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
一、選擇題:
1.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變化的規律是(A)
A 西 東;長 短 長
B 東 西;低 高 低
C 東 西;長 短 長
2.日晷是測量(B)工具。
A 體積 B 時間 C長度
3.晝夜形成的原因是(C)。
A 太陽的東升西落 B烏雲的遮掩 C 地球的自轉
4.月相的周期性變化是(B)。
A 一年 B 一個月 C 一周
5.新月指的是天空中出現(C)。
A月牙B滿月C不出現月亮
6.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B)
A早晨B中午C傍晚
7.最早提出地球自轉的科學家是(A)
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頓
8.貓頭鷹睡覺的時間是(A)
A早晨 下午B中午 晚上 C傍晚 早上
9.北京故宮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叫(C)
A立晷B地平日晷C赤道日晷
10.蝸牛出來活動的時間通常是(C)
A上午B下午C夜晚
11.下列物體中(BCDEF)是光源,(C)是自然光源,(BDEF)是人造光源。
A月亮B激光C螢火蟲D蠟燭E電燈F篝火G玻璃幕牆
12.光在同一物質中,是沿(直線)行進的。
13.下列鏡片中(ABCDE)屬於凸透鏡,(FG)屬於凹透鏡。
14.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沿直線傳播)。
15.越(光滑)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16.中間厚、邊緣薄的透明鏡片叫(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明鏡片叫(凹透鏡)。
17.凸透鏡能使光線(會聚),凹透鏡能使光線(分散)。
18.陽光可以被分解成(赤、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
19.透過紅色濾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紅色)的。
20.下面屬於不導電的物體是(B)。
A濕毛巾B塑料剪刀C人體
21.在檢測暗盒的時候,如果發現小燈泡變暗,這時候暗盒裡可能連著(C)
A一節電池B一根導線C一個燈泡
22.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觸磁鐵(B)
A透明膠帶B磁帶C塑料貼片
23.下面哪種做法可以增大電磁鐵的磁力(AC)
A增大電流B增加鐵釘C增加線圈
二、填空
1.呼吸讓我們吸進富有(氧氣)的空氣,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廢氣。(肺)是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交換的重要器官。
2.心跳就是心臟的(收縮與舒張),(心臟每收縮舒張一次),我們就會感覺到一次心跳。
3.(心臟)和(血管)是人體的血液循環器官。
三、問答題
1.小孔成像的左右顛倒嗎?為什麼?
是的,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顛倒,因為物體左側發出的光線沿直線穿過小孔後會投在屏的右側,右側發出的光線穿過小孔後會投在屏的左面。
2.彩虹是怎樣形成的?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製造彩虹?
空氣中的小水滴使陽光發生色散,形成彩虹。我們可以背對著太陽噴水製造彩虹。
3.為什麼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鏡?
因為水滴中間厚、邊緣薄,與凸透鏡的形狀相同。
4.請寫出人們日常生活中運用磁鐵的機械或物品。
冰箱 文具盒
5.避免觸電的方法有哪些?
不在高壓線下釣魚或放風箏;不在電線上晾衣服;不用濕抹布擦帶電的電器;不能在插座上連接很多電器。
6.常見的導體有哪些?
水、金屬、人體
7.常見的絕緣體有哪些?
木頭、紙、玻璃、塑料
8.心臟為什麼要推動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動?
