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年級 > 1923年小學六年級

1923年小學六年級

發布時間:2021-02-22 06:36:41

小學六年級語文練習冊,下

楊靖宇目錄少年軼事生平事跡舊居紀念館將軍記錄紀念詩文影視楊靖宇(1905-1940.2.23)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確山人。父親馬錫齡是一窮苦農民。楊靖宇八歲時進私塾讀書。1918年入確山縣高等小學讀書。1923年進開封紡織染料工業學校,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3月,為迎接北伐軍勝利北進,領導了確山農民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初調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陽、開封等地先後三次被捕入獄。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同年秋被捕,在獄中堅持斗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任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代軍委書記等職,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1933年任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1934年任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布南滿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斗爭。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游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給敵偽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並勾結日本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斗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到了最後,他身邊僅有7名戰士,4名負傷。於是楊靖宇下令4人轉移。後來,他派了剩下的兩名戰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後,兩名戰士被日偽軍殺死。楊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間雪地中的小破屋裡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個中國人,楊靖宇恪守黨的鐵的紀律,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於是給了錢,讓其中一人幫他買些食物和棉鞋。那個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經日軍解剖,發現他竟以軍大衣中的棉花、樹上的樹皮、雪下的草根為食。兇手迄今仍苟活人世;特工隊的領隊叛徒、原抗聯1軍1師師長程斌於抗戰勝利後混入山西省的八路軍隊伍,並於1950年代初被發現鎮壓。[編輯本段]少年軼事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農歷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一個農民家庭里,幼時在村私塾就讀,19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確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有一件事情讓老師記憶猶新:有一天,楊靖宇在學校學習(學習情況已無從考證),突然聽見外面有人大叫,原來是老張被幾個兵痞打。於是他們就出來圍觀。忽然,有一個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聲:「你們太欺負人了!」於是,所有的學生都跟著嚷道。一個兵痞聖氣凌凌地說:「怎麼拉?他得罪我們了,就該挨!」於是,那個高個子男孩一揮手,說:「上。」幾十個學生就連打帶趕地把他們趕出了學校,救了老張一命。那個高個子男孩就是楊靖宇。那幾個兵痞不甘心,覺得太丟臉。於是第二天,他們又叫來的兵痞,氣勢洶洶地來到學校。一進學校,就嚷著要找昨天那個高個子男孩。校長急了,就一個勁地道歉。兵痞不聽。在這時,楊靖宇爬到房子上,拿著火柴,對兵痞說:「知道這是什麼么?是洋火!你們不走,我就把房子燒了。」校長也趕忙說:「誒,我們也管不住他。你們還是走吧,這孩子,你們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會燒。房子燒了,你們頭也不會饒你們。快走吧。」於是,兵痞們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楊靖宇的勇氣。[編輯本段]生平事跡1905年2月26日(農歷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一個農民家庭里,幼時在村私塾就讀,19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確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1919年的「五四」青年運動席捲全國,年僅十四歲的楊靖宇投身於火熱的斗爭中;1923年秋,他考入河南省開封織染學校;1926年在該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冬奉黨團組織的指示,回確山縣領導農民運動;1927年春被選為確山縣農民協會會長;四月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豫南農民起義,即「確山暴動」,組織了五萬農民武裝圍攻確山縣城,經過四天的激戰,佔領了縣城,打垮了北洋軍閥第八軍的一個旅,活捉了縣長王少渠,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縣級人民政權——確山縣臨時維持治安委員會,楊靖宇被選為常務委員;6月1日在確山縣城關鎮老虎籠(地名)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員。7月15日國民黨武漢政府叛變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權遭到確山縣地方頑固勢力的反對,楊靖宇和張家鐸、張耀昶、李鳴岐等同志率部轉移到縣東劉店一帶繼續堅持斗爭,開辟新的根據地。9月30日他和李鳴岐、張家鐸、張耀昶等領導了劉店秋義,重新組織中國共產黨確山縣委員會,並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豫南遊擊隊,楊靖宇任總指揮。這一時期曾與數倍於我的敵人了激烈的搏鬥,打退了國民黨反動武裝的進攻和地方頑固勢力的騷擾。這支部隊當時控制了東至馬鄉、南至明港、西至縣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區,並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在黨中央的指示下,為了開展長期的游擊戰爭,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把勝利引向全國,後來部隊離開平原,奔赴山區,開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據地。1927年秋末冬初楊靖宇調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間曾三次被捕入獄,均被黨營救獲釋,隨轉上海。不久由上海調往東北。他在東北期間先後曾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哈爾濱市委書記、反日總同盟會會長、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磐石游擊隊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兼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等職。1940年2月23日在蒙江縣(即現在的靖宇縣)保安村三道崴子與日偽軍激戰中陣亡,年僅三十五歲。楊靖宇的頭顱與軀體合葬於通化烈士陵園。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年底回確山從事農民運動。1927年4月領導確山農民暴動,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確山劉店秋義,任當地農民革命軍總指揮。失敗後到開封、洛陽等地從事秘密工作。曾三次被捕入獄,堅貞不屈。1929年春到東北,化名張貫一,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在撫順又兩次入獄,備受日本警察署的嚴刑拷打,始終不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和從事的活動。「九一八」事變後經組織營救出獄,歷任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市委書記、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1932年11月派往南滿,到吉林磐石一帶視察。他按照中國工農紅軍的經驗整頓當地游擊隊,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任政委。他團結各路抗日武裝,創建了以罄石縣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第一師師長兼政委,次年任第一軍軍長兼政委。1936年2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6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面對日偽軍頻繁的「討伐」,他提出「不擊中敵人要害不打」、「對當地人民損害大不打」等原則,採用「敵合我分,敵進我退,乘敵之虛,各個擊破」等戰術,指揮所部與日偽軍作戰數百次,沉重打擊了日偽軍,擴大了游擊根據地。1938年秋,日偽軍連遭打擊後,加緊進行軍事「討伐」,同時懸重賞緝拿楊靖宇。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楊繼續堅持戰斗。1940年1月,所部被日偽軍重兵圍困。他組織部隊分散突圍,自己隻身同敵人周旋五晝夜;2月23日在吉林蒙江縣保安屯西南的三道崴子山上壯烈犧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人民政府將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1958年在吉林省通化市建成「靖宇陵園」。[編輯本段]舊居紀念館楊靖宇將軍舊居紀念館位於駐馬店市南5公里,京廣鐵路東側的驛城區古城鄉的李灣村,始建於1966年秋,後在十年動亂中停工,1981年擴建後開放,建築面積為4466平方米。館門朝北,磚石結構,建築宏偉壯觀,雙檐斗拱,琉璃綠瓦面頂。門楣上書:「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舊居紀念館」。背面有朱德委員長題寫的「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永垂不朽」十三個遒勁的大字。進門一條整潔的通道向南,路西是紀念館工作人員的住房。路東中間一角門,形似滿月,古樸雅緻。過了月門則是清潔寬敞的庭院,院中芳草蓋地,奇花送香,紫竹亭亭,松柏相映。庭院中央,楊靖宇將軍的豐身石雕像面南巍然而立。下有高2.00米,厚0.80米,寬1.20米的主大理石底座。上書「楊靖宇將軍,1905——1940」字樣,雕像刀法精湛,神潤貫於匠心。南邊是一排九間的展廳,陳列有照片、圖表、油畫等92件展品,較系統地介紹了楊靖宇將軍的生平事跡。雕像北邊是一座常見的農家小院。門楣上懸掛一塊橫匾,上書「楊靖宇將軍故居」。院內有北屋四間(西三間一門,東一間另開門),兩間又各有兩間小房。東、西配房各三間,均為磚木結構,黃色小瓦面頂。院中西側有一棵家槐,是楊靖宇將軍幼年所栽。北屋為楊靖宇將軍的誕生處和他青少年時代的住所。屋內陳放有木床兩張、睡櫃一對,半截櫃和大立櫃各一個,方桌一張,抽斗桌一張以及茶壺、臉盆等用品。這些傢具都是楊靖宇青、少年時代所用過的。北屋東頭的一間,陳放著簡陋的桌凳,這是楊靖宇將軍青年時代領導豫南農民革命經常秘密集會的地方,一些重大的斗爭方略就在這里產生。東西配房為展室,內陳照片、圖表、文獻、書籍等101件,著重介紹了楊靖宇青少年時代的革命活動,尤其是他領導豫南農民革命時期的革命文物保存較為完整,其中有豫南農民暴動時所用的旗幟、步槍、手槍、大刀、長矛等。還有任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指揮時用過的搪瓷碗、軍用鍋、切菜板、皮襖、皮褥等軍用物品以及將軍幼年學慣用具30餘件。這些珍貴文物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歷史和將軍光輝的一生。[編輯本段]將軍記錄楊靖宇將軍身高1.93米,是中國人里罕見的高個子;又因其語言天賦,被很多人誤認為是關東大漢。曾當過楊靖宇身邊警衛戰士的黃生發老人回憶道:「天氣嘎嘎冷,我們的棉衣又不齊,有的同志手腳凍傷了。可是敵人的部隊越集越密,『討伐』越來越頻繁。就在楊司令他們為解決棉衣問題召集各方面軍負責人開會研究時,因叛徒出賣,在那爾轟的東北岔一帶被岸谷隆一郎帶領的日偽軍層層包圍,敵兵力達4萬多人。天上有飛機,地上有機槍大炮,汽車來回運送糧食、彈葯。在我們的正面,敵人滿山滿谷。為了掩護各部隊分頭轉移,楊司令帶領我們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敵人,由機槍連開路,生生撕開一條口子。「但是,當我們經南泊子突圍到了五金頂子時,敵人已經糾集了的兵力,我們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難得到個休整的機會。雪地行軍,褲子總是濕的,讓寒風一吹,凍成冰甲,很難打彎,也不知有多沉,邁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爛了,只好割下幾根柔軟的榆樹條子,從頭擰到尾兒,當作繩子把鞋綁在腳上。衣服,全叫樹枝扯爛了,開著花,白天黑夜都掛著厚厚的霜,渾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涼的。「這時候,多麼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凍成冰的衣服烤化、烤乾,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別是夜裡,氣溫降到攝氏零下40多度,凍得大樹喀吧喀吧直響,粗大的樹干凍裂了縫兒,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遠,青煙飄上林梢,敵人就會像一群綠頭蒼蠅一樣撲上來。我們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來再也起不來。「更難的是沒有吃的,不要說糧食啊,連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積雪裡,沒法找,沒法挖,我們只好吃那難咽的樹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層泛綠的嫩皮一片片削下來,放在嘴裡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強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戰場實錄中有這樣的記載:「討伐隊已經向他(楊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圍了他。討伐隊勸他投降。可是,他連答應的神色都沒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槍向討伐隊射擊。交戰20分鍾,有一彈命中其左腕,啪嗒一聲,他的手槍落在地上。但是,他繼續用右手的手槍應戰。因此,討伐隊認為生擒困難,遂猛烈向他開火。」將軍陣亡後,日酋岸谷隆一郎下令將其遺體解剖,試圖發現飢餓嚴寒條件下野外生存並戰斗的秘訣,結果在將軍腸胃中發現的只有樹皮、草根和棉花;侵略者大受震駭,驚為天人。[編輯本段]紀念詩文《五律*蒙江懷古》楊將軍1995年8月15日關東楊靖宇,豫府馬驥生;壯矣殉國殤,雄哉鐵干城。斷糧仍馳騁,孤膽憑縱橫。四島豈亡華?!白山志雄風。紀念楊靖宇將軍百年誕辰民族英雄楊將軍,戰功卓著滿乾坤。三十五年崢嶸歲,一十四載戎馬春。白山黑水魂瀟瀟,赤縣青史柏森森。國人銘記期頤日,高歌一曲頌戰神。——(上海)張志真

