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年級 > 小學三年級班本課程

小學三年級班本課程

發布時間:2021-02-13 12:43:38

1. 班本課程的實施方案,主要是一年級的,關於禮儀和閱讀的。誰有重賞!

禮儀,小孩子,不用這么重視,只需要學些基本的坐立行說話的基本禮儀就行了!回閱讀給些自然答閱讀,宇宙網路,生活網路,世界史,兒童漫畫什麼的就行,也可以給些有哲理性質的小故事,當然有些個別喜歡文學,歷史什麼的就給與針對的!

2. 請問延大預科班都學習那些課程,有晚自習什麼的嗎考試要考幾次

預科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層次,在18世紀後半葉,一些西方國家在高等院校設立過預科。解放前我國在一些學校專設過一年制預科,後逐步取消。新中國成立後,民族學院先後開設了一些民族預科班,在其他的一些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也相繼舉辦了相當數量的少數民族預科班。1996年全國舉辦民族預科的高等院校達140餘所,在校生11622名。預科教育對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使更多的少數民族學生升入高、中等專業學校學習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已成為主要為少數民族學生舉辦的獨具特色的辦學形式,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1984年3月,教育部、國家民委在《關於加強領導和進一步辦好高等院校少數民族班的意見》中,對有關民族預科班的教學和管理問題做了明確規定,規定預科階段的任務是「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採取特殊措施,著重提高文化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都得到進一步發展與提高,為在高等院校本、專科進行專業學習打下良好基礎」。預科的學習年限一般為一年,學生漢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習時間為二年。預科班學生入高校本、專科進行專業學習,其學制與該校本、專科學制相同。民族班招生,在堅持德、智、體全面考核,擇優錄取的原則下,從參加當年高考的少數民族考生中錄取,可適當降分。但是,要按照不同類型高等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要求,從各地區各民族的實際出發,區別對待,降分幅度要適當。民族預科班學生學習期滿,政治表現好,經所在學校考試成績合格的,直接進入有關院校本、專科學習。民族班本、專科學生的專業分配,根據國家特別是民族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及學生德、智、體情況,結合學生的志願,在預科班學習期滿時、由學校同有關省、自治區教育行政部門協商確定;也可以在招生時根據上述條件,由學校同有關省、自治區教育行政部門共同研究確定,具體工作由學校掌握。專業確定後,除特殊情況外,一般不得變動。
預科雖然重點補習高中文化課程,但教學目的與一般高考補習班不同,教學內容與將來的專業學習有聯系也有區別。近年來,有關部門根據預科教學的基本要求,統一組織編寫預科教材。並引入競爭機制,強化對民族預科學生的管理。要求按照國家教委頒布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組織教學和考試。規定預科生結業考試中民考漢學生凡漢語文、數學、外語有一門不及格者,不得進入內地高校學習;民考民學生漢語文、數學有一門不及格者,不得進入內地高校學習。
大學預科班,是指從初中和高中學生中破格錄取到高校預科的學生,他們在高校進行一年高中階段課程的補習,與大一課程進行銜接。第二年,轉入高校正式課程的學習。大學預科班的學生一般有以下幾類: (1)以破格方式錄取的大學少年班的學生。這些學生不超過15周歲,他們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課程是通過自學,跳級上來的,知識的學習連續性差,有些也不牢固,需要在預科班裡進行鞏固,為大一開課打好基礎。 (2)高水平運動員。高校招收的高水平運動員,運動成績突出,但文化成績控制在當地本科錄取分數線以下200分以內。有發展潛力和培養前途的考生,文化成績300多分就可以被預科班錄取。預科班的學生,在預科班學習期間,不能參加國家舉辦的大學生運動會。 (3)高校直接從高中二年級的學生中招收的優秀學生、學生幹部和特長生。他們通過考核和測試進入高校預科班。 (4)民族院校預科班招生,可低80分錄取第一志願的少數民族考生。 除此之外,高校還有許多不同形式的預科班。 預科班一般不注冊正式學籍,經過一年預科班的學習,考試合格者,第二年正式轉入本(專)科學習,不合格者作退學處理。轉入正式本、專科的考生從轉正之日起計算入學時間。
2000年,為加快西部大開發戰略步伐,培養和造就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高級專門人才,切實促進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教育部繼續在有關普通高等學校舉辦少數民族預科班,為高校輸送合格少數民族生源。教育部發出《關於下達2000年普通高等學校少數民族預科班招生計劃的通知》,確定教育部等部委所屬的75所高等學校招收少數民族預科生2912人。據統計,200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共招收少數民族預科生10776人,其中部委所屬高校招收2977人。 為加快西部大開發戰略步伐,培養和造就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高級專門人才,2001年,教育部印發《關於下達2001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民族預科招生來源計劃的通知》,根據《通知》規定,教育部等4部委所屬的55所高等學校和遼寧等8個省所屬的13所高等學校共招收了少數民族預科生2600人。 2002年6月,教育部下達《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民族預科班和民族班招生來源計劃》。根據《計劃》,教育部等4部委所屬的66所高等學校和遼寧等8個省所屬的13所高等學校共招收少數民族預科生2992名。2002年11月8日~9日,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在新疆師范大學召開全國普通高校少數民族預科工作研討會。會議明確今後全國普通高校民族預科的重點工作:一是進一步規范高校預科的招生、教學和學籍管理工作。二是建立高校民族預科辦學評估制度。三是高校民族預科教學實行統一教學計劃、統一教學標准、統一教材。四是對預科課程實行分層次管理,全國統一課程主要有語文、數學、外語、計算機基礎、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黨的民族政策5門,由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教材,供高校預科使用。其他課程由高校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2003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出《關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民族預科班、民族班招生、管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2003年,教育部等5部委所屬的84所高等學校共招收少數民族預科生4056名。 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關於「做好高校民族班和民族預科班的招生工作,以上學年招生規模為基數,並按上學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招生平均增長比例,確定當年國家部委及東中部地區所屬高等學校民族班和民族預科班的招生規模」精神,確定了2004年4933名預科生招生計劃。2004年3月、10月,分別在南昌、貴陽召開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少數民族預科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研討會。會議總結了預科班辦學的成功經驗及存在的問題,對預科辦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學校少數民族預科辦學要向規范化、規模化、科學化、現代化發展,從2005年起全國高校本、專科預科培養實行相對集中辦學。

3. 小學六年級的有什麼課程!!

