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作文材料 良好的風氣
先說一個事例,一個人乘坐計程車,下車後將手機落下了,這位司機發現這個手機後,起初他想占為己有,但他看到手機里的內容發現這位失主是一個十分有愛心的人,最終將手機還給了失主。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位司機的心態,剛開始時,司機撿到手機想占為己有,這是一種貪戀,他知道失主找不回它,他完全可以擁有它,但是當他發現這位失主是一位有愛心的人的時候,他的想法開始慢慢轉變了,他被這位有愛心的失主感動了,於是他將手機還給失主。說的是一個起初有貪婪之心的人,被社會上的良好風氣所感動,最後變成了一位拾金不昧者。
其實,這種關系是一種邏輯關系,是個人素質與社會風氣的關系,個人素質的好壞取決於社會風氣的好壞。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如果這位司機直接把手機關機了,沒有看手機里的內容,也就是說,他不知道這位失主是一位有愛心的人,那麼他會怎麼做呢?不用想都知道,一定將手機占為己有,也就不會成為一位高尚的拾金不昧者了。之所以他轉變了,是因為愛心,往大了說,就是社會風氣,這種良好的社會風氣影響了司機的決定,使他變成了一個素質高的人。
再舉一個事例,假設我們在公車上,正發現有個小偷在行竊,這個時候有人找出來制止了他,那麼這位小偷肯定就不會偷成,而且還會受到車子內的所有人的排斥甚至是報復,這種態勢就會使小偷與其他人隔離,沒有人願意跟他做朋友,久而久之,他就會被這個社會拋棄,最終自取滅亡。那麼,對於那些想要成為小偷的人而言,這個案例是對他們的警告,他很有可能就不會成為小偷,這樣社會上的小偷就會越來越少,不說他們的素質會提高,起碼沒有下滑。我們回到那個車子,如果沒有人來阻止這個小偷,讓他偷成功了,首先小偷成功了,他肯定還會有下一次行竊行為,素質進一步降低,其次,有部分人會加入到他的行列當中,導致他們的素質降低。
再舉一個例子,有一天,你走在路上,發現前方有位老人摔倒在地,你會怎麼做?在現在這個社會,有很多人選擇不理會,因為是不好的社會風氣造成的。而這種不好的社會風氣是由這些摔倒在地的老人造成的,前些日子有媒體報道,一位好心人看到有位老人摔倒在地,前去扶他起來,老人不僅沒有感謝他,反而還責怪是他將他弄倒的,要他賠償。我們先不管賠償問題,即使不賠償,也會給這位好心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就導致了現在很多人不理會那些摔倒在地的老人。
社會風氣好了,個人素質就會相應提高,個人素質好的人聚集在一起又會形成另一種好的社會風氣,反之,就會形成不好的社會風氣。我們每個人應該要努力為形成良好社會風氣做出自己的貢獻,並且要勇於向破壞良好社會風氣的人作斗爭!
⑵ 小學一年級的小短文題目是孩子積極向上的
一聽到「積極向上」這個名詞,不由得令我心裡一陣震盪。一想起現今社會的壞風氣,不由得令我有一種羞恥感。現在的中學生也被這種壞風氣所感染了,他們不愛學習,常常留連在網吧,他們也會佩戴現在所為流行的飾物,這也是人們所講的「潮流」,也有很多中學生常常講他們所謂的「哥兒們義氣」常常打打殺殺,也常因為這樣而影響校風,這樣也對他們的前途非常不利的。這樣,不由得令我想起一位積極向上的偉人,他,就是雷鋒。 雷鋒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他,是為民為人的英雄,他樂於助人,勤勞上進,最重要的是他那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這也是我們中學生所要向他學習的地方。 雷鋒小時侯學習很差,但他沒有因為自己成績不好而繼續沉淪下去,他不斷努力,努力,奮斗,奮斗地學習。終於,他的成績有所上升,他並沒有因此感到驕傲,他還不斷鼓勵自己:「我要更加努力,我要繼續努力」。到了四年級,他因為他所付出的努力,成績已經成為了「班上之最」,很多的同學都很羨慕他,都向他學習。他非常高興,但沒有看不起同學,還常常幫助別人,幫同學解答他們的問題,他真是一個好學又樂於助人的好學生。 這僅是他小時候的勤勞好學一個方面,他現在還不斷的增強自己的知識,他愛好學習,也很愛國,因此,他去參軍,想報效國家,為國家出一份力。但在從軍其中,雷鋒發生了很多挫折,他並沒有氣餒,因為他絕對不會向困難低頭的。 有一次體檢,被發現雷鋒的身高和體重都不符合參軍的要求。雷鋒並沒有放棄,他苦苦哀求教官能收留他,他不斷哀求,使教官被雷鋒的堅持所感動,決定再取用他。還有一次軍事的考試中,測試仍地雷,可是雷鋒不合格,因為他身子太弱了,沒有力氣,同連的人都嘲笑他,說他沒用。但雷鋒沒有被他們的嘲笑而認輸。他不分晝夜、不斷地練習,手也被弄傷了,但他沒有放棄,繼續練習,終於,他戰勝了失敗,成功合格,同連的人從此再也不敢嘲笑雷鋒了。而且,在從軍當中,他勤勞好學的讀書習慣仍然沒變,他酷愛讀一些革命性的讀本,令他的知識更加廣闊。 在我眼中,雷鋒不僅是一個勤勞好學的人,也是一個為人忠誠純正,學習積極向上,常常以助人為快樂之本的人。而且,他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是沒有彷徨,沒有矛盾。我覺得如果雷鋒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我想他仍然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這樣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的人不多,我們應該為雷鋒感到慶幸。從中,我們還要學習雷鋒的愛國、為國的精神。 雷鋒,他是我值得敬佩的人,我們要學習他那種積極向上,樂於助人,勤勞好學的精神,我們要為此而感到驕傲!
⑶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品德
品德,又叫道德品質,是指一個人的道德面貌。一所學校培養出來的人如何,可以從學生的品德來進行評價判斷。學生的品德好壞是一所學校辦得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准。故此學校學生良好品德行為的培養是學校教書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培養良好品德行為的學生是二十一世紀對學校教育的要求,是社會發展和競爭對人才的要求。那麼,一所學校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呢?