㈡ 小學六年級應用題

1
1/(1+3)=1/4
1/(1+2)=1/3
1/3-1/4=1/12
300/(1/12)=3600米

2
225-21-3=201
201-3=198
198/(1+21)=9 為除數回
9*21+3=192 為被除數

3
96/3=32千米
32*(1+1/6)*2=224/3千米
(96+224/3)/(3+2)=34又答2/15千米

小學語文六年級下練習冊答案

楊靖宇目錄
少年軼事
生平事跡
舊居紀念館
將軍記錄
紀念詩文
影視

楊靖宇(1905-1940.2.23)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確山人。父親馬錫齡是一窮苦農民。楊靖宇八歲時進私塾讀書。1918年入確山縣高等小學讀書。1923年進開封紡織染料工業學校,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3月,為迎接北伐軍勝利北進,領導了確山農民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初調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陽、開封等地先後三次被捕入獄。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同年秋被捕,在獄中堅持斗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任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代軍委書記等職,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1933年任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1934年任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布南滿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斗爭。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游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斗爭,給敵偽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並勾結日本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斗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到了最後,他身邊僅有7名戰士,4名負傷。於是楊靖宇下令4人轉移。後來,他派了剩下的兩名戰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後,兩名戰士被日偽軍殺死。楊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間雪地中的小破屋裡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個中國人,楊靖宇恪守黨的鐵的紀律,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於是給了錢,讓其中一人幫他買些食物和棉鞋。那個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經日軍解剖,發現他竟以軍大衣中的棉花、樹上的樹皮、雪下的草根為食。兇手迄今仍苟活人世;特工隊的領隊叛徒、原抗聯1軍1師師長程斌於抗戰勝利後混入山西省的八路軍隊伍,並於1950年代初被發現鎮壓。
[編輯本段]少年軼事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農歷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一個農民家庭里,幼時在村私塾就讀,19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確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有一件事情讓老師記憶猶新:有一天,楊靖宇在學校學習(學習情況已無從考證),突然聽見外面有人大叫,原來是老張被幾個兵痞打。於是他們就出來圍觀。忽然,有一個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聲:「你們太欺負人了!」於是,所有的學生都跟著嚷道。一個兵痞聖氣凌凌地說:「怎麼拉?他得罪我們了,就該挨!」於是,那個高個子男孩一揮手,說:「上。」幾十個學生就連打帶趕地把他們趕出了學校,救了老張一命。那個高個子男孩就是楊靖宇。
那幾個兵痞不甘心,覺得太丟臉。於是第二天,他們又叫來更多的兵痞,氣勢洶洶地來到學校。一進學校,就嚷著要找昨天那個高個子男孩。校長急了,就一個勁地道歉。兵痞不聽。在這時,楊靖宇爬到房子上,拿著火柴,對兵痞說:「知道這是什麼么?是洋火!你們不走,我就把房子燒了。」校長也趕忙說:「誒,我們也管不住他。你們還是走吧,這孩子,你們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會燒。房子燒了,你們頭也不會饒你們。快走吧。」於是,兵痞們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楊靖宇的勇氣。
[編輯本段]生平事跡
1905年2月26日(農歷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一個農民家庭里,幼時在村私塾就讀,19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確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1919年的「五四」青年運動席捲全國,年僅十四歲的楊靖宇投身於火熱的斗爭中;1923年秋,他考入河南省開封織染學校;1926年在該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冬奉黨團組織的指示,回確山縣領導農民運動;1927年春被選為確山縣農民協會會長;四月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豫南農民起義,即「確山暴動」,組織了五萬農民武裝圍攻確山縣城,經過四天的激戰,佔領了縣城,打垮了北洋軍閥第八軍的一個旅,活捉了縣長王少渠,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縣級人民政權——確山縣臨時維持治安委員會,楊靖宇被選為常務委員;6月1日在確山縣城關鎮老虎籠(地名)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員。7月15日國民黨武漢政府叛變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權遭到確山縣地方頑固勢力的反對,楊靖宇和張家鐸、張耀昶、李鳴岐等同志率部轉移到縣東劉店一帶繼續堅持斗爭,開辟新的根據地。9月30日他和李鳴岐、張家鐸、張耀昶等領導了劉店秋收起義,重新組織中國共產黨確山縣委員會,並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豫南遊擊隊,楊靖宇任總指揮。這一時期曾與數倍於我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打退了國民黨反動武裝的進攻和地方頑固勢力的騷擾。這支部隊當時控制了東至馬鄉、南至明港、西至縣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區,並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在黨中央的指示下,為了開展長期的游擊戰爭,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把勝利引向全國,後來部隊離開平原,奔赴山區,開辟了四望山革命根據地。1927年秋末冬初楊靖宇調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間曾三次被捕入獄,均被黨營救獲釋,隨轉上海。不久由上海調往東北。他在東北期間先後曾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哈爾濱市委書記、反日總同盟會會長、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磐石游擊隊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兼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等職。1940年2月23日在蒙江縣(即現在的靖宇縣)保安村三道崴子與日偽軍激戰中陣亡,年僅三十五歲。楊靖宇的頭顱與軀體合葬於通化烈士陵園。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年底回確山從事農民運動。1927年4月領導確山農民暴動,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確山劉店秋收起義,任當地農民革命軍總指揮。失敗後到開封、洛陽等地從事秘密工作。曾三次被捕入獄,堅貞不屈。1929年春到東北,化名張貫一,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在撫順又兩次入獄,備受日本警察署的嚴刑拷打,始終不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和從事的活動。「九一八」事變後經組織營救出獄,歷任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市委書記、滿洲省委軍
委代理書記。1932年11月派往南滿,到吉林磐石一帶視察。他按照中國工農紅軍的經驗整頓當地游擊隊,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任政委。他團結各路抗日武裝,創建了以罄石縣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第一師師長兼政委,次年任第一軍軍長兼政委。1936年2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6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面對日偽軍頻繁的「討伐」,他提出「不擊中敵人要害不打」、「對當地人民損害大不打」等原則,採用「敵合我分,敵進我退,乘敵之虛,各個擊破」等戰術,指揮所部與日偽軍作戰數百次,沉重打擊了日偽軍,擴大了游擊根據地。1938年秋,日偽軍連遭打擊後,加緊進行軍事「討伐」,同時懸重賞緝拿楊靖宇。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楊繼續堅持戰斗。1940年1月,所部被日偽軍重兵圍困。他組織部隊分散突圍,自己隻身同敵人周旋五晝夜;2月23日在吉林蒙江縣保安屯西南的三道崴子山上壯烈犧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人民政府將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1958年在吉林省通化市建成「靖宇陵園」。
[編輯本段]舊居紀念館
楊靖宇將軍舊居紀念館位於駐馬店市南5公里,京廣鐵路東側的驛城區古城鄉的李灣村,始建於1966年秋,後在十年動亂中停工,1981年擴建後開放,建築面積為4466平方米。館門朝北,磚石結構,建築宏偉壯觀,雙檐斗拱,琉璃綠瓦面頂。門楣上書:「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舊居紀念館」。背面有朱德委員長題寫的「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永垂不朽」十三個遒勁的大字。進門一條整潔的通道向南,路西是紀念館工作人員的住房。路東中間一角門,形似滿月,古樸雅緻。過了月門則是清潔寬敞的庭院,院中芳草蓋地,奇花送香,紫竹亭亭,松柏相映。庭院中央,楊靖宇將軍的豐身石雕像面南巍然而立。下有高2.00米,厚0.80米,寬1.20米的主大理石底座。上書「楊靖宇將軍,1905——1940」字樣,雕像刀法精湛,神潤貫於匠心。南邊是一排九間的展廳,陳列有照片、圖表、油畫等92件展品,較系統地介紹了楊靖宇將軍的生平事跡。雕像北邊是一座常見的農家小院。門楣上懸掛一塊橫匾,上書「楊靖宇將軍故居」。
院內有北屋四間(西三間一門,東一間另開門),兩間又各有兩間小房。東、西配房各三間,均為磚木結構,黃色小瓦面頂。院中西側有一棵家槐,是楊靖宇將軍幼年所栽。北屋為楊靖宇將軍的誕生處和他青少年時代的住所。屋內陳放有木床兩張、睡櫃一對,半截櫃和大立櫃各一個,方桌一張,抽斗桌一張以及茶壺、臉盆等用品。這些傢具都是楊靖宇青、少年時代所用過的。北屋東頭的一間,陳放著簡陋的桌凳,這是楊靖宇將軍青年時代領導豫南農民革命經常秘密集會的地方,一些重大的斗爭方略就在這里產生。東西配房為展室,內陳照片、圖表、文獻、書籍等101件,著重介紹了楊靖宇青少年時代的革命活動,尤其是他領導豫南農民革命時期的革命文物保存較為完整,其中有豫南農民暴動時所用的旗幟、步槍、手槍、大刀、長矛等。還有任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指揮時用過的搪瓷碗、軍用鍋、切菜板、皮襖、皮褥等軍用物品以及將軍幼年學慣用具30餘件。這些珍貴文物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歷史和將軍光輝的一生。
[編輯本段]將軍記錄
楊靖宇將軍身高1.93米,是中國人里罕見的高個子;又因其語言天賦,被很多人誤認為是關東大漢。
曾當過楊靖宇身邊警衛戰士的黃生發老人回憶道: 「天氣嘎嘎冷,我們的棉衣又不齊,有的同志手腳凍傷了。可是敵人的部隊越集越密,『討伐』越來越頻繁。就在楊司令他們為解決棉衣問題召集各方面軍負責人開會研究時,因叛徒出賣,在那爾轟的東北岔一帶被岸谷隆一郎帶領的日偽軍層層包圍,敵兵力達4萬多人。天上有飛機,地上有機槍大炮,汽車來回運送糧食、彈葯。在我們的正面,敵人滿山滿谷。為了掩護各部隊分頭轉移,楊司令帶領我們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敵人,由機槍連開路,生生撕開一條口子。
「但是,當我們經南泊子突圍到了五金頂子時,敵人已經糾集了更多的兵力,我們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難得到個休整的機會。雪地行軍,褲子總是濕的,讓寒風一吹,凍成冰甲,很難打彎,也不知有多沉,邁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爛了,只好割下幾根柔軟的榆樹條子,從頭擰到尾兒,當作繩子把鞋綁在腳上。衣服,全叫樹枝扯爛了,開著花,白天黑夜都掛著厚厚的霜,渾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涼的。
「這時候,多麼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凍成冰的衣服烤化、烤乾,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別是夜裡,氣溫降到攝氏零下40多度,凍得大樹喀吧喀吧直響,粗大的樹干凍裂了縫兒,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遠,青煙飄上林梢,敵人就會像一群綠頭蒼蠅一樣撲上來。我們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來再也起不來。
「更難的是沒有吃的,不要說糧食啊,連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積雪裡,沒法找,沒法挖,我們只好吃那難咽的樹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層泛綠的嫩皮一片片削下來,放在嘴裡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強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戰場實錄中有這樣的記載:「討伐隊已經向他(楊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圍了他。討伐隊勸他投降。可是,他連答應的神色都沒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槍向討伐隊射擊。交戰20分鍾,有一彈命中其左腕,啪嗒一聲,他的手槍落在地上。但是,他繼續用右手的手槍應戰。因此,討伐隊認為生擒困難,遂猛烈向他開火。」
將軍陣亡後,日酋岸谷隆一郎下令將其遺體解剖,試圖發現飢餓嚴寒條件下野外生存並戰斗的秘訣,結果在將軍腸胃中發現的只有樹皮、草根和棉花;侵略者大受震駭,驚為天人。
[編輯本段]紀念詩文
《五律*蒙江懷古》
楊將軍
1995年8月15日
關東楊靖宇,豫府馬驥生;
壯矣殉國殤,雄哉鐵干城。
斷糧仍馳騁,孤膽憑縱橫。
四島豈亡華?!白山志雄風。
紀念楊靖宇將軍百年誕辰
民族英雄楊將軍,戰功卓著滿乾坤。
三十五年崢嶸歲,一十四載戎馬春。
白山黑水魂瀟瀟,赤縣青史柏森森。
國人銘記期頤日,高歌一曲頌戰神。
——(上海)張志真

