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六年級課文《秦始皇兵馬俑》
秦兵馬俑》一文從規模宏大,神態各異,個性鮮明三方面介紹了兵馬俑?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
老師教案:第一,抓住「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一過渡句開展教學的,這樣可以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抓住課文的核心內容把教學活動推向深入;第二,充分去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悟、體驗,具體理解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第三,中華民族歷史的悠久與厚重,另一方面又立足眼前,引導學生去欣賞眼前這「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第四,注重把語言訓練落實到位,落實到實處,實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貳』 秦嶺兵馬俑六年級美術教案
教案我幫不了你 ,這你可以去書店或是網上去找就可以。
『叄』 秦兵馬俑 教案
《秦兵馬俑》
[學習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8個字只要認識不要求會寫。認識一個多音字「乘」。能夠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聯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
4 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
[閱讀提示]
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974年春天,陝西臨潼縣的農民在打井時,偶然發現了兵馬俑的秘密。於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藝術家們的傑作終於重見天日。
秦兵馬俑是什麼樣的呢?有什麼特點呢?作者又是怎麼介紹兵馬俑的呢?同學們,讀一讀課文就能明白的。
兵馬俑規模宏大,場面威武,氣勢上空前絕後,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三個坑共發掘7000多件陶俑、100多乘戰車、4000餘匹陶馬、10萬多件兵器。坑內出土的劍、矛、戟、彎刀等青銅兵器,雖然埋在土裡已有兩千多年,依然刃鋒銳利,閃閃發光,可謂是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跡。
秦俑以寫實的手法,形象地展示出秦始皇統率千軍萬馬、吞並六國,威震四海的雄武神威。將軍佣昂首挺胸,站在隊伍的前面,像在指揮。他們顯得沉著冷靜,足智多謀。武士俑目光炯炯,神態嚴峻,威武剛烈。騎兵佣堅守崗位,堅毅地駕駛著戰車,保護著馭手。弓弩手張弓搭箭,隨時准備將箭發出去。這些陶俑乍看一樣,表情不一,神態獨特,喜怒哀樂、遐想與沉思都有所表現。陶俑的製作細膩,手藝精湛,每個陶俑的發式、神態、衣服、,甚至戰袍的扣子,鎧甲的編綴都有細微的差異。這在中國雕塑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這篇狀物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仔細讀讀課文,看一看,文章是不是分為四個部分來介紹以上內容的。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寫了秦兵馬俑的價值和出土的地方。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介紹兵馬俑的規模十分宏大。第三部分(第三至十自然段),寫了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第四部分(第十一自然段)寫了秦兵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你還有什麼獨特的理解?
[字詞點擊]
本課有8個只識不寫的生字。從讀音上看:瞰 、弩、頷、髻、鎧五個字的音容易發錯。同學們要醋?a href=/Xxyw/Py/ target=_blank class=hei14>拼音,多讀幾遍,尤其是「nǔ」的鼻音要讀好。多音字「乘」的不同讀法,可以藉助字典看看在什麼情況下該讀哪種音。
本課中的8個生字,就發音來看,「秦」是前鼻音,容易發成後鼻音;「坑、擎」兩個後鼻音的字,要反復多讀,爭取讀准讀好;「吏——擬」一個是邊音,一個是鼻音。就書寫而言,「吏和戈」的間架結構比較難擺,寫前仔細看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請用鋼筆在書上描紅、臨寫,再與書上的字對照一下,看看哪裡還需要改進。
理解本課詞語時,可以聯繫上下文,讀中理解,也可給它換個近義詞來理解其意思;(舉世無雙——獨一無二),還可以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惟妙惟肖)最常用的方法還是藉助工具書。
1 魁梧:(身材)強壯高大。文章指的是將軍佣身材魁梧,給人一種冷峻威嚴的感覺。
2舉世無雙:人世間沒有第二個。形容極其罕見。
3 所向披靡:所向,指風所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隨風倒伏的樣子。比喻力量所達到之處,敵人潰散或一切障礙皆被消除。
5 昂首挺胸:仰著頭,挺著胸。形容堅定英勇的樣子。
6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著什麼似的。
7 惟妙惟肖;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傳神。
[疑難解析]
同學們,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抓住書後 的第4題來進行。書後的問題是:「這篇課文從哪兩個方面介紹兵馬俑的,是用哪句話連接起來的?」
課文著重介紹了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和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兩方面的內容。這兩部分是通過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話,即「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連接起來的。這句話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文的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從哪些語句說明兵馬俑的確「規模宏大」的呢?