一、重視從小培養從小抓起。
鄧小平同志曾說過:「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一個人的良好品德也應該從小培養、從小抓起,因為良好的品德並不是一兩天就能形成的,它是需要一個較漫長的時間才培養出來的,是要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磨練和熏陶下形成的。俗話說:習慣成自然。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形成某種品德行為習慣,就很難改,並隨時隨地都顯示出來。如:小偷就難改「偷」的動作習慣。我校全體教育工作者都知道這個道理,就決定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和遵循小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對小學生進行從小培養良好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從學前班、一年級學生抓起,培養他們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如:讓學生認識怎樣是講衛生、怎樣是尊敬師長、怎樣是團結友愛、怎樣的行為是好的是道德的等等。一、二年級,主要是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堅強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情感,初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如:形成尊師友愛、愛護公物、熱愛集體、勤奮學習、互相幫助等優秀品德。三、四年級,主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初步具有辨析是非好壞、善美惡羞的能力。五、六年級,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具有較高的辨析能力,能抵制不良社會風氣的入侵,敢與壞人壞事作斗爭。就這樣通過分階段班班把關,級級抓落實,又通過道德品質的知識競賽、辨析現實生活的事例和爭做「三好學生、優秀隊員」等形式,促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校園里拾金不昧、為同學修理課桌、幫同學補課、主動打掃校園等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數不勝數。正所謂:「人之初,如玉璞,性與情,俱可塑」。
二、加強《守則》、《規范》等規章制度的學習和貫徹落實。
俗語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要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就必須要有行為的准則。知道應該怎樣做,知道什麼不應該做等等。這樣,老師就必須對學生加強《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規章制度的學習,讓學生逐條明白理解領悟。學生就會「行」有標准,「辨」有依據。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就會運用《守則》、《規范》來判斷同學之間的行為,自然就會互相督促,互相指正,互相學習幫助,互相進步。做事就會謹慎、認真。在平時,老師以《守則》、《規范》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做到心靈美,行為正派。長此下去,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就自然而然地形成。
三、推行制度,促良好品德的形成。
要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良好品德呢?我們要有計劃,要有制度,要按部就班。計劃完成得怎樣,要有制度來推動實施。如,我校本學期針對在集會、早操時,學生紀律散漫、隊列不整齊,開小會等不良的現象。我校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並推行了早操、集會班級評分評比獎勵制度,每一周對每一班級進行評比,對表現好、分數高的六個班頒發流動紅旗。又把它作為評先進文明班的一個重要條件。結果這個制度的推行,得到班主任的重視,班主任不甘落後,就嚴格督促學生按照集會、早操要求去做好,毫不放鬆。而每一班學生為了集體的榮譽,為了取得流動紅旗,同學之間就會互相監督,認真做好。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全校同學就養成自覺守紀、團結一致、奮發向上、熱愛集體榮譽、尊重他人等良好品德。
四、在活動中培養良好品德。
活動是培養人的重要手段,活動場所是培養人良好道德品質的最好的地方。一間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往往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頑強拼搏的精神,培養出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培養學生臨危不懼的勇氣等良好的品德。如,我校結合第十二冊語文課要求學生走出去調查各地廠家、商店招牌寫錯字的情況,並讓學生找各行業的老闆、工人談讀書無用的看法。結果通過這次活動,培養了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讓學生了解了各行工作的困難情況,了解了知識在各行各業的重要意義,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學習的思想感情。又如,在三月份,我校開展了「學雷鋒,樹新風」的活動,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培養學生樂於助人、關心他人、刻苦學習、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等良好的品德。