血液在流動的過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氣和消化器官吸收的養料運送到全身各處去,又把全身各處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通過肺和排泄器官排除體外。只有心臟不停地跳動,血液才能不停地在血管里循環流動。
四、實驗操作題
1.收集兩袋人呼出的氣體,在其中一袋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搖晃一下,我們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這個實驗說明(呼出的氣體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B. 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期末復習資料
五年級上冊期末復習
第一單元:白天和黑夜
基礎訓練:
復習要點:
1.太陽的位置和高度決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長短。太陽在東,影子在西;太陽子南,影子在北;太陽在西,影子在東。太陽高度高,影子則短,太陽高度低,影子則長。
太陽下物體的方向和長度隨時間變化而變化,太陽越高,影子越短。一天中,從早到晚影子的長短一次是:長———短——長。一天中,我們看到的太陽運動是從東往西。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軌跡呈半圓周形。
影子的長短變化和氣溫存在著一定的聯系,一般情況下影子長,氣溫就低,但每天最高氣溫並不是影子最短的時候,而是在下午1—2點之間,這是因為那時地球吸收太陽熱輻射最多,故氣溫最高。
一天中氣溫隨著太陽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太陽越高,氣溫也越高。
人們利用太陽的變化和影子的變化之間的規律來製造不同形狀的日晷。
日晷是古代人名利用太陽影子的變化來記錄時間的工具,古代計時器還有:沙漏、有刻度的蠟燭、中國古代銅壺滴漏、牛頓鍾等。
4.太陽東升西落一晝夜交替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西向東自轉造成的。
5.16世紀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地球繞著太陽運動晝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轉的結果。
6.當北京時間是白天時(中午),華盛頓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黃昏。
月相變化的規律依次為: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農歷十五)→殘月→下弦月→峨眉月→新月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做月相。月亮相對於太陽的位置變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月球在太空中運動,我們看見的月亮也是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但他每天升起的時間不一樣。有時,白天的時候月亮也在天上,只是由於太陽光太強我們看不到而已。
8、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定在晚上20點,美國(華盛頓)7:00、德國13:00、澳大利亞22:00收看實況直播。
9、晝夜變化對動植物都有影響,如鬱金香、牽牛花、合歡樹等植物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狀態是不一樣的;很多動物在白天和黑夜的生活狀態也是不一樣的。白天鬱金香隨太陽升起而開放;晚上,鬱金香會收攏花瓣。
牽牛花凌晨4點開放,夜裡閉合。合歡樹白天葉子張開,夜晚葉子閉合。
10、動植物、人體都有自己的生物鍾。植物不僅會在不同季節里開花,有的還會在一天中的固定時間形式放或閉合。2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學家卡羅拉斯·林奈根據這一現象編排出一個富有情趣的「花鍾」,他是把在不同時間開放的花,順次排列在鍾面形的花壇。林奈的「鍾」非常准確,直到現在,歐洲人仍以這種「鍾」來布置花壇。
菊花是短日照花卉,減少光照時間可以提前開放。除菊花外,一品紅、蟹爪蘭等也屬於短日照花卉。
11、延長光照時間可以增加雞的產蛋量是因為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產蛋量。
選擇題:
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變化的規律是(A)。
西→東;長→短→長 B. 東→西;低→高→低
C.東→西;短→長
日晷是測量(B)的工具。
體積 B.時間 C.長度
晝夜形成的原因是(C)。
太陽的東升西落 B.烏雲的遮蓋 C.地球的自轉
月相的周期性變化時(B)。
一年 B.一個月 C.一周
新月指的是天上(C)。
月牙 B.滿月 C.不出現月亮
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B)。
早晨 B.中午 C.晚上
最早提出地球自轉的科學家是(A)
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頓
貓頭鷹的睡覺時間是(A)。
早晨→下午 B.中午→晚上 C.傍晚→早晨
北京故宮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叫做(C)。
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
蝸牛出來活動的時間通常(C)。
上午 B.下午 C.夜晚
第二單元:光與色彩
拓展空間:
小孔成像:
蠟燭的火焰向四面八方發出無數條光線,除了恰巧穿過小孔的光線外,都被紙屏擋住了,而穿過了小孔的光線由於沿直線行進,火焰頂端的光線投到紙屏的下方,火焰底部的光線投到紙屏的上方,所以在紙屏上出現了蠟燭火焰的倒像。不僅如此,像的左右也是相反的,因為左邊發出的光線經過小孔直射在紙屏的右邊發出的光線直射在紙屏的左方。早在兩千年前,墨子就通過自己的思考對小孔成像現象做出了准確的解釋。
復習要點:1、能發光的物體叫光源,有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光是沿直線向四面八方傳播的。
自然光:閃電太陽螢火
人造光:燈泡蠟燭焰火
常見光源:太陽、星星、螢火蟲、燈、蠟燭火等,月亮不是光源。
2、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代的學者墨子發現光線從窗戶上的小孔射進來,會在對面的牆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這個現象被稱為「小孔成像」。原理可以用「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來解釋。
3、可以在水中加入細小顆粒的物質,如粉筆灰來觀察光在水中行進的方向。
4、當光線照射到鏡子、幕牆、月亮的表面後會返回來,這種現象叫反射。幾乎每樣東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光線照射到物體表面時會發生反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鏡子是最好的反光物體。
平面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直立的虛像,大小和實物相等。
中間厚、邊緣薄的透明鏡片叫凸透鏡。凸透鏡的用途:做照相機的鏡頭、老花鏡的鏡片、顯微鏡的鏡片等。
中間薄、邊緣厚的透明鏡片叫凹透鏡。
凸透鏡和凹透鏡都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望遠鏡是用一組凸透鏡和凹透鏡製成的。