①數據中體會規模宏大。你可以勾畫出有關數據讀一讀,體會它面積之大、數量之多。
②單舉開掘的一號坑裡兵馬俑的數量進一步說明規模宏大。
③兵馬俑的陣容巨大和氣勢恢弘、製作工藝精湛,體會到規模宏大。
弄清了作者的介紹順序,再次讀讀,你的眼前一定會浮現出恢弘氣派的兵馬俑形象的。
文章又是怎樣介紹「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呢?你可以逐段精讀,列一張表格,就會明白。
名稱 書中具體描寫的樣子及神態 體會到個性特點
將軍佣 身材魁梧 頭戴軍冠 身披鎧甲 手握寶劍 昂首挺胸,站在前列 神態自若 久經沙場 肩負重任 沉毅多謀
武士俑 體格健壯 穿著裝扮……目光炯炯…… 威武凝重 剛烈豪爽
騎兵佣 上身著短甲……左手持弓箭…… 勇猛善戰 堅毅頑強
車兵佣 分為馭手和軍士…… 分工明確 各司其責
弓弩手 張弓搭箭 神情專注…… 隨時准備沖鋒陷陣
馬 佣 形體健壯 肌肉豐滿……躍躍欲試 神氣活現 鬥志昂揚
在此基礎上,你再用心地讀讀第三至第十自然段,會真正體會到:「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從而,由衷地熱愛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贊美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品評賞析]
這篇課文著重介紹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和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兩個方面的內容。課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寫得十分精彩,讓我們用評注的方法一起來欣賞一下:
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它們神態各異:有的頷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搏鬥;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干練,好像隨時准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走近它們的身旁,似乎還能聽到輕細的呼吸聲。
1、橫線的句子是這部分的中心句。它既對上文作了小結,又對下文的學習作了提引。「極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馬俑的舉世無雙,絕無僅有的地位。
2、「端詳」就是仔細地看、細致地打量。這些兵馬俑乍一看,似乎一樣,但只有精心端詳時,才會發現它的細微差異。
3、加底紋的部分,具體介紹了兵馬俑的不同神態。作者運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加以細描,彷彿讓我們看到,那一個個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拚死沙場的高大形象;彷彿讓我們傾聽到,那一個個威猛將士思鄉念親的凄婉心聲;彷彿讓我們感受到,那一個個兵馬俑背後的血淚與辛酸……正是作者的獨巨匠心選擇了恰當的觀察視角,運用這樣的表達方式,讓我們讀出中華民族的偉大,悟出中國人民智慧的偉大。
4、「……」省去了什麼呢?作者留給我們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創造……當你與作者一道思緒馳騁,神遊兵馬俑,就會用想像的翅膀觸摸到兵馬俑的神韻,品嘗創造的快樂。
[課文鏈接]
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刻,這一年,秦國吞並了其他六個諸侯國後,第一次完成了對中國的統一。在統一中國後,秦始皇統一了貨幣,統一了文字,統一了法律,統一了度量衡,對以後的中國影響深遠。
秦始皇從13歲登上王位,就開始為自己修陵墓。據《史記》記載,當時從全國各地來的藝術家和數以千計的工匠、軍官,大約70萬人為秦始皇修阿房宮和陵墓,一直修了37年。
曾經主宰一切的秦始皇,也同樣歸於黃土。他生前喜好巡遊,在統一中國後的十年裡,五次遠途出巡,大部分時間都在車軲轆上度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路上,只有49歲。入土時,為了防止泄密,數千名參與建陵的能工巧匠被活活坑殺在墓中。
秦始皇自稱始皇帝。秦始皇確定最高的統治者的稱號為皇帝,而皇帝都稱自己為「朕」,皇帝用的大印,專稱為「璽」,皇帝下的命令,則叫「詔」。這些,相信同學們在許多的電影、電視作品已有所了解吧!
