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三年級上冊所有古詩內容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有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後雨兩首古詩。
(1)望天門山【作者】李白【朝代】唐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沒有迴旋。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2)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一【作者】蘇軾【朝代】宋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譯文:天色朦朧就去迎候遠道而來的客人,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飄來了一陣陣雨,客人不勝酒力已漸入醉鄉。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並沒有完全領略到。如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神奇美麗,還是應酌酒和西湖的守護神「水仙王」一同鑒賞。
(3)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作者】蘇軾【朝代】宋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1)小學三年級古詩156首擴展閱讀: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一文學賞析
這組詩共二首,但許多選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鮮為人知。其實第二首雖好,卻是第一首的注腳。第一首所說的「此意自佳君不會」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寫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妝濃抹各盡其態。不選第一首,題中的「飲」字也無著落。
蘇軾的意思是說,多數人游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湖上有水仙王廟,廟中的神靈是整天守在湖邊,看遍了西湖的風風雨雨、晴波麗日的,一定會同意自己的審美觀點,因而作者要請水仙王共同舉杯了。這一首的首句「艷」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絢麗多姿形容得美不勝收。若只看第二首,則「濃抹」一層意思便失之抽象。
Ⅱ 小學三年級學過的所有古詩
第五冊
5、江畔獨步尋花(唐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樹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菊花
(唐
元
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遍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21、鹿柴
(唐
王
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得照青苔上。
江上漁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第六冊
3、四時田園雜興(宋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兒垂釣
(唐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座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17、獨坐敬亭山(唐
李
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舟夜書所見
(清
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Ⅲ 小學三年級古詩100首
五言古詩:
001張九齡:感遇四首之一 002張九齡:感遇四首之二 003張九齡:感遇四首之三 004張九齡:感遇四首之四 005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006李白:月下獨酌 007李白:春思 008杜甫:望岳 009杜甫:贈衛八處士 010杜甫:佳人 011杜甫:夢李白二首之一 012杜甫:夢李白二首之二 013王維:送別 014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015王維:青溪 016王維:渭川田家 017王維:西施詠 018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019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020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021王昌齡: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022邱為:尋西山隱者不遇 023綦毋潛:春泛若耶溪 024常建:宿王昌齡隱居 025岑參: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026元結:賊退示官吏並序 027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028韋應物: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029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030韋應物:長安遇馮著 031韋應物:夕次盱眙縣 032韋應物:東郊 033韋應物:送楊氏女 034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035柳宗元:溪居
五言樂府:
036王昌齡:塞上曲 037王昌齡:塞下曲 038李白:關山月 039李白:子夜四時歌:春歌 040李白:子夜四時歌:夏歌 041李白:子夜四時歌:秋歌 042李白:子夜四時歌:冬歌 043李白:長干行 044孟郊:烈女操 045孟郊:遊子吟 046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七言古詩:
047李頎:古意 048李頎:送陳章甫 049李頎:琴歌 050李頎: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051李頎:聽安萬善吹篳篥歌 052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 053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054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055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056李白:宣州謝〔月兆〕樓餞別校書叔雲 057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058岑參: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059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060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061杜甫: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062杜甫:寄韓諫議 063杜甫:古柏行 064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 065元結:石魚湖上醉歌並序 066韓愈:山石 067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068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069韓愈:石鼓歌 070柳宗元:漁翁 071白居易:長恨歌 072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073李商隱:韓碑
七言樂府:
074高適:燕歌行並序 075李頎:古從軍行 076王維:洛陽女兒行 077王維:老將行 078王維:桃源行 079李白:蜀道難 080李白:長相思二首之一 081李白:長相思二首之二 082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 083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二 084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三 085李白:將進酒 086杜甫:兵車行 087杜甫:麗人行 088杜甫:哀江頭 089杜甫:哀王孫
五言律詩:
