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數學教材編寫的主要原則有那些
(一)生活性原則
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選擇學生熟悉的、貼近現實生活的內容和情境,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數學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和體驗從現實生活中產生和發展的數學知識,從而使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數學知識的學習,進而了解怎樣學數學。再通過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豐富和拓展所學知識,感受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應用意識,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明白為什麼學數學。
(二)趣味性原則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有愛好才能願學、樂學、主動學。本套教材把培養、激發、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愛好作為課程設計的重要思想,體現在教材的方方面面。首先,教材在素材的選擇、內容的呈現方式、插圖風格、卡通人物形象與語言、版式的設計等,都力求做到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認知特點和欣賞水平,注重突出趣味性,讓學生喜歡數學書;第二,通過多樣化的、生動有趣的故事、畫面和兒童語言,提高學生對數學教材的閱讀愛好,使學生願意讀數學書;第三,選擇學生熟悉的、感愛好的事物,設計有趣的問題情境和學生願意參與的數學活動,使他們感到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思、快樂的事情,從而願意學習數學,喜歡學數學。
(三)活動性原則
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直覺動作思維是小學生認知的年齡特點。生動活動的、主動的學習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有利於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有利於實現在學會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的方法。本套教材在內容呈現上,做了重大改革,即改變以例題形式羅列數學知識或事實的傳統教材模式,構建符合兒童認知活動特點的、有利於促進師生互動式的數學活動開展的課程形態。首先內容的設計和學習方式突出活動性,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合作交流等,使數學學習成為兒童生活中的一項認知活動,而不單純的為數學知識學習。另外,通過開放性的、啟發性的、激勵性的活動指導,變傳統的教師講授為學生的主動探究、合作學習;變單一的答案和「最優」方法的接受為學生個性化學習體驗的交流。使學生在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中,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
(四)科學性原則(非形式化原則)
新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科學的發展要求數學教學做到「返璞歸真」,改變傳統數學過度形式化,一味地強調抽象、嚴謹的傾向(有的專家講,這樣的數學除了把不喜歡數學的孩子嚇跑以外,並不能給數學教育帶來多少好外)。把數學呈現為學生輕易接受的「教育形態」,有些內容呈現為「適度的非形式化」已成為國際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趨勢。本套教材科學性原則,首先體現在:用科學的思想構建教材。數學知識有其自身的規律與特點,而小學生也有其認知的規律與特點。有些內容在小學階段是不可能嚴謹和完全形式化的,所以,有些知識呈現為「適度的非形式化」是必然的;第二,遵循數學知識的科學性。在有些內容以「非形式化」呈現的時候,不能出現科學性或引起異議問題,不幹擾知識的再學習。如,「9時也叫9點」、「國旗是長方形的」和「物品邊線的長叫它們的周長」等。這些語言和描述既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又不會影響數學的本質意義。再如,通過多種方式呈現數學問題,對問題答話不作統一要求。關於問題的答話,過去的教材中,低年級要求口答,中、高年級要求筆答。本套教材從實際問題出發,不拘形式,簡單問題只要計算過程和結果能說明問題答案,就不要求寫出答案,計算結果不能直接反映問題答案的,則要求寫出答話。如,82個皮球,每盒裝6個,算一算需要多少個盒子?算式是:82÷6=13(個)…4(個),計算結果表示,裝滿13個盒子,還剩下4個皮球。因為4個皮球也需要用一個盒子,即,一共需要14個盒子。所以,要寫出答話。
(五)過程性原則
經歷就是經驗,經歷過程就有體驗。《標准》前言中指出:「要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強調數學課程內容不僅要包括數學的一些現成結果,還要包括這些結果的形成過程。學生通過經歷學習過程,理解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概念是怎樣形成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獲得和應用的等。本套教材,根據小學數學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教學活動設計保證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有些活動即重過程,也重結果;有些活動則是重視過程,淡化數學知識與技能形成的結果。即,數學活動關注的重點不是目前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結果,而是學生經歷、探究、創新、實踐等過程後所得到的體驗和機會,以及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和數學探索的愛好。
(六)開放性原則