1974年春天,陝西臨潼縣的農民在打井時,偶然發現了兵馬俑的秘密。於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藝術家們的傑作終於重見天日。
你如果有興趣的話,還可以閱讀余秋雨的《藏著的中國》和中國地圖出版社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中國游》,也可以翻看我們提供的圖片資料。
『肆』 六年級下冊美術《山水畫小景》教案
(1)立意
立意是美術作品的靈魂,是作者要表達的思想與感情。立意的高低,決定了繪畫的寓意深度以及藝術魅力。倘若無立意而構圖,必然隨筆填湊,胸無主宰。構圖隨「意」而立,才能產生相適應的構圖來完成作者的繪畫意圖。
(2)取勢
山水畫的構圖,首要是取勢。所謂「勢」是一種形象的動感。古代山水畫論中,早就提到:「畫山水大幅,務以得勢為主。山得勢,雖縈紆高下,氣脈仍是貫串,林木得勢,雖參著相背不同,而各自通暢。水得勢,雖奇怪而不失理,即平常亦不為庸。山坡得勢,雖交錯而不繁亂。何則?以其理然也。」優秀的山水畫作品,總使人感到有氣魄。而有些畫卻使人感覺像園林中的假山或盆景一樣,主要就是沒有畫出大山應有的氣勢。「勢」與透視的處理有關,有些景物,通過透視的處理,就可以表現出它的氣勢來。
(3)賓主關系
一幅畫要有一個主題,要突出它的重點所在。切忌零散支離,平均對待,沒有一個主要支點。畫中的主題便是主,陪襯便是賓。確定賓主,不僅要賓主分明,而且還要互相呼應,不能各自獨立。有賓無主就散亂,有主無賓就單調乏味。只有賓主安排合適,畫面才感到舒服。
(4)虛實、疏密、輕重的處理
就表現對象而言,在一般情況下,樹木是密處,山石是疏處。樹石是實處,雲水是虛處。但有時畫面需要,也有把山石處理為厚重堅實,而樹卻處理得簡淡。在一般情況下,山石、建築物、樹木是重,而雲彩等為輕。但有時在畫面上靜止的東西雖大卻輕,運動的東西雖小卻重,就涉及到輕重均衡的處理問題,中國山水畫對輕重、大小的適當配置,要取得像中國桿式秤有變化的平衡,絕不能取天平秤的平均。一幅畫在考慮這些方面時,重要的是虛、實二字。而在虛實處理中,畫面的四條邊及四個角的處理極為重要,因為它關系畫面的遠效果,也就是第一感覺。一般應禁忌畫面圖像與四條邊成平行態勢,以及圖像動態間成對角線形。並特別注意禁忌對四條邊及四個角的虛實處理雷同,要注意變化。所謂「計白當黑」,即是這個道理。如山石本實,可是用雲煙一遮就虛了。又如水是空明虛處,可添上舟楫島嶼、倒影之類的東西就實了。我們所說的虛並不是不畫,而是有計劃地不畫,不畫之處仍然感覺有畫。往往畫虛的地方用淡墨或乾枯的濃墨,用筆也要簡略一些,寥寥幾筆便要意足。
(5)透視與光暗
山水畫採用散點透視法,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用移動視點的辦法來觀察景物。也就是說把視點逐步向前移,向後推,向上向下,向前向後,向左向右移動,從這座山到那座山,一邊看,一邊畫,面面觀,前顧後盼,把看到的景物,不受視域的限制,集中在一個畫面之中。正如宋代郭熙所謂的「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的觀照方式。這種移動視點的透視就是山水畫的傳統透視一一散點透視。在實際運用時,也不能違背焦點透視的規律,一根線應該是向上的,絕不能向下,近距離的物體應該是大的,不能小了。不然的話會感覺不舒服。
另外,西畫強調光,其光源也是從單一方向而來,所以是統一的。而山水畫一般不強調光,而且光源也不一定要求統一,可以從多方面來。大多數山水畫的光照,也採取自上而下,或者偏於上。
(6)三疊兩段與開合
古人提到山水畫時,說畫面可作「三疊兩段」的處理。所謂「三疊」,就是「一層地、二層樹、三層山」。所謂「兩段」,就是指「景在下,山在上,雲在中,分明隔做兩段」。「三疊兩段」是古代山水畫中的一種構圖程式,但它不是必須遵守的法則,所以畫家還是要根據自己對自然景觀的審美體會,靈活運用,不可硬套。
所謂開合,「開」一般是指把景物鋪開。而為了防止景開得亂而散,就要把過散的點聚起來,然後突出主體,使其集中,這就是「合」。實際上開是製造矛盾,合是統一矛盾,小開合包含在大開合之中。矛盾製造得尖銳而又統一得好,畫就越有氣勢,藝術感染力就越強。總之,要在考慮構圖時,取勢避免平,要突出重點;實際處理時,繁簡、輕重、虛實都要注意。用筆則要干濕濃淡互用,起止徐疾並行。
『伍』 秦始皇兵馬俑教案
《秦始皇兵馬俑》教案
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並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18個詞語的意思。
3.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教學時間 2教時
教學重點 運用歸並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同教學重點。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邊揭題邊審題。
