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 第10課《宇宙生命之謎》 所有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
小學六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 第10課《宇宙生命之謎》 所有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回
1、設問
但是,地球之外答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吸引人的問題
哪些天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這個天體又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
2、列數字
地球自轉一-圈是23小時56分4秒,火星自轉一圈是24小時37分;地球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傾角,而火星的傾角約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晝夜長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
B. 六年級小學生最喜歡看的關於宇宙的科學書
《海底兩萬里》、《十萬個為什麼》、《昆蟲記》《宇宙大網路》、《神秘的黑洞》
C. 人教版科學資料六年級下冊(主要是宇宙那個單元的!)
看看這個成不成:
第三單元 宇宙
1、地球的衛星——月球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過程與方法:
1、 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信息。
2、 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並且整理有關的信息。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
2、 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
3、 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搜集整理月球的資料,根據資料的特徵製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學難點】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和整理。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有關月球信息的圖片、錄像資料、書籍等
學生准備:課前收集有關月球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歷程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離我們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顆嗎?
(學生思考後回答: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圍繞著地球運動,是地球的衛星。)
2、有關月球的詩歌、神話故事有許多,誰能背一首詩或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
(請幾位同學講故事或者背詩:《嫦娥奔月》、《玉兔搗葯》、《吳剛伐桂》等故事;《楓橋夜泊》(張繼):月落烏蹄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嫦娥》(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靜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從軍行》(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3、談話:從這些故事和詩歌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自古以來,人們就特別關注月球。那麼,月球到底有哪些奧秘,人們又是怎樣去探索認識月球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地球的衛星——月球》。
(板書課題)
4、閱讀課本第46頁中的插圖,說說在探索月球的歷程中,人類觀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發生了哪些變化?
(梳理板書:肉眼觀察——天文望遠鏡——探測飛行器——登月考察)
5、討論:從這些工具的發展過程中,你知道了些什麼?
6、師:對這些工具,你有沒有補充的內容,說給大家聽聽。
7、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於月球的認識是怎樣發展的?
(預設:人類探月的技術與工具越來越先進;人類對月球的數據勘測越來越精確;人類對月球奧妙的了解越來越多;人類對月球的疑惑也越來越多。)
二、製作我的「月球卡」
1、師:課前讓大家收集了有關月球的信息,你們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組內將課前收集的月球資料按照教師給定的方法進行交流和分類整理,教師巡視指導。
(要求:輪流發言;發言者要說明信息的來源;有沖突的地方要記下來,然後分類整理。)
3、各組派一名代表,匯報交流本組收集到的信息。
4、師:從剛才匯報的情況看,同學們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月球的運動;二是月球的基本情況和相關數據;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關人類登月的故事。
5、下面請大家根據各組交流的情況,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製作,將有關的信息填寫在活動記錄中。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中的「月球卡」製作,根據自己或小組內的月球資料,選擇所需要的信息,製作自己的「月球卡」。)
6、小結:通過製作「月球卡」,我們發現月球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很多方面與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課外進行「月球卡」的展示評價活動。
2、在討論中產生的分歧是否已經解決? 請大家課後繼續搜集更多的有關月球的資料。
板書設計:
1、 地球的衛星——月球
一、對月球的探索歷程:
肉眼觀察——天文望遠鏡——探測飛行器——登月考察
二、製作月球卡:
月球的運動、基本數據、地形特點、人類登月故事等
教學後記:
2、月相變化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
2、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過程與方法:
1、持續地觀察月相的變化過程。
2、根據已有的現象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而做出假設,同時能在小組學習中收集整理別人的觀點,並且根據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調整。
3、初步學習利用模型來解釋自然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意識到宇宙是一個變化的系統。
2、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月相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月相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教學難點】要求學生持續一個月進行觀察,在觀察過程中詳細記錄月相的形狀、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農歷時間、太陽在天空的位置。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用於貼月相的掛圖、月相成因示意圖、月相變化的課件、皮球、電燈(瓦數大的)。
學生准備:圓紙片、剪刀、活動記錄等。
【教學過程】
一、畫月相
1、創設情境,引出月相話題:
同學們,蘇軾的《水調歌頭》里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有陰晴圓缺」的詞句,看來人們很早就發現了月球有圓缺變化的情況,說說你曾經見到過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當學生說到滿月時,請他說出陰歷時間)
2、講解: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過的月相畫下來嗎?