教材是組織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創造性進行教學,而不是創造教材),是《標准》對教師使用教材的建議。要使數學教學成為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數學活動過程,倡導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等都是《標准》的重要思想和理念。本套教材努力通過多種方式呈現開放性,體現《標准》的上述要求。首先通過數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開放,支持、鼓勵教師開發課程資源和創造性地組織教學;第二,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空間,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個性化學習;第三,創設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和反映多種信息的情境,使每個學生都能對其中的一些問題有自己的想法,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第四,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和問題,為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可能。
『貳』 如何調整教材的編排體系突出知識專題的講練
教學活動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材、教師、學生三元素組成的。其中,教材是專向學生傳授知屬識的藍本,它限定了知識的范圍,控制了教學的標高,是教學大綱的具體體現。實踐證明,脫離教材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盲目的。但教師完全照本宣科,即使學生把課本背得滾瓜爛熟,也無法適應培育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師的重要作用是吃透教材的知識結構,合理地組編知識專題進行教學。
(1)按知識的有序性調整章節順序。
(2)按知識的網路性組編知識專題。
『叄』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體系急求
小學數學(蘇教版)教 學 內 容 (體 系) 分 布 表 內 領 容 域 教材 數與代數 空間與圖形 統計與概率 實踐與 綜合應用 一(上) 1、數一數 2、比一比(長、短、高) 3、分一分(生活分類) 4、認數(20以內) 5、分與合(4到10) 6、加法和減法(加號、減號、10以內加減法) 7、認識鍾表(鍾面、整時) 8、加法(20以內) 1、認位置(前、後、左、右) 2、認識物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1、統計(理一理、排一排、數一數) 1、有趣的拼搭 2、豐收的果園 一(下) 1、20以內的減法 2、認數(百) 3、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4、認識人民幣 1、認識圖形(平面圖形) 1、統計(用畫√的方法) 1、我們認識的數 2、小小商店 3、假日小隊 二(上) 1、認識乘法 2、1~7的乘法口訣和口訣求商 3、認識除法(引入平均分) 4、厘米和米 5、時、分、秒(認時間和進率) 1、認識多邊形 2、位置與方向(第幾排第幾個和東南西北) 3、觀察物體(從前、後、左、右看) 1、統計與可能性(認識一定、可能與不可能) 1、快樂的隊日活動 2、有趣的七巧板 3、量一量 4、算24點 5、田園風光 二(下) 1、有餘數的除法 2、認數(千) 3、分米和毫米 4、加法(豎式計算並驗算) 5、減法(豎式計算並驗算) 6、乘法(豎式計算並驗算) 1、認識方向(8個方向) 2、認識角(直角、銳角和鈍角) 1、統計(單式統計表) 1、測定方向 2、你能跳多遠 三(上) 1、除法(豎式計算並驗算) 2、認數(萬) 3、千克和克 4、加和減(引入多少及倍數應用題) 5、24時計時法 6、乘法(引入連乘應用題,乘數是一位數) 7、 認識分數(會用分數表示,會比較、計算同分母分數) 1、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及周長) 2、觀察物體(從正面、側面和上面看) 1、統計與可能性(用畫「正」字方法統計,可能性有大小) 1、農村新貌 2、稱一稱 3、周末一天的安排 4、周長是多少 5、摸牌和下棋 三(下) 1、除法(除數是一位數,引入連除應用題) 2、年、月、日 3、乘法(乘數是兩位數) 4、千米和噸 5、認識分數(引入整體,用意義解答簡單分數應用題) 6、認識小數(小數讀寫、各部分名稱及簡單的比較和計算) 1、平移與旋轉 2、觀察物體 3、軸對稱圖形 4、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引入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統計(單式條形統計圖) 1、生日快樂 2、了解千米 3、奇妙的剪紙 4、運動與身體變化 四(上) 1、除法(除數是兩位數) 2、混合運算(先算乘除及小括弧) 3、找規律(間隔) 4、運算率(加法方面的) 5、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表) 6、認數(數位順序表) 7、用計算器計算(認識計算器) 1、角(直線、射線、線段,量角、畫角) 2、平行和相交(引入垂直) 3、觀察物體 1、統計與可能性(公平性) 1、怎樣滾的遠 2、了解我們自己 3、一億有多大 四(下) 1、乘法(兩位數乘多位數) 2、毫升和升 3、混合運算 4、找規律(選配) 5、運算律(關於乘法) 6、倍數和因數(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奇數和偶數,2、5、3的倍數特徵,質數和合數) 7、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積商變化規律) 8、解決問題的策略(畫圖) 9、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圖形周長和面積公式、數量關系式) 1、三角形(特徵、分類、內角和) 2、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特徵) 3、對稱、平移和旋轉(圖形的平移和旋轉) 1、統計(單式折線統計圖) 1、美妙的「杯琴」 2、我們去春遊 3、圖案的欣賞和設計 4、了解我們的生存空間 五(上) 1、認識負數 2、認識小數(各部分名稱和計數單位) 3、小數加法和減法(計演算法則歸結) 4、找規律(幾個一組) 5、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 6、小數乘法和除法 7、公頃和平方千米 1、多邊形面積計算(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1、統計(復式統計表) 1、面積是多少 2、校園的綠化面積 3、了解周圍的家庭 五(下) 1、方程(等式性質和解方程) 2、公倍數和公因數 3、認識分數(意義、分類、與除法的關系、與小數互化) 4、找規律(平移) 5、分數的基本性質(通分、約分) 6、分數加法和減法(異分母的、簡便計算) 7、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 8、圓(特徵、周長和面積) 1、確定位置(引入數對) 1、統計(復式折線統計圖) 