五月一日,開展「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活動;六月一日,開展「珍惜幸福生活」的活動;七月一日,開展「熱愛偉大的黨」、歌頌黨的徵文、談改革開放以來祖國家鄉變化的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榜樣激勵,培養學生良好品德。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在教育學生時除了講古今中外民族英雄的故事激勵學生外,還要把本校工作突出、成績優秀的老師、學生樹為榜樣,充分利用他們的先進事跡來教育學生,鼓勵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工作勤奮、刻苦鑽研、遵守紀律、無私奉獻的精神。由於這此人和事都是在學生身邊的,都是活生生的事實,學生學起來學得真切,學得實在自然,就更能激勵學生。如,在「樹目標,立理想,勇往直前」的專題校會上,我們以近幾年我校的先進教育工作者和考進鄧發紀念中學、雲浮中學的優秀學生為榜樣,用他們的先進事跡進行教育,很好地激發了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奮發學習,艱苦拼搏的精神。
總之,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方法、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真誠地關心、愛護學生,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多想一些教育管理的方法,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地工作就能做好教書育人工作,培養出社會主義「四化」需要的「四有」新人。
⑷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風氣
一、家校一致,要求明確。馬卡連柯說:「一個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湊培養起來的,而是由他所受過的一切影響的總和綜合地造就成功的。」要求學生養成的學習習慣內容和目標,學校和家庭、社會必須協調一致。例如,在做作業方面我要求孩子:胸離課桌一拳,眼離作業本一尺,手裡筆尖一寸,腳平放在地上;為了是孩子養成習慣,我以校訊通簡訊的形式發給家長那個,讓家長在家裡也這樣要求孩子。
二、目標細化,反復實踐。班主任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有長短期計劃,有持久的行動。要學生制定一些學生自身實際的學習目標,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目標要細化,要近一點,實一點,細一點。如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班主任可以細化為寫字認真,字體工整等。如果目標太大太遠,學生一下子要達到就很困難,容易喪失信心。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叫出來的,也不是單純的說教養成的,而是要在反復的實踐中養成的。學期初,我讓每個學生根據上期自己的學習情況制訂好本學期的學習目標,時刻用目標來衡量、約束學生。如趙琦同學,特別聰明,就是四年級了,上課還做小動作,管不住自己,影響了學習的效率,所以我就經常與他談心,可定他的聰明勁,並讓他制定學習目標。每次犯了上課做小動作我都耐心地教導,使之認識自己的不良習慣,並拿出他的學習目標讓他比較,一段時間之後,這個孩子上課聽講明顯的有了好轉。
三、激發情感,及時鼓勵。班主任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用沉悶和單調枯燥方法,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採取生動有趣,靈活多樣的方法,激發他們想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情感。例如,我在培養愛好閱讀的學習習慣,不是靠簡單的說教和空喊口號。而是讓學生查找名人愛好閱讀的例子和名言,在班裡討論和學習。有時還播放名人愛好閱讀等影片,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重要性,激發他們渴望閱讀的情感,促進他們養成愛好閱讀的學習習慣。在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過程中,離不開班主任及時鼓勵。學生的一點進步,如果得到老師微笑的贊許,公開的表 揚,學生會更有積極性,更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渴望。我們班有一位女生,一說話就臉紅,一次,我讓她帶讀課文,她站起來,很久不開口,我說:「你肯定行的,老師相信你。」孩子很膽怯的的讀了下來,我昨晚評價以後,接著說,「我覺得他真的很棒,能在這么都同學面前讀的這么有感情,請同學們把掌聲送給她。」下課後,她破天荒地的走到我跟前,主動地說:「老師好!」
四、言傳身教,正確指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特別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伴隨學生成長的班主任,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的仿效。知是先導,先知後行。班主任先讓學生明白良好習慣對人一生的重要性,讓學生知道良好學習習慣的具體內容,才能讓學生有行動的方向。班主任在「言傳」的過程中,語言要生動、親切,如花香,沁人心扉;如春季陽光,驅走寒流,暖人心窩。班主任教導學生,切忌羅嗦、粗暴。身教的力量是很大的,能潛移默化的促使學生發生轉變。前蘇聯教育家蘇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他是為著接受一切美好的東西而敞開的。如果教師誘導兒童學習好榜樣,鼓勵仿效一切好行為,那麼,兒童身上的所有缺點就會沒有痛苦和創傷地、不覺得難受地逐漸消失。」