研究內容凸透鏡凹透鏡鏡片特點中間厚,邊緣薄中間薄,邊緣厚觀察物體有放大作用有縮小作用 可聚光使光發散成像特點可使物體在屏上成倒立的像不能
5、照鏡子發現哪些有趣的現象:
(1)在鏡子中看見你,你也能看見我,說明光路是可逆的。
(2)鏡子中的影像與實際物體是左右、前後相反的。
(3)兩面鏡子成90度,鏡中出現三輛車;如果成60度,將出現五輛車;夾角越小,出現的影像越多,這是因為兩個鏡子互相映照產生的。
6、光線從一種透明物體進入另一種透明物體時,傳播方向會在交界面上發生彎曲,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透過不同鏡片觀察物體,凸透鏡有放大作用,凹透鏡有縮小作用。
7、用一個凹透鏡和一個凸透鏡做成的望遠鏡看到是正像。如果把兩個度數不同的凸透鏡放在一起做成的望遠鏡,看到的是倒像。
8、光是有顏色的。陽光被三棱鏡分解後的色彩:紅 橙 黃 綠 藍 靛 紫,這一現象是1666年由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的。彩虹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
9、光的三原色:紅、綠、藍,將它們混合後是白色,七色光也可以合成白光。當七色圓盤旋轉起來時,彩色頓時就會消失,而呈現出一片灰白色。.白色的太陽光由七種單色光構成,而在一定條件下,七彩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不同顏色的物體,吸收和反射的色光不同,由此顯現的色彩也不同。
第三單元:電和磁
1、簡單電路的連接方法
一個基本電路由電池、小燈泡、導線、開關組成。連接燈泡的導線兩端分別接在電池的正極和負極上,形成電流的通路,燈泡才會亮起來。
2、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常見導體:鋼尺、鐵釘、鐵片、鑰匙等金屬做的物品,人體、大地、不純凈的水;常見絕緣體:塑料製品、橡膠、木頭、橡皮、布、紙等。
3、檢驗導體和絕緣體的方法:利用電池、電線和小燈泡所組成的簡單電路作為檢驗器,檢驗連接在兩條導線間的物品能否使電流通過,測定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生活中導體與絕緣體的應用:插座的裡面需要導電,用導體金屬做,外殼不能導電,用絕緣體塑料做;電線的外面都用橡膠皮包好,是為了絕緣……
家庭用電的危險行為:許多電器連接在一條電線的插座上,或電器連續使用時間過長,都有可能因過熱發生火災;用濕布擦拭電燈、將濕衣服晾在電線上、在高壓線附近放風箏這些行為都會導致觸電,很危險。
當家裡的電路發生故障時,先要切斷電源,然後請專業人員來修理。
4、磁鐵有南極(S)和北極(N),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磁鐵的性質:(1)能吸鐵(2)能指南北(3)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5、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極。磁極指向北的一端是北極,用「N」North表示;指向南的一端是南極,用「S」South表示。
6、指南針就是一塊小磁鐵,它總是一頭指南,一頭指北。指南的一頭稱為南極(S),指北的一頭稱為北極(N)。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戰國時它被稱為司南。
指南針指南北的原因是: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地球的北極吸磁鐵的N端,地球的南極吸磁鐵的S端。
7、測量比較兩塊磁鐵磁力大小的方法:用磁鐵去吸大頭針或回形針等,吸得多的磁力大。
8、兩極變化和線圈繞向、電池正負極接法有關。
9、電磁鐵和磁鐵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相同:都有磁性,都有磁極,都能指南北,都是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不同:磁鐵磁性是永久的,電磁鐵在通電時有磁性,斷電後磁性消失。
磁鐵在生活中的用途:門吸、帶磁性的冰箱門、磁懸浮列車等。
電磁鐵磁力大小與電流大小和電線匝數以及有無鐵心有關:電流大,磁力大;匝數多,磁力大;有鐵心,磁力大
電可以產生磁。把電線按照一個方向繞在鐵釘上,接通電路,就形成了一個電磁鐵,可以吸起大頭針或回形針等。
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池的數量有關,電池越多,磁力越大;磁力大小還與線圈匝數有關,線圈匝數越多,磁力也越大。電磁鐵也有南極和北極,而且改變電池的正負極,電磁鐵的南極和北極也會改變。
電磁鐵的應用:電動機、電磁起重機、電鈴等。
第四單元:呼吸和血液循環
圖片部分:肺的介紹
(下圖)
拓展空間:心臟是人體的「泵」,推動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環運動。心臟和血管是人體的血液中要循環器官。
血液相當於「運輸兵」,人體通過血液循環把肺吸進的氧氣、小腸吸收的養料帶給身體各部分,同時把身體各部分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運走,交給肺和排泄器官排出體外。
經常運動、合理飲食是保護心臟最主要的方法。
運動時為了給身體提供足夠的養料,心臟在加速運動式的同時也增強了自身機能。合理飲食能保障心臟所需的營養,預防心臟病。在飲食結構上要做到葷素搭配,每天還要喝6~8杯水。
基礎訓練:
填空題:
呼吸讓我們吸進富有的(氧氣)的(空氣),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廢氣,肺是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交換的重要器官。
心跳就是心臟的的(收縮與舒張)。心臟每次收縮舒張,我們就會感覺到一次心跳。
(心臟)和(血管)使人體的血液循環器官。
實驗操作:收集兩袋氣體,其中一袋是空氣,另一袋是人呼出的氣體,同時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搖晃一下,我們可以看到人呼出氣體的那一袋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這個實驗說明:呼出的氣體是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知識問答:
心臟為什麼要推動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動呢?
答:血液在推動的過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氣和消化器官吸收的養料運送的全身各處去,又把全身各處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通過肺和排泄器官排除體外,只有心臟不停的跳動,血液才能不停地在血管里循環流動。
復習要點:
1、運動會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後心跳、呼吸又會恢復到正常的狀態。
人一分鍾的心臟跳動次數與脈搏次數是一樣的。運動後人的呼吸次數與心跳次數都會加快。休息後會慢慢趨於平靜,直到恢復到和運動前一樣。
2、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肺。(認識並知道他們的作用)
人呼吸時,主要吸入空氣中的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3、呼吸時,我們吸進富有氧氣的空氣,呼出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肺是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交換的重要器官。
