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年級 > 小學三年級數學面積案例分析

小學三年級數學面積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2021-02-05 10:01:32

小學三年級數學面積

增加的來面積分為3部分,邊長7米的正自方形,長是原來長方形長寬7米的長方形,長是原來長方形寬寬是7米的長方形
邊長7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7×7=49平方米
另外兩個長方形的面積是
196-49=147平方米
原來長和寬的和是
147÷7=21厘米
原來長方形的周長是
21×2=42厘米

② 小學三年級數學案例分析

《分米的認識》教學案例
一、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科書。
二、教學目標:
1、在測量課桌的長度時引入分米,使學生明確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通過測量與觀察,發現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3、在操作與交流中,使學生學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三、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並能根據這三個單位間的進率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和計算。
四、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正確表象。
五、教學方法:
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供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
六、教具准備:
米尺圖,尺子,紙條,小黑板。
七、教學過程:
(一)學前准備
1、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你能用手比劃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嗎?(學生比劃,教師評點)
2、填空。
1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7厘米=( )毫米 50毫米=( )厘米
一根跳繩的長約2( ) 直尺的厚約( )毫米
(二)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1)學生估算課桌的長和寬,匯報估算結果。
(2)以小組為單位用學生尺測量課桌(雙人桌)的長。
(3)匯報測量方法:
①以15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5+15+15+15+15+15+7=97(厘米)
②以18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8+18+18+18+18+7=97(厘米)
③以12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2+12+12+12+12+12+12+12+1=97(厘米)
④以10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0+10+10+10+10+10+10+10+10+7=97(厘米)
引導學生比較這四種測量方法,小結:以15厘米、18厘米、12厘米為一段連續量,這樣量的次數比較少,但計算比較麻煩;以10厘米為一段連續量,這樣量的次數比較多,但計算比較簡單。
(4)引導學生認識分米。
針對學生中的以10厘米為一段連續測量的方法,師:10厘米的這一段,可以用一個比厘米較大的單位來表示,你們知道是什麼嗎?由此引出分米。(板書課題)
2、探索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師:你們能發現分米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
通過測量、交流及引導,學生找出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匯報時提問:1分米裡面有幾個1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你能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距離嗎?(出示1分米的紙條與1米長的直尺)這1米長的直尺可以分成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3、單位間的換算。
師:我們已經推導出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你能根據推導出來的進率獨自填空嗎?
2米=( )分米 30厘米=( )分米
1米-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4、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①學生比劃1分米的長度,相互之間進行驗證。
②舉出生活中長、寬或厚是1分米的物品。
③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
(三)課堂練習
1、量一量:課桌的寬是( )分米( )厘米;數學作業本的長約是( )分米。
2、小組合作用作業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數一數有多少本。
3、獨立完成練習一的習題,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關於本節課學習的長度單位----分米,你有哪些認識?有什麼要提醒我們同學注意的?

板書設計:
分米的認識
15+15+15+15+15+15+7=97(厘米)
18+18+18+18+18+7=97(厘米)
12+12+12+12+12+12+12+12+1=97(厘米)
10+10+10+10+10+10+10+10+10+7=97(厘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分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節課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教學分米?分米這個長度單位有什麼產生的實際意義?如何讓學生確實認識到分米產生的必要性?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思考,我終於明白了:分米作為介於米和厘米之間的一個常用的長度單位,可以完善學生的長度觀念。為了讓學生確實體會到分米產生的需要,我通過讓學生自主測量課桌的長,並讓他們進行計算,再通過四種方法的比較,製造認知沖突,讓學生切實體會到10厘米、10厘米為一段的測量方法在計算過程中要簡便得多。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創造出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計算、體驗感受到分米產生的意義,深刻地認識了分米這一長度單位。動態生成式的教學,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為學生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發揮良好的作用。在實際應用中,學生進行單位的換算問題不太,但對於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填空,仍會混淆。如:長頸鹿的高約55( ),學生想像不出具體高度,分不清要填米還是分米。而對於練習一的第6題:將2米長的木料截成同樣長的四段,要算2÷4,學生不會計算,這就需要把2米換算成20分米再計算,但有一部分學生不會從這一角度出發去解決問題。可見在以後的學習中還需加強這一方面的訓練。
求採納~~~

③ 求幫助:小學三年級數學應用題(求面積和周長,看下圖)!!

