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篇關於張海迪的小學課文
四年級語文 下冊——浙江教育出版社(課標)浙教版
《張海迪和她妹妹》
具體內容不記得了
❷ 身殘志堅的名人與故事 (較短)不要張海迪的 小學生 四年級
二、掙扎就是奮斗
塞曼小時候讀書的自覺性並不高,成績也一直平平。塞曼的母親看到兒子的這種表現,心裡十分著急。
一天, 她把兒子叫到跟前,注視著他的眼睛,神情激動地說:「兒啊,早知道你是一個平庸無能之輩,我當初真不該在波濤中掙扎……」接著,她向默默呆立的塞曼憶起往事:在塞曼快要降生的時候,家鄉突然遭到洪水的襲擊,她死裡逃生,好不容易才登上了一隻小船,塞曼就降生在這只小船上,母親望著滔滔洪水和剛剛臨世的小生命,想起了荷蘭人的一句古訓:我要掙扎,我要探出頭來!
聽完媽媽的回憶,塞曼才知道母親所經歷過的艱難,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暗暗發誓要發奮攻讀,絕不辜負媽媽的厚望。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以優異的成績受到學校當局的賞識,被學校聘為助教。當他滿懷喜悅去見母親的時候,母親已身染重病,奄奄一息了。在彌留之際,她用深情的目光注視著塞曼,嘴唇在艱難地顫動著「掙扎,再——掙——扎!」留下這句遺言後溘然長逝。
掙扎就是奮斗。掙扎,再掙扎,就是不滿足於現狀,永遠拼搏。塞曼把媽媽的話銘刻在心。他將嵌有母親遺像的金制小鏡框一直掛在胸前。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他便凝視著母親的遺像,回想母親的諄諄教誨,以增加自己克服困難的勇氣。塞曼在科學的道路上掙扎,再掙扎!終於攀上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峰,1902年塞曼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霍金的故事
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後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葯」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後,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在十三四歲時,霍金發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❸ 小學學的張海迪的課文是
四年級語文 下冊——浙江教育出版社(課標)浙教版
《張海迪和她妹妹》
❹ 張海迪給我的啟示四年級作文
張海迪的故事
80年代,一個光輝的名字--張海迪,在神州大地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張海迪的事跡到處傳頌,海迪精神到處弘揚。人們在這位三分之二軀體失去知覺而不向命運之神屈服的姑娘面前,在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來」的勇士面前,在這位以自己的痛苦換取別人的歡樂、以縮短自己的生命來延續他人生命的時代楷模面前,都在深深地思考:人生的全部意義究竟在哪裡?
鄧小平同志揮毫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陳雲同志題詞:「以張海迪為榜樣,勤奮學習,熱心助人,做八十年代的新雷鋒。」
張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東半島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5歲的時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醫生們一致認為,象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在死神的威脅下,張海迪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也許不會長久了,她為沒有更多的時間工作而難過,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奮的學習和工作去延長生命。
她在日記中寫到:「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著,活著就要學習,就要多為群眾做些事情。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1970年,她隨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母到莘縣尚樓大隊插隊落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葯帶來的痛苦,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葯物,努力研讀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針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
後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跡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現在她已是山東省文聯的專業創作人員,她的作品《輪椅上的夢》問世,又一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認准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葯,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裡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7、8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以後,張海迪又不斷進取,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海迪還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為祖國的興旺發達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輔導下考取了中學、中專和大學,不少迷惘者在與她的接觸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變得充實和高尚起來。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
❺ 四年級作文——張海迪我敬佩您600個字
80年代,一個光輝的名字--張海迪,在神州大地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張海迪的事跡到處傳頌,海迪精神到處弘揚。人們在這位三分之二軀體失去知覺而不向命運之神屈服的姑娘面前,在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來」的勇士面前,在這位以自己的痛苦換取別人的歡樂、以縮短自己的生命來延續他人生命的時代楷模面前,都在深深地思考:人生的全部意義究竟在哪裡?