五、評價討論,反思總結。在班主任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幫助學生建立自評、班評和家評的評價體系。評價的時間段可以日評、周評、月評和學期評結合起來。班評可以全班同學討論。班主任通過組織班裡的討論,讓學生知道那些方面做得好,那些習慣還要加強。班主任可以建立家校聯系冊,讓學生家長共同監督和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評價是對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效果的檢查,學生通過評價表等,反思自己不足的方面,總結好的方法和經驗,有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⑸ 小學生一年級關於家規、家訓、家風的主題報
每個家庭都有自復己的家風和家制訓。
家風對每個人都有著潛移默化而重要的影響,它就像春風風人夏雨雨人一般滋潤,影響著人們。沒有家就沒有這個社會,家風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無數好的家風必然可以引起好的社會風氣。如果一個人,他家中有好的家風,那麼他定可以少走彎路;而如果他的家風敗壞,那麼就少不得走彎彎道了。我們家的家風便是「誠信」二字。誠就是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誠實做人,自己做的事情就要勇於承擔,不能向別人身上推卸責任。而信就是要守信,說出去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不能收回來,說過的話自己要做到。除了家風,還有另一個引導著人們的——家訓。與家風相對,我們家的家訓也是「誠信做人,踏實做事」。做事要踏踏實實,按部就班的做。就像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如果做事情光想著一步登天,那麼干出的事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相反,如果一個人能夠腳踏實地的專心做眼前的每件事情,不好高騖遠,必然能夠有所成就。
總之,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家風和家訓。而良好的家風家訓需要每個家庭成員來共築,只有嚴格築好家風家訓,我們才能少走彎路。
⑹ 良好的家庭風氣對孩子有哪些作用
樹立端正、良好的家庭風氣:優良的家庭風氣,是良好家庭環境的重要組內成部分,是有效的、無形容的教育渠道,對孩子有重要的影響。家長要注意樹立端正、良好的家庭風氣。
文靜讀小學四年級時就偷竊成性。爸爸氣得經常打她,老師也多次批評教育,都沒有效果。後來,爸爸發現,文靜之所以會這樣和她的家長有關。
文靜小的時候,在領導家、朋友家、親戚家、商店、小攤上就喜歡拿東西。出現這種事時,一般大人都不會和孩子計較。爸爸責怪她時,家長就說:「孩子還小,拿點小東西怕什麼,長大自然就懂事了。」沒想到文靜長大後竟養成了難以矯正的惡習。
家長應該樹立良好的家風,家庭成員都應具有良好的倫理觀念,形成和睦互助、敬老愛幼、謙讓有禮、積極上進、努力學習、誠實守信、熱愛勞動、勤儉持家的好風尚。
⑺ 一年級好習慣總結一份,急救,謝謝!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好習慣就像是我們生命的枝上盛開的一朵美麗的小花,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傑出的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在這個競爭的時代,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在社會中「成龍」、「成鳳」,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班主任需高度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在我長期的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的懂得小學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小學則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作為擔負「萬丈高樓平地起」的鋪路人,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要從那些方面入手呢 ?下面談幾點自己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做法。
一 、調動學生積極性,形成良好班風
從抓好班風建設開始,依靠良好的班集體習慣,給學生創造逐漸克服不良習慣,使不良行為受到約束和限制的氛圍,使全班學生都能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才能有良好的班風。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而良好的開端,則是成功的一半。每周初乃至每一天的開始,都把它看成是培養學生各種良好習慣的極好機會。新學期的第一天,幫助他們把心從寬松、快活的假期生活中收回到充實、愉快的學校生活中來,讓他們牢記「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古訓,並諄諄誘導他們去實踐和體驗。為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在班裡建立獎勵制度,從學生的每天作業情況,紀律情況到學生的家庭表現都作了管理,且獎勵制度寬松,基本上全班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獎勵,通過勤觀察、勤發現、勤表揚、勤糾正,讓做得好的同學有光榮感,讓做得不好的同學以前者為目標,不懈追求,從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人人都不甘落後,全班沒有一個學生欠交作業,且大部分書寫工整,認真完成;課堂上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氣氛十分活躍;學生能做有益的游戲,不追逐打鬧,形成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的好風氣。