3、左圖:面積:10×10-5×3=100-15=85 周長:10×4=40
右圖:面積:10×10-5×3=100-15=85 周長:10+10+10+(10-5)+5+3+3=46
5、在長方形中剪最大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就是長方形的寬,剩下小長方形的長寬分別是6厘米、(8-6)厘米,面積:(8-6)×6=12平方厘米

④ 小學三年級數學題面積的定義

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⑤ 小學三年級數學《什麼是面積》教學評析

《什 么 是 面 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39~41頁。
教材簡析
「面積」是《數學課程標准》中「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面積的概念。它是在學生已經認識平面圖形,了解平面圖形的特徵,並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面積的含義,教材安排了三個不同層次的實踐活動:一是結合四個具體實例,通過「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二是通過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實踐操作,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三是在方格紙上畫圖,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並體驗到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比一比」、「猜一猜」、「擺一擺」都將成為課堂中學生親身經歷的活動過程。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創設了涵蓋知識內容又具有挑戰性的活動情境,充實學生的實踐活動,把培養和發展空間觀念的目標落到實處。
學生分析:
《什麼是面積》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厘米、米等長度單位,認識了周長,能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基礎上安排的相關知識。面積的含義,對於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而言,雖然知識是新的,但孩子們在平時的生活積累中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比如說家裡住房的面積,我們國家領土的面積等等。但這些經驗都是零散的,不確定的,大多數學生對面積的含義都沒有確切的概念,所以讓學生直觀地認識面積的含義,准確地比較出面積的大小,有必要拉回到原始起點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物和活動,理解面積的含義,會比較面積的大小。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鍛煉數學思考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具、學具准備:課件、正方形紙、長方形紙、剪刀、直尺、方格紙、1 元硬幣、五角的硬幣10個、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紙片
教學設想:
面積的概念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為了使學生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積」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我從生活入手,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活動,感知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通過物體表面的大小比較揭示物體的面積,使學生把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系起來,加深對面積的理解。然後再由實際生活中物體的表面逐步過渡、抽象到封閉圖形的大小,讓學生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這樣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面積的含義。
在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環節中,則為學生創設了從事數學學習活動和交流的空間。通過探索、交流、比較等方法,比較出面積的大小,教師適時引導,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想法的機會,使探究學習落到實處。這樣學生全面、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不同的發展。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加深了對面積含義的理解,同時培養了他們分析、比較能力與合作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滲透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演示分地)
這是兩塊菜地,獅子大王要把這兩塊地分給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讓狐狸先挑了,狐狸很快地挑了第一塊地。為什麼?(第一塊地大)
師:「第一塊地大」是什麼意思?在數學上我們該用什麼語言來敘述呢?學習了今天的課後,相信你們一定會用數學語言來敘述。
二、新知探索:
1、感知面積概念:
(1)認識物體表面
出示:(一本數學書)這是一個物體。(有手摸數學書的封面)看看老師摸的是什麼?(數學書的封面或表面)還有什麼物體有表面?誰能舉例說一說,並摸一摸。
物體都有它的表面。例如:黑板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等。
(2)物體表面的大小
A、請大家觀察一下黑板的表面和桌子的表面,說一說哪個表面比較大,哪個表面比較小?
B、再請大家拿出課前准備的1元硬幣和5角硬幣誰的表面大,誰的表面小?你是怎樣比較的?
小結:通過觀察,操作與比較,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比如說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叫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桌面的大小叫桌面的面積。誰還能象老師這樣來描述生活中一些物體的面積。
【評析:利用學生周邊的事物,讓學生通過摸一摸、說一說,感知面積的存在和面積的大小,比較自然地過渡到教學面積的含義上。】
(3)抽象出封閉圖形
A、在上述圖形中抽象出「封閉圖形」
師:數學書的封面是一個什麼圖形?請同學們沿著數學書的封面畫下來這個圖形。
(課件出示圖形)說一說,這些都是什麼圖形?
師說明:這些圖形都可以稱為「封閉圖形」(板書:封閉圖形)。
師問:「封閉」是什麼意思呢?
請學生回答,師最後小結學生的表達語言。
B、(課件出示題目)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封閉圖形?哪些不是?

