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課文小學四年級下冊第5課
氣急敗壞 確信,篤信,自信,誠信。
❷ 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本下冊的所有古詩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憶江南 唐 白居易 鄉村四月 翁卷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漁歌子 張志和
❸ 小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1到21課所有課文
第一課:古詩源詞三首(獨坐敬庭山、望洞庭、憶江南)
第二課:桂林山水第二課:桂林山水
第三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第四課:七月的天山
第五課:中彩那天
第六課:萬年牢
第七課:尊嚴
第八課:將心比心
第九課:自然之道
第十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第十一課:蝙蝠和雷達
第十二課:大自然的啟示(「打掃」森林、人類的老師)
第十三課:夜鶯的歌聲
第十四課:小英雄雨來
第十五課:一個中國孩子的喚聲
第十六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第十七課:觸摸春天
第十八課:永生的眼睛
第十九課:生命 生命
第二十課:花的勇氣
第二十一課:鄉下人家
❹ 小學四年級下冊課文
春潮
北方的二月,春天在進攻,冬天在撤退。
山的背陰處雖然還寒氣凜凜,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陽處雪已融化,雪水順著斜谷流過來,沖開了山澗溪水的冰面。那巨大的凍結在岩層上的瀑布也開始活動了,流水聲一天天越來越大地響起來,最後成為一股洶涌的奔流,沖到山下,流進大江。那冰封的大江在春天陽光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沖擊下,逐漸變酥了,變軟了,顏色也變暗了。
終於有一天,在黎明的寂靜中,突然傳來了山崩地裂的聲響——開江了!風從窗縫里擠了進來,激動的向我耳語著:快去看啊,大江復活了!它扯著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我和人們一起站在江岸上,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只見整個大江的堅冰崩潰了。被禁錮了一冬的大江奔騰著,洶涌著,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開了堅冰,呼叫著,撞擊著。一塊塊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動著,山一樣的豎了起來,又摔倒下去,發出喀嚓喀嚓的聲響,濺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滾滾的江潮把堅冰擊潰了,淹沒了,迫使他馴服地和殘冬一起向遠方流去。
春水在陽光下歡笑著,在清風中舞蹈著,彷彿在告訴沿途碰到的每一個人,每一棵樹木,每一株剛剛露出地面的小草: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❺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為三月譜曲》全文
為三月譜曲
用小溪潺潺的流響,
用枝頭新綠的芬芳,
用燕子呢喃的細語,
為三月譜曲.
用河邊茸茸的綠草,
用晴空縈繞的鴿哨,
用悄然無聲的小雨,
為三月譜曲.
三月的歌歡跳著,
三月的歌閃耀著,
三月的歌嬉鬧著,
從樹梢上,
從鳥巢里,
從彩雲間,
滴落著--
三月的歌.
滴落在蝴蝶的翅膀上,
滴落在飄香的花朵上,
滴落在閃爍的目光里,
春天更美了,美在--
三月的歌.
