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六年級下冊科學書目錄是什麼
第一單元 微小世來界
1 放大鏡
2 放大鏡下源的昆蟲世界
3 放大鏡下的晶體
4 怎樣放得更大
5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6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7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們
第二單元 物質的變化
1 我們身邊的物質
2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3 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
4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5 鐵生銹了
6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7 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8 物質變化與我們
第三單元 宇宙
1 地球的衛星——月球
2 月相變化
3 我們來造「環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陽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處理
3 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
4 分類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處理
7 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
8 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
⑵ 人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目錄
1 放大鏡
2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3 放大鏡下的晶體
4 怎樣放得更大
5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6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7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們
第二單元 物質的變化
1 我們身邊的物質
2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3 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
4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5 鐵生銹了
6 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7 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8 物質變化與我們
第三單元 宇宙
1 地球的衛星——月球
2 月相變化
3 我們來造「環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陽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處理
3 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
4 分類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處理
7 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
8 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
是這個嗎
更清楚的可以看http://www.doc88.com/p-337431986036.html
⑶ 跪求.小學自然科學人教版六年級科學書目錄
《保持水土》
· 《保護大自然》
· 《地層的形成》
· 《地震》
· 《電磁鐵(二)》
· 《電磁鐵(一)》
· 《杠桿》
· 《滑輪》
· 《火山》
· 《機器》
· 《卵石的形成》
· 《輪軸》
· 《秋冬星座》
· 《人的生長發育》
· 《神經系統》
· 《食物鏈》
· 《我國珍稀的動植物》
· 《細胞》
· 《斜面》
· 《信息的傳遞》
· 《信息的傳遞》教案
· 卵石的形成
· 神經系統
· 人的生長發育
· 抓住震前十幾秒鍾
· 走綜合防禦的道路
· 做好家庭防震准備
· 中國的地震構造特徵
· 中國地震構造的分區特徵
· 中國活動斷裂研究
· 植物和環境
· 震後搶險救災
· 信息的傳遞
· 小震活動
· 細胞
· 我國地震預報的水平
· 食物鏈
· 人的生長發育
· 噴出地面的井水
· 輪軸與滑輪
· 蘭光閃過之後
· 經驗性預報
· 積極參加互救活動
· 火山
· 杠桿
· 動物的進化
· 動物的馴化
· 動物和環境
· 電磁鐵
· 地震
· 電磁場異常
· 地下沒有鰲魚
· 地下水
· 地形變
· 大自然的警報
· 大氣異常
· 避震要點
· 不要聽信地震謠傳
· 《電磁鐵磁力的大小》教學設計
· 電磁鐵
⑷ 求人教版科學目錄六下的
六年級科學下復習
微小世界
1、 用放大鏡觀察可以更清楚、更細微。
2、 放大鏡的使用:放大鏡離觀察物體近;放大鏡離眼睛近。