1、數字和信息 2、球的反彈高度 3、奇妙的圖形密鋪 4、畫出美麗的圖案 六(上) 1、方程(列方程解應用題) 2、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表面積、體積、容積、體積單位) 3、分數乘法(方法、引入倒數) 4、分數除法(方法) 5、認識比(性質和按比例分配) 6、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7、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 8、認識百分數(意義、互化、求百分率) 1、可能性(用分數表示) 1、表面積的變化 2、大樹有多高 3、算出它們的普及率 六(下) 1、百分數的應用(稅、息、折數和成數) 2、圓柱和圓錐 3、比例(放大與縮小、比例的基本性質、比例尺) 4、正比例和反比例(意義和判斷) 5、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 1、確定位置(用方向、角度、距離准確定位) 1、統計(扇形統計圖) 1、測量物體的體積 2、面積的變化 3、實際測量
『肆』 什麼叫教材的編排體系
就是指教材是按照年代順序或者是國別等其他順序編寫,如今的初中歷史教材就是按照時間年代編寫的,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其他國家的都編排在一起
『伍』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材中有哪些內容
1、測量(長度單位及質量單位)。
2、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3、四邊形。
4、有餘數的除法。
5、時、分、秒。
6、多位數乘一位數。
7、分數的初步認識。
8、可能性。
9數學廣角(簡單的排列與組合問題)。
『陸』 小學數學結構體系,知識編排,內容呈現方式等方面有哪些特點
特點是准確性,或者說邏輯的嚴密性,結論的確定性。
還有應用的廣泛性。
『柒』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材主要有哪些內容
1、測量(長度單位及質量單位)。
2、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3、四邊專形。
4、有餘數的除屬法。
5、時、分、秒。
6、多位數乘一位數。
7、分數的初步認識。
8、可能性。
9數學廣角(簡單的排列與組合問題)。
『捌』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材分析 (轉)
一、教材分析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材是編者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數學學習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編寫而成的。 小學數學教材並不等於教師的講稿。教師在授課之前,還必須深入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認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在此基礎上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選用教法,精心編寫教案,實施教學,以圓滿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以說,教材分析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是教師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 二、教材分析的內容 要上好課,必須先備好課。而備好課的關鍵之一是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深入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 一般地說,分析小學數學教材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十分密切。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數學教材也不例外。小學數學教材是以數與代數為主線,與幾何初步知識、統計與可能性、問題解決等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編排的。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從整體上把握各類知識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分布,認清各類知識的來龍去脈與縱橫聯系,以及它們在整個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同一類知識來說,又可以充分認識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內容。其知識基礎是什麼,為哪些後續知識的學習作鋪墊等等。 掌握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體系和內在聯系後,再著手對所教的一冊教材、一單元教材或一課時教材作深入具體的分析研究,認真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有效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二)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在認真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還要根據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並結合學生實際,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便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做到在教學中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帶動全面,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教材的重點。 確定教材的重點,要以教材本身為依據。瞻前顧後,溯源探流,深刻分析研究所教的內容,並將其放到整個知識系統當中去判定其地位和價值。 教材重點與教學重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聯系體現在教材重點是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區別在教學重點和教材重點在表述上略有差異。