❻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全部課文
1.古詩詞三首 2。桂林三水 3.記金華的雙龍洞 4.七月的天山
5.中彩那天 6.萬年牢 7.尊嚴 8.將心專比心 9.自然之道 10.黃河是怎樣屬變化的 11。蝙蝠和雷達 12.大自然的啟示 13.夜鶯的歌聲 14.小英雄雨來 15.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16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17觸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 生命
20:花的勇氣 21鄉下人家 22牧場之國 23.古詩詞三首 24.賣哨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26全神貫注 27魚游到了紙上 28父親的菜園
29寓言兩則 30 文成公主進藏 31普羅米修斯 32漁夫的故事
❼ 四年級的下冊數學課本內容有哪些
1四則運算
2觀抄察物體(二)襲
3運算定律
4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5三角形
6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7圖形的運動(二)
8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
9數學廣角──雞兔同籠
10總復習
拓展資料:
數學教材應包含數學分析、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高等代數、數理分析、概率論與統計等一系列的有關數學學習方面的書籍以及相關內容的簡介,其中包含出版社、學習內容等。
可以方便很多學習者在網路中輸入「數學教材」就能方便的找到許多與數學有關的書籍,因而會方便的多。
❽ 誰有四年級小學生下學期人教版的教材啊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為依據編寫的,供實驗班四年級第一學期使用。
三、四年級都是中年級。四年級上冊的教材沿襲了三年級的結構體例,保持了三年級教材的基本特點,但教學要求略有提高,教學內容和編排方式也有些新的變化。
為了幫助教師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現就本冊教材的基本結構、主要特點作一簡單介紹,並對如何憑借教材改進語文教學提出具體建議。
教材的基本結構
本冊教材分組編排。全冊共分8組。每組包括導語、課例、語文園地三大部分。
教材繼續按專題編組。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既富有教育價值與時代感,又突出學習語文的特點。8個專題依次是:自然奇觀、觀察與發現、中外童話、作家筆下的動物、我國的世界遺產、人間真情、成長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組(中外童話)和第七組(成長的故事)還安排了綜合性學習,使這兩組的學習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每組開頭的導語點明本組的專題,並提示學習要求。課例由3—5篇課文組成。課文均圍繞專題編選,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兩類。全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8篇,略讀課文14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在課文前有一段連接語,將前後課文連接起來,並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在部分課文後面,安排有「資料袋」或「閱讀鏈接」,以幫助了解相關資料或豐富學生的閱讀。教材後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
每個語文園地由5個欄目組成。其中4個是固定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另有「寬頻網」「趣味語文」「展示台」「成語故事」,分別在8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兩個「寬頻網」安排在第五組和第八組,引導搜集、了解有關我國的世界遺產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資料;兩個「展示台」安排在進行綜合性學習的第三組和第七組,為學生交流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冊要求認識200字,會寫200字。要求認識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中,在課後生字條里列出;要求會寫的字只在精讀課文中安排,列在課後的方格里。教材後面附有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認識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會寫的字。每組課文後有「詞語盤點」,分「讀讀寫寫」與「讀讀記記」兩欄。「讀讀寫寫」中列的是本組精讀課文中出現的由會讀會寫的字組成的詞語;「讀讀記記」中列的是由要求認識的字組成的詞語,略讀課文中出現的由會讀會寫的字組成的詞語,也列在「讀讀記記」中。
本冊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幾種情況: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中不認識的字,出現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該字列入要求認識的字為止;導語、課後練習、資料袋、閱讀鏈接、語文園地里不認識的字,只在第一次出現時注音,後面出現時不再注音;選讀課文中不認識的字均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圓括弧,多音字注音用方括弧。課文中的生字,都是注的本音,有些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要變調或讀輕聲,將在教參中加以提示,供老師指導學生朗讀時參考。