㈣ 1923年6月頒布了《新學制小學課程綱要》規定在初級小學初級階段,將什麼合並為社會

1923 年 6 月擬定、頒布了《新學制小學課程綱要》 ,綱要規定在初級小學 階段,把衛生、公民、歷史、地理合並成社會課,這是我國小學社會 課的開端。

㈤ 巴金的作品在小學的課文有哪些

1、《索橋的故事》是巴金先生描寫四川都江堰安瀾橋的一篇散文,被收入北京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教材中。

2、《鳥的天堂》是現代作家巴金於1933年創作的散文。此文後被選為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材的課文。選做課文時有所刪減。

3、《給家鄉孩子的信》被選為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課文、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期課文。

4、《海上日出》是巴金先生另一篇入選小學課本的文章。1927年1月,巴金從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學,他把旅程見聞整理成《海行雜記》39篇。《海上日出》是雜記中的第23篇。文章展現雄偉壯麗而又十分奇妙的海上日出景象,給人奮發向上。

(5)1923年小學六年級擴展閱讀

1、曹禺:「我懷念北平的三道門,你住的簡陋的房子。那時,我僅僅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無名大學生,是你在那裡讀了《雷雨》的稿件,放在抽屜里近一年的稿子,是你看見這個青年還有可為,促使發表了這個劇本。你把我介紹進了文藝界,以後每部稿子,都由你看稿、發表,這件事我說了多少遍,然而我說不完,還要說。因為識馬不容易,識人更難。」

2、舒乙:「他說,人活著,說的和做的要一致,這是達不到的,達不到也要這樣做,這個社會才能變得光明。」

3、金庸:「巴金是中國偉大的作家。」

4、王蒙:「他是我們的一面旗幟,也是榜樣。」

5、文潔若:「我覺得,假若巴金不認識蕭乾,巴金還是巴金,但假若蕭乾不認識巴金,就不一樣了。」

㈥ 小學六年級課文--有的人

首詩是為紀念復魯迅逝世13周年而製作,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表現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著。事實上,這一主題已超出了歌頌魯迅精神的范圍,而將讀者引入對人生的更深層的思考。語言樸素、對比強烈、形象鮮明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文章以對比為主~~·

回答完畢望採納........