3、 放大鏡的特點: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
4、 凡是透明、有凸度的物體都能放大。
5、 昆蟲的復眼可以同時成很多像,這一特性可以運用在攝像機上。
6、 蚜蟲的天敵是草蛉和它的幼蟲。
7、 在放大鏡下:食鹽的晶體是灰粉狀,白糖的晶體是白塊狀,味精的晶體是白條狀,鹼面的晶體是白粉狀。(實驗)
8、 有規則的固體顆粒叫晶體。
9、 製作晶體:用滴管吸一點濃鹽水或濃糖水,滴在玻璃上,等一下用放大鏡就可以看到晶體了。(實驗)
10、荷蘭的列文虎克把兩個凸度不同的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300倍)發現了微生物。
11、現在的電子顯微鏡可以放大200萬倍;為科研微觀世界創造了有利條件。
12、英國的胡克發現了細胞;細胞的構成: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13、顯微鏡的使用:把顯微鏡對著光放平;調整反光鏡;直到看見白光。
14、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用鑷子摘取洋蔥表皮內膜細胞,放在載玻片上,用滴管滴一點水,蓋上蓋玻片,固定在顯微鏡的通光孔下,調整焦距,直到看清。(實驗)
15、洋蔥表皮細胞結構:淡紅色,長條形,排列整齊,兩頭有稜角,中間有核。
物質的變化
16、澱粉加碘酒會變成藍色。(化學變化)
17、醋加小蘇打會快速產生二氧化碳。(化學變化)(實驗)
18、二氧化碳比空氣重,沉在杯底,點火或倒在蠟燭火焰上,火會熄滅。
19、鐵遇到空氣(氧)和水容易生銹。(化學變化)
20、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叫物理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叫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主要表現為: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氣體、產生沉澱物等。
21、防止鐵生銹的方法:擦乾水,覆蓋搪瓷,鍍鋅,噴防銹漆,真空等。
22、水泥生產過程:將石灰石和黏土按比例混合均勻,再高溫煅燒、研細,變成水泥。
23、物質是不滅的。硝石、硫磺、木炭混合,可以製造黑火葯(唐朝)。(四大發明之一,還有:指南針(戰國)、造紙術(東漢蔡倫)、活字印刷(北宋畢升))
宇宙
24、第一位進入太空的是蘇聯的加加林(1961、4、12,東方號),第一位登上月球的是美國的阿姆斯特朗(1969、7、16,阿波羅11號),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是楊利偉(2003、10、15,神舟五號)。
25、地球到月球有384403千米,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周為27.3天,(加上地球自轉正好一個月,月球每月自轉一周)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26、月相變化規律: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殘月、下弦月、峨眉月、新月。
27、月球環形山是隕石撞擊形成的。(實驗可往沙堆丟大小鵝卵石)
28、日食是太陽被月球擋住在地球上留下的影子,月食是月球被地球擋住在月球上留下的影子。(演示實驗)
29、太陽表面溫度約6千度,內部溫度約2000萬度。(地球距離太陽1.5億千米)
30、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1、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衛星、彗星、流星等。
32、認識大熊星座(白斗七星)、北極星、織女星、牛郎星等。
33、根據藍色的星座圖,我們可以認識更多的星座。
34、銀河系直徑有10萬光年,裡面有2000億顆恆星;太陽在離銀河系中心3萬光年的地方,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逆時針圍繞銀河系旋轉,旋轉一周要2.5億年。(離銀河系中心2---3億光年的行星上有可能出現生命或發現宜居星)
35、目前,人類用射電望遠鏡可以觀察到150億光年以內的宇宙,發現了1000億個河外星系,但還沒有發現宇宙的邊緣,宇宙還在不斷快速膨脹。
36、10億年後,太陽有可能超新星爆發,變成紅巨星,人類必須提前遷徙到火星(五億年),再到土衛六(五億年),然後到銀河系的宜居星或河外星系。
環境和我們
37、每天人均生產垃圾300---700克。
38、很多的垃圾被拖到垃圾場填埋起來,雨水把垃圾滲透到地下,會對地下水嚴重污染。
39、垃圾應該填埋在設計好的填埋場里。填埋場上可以建公園、體育場,不能建住房、種莊稼。
40、為了減少垃圾,垃圾應該分類:可回收(塑料、玻璃、金屬、紙)、不能回收、有污染。
41、一節廢電池會讓1平方米的土壤100年失去利用價值,讓600噸水受到污染。
42、淡水缺乏,每個人都要有很強的節約用水意識,讓流出來的水多次利用。
43、污水處理:沉澱,過濾,陽光、空氣凈化。實驗:用燒杯沉澱;用兩個可樂瓶過濾(用沙);燒杯盛水放在陽光下曬。(加一點漂白粉)
44、對造紙廠、水泥廠等嚴重污水源,有關部門應勒令其對污水處理後才能排放。
45、考察家鄉的水域:有無廢水排放,看顏色,有無動植物,水面有無污染,取一瓶水樣回去觀察:看有無沉澱,用顯微鏡看水中有無微生物,寫出考察報告。(可組織進行)
46、減少工業廢氣、汽車尾氣、氟利昂氣體排放,禁止使用哈龍,是控制大氣污染的根本辦法。有關部門應加強監督,獎勵使用環保的新能源單位。
47、保護環境不是一個口號,而是所有人的行動!