090唐玄宗: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091張九齡:望月懷遠 09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093駱賓王:在獄詠蟬並序 094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 095沈全期:雜詩 096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 097王灣:次北固山下 098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099岑參:寄左省杜拾遺 100李白:贈孟浩然 101李白:渡荊門送別 102李白:送友人 103李白:聽蜀僧浚彈琴 104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105杜甫:月夜 106杜甫:春望 107杜甫:春宿左省 108杜甫: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問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 109杜甫:月夜憶舍弟 110杜甫:天末懷李白 111杜甫: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112杜甫:別房太尉墓 113杜甫:旅夜書懷 114杜甫:登岳陽樓 115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116王維:山居秋暝 117王維:歸嵩山作 118王維:終南山 119王維:酬張少府 120王維:過香積寺 121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122王維:漢江臨眺 123王維:終南別業 124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125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126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27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128孟浩然:過故人庄 129孟浩然: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130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131孟浩然:留別王侍御維 132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133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 134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 135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 136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137劉長卿:新年作 138錢起:送僧歸日本 139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140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141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 142韓□(「雄」右半換「羽」):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143劉脊虛:闕題 144戴叔倫: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145盧綸:李端公 146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 147司空曙:雲陽館與韓紳宿別 148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 149司空曙:賊平後送人北歸 150劉禹錫:蜀先主廟 151張籍:沒蕃故人 152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153杜牧:旅宿 154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155許渾:早秋 156李商隱:蟬 157李商隱:風雨 158李商隱:落花 159李商隱:涼思 160李商隱:北青蘿 161溫庭筠:送人東游 162馬戴:灞上秋居 163馬戴:楚江懷古 164張喬:書邊事 165崔塗:巴山中除夜有懷 166崔塗:孤雁 167杜荀鶴:春宮怨 168韋庄:章台夜思 169僧皎然:尋陸鴻漸不遇
七言律詩:
170崔顥:黃鶴樓 171崔顥:行經華陰 172祖詠:望薊門 173李頎:送魏萬之京 174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 176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177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178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179王維: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180王維:積雨輞川庄作 181王維:酬郭給事 182杜甫:蜀相 183杜甫:客至 184杜甫:野望 185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86杜甫:登高 187杜甫:登樓 188杜甫:宿府 189杜甫:閣夜 190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一 191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二 192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三 193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四 194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 195劉長卿: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196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197劉長卿:自夏口至鸚洲夕望岳陽寄源中丞 198錢起:贈闕下裴舍人 199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200韓□:同題仙游觀 201皇甫冉:春思 202盧綸:晚次鄂州 203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204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205元稹:遣悲懷三首之一 206元稹:遣悲懷三首之二 207元稹:遣悲懷三首之三 208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圭阝〕弟妹 209李商隱:錦瑟 210李商隱:無題 211李商隱:隋宮 212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一 213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二 214李商隱:籌筆驛 215李商隱:無題 216李商隱:春雨 217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一 218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二 219溫庭筠:利洲南渡 220溫庭筠:蘇武廟 221薛逢:宮詞 222秦韜玉:貧女 223沈全期: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五言絕句:
224王維:鹿柴 225王維:竹里館 226王維:送別 227王維:相思 228王維:雜詩 229裴迪:送崔九 230祖詠:終南望餘雪 231孟浩然:宿建德江 232孟浩然:春曉 233李白:夜思 234李白:怨情 235杜甫:八陣圖 236王之渙:登鸛雀樓 237劉長卿:送靈澈 238劉長卿:彈琴 239劉長卿:送上人 240韋應物:秋夜寄邱員外 241李端:聽箏 242王建:新嫁娘 243權德輿:玉台體 244柳宗元:江雪 245元稹:行宮 246白居易:問劉十九 247張祜:何滿子 248李商隱:登樂游原 249賈島:尋隱者不遇 250李頻:渡漢江 251金昌緒:春怨 178西鄙人:哥舒歌 253崔顥:長干行二首之一 254崔顥:長干行二首之二 255李白:玉階怨 256盧綸:塞下曲四首之一 257盧綸:塞下曲四首之二 258盧綸:塞下曲四首之三 259盧綸:塞下曲四首之四 260李益:江南曲
七言絕句:
261賀知章:回鄉偶書 262張旭:桃花溪 263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64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65王昌齡:閨怨 266王昌齡:春宮曲 267王翰:涼州詞 268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269李白:下江陵 270岑參:逢入京使 271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272韋應物:滁州西澗 273張繼:楓橋夜泊 274韓□:寒食 275劉方平:月夜 276劉方平:春怨 277柳中庸:徵人怨 278顧況:宮詞 279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280劉禹錫:烏衣巷 281劉禹錫:春詞 282白居易:後宮詞 283張祜:贈內人 284張祜:集靈台二首之一 285張祜:集靈台二首之二 286張祜:題金陵渡 287朱慶餘:宮詞 288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 289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 290杜牧:赤壁 291杜牧:泊秦淮 292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293杜牧:遣懷 294杜牧:秋夕 295杜牧:贈別二首之一 296杜牧:贈別二首之二 297杜牧:金谷園 298李商隱:夜雨寄北 299李商隱:寄令狐郎中 300李商隱:為有 301李商隱:隋宮 302李商隱:瑤池 303李商隱:嫦娥 304李商隱:賈生 305溫庭筠:瑤瑟怨 306鄭畋:馬嵬坡 307韓□:已涼 308韋庄:金陵圖 309陳陶:隴西行 310張泌:寄人 311無名氏:雜詩 312王維:渭城曲 313王維:秋夜曲 314王昌齡:長信怨 315王昌齡:出塞 316王之渙:出塞 317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一 318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二 319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 320杜秋娘:金縷衣
Ⅳ 小學三年級古詩大全
《夜書所見》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望天門山》 《飲湖上初晴後雨》
《夜書所見》 作者:葉紹翁(宋代詩人)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唐代詩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門山》 作者:李白(唐代詩人)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飲湖上初晴後雨》 作者:蘇軾(宋代詩人)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下冊:《詠柳》 《春日》 《乞巧》 《嫦娥》
