憂傷,表現出頭痛、胃痛、惡心、嘔吐等軀體不適,因而持續不願或拒絕上學。而考試焦慮則是由於面對考試所導致的緊張、頭腦一片空白、尿頻甚至窒息的神經症。
保持適度的焦慮對於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的質量是非常必要的。但過度焦慮將直接導致任務質量下降,難以勝任工作,甚至產生心身疾病。因此,處理焦慮的核心不是不要焦慮,而是降低過度焦慮的水平,使之保持在一個恰當的程度上。
(三)小學兒童情緒障礙的處理建議
對於過度焦慮、恐怖症的處理多採用系統脫敏技術。簡單地說,系統脫敏就是使用放鬆的辦法以減弱引起不良情緒的敏感性,鼓勵個體逐漸接近他所憂懼的事物,直到不再憂懼。因此,系統脫敏的關鍵在於有步驟和逐漸接近恐怖或焦慮等不良情緒。系統脫敏的步驟一般有三個。首先,讓兒童在一個舒適的位置上,指導並幫助其掌握放鬆技術,反復訓練,多次練習,直到掌握為止。常用的放鬆技術包括冥想放鬆、呼吸放鬆、暗示肌肉放鬆等。一些程度不甚嚴重的焦慮在這個環節即可能得到緩解。其次,根據焦慮水平建立兒童對事件的焦慮層次量表,一方面可以了解兒童的焦慮影響程度,另一方面也為系統脫敏建立基礎。最後,根據焦慮層次量表的事項用語言模擬焦慮情境,在兒童進入放鬆狀態後,要求根據焦慮或恐怖等級量表中的情境進行想像,越具體越好。一旦表示出焦慮,則馬上停止並指示其放鬆。三次成功面對這一等級的事件後,進行下一個事件的模擬。反復多次後,焦慮症狀可能減輕。
㈡ 小學生常見的情緒適應問題是
應該是得不抄到認同,比方說他做一件事,是錯了,但是他內心認為那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或者說他打算用來向長輩炫耀,想要得到誇獎的事,但是事實上這件事是大錯特錯的,如果這時父母直接一棒子打死,罵他說你怎麼可以這樣呢或者別的,他的內心回收到很大的打擊。這個時候就算不能把孩子放到一個與自己對等的位置,也不能用「你什麼都不懂,」的態度去看他,要好好跟他分析他怎麼錯的,為什麼錯了,正確的是怎麼的……自信呀自信,要經常適當的誇獎小學生啦啦
㈢ 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1、逆反心理:
青少年處在青春發育期.也是不穩定的時期,由於大腦發育已趨於成熟,有思維判斷和分析能力。從童年期單純的正向思維逐漸發展為多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在接受教育和社會文化交往中,也掌握了逆向思維的方法,同時也就產生了逆反心理,表現為對父母的再三叮囑話反感。
2、焦慮抑鬱狀態:青少年從兒童期轉型到青少年期,從依戀父母轉向同學和朋友,逐漸接受社會適應性,而產生焦慮抑鬱情緒,表現為:
①經常頭痛、肚子痛;
②多夢,夢見家中發生了不幸;
③食慾下降,胃痛;
④害怕上學,和同學說話時緊張;
⑤擔憂、膽怯;
⑥擔心不能把事情做好;
⑦遇到高興的事也不快樂;
⑧手腳發顫、發麻、多汗;
⑨注意力不集中;
⑩覺得生活沒價值,感到自卑,經常內疚自責。
3、對人恐怖症
也是青春期常見的心理疾病,表現為見到異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臉紅、怕跟人目光對視或怕被別人目光注視,控制不住用「餘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對方的敏感部位,覺得別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變化和窘態,能洞察到他內心的想法等等;
於是避開他人,影響和別人的交往,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狀難於啟齒而不敢就醫,通常要到出來社會工作之後,感到實在無法忍受才尋求治療,從發病到治療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餘年,強迫症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3)小學三年級常見的情緒問題擴展閱讀:
基本輔導:
1、門診輔導
即在心理咨詢室坐等來訪者上門咨詢,一周集中固定時間進行。若在咨詢時間外有來仿者,也接受咨詢。
2、書信輔導
即通過書信交流形式進行心理輔導。操作簡單,運用方便,非常適合對自己的心理障礙有顧慮,比較膽小、怯懦的人群,這種咨詢方式隨時進行,及時回復。
3、電話輔導
公布辦公室電話、與輔導對象通過電話進行溝通。
4、專欄輔導
專欄咨詢是結合實際,通過廣播、報紙等形式對群體的典型心理輔導進行解答。這可充分調動輔導對象共同完成。廣播則可根據實際隨時進行。
5、開展心理講座