鄧小平同志揮毫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陳雲同志題詞:「以張海迪為榜樣,勤奮學習,熱心助人,做八十年代的新雷鋒。」
張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東半島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5歲的時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醫生們一致認為,象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在死神的威脅下,張海迪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也許不會長久了,她為沒有更多的時間工作而難過,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奮的學習和工作去延長生命。
她在日記中寫到:「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著,活著就要學習,就要多為群眾做些事情。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1970年,她隨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母到莘縣尚樓大隊插隊落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葯帶來的痛苦,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葯物,努力研讀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針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
後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跡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現在她已是山東省文聯的專業創作人員,她的作品《輪椅上的夢》問世,又一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認准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葯,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裡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7、8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以後,張海迪又不斷進取,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海迪還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為祖國的興旺發達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輔導下考取了中學、中專和大學,不少迷惘者在與她的接觸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變得充實和高尚起來。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
❻ 小學四年級作文張海迪200個以上
《張海迪》
張海迪五歲時患脊椎病,高位截癱。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她內沒有沮喪和沉淪,容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作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發奮學習,自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又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看了張海迪的故事,我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比張海迪那時好多了,我們不僅有健康的身體,爸爸媽媽還為我們提供了足夠的學慣用品、資料等,可我們卻沒有好好珍惜時間……想到這些,我真是慚愧啊!
以後,我要好好學習,克服困難,不再一遇到困難就退縮,要勇往直前!
❼ 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語文試卷短文"張海迪姐姐的故事"
1.樂於奉獻的張海迪2.6 3.無論是寒冬,還是酷暑,她總是趴在桌上寫啊,內念啊,胸前容都壓出了一片血印。 造句:無論你是達官貴人,還是大腕大款,只要你做違法亂紀的事,就會受到黨紀國法的制裁。 4.她刻苦學醫,為別人治病。她還關心、愛護小朋友,幫助失足青年。5.堅強勇敢,樂於奉獻社會。
❽ 四年級語文園地五作文(關於張海迪熱愛生命)
1955年,張海迪出生在山東濟南。在5歲之前,張海迪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地跑來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時光是那樣短暫。
還不到6歲,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媽媽抱著玲玲,坐在醫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醫生的檢查。看完病後,玲玲感覺到媽媽的雙腿在抖動,卻不知是為什麼。
玲玲得了什麼病,竟然這樣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復發作,非常難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6塊,最後高位截癱。這樣,原來天真活潑的玲玲,現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著夥伴們高高興興地一起跳皮筋,高高興興地一起背著書包上學校,玲玲幼弱的心靈,簡直要被痛苦壓碎了。幸好,聽說了玲玲的不幸後,過去的小夥伴們常常來看她,給她講學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紅色的三層樓房,每當她坐在窗口,向外看著那些過往小孩的身影,心裡是多麼羨慕啊!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而玲玲只能呆在家裡,她也想去學校讀書啊!
玲玲聽到窗外傳來的「我怎麼忘記帶傘了?唉,我的書包怎麼忘了呢!心裡很難過,她很想親身感受一下與他們一起去上學的歡樂,也想感覺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這一切都是一個夢,對於玲玲來說,只能是輪椅上的夢。一天,玲玲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對媽媽說:媽媽,我要上學!
盡管玲玲非常有決心,但病情卻是無情的,每當病痛折磨她時,堅強的玲玲沒有流淚,疼得實在厲害時,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頭發,打算用一種疼痛來代替另外一種疼痛。漸漸地,她揪下來的頭發,都能編成一條辮子了,她忍受了多麼大的痛苦啊!