教材的主要特點
四年級上冊教材的主要特點,與一、二、三年級教材是一脈相承的。使用過前幾冊教材的老師,對這套教材的主要特點已經有所了解。下面結合四年級上冊教材的實際,從四個方面加以介紹。
一、加強目標意識,全面、准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要編好教材,用好教材,都必須明確目標。
課程標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並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三個維度提出了語文教學目標,而且提出了總目標和階段目標。這是我們把握教學目標的依據。
課程標准中提出的目標,有的是一以貫之的,如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前面的學段提出了,後續的學段要貫徹始終;有的可以分出層次,如,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目標,是環環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學習為後面的學習作準備,後面的學習是前面學習的深化與發展。
我們在編寫四年級上冊教材時,既注意落實必須一以貫之的目標,又注意落實階段性比較明顯的目標,並且注意階段性目標之間的聯系與銜接,力求准確體現語文教學目標的整體性、階段性和連續性。
必須一以貫之的目標,如,課程標准在總目標第一條提出的:「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這一條,在各個學段的階段目標中都沒有再提。顯然,這是個既教學習語文,又教學習做人的大問題,各個年段的語文教學都必須重視,在各項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都必須滲透。再如,第一學段的階段目標中提出的「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後續的幾個學段沒有與之照應的提法。因為像這類情感、態度方面的目標,不好從程度上劃分出層次,但是能否養成讀書興趣和讀書習慣,是件人生大事,將影響學生一生的幸福和發展。第一學段提出來了,就應該貫穿始終。為了落實這些一以貫之的目標,我們首先在選文上下功夫,認真選擇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的文章作課文,使學生既能從中學習語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受到啟迪和教育。我們還在「語文園地」中系統地編進了古詩詞、名言警句、對聯、成語故事等,使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化。同時,在教材編排上也注意情感、態度與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系,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與語文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融為一體。
對於階段性比較明顯的目標,就作為本冊的訓練重點,在教材中加以具體安排。
例如,在識字、寫字方面,新增認識200字,會寫200字,累計會認2400字,會寫1800字。識字、寫字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不斷復習鞏固。四年級上冊教材在每組課文後安排了「詞語盤點」,就是結合本組所學課文來復習會認、會寫的字的一種措施。
又如,在閱讀方面,繼續重視朗讀訓練,大部分課文都要求朗讀,體現了課程標准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目標。同時,加強了默讀的訓練。課程標准在低年段就提出「學習默讀」,中年段要求「初步學會默讀」。四年級上冊教材對默讀作了較具體的安排,希望通過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達到「初步學會默讀」的目標。
關於閱讀理解與積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礎上提高了要求,低年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到中年段,則要培養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四年級上冊教材,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和積累語言方面,採用多種形式,作了具體的安排。
課程標准對中年段的閱讀還提出了一項新的要求--「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為此,這套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三上和三下每冊各有8篇,四年級上冊略讀課文增至14篇,就是為了加強略讀能力的訓練。
再從習作來看,三年級是習作的起步階段。三年級的習作,重在激發興趣,使學生樂於書面表達,主要是讓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四年級上冊教材仍然注重培養習作的興趣,繼續鼓勵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寫清楚。教材中還安排了學習寫簡短的書信,這也是中年段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出的。
四年級上冊教材,較好地體現了教學目標的整體性、階段性和連續性。老師們鑽研教材進行教學時,要在准確把握和具體落實教學目標上下功夫,這對用好教材、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二、加強整合,圍繞專題組織教材
本冊教材繼續按專題分組編寫,確定專題的思路比前幾冊有所拓寬,除了思想內容方面的專題外,「中外童話」是從文體角度定的專題,「作家筆下的動物」則是側重體會文章的表達形式。
