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還記得1961年一年級小學語文書上冊第一課是什麼內容
1961年一年級小學語文書上冊第一課是什麼內容,
年代太久遠了。
可嘗試到舊書店或收藏品市場,
找一下。
奔跑吧,兄弟。
祝你好運。
② 求以前小學一年級的課文《楊家嶺的早晨》
楊家嶺的早晨
我們乘坐火車到達西安後,經過一天的休整,第二天一大早,便換乘汽車前往延安。汽車在蜿蜒起伏的高原公路上行駛,透過車窗信目馳騁,因為早春的緣故,除了樹木之外很難見到其它的綠色植物,但見黃土壁立,跌宕延綿,我生平第一次真正觀賞到了溝壑縱橫的景象,整顆心也時不時的懸空在落差達三、四百米深的溝壑中。經過近七個小時的顛簸,汽車終於駛進延安市區。
延安與我想像中閉塞、陳舊的邊遠小城形象相比簡直有著天壤之別,城市規劃合理有序,路網暢通,以市醫院、財稅大廈等為代表的標志性建築錯落有致,點綴其中,使延安隱隱然具有現代都市的風范。大街上車水馬龍,人們衣著亮麗,再難見到白羊肚毛巾紅腰帶裝扮的老區人們形象。
汽車停在延河大橋一側,大家紛紛下車遠眺寶塔山。作為延安的象徵,始建於唐朝的寶塔在經歷了一千二百多年的風雨滄桑之後,依舊巍然屹立。過去僅是從電影和圖片上見過寶塔,如今得以親眼目睹曾無數次魂牽夢繞的寶塔,倍感親切,有一種圓夢的感覺。
接下來參觀的,是位於延安西北的棗園。棗園原名延園,佔地八十餘畝,本是一處私家園林,因裡面種植了許多棗樹,故又名棗園。這里是抗日戰爭後期黨中央的所在地,毛澤東、張聞天、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先後搬來居住過。在他們居住過的窯洞前我駐足觀望,簡陋的住所、簡單的陳設、簡朴的生活,讓我油然而生敬意的同時又引發幾多感慨。據導游介紹,轟轟烈烈的延安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都是在這里組織發起的。在棗園西側的一小塊簡易空場上,毛澤東主席發表了著名的《為人民服務》的演講。如果不身臨其境,真的讓人難以置信。朴實無華,艱苦奮斗,這應該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之一吧!
從棗園出來時,恰好遇到一位陝北民間藝人表演,白羊肚毛巾裹頭,紅色貼身棉襖外罩白羊皮坎肩,腳穿一雙黑步鞋,渾身上下干凈利落。他為大家演唱了一首《信天游》,聲音高亢嘹亮,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他又即興表演了一段安塞腰鼓,口含哨子,手握綢帶鼓錘,騰挪旋轉,鼓點激昂。雖然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人了,但依然身手敏捷,毫不含糊。目送著大家走出園子後,他依依不捨的為大家送上了一曲《咱們的領袖毛澤東》,歌聲真摯感人,情深意切,餘音至今仍在耳畔縈繞。
我們此行參觀的最後一個景點是楊家嶺。對於楊家嶺的名字,我並不感到陌生,因為早在上小學的時候,我就曾學過一篇課文《楊家嶺的早晨》。隨著1938年11月黨中央進駐楊家嶺,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一下子名揚四海。著名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和延安文藝座談會都是在這里召開的。一路行來,宛如置身於一座歷史博物館,我們彷彿回到了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循著歷史的足跡,不斷變換著自己的角色,一會兒成為一名光榮的黨代表,在中央大禮堂的講台上慷慨陳詞;一會兒又成為一名載歌載舞的文藝工作者;再一會兒又化作一名荷槍實彈整裝待發的紅軍戰士……
結束完參觀時,已是傍晚時分,導游就近安排我們入住楊家嶺石窯賓館,據說這家賓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窯洞賓館。生平第一次住窯洞,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走出窯洞,眺望高原夜景,真得美不勝收。仰首但見一輪彎月、幾顆明星,清涼、靜謐而又悠遠;凝望四周,近處的窯洞門窗清晰可見,遠一點的只見簇簇燈光,依壁層次而燃;再遠一點的則明滅難辨,遙遠如天際的星星了。欣賞了一會夜景,但覺寒意撲面,高原日夜溫差之大,讓人驚訝。回房間打開空調,擁被而眠,不料想半夜仍被凍醒。由此想到在物質極度匱乏的戰爭年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是怎樣以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克服種種困難帶領中國人民最終取得勝利的。應該說,延安精神是一種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精神,不同的時代賦予它不同的內涵,它包羅萬象,與時俱進,但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核心本質卻從未改變過。
此次延安之旅本是為了尋找一種精神而來,最終卻帶著一個堅定信念而去,延安一日雖短,但此行足矣!