六年級課程和之前年級差別不大。開設有: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品德與社會、體育、(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勞技等。

六年級是五年級和七年級之間的年級,也是六年制小學中最重要的一個年級,最後一個年級(五四學制的學校為初一年級)。小升初的來臨將使小學生忙碌起來,此時家長也會帶著孩子到各種中學參加考試。

六年級學生要仔細復習以前的所有知識,為將來的學習打好牢固的基礎。時刻准備,萬萬不可怠懈,不可鬆懈。六年級的學生也正處於心理發展的驟變期,所以家長和老師要共同引導和幫助他們正確的認知人物及社會。



(3)小學三年級班本課程擴展閱讀

為配合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推廣工作的實施,滿足廣大教師理解、把握課程標准和新教材的迫切需求,精選了小學數學的優秀課例。這些課例是近兩年來實驗區課程標准實驗教學工作的結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課例由教師講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專家點評三部分組成。

要小學六年級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 小學一年級班本課程有哪些

很 簡單啦 數學就是10 以內的加減發 語文就是拼音 多了也就沒有了

望採納

5. 幼兒園鳥的課程敘事

石屏幼兒園舉行了班本課程敘事活動。本學期幼兒園各年級組圍繞幼兒園「愛心回」課程嘗試實施班級小課程的開發答。小中大三個年級組分別從感恩父母、珍惜友誼、熱愛自然三個主題,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開展班級課程。在本次課程敘事活動中,老師們結合過程性圖片講述著自己的班級小故事,和大家分享著在實施課程過程中孩子們的成長歷程。
記得採納!!!

6. 小學班本課程有哪些

小學主要課程 語文,數學,英語,音樂,弟子規(國學經典),科學,品德與社會 這些考試時都要考,有些是學校領導到班級抽考

7. 小學數學新課改總結

課程問題在任何國家教育體系中都處於中心地位,它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教育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研究與實驗必須探討的核心問題之一。隨著中國基礎教育新一輪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動和實施,課程創新的歷史使命已成為當前我國教育界人人關注的又一個焦點。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和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改變課程過分強調學科體系、脫離時代和社會發展以及學生實際的狀況。抓緊建立更新教學內容的機制,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重視實驗課教學,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本章將圍繞著這些基本要求展開議論,提出有關創新教育課程改革,特別是教育、教學內容創新的若干觀點。

一、課程內容面臨嚴峻挑戰

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後,我國首次構建了義務教育課程體系,倡導新的教育觀念,傳播新的課程思想,推動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程。但是,課程的發展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革。在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培養創新人才的新形勢下,現在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已顯得很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在教育理論界,對於「課程是什麼」的概念,目前尚存在著諸多紛爭,甚至被人歸納為有6種不同類型定義,包括:課程即教學科目;課程是有計劃的教學活動;課程即預期的學習結果;課程即學習經驗;課程是社會文化的再生產;課程即社會改造。正如有學者指出,這「充分表明了課程這一概念與它在國外學術界仍處於未確定狀態一樣,也是我國教育學界中使用得多而定義最差的概念。」

以探討創新教育為基本宗旨的論著,本章並不打算介入有關課程定義的爭論。無論怎麼講,作為我國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集中體現,教學內容及其體系構成,都是課程研究最基本的要素;而知識經濟時代對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最緊迫的要求,就是要盡快改造舊的課程體系,將人類社會中長期積累起來的,並在當代社會中急劇發展的知識技能和道德觀念,轉化為能被不同年齡學生所接受的課程體系、結構和內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綜合性教育論著《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對教育內容做出如下界定:「教育內容這一概念是指一整套以教學計劃的具體形式(課表和課程)存在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念和行為。它們是根據各種學校規定的目的和目標而設計的。」教育內容,或者具體地說課程教學內容,在我國教育界傳統上歷來被視為學生習得的知識,而知識的傳遞則必須以教材為依據。事實上,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初廣泛引用前蘇聯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以後幾十年內,「教學內容」指的就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教育技術用語詞彙》里,將這些術語定義為:教學計劃指的是「確定所要教授的專業內容,列出每種專業內容的教學課時,以及掌握知識的目錄。」「教學大綱通常以指令性文字的形式出現。課程即指在某一特定學科或層次的學習的組織。課程設計的目的實際是確定學習的目標、內容、方法和教育設備。」

教學內容是學校向學生所傳遞的最基本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念,課程教學內容的取向和選擇,體現了教育決策者、課程編制者和教學執行者共同的知識觀和質量觀,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

在討論課程內容創新之前,回顧一下70年前陶行知先生對那時課程內容最主要的載體——教材的批判,並與我國中小學現行課程教學內容作一些比較是很有啟迪意義的。

陶先生曾以「中國教科書之總批評」為題,說過許多相當激憤的話語:

「我們試著把光緒年間出版的教科書和現在出版的教科書比較一下,可以看出一件驚人的事實。這事實便是三十年來,中國的教科書在枝節上雖有好些進步,但是在根本上是一點兒變化也沒有。三十年前中國的教科書是以文字做中心,到現在中國的教科書還是以文字做中心。」