對玲玲來說,家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在這個學校里,聰明、好學的玲玲學會了很多知識。在所有功課中,玲玲最喜歡學習語文,在10歲時候就能讀長篇小說了,雖然讀得很辛苦,但她不氣餒。她很喜歡讀《卓婭與舒拉的故事》。
除了語文,玲玲對別的功課也非常用心,一點兒也不肯浪費時間。在整個童年,她以頑強的意志,認真學習,始終用心對待每一個字,每一行句子,自學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實現了輪椅上的夢。用玲玲自己的話說,她沒有愧對自己的童年,也沒有愧對那些美好的光陰。
在那裡,張海迪度過了15年的時光,爸爸媽媽的愛,小夥伴及朋友的愛,也使張海迪更有信心面對未來。
1970年4月,張海迪跟著下放的父母,坐著一輛大卡車,來到山東莘縣十八里鋪尚樓村,開始了農村生活。
起初,張海迪感覺農村非常陌生,沒有電燈和自來水,生活也十分艱苦。但是,在那些淳樸的村民身上,張海迪卻感到了更真、更樸素的愛。
剛到莘縣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雲像大棉花一樣。不久,一群十一、二歲的孩子們跑過來,圍到張海迪身邊,搶著問道:玲玲姐,你是城裡來的吧?你的臉怎麼這么白啊!你的腿怎麼了?望著孩子們的笑臉,張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
僅僅才過了半個月,張海迪就同鄉親們相處得十分融洽了。鄉鄰們爭著搶著往玲玲家送地瓜、鹹菜等東西,還為她做了一張木輪椅。
孩子們都願意推張海迪出去散步。這個男孩子說:玲玲姐,我推你!那個男孩子搶過來說:我推,我推!經過幾番爭執後,由孩子們輪流推著,來到了田野里。
為了回報這些樸素的愛,張海迪也想為大家做點什麼。於是,她開始在昏暗的油燈下學習一本本醫學書,還讓父親給她買來體溫計、聽診器和針灸用的銀針,成了一名靠在輪椅上給人看病的鄉村醫生。
在莘縣生活期間,張海迪為群眾治病一萬余多人次,針灸技術也在當地出了名,前來看病的人絡繹不絕。由於經常靠在輪椅上給人看病,她的肋間神經總會感到劇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彎曲成了S型,但是,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報他們的愛,張海迪始終堅持著。
知識是一筆財富。忍著病痛,刻苦學習的張海迪終於擁有了自己的財富。憑著這筆財富,她終於自學成才,取得了成功。
1981年12月,《人民日報》首次報道了張海迪的事跡;1983年2月,張海迪被山東省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優秀共青團員稱號。還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自強模範等稱號。
1983年起,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校》等英文作品,創作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絕頂》等作品,其中,《輪椅上的夢》已在日本和韓國出版。
1993年4月,通過發憤苦學,張海迪獲得了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
1997年,張海迪被日本NHK選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她的事跡,從此傳向世界。
在這些榮譽面前,張海迪並沒有停止追求。雖然在輪椅上生活了漫長的44年,但在這44年來,她從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終艱難地向上著,絕不放棄每一分鍾的努力,也沒有白白度過生命的每一程。
今天,當我們讀著張海迪寫出的那一本本散發著油墨香的書時,就能看到一顆健康的靈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長達44年的愛。與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張海迪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也更加頑強,更加勤奮。對張海迪來說,知識是一種財富,但自強卻是更珍貴的財富,有了它,就能夠戰勝一切困難,把愛心灑遍人間。
一個在黑暗與孤寂中成長的女子像一朵美麗的奇葩,用她那獨特的清香為光明世界的人們打開遮掩雙目的屏障,讓迷失在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懂得生命的真正意義。
❾ 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作文熱愛生命400字左右 關於張海迪,或舉一個名人事例。
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的一粒粒金黃的細沙;生命是偉大的,就像泰山上的一棵棵挺拔的蒼松。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這個美好的東西,它很珍貴,屬於我們只有一次。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會遇到許許多多苦難。有人在苦難面前倒下了,也有人在根本不算苦難面前,輕易舍棄了自己的生命。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邁著大步走上了講台,手裡高舉著一張鈔票。他面對會議室里的200個人,問:"有人要這20美元嗎?"一隻只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准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然有人舉起手來。
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
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踩它。然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臟又皺。
"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讀了這篇文章,我有了很深的感受,無論演說家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人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因為臟、皺而失去價值,它依舊值20美元。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失敗或碰到的挫折擊倒。但是,我們應該相信,我們的生命和這20美元一樣,是永遠都不會失去價值的,我們要把自己的生命當成無價之寶,永遠地珍惜它。