即針對團體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當面集中指導和咨詢。結合群體對象的實際開展團體輔導項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心理問題
㈣ 小學生常見的情緒適應問題有哪些
小學生心理的內部穩定性較差,產生的情緒問題也多種多樣,
其中最常見的有兩種:沖動和膽怯。
1、沖動 沖動是一種因微小精神刺激而突然爆發非常強烈的不能接受的情緒,它經常伴有沖動性的行為。小學生情感不穩,自控能力較差,易激惹,易與他人發生沖突。他會因點滴小事爆發強烈的憤怒情緒和攻擊行為,難以自控,事前不顧後果,發作後對自己的行為雖懊悔,但不能防止再發。強烈的沖動情緒會給小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如同學關系疏遠,師生關系緊張等,過度的沖動甚至還會使人喪失理智,引發犯罪、自殘、自殺或其他嚴重後果。
2、膽怯 膽怯是一種輕視自己、對自己缺乏信心的消極情緒。擁有這種情緒的人往往十分敏感、自尊心極強,卻又膽小怕事,一不小心就會受到傷害。在小學生當中,膽怯主要有兩種表現方式,一是自卑。自卑的學生總是喜歡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做比較,覺得處處不如人,上課不敢舉手發言,不敢參加集體活動,甚至不敢跟老師說話;
二是冷漠。因為膽怯而心生戒備,從而對生活喪失了熱情和興趣,這樣的學生對學習漠然處之,對同學冷漠無情,對班級漠不關心,對老師的批評麻木不仁,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膽怯的學生一般不太合群、精神萎靡,甚至會導致自閉症等心理疾病,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二、引起小學生情緒問題的原因 情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任何的情緒問題都有其誘發的原因。與成人相比,小學生比較單純,他們的情緒問題固然有性格等自身因素,但更多的還是來自於外界影響,主要是家庭和學校。
1、家庭影響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小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家庭往往呈現出「124」的結構,即:一個孩子,兩個大人(爸爸、媽媽),4個老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特定的家庭結構,使得家庭教育存在著種種誤區。 誤區之一:百依百順。
「124」的家庭結構使得孩子處於金字塔的頂端,成為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家長對孩子的物質要求總是盡力滿足,卻忽視了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意志鍛煉和人格培養。這種家庭環境下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而且對物質的需求毫無節制。一旦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會出現沖動、憤怒等不良的情緒反應。
區之二:縛手縛腳。有一部分家長還受封建家庭教育思想的影響,將「聽話」、「順從」視為好孩子的標准,孩子的一舉一動他們都要干涉,不得越雷池半步。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沒有絲毫獨立的空間,也不敢說出真實的想法。他們的心靈受到壓抑,很容易出現自卑、自閉等不良情緒。 除此之外,隨著現代社會離婚率的增加,使得單親家庭不斷增多,這樣的家長往往責任感不強,對待孩子要麼簡單粗暴,動輒拳打腳踢;要麼不聞不問,把責任全推給學校。生活在這樣家庭中的孩子,情緒問題自然更加嚴重。
2、學校影響 相對於幼兒園的輕松、率性,步入小學的孩子第一次感到了壓力,雖說當今提倡素質教育,的競爭仍不可避免。如果老師的教育思想不端正,不能一視同仁,而將精力集中在少數尖子學生身上,就會使多數學生產生自卑或逆反心理;而少數尖子學生則易產生優越感,不能正確認識評價、對待自己和他人,從而產生自傲、嫉妒等不良情緒。教師如果不了解或不關心愛護學生,在教育中採取命令的方式或強制、粗暴的態度,會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造成學生極大的心理壓力,進而出現各種不良的情緒問題。 此外,社會大環境中那些負面的東西,如「讀書無用論」、 拜金主義等,也會對小學生產生消極影響,引發他們的情緒問題。
㈤ 小學生常見的情緒障礙有哪些