(教師給每個學生幾張相同大小的圓紙片,請學生在紙上畫月相,然後把它們剪下來。)
4、讓幾位學生把畫月相的紙片貼在黑板上,全班觀察分析。這些月相相同嗎?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見到這樣的月相,為什麼?
5、學生提出自己的假設,並且判斷黑板上所畫月相的正誤。
6、說說這些月相分別是什麼時候能看到的?
二、給月相排序
1、請每位學生再畫一個月相,並剪下來。
2、在小組中討論,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農歷什麼時候的?
3、(出示一組標有時間的圓圈的掛圖)你能把剪下來的月相准確地貼在上面的圓圈裡嗎?
(學生根據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測時間,在黑板上的相應位置貼上月相。)
4、觀察黑板上的掛圖上貼出的許多月相,小組討論並交流:有什麼發現?有什麼問題?
5、教師出示農歷上半月的月相變化過程圖,讓學生們討論:你們認為月相的變化是否有規律?有什麼規律?你們認為下半月的月相將如何變化?
6、小結:月相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性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
(其他的說法也正確:1、一個月中月相的變化規律是:初二向左彎,初八右半邊明亮,十五月圓,二十二左半邊明亮,二十八向右彎(記憶訣竅:「殘」字拼音第一個字母「C」的形狀)。2、月相的變化經歷新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殘月的過程。3、上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亮面在右側;下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側。)
三、模擬月相變化
1、設疑:月相的變化是月球的形狀在變化嗎?是伴隨著月球的什麼運動發生變化的?
2、小組內討論交流:能否用做模擬實驗的方法來研究月相變化?用什麼來模擬,怎樣模擬?
3、可參照課本第49頁進行模擬實驗,觀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樣嗎?亮面朝向一樣嗎?
(或者在教室里准備一盞瓦數大的電燈,用這盞燈當作太陽,學生自己當作地球,用皮球當作月球;把「月球」舉在空中,使「陽光」照到「月球」上,觀察此時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麼形狀;然後使「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周,觀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麼變化?)
(模擬實驗成功的關鍵在於:用來模擬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體,它的明亮一面始終向著「太陽」。即「月球」圍繞「地球」轉動一周時,它只自轉了一周。)
4、提問:通過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你有什麼發現?
5、學生思考回答。
(預設:月相的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發光、太陽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關,不是因為月球的形狀在發生變化。)
6、播放月相變化的課件,鞏固並小結:月相變化跟月球不發光有關,跟太陽照射有關,跟月球在圍繞地球公轉有關。
(解釋: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由於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對比一下,我們前面排序時所貼的月相,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四、觀察白天的月相
1、談話:在給月相排序和模擬月相變化的過程中,我們推測出了月相變化的規律,同時還產生了許多問題。要知道規律是不是存在,以及問題能否得到圓滿解決,需要我們進行實地的觀察。
2、你們認為什麼時間觀察月相比較合適?
3、引導學生確定觀察月相的時間,清晨或傍晚觀察月相。
(教師教學時應確認一點:如果自己的教學時間在農歷的上半月,請引導學生在傍晚觀察;反之,則應在清晨觀察。從農歷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來越晚,因此在清晨觀察比較合適。)
4、思考討論:觀察月相,主要觀察記錄月相的哪些內容?
5、引導學生了解月相的記錄內容:月相的形狀、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農歷時間、以及觀察時的具體時刻等。
6、討論:如果我們觀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該怎麼辦?
7、說說你們認為在觀察過程中,還會有什麼問題或困難存在?