在學校,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走廊上,幾位同學橫沖直撞,根本不去顧及身邊的同學;欄桿前,有同學踮起腳尖,甚至爬上欄桿,好奇地向下張望;樓梯上,一位同學不是走下樓,而是坐在扶手上滑了下去……
每當看到這樣的情景,我的心裡就像有一隻小兔子一樣嘭嘭直跳。這些同學有沒有想過這樣的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呢?在走廊上飛奔的同學一旦相撞,往往鼻青臉腫、頭破血流;欄桿上的同學一旦掉了下去,後果是可悲的;從扶手上往下滑,只要稍不注意,就會跌落,導致骨折、腦震盪……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一旦發生什麼意外,會留下永遠的傷痕;健全身體一旦失去,將永遠無法挽回。
我們的生命是用來珍惜的,是用來熱愛的,是用來愛家的,愛國的,愛這個世界的,千萬不要因為一點點微小的困難而輕易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僅有一次,我們應該熱愛生命。讓自己活得更加光彩。
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許多熱愛生命的人,他們讓自己活得更充實、幸福、快樂。但也有有些人不把生命當回事,白白地糟蹋它,生命的價值好象在他們手中變成了一堆沒用的爛泥。 張海迪阿姨就是一位熱愛生命的人。她在五歲因為患病,高位截肢,所以一直沒有進入學校。可她在童年時就以自己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課程,真是讓人敬佩!在她十五歲時,跟著父母來到了一個貧困的小山村,她並沒有逃避這里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在那裡給上小學的孩子們教書,還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治病,十分受鄉親們的愛戴與稱贊。在此,我想到了一句名言:「我的一生始終保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張海迪阿姨就是在那時,以不屈向上的精神,付出、給予。後來張海迪阿姨走上了文學創造的道路,她又以自己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疾病與困難,精益求精地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通過自己刻苦的努力,已經出版了許多作品,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輪椅上的夢》,完全說出了張海迪阿姨的內心世界。至今她已獲得了許多文學創作的獎項,張海迪阿姨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她用自己高尚的品質服務社會。
可是還有人不熱愛生命。在印度有許多中學生自殺了,這一個個生命就像雨點般沖向天堂,他們自殺的原因只有一個:學習壓力、負擔重!不就是遇到了一點兒困難,竟然去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群星中最珍貴的一顆,也是閃得最耀眼的一顆。
生命可貴,應該珍惜生命、熱愛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閃耀出無限的價值。
生命是寶貴的,也是美好的。磚縫里頑強生長的小苗,絕境中奮力求生的飛蛾,花叢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這一幅幅動人的畫面無不展示著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感人的事,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殘疾人對生命的熱愛。
有一個叫黃美廉的女子,從小就患上了腦性麻痹症。這種病的症狀十分驚人,因為肢體失去平衡感,手足時常會亂動,口裡也會經常嘮叨著模糊不清的詞語,模樣十分怪異。醫生根據她的情況,判定她活不過6歲。在常人看來,她已經完全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與正常的生活條件,更別談什麼前途與幸福了。但她卻堅強的活了下來,而且靠著頑強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並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她靠著手中的畫筆和很好的聽力抒發著自己的情感。有一次,在演講會上,一位學生貿然的問:「黃博士,你從小就是這個樣子,請問你是怎麼看自己?有過怨恨嗎?」在場的人都責備這個學生不敬,但黃美廉卻沒有半點不高興,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寫了幾行字:
一、 我好可愛。
二、 我的腿很長很美。
三、 爸爸媽媽那麼愛我。
四、 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五、 我有一隻可愛的小貓;
最後,她以一句話結論: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是啊,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如果要使自己的人生變得有價值,就必須經過磨難的考驗;要想使自己活得快樂,就必須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並非只有你是不幸的,關鍵是你如何看待和對待不幸。無須抱怨命運的不濟,不要只看自己所沒有的,而要多看自己所擁有的,那時我們就會想到:其實我們很富有。
是啊,人的一生是漫長而短暫的,也是美好而幸福的,我們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踏它,但很多殘疾人都不向命運屈服,與病魔殊死搏鬥,何況我們有著健全的身體呢?所以,我們必須對命運負責,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不要虛度年華,無所作為!
