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龍的文化600字作文!急
龍文化隨著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貫通始終,如今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層面。從早先的帝王階層到鄉土社會,從天文到地理,從雕刻繪畫到詩詞歌賦,從衣食住行到消遣游樂,從語言詞彙到傳說故事,從紅白喜事到節慶祭祀,無不打著龍的烙印。春節或其他喜慶節日的時候,我們用「舞龍」來表達喜悅,象徵吉祥,「二月二是龍抬頭」,五月五洗龍水、劃龍舟。我們還習慣於把龍的形象刻在建築上,擺在家裡。在說辭上,「龍鳳呈祥」是一句美好的祝福辭。「龍飛鳳舞」則是贊譽中華文化之瑰寶——書法中狂草的藝術之美。「龍騰虎躍」是表示朝氣蓬勃的景象。更有地名:龍口、龍山、龍崗,還有龍首山、龍首關、龍門山等等。
龍在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影響和地位日益重要,也促使了「龍文化」在全國各地興起,特別是在旅遊業,這種現象表現的尤為突出。各種「建龍熱」、「興龍熱」正在不斷加溫,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在全國范圍內,光光「龍文化」研究機構就不下於20個。各種「人造龍景觀」如雨後春筍,紛紛亮相,真正是群龍出世,群龍亂舞:距離新鄭二百多公里的河南濮陽市,一個計劃號稱投資逾10億元的大型「中華龍園」項目被緊急豎起了紅燈,而後四川、山東等地紛紛表示已經具備建設「中華龍園」的條件;河南洛陽傳出消息,在該市牡丹花會慶典上,一條長達5公里的「舞龍」將問世;浙江龍游縣,龍洲公園已經建成;2005年,一個高20米、重45噸的銅制龍形雕塑落戶山東濱州;2007年年初,一組名為「龍吟」的大型雕塑群在河北邯鄲市完工……
而今,這些在當時被熱炒的「造龍項目」很多已經風光不再,處於蕭條狀態,或拆、或改、或倒閉。綜合其失敗的原因主要可以歸咎為以下幾點:
1、政府部門的關注度不夠。
2、大多數項目只是以「龍文化」為噱頭,並沒有真正將「龍文化」與項目結合起來,文化含量低,雖然數量多,但是實際上精品很少。
3、沒有一個明確的市場定位。規劃者、建設者多多少少都有一種好大喜功的虛驕心態,典型的例子就是動不動要爭一個「世界最大」、「吉尼斯世界紀錄」或「盛世巨築」等。
因此,雖然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龍文化」,各地逐漸重視「龍文化」的發展。但屢見不鮮、參差不群的「造龍現象」讓群眾難免產生抵觸心裡,簡單地認為開發商只是打著「龍文化」項目的名義在圈地,甚至有些偏激的人因此提出了「棄龍說」。這與開發者的急功近利有關系,但更多地我認為是缺少一種全面科學的弘揚龍文化的指導綱領。龍是中華民族的情感標志,寄託著國人的情感,弘揚龍的文化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義務,它應該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行為,它需要各個方面的群策群力,共同關注,而不是某個政府、企業、或是個人的行為。
⑵ 小學五年級關於龍的作文四百字左右
龍的傳說
傳說,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只要你是一個中國人就會知道幾個龍的傳說。版這是一種民族自豪!權
在現在,元宵燈會都有龍,是因為傳說有一年乾旱,老百姓們種不了田,田地都乾裂了,求皇上想辦法,百姓們天天跪在太陽下請求老天下雨,這事感動了東海龍王,老龍王就上天找雲神、風神、雷公讓他們做好工作,最後請求雨神降雨。百姓們為了報答東海龍王就為他雕了龍頭,將木凳連成一個金龍,成了活靈活現的龍。從此,民間有了一項娛樂活動,就是舞龍。等到正月十五元宵節,許多村莊都要舞龍。
龍的表演有兩種,主要是單龍戲珠和雙龍戲珠。不過每一種都離不開龍。
傳說蛇是小龍,它與龍有很多相似,它們的身體可以彎曲,都是細長的,但有兩點不同,蛇無角,無足,古人稱蛇為蛇龍。
有一座寺廟以龍聞名。據說白蛇與青蛇的後代稱為籠子,生肖屬相有一種蛇的說法為「小龍」這些都說明蛇是龍主要的部分。也有重要的融合。
龍的傳說無數,而我們也只用知道一兩個就足夠了。
龍的子孫,龍的傳人,我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而驕傲!
你好,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⑶ 我們身邊的龍文化作文
其實關於龍有著很多秘密被隱藏在我們歷史中,換句話說我們的歷史是殘缺的,有很多的秘密在其中。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秘密,我們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就更不用說了。 其實真正的秘密就隱藏在我們的身邊,只是我們沒有去認真發下罷了。 比如我們十二生肖中為什麼會有龍這個不存在自然界生物的事物,比如龍是什麼,比如為何皇帝要將龍收歸自己專用,比如為何黃帝最後成龍升天,比如到底有沒有修行,比如為何龍能夠一直流傳到今天等等等等,這些都是隱藏在我們民族背後的大秘密,就像一個寶箱一樣,沒有鑰匙不能解開其中的謎題。 我看很多的專家學者都想解開這個難題,但是我相信就連他們自己都會懷疑自己的研究,因為歷史是需要印證的,換句話說你研究的要和歷史相重合才行。比如龍珠,我們很多的專家學者都沒有解釋這些。不過我發現一旦解釋不了的就認為這個是假的,或者找到其他人說的拿出來給自己作為佐證。換句話說這些證據對不對呢?換句話說我們拿來當證據的就已經承認這些是對的,或者正確的了。 我們應該怎麼來看待我們民族中的龍呢? 其實這裡面有一條主線,一直可以引導我們去認識龍。那就是: 甲骨文中的龍字----遠古時代關於龍的傳說----龍在我們民族中的位置(重要性)----龍在歷史中的位置----龍經歷的幾個階段----現代人對龍的認識 上面是比較正的道路,還有圍繞著龍一些分散的研究,現代人經常誤入的路途: 龍----西方認識的龍----佛家說的龍王----易經中的龍 還有的人將龍的認識分成好幾個部分,比如龍的主體看著比較像直立的蛇,於是就認為蛇是龍的原型;或者有人看到樹枝比較像龍的主體,於是便把樹枝看成龍的主體;或者有人看著閃電像龍的主體,於是把閃電當成龍的原型;那麼主體是什麼呢?大多取自古代的甲骨文,這點上倒是我比較贊同的。換句話說我們對於龍的認識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一環,這一環將會溝通古今,在這一環中我們將會認識到很多的東西。
⑷ 龍文化作文五百字以上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條叫做「若水」的龍,她是東海的龍公主.
