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小學二年級數學課堂質量教學隨筆
首先,課堂上講清楚,知識當堂,消化。
2. 練習有典型性,又梯度,有難到易激發興趣。
3.多鼓勵。
②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總結
在過去的一學期中,數學讓我知道了算數不僅僅相加相減,還有相乘相除,是以我能更加的運用於我的算數生活中,更快的得出結論,數學是很有用的,也很有趣……最後感謝老師,相對老師說,您辛苦了。
③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學習,反思
不學而求知,猶願魚而無網。
——題記
學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要有知識,就要學習。惟有學習,才能使人聰明,使人進步。要做一個符合時代要求的人,就必須努力學習,而學貴有恆。為學,要有恆心和毅力。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多看多學多問,才能理解和熟練地運用知識。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的確,學習不可浮於表面,要探其究竟,深鑽細研。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如果你不去學習了,你永遠不會做任何的事,只會找別人替你做。」
朱德在1923年進入德國的歌延根大學,為了掌握德文,朱德首先克服年齡大,記憶力差等重重困難,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學習。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就能夠用德語會話和閱讀的德文書報了。他還利用考察德國的機會來提高自己的德語水平,正如他所說:「獲得知識的道路就是努力學習。」
考
所謂「不是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考試正是學習後的考驗,考得順利當然笑逐言開,而考得不怎麼好卻只是一種「以患為利」的磨難,而磨難正是人生的一種財富,它能激發潛能,鍛煉能力,使人更具生存力。在被諷刺、被誣陷、被圍困、被打擊的時候,潛能則可能最充分地爆發出來。周文王坐牢時寫出《周易》;孔子在困境時寫出《春秋》;屈原被放逐,賦出《離騷》;左丘明失明,著有《國語》。孫臏殘廢了寫出兵書;司馬遷不僅「沉痾無礙英雄文」,更是「命運不濟文章興,坎坷作民族魂」考,表面是苦,實質卻是甜。
思
為什麼學後必思?因為思考後才能真正理解,理解了才能正確運用。學習與反思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引用胡達源的名言:「書不成誦,無以致思索之功;書不精思,無以得義理之益。」面對考,要勤思;考後,要反思。思考使人一層樓,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反思反思,易解其意,就是反復思考。當忍而三思須憑心暗想。
我國宋朝哲學家朱熹發明了「吃」書法。他認為做學問之道,不光是要吃得進,還要吐得出。吃是讀,吐是思與寫。把你所學的東西,在腦子里整理思索一番,勤用腦,多用筆,學問就更透徹,「吐」也是「吃」的一種檢驗方法。
要善於思考,勤於思考,凡事問一個為什麼,以「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鑽研,學問才可以進步,知識亦可以提高,方為有益。
反思人生
人生就像一面鏡子,上面不時會有一個個污點,小小的污點不會影響你什麼,但是水滴石穿,終究有一天會影響你的。一次次的自我反思就是擦拭鏡子最好的東西。
——題記
今天,我跟好友又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情吵了起來,最終的結果是兩人不歡而散,但事情也不能怪我,是她先動我的東西的,我帶著一肚子氣回到了家中,滿臉不高興的沖進了家門,將門摔得震天響,媽媽聽見了聲音,從廚房裡走了出來,問我:「你怎麼了?誰又惹你了?」我正在氣頭上,沒好氣地說:「你管不著!」媽媽生氣地說:「你怎麼能這么對媽媽說話呢!太沒有禮貌了,你小時候多有禮貌啊……」「又來了又來了,煩死人了,真啰嗦!」
我起身走回了房間,一個人坐在桌子前生悶氣,兩條腿來回的晃來晃去,忽然,腳碰到了一個硬物,揀起一看,原來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小鏡子,我小時候每天都要將它擦得乾乾凈凈,但長大後也就不管它了,任它在角落裡積滿了灰塵,看著我曾經最珍愛的寶貝,我不禁又回到了童年那美好的時光……
小時候的我,十分懂禮貌,每天見了叔叔阿姨和老師都問好,每次出門之前都要向爸爸媽媽說再見,每天上床睡覺之前都要向父母道晚安,從來不和父母頂嘴,從來不和朋友吵架,一旦犯了錯誤,馬上就改正,別人說我兩句,我也是一笑置之。
往事如煙,小時候的事情全都浮現在我的眼前。我不禁捫心自問,那個懂禮貌,寬容,知錯就改的人,真的是我嗎,時間流逝,我居然成了這樣,那個曾經寬容大度的我,去了哪裡呢?
我拿出紙巾,仔仔細細的將那塊鏡子擦了一遍,我的面龐又呈現在那塊鏡子之上,我頓時明白了,一塊鏡子,必須常常地擦拭,才會乾乾凈凈,照出人來;而一個人,必須常常的自我反思,才能讓靈魂像鏡子一般明亮,我只有常常反思,才能洗凈靈魂的污點,改正自己的錯誤,讓自己變得更美好。
我拿起了電話,心想:也許,我該跟好友道個歉了!
④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筆記10篇
隨筆,顧名思義:隨筆一記,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樣,寫作者慣常。http://uzzf.com/soft/174210.html用各種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是言禁未開之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隨筆作為一種文學樣式,是由法國散文家蒙田所創的
⑤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故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教具、學具准備:主題圖課件(或掛圖)、各種鍾表,鍾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課件出示主題圖,其中的鍾面時刻為11:59)這是春節聯歡晚會現場。看牆上的大鍾,你能告訴大家,現在是幾時幾分嗎?新年鍾聲就要敲響了,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
師生一起倒計時:15,14,13,…,1。
師: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板書:秒)說一說,在哪些地方還用到時間單位秒?
學生可能會舉例:火箭發射、跑步比賽等。
二、自主探索,學習1分=60秒
1.探索計量「秒」的工具。
師:像「秒」這樣小的單位又該怎樣計量呢?這里有一個鍾錶店(課件出示),你認為哪些鍾表是可以計量「秒」?把你的想法與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組織小組討論,學生廣泛發表意見。可能會有以下的發現:
(1)電子表(或鍾)。
(2)有秒針的鍾表。
(3)秒錶。
2.學習1分=60秒。
師:電子鍾表、秒錶以及有秒針的鍾表都可以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現在請大家撥一撥你手上的鍾面,你有什麼發現?(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就提示:分針走1格,秒針走多少?秒針走1圈,分針走多少?)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在反饋匯報的基礎上,教師總結秒針和分針的運行關系,即秒針走1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練習十五第1題,要求學生填寫合適的時間單位。
三、體驗1分鍾有多長。
1.建立1分鍾的觀念。
師:1分鍾到底有多長呢?我們來仔細地看一看。
教師接通鍾面的電源,讓學生靜靜地觀看鍾面上的秒針走一圈。
師:1分鍾我們能做些什麼呢?現在給你們1分鍾時間,要求第1、2、3大組同學從做口算、畫畫、寫一段話中任意選一件做,第4組的同學想干什麼就干什麼。
反饋。
教師強調:盡管1分鍾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許多事情。
2.聯系實際,完成練習十四第10題。
師:你跑50米需要多少時間?請在小組里說一說,小組長把每個同學的成績記錄下來。比一比,誰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鍾表歷史。
師:如果沒有這些鍾表,我們又有什麼辦法知道時間在1分、1秒地過去呢?
在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教師播放課件,出示一些古代計時的工具。
師:有興趣的同學再去找一些資料,下次開一個新聞發布會。
四、課堂小結
小結後,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十四第6題。
反饋。
師:你估計得怎樣?回家後好好驗證一下,也可以請爸爸媽媽幫你記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