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教案2013年最新版本
2012年新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全冊全套表格式教案及教學計劃教案,共73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網路搜索「飛翔教學資源網」就可以到我們網站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
第一學段 (1~3年級)
一、數與代數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學習萬以內的數、簡單的分數和小數、常見的量,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探索並理解簡單的數量關系。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應減少單純的技能性訓練,避免繁雜計算和程式化地敘述「算理」。
1.數的認識。
(1)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
(3)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4)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並能進行估計。
(5)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小數和簡單的分數。
(6)能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2.數的運算。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2)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會口算百以內的加減法。
(3)能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一位數乘三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4)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於10)的加減運算以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5)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6)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
(7)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3.常見的量。
(1)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並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能認識鍾表,了解24時記時法;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3)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4)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克、千克、噸,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5)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常見的量有關的簡單問題。
4.探索規律。
發現給定的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
二、空間與圖形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對稱現象,學習描述物體相對位置的一些方法,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
1.圖形的認識。
(1)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2)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等簡單圖形。
(4)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5)會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或圓拼圖。
(6)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7)能對簡單幾何體和圖形進行分類。
2.測量。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千米、米、厘米的含義,知道分米、毫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
(4)指出並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5)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6)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3.圖形與變換。
(1)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象。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4.圖形與位置。
(1)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在東、南、西、北和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三、統計與概率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對數據統計過程有所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學中,應注重藉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應注重對不確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觀感受。
1.數據統計活動初步。
(1)能按照給定的標准或選擇某個標准(如數量、形狀、顏色)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在比較、排列、分類的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標准下的多樣性。
(2)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3)通過實例,認識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並完成相應的圖表。
(4)能根據簡單的問題,使用適當的方法(如計數、測量、實驗等)收集數據,並將數據記錄在統計表中。
(5)通過豐富的實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為整數)。
(6)知道可以從報刊、雜志、電視等媒體中獲取數據信息。
(7)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
2.不確定現象。
(1)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換想法。
四、實踐活動
在本學段中,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時,應首先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與同伴合作、積極與他人交流,使學生增進運用數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信心,同時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
1.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冊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及改進措施。
1、由於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年齡比較小,對學校的學習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時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鼓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鼓勵良好行為,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數學。
2、剛入學學生個體差異相對較大,可能有些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簡單數學知識,教師根據班中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適時調整教學進度,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以實踐新課標的理念、要求為出發點,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過程。
教材從實際出發,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和客觀事實發展,為確立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創設了良好的課程環境。
教材注重為題的探索性,例如:比較、分類、等部分內容,重點在於經歷探索,獲取有關知識的體驗。
三、教學要求。
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用1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並能認、讀、會寫0到10各數。在一一對應的活動中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認識「=」、「<」、「>」,能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能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對應等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師的引導和示範下,開始學習認真傾聽、思考、表達、書寫,並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單元「比較」。在具體情境中,能夠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多少、長短、高矮、輕重,體驗並積累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經歷「比一比」的過程,同時與他人交流比較的方法,並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三單元「加與減(一)」。經歷自主探究演算法並與同伴合作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操作活動,初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探究並掌握10 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得數是10以內的加與減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並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在各種活動中,不斷養成仔細觀察、獨立思考、認真傾聽、有條理地表達的良好習慣。