為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是班級的一份子,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集體的管理,如要舉行一些活動,班上要實行一項新的管理制度等,都會在班上向學生宣布,並徵求他們的意見,不管是誰提的建議,只要是好的就採納,從而提高學生的集體觀念,讓學生明白到只要自己努力一分,出一點力,就是為班集體爭一分光。另外,我還讓學生每兩個人為一組,輪流當值日生管理全班同學一天里的學習和紀律,並每周評選出優秀值日生和最守紀律的同學給予獎勵。這項管理制度的實行,連平時紀律最差的學生也嚴格要求自己了,因為他也有機會當一次「小班長」管理同學。良好的班風激發了學生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有利於促使每個學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約束。
二、發揮自覺性,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
小學生的自理能力較差,往往連自己的文具都不會收拾。針對這種情況,我要求學生每上完一課,就把文具和下一節課要用的書本都收拾好,放整齊。筆和橡皮一律放回筆盒裡,做好准備才下課,還請了小組長進行檢查,對做得好的同學及時表揚,獎紅花。對於經常丟三落四的學生,我每天都檢查他們的文具盒,並督促他們要保管好自己的文具盒。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不但養成良好的課前准備習慣,也學會了保管自己的東西和收拾書桌了。
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 自覺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它能使「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覺性,學生就會心甘情願地、積極主動地去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教師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而一個孩子好的習慣的養成和他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聯系,所以平時要求學生盡量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上學、放學自己背書包;做完作業自己收拾書包,午飯後自己洗碗,每天自己洗澡和洗襪子,由收拾自己的床鋪到學會收拾自己的房間等,有些家長過分寵愛子女,什麼事都為孩子包辦,就在家長會上動員家長多給機會孩子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自理能力,並從中體會勞動的樂趣。
我充分利用班會、隊會課教學生學習釘紐扣、系鞋帶的比賽等,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學習的公共衛生勞動,要求學生多做家務,並組織學生進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題隊會活動。通過多種活動,讓學生邊做邊學,越做越愛做,越做越想做。現在,我班的學生不但熱愛勞動,自理能力也大大提高。
三、提高自身素質,為學生樹立榜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學生在學校中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的莫過於老師了,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從模仿中學習,模仿能力是驚人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著一定的威信,教師的行為習慣經常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家長經常會從小學生的口裡聽到一句話:「我們的老師是這樣說的。」所以教師在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習摜的同時,自己也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作為班主任要充份發揮「身教」的作用,嚴於律己給學生做榜樣。要時時事事嚴格要求自己,給學生做表率。平時我很注意以自己的言談舉止影響學生,潛移默化,使學生知道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看到班上衛生角的掃把倒了,不經意地走過去把它輕輕地扶正,平時看到地上有紙,就主動拾起來;有些粗心的男孩子早上來到學校紅領巾戴的歪歪扭扭,走上前去幫他拉整齊。這雖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對學生來說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在後來的日子裡我發現他們的一些行為更規范了。有些學生書寫潦草,我告訴他們書寫潦草就不會養成細心認真的好習慣,在學習中就會不深入,不透徹,對知識的認識就容易膚淺,以後走上工作崗位做事情也容易毛躁。只有開始一筆一劃的書寫,才能把字寫好,容易養成認真細心的好習慣。然後親自給學生做「示範作業」,從這以後,書寫潦草的現象在班中逐漸消失。平時對待學生做到親切有禮,多關心他們,尊重他們。
班上有一女生,由於頭腦和反應遲鈍,行為有些愚鈍,而受到同學的歧視。我不但在學習上多幫助他,並經常與他談心,鼓勵他不要怕困難,對那些經常嘲笑欺負他的學生進行教育,讓他們交上朋友,互相幫助。該生只要在學習或生活上有一點點進步,就在全班上表揚他。這樣,該生的自信心增強,其他學生看到老師這樣關心一個學生,他們也從中學會關心同學,形成團結友愛的好風氣。
四、 學習生活實例,體會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從身邊挖掘題材,讓生活說話,從而激發學生建立良好習慣的主動性,使學生真正體會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終身受益。如舉很多偉人因為養成了良好的習慣而成功的例子,使他們真正的明白了建立良好的習慣對於人一生發展的重要性,他們表示要主動地進行改變。我班有個別學生,鈴聲一響,不管老師叫不叫下課,就站起來要走,針對這個問題,我曾舉這樣的例子,如果有客人到你家吃飯,客人還沒吃飽,你吃飽了就走,客人還好意思吃嗎?同學們都異口同聲說:「不好意思」。從此以後,象這樣的事很少發生。