㈦ 小學語文中葉聖陶的課文

1、《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英文名The foot of the Boston ivy)是冀教版、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課文,也是滬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課文。作者葉聖陶。本文章介紹了爬山虎是如何爬牆的。

2、《荷花》

《荷花》是著名作家葉聖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葉聖陶專集》 ,收錄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科書中,朗讀人是陸洋。

本文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

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是葉聖陶先生寫的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優美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繪出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圖——月兒是小小的船,「我」正坐在船上看著藍藍的夜空和閃閃的星星。

展現了孩子想飛上月亮遨遊太空的美好願望。本文想像奇特,插圖生動形象,能引起孩子對夜空無限的遐想,和對大自然由衷的熱愛。全詩韻律和諧,語言通俗易懂,充滿了兒童情趣,易於激發兒童朗讀的興趣,驅遣他們的想像。

入選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語文課本。

4、《記金華的雙龍洞》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葉聖陶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後寫內洞。是按空間順序寫的。

表達了作者葉聖陶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綉河山的熱愛。

本文入選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冀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收錄為課文。這篇游記不作為課文的時候叫《記金華的兩個岩洞》。

5、《藕與蒓菜》

《藕與蒓菜》就現代作家葉聖陶於1923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借物抒情,作者將自己對故鄉的熱愛之情寄託在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藕與蒓菜」上,借對故鄉「藕與蒓菜」的懷念,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熱愛之情。

縱觀全文,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很少,只是順著他的思路,聽他把一些藕和蒓菜的瑣事娓娓道來,細細品味,那平實的一字一句才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使整篇文章韻味雋永,令人回味無窮。