「教科書的根本意義毫未改變,現在和從前一樣,教科書是認字的書、讀文的書罷了。從農業文明渡到工業文明最重要的知識技能,無過於自然科學,沒有真正駕馭自然勢力的科學則農業文明必然破產,工業文明建不起來,那是多麼危險的事啊!但是把通行的小學常識與初中自然拿來審查一番,您立刻發現它們只是科學的識字書,只是科學的論文書。這些書使您覺得讀到鬍子白也不能叫您得著絲毫駕馭自然的力量。」

「這些教科書並不教您在利用自然上認識自然,它們不教您試驗,不教您創造。它們只能把您造成一個自然科學的書獃子。」

「它們教您識民權的字,不教您拿民權;教您讀民主的書,不教您干民主的事。在這些書里您又可以看出編輯人引您開倒車開到義和團時代以前。他們不教小朋友在家裡、校里、村裡、市裡去干一點小建設、小生產以立建國之基礎,卻教小孩子去治國平天下……」

時隔近70年再來聆聽陶先生的教誨,我們同樣驚訝地發現,「從工業文明渡到知識文明」之際,歷史竟如此之相似。

● 相似點之一:教學內容缺乏對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全面把握

陶行知先生認為當時的自然科學教材只是「科學的識字書」和「論文書」,指的就是科學課程內容只注重科學知識的羅列和科學事實的獲取,而不注重對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理解和探究。的確,既使到現在,中小學科學課程在內容的取捨上,並沒有把使學生真正了解「什麼是現代科學」為重點來設計;一部分從事自然科學課程教學的教師也沒有真正理解和把握現代科學和古代科學的差別。

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以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認為,現代科學發端於伽利略。因為在伽利略以前,古代科學只是依靠哲學家的思辨;自伽利略開始,科學研究才把觀測證據作為主要方法,認為它是從觀測和實驗的事實上升為科學觀點和結論的過程,或者為了某種觀點或結論尋找觀測和實驗證據的過程。也就是說,科學理論只能產生觀測和實驗之後而不是在它們之前。在形成了這種行為和思維模式後,現代科學才應運而生,並在近代逐步發展為人類社會第一生產力的地位。因此,目前我國中小學科學課程迴避「什麼是現代科學」和「科學家是如何工作和創新」這樣一些重大命題,僅僅要求學生記憶一些科學事實,沒有抓住科學教育的本質內容,也背離了科學課程設立的初衷。

在人文和社會課程中同樣存在類似情況。實行多年的傳統語文課程就是典型的實例,教條刻板地語法肢解和牽強性辨析,就連作為人生工具的寫作和閱讀,也在語文課程內容中被置於較次要的地位。不僅失落了對文學藝術的鑒賞感悟和人生體驗,失落了情感陶冶和想像力的調動,更重要的是失落了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育。學校教育需要承擔使兒童社會化和向下一代傳遞文化標准和文化價值的重要使命,而我們的人文、社會課程內容顯然在某種程度上被異化。

● 相似點之二:將課程學習內容局限在以學科為中心的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上。

陶行知先生提倡以生活為中心,反對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他認為:「文字中心之過在以文字當教育,以為除文字之外別無教育。」通觀今天的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教材內容,其實並未掙脫這種以文字為中心的窠臼。

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教材,一是本能地堅持學科封閉、互不交叉的傳統,學科之間的聯系極差,教師從本學科內容系統完整出發,不可能自覺推動各種形式的跨學科教學,從而違背了現代科學綜合化發展的大趨勢。二是形成「千校一面,萬人一書」的格局,課程缺乏多樣性和適應性,缺少因地因校制宜的特色和個性;三是無法從社會經濟和生活中不斷汲取新的內容,造成學生不能及時獲得最新知識。事實上,學生對現代科技前沿知識和價值觀念(包括正確的或不正確的)的理解,都不是學校目前課程內容所能給予的,大量的信息來源於大眾傳媒和課外閱讀,來源於非正規教育渠道。正如S.拉塞爾指出的那樣:「學校教育內容與非正規教育內容之間的差距和交流的缺乏日趨嚴重,已成為學校的一個問題。 在校外獲得的相當一部分信息極為多樣化,缺乏內在聯系,其價值也不盡相同,它們成為消極的儲存物。另一部分有用的、現代的、適合學生興趣的信息卻很少被教師提到或利用。當兩種信息出現矛盾時便更加令人擔憂了。」

● 相似點之三:課程內容忽略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對態度和技能學習重要性認識不足

無論是以文字為中心,還是以學科知識為中心,最大的弊端都是「不教您在利用自然上認識自然」,「不教您試驗,不教您創造」。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必須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尤其必須強調聯系學生生活、聯系社會實際的學習環節,課程學習目標不僅需要包括知識技能,也應該蘊含思維能力與習慣、思想方法、意識、觀念,以及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做合一」的曉庄學校,或許比我們現在某些重點中學的學習質量反而更勝一籌。

目前,國際教育界在教學內容確定的依據——課程目標優先選擇的取向上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按照傳統慣例,確定教學內容的目標有三個不同的層次,依次是:(1)知識;(2)實用技術;(3)態度和技能——三種層次優先重視獲取知識。今天,在信息量持續迅速增加和社會生活傳播對教育內容影響日趨強烈的前提條件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卻指出:「如果把十分復雜多樣的過程簡化,我們就可以按照學校教育目標層次的顛倒形式表現出突出行為培養的新趨勢。」這種新的目標三級層次依次為:(1)態度和技能;(2)實用技術;(3)知識——優先重視的是態度和技能。雖然新的三級目標層次絕不忽視在社會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傳播信息,它必須做到與科學自身的發展及其對社會和個人生活產生的作用協調一致,但是,目標的價值取向和優先順序確實已出現了變化,因為「現在人們知道,具有堅實行為素養的人(關心變化和革新,有批判精神和團結精神,富於責任感和思想自主的人)更適合於學習和更新自己的專業和文化知識。他們在需要時知道如何通過圖書館和計算機獲取新信息。行為和能力也是在掌握和實踐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的。」