一日,龍王大怒,要淹了舟山島,說是舟山的漁民殺他水族千萬,要用舟山人民的血來祭奠亡去的水族!這時,若水遊了過來,阻攔著說:「父王!不能淹啊!」龍王問:「為何?!我東海水族亡靈整日飄渺仙虛,不得釋解,人類的罪孽如此深重,怎能放過!你平時不是最愛和小黃魚玩了嗎?現在呢?哪裡還有笑語歡聲?到處死寂沉沉……」若水聽了,想了想,含著淚對龍王說:「對於小黃魚的死,我也很傷心啊,它們是我們東海的開心果,沒了它們,大海的確沒有了生機.人類是有過錯,可是,他們也在極力彌補啊!你看人家小黃魚人工養殖基地里有成千上萬的小黃魚,人家說了,待到明年春天,當小黃魚們都長得差不多了,就給咱送回來!」「這……」龍王被說得啞口無言,可又反駁道:「放了他們可以再抓呀!人類往往是貪得無厭的!」若水立即說「父王且聽兒臣說.現在海洋生物保護協會已下了指令,再也不許濫捕濫殺海洋生物,否則將給予最嚴厲的懲罰!」「你……」龍王緊緊皺眉,突然,他又說:「我東海向來是個『神仙居』、『仙人海』,每年蟠桃大會之前,王母就會帶領眾仙來王母這里游覽一番,可是女兒你看!近來,誰還肯來我們這個海水混濁、悄無生機的鬼地方!以後我們東海辦事還怎麼辦啊!處處碰釘子!」若水想了想,對龍王說:「是,這幾年我們東海的確是越來越衰敗,可是父王,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眾仙的『旅遊項目』沒了就沒了,可是父王你看!」若水施了法,變出了一面鏡子,鏡中浮現出了舟山人民現在的樣子.「父王,」若水接著說「你看!現在的舟山人民正努力改變好我們的海水環境,連政府領導都親自『上陣』了!」「反正就手消不了我的氣,還不了水族的血債!」龍王依然一意孤行,說著,便施法將潮水迅速上漲,若水見這情形,立刻變作一條龍,向天空躍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潮水,最終還是倒下了,在她閉上眼的最後一刻,頓時金光四射,若水不見了,但是,在她倒下的地方,出現了一株光彩奪目、鮮艷靚麗的迎春花!人們頓時明白,是若水用自己生命換取了成千上萬舟山人民的生命!而龍王也為了自己的過錯內疚……
春天來了,迎春花開滿了整個舟山!我們永遠記得那條善良的龍——若水
⑸ 龍文化作文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條叫做「若水」的龍,她是東海的龍公主。
一日,龍王大怒,要淹了舟山島,說是舟山的漁民殺他水族千萬,要用舟山人民的血來祭奠亡去的水族!這時,若水遊了過來,阻攔著說:「父王!不能淹啊!」龍王問:「為何?!我東海水族亡靈整日飄渺仙虛,不得釋解,人類的罪孽如此深重,怎能放過!你平時不是最愛和小黃魚玩了嗎?現在呢?哪裡還有笑語歡聲?到處死寂沉沉……」若水聽了,想了想,含著淚對龍王說:「對於小黃魚的死,我也很傷心啊,它們是我們東海的開心果,沒了它們,大海的確沒有了生機。人類是有過錯,可是,他們也在極力彌補啊!你看人家小黃魚人工養殖基地里有成千上萬的小黃魚,人家說了,待到明年春天,當小黃魚們都長得差不多了,就給咱送回來!」「這……」龍王被說得啞口無言,可又反駁道:「放了他們可以再抓呀!人類往往是貪得無厭的!」若水立即說「父王且聽兒臣說。現在海洋生物保護協會已下了指令,再也不許濫捕濫殺海洋生物,否則將給予最嚴厲的懲罰!」「你……」龍王緊緊皺眉,突然,他又說:「我東海向來是個『神仙居』、『仙人海』,每年蟠桃大會之前,王母就會帶領眾仙來王母這里游覽一番,可是女兒你看!近來,誰還肯來我們這個海水混濁、悄無生機的鬼地方!以後我們東海辦事還怎麼辦啊!處處碰釘子!」若水想了想,對龍王說:「是,這幾年我們東海的確是越來越衰敗,可是父王,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眾仙的『旅遊項目』沒了就沒了,可是父王你看!」若水施了法,變出了一面鏡子,鏡中浮現出了舟山人民現在的樣子。「父王,」若水接著說「你看!現在的舟山人民正努力改變好我們的海水環境,連政府領導都親自『上陣』了!」「反正就手消不了我的氣,還不了水族的血債!」龍王依然一意孤行,說著,便施法將潮水迅速上漲,若水見這情形,立刻變作一條龍,向天空躍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潮水,最終還是倒下了,在她閉上眼的最後一刻,頓時金光四射,若水不見了,但是,在她倒下的地方,出現了一株光彩奪目、鮮艷靚麗的迎春花!人們頓時明白,是若水用自己生命換取了成千上萬舟山人民的生命!而龍王也為了自己的過錯內疚……
春天來了,迎春花開滿了整個舟山!我們永遠記得那條善良的龍——若水
⑹ 五年級作文 關於龍的傳說
龍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 龍是水神,水中行走是龍的拿手好戲;龍又是天神,騰飛雲天是龍的看家本領。無論水中行還是天上飛,要行得快,要飛得高,都得昂首揚鬣,瞪目振鱗,把勁聚起來,把神抖起來,奮力開拓,全速前進。因此,我們說龍的精神,也就是奮發開拓的精神。
龍是中國古人對鹿,牛,驢,蝦,象,魚,蛇,鳳等動物,和雲、雷電、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產生的,具有喜水、好飛、通天、善變、靈異、征瑞、兆禍、示威等神性的一種神物。導致龍形成的動物和天象,代表著古人心目中的「天」,也就是我們講的自然界。先民們是將自己對身外世界的畏懼、疑惑、想像、崇拜、依賴等等,都貫穿、投注、體現到龍的形象中了。換句話說,龍是人天關系的形象化表述。所以,說龍是古人對天道的理解、對身外眾生的敬重,沒有錯;說龍是人天相通,人和大自然風雨與共甘苦同行的產物,更沒有錯。因此,我們說龍的精神,也就是與天和諧的精神。