請學生回答。
(4)封閉圖形的大小
觀察圖中的圖形誰大誰小?
小結:這說明封閉圖形也有大小。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做它們的面積。
(板書)比如;長方形的大小叫長方形的面積。正方形的大小叫正方形的
面積。誰還能象老師這樣來描述一些封閉圖形的面積。
【評析:在實物中抽象出「封閉圖形」,形象展示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的過程,使學生從感知中升華知識,形成抽象的概念;學生用兒童語言解釋「封閉」的含義 ,使抽象概念更容易被理解。及時地進行判斷封閉圖形的練習,使學生對封閉圖形的認識得以鞏固,理解更到位,概念更清晰。】
(5)歸納出面積的概念
師:這兩句話都是告訴我們什麼(板書課題:什麼是面積)?你能把這兩句話「合二為一」嗎?
請學生回答,其餘學生評價、修改或補充。師最後小結出面積概念。(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評析:學生在抽象概括中,不但體會到優化知識的好處,還體驗到生活化的數學知識升華為數學化的數學知識的具體過程。】
(6)舉例說明,豐富認識
現在請同學們舉例說明身邊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先讓同桌兩說一說,再組織學生全班交流)
大家都知道了什麼是面積,那麼請同學們看看哪些說法與面積有關(課件出示)下面哪種說法與面積有關,在括弧內畫「√」.
1.操場的大小( )2.籃球架的高度( )3.課桌面有多大 ( )4.游泳池佔地的大小( )5.蘋果有多重( )6.小明有多高( )7.這塊玻璃有多大( )
2、體驗藉助工具比較面積大小
(1)製造認知沖突:
探密游戲:勇敢的孩子都喜歡玩探尋秘密的游戲,這里有5個圖形,秘密就藏在其中一個圖形里,想知道它在哪個圖形里嗎?老師給你一些提示,排除一些錯誤答案,請聽好:
① 這個禮物不在面積最大的圖形里,去掉誰?
② 它不在面積最小的圖里,去掉誰?
③ 第二點提示它也不在圓里,通過這個提示你知道了什麼?
④ 再提示一句:它在剩下的兩個圖形中面積較大的圖形里,猜一猜它在哪裡?
指名口答結果。當學生意見不同時,引導學生認識:用觀察的方法有進很難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這時我們就要用科學的方法來驗證。
(2)探討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
A:這兩個圖形到底誰大誰小?拿出你准備的長方形和正方形,藉助你
手中的小圓片,小正方形,尺子,等工具,小組同學一起想辦法,看看怎樣能比較出它們的面積的大小。注意小組合作時,別人說進你認真聽,大家比一比,哪能個小組秩序好,哪個小組的方法多。
B:小組討論,交流,師巡視指導。
C:全班交流。
剛才大家藉助工具,比較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大小,老師其實也想到了幾種方法,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課件演示)
同學們真能幹,只要你愛動腦筋,就能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在這幾種方法中,你認為哪種方法更好一些呢?為什麼?
小結:這些方法都很好,我們在用的時候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評析:在學生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中得出很多種方法,突出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各種不同的比較方法,感受到方格在比較中的優勢。
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每個人的想法都成為一種課程資源,在交流的過程中互相補充、完善,不斷吸納他人的觀點,實現資源共享。這種資源共享不僅僅是簡單地解決了知識上的問題,更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的快樂,同時享受到積極思考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快樂練功房
同學們知道平時我們要注意鍛煉,身體才會健康,學習也一樣,學到知識,我們要注意應用,知識才能更牢固。下面,就讓我們到快樂練功房裡瞧一瞧都有些項目。(課件出示)
1、方格中哪個圖形的面積大?(課本41頁第2題)
2、說一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等於幾個小方格那麼大。(課本41頁第3題)
3、哪個圖形的面積大?(課本41頁第4題)
4、在方格紙上畫圖形
師:同學們都很認真,下面我們來一個創意大比拼,請打開課本的第40頁,畫一畫:在方格紙上畫3個面積等於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准確而有創意。
(學生操作,老師巡視指導)
(作品展示,交流評價。)
師:通過這次活動,你發現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呢?(他們畫的圖形的面積都是7個方格,可形狀不同。)
小結:也就是說面積相同的圖形,形狀可能不同。
那麼是不是方格數一樣多的圖形,它們的面積就一樣呢?(課件出示)
這兩個圖形的方格數一樣多,但它們的面積一樣嗎?
小結:數格子比大小是比較圖形面積的基本方法,但是使用這種方法的前提條件是----方格大小必須統一。
【評析:寓教於樂,將數學知識滲透到游戲活動中,讓學生在做中學,在游戲活動中學生不知不覺、輕松愉快的理解數學知識。】
5、頭腦訓練營(擴展練習)
我們的教室和家裡的卧室的地面是分別用兩種不同型號的地磚鋪的,兩個房間都用了100塊磚,這兩個房間的面積一樣大嗎?為什麼?(教室方磚面積大,卧室方轉面積小)
【評析:練習層層遞進,有坡度。在練習中,對面積含義及比較方法做了進一步的鞏固;動態的課件演示,形象展示了比較策略及割補法的具體操作過程,學生知識面得以拓展,綜合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獲?(學生小結)
師總結:同學們,這節課表現不錯,各自都了有收獲,讓我們來誇誇自己,自己認為這節課表現好的同學,都對自己說:這節課我表現不錯,我很棒!自己認為表現不夠好的同學,以後要努力喲。
板書設計:
什麼是面積
物體的表面
或 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封閉圖形的
〖教學反思〗
本課以學生熟悉的事物――數學書引入學習內容,把直接感受面積的含義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學生的實踐體驗。通過「猜一猜」「比一比」「畫一畫」,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使課堂變成學生親身經歷的生動過程,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⑥ 如何評三年級數學《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

