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三年級科學論文怎麼寫
您好,您想些側重於哪方面的文章? 當地試用的哪個教材版?有需要可以戀系我。
B. 小學生科學論文300字
樹干為什麼是圓的
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我偶然發現,樹乾的形態都近似圓的——空圓錐狀。樹干為什麼是圓錐狀的?圓錐狀樹干有哪些好處?為了探索這些問題,我進行了更深入的觀察、分析研究。
在輔導老師的幫助下,我查閱了有關資料,了解到植物的莖有支持植物體、運輸水分和其他養分的作用。樹木的莖主要由維管束構成。莖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質部木纖維承擔,雖然木本植物的莖會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莖的木纖維數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樹木莖的橫截面面積一定。接著,我們圍繞樹干橫截面面積一定,假設樹干橫截面長成不同形狀,設計試驗,探索樹干呈圓錐狀的原因和優點。
經過實驗,我們發現:(1)橫截面積和長度一定時,三稜柱狀物體縱向支持力最大,橫向承受力最小;圓柱狀物體縱向支持力不如三稜柱狀物體,但橫向承受力最大;(2)等質量不同形狀的樹干,矮個圓錐體形樹干承受風力最大;(3)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影響著樹木橫截面的形狀和樹木生長的高矮。近似圓錐狀的樹干,重心低,加上龐大根系和大地連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穩度更大;(4)樹干橫截面呈圓形,可以減少損傷,具有更強的機械強度,能經受住風的襲擊。同時,受風力的影響,樹干各處的彎曲程度相似,不管風力來自哪個方向,樹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樹干不易受到破壞。
以上的實驗反映了自然規律、自然界給我們啟示:(1)橫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狀物體,具有最大縱向支持力,其形態可用於建築方面,例如角鋼等;(2)橫截面是圓形的圓狀物體,具有最大的橫向承受力,類似形態的建築材料隨處可見,如電視塔、電線桿等。
在我的觀察、試驗和分析過程中,逐漸解釋、揭示了樹干呈圓錐狀的奧秘,增長了知識,把學到的知識聯系實際加以應用,既鞏固了學到的知識,又提高了學習的興趣,還初步學會了科學觀察和分析方法。
C. 小學三年級論文6000字的
三年級就做這么大的論文?
D. 小學三年級論文300字以內
小學三年級論文300字以內
小論文(小學生)
螞蟻,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誰能真正地了解螞蟻呢?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查閱了一些書籍。書上說,螞蟻從蟻穴出發到達目的地後,沿途會留下一些氣味,返回蟻穴。用觸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螞蟻。科學家曾經就這個問題作了一個試驗。科學家先確定一隻螞蟻,將他沿途到達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乾凈。當這只螞蟻返回時,在被擦去氣味的地方突然間停了下來。原地邊轉圈邊尋找著什麼。從而得到螞蟻是靠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我為了證實這個結論,我做了個試驗。我首先准備了一個十厘米左右的細小樹枝,在樹枝的一頭放上一個誘餌——小糖果。我把這個裝置放在一個蟻穴附近。不一會兒,有一隻螞蟻出來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後,他到達了糖果的地方,彷彿在聞一聞、嗅一嗅。我趁此機會將木棍的中斷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當這只螞蟻返回的時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轉右轉,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過了一會兒,我又重復了上面的試驗,螞蟻仍然沒有找到回家的路。通過這兩次實驗,我終於知道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的秘密了。原來螞蟻是根據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知道了螞蟻的這一秘密後,我在想:是否我們可以製作一種螞蟻報警器呢?當螞蟻走到報警器附近時,報警器就能「聞」出螞蟻的氣味,然後發出鳴叫聲,讓我們知道螞蟻跑到櫥櫃里了或其他地方。
E. 小學三年級數學小論文300字以內,快!!!!!!!!!!!!!
賽車之謎
我買回紅、黃、藍……等不同顏色的賽車各一輛。
我把它們放在圓形的跑道上,排成一長隊。突然,我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紅色賽車的後面有7輛,前面也有7輛。那麼我一共買回幾輛賽車呢?
我決定要考考我們班上的同學。第二天就把這個問題帶到學校,讓王老師給大家出題。同學們聽完題目,腦子都快速地運轉起來。李鵬鵬脫口而出:「15輛!」馬上就有幾個同學連連點頭。愛動腦筋的朱浩然搖搖手說:「不對不對,應該是8輛!」好多同學迷惑地看著他。朱浩然解釋說:「因為是在圓形跑道上,向前看和向後看其實看到的是同樣的7輛車。不信你們畫畫圖。」同學們真的畫了起來。這下,同學們全明白了!
王老師看著我們笑眯眯地說:「老師發現我們班同學真不錯,陳宇陽在玩的時候能夠看出裡面隱藏的數學知識,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其他同學想問題很全面,而且主動動手去驗證。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同學們聽了臉上都展開了笑容,不過心裡最樂的要算是我吧!
同學們,請記住喲:你的身邊處處都可能藏著數學,關鍵是你是不是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嘿嘿!