《藕與蒓菜》後被收入滬教版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八課。

㈧ 一九六0年的小學是幾年制

一、學制
清朝末期,縣初等小學堂學制為四年,高級小學為二年。
民國時期,學制為初級小學四年,高級小學二年。
東北淪陷時期,公立國民初等小學學制四年,公立國民優級學校學制二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縣小學學制仍沿用「四·二」制即初級小學四年,高級小學二年。
1952年,根據中央政務院1951年8月發布的「關於改革學制的規定」,縮短小學學制,取消初、高級兩級分段制,實行五年一貫制。
1953年8月,遵照教育部的規定,仍恢復執行小學「四·二」分段制。
1960年秋,在臨江鎮建國小學和渾江市一中聯合試行中小學十年一貫制(即小學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因條件限制不到一年即停止。
1969年,貫徹毛澤東主席提出的「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新」的主張、開始實行中小學九年一貫制(五、二、二學制),小學學制改為五年一貫制。
1978年,根據教育部《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的規定,試行中小學十年一貫制(五、三、二學制)小學學制仍為五年。
70年代以後,由於學額的大量增加和校舍、師資的不足,城鎮、鄉村中的相當一部分學校實行二部制。在偏遠的山區,採取復式班上課。
1984年秋,根據教育部《關於全日制六年制小學教學計劃的安排意見》,全市小學一、二年級開始實行六年制,三、四年級逐步由五年制向六年制過渡。
1989年以後,全市所有小學均實行全日制授課。
二、始業時間
清朝末期,本地學校實行春季始業。
民國初年,實行秋季始業,後又改為春季始業。1923年(民國十二年),改為秋季始業,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改為春季始業,1953年改為秋季始業,1969年改為春季始業,1978年至今又恢復秋季始業。
三、入學年齡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臨江縣規定初級小學的入學年齡為7—9周歲,高級小學的入學年齡為10—13周歲。但由於解放前群眾生活貧困等原因,許多兒童錯過了入學年齡,新生入學大都年齡偏高,入初小者多為9—15周歲,個別還有16—17周歲才入初小讀書。
1954年4月,臨江縣規定初級小學入學兒童年齡不得超過12周歲,高小入學年齡不得超過16周歲。1960年秋,將小學入學年齡規定為7周歲。1986年《吉林省義務教育條例》第十條規定,義務教育入學年齡為6周歲。條件尚不具備的地區,仍可實行7周歲入學。盲、聾、啞和弱智兒童的入學年齡一般不得超過9周歲。
四、課程設置、教學計劃
清朝末期,初等小學開設修身、讀經(四書五經)、格致、國文、算術、中國歷史、地理、體操、唱歌、圖畫、習字等科;高等小學開設的課程與初等小學相同。
1912年(民國一年)11月,執行教育部頒布的《壬子癸丑學制》。廢除讀經講經課。小學開設的課程為:修身、國語、算術、手工、音樂、圖畫、體操、常識等科,常識課講授內容為中國歷史、地理、自然。1921年修身改為三民主義。
東北淪陷初期,開設修身、國語、日語、歷史、地理、算術、手工、音樂、圖畫、習字、勞作、團體訓練等科。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以後,修身課改為國民道德,國語改為滿語,同時增加日語課的授課時間。並向學生灌輸「學會日本話、走遍天下都不怕」。
1949年10月起執行東北人民政府文化教育部制定的五年一貫制《小學教學計劃》,臨江縣小學開設的課程為:語文、算術、自然、地理、歷史、體育、圖畫、音樂共8科,每節課45分鍾。語文包括閱讀、說話、作文、語法、寫字;算術包括珠算,珠算在四、五年級教學;第一、二、三年不設常識課(自然、歷史、地理),要求教師將自然、社會常識,結合語文及其它各科教學和課外活動中進行;第四、五學年自然科中包括衛生常識,圖畫包括繪畫、剪貼等。
1953年秋,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小學(四、二制)教學計劃草案》,在1952年所開設課程外,增加了手工勞動課,並將歷史、地理、自然三科改設在五至六年級,珠算仍集中在四、五兩學年教學、要求第四學年學會加、減法,使讀完四年級後不再就學的學生,能應用於日常生活,手工勞動為實施基本生產技術教育的主要學科,教學內容為工藝和農藝技術,培養學生的生產技能。
1955年秋季開始起,小學各年級增設手工勞動科,取消中年級的社會科和高年級的政治常識科。增加自然、體育課教學時數,減少每周上課總時數。有條件的小學成立各種課外學習小組或興趣小組,中、高年級學生自願報名,由教師批准(成績較差的學生不參加)方可加入。
1955年9月《四.二》制小學計劃說明:
1、每學年實際上課時間為34周,每節課45分鍾。
2、語文課包括閱讀、作文、寫字,每周上課時間,閱讀:一、二年級9課時,三、四年級8課時,五、六年級2課時;寫字:一、二年級3課時,三、四年級2課時,五、六年級1課時。一、二年級閱讀包括識字、作文,識字為重點。三至六年級每兩周用一節課時間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3、算術中包括珠算(四、五年級開始),每周1課時。
4、課外集體活動時間,每周120分鍾至240分鍾。
1957年9月,執行教育部公布的《1957—1958學年度小學教學計劃》。各年級設周會課,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時事政策教育。農村小學五、六年級第二學期開設農業常識課。把原來規定各年級開設的手工的勞動課改為只在市、縣重點小學和18個班以上的小學開設。課外活動每周3次,農村小學和城市二部制小學每周2—3次,每次45分鍾。農村小學年齡大需要回家參加勞動的學生可不參加。
1957—1958學年度小學教學計劃說明:
每學年實際授課34周;每節課45分鍾。
1958年,教育革命中,生產勞動列為正式課程,重點小學試行五年一貫制。有的重點小學試辦6歲班。同年9月,省教育廳通知小學各年級一律增設社會主義課,每周1課時。1960年3月,開始在渾江市建國小學和渾江市一中進行中小學九年一貫制的學制改革試驗。組成「一條龍」式的教學連結線(小學5年,中學4年),根據省教育廳制訂的(1960—1961學年第一學期九年一貫制教學計劃),組織六年制小學向五年制全面套級過渡。試驗面過寬,各年級同時過渡,3套教學計劃並用,造成教學秩序混亂。學制縮短,課時減少,教材偏深,學生負擔過重,質量降低。1961年1月,省教育廳根據「適當縮短年限,適當提高程度,適當控制學時,適當增加勞動」的原則和「爭取主動,留有餘地」的精神,決定在普通中小學只試行十年制(小學五年,中學五年),並縮小試驗面,其餘小學恢復六年制小學分為三類,有五年、六年兩種學制,使用3種過渡性教學計劃。學制改革試驗面仍然偏寬,試驗學校分散,不便領導。1963年秋季開學,在六年制小學中從一年級起試行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小學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使用全國統一的《全日制小學新教學計劃》(草案),不試用新教學計劃的小學和班級執行省教育廳制訂的《1963—1964學年度全日制小學教學計劃》。二部制小學語文、算術及五、六年級自然、歷史、地理等科執行《全日制六年制小學教學計劃》的規定。課外自習每天2—3課時。