針對課程和教學內容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最近,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對我國的科學教育狀況做過剖析和評價,我們認為,他的這些看法在原則上也符合科學教育之外其他課程的現實情況。路甬祥教授說,中國科學教育的弱點,在於過分注重於知識灌輸,忽視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的培養;過於一統的教育管理模式抑制了學校的自主創新和競爭,限制了科學教育內容、方法與目標的多樣性、創造性和靈活性;長期的計劃經濟環境,使中國缺乏對科學教育內容不斷更新的強有力的社會競爭需求動因;改革開放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後還未來得及建立起健全的、有效的社會對科學教育改革發展的評價和輿論反饋機制;還缺乏更加廣泛深入的國際性科學教育交流與合作;校長、教師的科學素養及教育學、心理學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人文藝術存在人為分割和偏斜等等。

為此,我們有必要從當今時代人類文明進程的高度,認識課程教學內容更新的必然趨勢,重點觀照課程內容改革和創新中的幾個問題。

二、人類文明進程與教學內容更新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課程和教材,教學內容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學校課程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受科技進步、社會經濟環境的制約,也因其傳承和創新職能,反過來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正如布魯姆所說,離開了社會背景,「課程爭論的意義也就黯然失色……不顧教育過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來論述教育理論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是自甘淺薄,勢必在社會上和教室里受到蔑視。」可惜的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實施多年的課程設置,特別是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取捨,基本上因襲工業化初期建立的學科體系,始終將學習重心放在20世紀初期之前人類創造的知識上,最新科技成果因無法在這種「系統化」的體系中找到應有的位置,很難被納入教學內容之中,直到即將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也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對此,我們有必要以自然科學為例,依據人類文明進程和社會發展的相關背景,揭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內容陳舊、落後的現象。

通常,自然科學的課程內容概括的是歷史積累起來的科技知識,而現代科技知識體系本身,在近幾十年出現了許多重大的變化,至少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學科的核心知識在急劇變化與快速更新

自然科學史研究指出,自文藝復興以來,人類歷史上已經發生了三次科學革命。

第一次是16~18世紀近代科學的誕生以及技術革命,它們引發了啟蒙運動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是19世紀近代科學的全面發展和技術的重大發明,它們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知識源泉。在第一、二次科學革命影響下,科學呈現出空前的繁榮,各門學科的核心知識都相繼出現了革命性的突破。

在天文學領域,1543年哥白尼發表著名的《天體運行論》,確立了天體學說的基礎。布魯諾繼承和發展了這一學說,而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證明了哥白尼的理論。在物理學領域,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和運動迭加原理,提出速度、加速度和慣性等物理概念;牛頓則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並系統總結出三大運動定律,1687年,他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總結了當時包括力學、數學和天文學在內的偉大科學成就。在化學領域,自1661年波義爾提出化學元素概念後,拉瓦錫發現物質不滅定律,並於1789年出版了化學教科書《化學大綱》,使化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其後,道爾頓提出原子論,門捷列夫1869年發表第一張元素周期表,推動了19世紀化學革命興起。在生物學領域,在17世紀初,哈維發現血液循環,胡克發現植物細胞,列文虎克發現原生動物和細菌,巴斯德的工作則奠定了微生物學的基礎;其後,1735年林奈提出生物分類系統,1859年達爾文《物種起源》出版,正式確立了生物進化論,生物科學也獲得一次偉大的突破;在此基礎上,1866年孟德爾利用豌豆雜交,進一步揭示了生物的遺傳規律。此外,數學作為促進科學進步的重要工具也得到長足的發展,17世紀中葉,笛卡爾和費爾馬創立解析幾何,牛頓和萊布尼茨獨立發明微積分;18世紀數學家伯努利、歐拉、拉格朗日等人開拓了一系列數學分支;19世紀數學家不僅復興了幾何學、重建了微積分,而且使代數學獲得巨大的進步。他們在科學領域獲得的這些成就,經過後人按學科知識體系分類整理、完善並進行系統化編排之後,便構成了今天我們中小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乃至地理等學科的核心知識和主要的課程學習內容。

人們現在已經看到,自20世紀初開始啟動的第三次科學革命,即現代科學革命和高新技術革命,不僅奠定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基礎,而且為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鋪平了道路。這次革命比前兩次意義更為深遠,首先是物理革命,隨後是天文學、地理學和生物學革命;伴隨而至的,還有核能技術、航空航天技術、計算機和互聯網路技術、生物技術和材料技術等等,共同構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知識革命。

20世紀初啟動的物理革命,首先是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否定了牛頓力學中絕對時空的基本概念;其次是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論,波爾、薛定鄂等科學家的工作完成了量子力學的構建,使人們對物質世界從宏觀認識到微觀認識都發生了質的改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成為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也奠定了現代天文學和原子物理學的科學基礎。從宏觀上看,在天文學領域里,1929年哈勃提出有關星系紅移的哈勃定律;1948年伽莫夫提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模型,而在1964年彭齊亞斯等人觀測到了宇宙大爆炸留下的背景輻射。在地理學領域,自1915年魏格納在《海陸的起源》一書中提出大陸漂移學說後,赫斯用海底擴展理論、勒比雄用板塊理論繼續完善和豐富這一學說,從而加深了人們對自己賴以生存的地球的認識。從微觀上看,20世紀初盧瑟福發現原子核和質子,並且成功實現了將一種元素轉變為另一種元素;20世紀30年代後,泡利、查德威克等科學家陸續發現中子、正電子、介子、光子、中微子等基本粒子;1964年蓋爾曼正式提出基本粒子結構的誇克模型,並被後人不斷地修改完善。生物科學同樣日新月異,不斷揭示出生命現象的本質,其中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的成就尤為突出。20世紀初,摩爾根初步建立基因遺傳理論體系;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分子生物學宣告誕生;1969年,64個遺傳密碼被破譯,確立了生命遺傳信息傳遞模式。20世紀90年代以後,影響深遠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在解讀人類全部遺傳信息,並於2000年完成了草圖繪制,戰勝疾病、延緩衰老、改變遺傳性狀將不再是科幻小說描述的情景;1997年,維爾穆特首次以體細胞培育出克隆羊「多利」,基因工程也得到了大量的實際運用,生命現象已不再神秘。