受了一點挫折,就灰心喪氣。身體不正常,就乾脆了斷自己……在社會上,這一類人不知有多少。但熱愛生命的也有很多。不只是人,動植物也熱愛生命!
我在書上看到一個故事:有三隻青蛙掉到了牛奶桶里。一隻青蛙想:反正早晚是死,不如早早死掉,免得受盡痛苦,於是一頭扎到牛奶里,淹死了;另一隻青蛙見牛奶這么深,是沒有機會重生的,就靜靜地等著死神的到來;最後一隻青蛙不服,便使勁蹬腳,想找到一些東西可以落腳,然後跳出去。一星期後,最後一隻青蛙覺得腳下有東西,便告訴另一隻青蛙,兩只青蛙一起使勁蹬啊蹬。最後,牛奶成了乳酪,兩只青蛙獲得了自由。而那第一隻青蛙,早已淹死在那深深牛奶結成的乳酪里了。
在生活中,熱愛生命的動植物隨處可見。
當我們抓住煩人的蒼蠅的時候,會發現它在拚命掙扎。這,不就是生命的力量嗎?這股強大的生命的力量使它沒有低頭,在生命的懸崖上做垂死掙扎!我不得不放了它!我佩服它,佩服一隻小小的蒼蠅,一隻熱愛生命的蒼蠅!
在路邊,我們偶爾會看見牆角下長著幾株小草。在我們眼中,這幾珠不起眼的小草只會礙眼。但是,它的生命卻是來之不易的!它不顧地面的阻擋,奮發向上,終於沖破了堅硬的地面,訪問了藍天、白雲、陽光,一瞬間,我感到它的生命之花如此艷麗、如此燦爛!
在某些風景區,我看到了奇石寄生的壯麗場面。人們紛紛贊嘆。是啊,在這塊巨大的石頭下的一棵樹苗,能沖破巨石,重新長了出來,還長得這么茂盛、這么高大!而且石頭上還有幾條大大的裂縫。
連這些不起眼的動植物都如此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那我們不更應該珍惜我們的生命了嗎?
生命是什麼?它不是一場雨,雨下在地上蒸發成水汽還會再落下;它不是一棵小草,小草冬天枯了春天還會再榮;生命是緩緩爬上額頭的河流,當我們懂得珍惜時,河道已太深太深,深深的河道里有深深的遺憾。
生活中不可能處處有鮮花,時時有掌聲。也許我們勤於耕耘,愧對收成;也許,探索的風景總山重水復而老不見柳暗花明;也許,我們年輕的信念會被千年淀積的塵霧纏繞,而不能展翅翱翔。但需要堅信的是:生命的大海波瀾起伏才恢宏壯闊,人生之路因為坎坷不平才多姿多彩。每個人應該尊重自己的生命,時刻不忘對生活的責任。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日子如手中的撲克牌,不在於你摸到了什麼,重要的是你如何漂亮地打出去。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馬到成功,而在於不斷求索。正如屈子所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用此信念去擁抱生活,熱愛生命,生活才更充實,生命才更有價值。
如果把我們的生命放在人生的某一小站,進口和出口,就是整個人生的象徵。有什麼樣的進口,就會有怎樣的出口。然而我們不應把過多的精力耗在設計怎樣的進口和出口上,關鍵是要懂得進的過程中要及時去選擇、去行動、去執著地合理使用生命的季節,而對生命的出口,平靜、從容對待。那麼,無論在怎樣的生命季節,留給小站的一定是美麗迷人的風光。
這樣,面對每個夜晚的造訪,我們都會有一份坦然的對視,不論對與錯,浪漫與深沉,花好與月殘,只要我們自然真誠地表現生命,度過生命中完整的四季,就會擁有一份坦然,一份燦爛。 寫到這里,不禁問一句:你熱愛生命嗎?