1963年9月全日制小學新教學計劃說明:
一、二、三年級全年教學時間九個半月,共41周,其中上課38周,復習考試2周,機動時間1周;四、五年級全年教學時間九個月,共39周。其中上課36周,復習考試2周,機動時間1周;六年級全年教學時間為38周,其中上課35周,復習考試2周,機動時間1周,寒暑假每年兩個半月,四年級以上學生每年勞動時間半個月。
1964年2月3日,省教育廳頒發《農村簡易小學教學計劃》(草案),在各市縣農村簡易小學試行。
1964年農村簡易小學教學計劃
1964年,教育部通知「小學五年制可行,試驗面可適當擴大」。臨江鎮根據省教育廳決定,小學五年制學制改革試驗學校由1所增加到8所。繼續試用《五年制小學教學計劃》。。1961—1962年間,語文、算術、軍體、革命文藝(包括圖畫、唱歌)勞動6門課程,四、五年級開設語文、政治、算術、農業基礎知識,軍體、革命文藝、勞動7門課程,用自編教材。1972年秋,根據吉林省的規定,小學開設語文、算術、軍體、音樂、圖畫,從第四學年增設政治常識。1973年,又改為十年制(小學5年),根據省教育局制訂的教學計劃,將語文、數學兩科改稱「社會主文化課」並減少教學時數;增加各年級政治課教學時數;取消歷史、地理課;改自然課為常識課。每周教學總時數各年級一律為24課時。五、六年級進行軍事訓練,每年1周時間。學工、學農時間1—3年級每年2—4周,4—5年級每年6周。教學時間(包括社會調查、參觀學習、現場教學、教學實踐、復習考試)每年38—40周,寒暑假6周。
1964年,教育部通知「小學五年制可行,試驗面可適當擴大」。臨江鎮根據省教育廳決定,小學五年制學制改革試驗學校由1所增加到8所。繼續試用《五年制小學教學計劃》。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小學停課「鬧革命」。1967年3月相繼復課。1969年8月,渾江市革命委員會教育革命辦公室規定:小學一、二、三年級開設政治、語文、算術、軍體、革命文藝(包括圖畫、唱歌)勞動6門課程,四、五年級開設語文、政治、算術、農業基礎知識,軍體、革命文藝、勞動7門課程,用自編教材。1972年秋,根據吉林省的規定,小學開設語文、算術、軍體、音樂、圖畫,從第四學年增設政治常識。1973年,又改為十年制(小學5年),根據省教育局制訂的教學計劃,將語文、數學兩科改稱「社會主文化課」並減少教學時數;增加各年級政治課教學時數;取消歷史、地理課;改自然課為常識課。每周教學總時數各年級一律為24課時。五、六年級進行軍事訓練,每年1周時間。學工、學農時間1—3年級每年2—4周,4—5年級每年6周。教學時間(包括社會調查、參觀學習、現場教學、教學實踐、復習考試)每年38—40周,寒暑假6周。
1977年1月小學教學計劃
1977年1月小學教學計劃說明:
各科教學時數,可根據開門辦學需要集中安排。
1978年秋季開學起,執行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在小學試行五年制教學計劃,開設政治、語文、數學、外語、自然、常識、體育、音樂、美術8門課程。從一年級開始一律使用全國十年制新編教材。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小學教學計劃(小學部分)
說明:全年教學時間52周(包括復習考試),1—3年級42周,4—5年級38周,學工、學農時間四、五年級每年4周。寒暑假9周。每周自習4課時,文體、科技活動4課時。形勢教育和班隊活動2課時。每周在校活動時間為36課時。
1981年秋季開學起,開始執行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學教學計劃》(修訂草案)。《計劃》規定:將政治課改為思想品德課;自然常識課改為自然課,並提前從三年級開始;四、五年級恢復歷史、地理課;將勞動課納入課表。寒暑假10周。有條件的小學試行每天各年級增加文體活動20—30分鍾,安排在放學前進行。
1981年4月全日制五年制小學教學計劃(修訂草案)
說明:從1984年秋起,全鎮根據教育部的安排意見,向六年制小學過渡,全日制六年制小學開設課程為:
城鎮小學:思想品德、語文(講讀、說話、作文、寫字)、數學、外語、自然常識、地理常識、歷史常識、唱歌、音樂、美術、勞動12科。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小學停課「鬧革命」。1967年3月相繼復課。1969年8月,渾江市革命委員會教育革命辦公室規定:小學一、二、三年級開設政治、
農村小學:思想品德、語文(講讀、說話、作文、寫字)、數學、自然常識、農業常識、地理常識、歷史常識、體育、音樂、美術、勞動11科。
1985年,大多數小學改為六年制,只有建國小學繼續實行五年制。城鄉小學分別執行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六年制城市小學教學計劃》(草案)、《全日制六年制農村小學教學計劃》(草案)。
1984年全日制六年制城市小學教學計劃(草案)
1984年全日制六年制農村小學教學計劃
1985年全日制六年制小學教學計劃(草案)
1985年全日制六年制小學教學計劃(草案)
附記:1、各項活動根據農村實際情況酌情安排。
2、集體教育活動機動時間全年兩周。
新教學計劃規定:全日制六年制小學全年上課34周,復習考試3周,寒暑假12周,國家規定的節假日1周。農村小學用一部分假期和勞動時間放農忙假。每節課一般為40分鍾,低年級為35分鍾,有條件的小學試行每節40分鍾和30分鍾並行的課時制度。自然課一般從三年級開設,條件較好的學校從一、二年級開設,每周各1課時。有條件的小學可在中、高年級安排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農村全日制六年制小學四、五年級單獨開設珠算課。農村簡易小學設定在執行新的教學計劃時,作如下變通:說話訓練課,先由縣(區)實驗小學試點,總結經驗,於1986年秋季開學再在城市小學全面開設;珠算課,自1985年秋季開學起,農村小學從四年級起開設,每周1課時;農業常識課,1985年暫不開設。從1985年開始,寒假從1月17日起至2月28日止,暑假從7月20日起至8月31日止,共12周。農村小學寒暑假和平時農忙時間由縣(市、區)自定;城市二部制小學執行省教育廳制訂的《小學六年制二部制教學計劃》(試行草案)。
1985年城市小學六年制二部制教學計劃(草案)
貫徹鄧小平關於「計算機普及要從娃娃做起」的指示,渾江市建國小學高年級試開電子計算機課,每周1課時。
1989年又執行《六年制小學教學計劃》
1989年六年制城市小學教學計劃
1989年六年制農村小學計劃
1994年,執行調整後全日制小學課程計劃。
同時執行吉林省教育廳的要求:在小學3—5年級開展《綠色吉林》課程,每周用機動時間一課時;在小學四年級開設《民族常識》,在活動課時間每學期8課時。
1998年執行義務教材課時計劃。
1998年義務教材課時計劃
2001年執行義務教育課程計劃。
2001年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及比例