總之,物質基本結構的誇克模型、地球地質構成的板塊模型、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模型和生物遺傳物質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等等,代表著20世紀中、後期在科學領域的最高成就和核心知識,是人類對自然和生命認識上的一次巨大的飛躍。與此同時,數學領域隨之取得一系列成就,包括核心數學和應用數學,如運籌學、數理統計、模糊數學、計算數學和數理邏輯等等,新的數學原理和數學方法層出不窮。第三次科學革命浪潮還在繼續向前推進,幾乎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學和數學等學科的傳統概念。例如,盡管牛頓力學對引力的在我們的課程中似乎很精確,但在愛因斯坦看來,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並非牛頓所描述的那樣直接產生引力,而是每個物體對周圍的時間和空間產生影響,引力就是這種被影響了的時間和空間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樣一來,牛頓力學對引力的解釋就必須完全改寫。在這種態勢下,我國中小學領域延續多年、基本不變的自然科學類課程內容,由於無法及時向學生傳遞這些新的科學原理,知識陳舊和老化問題早就引起了諸多科學家和有識之士極大的憂慮。

2、高新技術革命是第三次科學革命的顯著特點之一

與前兩次科學革命相比,第三次科學革命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伴隨而至的高新技術革命。現代科學轉變為技術和技術轉化為商品的周期縮短,科學、技術和生產一體化的格局,促成了全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高新技術是建立在現代科學理論或最新科學突破基礎上,具有高擴散性和高附加值的知識密集性尖端技術。目前主要集中在幾個關鍵領域,如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自動化技術、激光技術、材料技術、能源技術、環境技術、先進製造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等。其中以信息技術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尤為重要,信息技術革命就像原子核裂變的鏈式反應那樣迅速「爆炸」,幾乎滲透到一切領域,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我們已經知道,知識經濟時代的物質前提就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革命指的是信息技術、信息傳播、信息獲取和信息應用等系列重大進步帶來的世界經濟、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有人認為,信息技術革命至今已經發生過兩次:第一次以個人電腦、微處理器和軟體為代表,解決了信息的海量儲存和高速處理問題;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以網路技術、通訊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為代表,解決了信息傳播和處理的全息集成問題,使人類的生活空間從物理空間擴展到電腦網路虛擬空間,即「賽伯空間」。在不久的將來,還會發生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將要解決人腦與機器的全自動信息對接、信息交換和互動問題,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革命打下技術基礎,使人類社會步入知識文明時代的成熟期。

無論怎樣講,高新技術革命將使「技術」本身,在即將到來的21世紀獲得前所未有的地位,技術教育比任何時代都更顯得更為重要。早在1985年,美國就啟動了著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2061計劃》,站在戰略性的高度上,針對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技術教育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代表著美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

《2061計劃》是美國促進科學協會聯合美國科學院、聯邦教育部等12個機構,制定的一項面向21世紀的中小學課程改革工程。由於2061年哈雷慧星將再次臨近地球,這項改革的目標就是使當今兒童能適應那個時期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所以取名為「2061計劃」。在該計劃第一階段技術專家小組報告里,針對技術教育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觀點,這里不妨摘錄幾段精闢的論述:

「這篇報告中所提出的建議的意義遠遠超出現有學校課程中增加一點點技術,而在於這些建議將成為美國教育一次重大改革的內容基礎。通過整個的學習過程來反映技術已滲進我們的生活,而且廣泛採用從簡單的實驗經驗到研究社會經濟效益等方法。」

「技術不同於科學,科學的作用在於理解,技術的作用在於做、製造和實施。科學原理,無論是否被發現,都是構成技術的基礎。雖然技術的基礎是科學,技術常常領先於甚至孕育著科學發現。」

「技術就是運用知識、工具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擴展人的能力。技術最貼切的描述是一種過程,但是更普遍為人所知的還是它的產品及其社會效益。技術通過科學發現而發展,通過工程設計而成型。它由發明者和設計者構想產生,通過企業家的工作變成成果,由社會來推行和利用,但它有時令人難以覺察地就進入到社會體制中並常常以難以預見的方式帶來許多變化。」

「技術的介紹應當從描述開始,接著採取實驗和親身體驗的方法,而且這一切都應隨著從幼兒園到第12年級而不斷增加其深度和學生的參與活動。」

「青年人完成高級中學學業時,應當充分認識到,他們將在其一生中,在不斷變化的基礎上遇到技術問題。但是,只長期積累知識仍然不夠,他們還應當知道技術的意義,技術為何物,以及如何加以利用。最終每一個這樣的人都將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一個技師,以准備投入到一個高度技術化的世界中去。」

對照我國基礎教育的情況分析,我國中小學生目前主要通過開設「勞動技術課」,學習一些生產、生活中的簡單勞動技能,但與其他課程存在著「兩張皮」的關系,技術教育並沒有在科學課程中得到應該的重視。對此,桑新民教授最近撰文指出,勞動技術教育應該是「德智體美勞」五育之整合。「科學教育培養的是認識能力,而技術教育培養的是創造性實踐能力,後者顯然要以前者為基礎,但卻是前者的綜合與創造性運用,因而後者要比前者復雜得多。」勞動技術教育必須結合於其他課程(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課程)中,需要強化勞動技術教育的戰略地位。因此,「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入探討勞動技術教育的實質、內在結構及其在五育中的地位,並由此調整我國基礎教育的目標模式、課程標准、教學計劃及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這對於我國九十年代教育實踐和理論的改革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並將對我國21世紀的國民素質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3、綜合化方向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大趨勢