五、課外拓展:
1、動腦筋:今年春節晚上,某商店被盜。第二天,公安人員審詢了最有嫌疑的兩個嫌疑犯張三和李四。張三說:「昨晚十點鍾,借著月光我看到李四進商店偷東西。」李四說:「十點的時候,我正在家裡睡覺。」請你幫助公安人員判斷,誰最有可能是罪犯,為什麼?
(答案:張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為春節是正月初一,根本沒有月亮,可李四說他借著月光看到李四進商店偷東西,是在撒謊,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每天下午放學後的傍晚時分和上午上學前的清晨時分進行觀察,並記錄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跟著農歷變,初一初二看不見,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邊,到了十五滿月圓,以後月相逐漸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見。)
板書設計:
2、月相變化
一、規律:新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殘月
二、成因:月球圍繞地球公轉
教學後記:
3、我們來造「環形山」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環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徵。
2、環形山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
過程與方法:
1、建造月球環形山的模型,並提出有根據的推測。
2、根據現象推測環形山的成因,學習合理地控制多種因素,創造性地用多種方法造「環形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科學實驗的嚴謹、客觀和樂趣,意識到設計實驗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夠大膽地想像,表達自己的想法。
3、意識到模擬實驗及推測和客觀真實是有一定差距的。
【教學重點】通過造「環形山」的體驗活動,探究環形山的成因。
【教學難點】建造月球環形山的模型,並提出有根據的推測。
【教學准備】
有關環形山成因的錄像資料。
模擬環形山成因的實驗材料:沙、細石子、皮球、小鐵球、玻璃球、注射器、細膠管、水、捲尺等。
【教學過程】
一、月球上的環形山。
1、談話激趣:古人用肉眼觀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陰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樹,現在人們已經能近距離觀察月球了,讓我們來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麼樣的?
2、(教師出示環形山圖片),這是一張宇航員近距離拍攝下來的月球圖片,從中你們觀察到了什麼?
3、學生匯報觀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徵。
4、提問:為什麼人們將月球上的山脈稱為環形山?
5、進一步分析圖片,說說這些環形山有何特點?
6、教師補充有關環形山的資料。
7、小結環形山特點:分布雜亂、數量眾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淺。
二、製造「環形山」。
1、提出:我們來造「環形山」好嗎?
2、討論:怎樣人工製作月球上的「環形山」模型?用什麼方法?這個方法的根據是什麼?
3、集體交流,並作出判斷:哪些方法比較符合月球的實際情況。
4、制訂造「環形山」的計劃:選擇哪些模擬實驗的材料?這些材料分別模擬了月球上的哪些環境?如何做好這個實驗,才能使造出來的「環形山」和月球上環形山的特點比較符合?
5、根據自己設定的方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製造「環形山」。
(實驗方法:1、噴水法:將注射器連接膠管並把膠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將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觀察現象。2、撞擊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觀察現象並記錄……)
6、評價學生造好的「環形山」,主要從相似性方面評價。
(說明:學生模擬實驗的環形山應體現出和圖片中的環形山類似的特點:分布隨機、大小和深淺不一等。)
三、提出環形山成因的假說。
1、交流:你們小組是用什麼方法來造「環形山」的?在造「環形山」的過程中,你有什麼發現?
2、說說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擬出月球上的環形山。
3、推測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推測的理由是什麼?在你的假設中,有哪些是需要進一步去尋找證據的?
4、你能搜集一些材料來證實自己的推測嗎?
5、對學生的假說進行評價。
四、閱讀有關環形山成因的資料。
1、談話:剛才同學們對環形山的成因進行了大膽的推測,下面我們看看科學家提出了哪些假說?他們用了哪些證據來支持假說?有哪些證據是我們模擬實驗中沒有注意到的?
2、學生閱讀課本52頁環形山的成因資料(或播放有關環形山成因的錄像資料)。
3、思考:你們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測嗎?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麼?