以「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為例,其教材重點是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而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並能應用法則正確計算。 2、教材的難點。 小學數學教材中,有的內容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理解;有的內容縱橫交錯,比較復雜;有的內容本質屬性比較隱蔽;也有的內容體現了新的觀點和新的方法,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呈現了較大的坡度;還有些內容相互干擾,易混、易錯。這種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難懂難掌握的內容以及學生學習中容易產生混淆和錯誤的內容,通常稱之為教材的難點。 例如,在兩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中,試商就較為復雜。應用題從題意理解到列出算式,對小學生來說就比較復雜和困難,因此這些內容都是難點。教材的難點,一般也構成教學的難點,同樣只是在陳述上略有不同。教材的難點具有雙重性--消極性和積極性。通常我們對難點消極的一面關注較多,這是完全必要的。但也應當看到教材難點在教學中積極的一面,它對深化認識、發展思維以及培養創新意識和數學素養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 3、教材的關鍵 教材中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問題起到決定性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材的關鍵。作為教材的關鍵,它在攻克難點、突出重點過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掌握好教材的關鍵,與其相關內容的教學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掌握「湊十法」是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關鍵,而掌握部分積的對位原理和方法是學習多位數乘法的關鍵。 教材的關鍵和教學的關鍵同樣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教材的關鍵主要是就數學知識方面而言,而教學的關鍵通常是指解決教學難點的突破口,它除指關鍵知識外,往往還包括解決難點的途徑與方法。例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節,教學的關鍵是通過割與補,將平行四邊形拼接成長方形,從而實現由未知向已知的轉化。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有時可以相同。 通過全面分析教材,准確地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是保證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的先決條件。 (三)分析研究教材的練習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形式多樣,層次不一,角度多變的習題訓練,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練習題作為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材分析中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1、分析挖掘相關教材,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2、分析挖掘相關教材,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有聯系,又有區別。應當說數學思想是數學方法的升華,而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體現。由於小學數學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它所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變多渾然一體,因此,作為一個整體提出,通常就說成數學思想方法。
『玖』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的編寫意圖
這冊教材的編寫特點:創新 實用 開放
1.計算教學內容的編排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5頁
將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進行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對具體問題,先確定是否需要計算,再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口算、估算、筆算等),最後應用計算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一種思維方法。 2.「位置與方向」的編排,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4.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參與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識和能力,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進而奠定發展更高素質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能力是數學教學要達到的重要目標之一。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三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自然與社會現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此時需要教育者進行有目的的啟發與引導,把孩子的好奇心轉變為求知慾,逐步形成穩定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會用數學的信心。
(二)編排體例
新教材體現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無論是內容的選擇還是呈現方式上都很好的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它不僅結合了數學自身的特點,更強調了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其基本模式是:問題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