秦始皇誰知道? (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贏,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麼? (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馬俑又指什麼? (古代瓷製成的兵馬殉葬的偶像。) 「秦始皇兵馬俑」你們是怎樣理解? (秦始皇安葬時所陪兵馬殉葬的偶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准音,理解義。
音:膘俑鎧栩
形:鐫鎧
義:門楣鎧甲栩栩如生虎視眈眈屢建戰功膘肥體壯箭囊慕名而來包抄
2.默讀全文,思考課文是從明6幾個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劃出課文的詞語或句子來回答)
兵馬俑博物館壯觀的建築物
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
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
3.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寫什麼? (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結合簡介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時間和地點及其它情況。在陝西省臨潼縣的秦始陵墓,規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園有二城,內城周長2525米,外城周長6294米。1974年後在外城東前後發掘出三個兵馬俑坑,內有大量大小與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馬俑,武士俑披甲著袍,持實戰兵器,形態逼真,排列有序,再現了秦代軍隊的陣式、編制。
兵馬俑的出土在我國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幾段,說說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節、二、2—4節,三、5節。
(段意見課後第2題。)
三、連接段意,歸納主要內容。
1.學習、理解單元學習提示,理解。
2.運用單元學習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課後第2題的填空。
四、課堂練習:練習冊1—4題。
第二課時
—、復習鞏固。
⒈根據意思寫出有關詞語。(可書面練習,出可抄在小黑板上。)
①豎著耳朵,瞪著眼睛,形容怒視的樣子。( )
②形容生動逼真,同活的一樣。( )
③形容貪婪而兇狠地注視著。( )
④繞到敵人側面或後面進攻。( )
2.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自由講,指名講。並要求學生講出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板書壯觀陣容神態
二、課文第—大段
(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極為壯觀,課文哪些詞語表現出來?
(用小圓圈在文中圈出。(閃閃發亮鎦金大字寬敞明亮足足兩個足球場半圓形沒有柱子)
2.為什麼這些詞語寫出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壯觀。門楣上鐫刻著大字。
①門楣上鐫刻著幾個閃閃發亮的鎦金大字:「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裡面大廳很大。
②裡面是—個寬敞明亮的大廳,足足有兩上足球場那麼大。
3.有表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這段的觀察順序是一從外到內。
5.總結學法:劃出重點詞體會理解義有表情朗讀理觀察順序
(二)運用剛才的學法,自學下面的自然段。
1.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課文從哪些句子和詞語表達出來?
為什麼這些詞語寫出了兵馬俑的威武雄壯?結合看圖理解。(精銳的前鋒,從隊列數量、穿著、動作、佩戴寫出兵馬俑的威武雄壯。步兵、騎兵、戰士,也從穿著,隊列、數量寫出兵馬俑的威武雄壯。側翼和後衛的作用,隊列、朝向寫出兵馬俑的威武雄壯。)
2.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3.這一段構段用的是什麼方法?作者觀察兵馬俑又是按什麼順序的?
(構段:整體一部分一整體) (觀察順序:從前往後再兩側和最後。)
(三)學生自學第.四自然段,完成表格。
┌—————┬——————┬————┬————┐
│ │ 老戰士 │ 新戰士│ 戰馬 │
├—————┼——————┼————┼————┤
│外貌(外形)│ 留著鬍子 │束著頭發│膘肥體壯│
├—————┼——————┼————┼————┤
│ 神態 │ 虎視眈眈 │一臉稚氣│豎耳瞪眼│
│ │神情十分嚴肅│ │嚴陣以待│
└—————┴——————┴————┴————┘
(四)讀最後一段話,思考這段告訴我們什麼?