根據課程標准提出的「教材內容要簡化頭緒,加強整合」的思想,在按專題編寫教材時,注意了加強整合,使整組教材以至整冊教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圍繞專題精選課文。
每組都圍繞專題精選文質兼美的文章作課文,力求內容涉及面寬,內涵豐富,語言規范。如,第一組的專題是自然奇觀,所選的4篇課文,涉及山、水、樹、雲,有的描寫了稀世罕見的自然景觀,有的則是寫出了常見的自然現象中的「奇」。其中《觀潮》所描寫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是天下奇觀,《雅魯藏布大峽谷》則是20世紀末才發現的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發現和論證,是我國幾代科學家艱辛努力的結果。學生通過閱讀,在欣賞這些嘆為觀止的自然景觀的同時,也會為科學家的奉獻精神而贊嘆,為祖國的人傑地靈而自豪。
再如,第四組「作家筆下的動物」,選入的都是著名作家的文章。前兩篇分別是豐子愷的《白鵝》和俄國作家葉·諾索夫的《白公鵝》,是不同作家寫同一種動物;後兩篇是老舍先生的《貓》和《母雞》,是同一作家寫不同的動物。這樣的幾篇課文,這樣的編排,便於學生通過比較體會表達方法的異同。
第八組「科技成就」,選入的4篇課文也很有特色。第一篇是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的《呼風喚雨的世紀》,雖然只有短短的六百字左右,但高屋建瓴地概述了20世紀的這一百年科技發展創造的種種奇跡,很有氣勢,使人對科技的迅猛發展印象極為深刻。緊接著的三篇文章《電腦住宅》《飛向藍天的恐龍》《飛船上的特殊乘客》,內容新穎有趣,從不同角度介紹了科學技術方面的新發現和新發明。其中《飛向藍天的恐龍》和《飛船上的特殊乘客》反映的是我國的科技新成就,更是令人鼓舞和興奮。
2.各項教學內容都圍繞本組專題。
每組的課文圍繞專題編選,從導語到語文園地的各項內容也都圍繞專題來安排。例如第一組,在「導語」中就點出「大自然像一位魔術師,它的傑作,常常令人驚嘆與震撼」,要求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畫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會作者生動的描寫」。「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習作」,就是讓學生互相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觀,先口頭交流,再寫下來。「語文園地」中的「日積月累」,讓學生積累的也是描寫自然奇觀的佳句。
再如第六組,「導語」中點出「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溫暖。古今中外流傳著無數頌揚人間真情的故事」。「口語交際」是讓學生練習向幫助過自己的人表示感謝,向需要安慰的人進行安慰;「習作」則是觀察「勝似親人」這幅圖畫後,把從圖上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寫下來,或者寫一個真實的體現人間真情故事。這樣的口語交際和習作,都是在引導學生表達互相關愛的真情。該組的「語文園地」還安排了描寫友情的古詩《過故人庄》、頌揚醫生醫德和醫術的成語故事《杏林春滿》。
其餘各組的情況也大體如此。可以這樣說,除了「語文園地」中的「趣味語文」,其他各項學習內容與學習活動,基本上都是圍繞本組專題安排的。
3.每組的前後內容互相聯系,環環相扣。
圍繞專題安排的各項學習內容與學習活動,前後有聯系,有照應,做到環環相扣。
首先,注意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聯系與整合。通過略讀課文前的連接語,很自然地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的學習。例如,在第一組《火燒雲》一課前面有這樣的連接語:「江潮,峽谷,榕樹,鳥兒……這些美好的景物像一幅幅圖畫,使人回味無窮。讓我們把視線轉向空中,去欣賞那美麗的晚霞。認真讀讀課文,隨著課文的描繪,想像火燒雲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這樣承前啟後,就把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學習連成一體,而且體現了學習能力的遷移運用。
同時,許多口語交際、習作、展示台等活動,大多在前面有布置,有鋪墊。例如,第二組的專題是「觀察與發現」,習作要求寫自己近來觀察中的發現,或者整理寫的觀察日記。這在前面的學習中有多處引導。在《爬山虎的腳》一文後,有兩個小夥伴的對話:「我想泡點豆子,每天去看看它們有什麼變化。」「我想和小林一起去觀察蜻蜓的飛行,還要把觀察結果記下來。」還安排了「閱讀鏈接」,介紹托爾斯泰隨身帶著筆記本,堅持寫日記的故事。在《蟋蟀的住宅》一文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仔細觀察,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連續觀察的。有了這樣的准備,習作就有了基礎,習作也就成了學生展示自己觀察與發現成果的一種需要。
圍繞專題選編課文,圍繞專題整合各項學習內容,並使前後學習活動互相聯系,環環相扣,就使每組教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師在憑借教材進行教學時,要注意這一編寫特點,做到瞻前顧後,整組備課,整組設計安排教學,發揮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學效果。
三、加強導學功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
本冊教材,在編寫時既考慮有利於教師的教,又考慮有利於學生的學,努力使教科書既成為教師的「教本」,又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本」。這一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課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後,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自讀自悟。