龍的精神可以用團結凝聚的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奮發開拓的精神和與天和諧的精神來概括。
龍是中華民族大融合的參與者和見證物。當年黃帝發動統一戰爭,龍是出了大力的,涿鹿之戰中,黃帝用雄渾的龍吟威懾敵方,並有一條生有雙翅的應龍,為黃帝的事業沖鋒陷陣。況且,神話中的黃帝本身就是「黃龍體」,炎帝也是其母感神龍而生的「龍種」,炎黃部落的融合,自然是龍族的融合了。再者,先秦是中華民族的形成期,與此同步,龍的形象也在先秦各代得以長足發展,由雜多而整合,由粗簡而趨美。就龍自身來說,也體現了一個「合」字,它不但集合了鹿,牛,驢,蝦,象,魚,人,蛇,鳳等動物,還融合了雲、雷電、虹霓、龍卷風等自然天象。正由於上述因素,我們講龍的精神也就是團結凝聚的精神。
神話里的大禹是從父親腹中蹦出來的一條虯龍了。虯龍禹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根治泛濫天下的洪水。他「盡力溝洫,導川夷岳」,三過家門而不入,堪稱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典範。而其麾下的首位功臣,卻是萬苦不辭的應龍。作為開路先鋒,應龍用自己的尾巴劃地,劃到哪裡,大禹就把河川道路延伸到哪裡。以後的歲月里,龍又成了雨師和水神,興雲布雨、司水理水是龍的天職,於是,我們看到了演繹在全國各地的各式各樣的禱龍習俗,看到了勞苦百姓因普降甘霖、旱象解除而酬龍謝龍,而奔走舞蹈,而歡欣落淚。同時,龍又有徵瑞的神性,人們相信,作為吉祥嘉瑞的神物,龍能給他們帶來綿延多多的幸福和好運。正是從這兩層意思上講,我們說龍的精神,也就是造福人類的精神。
⑺ 關於龍的作文 五年級
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徵,龍不是被帝王們全部霸佔。在民間,龍仍然以各種方式出現。中國的各個民族幾乎都有以龍為主題的傳說和故事,人們以賽龍舟、舞龍燈來歡慶節日,以祭祀龍來祈求風調雨順,下面介紹一些龍的傳說:
龍的傳說——天龍:
太原晚報副刊以「天龍」為名。有朋友問:天龍是怎樣的龍?為什麼會有天龍?
天龍,當然指天上的龍,或升天的龍。龍能夠騰翔於雲天,是由其取材對象和神性決定的。龍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飛、通天、善變、顯靈、征瑞、兆禍、示威來概括。其中的「好飛」和「通天」,是「天龍」形成的決定性因素。我們知道,作為龍的集合對象,雷電、雲霧、虹霓等本來就是飛騰在空中的「天象」;而魚、鱷、蛇等在水中潛游之快,馬、牛、鹿等在陸地上奔跑之速,都類似於「飛」棗古人由於思維的模糊性,往往將潛游於水中的魚、鱷、蛇等,奔跑於陸地上的馬、牛、鹿等,和飛升騰躍在空中的雷電、雲霧、虹霓等看成一個神物的不同表現,從而認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飛。
「好飛」必然「通天」。因為「飛」的方向和域界,自然是,也只能是神秘、遼闊、至高無上的天。因而,從遠古到如今,人們總是讓神龍常常出現在浩渺無垠的昊天雲氣中。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黑陶雙耳盆上,有將「魚藻紋」和「鳥紋」刻劃在一起的圖案;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鳥魚紋」,也將天上飛的鳥同水中游的魚棗龍的集合對象聯系起來。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龍的模糊集合之初,龍就開始有了「通天」的意味。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了一件「龍鳳導引升天帛畫」。畫面上的龍,豎身卷尾,頭臉朝天,肢爪劃動,躍躍而上。旁邊是它的同伴棗昂首展翅的鳳。龍鳳之下,站一位雙手合十的裙服女子。顯然,這位女子在祈禱著、接受著龍鳳的導引,要飛升到天上去,做一名自由自在的「女仙」。
於是,龍就有了溝通天地,做天地間的橋梁和信使的能力和身份。那些專制帝王們之所以稱自己為「真龍天子」,其根本點就在於瞅准了龍的「通天」的神性,和充當天地間橋梁和信使的能力。
對於老百姓而言,「天龍」則是一種民族心理的對應、釋放和外化。我們的祖先們,生活在異常艱辛的環境里,自然界災害頻仍,氏族間你爭我斗,自身面臨生老病死諸多苦痛。進入階級社會後,又增加了來自專制皇權的壓力,而這後一種壓力又同道德倫理相結合,以「三綱五常」等形式箍桶填鴨般灌進人們的血脈中,不容分說、無可拒絕地捆綁住人們的手腳。然而,追求自由乃是人之為人的天性棗天性自由卻無時不在羈絆之中,於是,人們期冀著、希求著、幻想著掙開繩索,超脫塵世,過一種能使天性充分展開的無拘無束的生活。
龍為滿足人們這樣的心理提供了可能。它既可以舒暢地在水中游,矯捷地在地上走,更可以瀟灑地在天上飛。天上多麼美妙啊!皎潔的明月,雪白的雲團,艷麗的霞光,更有長風千里,電掣萬仞,雷霹八方……天龍,天龍,實際上是人心想高飛、在高飛啊。
龍的傳說——龍珠:
人們在建築彩畫、雕刻、服飾綉品等載體上常見「龍戲珠」(有「單龍戲珠」、「二龍戲珠」、「三龍戲珠」、「多龍戲珠」之分)圖案。有朋友問了:什麼是「龍珠」?「龍珠」因何而來?「龍戲珠」又是怎麼回事?