內容結構:
知識與技能的范圍:
接下來為大家展示的是本冊教材的知識結構知識樹:(大屏幕呈現本冊教材的知識樹)正如這棵知識樹所展示的,本冊教材內容結構主要有: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 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 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知識與技能的立體式整合
下面我就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這一知識點做以具體闡述:本冊教材第二單元的內容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這一單元包括:口算除法,除法的估算、一位數除兩位數、一位數除三位數、一位數除多位數,它是結合具體的生活情景來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闡述的。對於除法部分知識,學生在二年級下學期已經有了初步認識,學生已經會利用乘法口訣來計算簡單的表內除法,並且初步認識了除法的意義、除法的書寫格式等等。在二年下學期已經會計
3/5頁
算100以內的加減法,會算退位減法和進位加法,到了三年級上學期又學習了萬以的內的加減法,利用乘法口訣會計算簡單的有餘數的除法,這都為掌握一位數除多位數這一知識內容奠定了基礎。三年級下冊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在學習乘法口訣、除法意義、筆算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部分知識並不是除法學習的終結,四年級的上冊還要繼續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因此,掌握好這一部分知識既可以對前面所學知識加以總結、沉澱和利用,又可以為以後學習更復雜的除法奠定基礎,它體現了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數學思維規律。
第三方面:說建議
◆ 教學建議
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例題、習題的編排上學生接受起來吃力。如,例3和例2跨度太大,學生較難適應。
例2隻是從一位數除二位數的能整除的基礎上呈現了十位不能整除的情況,讓學生知道十位有餘數,要把個位移下來合並接著除。例3從整理照片為素材引出除法算式238÷6,然後呈現了兩個學生估算和筆算的過程,一方面注意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另一方面體現估算、筆算各自不同的特點。這個例題裡面難點比較集中,估算與筆算同時出現,要進行比較;被除數的最高位不夠商1;除不盡,有餘數。和例2比較起來,明顯難度增加。在教學例3時,可先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如果大多數學生都有困難,教師可增加「一位數除三位數(商是兩位數能整除)」的題目,在學生突破了「被除數的最高位不夠商1」這個筆算難點之後,再呈現例3。
◆ 評價建議:
如何評價三維目標落實情況。
三維目標指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是同一事物的三個方面。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老師要適時點撥,指點學法,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學會轉變為會學,從而實現教學的最高境界,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就能享受學習過程的樂趣。
◆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下面就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出幾點建議:
1.信息技術與網路資源。一切有條件和能夠創造的學校,都應使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成為數學課程的資源,積極組織老師開發課件。
2.課外活動小組。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數學課外小組活動,用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創新精神。
3、 圖書館資源。目前大多數學校的圖書館除了書籍數量太少外學校還應該充分利用校外的圖書館用於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師的教學資源。
4/5頁
4、 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教師要充分的從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中挖掘適合學生學習的素材。教師還可以想學生介紹電視中與數學有關的欄目,組織學生對某些內容進行交流。
5.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經驗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是學生經驗交流、表達個人意見的平台。每一位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不同,感受的生活體驗也不同,認識事物的層次也有參差,因而開成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把之與教學內容、目標發生良性互動,並促使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時讓生活經驗得到檢驗、修正與豐富,實現兩者間的暢通、互補與融合。
6.課堂中的生成資源。數學教學是數學的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和共同作用的過程。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受多種因素影響,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經常產生許多預想不到的意外。老師要善於從這些意外中學會分析,並加以利用,以促進學生的不同發展。
以上便是我對本冊教材說課標、說教材的具體闡述,可以說這次說課標、說教材給我們年輕教師搭建了一個學習的平台,讓我們學到很多在工作中學習不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