4、一次用力吸氣後,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5、肺活量大就說明機體攝氧能力和排出廢氣的能力強,人體內部的氧供應就充裕。
6、體育鍛煉能增加人的肺活量,使心臟更有力。肺活量由呼吸肌的力量、彈性決定的。保護肺和心臟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預防呼吸道傳染病,不吸煙,不喝酒。
7、心跳就是心臟的收縮與舒張。心臟每收縮、舒張一次,我們就會感覺到一次心跳。
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有跳動的脈搏。人進行血液循環的主要器官是心臟和血管,通過血液流動,可以把大量的氧氣和養料運送到身體各處,並能把從全身各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輸送到肺和其他器官排出體外。
8、心臟是人體的「泵」,心臟不斷跳動的目的是推動血液循環,保證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活動和生命活動。
9、心臟為什麼要推動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動:血液在循環流動的過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氣和消化器官吸收的養料運送到全身各處去,又把全身各處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通過肺和排泄器官排出體外。只有心臟不停地跳動,血液才能不停地在血管里循環流動。
10、將呼出的氣體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搖晃一下,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呼出的氣體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人在運動時,因為需要的能量增多,所以就要加快呼吸,以吸進更多的氧氣,同時也要血液加快循環,以便更快地將氧氣和養料運送到全身各處。所以人在運動時,呼吸和血液循環會同時加快。
第五單元 解釋與建立模型
復習要點:
1、解釋:解釋是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合理地說明事物變化的原因、事物之間的聯系,或者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如:日心說,板塊說。
解釋不一定是事實,它可能正確,也可能不正確。為了做出正確的解釋,需要在獲得充分證據的基礎上,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合理的思考。
2、建立模型:
科學家常建立模型來解釋他們的思想和發現。
模型能方便我們解釋那些難以直接觀察到的事物內部構造、事物的變化以及事物的聯系。如圖形(植物細胞模型)、公式(數學公式)
黑盒子模型,紙筒模型。 建議大家復制
C. 五年級上冊科學復習資料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1.種子發芽的必須條件是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
2.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但生長需要陽光。
3.植物生長需要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 、陽光、土壤。
4.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
5.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互相影響的。
7.食物是動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系叫食物鏈。
9.食物鏈中能自己製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製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
10.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
11.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狀結構,叫食物網。
12.像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群落。如: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個湖泊,一個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生態系統。
14.如果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環節受到了破壞,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態瓶一樣,如果環境條件受到破壞,生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影響。
16.寫食物鏈:草、兔、蝗蟲、鳥、蛇、鷹
1、草→兔→鷹
2、草→兔→蛇→鷹
3、草→蝗蟲→鷹
4、草→蝗蟲→蛇→鷹
5、草→鳥→蛇
6、草→鳥—→蛇→鷹
第二單元
1. 向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 像這樣,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遮擋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長短、方向與光源的位置、方向有關。
5. 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
6.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觀測儀計時。
8. 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線的形式傳播,速度約每秒30萬千米。擋光的物體會有影子,是因為光是直線傳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線形式傳播的。
11.運用光的反射的有額鏡、反光鏡 、潛望鏡。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線。光弱時瞳孔放大,光強時瞳孔縮小。
13. 許多光源在發光時也在發熱。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14. 匯聚太陽光的方法有凹面鏡、凸透鏡。
15. 人們對太陽能的利用有:太陽灶、點燃奧運聖火、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池板。
16.太陽表面溫度達6千多攝氏度,內部溫度高達2千萬多攝氏度。
17.吸熱本領最強的是黑色的粗糙物體。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熱快。
18.物體和太陽光垂直時升溫快。
第三單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點:
地形
特點
山地
地勢較高,蜿蜒起伏,層巒疊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較緩,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
高原
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
平原