關於衛生問題,我針對我們作為社會集體中的一員,我們的家裡都收拾的井井有條,一塵不染,請同學們算一算,一年365天,你們有多少天在學校學習和生活,通過計算,同學們發現在學校生活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多,由此他們沒有理由不愛我們的學校,要把我們教室和學校打扮得更美、更干凈,讓我們覺得舒服,學習開心,從此以後,我們班的教室每天都打掃得乾乾凈凈。又如為學生講述了一則《小節的禮物》的故事:某男青年在應聘清潔工中脫穎而出的原因——注重小節,雖然沒能攜帶任何人的介紹信或是禮物。進門前,蹭掉鞋上的土,並隨手關門,可見其衛生;有問必答,爽快,可見其耿直;等候時,見一老者立即讓座,可見其善良。更主要的是,當其他人都邁過考驗者故意扔在地上的書時,他拾起書並小心地放在了辦公室桌上。他身上的小節不正是最好的禮物嗎?小節為他開了通行證。用生活的事例教育學生,他們易於接受,可在輕松愉快的談話中深受教育。
五、多加鼓勵,持之以恆
改變不良的習慣與建立新的良好習慣是一個相當艱巨的斗爭過程,養成良好習慣不能一蹴而就,需允許學生習慣的形成有個過程,因此班主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覺與不良習慣做斗爭,自覺地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養成自己的良好習慣,確保每一位同學的習慣養成在嚴格的自律與他律的監控約束下進行。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他們的付出、他們的努力需要得到老師及時的承認,需要老師不斷的鼓勵,增強孩子的成功的快感,從而有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進一步養成,不能一味的指責以免影響他們的熱情。總之,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積日累月地練,練到非常熟,再也丟不了」也便成了習慣,正所謂習慣成自然。
六、家校結合,共同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良好的行為習慣也需要家庭教育來培養和鞏固,學生除了學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師除了在學校處處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外,還要和家長密切聯系,相互交流,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如今存在一種普遍現象:很多學生在學校都能遵守各方面的要求,可以說是一位有著良好行為習慣的好學生,但是回到家中,竟然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變化,又回到了「小公主」或「小皇帝」的生活,非常任性。針對這種情況,我就經常利用家訪或電話訪的形式和家長溝通,相互了解,從而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督促他們在家在校要一個樣,都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做一個真正的好孩子。及時掌握學生在家的學習行為,及時得到反饋的信息,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做出及時的糾正。班主任與家長不斷地溝通,互相配合,讓學生養成不良習慣的機會減到最少。同時作為班主任和家長,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方式,往往教育者會成為受教育者不自覺的模仿對象,利用好教育者本身這一教育資源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是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為教師,就要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⑻ 如何培養一年級小學生正確的行為習慣
一、學生的不良課堂行為習慣具體表現在:
1、課前准備不到位,不是忘記拿文具,就是忘記拿課本;
2、預備鈴響後,不能迅速安靜下來,有同學在說話、打鬧;
3、舉手習慣差,有害怕舉手的,有站起來舉手的,有邊舉手邊大聲嚷嚷的等等;
4、有的同學看到別的同學回答問題時出錯了,會譏笑別人;
5、沒有良好的坐姿,站姿,有的同學愛趴著桌子,有的側著身子,甚至低年級有學生跪在凳子上或是蹲在凳子上聽講,站起來回答問題時不停的扭身子。
6、不會傾聽,有的學生沒有輪到發言,不是嘴裡嘟噥著,不聽別人說,就是插嘴或趁機說話;
7、在課堂上太隨意,捏指頭、「擺師爺」、喝飲料、折紙、看課外書、下位置扔廢紙等;
8、沒有養成正確的聽、說、讀、寫的姿勢;
9、小組討論時,個別學生代替了其他學生的思考,不能有序地進行討論,有時還發生爭搶學具等現象;
10、自己學習時,不能自覺地學習,而是做些影響別人的活動……
二、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
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問題行為可能是家庭問題行為或社會問題行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團體的不良影響,也可能是不良的課堂教學環境或教師的教學失策導致的,總之,學生的問題行為是與其學習、生活環境、社會風氣等有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各種問題的綜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種單一因素造成的。
三、處理課堂問題行為的基本原則:
課堂問題出現的形式多種多樣,出自的對象也各不同。在選擇處理方法上應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不可生搬硬套,且運用時要講究策略,把握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冷靜性原則。唯有冷靜,才會想出處理問題的好主意、好點子,唯有冷靜,才會化干戈為玉帛。
2.尊重性原則。無論學生的錯誤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批評教育時,教師語言一定要和藹可親,循循善誘,要用火熱的愛心和真摯的誠心善待學生,要堅信只要正確疏導,他們一定會恍然醒悟,棄舊圖新的。
3.巧妙性原則。無論發生何種情況,教師都必須視具體情況做到機智靈活,隨機應變,從而絕處逢生,雲開霧散,柳暗花明。
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行為的方法:
1、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好習慣的養成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使自己終身受益。
2、使學生認識到學習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要想學習好,必須要花一定的時間,要有信心,有決心,要不斷克服學習上遇到的一切困難。
3、課堂上時時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課堂上學生要做到一心一意,而老師要比學生更要精神高度集中,必須做到一心兩用,要把90%的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學方案的實施上。你不要指望跟學生講一次紀律的重要性,他們就會一節課按你的要求去做,你也不要指望課後將他狠狠地批評一頓,他以後就會改過來,這些工作也要做,但你更重要的是要隨時審視整個課堂,迅速判斷學生的發展情況,並隨時作出反應與調整。要善於用眼睛表達你的滿意、生氣和憤怒。盡量不要吼叫。訓斥只可偶爾為之。目光要經常瞥向那些神不首舍、好動、好說的學生。可以請他們做點事——比如讀書、讀詞語、表演、到黑板上默字等。這叫「以動治動」。最要緊的是不斷地鼓勵、表揚、提醒學生。
4、精心備課,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努力優化課堂。學習是一件苦中有樂的事情,要吸引學生盡可能長時間地專注地聽,老師必須從自身出發,優化課堂。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精心備課,設計寓教於樂的課堂活動,低年級特別要做好教具的准備工作,提前2分鍾進課堂,進行課前組織教學。課堂上注意提高自己語言的感染能力,抑揚頓挫,運用孩子們的口吻說話,就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暫的,教學中還要注意教學形式、手段的變化。如在讀的訓練中,就可以運用多種形式來訓練。老師領讀、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師生合作讀、自由讀、同桌互讀、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讀、小組讀、男女讀、角色讀、加動作讀、變換聲音讀、背誦……這就是「變化」。沒有變化,學生會生厭;沒有變化,也就沒有教學藝術。
5、不同性質的課堂問題行為要採用針對性的方法。有些課堂問題行為不直接干擾課堂秩序,例如:課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亂想、發呆、抑鬱、亂塗亂畫,伏在桌子上睡覺但無鼾聲等,其行為沒有干擾其他同學的學習,教師可以採取給予信號、暗示制止、合理安排和課後談話等,以利於轉變其行為,不宜突然提問,因為沒認真聽課肯定回答不出來,只能使學生當眾出醜會使得其反,更不宜當眾指責。對於那些明顯干擾課堂教學的問題行為,如:喧鬧、扮小丑、戲弄同學,頂撞老師、敲打作響等,教師必須通過警告、批評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時可以適當懲罰。如果教師一見班上有「風吹草動」,就小題大做、大聲當眾訓斥、罰站,叫滾出去等是不妥當的;同時,也嚴重傷害了學生本人的自尊性。適當懲罰消極行為也是必要的,但不可採取諷刺挖苦、威脅、體罰等手段。要注意學生的自尊心的維護,不能讓學生難堪,而是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警覺性。
6、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常規習慣:
(1)課前要准備好學慣用品,書本、筆記、文具盒一律放在課桌的左上角。課桌上的學慣用品擺放整齊。
(2)上課鈴響後,立即有秩序地進入教室安靜坐好。
(3)老師走進教室喊「上課」時,全班同學起立,老師說:「同學們好」,學生回答:「老師好」。
(4)上課遲到的學生要先喊「報告」,經老師同意後再進入教室。
(5)認真傾聽別人的回答,等別人回答完了得到老師的同意再回答問題。
(6)老師宣布下課時,師生互相說「再見」,教師走出教室後,學生再按順序走出教室。
7、改進教法,增強興趣。學生是有思維,有個性的,他們對學習的內容、方式也是有選擇的,只有當自身產生興趣時,他們才會以飽滿的狀態投身於課堂教學。不斷培養學生求知的興趣,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
總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我們要真正將這一核心理念轉化成我們的行動。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心中有明確的要求,隨時隨地關注學生的課堂常規,就會想出各種辦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並及時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調整方法,確保良好的課堂教學正常進行。
小學階段的孩子正是處於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
「做事先做人,人以德為帥」,小學是以德育人的主陣地,我們把做人教育擺在首位,而做人教育對我們孩子而言就是行為習慣的養成與教育。