生命是有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你自己的生命,你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踏它。當然,每個人都會選擇好好地使用生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你又怎樣選擇呢?《生命生命》這一課,作者從飛蛾求生的慾望、小瓜苗在惡劣的環境下茁壯成長這兩方面知道了生命的意義:我們要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不要虛度年華,無所作為。
觸摸春天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在一個清香裊裊的早晨驚奇地抓住了蝴蝶,將蝴蝶放飛的故事。我讀後,覺得殘疾人的心靈也是多資多彩的。比如,海倫凱勒雖然在出生的幾個月後的一場重病使她兩耳失聰,雙目失明。但她非常努力,在沙利文老師的幫助下,進入大學學習。寫了許多文字和幾部小說,她的精神受人們崇敬。後來,海倫凱勒成了19世紀美國卓越的改革家、盲聾啞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
生命是無私的,不是嗎?在充滿生命危險的病區里,那些可親可敬的白衣戰士,面對病魔,前赴後繼、無私奉獻地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千百個病人的康復;生命是頑強的,不是嗎?清香的曇花生命雖然短暫,但它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爆發出生命的無限能量,展現了最美的一面;瓜子草,它在沒有泥土和水的情況下,仍然能生長。難道這不是頑強的生命?生命是美好的,不是嗎?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熱愛生命的人: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治病救人的醫生、護士;忠於職守的警察叔叔……他們用勞動創造著美好的生活,也使自己的生命充滿光彩。
樹,砍斷枝條還能再生。草,燒了還能再長。懸崖上的一棵松樹茁壯地成長著,不需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灌溉。一粒種子,可以掀翻壓著的石塊,努力地向上長……而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有些人浪費時光,老了就會抱怨自己:為什麼當年不好好讀書,糟踏時光?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一些珍惜時間的名言名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每一分每一秒過去了,再也不能時光倒流。所以,生命是短暫而美好的,要想自己在生命里留下喜怒哀樂的回憶,就要靠自己的雙手和勇氣去創造。
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時光,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熱愛生命
我的一生始終保持著這樣的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於 爭取—巴金。
的確,像這位偉大的作家所說的,生命的意義在與付出和給予,而不是接受和爭取。我們也要熱愛 生命,珍惜生命,這也是我們在一生當中必須做到的,反過來,我們不能危害生命,更不能破壞生命,這樣會讓你感到生命毫無價值。而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比如說,一隻蚊子,一隻蒼蠅的生命非常的短暫 ,可是當我們用手企圖拍死它們的時候,它們卻飛走了。我覺得,它們很熱愛生命,雖然它們的生命很短暫,但它沒有不想活著的心理思想,而是珍惜生命。我們好好想想,一隻蒼蠅,一隻蚊子都能那樣熱愛生命,那我們人呢?我們擁有比它們生命多百倍的活著的時間,但有些人很不熱愛生命,這些人連蒼蠅、蚊子都不如。
在這里,我要提醒那些人,熱愛生命吧,生命如時間,一轉眼就沒了,所以我們也要一樣熱愛生命!