先找規律再解答
每天早上,我都和媽媽去河邊跑步。河邊種著一排柳樹,我們約定從第1棵樹跑到第60棵樹就往回跑。一天回來後,媽媽說:「欣彤,我們天天跑步,你知道我們每天跑多少米嗎?我告訴你每相鄰兩棵樹之間相距5米。」「這還不容易?一算不就知道了嗎?」我爽快地回答道。我拿出紙和筆,三下五除二就算好了:
去時走:5×60=300(米),
來回走:300×2=600(米)
媽媽摸著我的頭笑著說:「孩子,你做題目速度很快,這是好的,但是,要正確地理解題意才對呀!」我疑惑了,難道理解得不對嗎?我又仔細看了看題目,還是沒明白自己錯在哪兒。媽媽說:「來,我畫圖給你看。」於是媽媽耐心地邊畫圖邊講給我聽。如下:
棵數 相距
Y—Y 2棵樹 1個5米
Y—Y—Y 3棵樹 2個5米
Y—Y—Y—Y 4棵樹 3個5米
Y—Y—Y—Y—Y 5棵樹 4個5米
…… …… ……
Y—Y—Y—Y—Y …… Y 60棵樹 ( )個5米
聽媽媽這么一講,我恍然大悟:原來,有這樣一個規律,就是樹中間間隔的段數比樹的棵樹少1。60棵樹中間相距不是60個5米,而是59個5米。.於是,我把剛才的解法改為:
段數: 60-1=59
去時走:5×59=295(米)
來回走:2×295=590(米) .
媽媽看了直點頭,還誇我頭腦靈活呢!
由此,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解決有些問題不可以草率,應該先試著找一找規律再解答。
人民幣中的數學問題
有一天,我跟媽媽去逛商場。媽媽進了超市買東西,讓我站在付錢的地方等她。我沒什麼事,就看著營業員阿姨收錢。看著看著,我忽然發現營業員阿姨收的錢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幣為什麼就沒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趕快跑去問媽媽,媽媽鼓勵我說:「好好動腦筋想想算算,媽媽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為什麼的。」我定下心,仔細地想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高興地跳了起來:「我知道了,因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隨意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樣可以組成30元、40元、60元……」媽媽聽了直點頭,又向我提了一個問題:「如果只是為了能隨意組合的話,那隻要1元不就夠了嗎?干嗎還要2元、5元呢?」我說:「光用1元要組成大一點的數就不方便了呀。」這下媽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誇獎我會觀察,愛動腦筋,我聽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歡吃的冰激凌還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問題,只要你多留心觀察,多動腦思考,你就會有很多意外的發現,不信你就試一試!
F. 小學三年級數學小論文
淺談「如何提高三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
【摘要】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包含了計算的准確率和正確率兩方面的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其中三年級學習的整數乘除法,更是今後學習小數乘除法、分數乘除法的基礎,因而整數乘除法的學習就顯得格外重要了。令人遺憾的是,三年級學生在實際學習中計算方面所反映出來的情況卻很令人擔憂。計算時馬虎、粗心,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計算的正確率低等等。本文將從計算教學的重要性,學生計算出錯的原因以及提高計算能力的策略等方面,探討如何提高三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計算能力;提高;演算法和算理;學習習慣
一、計算教學的重要性。
數與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知識,它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包含了計算的准確率和正確率兩方面的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計算所佔的比重很大,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其中三年級學習的整數乘除法,更是今後學習小數乘除法、分數乘除法的基礎,因而如何提高三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二、學生現狀。
但是,我們三年級學生在實際學習中計算方面所反映出來的情況卻很令人擔憂,有些學生的計算興趣不高,計算水平低下,而且由於計算錯誤,直接導致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調查研究,分析錯因。
1、演算法和算理不明。
算理是運算正確的前提和依據。學生頭腦中算理清楚,計算起來就有條不紊,所以,教學時一定要講清楚演算法和算理。對於新學的計算,可以讓學生說說第一步算什麼,接下來再算什麼,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等等,通過做和說讓學生明白演算法和算理。 2、計算時馬虎、大意,沒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學生計算中出現的錯誤,大多數是粗心大意、馬虎、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造成的。一般來說,學生在計算中犯的錯誤,主要有以下幾種:
(1)題目看錯抄錯,書寫潦草。如:6與0,1和7寫得模稜兩可。 (2)列豎式時數位沒對齊等。 (3)計算時不打草稿。
(4)兩、三位數加、減計算錯誤導致整題錯。 (5)做作業時思想不集中。(6)一部分學生審題不夠認真,做數學題只讀一遍就開始運算,做完也沒認真檢查。
因此,數學教學應當培養學生作業認真、仔細,書寫整潔、格式符合規定,對計算結果自覺檢查等學習習慣。因此教學中教師的板演,包括數字的書寫、使用直尺畫橫線等,批改作業的字跡、符號,要做到規范、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 3、對口算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作業中常發現學生把口算題當成筆算來做,習慣於精確計算,不願意進行口算。在計算進位乘法時,會加錯進位上來的數字,這就說明學生的口算能力差,應當加強口算練習。
四、提高三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