《詠柳》 作者:賀知章(唐代詩人)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作者:朱熹(宋代詩人)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乞巧》 作者:林傑(唐代詩人)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嫦娥》 作者:李商隱(唐代詩人)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 碧海青天夜夜心。
Ⅳ 小學生必背古詩二百首第154首到156首
174. 明日歌 【作者】錢福【朝代】明代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回。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答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萬世成蹉跎。
Ⅵ 小學三年級古詩有哪些
1、《夜書所見》——宋代: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釋義: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秋風,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家中幾個小孩還在興致勃勃地鬥蟋蟀呢!夜深人靜了還亮著燈不肯睡眠。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釋義: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3、《望天門山》——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釋義: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4、《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宋代: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釋義: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5、《詠柳》——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釋義: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Ⅶ 小學三年級必背古詩
《登高》唐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關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樂游園》 唐 李商隱
向 晚 意 不 適, 驅 車 登 古 原。
夕 陽 無 限 好, 只 是 近 黃 昏。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塞下曲》 唐 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送朱大人入秦》 唐 孟浩然
遊人五陵去, 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 平生一片心。
《無題》 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望月》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秋詞》 唐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潮。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烏衣巷》 唐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別》 唐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月下獨酌》 唐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書湖陰先生壁》 北宋 王安石
茅檐常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感遇》 唐 陳子昂
微月出西海。 幽陽始化升。 圓光恰東滿。 陰魄已朝凝。
太極生天地。 三元更廢興。 至精諒斯在。 三五誰能征。
《石灰吟》 明 於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碎骨粉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2.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3.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5.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6. 江上漁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7.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8.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邑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9.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10. 憫農(其一)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11.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12. 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13. 蘭溪棹歌 【唐】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 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水 半夜鯉魚來上灘
14.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15. 春雪 【唐】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16. 花影 【宋】謝枋得
重重疊疊上瑤台 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 卻教明月送將來
17. 江上 【宋】王安石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雲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18.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9. 衢道中 【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20. 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Ⅷ 三年級必背課外古詩有幾首
三年級必背課外古詩有:涼州詞(王之渙)、春日(朱熹)、敕勒歌(北朝民歌)、遊子吟(孟郊)、別董大(高適)、江南春(杜牧)、游園不值(葉紹翁)、惠崇春江晚景(蘇軾)。
1、《涼州詞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釋義: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2、《春日》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釋義:
風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3、《敕勒歌》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釋義:
陰山腳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藍天下的草原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4、《遊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釋義: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5、《別董大二首·其一》唐代: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釋義:
千里黃雲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風吹著歸雁大雪紛紛。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不識君?
6、《江南春》唐代: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釋義:
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樹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籠罩在這蒙蒙的煙雨之中。
7、《游園不值》宋代: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釋義: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我輕輕地敲打柴門久久不開。滿園子的春色是關不住的,開得正旺的紅杏有一枝枝條伸到牆外來了。
8、《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其一》宋代: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釋義: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Ⅸ 小學三年級的古詩有哪些
小學三年級的古詩如下:
《夜書所見》
宋代: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門山》
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宋代: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小兒垂釣》
唐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詠柳》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乞巧》
唐代: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