又一次走進數學課堂,聆聽了本校劉老師執教的三年級《面積和面積單位》這一課時的學習。為本節課劉老師做了大量的准備,終因突然停電而使所有的課件准備都成擺設與徒勞。記得五年前有一次參加鎮小的一次大規模課堂教學觀摩展示活動,興沖沖走進一個當時比較出挑的名優女教師的課堂,觀摩她的二年級數學課。大概開始了十來分鍾,她在使用課件的時候突然電腦出了故障,於是她就停了下來,請來了學校管電教的,管教學的副校長琢磨了好一陣子,最後連校長也親自趕來救援。花了近二十來分鍾,終於又可以繼續了。這半節課時間里,她就把數學課改成了學生的即興才藝表演,幸虧她所帶的那個班級是學校唯一的實驗班,學生唱歌什麼的都還拿得出手。然後接下去的課是可想而知,當然最終也沒進行評課,不過我想擠擠挨挨聽課的老師心裡頭都有嘀咕。當聽完課,我實在感受不到這一課件對本內容的學習能起多大的效果。頂多隻是花了心血准備最終沒用上是個遺憾罷了。
劉老師也是位年輕的老師,此意外卻絲毫沒有影響他的課堂,課依然那麼流暢。他利用學生手頭的小學具,依然讓學生學得那麼投入而有興致。只是我們聽課老師看不到他的課件里還藏著什麼覺得遺憾罷了。
縱觀整堂課,劉老師不停地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發現問題,並從中形成概念。第一環節通過摸與看,懂得物體的面有大有小,並得出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然後通過認識封閉圖形的大小,讓學生自己得出什麼叫面積,板書整理出定義。第二環節仍然小組合作,想辦法比較三張彩紙的面積大小。在第一次交流後引導學生第二次藉助學具來進一步比較大小,並對方法有取有舍,怎樣比較才是最確切的。第三環節認識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這些面積單位時,有扶到放,不僅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到具體的大概大小,還能正確定義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邊長是1平方米。最後及時回顧與小結。
生動地設計總能吸引學生來興趣昂然地投入學習探究,不用擔心學生無事可做,不用擔心學生利用探究時間講空話聊天。他們就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就是知識的主人,講數學聯系生活,將抽象的概念轉變成有形的東西。這都是教師理念的與時俱進帶來的課堂氛圍的良好轉變,是值得肯定的。另外以一個數學門外漢的角度看這堂課,亦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如何更好地利用知識的遷移,減少舊知識的負遷移?學生在實際解決問題時,很容易把面積與周長相混淆,把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相混淆。而且從課堂上已經不難發現,學生認為周長與面積存在一定的關系,周長長的面積就大。在交流時,也有學生老把面積說成周長。所以,我覺得在認識面積後再讓學生摸一摸物體或封閉圖形的面積和周長,加以區分概念。
2.面積單位是個新概念,建立時是否可更深刻些?作業時,學生把單位都填寫成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只要當時教師在板書後再把面積單位強調一下,就不會出現這錯誤。另外找1平方厘米的物體時,只能說是「約1平方厘米」,畢竟都不是標準的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
由線條的認識到平面的認識,在成人眼裡看似簡單,但對於學生而已可以說是質的跨越。要讓每位孩子都有清楚的認識,是否還有更多值得推敲的成分。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最近我有幸在茅箭區實驗學校執教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收獲了不少。興奮過後, 反思《面積和面積單位》整個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課中的成功與不足如下:
一、成功之處:
1、這節課是學生從線過渡到面,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因此我從學生感興趣的場景引入,並在教學中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數學書的封面、文具盒蓋面、課桌面等出發,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感知「物體的表面」隨處可見,初步建立面的表象,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面積這一概念。在面積單位的教學中,為了給學生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讓學生找找自己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平方米可以站幾位小朋友等?使學生不僅在腦海里建立了面積單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鞏固了面積的概念。