板書設計:
3、我們來造「環形山」
一、環形山特點:分布雜亂、數量眾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淺。
二、成因:火山噴發說、撞擊說(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
教學後記:
D. 人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三單元宇宙怎樣復習
知識點熟讀,就是框框,框住的那些
E. 我是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對宇宙很感興趣,那麼我應該看那些比較基礎的書呢
《天文愛好者》
現在我初中,看《時間簡使》,你最好和《版果殼中的宇宙》聯系著看,不同權的人受益也不同,每回你都有看不懂的內容,那就看那一本,如此反復,每回看都有新的理解。看著看著1你的思想就有點看破紅塵。2對黑洞 , 膜……老好奇了 !
你把他吃透,(看你悟性)你就成了。
然後就可一看〈黑洞與時間彎曲〉(這就需要你相當高的興趣,精就需要悟性)
這時你的頭腦就和剛開始的好奇決然不同。
反正 看懂與看不懂是你的問題
但你一定有收獲的。
F. 六年級上科學探索宇宙
1、談話:在我們生活著的地球之外,是一個廣闊無邊、無始無終的世界,被稱為「宇宙」。宇宙里的許多奧秘在等著我們去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識,進行一次《宇宙探索》(板書課題)
2、組織學生交流:仰望太空,你對那些星星比較熟悉和了解?利用多媒體展示星空的錄像,展示太陽系的有關圖片。
3、討論:在沒有先進觀測儀器緣故時代,人們是怎樣認識宇宙的?他們會問一些怎樣的問題?
4、談話:自古以來,人們對浩瀚的宇宙充滿了神奇與幻想,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遠古時代,人們通過編傳一些神話、傳說來寄託他們的嚮往和追求,這些神話也反映了古人對宇宙的迫切了解與探索宇宙的強烈願望。
5、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四則神話故事:盤古開天闢地、嫦娥偷葯奔月、女媧煉石補天、誇父持杖逐日。
6、談話過渡:古人不但為各種天象編寫了許多神話傳說,還作了大量的研究,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7、了解古代科學家以及他們的研究成果。(用多媒體來展示)
中國:張衡、祖沖之、僧一行、郭守敬。
外國:哥白尼、布魯諾。
8、展示中國古代的天象儀器,展示中國古老的星圖和對宇宙的認識。
9、介紹望遠鏡:後來人們發明瞭望遠鏡(多媒體展示望遠鏡),1610年1月10日,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看到了月球上的環形山(多媒體展示月球圖片),看到了木星和它的衛星(多媒體展示木星圖片)。望遠鏡使人們初步認識了太陽系,隨著設備的更新和技術的提高,人們又觀察到更遠的天體。
10、介紹現代的望遠鏡:1、巨型望遠鏡。(多媒體展示巨型望遠鏡的圖片)隨著科技的發展,望遠鏡的製造越來越先進,口徑也越來越大,人們也能夠看得越來越遠。最大的望遠鏡的口徑可達到4米多。2、射電望遠鏡。(多媒體展示射電望遠鏡的圖片)電磁波發現之後,人們又發明了射電望遠鏡,這種望遠鏡可以看100億光年之外的星體。
11、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宇宙的整體形象。
12、總結:人類正逐漸向宇宙的深處進軍探索,現在我們不僅能在地球上研究宇宙,還可以利用人造衛星、宇宙飛船、太空梭、星際探測器等手段進入到宇宙空間,接近遙遠的星球,探索更多的宇宙奧秘。(播放各種航天探測器)然而,浩瀚的宇宙總讓人感到神秘和無限,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去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吧!
G. 小學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中"地球與宇宙"部分的知識框架圖.
是;鄰居們來看望就看望農家3看你離開;我
H. 六年級課文宇宙生命之謎主要內容。
宇宙生命之謎的主要內容是:這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專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屬說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謎。
《宇宙生命之謎》是一篇說明文,全文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的順序來進行說明的,段落結構如下:
第一部分(1):寫的是從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一直是一個吸引人的問題。
第二部分(2-8):先概括地說明,從理論上猜測,地球絕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體,然後具體地介紹了科學家探索的歷程。
第三部分(9-10):人們至今沒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謎。
(8)小學六年級宇宙擴展閱讀:
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說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謎。
表達了作者對科學家追求真知、不斷探索的精神的敬佩,同時激發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