焦慮:
小學生中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不良的環境和不恰當的教育方法,是導致專焦慮的重要屬原因。焦慮症可突然發生,患者常有恐懼、心慌、氣急、振顫,重者瞳孔散大;慢性焦慮者可有多動、學習力下降、睡眠障礙, 食慾減退等;
抑鬱:
某些遺傳素質不良、經歷坎坷的小學生易發生。一般女生多於男生。抑鬱表現可持續很久, 甚至達數年以上。常表現有自責自罪、易激惹、敏感、哭鬧、違拗; 厭倦、孤獨、不安,好發脾氣;以為自己笨拙、愚蠢、醜陋、沒有價值;對周圍不感興趣, 退縮、抑制等。患抑鬱症的小學生很少主動訴說抑鬱情緒;
恐怖:
小學生易患學校恐怖症,常發生在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聽話的乖學生身上。時常有焦慮,也可有抑鬱;驚恐,大發作時脾氣大、暴怒;頭痛、腹痛、惡心、嘔吐;願一個人呆在家裡, 怕教師、同學。拒絕上學的原因常常與某些情緒障礙有關,如與親人分離,意外驚嚇;教師態度粗暴,怕考試成績不理想等
㈥ 學生常見的情緒問題有哪些
1、焦慮,是指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的恐懼,是人們遇到某些事情如版挑戰、困難權或危險時出現的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
2、抑鬱,情緒低落,思維鬆弛,怎麼高興不起來,容易胡思亂想,思維消極,精神運動性抑制,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喜歡獨處,不願與人交流。
孤獨,即使身處熱鬧人群、聚會中,還是覺得寂寞。
3、敵對,因利害沖突而不能相容;仇視而相對抗。每次有一點點事情發生,哪怕沒有事情發生,莫名其妙的對身邊朋友的一點動作或者行為,產生厭惡,而且是十分厭惡,完了就不想再去理會他們。
4、恐懼,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恐懼是一種有機體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景而又無能為力的情緒體驗。
5、自卑,意思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自卑,可以說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過低,同時可伴有 一些特殊的情緒體現,諸如害羞、不安、內疚、憂郁、失望等。
6、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症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
㈦ 小學生有哪些情緒問題
情緒問題是小學生行為異常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情緒問題或情緒障礙,小學版生的學習權、交往、個性發展等都會由此受到消極影響。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只注意到兒童表面的行為表現,忽略了這種表現的深層因素,即情緒發展不正常的問題。小學生產生情緒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學習壓力太大、生活太單調、父母期望過高、同伴交往不良、個性中消極特徵較多等等。
㈧ 小學生的情緒問題主要有哪些
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如下:
在學習方面:
(1)入學不適應。主要表現:對上學的態度消極。出現內或多或容少的學習困難。不能很好地與同學相處。缺乏責任感,經常擾亂集體的秩序。
(2)厭學。主要表現為:課堂學習、課外作業等學習活動完全處於消極被動狀態。
㈨ 小學生常見情緒問題的解決辦法
看孩子的性格,比如色彩心理學好了,不同顏色的孩子有各自對應的方法
㈩ 小學生常見的情緒問題有哪些
情緒問題抄是小學生行為異常的襲主要原因之一。由於情緒問題或情緒障礙,小學生的學習、交往、個性發展等都會由此受到消極影響。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只注意到兒童表面的行為表現,忽略了這種表現的深層因素,即情緒發展不正常的問題。小學生產生情緒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學習壓力太大、生活太單調、父母期望過高、同伴交往不良、個性中消極特徵較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