為了一個深井中的幼小生命,幾百個人拼搏了十幾個小時;為了手中周歲的孩子,雙目失明的父母用瘦弱的雙肩搭起了不畏泥石的人梯; 為了懷中熟睡的孫兒,七十歲的老奶奶用脆弱的脊背構成了最偉大的避風港……
為了生命,我們不屈不撓;為了生命,我們一如既往。因為生命可貴,可貴的生命需要我們呵護,值得我們關愛。
生命自大自然中孕育而生,是艱難危險的,其中任何一個微小的環境變化,都會使生命出現夭折。看看許多物種的消亡,就可以知道生命群體是何等的脆弱。就生命的個體來說,更顯得弱小單薄,很容易受到傷害。不消說人類面臨疾病、橫禍等威脅。小生物在自然中活得更為艱難。但生命的力量又是令人震驚的,即使弱小的動植物也不例外。細小的種子珍惜了上天的賜予,不斷努力,根拚命往下鑽,芽使勁往上擠,就是在堅硬的石堆中也毫不畏懼,只為了接受輕風的愛拂,陽光的淋浴;一隻小小的螞蟻為了難得的生命不白白消磨,勤勤懇懇,忙忙碌碌;牆角的壁虎為了延續自己的生命,可以毫不猶豫地舍棄自己的尾巴。這些毫不起眼的動植物不忍生命的白白消逝,努力爭取享受生命的樂趣,進行了不屈的抗爭。我們,自詡萬物靈長的人類又豈能漠視生命的存在。
生命是偉大的,生命是崇高的,沒有人輕易放棄生命。每個人心中都飽含著對生命的渴望,身體健全的人如此,身體不便的人同樣如此。健康的人為父母給予的一副好身體而努力,殘缺的生命為了對生命的執著而努力。當我們欣賞滿天繁星,體驗宇宙的神奇時,霍金正用他僅能活動的雙指探索著宇宙中的未知物質;當我們泛湖上,在碧波清風中流漣的時候,哈森邁爾正在幽深的湖底探尋地底的奧秘;當我們翻開手中的書本,欣賞一篇賞心悅目的文章時,張海迪也許正在床塌上吃力地揮寫她對生命的渴望;當我們駐足樹林,望著那瑟瑟秋風中的枯葉飄落時,史鐵生也許正沉浸在對生的遐想中。這些殘缺的生命為了生命無悔而努力,因為他們知道生命不屈,生命可貴。
蒙田曾說:「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生命是寶貴的,失去了生命,我們將變得一無所有。但很多活著人總不珍惜活著的權利,他們隨意對待自己甚至肆意踐踏別人的生命:車臣爆炸、巴以沖突、美軍「虐囚」、煤礦透水、房屋倒塌、失戀輕生、上網喪命……這些沉重的事件警示著我們:生命啊,多麼貴;生命又是多麼值得珍惜!
當你正在呼吸,當你正在心跳時,請記住:生命可貴,可貴生命;關愛生命,奏出動人心弦的最強音。
❿ 關於張海迪對抗病魔的奚參與一一作文四百字四年級以下
1955年,張海迪出生在山東濟南。在5歲之前,張海迪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地跑來跑去。可惜,蹦蹦跳跳的時光是那樣短暫。還不到6歲,小玲玲突然得病了。媽媽抱著玲玲,坐在醫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醫生的檢查。看完病後,玲玲感覺到媽媽的雙腿在抖動,卻不知是為什麼。玲玲得了什麼病,竟然這樣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復發作,非常難治。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6塊,最後高位截癱。這樣,原來天真活潑的玲玲,現在只能整天卧在床上。看著夥伴們高高興興地一起跳皮筋,高高興興地一起背著書包上學校,玲玲幼弱的心靈,簡直要被痛苦壓碎了。幸好,聽說了玲玲的不幸後,過去的小夥伴們常常來看她,給她講學校里的事。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紅色的三層樓房,每當她坐在窗口,向外看著那些過往小孩的身影,心裡是多麼羨慕啊!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而玲玲只能呆在家裡,她也想去學校讀書啊!玲玲聽到窗外傳來的「我怎麼忘記帶傘了?唉,我的書包怎麼忘了呢!心裡很難過,她很想親身感受一下與他們一起去上學的歡樂,也想感覺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然而,這一切都是一個夢,對於玲玲來說,只能是輪椅上的夢。一天,玲玲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對媽媽說:媽媽,我要上學!盡管玲玲非常有決心,但病情卻是無情的,每當病痛折磨她時,堅強的玲玲沒有流淚,疼得實在厲害時,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頭發,打算用一種疼痛來代替另外一種疼痛。漸漸地,她揪下來的頭發,都能編成一條辮子了,她忍受了多麼大的痛苦啊!對玲玲來說,家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在這個學校里,聰明、好學的玲玲學會了很多知識。