科學學科的形成大約在二、三百年前,它是社會分工在科學領域的必然結果。自然科學通常被劃分為六大學科,即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從而形成了基礎教育歷來以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分科方式來實現科學教育目標的格局。

然而,由於科學學科本身的發展和變化,事實上,現在已經找不到一種純粹的化學變化或物理變化,水從氣態變成液體時,產生許多氫鍵,同時具有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雙重性質。在分子問題中,化學和物理幾乎都在協同發揮作用。分子最初是哲學家設想的用機械方法分解的最小單位,這種概念目前已經過時,分子更確切地應該表述為「可以用量子力學來處理的物質系統」。從這種新定義出發,原來的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天文、地學的一部分,都可以合並為一門新的基礎科學棗分子科學。科學界人士提出,學科的重新分類有利於人才的培養,他們認為:「我國的教學計劃不能再用老一套,將物理、化學、生物分開,必須集合在分子科學的旗下。所有學生都應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實驗和理論計算也要有一定的訓練,但可以有重點地讓學生選擇。也就是說,學生必須具備寬泛的基礎和對科學的發展的正確認識,才能適應學科新而快的發展。站得高,看得遠,並具有發展的基礎。」

現代科學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整體化、綜合性的趨勢越來越顯露。一些邊緣學科、交叉學科、橫斷學科,以及以具有普遍性整體性為研究對象的一系列綜合性學科發展迅速。如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超循環論、突變論、混沌理論等等。近幾十年來,僅經濟學就衍生出幾十個交叉學科,如工業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商業經濟學、交通運輸經濟學、建築經濟學、旅遊經濟學等等。傳統教育學中也衍生出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教育技術學、教育傳播學、教育生態學等許多分支交叉學科。此外,傳統科學向應用方向分化的趨勢也日益明顯。例如,哲學主動地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形成了科學哲學、技術哲學、歷史哲學、人生哲學、教育哲學、信息哲學、市場哲學等等。

科學的變革揭示了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打破了各學科之間壁壘分明的界限,也為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更加緊密地聯盟創造了條件。