㈨ 小學六年級上冊的第12課,有哪些資料謝謝!

12*爭畫

一、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講的是毛澤東、齊白石、郭沫若三位當代名人爭一幅畫的故事,反映了這三位名人高尚的道德修養、深厚的文化底蘊、敏捷的才思和鮮明的個性。

課文先交代了爭畫的起因,然後具體、生動地敘述了齊白石向毛澤東索畫、郭沫若與齊白石爭畫、毛澤東同郭沫若爭畫、齊白石同毛澤東、郭沫若爭畫的經過及結果,最後講白石老人把這幅爭得的畫視為瑰寶。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小學生初步接觸一下這類文化品位較高、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而對小學生來說又不是一看就能讀懂的作品,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二是能受到領袖與名人高尚的生活情趣的熏陶。

本課的重點是藉助爭畫的過程,展示領袖和名人的共性以及各自獨特的個性。

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互敬互重,才思敏捷,酷愛藝術,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從這三位相互的稱謂看,齊白石稱毛澤東「您」,郭沫若稱毛澤東「您」,毛澤東稱郭沫若「您」(在爭畫的過程中,有時也稱「你」),郭沫若稱齊白石「齊老」,毛澤東稱齊白石為「白老」。再從齊白石最初索畫的緣由看,是因為自己的廢品被毛澤東當做禮品,心中十分不安,堅持要把這幅畫拿走。還可以從毛澤東、郭沫若題詩後,欣然讓齊白石把畫帶走,反映了他們之間的相互尊重和關愛。

爭畫的過程中,郭沫若以畫中之鳥,毛澤東以畫中之樹,聲辯此畫應歸自己,齊白石乘機讓兩位名家為畫題詩並據此索畫,還有毛澤東、郭沫若巧改古人詩句等都反映了他們的才思敏捷。

毛澤東把包印章的畫用「金綾裝裱」,視為「精品」;毛澤東、郭沫若雙雙為畫題詩,都反映了他們對藝術的珍愛。

爭畫過程中他們的語言、動作無不反映了他們深厚的文化底蘊。

至於他們各自的個性,就本課表現出的而言,主要是:

毛澤東的風趣幽默。如,「『且慢!』毛澤東大手一揮,扯著畫軸的另一邊,也微微一笑,說:『詩人不要奪人所愛……』」語言中蘊蓄著風趣、幽默,動作中透出小孩一般的純真。這樣的例子在課文中舉不勝舉。

郭沫若的靈活機智,善於應對。當齊白石說要「下手搶」時,郭沫若立即「用身子擋住畫軸」,並且以「這幅墨寶是送給我郭沫若的」為借口,避免了這位執著的畫家同毛澤東之間可能產生的尷尬局面。

齊白石的執著和童真。如,「白石老人有些著急了,他一甩長須,站起身來,說:『主席,您要是再不應允,我可要下手搶了!』」一位執著的藝術家的形象躍然紙上。再如,他「聽了郭沫若的說明,欣喜異常,簡直有些手舞足蹈了」,絲毫不見在領袖面前的循規蹈矩,而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流露出真情實感。

二、學習目標

1.認識「斟、酌、怔、敝、宗」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了解三位名人是怎樣爭畫的,從中感悟他們高尚的生活情趣和鮮明的個性特徵。