在所有功課中,玲玲最喜歡學習語文,在10歲時候就能讀長篇小說了,雖然讀得很辛苦,但她不氣餒。她很喜歡讀《卓婭與舒拉的故事》。除了語文,玲玲對別的功課也非常用心,一點兒也不肯浪費時間。在整個童年,她以頑強的意志,認真學習,始終用心對待每一個字,每一行句子,自學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實現了輪椅上的夢。用玲玲自己的話說,她沒有愧對自己的童年,也沒有愧對那些美好的光陰。在那裡,張海迪度過了15年的時光,爸爸媽媽的愛,小夥伴及朋友的愛,也使張海迪更有信心面對未來。1970年4月,張海迪跟著下放的父母,坐著一輛大卡車,來到山東莘縣十八里鋪尚樓村,開始了農村生活。起初,張海迪感覺農村非常陌生,沒有電燈和自來水,生活也十分艱苦。但是,在那些淳樸的村民身上,張海迪卻感到了更真、更樸素的愛。剛到莘縣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雲像大棉花一樣。不久,一群十一、二歲的孩子們跑過來,圍到張海迪身邊,搶著問道:玲玲姐,你是城裡來的吧?你的臉怎麼這么白啊!你的腿怎麼了?望著孩子們的笑臉,張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僅僅才過了半個月,張海迪就同鄉親們相處得十分融洽了。鄉鄰們爭著搶著往玲玲家送地瓜、鹹菜等東西,還為她做了一張木輪椅。孩子們都願意推張海迪出去散步。這個男孩子說:玲玲姐,我推你!那個男孩子搶過來說:我推,我推!經過幾番爭執後,由孩子們輪流推著,來到了田野里。為了回報這些樸素的愛,張海迪也想為大家做點什麼。於是,她開始在昏暗的油燈下學習一本本醫學書,還讓父親給她買來體溫計、聽診器和針灸用的銀針,成了一名靠在輪椅上給人看病的鄉村醫生。在莘縣生活期間,張海迪為群眾治病一萬余多人次,針灸技術也在當地出了名,前來看病的人絡繹不絕。由於經常靠在輪椅上給人看病,她的肋間神經總會感到劇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彎曲成了S型,但是,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報他們的愛,張海迪始終堅持著。知識是一筆財富。忍著病痛,刻苦學習的張海迪終於擁有了自己的財富。憑著這筆財富,她終於自學成才,取得了成功。1981年12月,《人民日報》首次報道了張海迪的事跡;1983年2月,張海迪被山東省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優秀共青團員稱號。還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自強模範等稱號。1983年起,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校》等英文作品,創作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絕頂》等作品,其中,《輪椅上的夢》已在日本和韓國出版。1993年4月,通過發憤苦學,張海迪獲得了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7年,張海迪被日本NHK選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她的事跡,從此傳向世界。在這些榮譽面前,張海迪並沒有停止追求。雖然在輪椅上生活了漫長的44年,但在這44年來,她從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終艱難地向上著,絕不放棄每一分鍾的努力,也沒有白白度過生命的每一程。今天,當我們讀著張海迪寫出的那一本本散發著油墨香的書時,就能看到一顆健康的靈魂,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長達44年的愛。與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人相比,張海迪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也更加頑強,更加勤奮。對張海迪來說,知識是一種財富,但自強卻是更珍貴的財富,有了它,就能夠戰勝一切困難,把愛心灑遍人間。一個在黑暗與孤寂中成長的女子像一朵美麗的奇葩,用她那獨特的清香為光明世界的人們打開遮掩雙目的屏障,讓迷失在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懂得生命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