龍珠是與龍有關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這是《莊子》的說法了。《埤雅》也言「龍珠在頜」。《述異記》講,「凡有龍珠,龍所吐者……越人諺雲:『種千畝木奴,不如一龍珠。』」上述說法講了兩個意思:一是龍珠常藏在龍的口腔之中,適當的時候,龍會把它吐出來;二是龍珠的價值很高,用民諺來說,就是得一顆龍珠,勝過種一千畝柑橘。
那麼,龍珠從何而來呢?龍為什麼要戲珠呢?
我們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軟體動物,在一定的外界條件刺激下,其貝殼內分泌並形成的圓形顆粒,因其有亮麗的光澤而被人們所喜愛,因而被稱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動物能生出珠來,作為水族之長的龍,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棗這該是龍珠神話產生的一個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還不是這么簡單。龍是模糊集合起來的神物,集合的對象有魚、鱷、蛇、豬、馬、牛,以及雷電、雲霧、虹霓等等。其中,鱷類和蛇類是卵生的。卵是圓形的,也可以說是顆粒狀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顆粒。那麼,古人會不會把鱷卵蛇卵當作一種「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將鱷蛇作為主要的集合對象,對其卵自然不會忽略;對鱷和蛇來說,卵的意義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鱷、有蛇,進而才有龍。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進入龍的生活之中的。那麼,龍珠就是龍卵;龍戲珠,實際上就是龍戲「卵」,是龍這個神物,對生命的呵護、愛撫和尊重。其中體現和表達的,是古人的一種「生命意識」,即對轉承不息的生命現象的認識、理解和發揮。
民間吞珠化龍的傳說為我們的看法提供了注腳: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寶珠,此珠放到米缸漲米,放到錢櫃生錢。某財主知道後,帶人來搶珠。少年情急中將珠放到口裡,卻一不小心咽了下去。於是口渴求飲,缸水喝乾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著喝著,頭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變長出鱗棗化為龍了。這樣的傳說廣泛地流傳於四川、浙江、廣東等地,從中透示出「珠」的珍貴,以及珠和龍生命相依的關系。
太陽,是我們對「珠」的另一個理解。我們見到的一些龍戲珠圖案,尤其是那些二龍戲珠圖案,其珠多有火焰升騰,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為火球躍出海面。在人們的視野和觀念中,堪稱「火球」的,太陽可排在第一。那麼,很顯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陽出海了。既然是太陽出海,為什麼要龍來「戲」呢?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龍則是代表東方的神物。這樣看來,龍戲珠就有太陽崇拜的意思了,該是太陽崇拜和龍崇拜的交融。
龍分雌雄,這是二龍戲珠的圖案比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雙方共同呵護、愛撫他們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陽解,就是雌雄二龍共迎旭日東升,讓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龍對稱,龍體彎長,珠形滾圓,在構圖上也具有一種美感。
龍的傳說——烏龍:
少華山下的龍潭堡,原先只有十來戶人家。村裡住著:一家姓劉的父女二人,靠做賣豆腐為生。女兒名珠鳳,出落得俏模俊樣。
有一天珠鳳去挑水,鉤搭上掛上來一條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來放到井台上,說:「怪可憐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對她點了點頭,一轉身竄到井裡去了。
珠鳳挑水剛進屋,聽見背後有人叫她。轉身一看,是個二十來歲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鳳的手,在她手心裡放了一粒滾圓滾圓的珠子,說:「我是渭河龍君的五太子,剛才在龍潭中戲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鉤搭上掙脫不得,多謝大姐救命之恩。這是一顆龍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後有啥為難事,大姐只管說一聲吧。」說完,頓時不見了影兒。珠鳳追出門外,只見井口一團白霧,聽得井水嘩啦啦響了幾聲。她覺得像是在夢中一般,再看手裡,分明是顆寶珠。進屋後,她將龍珠往水瓮里一丟,嘩棗,水花翻濺,泛起滿滿一瓮清水,嘗一口,比那井水還甜,珠鳳知是寶物,對誰也沒講,連她親大也瞞著。只是常常想起烏龍,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擔水,偷偷往井裡看上幾眼。
離龍潭堡四五里的孫家堡住著一家財東尹立先。珠鳳他媽死的時候,劉老漢沒錢殮葬,借了尹財東十兩銀子。日子窮,還不起,卻常給尹家送些豆腐,權當付了利息。這十兩本銀尹財東也不催要,樂得一年到頭吃豆腐不花錢買。