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勢較高,中間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我國西部多高山,東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絕大部分的地震發生在地殼內,火山活動與地幔和地殼的運動有關。
4、地球內部的運動使地表形態發生不斷的變化,這種變化有時表現出來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時是極其緩慢的變化,像喜馬拉雅山年復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變化都是在流水、風、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緩慢的進行的,我們在短時間內難以察覺。
5、很多的高山是因為板塊的擠壓後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峽谷是板塊拉伸後形成的斷裂谷。
6、岩石變化的原因有冷和熱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動物的活動等。
7、由於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這種現象叫風化。
8、土壤分層實驗中,最底層是沙礫(小石子),中間是沙和粉沙,最上層是顆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殘體。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著幾十億個生物體。土壤為他們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殘體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質更豐富。動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動土壤,為空氣和水營造空間。
11、雨點降落時的力可以打散並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動時,攜走了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帶走了,這就是侵蝕。雨點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蝕的開始。
12、影響土壤被侵蝕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會被侵蝕;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會發生沉積。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時每刻都由侵蝕和沉積的現象發生。侵蝕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積卻填平了一些低窪的地方,侵蝕和沉積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風、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會侵蝕土地。
16、房屋應該建在坡度比較平緩的地方,在坡度較大的地方應該植樹和種草,來減少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17、保護森林、退耕還林可以減少土地的侵蝕。
第四單元
1、物體都有一個向下的力,這個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壓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快。
3、用橡皮筋作動力的小車,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多,行駛速度越快,行駛距離越遠;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少,行駛速度越慢,行駛距離越近。
4、橡皮筋、彈簧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很容易改變,在形狀改變時,它們會產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叫彈力。
5、衣褲松緊帶、票夾、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樣的彈簧都是利用了物體的彈力。
6、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噴氣式飛機、火箭 、氣墊船都是靠噴氣發動機產生的反沖力運動的。
7、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的更快,必須對物體用更大的力。
8、科學技術上統一規定用「牛頓」作力的單位,簡稱「牛」,用「N」表示。1牛約等於100克的力。
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徵製成的。
9、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指在「0」位置;(2)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量。
10、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時,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發生摩擦,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11、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一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小;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物體重,運動時的摩擦力大;物體輕,摩擦力小。
13、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
14、對於相同的物體,滾動的摩擦力小,滑動的摩擦力大。
15、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總是有摩擦力伴隨著。
16、自行車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後輪胎、腳蹬的表面、剎車橡皮、手柄(設計花紋或增加壓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軸、中軸、後軸、腳蹬的軸、大小齒輪與鏈條(安裝滾珠或加潤滑油)。
17、賽車的設計特點:(1)要設計力量很大的發動機;(動力要大)(2)設計流線型車身,使阻力減到最低;(空氣阻力要小)(3)車身重心很低,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可以使行駛穩定;(不會翻車)。(4)輪胎很寬,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輪胎不打滑)
D. 五年級上冊科學蘇教版復習資料
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復習資料 1、在工作時,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叫作機械。螺絲刀、釘錘、剪刀這些機械構造...5、像水龍頭這樣,輪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