我們要為學生健康成長搭建理想的舞台,老師、家長都要大膽突破教、學的局限,拓展孩子玩和學的空間,重視與社會、與家長、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交流,以心靈撞擊心靈,以心靈贏得心靈。從而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促使學生知、意、行的發展,最終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一、習慣教育越早越好
一個人從小養成的行為習慣會長遠地起作用,甚至會影響一生。對於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從一入學,就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是很重要的。如果培養得法,盡早形成良好習慣,不但有利於當前的學習,還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2、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因此,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應該滲透於他們的學習、勞動、生活、娛樂等各個方面。為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有一定的依據,加強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還應把握其具體可行的特點,如我們要求學生要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就應該讓他們明確哪些是禮貌用語,應怎麼樣使用。對長輩要尊稱「您」,不能直呼其名;向別人提出要求時要說「請」;給別人添麻煩時要說「對不起」;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等等。要求具體明確,學生就容易掌握了。此外,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著差異,所以我們應分層次對待,盡量具體可行,貼近學生生活,為學生所接受。
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訓練,必須持之以恆,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3、對學生的日常習慣培養
4、對學生而言的幾種學習習慣
a、讀書習慣。由於小學生剛開始識字,識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認較多,或是一字一頓地讀,或是唱讀。對此,如果要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加快閱讀速度,以盡早進入能快速瀏覽、閱讀的軌道,必須先讓學生養成雙手捧書讀的習慣。有的學生捧書讀時又可能眼離書本不是過遠,就是太近。對此,我就提醒學生:「我們應怎樣讀書?」學生齊答:「雙手捧書,眼離一尺。」這樣做,學生易於記憶,心領神會,利於養成好習慣。
b、寫字習慣。學生的寫字習慣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常見的不正確寫字姿勢是偏頭、側身、匍伏等。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隨時提醒:「寫字必須『三個一』」,經過提示學生會自覺地迅速糾正不正確的姿勢,經過多次糾正,就可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
c、坐姿。小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成長的年齡段。坐姿端正與否,不僅影響到學習,而且將影響到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要讓學生保持良好坐姿並不費事,只須教師在恰當的時機按照約定呼叫:「一、二、三!」學生當會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師以某種動作手勢予以個別提示,既達到了目的,也不會影響教學的進行。
d、注意力。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有駕馭課堂穩定住學生注意力的能力。可針對小學生好動的特點,從激發興趣入手,把課堂教「活」(活而不亂,放而能收);或者走到學生中間,利用「暗示法」提請學生注意,「拍一拍」、「撥一撥」、「點一點」等;如不便走下講台,可用「稍停法」(暫時停止講授),「注視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學生的注意,收攏其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鄰座同學也可以協助提醒。
有一次課堂上,教室里突然飛進來一隻小麻雀在窗玻璃上亂撞,全班學生的注意力差不多都移到了小麻雀身上。我來不及考慮,立即走向窗玻璃捉住了它。頓時,就有許多學生亂叫:「給我!」「給我!」這時,我說了簡短的一句話:「小麻雀是益鳥!我們應當怎樣做?」學生省悟過來,異口同聲地回答:「放回大自然。」這樣,很快處置了這一「突發事件」,又使學生受到了保護益鳥的環保行為教育。
除此而外,恰當的贊語、激勵,合適的獎勵等各種不同手法的靈活運用,對培養學生的集中注意力的習慣也是重要的。
此外,勤於讀書、會圈點勾劃的習慣,講衛生(做眼保健操等)的習慣,學慣用具正確使用的習慣,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課外活動計劃安排的習慣等,都與小學生的學習和進步有密切關系,都應納入培養教育的范圍。只要家長、老師心中有規范,定期檢查與隨時抽查相結合,「嚴」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小學它能比較系統地向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
⑼ 小學生良好學習風氣的表現有哪些
誠實,認真完成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