8. 小學班本課程有哪些

算術就是10 以內的加減法,語文就是拼音,其他也就沒有了。

9. 關於第一次上班本課程(捏超級黏土)的作文

【讀者精選】《我一生都在等你》——維·托卡列娃 阿爾塔莫諾娃只考了一次,就很輕松的考上了音樂專科學校。入學考試的時候,她彈了柴可夫斯基和肖邦的曲子,還表演了一些技法。基列耶夫和她一起參加了考試,但是沒有考上,他作曲得了三分,只差一分而沒被錄取。基列耶夫的樂感非常好,難以彌補的是他彈錯了五個音符。當時,阿爾塔莫諾娃很想走到他面前,對他說,他是所有人當中最有才的。但她有些不好意思:他也許會把同情當作憐憫,並因此感到羞辱。 秋天開始上課時,全班聚集到了一起。基列耶夫竟然也在這個班裡,顯然他是走了後門。音樂就是上帝,學校就是殿堂,現在突然來了個走後門的人,多麼鮮明的反差!在班上大家當著基列耶夫的面什麼都不說,但是卻有意疏遠他。對此,基列耶夫也假裝不在乎。不過,阿爾塔莫諾娃看到了,並且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心裡很痛苦。 在教室里,阿爾塔莫諾娃和基列耶夫通常坐在一排。她替他在餐廳排隊,買灌腸和蜜糖餅干。而且每逢考試時,總是提前把自己的提綱借給他。要是基列耶夫說他看不清他的筆記,阿爾塔莫諾娃就大聲念給他聽。 那是考試結束後的一天,他們在阿爾塔莫諾娃家的廚房裡自製早餐。他們炸的土豆,是基列耶夫洗的,洗得很認真,好像他一輩子就是干這個的。他們把保加利亞綠辣椒、蔥、香腸和土豆燉在一塊兒,上面澆上雞蛋。基列耶夫把這稱為「鄉下早餐」。阿爾塔莫諾娃覺得這樣的食物和詞語的搭配很有新意,近乎完美。 為了驅除睡意,基列耶夫坐下來彈琴。他喜歡的作曲家是普羅科菲耶夫;阿爾塔莫諾娃認同的卻是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的曲子多麼優美啊,屋裡的牆壁多麼好看啊,生活太美好了,阿爾塔莫諾娃萌生了愛情。 一開始阿爾塔莫諾娃並不知道自己愛上了基列耶夫,只是有時候會想他。當時所有的人都知道,阿爾塔莫諾娃也知道,基列耶夫娶了個妻子叫魯菲娜。結婚的時候,他剛二十歲,可魯菲娜已經三十歲了。她漂亮得難以形容,以致基列耶夫神魂顛倒,把她從一個大人物那裡搶了過來。為了純粹的愛,魯菲娜搬出了五居室的房子,然後和基列耶夫開始了共同生活。這時,魯菲娜看到了差別:床鋪、餐桌的擺放位置,還有餐桌上的食物,和以前都不一樣了。 基列耶夫在露天舞場和婚禮上掙外快,他把微薄的薪水裝在信封里連同一直難以消逝的愧疚都交給魯菲娜。魯菲娜不滿意,基列耶夫也抬不起頭來。這一切阿爾塔莫諾娃都知道,不過,了解歸了解,卻於事無補,一切照舊:沒有基列耶夫,她簡直無法呼吸。 要好的女友聽到阿爾塔莫諾娃講了好長時間,說:「你要是實在忍不住,就告訴他,這樣你就會平靜下來。」 說,還是不說?整個四月和五月,阿爾塔莫諾娃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說吧,萬一他不需要這份感情呢?愛情是高尚的,阿爾塔莫諾娃怕傷害自己的自尊心。或者他可能回答:「我喜歡另一個女人。」這樣,他們倆就不能像從前那樣一起在學校食堂排隊,一起吃小灌腸,一起喝咖啡;就不能一起去圖書館;她就不能在他們一起乘坐電梯時仰著臉看他了。不能說,不能攤牌。還有一種可能,一切都說了出來,他只是有保留地同意。於是,她成了他的情人,他會經常看錶,變成一個行色匆匆的男人,在魯菲娜面前的愧疚更加沉重。這種矛盾不會給他增加幸福。 最好不說,讓一切保持原樣。 就這樣,阿爾塔莫諾娃給愛加了鎖,而鑰匙交給了女友。 夏日的一天,門鈴突然響起,阿爾塔莫諾娃打開門看見了基列耶夫。他站在那裡,表情嚴肅,甚至莊重,卻有點不自然。阿爾塔莫諾娃等他說話,他卻一言不發。 「你有《兒童樂譜》嗎?」基列耶夫終於問道。 「大概有吧,你要它干什麼?」 「我想改編,把它編成現代風格的曲子。」 「為什麼改編柴可夫斯基的?最好是改編普羅科耶夫的。」 基列耶夫沒有回答。阿爾塔莫諾娃發現他喝醉了。 基列耶夫進來後,站在了過廳中間。阿爾塔莫諾娃想,在哪能找到柴可夫斯基的《兒童樂譜》呢?阿爾塔莫諾娃搬來一個凳子,想爬到閣樓上去找。突然,基列耶夫一下子抱住了阿爾塔莫諾娃,一聲不響地把她從椅子上抱下來,然後進了卧室。阿爾塔莫諾娃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抱著她像抱個孩子似的。阿爾塔莫諾娃腦子里亂糟糟的:同意還是不同意?他知道自己愛他,非常愛,而且已經愛了很長時間了,這正是個機會。可他一句話也不說,而且還醉醺醺的樣子…… 第二天,阿爾塔莫諾娃像往常一樣給他買了小灌腸和咖啡。基列耶夫吃著東西,眼睛望著空曠的地方。他不記得了,阿爾塔莫諾娃想,要不,問問他?可怎麼問呢?問他,你記得嗎?他准會說,什麼事兒?阿爾塔莫諾娃什麼也沒有問。 2 社區醫生問她要不要把孩子生下來。 「我不知道。」阿爾塔莫諾娃回答說。 「您考慮一下,但時間不要太久。」醫生建議道。 阿爾塔莫諾娃有兩周的考慮時間。說還是不說?說吧,基列耶夫可能想不起來了,因為他當時喝醉了。假如他還記得,但是又從哪說起呢?如果他不打算改變自己的生活,那就意味著他不想要這個孩子。她呢,如果想要的話,就給自己生個兒子,最終這是她自己的事情。阿爾塔莫諾娃不知為什麼一直堅信會生個男孩兒,小基列耶夫。但是他以後怎麼生活呢?所以的孩子都有爸爸,可她的孩子卻沒有,只有媽媽和外祖母。小基列耶夫甚至連姓都沒有,只能姓母親的姓。 發獎學金那天,阿爾塔莫諾娃到了學校。在取款處她突然遇到了基列耶夫,因為是意外的相遇,她愣在那裡,腳好像被釘子釘住了。基列耶夫正站在那裡數錢。「現在就告訴……就問……就告訴……」阿爾塔莫諾娃下了決心,但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 進手術室後,阿爾塔莫諾娃回頭朝手術室門口望了一眼。她一直盼望著基列耶夫穿著大衣戴著帽子跑進來,抓住她的手說:「差點兒就來不及了!」但是基列耶夫不知道她在什麼地方,也不知道她為什麼要來這個地方。 阿爾塔莫諾娃兩周都沒有去學校,她不想去,甚至連電話也不接。即便廣播里播報爆發了核戰爭,她也不會動一下。她整天坐在鋼琴前敲打著琴鍵,彈奏著《兒童樂譜》。 