這些泡泡,有的是思考對詞語的理解,如,《蟋蟀的住宅》中的「『隨遇而安』是什麼意思呢?」《呼風喚雨的世紀》中的「『發現』與『發明』有什麼區別呢?」有的是體會用詞的精妙,如,《頤和園》中的「『慢慢地滑過』中的『滑』字用得真好」;有的是設法理解句段的內容,如,《爬山虎的腳》中的「我來畫一畫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有的是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如,《白鵝》中的「聯繫上下文,我體會到了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還有的是讀了課文產生的聯想,如,《去年的樹》中的「這時候鳥兒會怎麼想呢?」所有這些,都體現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邊讀邊想,自讀自悟。通過這樣的反復實踐,學生就能逐漸領悟到讀書時應該在什麼地方想,想什麼,怎麼想,從而提高自己讀書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在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中,安排了引導自主、合作、探究的題目。
有的是自己提出朗讀、積累的要求,例如,「我要有感情地讀一讀,並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課文中許多地方是把蟋蟀當作人來寫的,如『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台上彈琴。』我要找出這樣的句子讀一讀,再把它們抄下來。」有的是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同學討論、探究,例如,《鳥的天堂》後的「我有一些問題想提出來和大家討論。如,課文里五次提到鳥的天堂,為什麼有的加了引號,有的沒有加呢?」有的是就某個特別感興趣的問題與大家交流感受,例如《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後的「讀了課文我很受啟發,我想和大家交流交流寫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體會」。這樣的編排,有利於促進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有利於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自學,學會與老師、同學合作學習。
3.「語文園地」中設置了「我的發現」「展示台」「寬頻網」等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欄目。
「我的發現」,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一些語言現象,發現一些語文學習的規律和方法。「展示台」為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和才能的機會,使學生不斷產生成就感。「寬頻網」主要是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搜集資料,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這些欄目,都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創造了條件,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聰明才智得到了發揮。
「我的發現」這個欄目從一年級下冊就已開始安排,隨著年級的升高,發現的范圍逐步擴展。前三年,主要由學生自己發現識字方法,發現詞句中一些帶規律性的現象,到四年級,進一步擴展到讀寫方法和習慣方面的發現。四年級上冊的8個「我的發現」中,有3個是關於詞句運用方面的發現,分別是:明貶實褒的語言現象、用熟知的事物來進行比照的方法,廣告中亂改成語的錯誤做法;有4個是關於讀寫方法和習慣方面的發現,分別是:讀文章時要想像畫面,邊讀邊想提出問題,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認真、細致地觀察才能表達清楚;還有一個是發現童話的一些基本特點。由於發現的內容比以前豐富了,「我的發現」欄目的呈現方式也相應發生變化,由原來的吐泡泡形式改為小林、小東兩個孩子的對話。這兩個孩子,可以理解為學生自己和他的一個學習夥伴。教材中,他們的對話一般只是提起某個話題,開了個頭,為同學們交流某一方面的發現留有較大的餘地。
4.每組課文後安排了「詞語盤點」,這是學生對本組所學字詞進行自查自測的一種形式。
「詞語盤點」中所列詞語只是保底的基本要求,學生的自查自測可不限於此,還可補充自己在本組課文學習中注意到的其他詞語,甚至是課外語文學習中積累的詞語。通過自查自測,在字詞學習方面做到「下能保底,上不封頂」。
四、加強開放性,密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語文學習是母語的學習,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語文學習決不能僅僅局限於課本,局限於課堂,應該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本著這樣的思想,教材的編寫加強了開放性,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引導用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例如,《呼風喚雨的世紀》中講到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課後安排了一個選做題:「我要把這篇課文讀給爸爸媽媽或其他長輩聽,請他們說說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我們覺得,無論城市還是鄉村,無論老年人、中年人還是青年人,對於這幾十年、十幾年乃至近幾年來科技發展給生活帶來的變化,都是有所感受的。讓孩子向成年人作些了解,聽聽他們舉出的前後對比的例子,對課文的理解就加深了。而且這個過程本身也是一次語言交際的實踐活動。再如「語文園地四」中,學生交流發現明貶實褒的語言現象,聯繫到自己的媽媽在向別人講到自己時也常常是這樣的語氣。經過這一啟發,估計許多孩子都能有類似的體會,對這種語言現象也就加深了理解。還有「語文園地四」趣味語文中那茶杯蓋上的五個字,按順時針方向,不管從哪個字開始讀都可以,既能使學生感受漢語的魅力,又能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引向生活。