2 從面積的概念到面積單位,教學設計是順著學生的思維很自然的展開教學的。例如:比較不出來哪個的面積大時就要來測量,一步一步是引出來的,學生接受起來很容易。教師是順著學生的思維,隨著學生的想法把新的內容加進去的,和學生的思維同步。
3、「面積」含義的理解,「面積單位」的認識,都應通過學生觀察、操作、測量,在具體感知的基礎上實現。我圍繞學生的學習目標,組織學生:摸一摸物體的表面,比比物體的面積,找一找1平方厘米,量一量圖形面積,驗證1平方米可以站幾人等。通過這些操作活動,不僅強化了學生對面積、面積單位的感知,而且讓學生學會了選擇身邊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們的操作技能。教具、課件發揮了作用,較適合。
二、不足之處
1、對重難點的把握不太清楚,有詳無略。
2、如何在開放的課堂中進行良好的組織與調控是我面臨的一大考驗。課堂中小組活動欠缺組織和章法,沒有達到小組討論、操作的真正目的。
3、教學機智需要加強,在評價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評價語言單調,缺乏數學思想、方法等實質性評價。學生小組討論後教師在處理上缺少分寸,教師的評價必須要有一定的應變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平日里多積累。小組討論後教師對好的方法要加以評價或介紹,對學生的方法在全班交流時要有選擇的按照順序進行。
在今後的課堂上,老師應該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自主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悅!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在《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的教學中,關於對「面積單位」表象的建立,我不是以講解示範為主,也沒有提供現成的面積單位直接讓學生進行感知,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操作的權利交給了學生,讓他們親自畫一畫、剪一剪、看一看,使學生親身經歷了面積單位的形成過程,較好的實現了對面積單位的正確感知和建立。可以說,學生經過這種「親身體驗」,理解更到位,在大腦中建立起了准確、鮮明的空間表象,掌握的程度也比直接藉助現成的面積單位進行感知要牢固的多。同時,在這個基礎上,我還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列舉了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進一步讓學生在熟知的、現實的情境中增強對面積單位的正確感知。這樣,不僅縮短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而且還訓練了學生養成了從數學的角度去審視和思考周圍事物的習慣,學會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發現和構建所學數學知識的「原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想學的願望。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我的這一課的教學就正好體現了這一點。在本節課中,教師始終站在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度上,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真正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可以說,這節課我真正把數學教學設置成了一種活動,把原來靜態的學習內容以「動態生成」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搭建了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的平台。
在本節課中,除了上面開展的「畫一畫」、「剪一剪」等活動之外,我還組織學生在每認識一個面積單位之後,都要利用所學的面積單位親自去量一量、測一測,有測量卡片的面積的活動,有測量課本封面面積的活動,有測量黑板面積的活動。正是這些活動,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提升,認知產生了飛躍,從而為後面引出較大的面積單位掃除了障礙。

⑦ 小學三年級數學面積應用題

解答
根據題意有 (長+5)x寬=面積+60
長x(寬-5)=面積-100

那麼 我們可以回推60/5=12 100/5=20
因此 只有原來的長=20 寬=12 才能滿足題目的要求
則 原長方形面積=20x12=240平方厘米

⑧ 小學三年級數學面積 怎樣比較兩個長方形的面積 攜程小論文

除了樓上這些,還可以放到小方格里,數方格

閱讀全文

與小學三年級數學面積案例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