分析一下小學三年級階段的數學試題,涉及計算內容的題目在一份試卷中均佔80%以上。因此,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是考試獲得高分的一個非常重要條件。如何讓學生「正確、迅速、靈活、合理」地進行計算呢?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加強學生對演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學生會算,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加強法則及算理的理解。教學時,教師應以清晰的理論指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理清並熟練掌握計算方法、運算性質、運算定律以及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培養學生的簡算意識。如:教學一位數乘、除兩三、位數的豎式計算,可以讓學生說說第一步算什麼,接下來算什麼,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等等,通過做和說讓學生明白演算法和算理。2、加強學生對口算的訓練。
小學口算的教學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基本口算和簡捷速算。作為筆算基礎的基本口算。 如:2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及相應的除法等,要求學生作到准確熟練、脫口而出。簡捷速算的內容主要是應用運算定律、性質及一些特殊的法則方法所進行的簡捷速算。如:多做「A×B+C=?」(如,6×7+3=45)的口算練習,這種口算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乘法進位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減少在進行進位乘法的計算中出現的「只乘忘加進位數字」的問題。
要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關鍵是要持之以恆堅持訓練。教師每節課可根據教學內容課前可安排2-3分鍾時間進行口算訓練,或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有機滲透口算訓練,也可請家長配合此類口算訓練。
3、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培養學生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防止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水平的主要途徑和措施。
(1)、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我們經常發現,在學生的作業里,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有漏抄或抄錯的現象,審題時要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一看」就是看清題中的數字和運算符號。需要要做到三點:①抄好題後與原題核對;②豎式上數字與橫式上的數字核對;③橫式上的得數與豎式上的得數核對。「二想」就是想什麼地方可用口算,什麼地方要用筆算,是否可用簡便計算等。
「三算」就是認真動筆記算。
「四查」就是認真檢查。計算完,首先要檢查計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檢查數字、符號會不會抄錯,小數點會不會錯寫或漏寫;再次,對計算中途得到的每一個得數和最後的結果都要進行檢查和演算. (2)、培養認真計算的習慣。在四則運算中,要訓練學生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碰到數字大、步驟多的計算試題時,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靜思考、耐心計算。即便是簡單的計算題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則口算,不能口算的應注意認真進行筆算。演算時,要求書寫整潔,格式規范,方法合理。
(3)、培養細心檢驗的習慣。學生在計算時要做到絕對萬無一失,不出差錯是不可能的。教師要教育學生養成計算後認真檢查演算的習慣,把檢驗當作計算題不可缺少的環節。檢驗時要做到耐心細致,逐步檢查:一查題目中數字是否抄錯,二查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是否有誤,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4、練習引申。
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計算練習需要做到新舊結合,精講巧練,應形式多樣,持之以恆。學生計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加強平時的訓練是十分有必要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練」,即每天練3~5題的計算題,讓學生做到「溫故而知新」。總之,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話說,要想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必須得「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良好的計算能力培養也是如此。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G. ★小學三年級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今天,我在做數學家庭作業時遇到一道難題:甲乙丙三個班一共有161人,甲班比乙班多2人,丙班比乙班少6人,乙班有多少人?剛一看就傻眼了,題目中只告訴了我三個班的總人數和三個班人數的關系,用三個班的總人數除以三個班除不了,我越想越糊塗了,於是我只好向媽媽發出了求救信號:「媽媽快來,我遇到難題了。」媽媽聽到了我的喊聲,忙放下自己手中的活,走了過來。
媽媽將題目讀了一遍想了會兒問我:「你能不能根據題目給的條件畫出線段圖?」被媽媽這一問,我突然想起了之前老師教的:在題目所給的條件里,有關系就可以畫線段圖。這道題目的關系是甲班比乙班多2人,丙班比乙班少6人。這句話中沒變的是乙班,那先畫乙班的線段圖,再根據這句話畫出甲班和丙班的線段圖。
根據這個圖我發現:假設甲班比乙班多的2人給丙班,這樣甲班和乙班人數就同樣多,此時丙班的人數就比乙班的少4人:6-2=4(人)。這時只要丙班再加4人,就和乙班的一樣多,同時總人數也多了4人:161+4=165(人)。這樣就可以平均分了:165÷3=55(人)。這時乙班的人數就算出來了,是55人。同時甲班和乙班的人數也就可以算出了:甲班:55+2=57(人)丙班:55-6=49(人)。最後我又驗算了一下,將三個班的人數加起來:57+55+49=161(人)正好是161人。在媽媽的指引下,我終於用我所學的知識破解了這道難題。這件事讓我明白:無論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遇到難題時,千萬不能慌張,一定要冷靜地思考,將平時所學的知識在腦海里像放電影一樣想一遍,再根據題意從中找出適合解題的方法,再多難的題目都會迎刃而解。
H. 小學三年級論文怎麼寫!!
小學三年級只有作文吧?三年級寫論文?老師是要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