2.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課外閱讀。
引導學生在課外多讀好書,是體現教材開放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四年級上冊教材在部分課文後面增加了「閱讀鏈接」,如,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後面,鏈接了周恩來東渡日本前所寫的著名詩篇;在《貓》的後面鏈接了周而復和夏丏尊寫的兩則描寫貓的片斷。這不僅適當擴展了課文的學習,還能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如果有條件,他們可能會把這些相關的材料找來閱讀。
我們還計劃從四年級上冊開始,每冊都向學生推薦幾本好書。四年級上冊推薦的是《格林童話》和《愛的教育》。推薦的方法,一是在相關課文後面的「資料袋」中重點介紹了《格林童話》,在《卡羅納》後的「資料袋」中介紹了《愛的教育》。二是讓學習夥伴交流對這兩本書的閱讀,如,在「語文園地三」的「展示台」中,有學生說「我讀完了《格林童話》」;《卡羅納》一文後有個泡泡:「課文寫得真感人。我要把《愛的教育》這本書找來讀一讀。」課程標准規定,中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要達到這樣的閱讀量,應該引導讀整本的書。我們設想,學生從四年級到六年級,如果在課外能有計劃地讀上十來本好書,對於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大有好處的。教材中還結合部分課文的學習,提出搜集有關資料的要求。學生帶著任務去找材料,甚至到圖書館去看書,上網去搜尋,課外閱讀的面就更寬了。
3.從生活的實際需要中提煉口語交際話題,練習寫作。
本冊所安排的口語交際話題,既圍繞各組專題,又大多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提取的。例如「我看到了……」這種看圖畫,比眼力,是學生平時愛玩的游戲;交談自己喜歡的動物、自己觀察的發現,是學生經常談論的話題;「我們的奇思妙想」,順應了孩子喜歡想像、幻想的特點,為他們提供暢談奇思妙想的機會;表示感謝與安慰,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用到的應對交際能力;「保護文物」是全社會都應關注的問題,學生學習了有關我國世界遺產的課文,閱讀了有些地方長城遭破壞的資料,對於如何「保護文物」也會有感而發,有話要說。這些話題從生活中來,通過口語交際,既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際應對能力,又能引起學生對生活的關注,提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習作,也就順應了學生表達的願望,使習作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他們的想像世界,習作也就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了。
4.安排綜合性學習,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從每個專題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寫觀察日記,搜集、交流資料等活動。特別是安排綜合性學習的兩組,語文實踐活動更加豐富多樣。如,「中外童話」這一組,學生在課內外讀童話,還自己寫童話、續編童話,講童話、演童話,在「展示台」中學生還展示辦的關於童話的牆報和小組編的童話故事集。再如,「成長的故事」這一組,學生通過閱讀、調查訪問、寫信等多種方式,了解名人、親人或同伴的成長故事,然後用寫文章、講故事、編短劇、辦手抄報等多種形式展示交流綜合性學習的成果。這樣的安排,充分體現了聽說讀寫各項語文學習活動的綜合,課內外語文學習的緊密聯系,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渠道,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
此外,教材中還安排了選讀課文和適量的選做題,體現了教材的彈性。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靈活地運用教材。還要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當時、當地的語文學習資源,使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❾ 小學生四年級下冊21課文的所有內容
第21課《鄉下人家》課文原文
鄉下人家,雖然住著小小的房屋,但總愛在屋前搭內一瓜架,或種南瓜,容或種絲瓜,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án)。當花兒落了的時候,藤上便結出了青的、紅的瓜,它們一個個掛在房前,襯著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shì),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sháo)葯,鳳仙,雞冠(guān)花,大麗菊,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還有些人家,在屋後種幾十枝竹,綠的葉,青的竿,投下一片綠綠的濃陰。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裡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裡探出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