⑸ 小學五、六年級下冊科學實驗匯總
科學五下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沉和浮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准。
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
回憶:課上蘋果切成不同大小塊,沉浮狀態不變的實驗
3、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
4.物質世界中,有的物體沉,有的物體浮;兩個(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體積相同時,重的物體容易沉在,輕的物體容易浮;輕重相同時,體積大的容易浮,體積小的容易沉。
5.(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回憶:潛水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壓載艙里就注滿水,潛水艇重量增加,所以可以迅速下潛。排出水,重量減輕就上升。
6、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生改變。
回憶:改變橡皮泥形狀,橡皮泥能浮在水面。我們會發現,改變形狀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排開水的量比沉入水底(實心)的橡皮泥排開水的量較多。
7、鋼鐵製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於它(排開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
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體)和(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12、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時就(上浮);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於重力)時就(下沉);
14、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它們的(材料)和(液體的性質)有關。
15、(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16、(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很多。
回憶:馬鈴薯在一定濃度的鹽水中浮起來了
17、(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體積)的水(重)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水(輕)的物體,在水中(上浮)。
19、(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
第二單元 熱
1.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但(並不是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而是衣服能阻擋我們身體熱量的散失。
2.冷水受熱以後(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會變化)。
3.物體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的過程中會發生(體積)的變化,這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感覺到或通過(一定的裝置和實驗)被觀察到。
回憶幫助:我們經歷過的實驗
4.常見的物體都是由(微粒)組成的,而微粒總在那裡不斷地(運動)著。物體的(熱脹冷縮)和(微粒運動)有關。
回憶:各小組模擬空氣微粒運動的表演
5.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例如(銻)和(鉍)這兩種金屬就是熱縮冷脹的。
6.熱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這就是(熱傳遞)。
7.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
幫助理解:你能分別舉幾個熱傳導、對流、熱輻射的例子嗎?
8.(不同材料)製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不一樣的。
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
9.(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所以可以做保暖材料。(空氣)是一種(熱的不良導體)。
第三單元 時間的測量
1. 藉助自然界有規律運動的事物或現象,我們可以(估計時間)。
比如看太陽等
2.時間可以通過對(太陽運動周期的觀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來測量,一些(有規律運動的裝置)也曾被用來計量時間。
3.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4、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慢慢地發生變化。(「日晷」)是根據(日影長度)製成的(計時器)。
5、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製作(水鍾)用來計時。
6、通過一定的裝置,流水能夠用來(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水在一定的時間內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
7、我們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從而使水鍾計時更加准確。
8、滴水計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水漏完的時間(泄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接滿(受水型)。
9、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求精確的計時方法,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人們製作的(計時工具)越來越精確。
10、(擺鍾)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鍾的(精確度)。
11、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根據(單擺的等時性),人們製成了(擺鍾),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12、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13、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
14、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15、注意擺繩的長度不等於擺的長度,(擺長)是指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16、(機械擺鍾)是(擺錘)與(齒輪操縱器)聯合工作的。
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
1、(晝夜交替現象)的出現有多種可能的解釋。
3、(「日心說」)和(「地心說」)中有關地球及其運動的觀點都可以解釋(晝夜交替現象)。
4、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
5、(「傅科擺」)擺動後,地面的刻度盤會與擺的擺動方向發生偏移,這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它是歷史上證明地球自轉的關鍵性證據。
6、(天體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是因(地球自轉)而發生的現象。
7、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
8、(地球的自轉方向)決定了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東邊早)西邊晚。
9、不同地區所處的(經度差)決定了地區之間的(時差)。
幫助回憶:地球上怎樣的線分別是經線和緯線。
10、人們以(地球經線)為標准,將地球分為(24個時區)。將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定為(0度經線)。12、天空中星星圍繞(北極星)(順時針)旋轉,北極星相對「不動」,是(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11、從(北極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測出(地軸是傾斜的)。
12、(恆星的周年視差)證明地球確實在圍繞太陽(公轉)。其他的證據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13、在圍繞某一物體(公轉)時,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會觀察到遠近不同的物體存在(視覺位置差異)。
14、(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地軸的傾斜)有關。
15、(極晝和極夜現象)與(地球公轉)、(自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16、(地軸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響(極晝極夜)發生的地區范圍。
17、地球確實在(自轉和公轉),證據不僅有來自(人造地球衛星)的觀測,還有來自(觀察或實驗)的多種現象。
18、地球自轉的方向是逆時針(自西向東),周期為(24小時),地球圍繞(地軸)自轉,地軸是(傾斜)的。
20、與地球自轉相關聯的現象有:(晝夜現象),(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看上去(北極星不動)等。
21、(恆星周年視差)是歷史上證明地球公轉的關鍵性證據。公轉過程中,地軸傾斜方向保持不變,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極晝極夜現象)。
六年級下冊
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
放大鏡的放大倍數是不同的,放大的倍數和鏡面的凸度有關,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數就越大。球形的透明體放大的倍數是最大的;
隨著放大鏡倍數的增加,不僅觀察對象的圖像會變大,所獲得的信息也會更多,同時視野變小;
自然界中許多物體都是晶體結構,晶體具有一致的幾何形狀;
兩個凸透鏡的組合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宇宙中的天體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現象是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