珠鳳姑娘年長一年,越發出落。尹立先賊眼骨碌一轉,打起了珠鳳的鬼主意。先是請了個能說會道的媒婆,給珠鳳說媒下聘禮來了。劉老漢執意不肯,珠鳳心性剛烈,提起禮盒子摔到門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財東知道了,氣得直翻白眼,罵道:「老東西給臉不要臉,十兩銀子的財十幾年咧欠著不還。哼!連本帶利紋銀百兩,三天內交來啥說不說,交不來銀子棗哼哼!」他眯起眼一聲冷笑:「叫珠鳳姑娘來頂賬!」話傳到劉老漢耳朵里,他也沒了主意。珠鳳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沒辦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兒上,牙一咬,心一橫,大叫一聲:「媽,兒跟你來了!」眼睛一閉,縱身撲進井裡。
珠鳳只覺得頭暈目眩,像是騰雲駕霧一般。忽聽得耳朵邊有人呼喊:「珠鳳,珠鳳妹妹!」慢慢睜開眼一看,原來自己不曾落到水裡,卻躺在烏龍的胳膊上。「烏龍哥!」她像見到親人一般,伏在烏龍的懷里大哭起來。烏龍勸她說:「珠鳳,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難過。狗財東為富不仁,天理難容,看我收拾這條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鳳不肯,他在她耳邊一陣悄聲絮語,說得珠鳳含淚帶笑,連連點頭。
聽得珠鳳投井、鄉親們打著火把下井救人。烏龍見有人下來,輕聲對珠鳳說:「好妹妹,我不送你了。」雙手將珠鳳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鳳,連忙綁上繩子,把她救了上來。
夜深人靜,珠風把她和烏龍的事從頭到尾給父親學了一遍,老漢聽了暗暗驚喜,卻又半信半疑。珠風從瓮里撈起龍珠,老漢見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鳳的話。珠鳳跳井得救的消息傳到尹立先耳里,老賊捋著鼠須一陣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財萬貫,金銀滿箱,再能有這么個美人幾,可真是……啊,嘿……」賊眼一轉,吩咐下人分頭准備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賊帶著一夥家丁朝珠鳳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陣狂風卷著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帶來的財禮早颳得沒了影兒,尹賊連人帶馬翻倒在地。狂風過後,老賊一看,財禮雖空,人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帶著一幫家院,揮棍舞棒,直奔劉老漢家來搶珠鳳。
烏龍見老賊三番事過,仍不知改,待老賊沖到井台邊,便現出真形,口含龍珠,噴出一股清泉。一時間電閃雷嗚,惡浪滔天,尹賊一夥狼哭鬼嚎,隨波翻滾,被沖入渭水河中,餵了魚鱉。
一會兒雲消霧散,滿天霞光,雲端里舞起一條黑色巨龍,龍背上坐著珠鳳姑娘。飛到山頂,烏龍卧下歇息,珠鳳向父親和鄉親們揮手告別。
從此,人們就把這村子叫做龍泉村,後來又改成龍潭堡,把龍歇息的山頭也起名叫做烏龍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龍山了。
龍的傳說——龍舟:
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一種源遠流長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其起因歷來說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說是為了紀念越王勾踐操練水師,打敗吳國。「越地傳雲,競渡之事起於越王勾踐,今龍舟是也。」(《事物原始·端陽》)吳越交戰,勾踐敗而被俘,在吳國過了三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騙得了吳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國。回國後,他卧薪嘗膽,立志雪恥,於當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師,開始操練,終於在數年後,一舉消滅吳國。後人為了昭彰勾踐這種堅韌不撥的精神,便效仿越國水師演練時的情景,於五月五日這一天劃船競渡,以示紀念。
二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和曹娥。傳說伍子胥因遭讒言誹謗,被吳王夫差命人拋於錢塘江波濤之中,有曹娥駕舟去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曹娥碑》)。後世遂劃龍舟,作救伍員狀。
三說是為了紀念楚大夫屈原。這種說法普遍被接受,其文字記載始見於南朝梁人撰寫的《續齊諧記》:「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除上述外,各地還有一些不同的說法。在貴州黔東南地區,有說法認為龍舟競渡是為了紀念捨身殺死毒龍的老人;雲南傣族認為是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又作「岩宏窩」)。還有「迎夏至」、「避惡日」——認為五月是「惡月」,五月初五是不祥的日子等說法。
這些說法,都各有各的道理,但都沒有說清楚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不管是為了紀念某某人,還是為了「迎夏至」、「避惡日」,為什麼偏偏要舉辦「龍舟」競渡呢?也就是說,為什麼要賽「龍舟」而不賽其它什麼「舟」呢?