1.「沉睡兩千多年」一說明兵馬俑從殉葬在秦始皇陵墓里到1974年被發掘,講明埋藏的時間長。
2.「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是我國考古史上最為重大的發現之一。」「重大發現」已經說明這個發現的意義,所在,前面再加上「最為」說明這個發現對考察古代歷史的價值之大。
三.總結課文。
1.有表情地朗讀全文。
2.結合板書總結全文。
這篇文章寫兵馬俑博物館,從外寫到內。寫威武雄壯的陣容,從前鋒到步兵,騎兵、戰車到側翼和後衛,整個兵馬俑充滿臨戰氣氛。寫兵馬俑神態,分類描述。老戰士、新戰士、戰馬的神態栩栩如生。
附板書:
門楣 餾金大字
秦 博物館:
始 大廳 寬敞明亮 兩個足球場大
皇 前鋒 3列 210個 穿 持 負
兵 陣容 步兵 騎兵 戰車 穿 路 臨戰氣氛
馬 (威武雄壯) 側翼 後衛 防止
俑 老戰士 虎視眈眈十分嚴肅
神 態新 戰士 —臉稚氣
(栩栩如生) 戰馬 豎耳瞪眼嚴陣以待
四、課堂練習。
完成課後第3題和練習冊第5題的填空題。
參考資料:
三、關於課後習題
1.第1題:是從兵馬俑坑的面積,威武雄壯的軍陣和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三個方面來介紹的。
2.第2題:課文介紹了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壯觀的建築物和兵馬俑的威武雄壯的陣容與栩栩如生的神態,指出它的出土在我國考古史上是最重大的發現之一。
第3題:(1)③(2)③。
『陸』 秦陵兵馬俑教學反思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秦兵馬俑》的第二課時,本課時的重點就是聯系課文內容,體會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形象鮮明。從而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本課時的教學,我還是以過渡段為中心,由復習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入手,然後自然過渡到重點段落(4—9),引導學生體會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
針對這一教學重點為,我主要設計了三個大問題: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他們有著怎樣的鮮明形象?仔細讀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一個兵馬俑介紹給大家,並說說你喜歡的原因?然後由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在保證一定閱讀時間的基礎上,全班進行交流。
這一部分的教學,學生的興趣倒是比較濃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可由於交流匯報佔了許多時間,學生閱讀感悟的時間倒是少了,給人的感覺像是在做表面文章。我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問題設計得不夠合理,而且教學沒有抓住重點。每個自然段的教學時間幾乎是平均分配,教學節奏沒有變化。或許,在教學中,我可以先以「將軍俑」為例,具體分析一下他的鮮明形象,並指導學生朗讀,然後再讓學生照樣子來介紹分析其它的兵馬俑。這樣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漁」,而且也不至於讓學生的閱讀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面。
另外,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我想,僅僅憑書上的介紹和幾張圖片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一些教學資源,讓學生對秦兵馬俑有更多的了解。而在這點上,我做的也不理想,因為課前沒有讓學生收集更多的關於秦兵馬俑的資料,只是教教材,而沒有做到「用教材」,沒有開發和利用更多的教學資源。
《秦始皇兵馬俑》這篇課文寫的是古代文物,介紹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壯觀的建築物和兵馬俑的軍陣、神態,指出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是我國考古史上最大的發現之一。這篇課文語言精練、詞語豐富、段落清楚,從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來講是訓練學生豐富語言和運用段落大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教材。但這篇課文寫的是古代文物,對於我們農村小學的學生來說,其見識少,缺少主觀性認識,對教材的理解又是一個難點。
我在教學《秦始皇兵馬俑》這篇課文是採取了這樣的教學過程:第一課時:1、審清題意,讀通課文,給課文分段。2、初步學會本課生字、新詞。3、學習第1、2、3自然段,完成作業本上的第1、2題。第二課時:1、了解兵馬俑的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2、歸納課文主要內容。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本課的重點是給課文分段,寫出段落大意,用段落大意歸並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難點是課文第二段,秦始皇兵馬俑軍陣這一段的課文理解。所以,我在突破這個難點是作以下嘗試,先讓學生報名參加:①軍事家、②文學家、③美術家、④導游哪個組,並給每個組出了題目:①軍事家:你認為秦始皇是怎樣安排軍陣的?②文學家:作者在觀察軍陣時是怎樣觀察的?又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下來的?③美術家:你能把這幅軍陣圖畫下來嗎?④導游:你能給來兵馬俑博物館參觀的遊客寫幾句導游詞嗎?然後分組進行活動,最後各組交流。由於是大家自己喜歡的題目,討論時大家非常熱烈,交流時也特別認真,其效果也比較好。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學生喜歡學的,有興趣的參與其表現也比較積極,受到的效果也比較好。因為,我安排了四個小組,讓學生參與到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小組中進行學習,所以,學生們學得快樂,收到的效果也比較好的。
2、培養了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課文,培養了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
3、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參與當軍事家、文學家、美術家、導游的活動,讓他們參與了活動,讓他們盡自己的能力去發揮,去創造,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通過本課教學,我體會到語文教學本身是訓練學生語言文字,培養學生想像,創造,表達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但如何進行這一方面的訓練和培養,還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嘗試和探索,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使學生的整體素質進一步得到培養。我決心今後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嘗試,是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跟上形勢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