三、教學建議

1.本課是略讀課文,但又是一篇學生較難讀懂的課文。作為略讀課文,整個教學過程應是一個基本上放手讓學生自讀的過程;作為一篇人文內涵豐富而又較難理解的課文,教師應組織學生多讀幾遍並進行適當的指點。

為了引導學生基本讀懂課文,本課的教學可安排以下幾個步驟。

(1)初讀前,可讓學生根據自己聽過、讀過的材料,講一講他們對毛澤東、齊白石、郭沫若的了解。

(2)讓學生初讀課文。初讀的要求主要是看課文講了這三位名人之間一個怎樣的故事。在初讀時,還應引導學生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待把全課初讀一遍之後,再返回頭來看看那些不懂的地方,盡量聯繫上下文感悟,也可以查查詞典。實在理解不了的可待討論時跟同學、老師研究。

(3)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然後提出進一步的要求,讓學生再讀一遍課文。這次讀可要求學生主要思考三人爭畫的理由是什麼,爭畫的結果怎樣。學生根據這些要求讀完課文後,可組織學生討論,從而使學生基本理解課文內容。

(4)在學生弄清故事的來龍去脈、基本讀懂課文後,可讓學生談談自己讀了本課後的感受,可以談整體感受,也可以就某一細節談感受,但一定要緊扣課文,有理有據。要鼓勵學生講真話,講自己個人的見解。老師也可以講自己的看法,但一定不要讓學生視為是在做結論。

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反復誦讀,並摘抄自己最喜歡的語句。

2.必須明確,像這樣一篇較難讀懂的略讀課文,要讓學生把課文中的所有疑難之處都弄懂是不可能的。我們要求「基本讀懂課文」,就是要求教師抓住課文的重點、難點,使學生弄清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怎樣,讀了之後有所感悟,並不要求弄懂課文的每句話、每個詞。所以教師的教學要從實際出發,要求不要過高,學生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3.課文中的有些疑難之處,對學生理解課文,正確評價人物,可能有較大影響,教師在引導學生討論時,可略作指點。比如,齊白石索畫和毛澤東堅持不還,從二人的內心來講,都是因敬重對方而為。齊白石認為如把這幅畫留在這里是對毛澤東的「失敬」,而毛澤東之所以不還,顯然是怕畫家把這樣一幅「匠心獨運,天衣無縫」的傑作再當「廢品」扔掉,從而使這位畫家的一幅傑作消失。當白石老人把有毛、郭題詩的畫當作珍寶要帶走時,毛澤東不再堅持己見,從這里也可看出他當初堅持不還是為了保護這幅傑作。

4.本課生詞較多,大多可讓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不必講解;少數可讓學生查查字典、詞典,再結合上下文去感悟;個別詞語,如學生問起,可略加指點。以下詞語解釋供教師理解教材參考。

宣紙:安徽省宣城、涇縣生產的一種紙張,用於寫毛筆字或畫國畫。

中南海: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澤東就住在這里。

淺斟慢酌:斟,在這里指往杯子里倒酒;酌,在這里指喝酒。

其樂融融:形容氣氛和諧,非常高興。

怔:發愣。

金綾:黃色的像緞子但比緞子薄的絲織品。

別具一格:具有獨特的風格。

失敬:客套話,向對方表示歉意,責備自己禮貌不周。

匠心獨運:巧妙的心思獨特的運用。

墨寶:指珍貴的字畫。也用來尊稱別人寫的字或畫的畫。

良久:很久。

怡然自得:愉快自在的心情。

敝人:對人謙稱自己。

煞有介事:好像真有這回事似的。

以壯行色:本課指齊白石希望毛、郭的題字為這幅畫增添光彩。

巧奪天工: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形容技藝極其精巧。

大家:這里指著名的專家。

非白石莫屬:意思是此畫只能歸我齊白石了。

示人:給別人看。

四、參考資料

齊白石(1864—1957)中國著名畫家、篆刻家。原名齊純芝,字渭清,後改名齊璜,字瀕生,號白石。1864年生於湖南省湘潭縣。早年曾為木工,後學習繪畫、詩文、篆刻、書法,以賣畫、刻印為生。1917年遷居北京。在學習古代畫家作品的基礎上,又吸收了當代畫家的長處後而自立門戶,人物、花鳥、草蟲、山水無所不能。他是一位飲譽全球的傑出藝術家,其畫、印、詩、書並絕,藝術博大精深,風格獨樹一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國畫研究會主席、中國畫院名譽院長、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曾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榮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金獎。

郭沫若(1892—1978)中國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學,原學醫,後改學文藝,1921年與成仿吾等組織文學團體創造社,積極從事新文學運動。1923年回國。1926年赴廣州任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不久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寫了討伐文章《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接著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在南下途中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28年,因被國民黨政府通緝,逃往日本。在10年流亡生活中,埋頭研究中國古代歷史,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後回國,參加抗日救亡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政務院副總理、中國科學院院長、文聯主席、中央委員、人大副委員長、政協副主席等職。代表作《女神》《屈原》《蔡文姬》等。

㈩ 2o16前埠小學六年級考試成績語文,數學,英語

風,夾著記憶緩緩吹過;時光帶著心事匆匆離去。不知何時,日歷只剩下了最後一頁內,曾經的2015在不經意中容越來越遠,嶄新的2016即將來臨到我們的身邊。回顧2015,我們曾哭過,笑過;我們曾喜過,憂過。其中,最開心的事莫過於這學期期中考試語文成績全級第一。可那剎那間的輝煌並不是永恆的,它只能代表過去,只有更加努力·認真和勤奮,才能維持這份榮譽。最遺憾的事是至今還沒有勇氣跟父母說聲「我愛你們」。快**歲了,快要上初中了,還是一直都不敢對父母表達心中的感情。最難過的事是媽媽生病了,我卻無能為力。過去的2015年發生一些事情,值得我細細品嘗……2016年,是我的本命年,也是小學生活中的最後一年。這一年,小升初前的壓力·繁忙和緊張會鋪天蓋地的向我涌來,但我相信我一定能沖破這個障礙,散發自己的光芒,給自己的青春一次華麗的轉身。嶄新的2016年,我們會有新的夢想、新的挑戰、新的追求,我們會失去一些曾經重要而美好的東西,新的東西會不斷的為其填充,只要有努力和堅持,成功就會向我們招手。回顧過去的2015,心裡充滿感嘆,展望全新的2016,心裡充滿期待,一步一腳印,為空白的靈魂留下一道道踏實的風景!

閱讀全文

與1923年小學六年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