回答這個問題,得從龍的基本神性入手。我們說過,龍有喜水、好飛、善變、征瑞等神性和興雲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職。既然有這樣的神性和神職,被生活在江瀆四流、湖泊星羅的水鄉各族人民所崇拜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崇拜意識必然要外化為具體行為。這些行為包括:祭神,將人間美味敬獻給神靈,並伴之以香火,讓其款款享用;娛神,歌唱、舞蹈,想著法兒讓神快樂;擬神,模仿神的舉止形態,表示自己和神物有密切的關系,自己身上已秉賦了「神性」,從而能夠「神靈活現」。這大概是「龍舟競渡」的深層動因。人們相信,通過聲勢浩大的競賽龍舟,能使天上水中的神龍心神感應而大娛大悅,從而煥發神性,克盡神職,保佑一方水土風調雨順,稼漁豐成。同時,也使人們自身秉賦龍性,像龍那樣強悍矯健,進而怯邪彌難。至於紀念某某人雲雲,只不過是一種附會。原因大概在於,這些人傑的「人性」和龍的「神性」有相通一致之處,又多少分擔了龍的一部分「神職」。比如伍子胥就曾被奉為長江水域的「水仙」、「濤神」、「潮神」和「江神」;屈原也曾被封為「廣源順濟王」,有「江神即楚大夫屈原」之說。
「龍舟」是做成龍形或刻有龍紋的船隻。古代那些有「真龍天子」之稱的帝王們,行走水路時一般都要乘龍舟。如「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穆天子傳》),「上御龍舟,幸江都」(《隋書·煬帝紀》)。皇帝乘坐的龍舟,高大寬敞,雄偉奢華,舟上樓閣巍峨,舟身精雕細鏤,彩繪金飾,氣象非凡。南宋畫院待詔李嵩畫的「大龍舟」,即是一例。民間用來競渡的龍舟和皇家龍舟不可比肩,一般都做得窄小狹長一些,以利賽事。
用作競渡的龍舟,其形制因時代而變化,因地域而不同。據載,舊時西湖上的龍舟,約四五丈長,頭尾高翹,彩畫成龍形;中艙上下兩層,船首有龍頭太子和鞦韆架,均以小孩裝扮,太子立而不動,鞦韆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劍、戟等「十八般武藝」和各式旗幟。尾有蜈蚣旗,中艙下層敲打鑼鼓,旁坐水手劃船。
蘇州的龍舟分成各色,四角插旌旗,鼓吹手伏在中艙,兩旁劃手十六人。篙師執長鉤立於船頭,稱作擋頭篙。船頭亭上,選面端貌正的兒童,裝扮成台閣故事,稱龍頭太子。船尾高丈余,牽系彩繩,由擅長嬉水的小兒表演「獨占鰲頭」、「童子拜觀音」、「指日高升」、「楊妃春睡」等節目。
當代用來競渡的龍船,形制比舊時簡化了許多。船以色彩分赤龍、青龍、黃龍、白龍、黑龍等。船身、船上的羅傘旌旗等裝飾,以及劃手們的服裝乃至船槳,都要求一色。湖北、湖南等地的龍舟短則七丈多,長則十一丈余,劃動時有如游龍戲水。福建的龍舟,船首雕刻龍頭,口能開合,舌能轉動。貴州的龍舟由三隻獨木船聯合而成,中間較長的一隻稱「母船」,船上有鼓手指揮,兩邊的兩只船身稍短,稱「子船」。
有關競渡的儀式、規定、技巧和情景也因時因地不同而豐富多彩。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鑼挾鳴濤鼓駭雷,紅旗斜插剪波來。錦標奪到軒騰處,風卷龍髯雪作堆。」古人的詩句將幾百年前龍舟競渡的熱鬧場面躍然紙上。
詩中提到的「標」即「標竿」或「標船」,是各龍船爭奪的目標。「標竿」上懸掛錦彩、銀碗、錢鈔等賞物,立於水中,快捷先到者可得。「標船」設置在終點,當競渡的龍舟接近時,將「標」拋入水中,讓諸「龍」爭奪。標有「魚標」、「鴨標」、「鐵標」等。魚標鴨標是活的,投入水中即刻遊走,要一下子捉住,是不容易的。鐵標沉重,拋落便到水底,如果沒有相當棒的潛水本領,同樣是捉不起來的。因此,龍船上一般都要安排一兩個水性極好的「標手」,專司奪標之職。
有的地方還流行「做勝會」——即由看船上的遊客買土罐或鴨子,擲入水中,由參與競渡的龍舟,入水爭奪以為娛樂。
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如在屈原投水的汨羅江畔,每年龍舟競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廟。來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抬著龍頭,一批一批地匯聚在屈原像下,叩拜、弔唁、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然後由主祭人將一條紅綢繫到「頭龍」的頭上,由「頭橈」將龍頭扛到江邊洗澡,洗完後將龍頭安於船首,這才開始賽龍舟。地域不同,講究不同。有的地方出龍前數日,要祀神演試一番,名曰「下水」。上岸送神,稱作「撥龍頭」。競渡的組織者,年前率眾位游手,將一根帶葉竹竿豎立橋頭,以便來年「出龍認色」,其名曰「鑽五」;月朔互相往來,名曰「拜客」,等等。
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龍舟競渡也傳到了日本及東南亞諸國。比如,日本的九州、沖繩等沿海地區,就流行一種賽船活動。不過他們不叫龍舟競渡,而叫「爬龍」。新加坡常在端午節這天,舉行全國性的龍舟比賽。他們的龍舟披紅掛彩,扮作「獅子」、「狗熊」的司鼓手站在龍舟最前面,擂動大鼓,指揮和協調劃手動作。整個比賽,一般從下午兩三點開始,直到夕陽西下才告結束。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於1984年5月16日作出決定,將龍舟競渡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年10月,在廣東佛山舉行了全國首屆屈原杯龍舟賽。1985年6月6日,中國龍舟協會在湖北省宜昌市宣告成立。7月,第二屆屈原杯龍舟賽在葛洲壩三江航道舉行,觀眾多達十餘萬。這樣的龍舟競渡至今已舉行了十數屆。近年來的龍舟競渡,賽制趨於完善,規模也越來越大,並向國際性賽事進展。