四月一日是阿爾塔莫諾娃的生日,二十歲的生日,又一個十年。全班都來了,基列耶夫也來了,還送了她一尊黏土做的駱駝小雕像作為禮物。 再過十年就是三十歲,人生主要的、有決定意義的事件都發生在這個階段——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然後就開始重復。 阿爾塔莫諾娃從音樂專科學院畢業後,考入了戈涅欣學院的合唱指揮班。大學畢業後她開始指揮少年宮的合唱團。基列耶夫在學校上到三年級就輟學了,據說他在聲樂歌舞團上班。 就在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將近三十歲時,阿爾塔莫諾娃嫁給了謝爾日科。謝爾日科像所有正統人一樣,是個循規蹈矩卻又很沉悶的人。阿爾塔莫諾娃對他沒有像對基列耶夫那樣的愛,她也不需要那樣的愛。那樣的愛曾讓她傷心欲絕,生活本應該保持平和。三百六十天之後他們離了婚,就像來蒙托夫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沒有愛的愉悅,分手也沒有憂傷。」 3 四十歲對於女人是青春不再的年齡,可四十歲的阿爾塔莫諾娃看上去比二十歲時還漂亮:以前瘦削,現在變得清秀了;曾經膽怯的性格變得平和,對自己的事業也變得自信了,甚至還有一點所謂的個人優越感。還同過去年輕時一樣,她在期待著什麼。也許在期待著基列耶夫的出現,但她自己並沒有表現出主動性,即便遇到她和基列耶夫都認識的熟人,她也從不打聽…… 基列耶夫已經四十多歲了,對於聲樂歌舞團來說他已經老了。此時,基列耶夫的妻子魯菲娜到了退休年齡,她一直沒有生育。他們還住在那個有政府負責管理卻不負責維修的中世紀的二層樓房裡。他們把二層租給了合作商店的職員,希望他們修復房子並安部電話。魯菲娜指望從合作社的職工身上掙到錢,她對基列耶夫已經不抱什麼希望了。 沒能生下來的兒子一直存在於阿爾塔莫諾娃的生命當中,就像隔著牆的音樂,盡管聲音低,但能聽得到。而且時間越久,思念就變得越來越強烈。對她來說,一個人的生活實在有些空虛。 在少年宮,阿爾塔莫諾娃和瓦赫丹戈交上了朋友。瓦赫丹戈是一個正規劇院的正式演員,但領導不讓他扮演他想演的角色。瓦赫丹戈很郁悶,看不到什麼出路。他的愛情也是一波三折,盡管他是個美男子,但是沒有錢,沒有房子。阿爾塔莫諾娃一邊聽他傾訴,一邊遞給他一些麵包片。結果她愛上了她,因為他的種種不幸。 他們結婚了,然而一直沒有孩子。阿爾塔莫諾娃去看醫生,一個女醫生告訴她:「不可能懷孕了。」這就是基列耶夫的拜訪給她造成的後果。他當時想要什麼來著?好像是找柴可夫斯基的《兒童樂譜》。 瓦赫丹戈每月給他在庫塔伊希的母親打一次電話,並悄悄地說:「沒懷孕。」母親對兒媳婦很不滿意。 他們還是沒有孩子,但是在阿爾塔莫諾娃看來,瓦赫丹戈完全像個孩子,他代替了兒子的位置,她要給他煮飯洗衣,還要安慰他,給他零花錢。 一切都結束了,結束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就像瓦赫丹戈感覺的那樣,結束在一個空盪盪的地方。瓦赫丹戈在給他媽媽哦一次例行電話中說:「還沒懷孕。」阿爾塔莫諾娃一把奪過他手中的話筒,對婆婆說了幾句不該說的粗魯話。瓦赫丹戈的媽媽什麼也沒聽明白,可瓦赫丹戈明白了,他們的日子過不下去了。 4 在阿爾塔莫諾娃的婚姻亮出紅燈的同時,合唱團卻興旺了起來,不斷壯大,還去保加利亞、中國和美國演出過。演出場次很多,有時一天有兩場音樂會。台上台下都在傳唱阿爾塔莫諾娃的歌曲,銀行存摺上的錢也如沼澤中泉水,剛取走就又滿了,源源不斷。多好啊,錢!象徵著自由和獨立,可以吃山珍海味,可以穿華麗服裝,可以出入坐車。在一個晴朗的日子她得出結論:她有自己的事業,她不需要最出色的丈夫。事業可以供她吃,供她穿,讓她享受,讓她旅行,讓她結識朋友,給她社會地位……有哪個現代的男人可以給她這么多?阿爾塔莫諾娃駕著車沿著車道行駛,而在人行道上,那些只掙兩百盧布,並且其中一百盧布要買酒喝的男人們魚貫而行。她開著車高傲地駛過,那感覺真好。 一個著名的管風琴家來莫斯科巡迴演出。音樂會結束後,阿爾塔莫諾娃乘地鐵回家。坐扶梯往下走時,她陷入沉思,當看見面前站著基列耶夫時,她一點也不感到驚訝,只是覺得應該說點什麼。 「啊,你也來了!」阿爾塔莫諾娃用輕快的口吻說。基列耶夫跟從前一樣沒有多大變化,只不過是另一種那個樣子,像是外省來的老同志。阿爾塔莫諾娃知道,近年來基列耶夫在餐廳彈鋼琴,聽說他還酗酒。他們站著互相望著對方。 「你好嗎?」阿爾塔莫諾娃問。 「還好。」 「天哪,」阿爾塔莫諾娃有點害怕,「我差點兒因為這個人毀了自己的一生!」 「你怎麼走?」他問。 「我往右拐。」阿爾塔莫諾娃說。 「我往左拐。」 沒辦法,還像往常一樣,他們總是各奔東西。 阿爾塔莫諾娃突然想說:「知道嗎?我們曾經可以生個孩子。」但她沒說,無法挽回的事情說它還有什麼意義。 「那好,再見。」阿爾塔莫諾娃與他告別。 「再見。」基列耶夫回答說。 火車來了。阿爾塔莫諾娃心裡卻慌亂起來,好像這是她生命中的最後一趟火車。基列耶夫還站在站台上,人流把他擠來擠去,但他沒有覺察到。阿爾塔莫諾娃看了他一會兒,然後火車進了隧道。車廂輕輕地搖晃著,她心裡空盪盪的。 突然間她明白了,因為自己的猶豫——說還是不說,問還是不問,她毀了他的生活。要不是醫生建議不把孩子生下來,兒子也快三十歲了,聽完音樂會他們將一起回家,她會對基列耶夫說:「認識一下,這是你的兒子。」即便這樣又能怎麼樣呢?他站在站台上,像三十年前沒有被音樂學院錄取一樣尷尬。 阿爾塔莫諾娃為他失掉的天才感到痛苦。她又像當年一樣想乘車回去告訴他:「所有同學中你最有才華,你天賦還沒有完全喪失。」 「下一站是白俄羅斯站。」一個女播音員的聲音。 阿爾塔莫諾娃抬起頭來想:「奇怪,我可是在白俄羅斯站上車的,也就是說,火車繞了整整一圈又回到了這個起點。」 基列耶夫還站在原來的地方。當車廂門打開,人們上下車時,阿爾塔莫諾娃看見了他。阿爾塔莫諾娃在最後一秒跳了出來,走到他跟前問道: 「你在這做什麼?」 「等你。」基列耶夫簡短地說。 「為什麼?」 「我一生都在等你。」

閱讀全文

與小學三年級班本課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