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角的度量」教學案例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師應幫助學生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課程總體目標中進一步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活動經驗。並把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列為課程總體目標的四基之一。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數學教學活動中,多關注和積累教學過程中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也要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關注和積累。 下面,就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角的度量》一節課的實際教學,就這個問題與各位老師交流一下: 《角的度量》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明確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為後面學習角的分類和畫角打下基礎。 一、在比較角的大小中初步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導入時,讓學生自己試著畫一個角,問能比一比你和同桌畫的角誰大誰小嗎?多數學生比較不出來,老師提示讓學生把手中的角折一折,再進行比較的活動。這時,就讓學生體會頂點與頂點重合,邊與邊重合,為角的測量做准備。這個過程不僅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而且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進一步探究新知,作好鋪墊。 二、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對數學活動經驗進行提升。 1、建立1°的概念通過合作交流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老師提問,我們測量線段的長短用什麼單位?那測量面積的大小用什麼單位?接著問學生測量角的單位是什麼?讓學生從書中找答案,自主看書。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看完後,問學生:通過看書,發現了什麼?小組互相交流。通過交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成果。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度記作1°。然後把書上的概念讀一讀,把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1°。那麼1°它是怎麼樣的呢? 2、認識量角器通過獨立思考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在這里,讓學生經歷了獨立思考的過程,盡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解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說明量角器的中心,0度刻度線及內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了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1°。根據回答板書:中心點、0度刻度線、內刻度和外刻度。在這里可以讓學生思考一下,這些對我們量角有什麼幫助? 3、用量角器量角通過動手操作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找角的活動,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到相應的角。有學生不會找量角器上角,可以讓小組合作,會的學生在量角器上指一下,其他的學生跟著指。引導學生認識到中心點其實就是角的頂點;0度刻度線,在量角時應該是角的始邊。當學生指出30度的角時,我為難學生說,這不是150度的角嗎?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究竟是應該讀內圈刻度還是應該讀外圈刻度?培養了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些活動,把學生對量角器的使用困惑一一解決,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讓學生學會使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合作探究,最後集體交流,歸納出量角的正確方法。在學生自主歸納的基礎上,通過課件將角的度量方法演示出來,使學生對角的度量方法有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之後設計一組量角時中心不重合,邊線不重合,及讀錯內外圈度數的反例,讓學生在糾錯中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 三、對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進行反思、提升。 2、拓展延伸。 在放大鏡下,一個20度的角是多少度呢?通過這樣的延伸練習,讓學生對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進行反思、提升,鞏固新知。 以上就是我對數學活動經驗的一點理解和認識。 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的追求是無止境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通過我的不斷反思,使學生能夠深刻感悟數學思想,不斷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把我的數學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2.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你到底想知道什麼?是如何寫反思嗎?你可以從你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資源的把握、教學中的激勵與評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的反饋等方面進行反思。
3. 東秀小學4年級的數學《角的度量》 思維導圖怎麼寫
東秀小學4年級的數學《角的度量》 思維導圖,
這個題目太大了。
相關信息,
可詢問學校教務處,
最直接的是問你的數學老師。
4. 角的度量評價意見
四年級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一
「角的度量」是在認識了角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用量角器度量角的角的大小。因為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點多,比較繁瑣,在以前的學習中出現的較少,操作的要求比較高。其中量角器的中心與三角形的頂點重合,0度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以及讀數是看內圈的刻度還是外圈的刻度都是本節課的重難點。
本節課主要包括以下知識點:認識角的測量工具量角器,即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即度,學會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在兩個地方學生理解掌握的比較困難:一是量角器的擺放,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為突出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在設計教案時,凸顯出以下特點:
一、在活動中感受知識,建構新知
首先我出示了一個三角形,一方面復習角的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打好基礎,另一方面順其自然的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即度量角的大小,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起積極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更喜歡自己動手操作,發現,而不是僅僅用耳朵聽聽,這樣的印象與體會才會更加深刻。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在認識量角器的環節中,我放手讓學生先自己思考,再與同桌合作,自主探究量角器的相關知識,通過交流知道量角器的相關知識。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狀態,尊重學生的想法,多巡視,與學生一起發現,討論。將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整個課堂中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比如知識介紹的不夠充分致學生在操作時頻犯錯誤,拖延了課堂。除此以外,由於本身的教室技能還不夠成熟,對學生的反饋評價不夠及時與准確。我需要不斷地反思中再學習再實踐,在反思中成長起來。
四年級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二
「角的度量」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學慣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因為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復雜: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另一邊在量角器上的刻度,還要分清內外刻度。所以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本課教學中,我給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首先,讓學生回憶測量線段的長短、物體質量分別需要什麼工具?角的大小用什麼測量?這樣引起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