龍舟競渡需要寬而深的江海湖泊,水域淺小浮不起船的地方就競渡不成了。於是,淺水地的人們就做成「旱龍舟」,在街市、高台、場地上遊走,俗稱「迎鬼船」。江西一帶有這樣的風俗,時間亦在端午節。
造龍船也不只是為了競渡。如貴州黔東南和湘西一帶苗族同胞的「龍船節」,所做的龍船就不是為了競賽,而主要是為了乘坐龍船游村串寨,會親訪友。龍船下水前,先由歌師唱吉祥祝福歌,祝願龍船一路順風。每條船上都有一位「鼓頭」,由全寨推選出德高望重的老人擔任,坐於龍頸擊鼓發令,主持船上活動。龍船過寨,鳴放鐵炮傳告親友,岸上報以「接龍」鞭炮,親友遂上前向船上的人敬米酒,並將鴨、鵝、綵綢等禮品掛於「龍頭」。龍船靠岸,水手們將糯米飯團和菜餚放在船幫上就餐,不用碗筷。婦女、兒童這時紛紛前來「討路邊飯」,據說吃了龍船上的食品能消災避難。龍船形制精巧美觀,龍身由一隻母船和兩只子船捆紮而成,叫做「子母船」,皆為獨木鏤空。龍頭約長兩米多,用水柳木雕刻,裝有一對一米多長的龍角。因龍頭著色不同,分為青龍、赤龍、黃龍等。各寨為了保護龍船,還專門建有「龍篷」。龍船節從農歷五月十六日開始,具體節期各地各寨略有不同,只要全寨薅完秧,本寨龍船即可下水,歷時三天左右。在廣東水鄉,龍船出遊時,家家送米酒給劃船的人,並由老人為龍點眼,然後才下水游去。游完後,龍頭供奉在龍王廟,船身埋入河床沙泥中,第二年挖出來再用。傍晚,村民們還要燒一大鍋「龍船飯」,不管什麼人都可以食用,以廣結「龍緣」,遍得「龍福」。
龍的傳說——舞龍:
每逢節日慶典,我們都能看到歡騰旋躍,讓人興奮不已的舞龍。舞龍也稱「龍舞」、「耍龍」、「鬧龍燈」、「玩龍燈」、「龍燈會」。那麼,為什麼要舞龍呢?
舞龍的用意,概括起來不外乎這么幾條:一為祈雨祈福,二為娛神娛己,三為彰顯力量,四為興旺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礎的。兩湖一帶民間傳說,戰國時的鬼穀子和金角老龍相遇,鬼穀子說:「據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內三十六點,城外四十八點。」金角老龍有意讓鬼穀子的預言落空,便利用職務之便,讓城內下了四十八點,城外下了三十六點,結果城內不少老百姓死於水患。後來玉皇大帝問罪,金角老龍受到貶黜。為了贖罪,老龍便在每年的新春到來之際,逐門逐戶地向老百姓鞠躬賠禮,並承諾一年的風調雨順。於是,人們便據此傳說,用竹條鐵絲、綢緞紗布扎製成彩龍,每逢年節舞耍一番,表達歡快喜悅之情,也寓意老龍臣服,天隨人願。四川銅梁一帶的傳說也異曲同工:東海龍王患腰痛病,變成一個老頭上岸求醫。大夫通過把脈知其非人,便讓其恢復原形,並從其腰間捉出一條蜈蚣。龍王病癒後,以泄露天機為謝:言人們只要照它的樣子造一條龍四處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時,五穀豐成。
舞龍祈雨在先秦時期已開始流行,到漢代已具相當規模,形式也多有講究。據董仲舒《春秋繁露》載,漢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龍,炎夏求雨舞赤龍或黃龍,秋季求雨舞白龍,冬天求雨舞黑龍。這些龍長達數丈,每次出動五至九條不等。
後世的舞龍,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如流行於湖南省湘西山區的「龍頭蠶身燈」。該燈由「龍」的頭和「蠶」的身與尾組成。製作考究,形體小巧,頭尾能曲能伸,宛轉靈活。竹圈聯成蠶身,繩索系其內,白布蒙其外,外用紅綠彩環纏身,由三個舞技出眾的民間藝人分別持頭、腰、尾三個部分執耍。「龍頭蠶身燈」一般都是成對出行。出燈前,每對燈都要下到江邊「吸水」,然後才沿門沿戶祝福吉祥。為什麼要「吸水」呢?很好理解,龍吸飽了水,才能保證雨水充足。
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龍棗由柳條、青藤、稻草紮成,夜晚舞耍時,龍身上滿插香火,因而又稱「香龍」、「香火龍」。舞龍結束時,還要在喧天的鑼鼓鞭炮聲中,恭恭敬敬地將草龍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也是讓龍回龍宮,以保佑一方地面風調雨順。
以娛神娛己為目的舞龍可追溯到漢代的「魚龍曼延」。《漢書·西域傳贊》載:「孝武之世……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顏師古解釋說,巴俞都盧、海中碭極都是歌舞名,而「魚龍」,則是由人裝扮成一種來自西域的巨形珍獸棗舍利之獸,先在庭前舞蹈戲樂,然後到殿前激水,水花飛濺中,化作一條巨大的比目魚,「跳躍漱水,作霧障目」。然後,再化作身長八丈的黃龍,「出水敖戲於庭,炫耀日光」,故又名「黃龍變」。由此看來,「魚龍」,當是一種由人裝扮成巨魚和巨龍進行表演的大型舞蹈。由於巨魚和巨龍之間有一個「變」的問題,因此在表演時,可能還需要幻術、布景、煙霧等來配合。