③ 小學一年級全套課本有哪些
小學一年級課本有:
語文 數學 美術 音樂 思想品德
語文練習冊 數學練習冊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容)
本套叢書是根據國家教育部中小學生最新課程標准,配合「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課程標准實驗教材」而編寫的。
《小學語文一年級(上)》是2010年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幫你學語文練習冊》編寫組。
數字方面:100以內數字的認識和加減法,比較大小。
幾何方面:認識物體,圖形(平面,立體)及簡單組合,對位置的初步認識(左右,上下等)。
認識鍾表,人民幣。
總的來說,一年級的數學是很簡單的,初步的。最重要的是培養小孩的學習能力,包括思維方式,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能力,為以後學習打下基礎。
④ 誰還記得60年代小學語文課本《秋天到,秋天到》這篇課文
《秋天到》
秋天到,秋天到,田裡的莊稼長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
粒粒飽,高粱漲紅了臉,稻子笑彎了腰。
秋天到,秋天到 ,地里的蔬菜長得好,冬瓜披白紗,茄
子穿紫袍,白菜一片綠油油,又青又紅是辣椒。
⑤ 1969年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
如果你想要別人幫助你,
那麼你要把完整的題目傳上來。
這樣網友們才能根據你的要求進行解答。
希望下次注意.
⑥ 60年代的小學課本里都有啥
文革中的課本是個什麼樣子?當時的科目和現在差不多:語文、數學、音樂、思想品德一樣不落。只不過封面又紅又專,內容「文理」相依.
⑦ 60年代初小學語文課本手拍胸堂想一想
小學語文課文:手拍胸膛想一想
這是1958年第一版、1964年第六版的小學《語文》課文(第七冊),叫《手拍胸膛想一想》。這篇課文念起來全是大白話,土得掉渣,像是文盲老農民的順口溜,或是大躍進時期農村歌謠體裁。實際上,它屬於正兒八經的文人創作,類似短敘事詩。作者借鑒古典詩歌「賦比興」表現手法和古樂府敘事體,兩句一段,句句押韻;通篇採取農民口語形式,熟練運用許多農村俗語、諺語,朗朗上口,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是比較成功的工農化、通俗化文藝創作嘗試。
這也不是一般業余詩人或詩歌愛好者寫的,而是知名作家、詩人張長弓早期作品,很有語言藝術表現力,因此令人記憶猶新,數十年難忘。
《手拍胸膛想一想》
一九五七年冬天,農村裡展開了大辯論。在一次辯論會上,農業社有個社員要退社。這時候,一個白發的老貧農站起來,手指著他說:「老弟呀,你忘本啦!」
樹老根多,人老話多,
莫嫌老漢說話羅嗦。
你錢大氣粗腰桿壯,
又有騾馬又有羊。
入社好像吃了虧,
窮人沾了你的光。
手拍胸膛想一想,
難道人心餵了狼!
老漢心裡有本帳,
提起帳來話兒長。
地主逼租又逼債,
擔起兒女跑關外。
你爹你娘來逃荒,
一條扁擔兩只筐。
你那時餓得像瘦猴,
三根筋支起一個頭。
天下窮人心連心,
收留你家在咱村。
一場春雨滿地新,
來了親人八路軍。
斗爭地主把地分,
你爹當上農會主任。
他打土匪掛了花,
咽氣時候跟我說了知心話。
「我不長命沒福氣,
孩子們趕上了社會主義。」
哪想你這陣有了錢,
入社腳踩兩只船。
棉花腦瓜豆腐心,
跟著富農瞎胡混。
他說是燈你就添油,
他說是廟你就磕頭。
農業社裡千般好,
你跟富農往哪裡跑?
你糧食吃在肚皮外,
又換酒肉又倒賣。
想囤下糧食當糧商,
撐死你一家餓死一方。
人心不足蛇吞象,
好了瘡疤忘了傷。
千畝地里一棵苗,
合作社是咱寶中寶。
黨的話你要聽清,
心裡就象掌上燈。
你擦亮眼睛仔細看,
覺悟回頭當社員。
⑧ 1968年湖北省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
讀書人的苦與樂復只有自己能夠體制會,讀書生活或許正因為哭過笑過才精彩。人生也由於這段日子而變的更加燦爛。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令我感到呆板,卻又不得不這樣。每每放學,已是披星戴月,獨自背著承重的書包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到家,面對的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作業。機械性地做著作業,有時,望著墨般天空,思緒已不知飛向何方。成天123,abc,之呼者也,生活很是枯燥!好容易盼到周末,最後盼來的不是休息只是大量的作業!我感到自己就是一隻籠中鳥!心中的想法早已飛到爪挖國去了!始知所向金籠,不及林間自在啼!讀書讀書,原本明亮的雙眼戴上了厚厚的眼鏡,快樂的心不再自由翱翔於天際,只能獨自躲在籠中!讀書生活的苦,只有自己能品嘗到,快樂也只有自己知道!苦中作樂是我們的拿手好戲!三五成群,講著不知出處的笑話,聊著發生在身邊的事,不論是
⑨ 全國各地中小學課本教材一樣嗎
不一樣。
目前,全國使用的小學教材共13個版本。按教育部的規定,教材的使用選擇專權在學校手中屬,通常一個地區會選擇一樣的教材版本。
拓展資料
1、教科書,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編寫的教學用書。又稱課本、教材。教科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廣義,凡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全是教育;狹義,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政體)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2、我國在2001年之前使用統編教科書,由教育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統一編寫,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國使用。2001年後,《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和《普通高中課程標准》發布,教科書可以由各出版社出版,再由教育部審定通過使用。
3、切記:教科書作為教育重要工具,經過嚴格審查,除了特殊目的外,整體是富有科學性的,雖然其不如科學刊物一樣嚴謹,或可出現便於師生或非專業人士理解的簡化說法,但是只要不篡改其本意即是非常可靠的,否則將會誤人子弟。
⑩ 求1990年-1996年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語文課本
第一課:春天,冰雪融化,種子發芽,果樹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