那麼,「曼延」又作何解釋呢?「曼延」也作漫衍、曼衍、蔓延等,是古代一種大獸的名字。據說這種大獸「似狸,長百尋」,可以「仿此演為百戲。」古代八尺為一尋,百尋就是八十丈。因而《西京賦》中有「巨獸百尋,是為曼延」之句,薛綜注曰:「作大獸,長八十丈,所謂魚龍曼延也。」由此推斷,「曼延」是「假作獸以戲」,是由人扮演成各種巨獸的舞蹈。「魚龍」當是其中典型的主要的一種,因而稱作「魚龍曼延」。
東漢張衡在《西京賦》、李尤在《平樂觀賦》中都有對「魚龍曼延」的生動描述。從中可以看到,作為漢代的大型歌舞,「魚龍曼延」集合了當時最高水平的演員陣容以及布景、道具和特技,可謂規模宏大,幻象紛呈。除中心節目「巨魚變巨龍」外,還有由人扮裝的熊、虎、猿猴、大象、大雀、大龜、大蟾蜍及其它不知名的奇獸參與演出。
史料之外,還可以從漢代畫像石上找到「魚龍曼延」的影子。如銅山洪樓發現的樂舞百戲畫像石,山東沂南出土的角抵百戲畫像石,上面都有魚龍作舞的圖像。
「魚龍曼延」從漢至唐,延續了將近七八百年的時間,唐以後,整體上逐漸失傳,後世傳留下來的,只是其中的部分節目。民間的龍舞、獅子舞、麒麟舞等,可視作對「魚龍曼延」的傳承和演變。
燈與龍的結合,大約起始於宋時。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記道:「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這樣的龍燈,即是我們所說的放置在那裡專供人們觀賞的龍形燈飾。問題是龍是一個能行走、善飛騰的神物,總不能呆到那兒不動啊,況且無論宮廷還是民間,自古都有舞龍的傳統。既然舞,就不光在白天舞,晚上也要舞,晚上舞就離不開燈,因此大凡舞之龍,都通稱「龍燈」。
「龍燈會」一般在佳節、盛會時舉行,場地選在長街廣場、村頭灣邊開闊平坦的地方。龍的品種豐富多彩,有竹龍、木龍、荊龍、草龍、布龍、紗龍、紙龍;有由荷花和蝴蝶組成的「百葉龍」,用刨花紮成的「木花龍」,用鐵皮捲成的「鐵皮龍」,等等。
龍燈各地都有。四川省銅梁縣的龍燈比較出名。國慶50周年大典上的金色巨龍,就出自這個縣。銅梁龍燈有「正龍」:頭大、脛長、節內點燈,以燈光取代煙火,玩時比較安全。還有用竹編作龍骨,紙扎龍頭,布做龍脊,藉助燈火而起舞的「彩龍」;用皮紙或絹綢做皮,彩繪鱗甲,龍身能伸縮轉動的「肉龍」或「蠕龍」;天旱時求雨,舞時可潑水的「黃荊龍」;用白花紮成,用來祭祀亡靈的「孝龍」;用稻草紮成,插入竹竿,執持起來耍舞的「草把龍」;以及由孩子們耍舞的,用一棵棵大白菜插上竹竿,點燃紅燭,中間串以繩索的「菜龍」,等等。
銅梁人舞龍有不少講究。過去沿襲漢代的春舞青龍、夏舞赤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的規矩。現在逢年過節舞彩龍,舞到人家門前就暫時停下來,龍頭頻點向主人拜年祝福,然後再上下翻騰,左盤右旋。這時,主人必須鳴放鞭炮以示歡迎,並有所答謝:裹著錢的「紅包」或糖果香煙等。
⑻ 「龍文化」為題材的400字作文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條叫做「若水」的龍,她是東海的龍公主.
一日,龍王大怒,要淹了舟山島,說是舟山的漁民殺他水族千萬,要用舟山人民的血來祭奠亡去的水族!這時,若水遊了過來,阻攔著說:「父王!不能淹啊!」龍王問:「為何?!我東海水族亡靈整日飄渺仙虛,不得釋解,人類的罪孽如此深重,怎能放過!你平時不是最愛和小黃魚玩了嗎?現在呢?哪裡還有笑語歡聲?到處死寂沉沉……」若水聽了,想了想,含著淚對龍王說:「對於小黃魚的死,我也很傷心啊,它們是我們東海的開心果,沒了它們,大海的確沒有了生機.人類是有過錯,可是,他們也在極力彌補啊!你看人家小黃魚人工養殖基地里有成千上萬的小黃魚,人家說了,待到明年春天,當小黃魚們都長得差不多了,就給咱送回來!」「這……」龍王被說得啞口無言,可又反駁道:「放了他們可以再抓呀!人類往往是貪得無厭的!」若水立即說「父王且聽兒臣說.現在海洋生物保護協會已下了指令,再也不許濫捕濫殺海洋生物,否則將給予最嚴厲的懲罰!」「你……」龍王緊緊皺眉,突然,他又說:「我東海向來是個『神仙居』、『仙人海』,每年蟠桃大會之前,王母就會帶領眾仙來王母這里游覽一番,可是女兒你看!近來,誰還肯來我們這個海水混濁、悄無生機的鬼地方!以後我們東海辦事還怎麼辦啊!處處碰釘子!」若水想了想,對龍王說:「是,這幾年我們東海的確是越來越衰敗,可是父王,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眾仙的『旅遊項目』沒了就沒了,可是父王你看!」若水施了法,變出了一面鏡子,鏡中浮現出了舟山人民現在的樣子.「父王,」若水接著說「你看!現在的舟山人民正努力改變好我們的海水環境,連政府領導都親自『上陣』了!」「反正就手消不了我的氣,還不了水族的血債!」龍王依然一意孤行,說著,便施法將潮水迅速上漲,若水見這情形,立刻變作一條龍,向天空躍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潮水,最終還是倒下了,在她閉上眼的最後一刻,頓時金光四射,若水不見了,但是,在她倒下的地方,出現了一株光彩奪目、鮮艷靚麗的迎春花!人們頓時明白,是若水用自己生命換取了成千上萬舟山人民的生命!而龍王也為了自己的過錯內疚……
春天來了,迎春花開滿了整個舟山!我們永遠記得那條善良的龍——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