第四單元「分類」。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經歷分類的過程,初步體會分類的含義和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給定標准或自己選定的標准進行分類,體會分類標準的多樣性。運用分類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整理物品的習慣,體會分類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會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比較准確地確定物體的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體會具體位置的相對性。逐步養成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體會到生活中有數學,初步感受用數學的樂趣。
第六單元「認識圖形」。 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經歷觀察、想像和交流的過程,積累認識幾何體的數學活動經驗。知道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幾何體。在分類、觀察等學習活動中,形成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直觀認識,發展語言表達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有密切關系,培養探索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第七單元「加與減(二)」。結合數數、操作直觀模型等活動,認識11-20各數。初步了解數的十進制,認識個位和十位,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在教師指導下,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經歷與同伴交流演算法的過程,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激發學生對計算活動的興趣。
第八單元「認識鍾表」。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經歷認識鍾表的過程,知道鍾表可以用來計時。初步認識鍾表,會認讀整時和半時。在認識鍾表和認讀時間的過程中,初步學習觀察、比較的方法。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在與他人的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時間,學會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珍惜時間的習慣。
四、教學重點。
1、能用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並能認、讀、會寫0到20各數;能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2、能夠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多少、長短、高矮、輕重,體驗並積累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
3、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探究並掌握10 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得數是10以內的加與減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並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4、能按給定標准或自己選定的標准進行分類,體會分類標準的多樣性。運用分類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
5、知道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幾何體。
6、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經歷認識鍾表的過程,知道鍾表可以用來計時;初步認識鍾表,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五、教學難點。
1、能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對應等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自主探究演算法並與同伴合作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
3、能比較准確地確定物體的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體會具體位置的相對性。逐步養成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4、在教師指導下,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 學 內 容
課 時
第01周
9.1
可愛的校園
1
第02周-第03周
9.3-9.14
一、生活中的數
8
第04周-第05周
9.17-9.28
二、比較
4
第06周
10.1-10.7
國慶放假
第07周-第10周
10.8-11.2
三、加與減(一)
17
第11周
11.5-11.9
整理與復習
3
第12周
11.12-11.16
四、分類
3
第13周
11.19-11.23
五、位置與順序
4
第14周
11.26-11.30
六、認識圖形
2
第15周-第16周
12.3-12.14
七、加與減(二)
8
第17周
12.17-12.21
數學好玩
3
第18周
12.24-12.28
八、認識鍾表
1
第19周
12.31-1.4
總復習
5
第20周
1.7-1.11
期末工作
一生活中的數
一、教學內容
1、可愛的校園
2、快樂的家園
3、玩具
4、小貓釣魚
5、文具
6、快樂的午餐
7、動物樂園
二、教學要求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用1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並能認、讀、會寫0到10各數。
2、在一一對應的活動中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認識「=」、「<」、「>」,能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3、能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對應等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在教師的引導和示範下,開始學習認真傾聽、思考、表達、書寫,並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寫10以內的數,並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2、能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對應等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難點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用1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
2、在教師的引導和示範下,開始學習認真傾聽、思考、表達、書寫,並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課時安排
8課時。
課 題
可愛的校園
教學要求
結合具體情境,在數數活動中,能數出1—10這10個數。
初步學習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
知道學習需要有一些好習慣。
通過找生活中的「數」和「形」的活動,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對校園生活的嚮往。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在數數活動中,能數出1—10這10個數。
教學難點
初步學習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
教學方法
情境法 談話法
課前准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談話引入
從今天起,你們就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我是你們的數學老師,大家想學好數學嗎?
1、誰會數數?來試一試吧!
2、學生匯報數數情況,請一名學生匯報數數情況。
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到1-10這幾個數。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快找一找,說一說。
二、數數
動物學校開學了,真熱鬧。到校園里看一看,說一說有什麼?有多少?
按上下左右四個方位說一說。
按大小順序數一數。
從數數中你知道了什麼?
三、鞏固練習
看我們的教室,你們發現了哪些數?
請數出10根小棒,8朵小花,5個三角……
我們身邊處處有數,現在跟老師排好隊,悄悄地去看一看,找一找我們校園里有什麼?有多少?
四、總結質疑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五、作業設計
找一找生活里的數,說給家長聽。
a:同桌互相看並說。
b:集體反饋交流。
c:評價學生數數情況。
小聲說給周圍的小朋友,要說一句完整的話。
a:學生獨立觀察,尋找各數。
b:學生之間互相交流。
c:集體交流。
學生自我小結,自我反思。
獨立完成。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學反思
課 題
快樂的家園——10以內數的認識
教學要求
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1—10各數,並能用1—10表示物體的個數。
在具體情境中,能用1—10各數表示事物的順序。
能結合具體數,說出生活中相對應的實例。
教學重點
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1—10各數,並能用1—10表示物體的個數。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能用1—10各數表示事物的順序。
教學方法
情境法 談話法 發現法 練習法
課前准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情境圖)
二、新授
1、說一說,認一認。
圖中有什麼?
圖中哪些物體的個數是1?
2、數一數,認一認。
圖中還有什麼?有多少?
3、找一找,說一說。
(課件出示情境圖)
圖中哪些物體的數量可以用2來表示?哪些可以用5來表示?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數量可以用2來表示?哪些可以用5來表示?
三、試一試
1、說一說。
(課件出示情境圖)
數一數河裡有幾只鴨子?
排在第1的是哪只鴨子?誰排在第2?
小結:數可以表示有幾個,還可以表示第幾個。
2、數一數,認一認。
(課件出示情境圖)
先獨立數一數,再與同伴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圖中有什麼?有幾個?
四 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五 作業設計
找一找你身邊的數,給同伴說一說。
觀察情境圖,學生自由說一說。
學生說出數數的過程。
根據情境圖,學生自由說一說。
找一找生活中的例子。
根據情境圖,學生自由說一說。
學生仔細觀察,說說看到了什麼?
互相交流,說一說是怎麼數的?
學生獨立完成。
❷ 北師大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三維目標怎麼寫
目前的教學目標都應該是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應內該學習的知容識內容及學習的程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制定本節課學習內容對學生意志、品質的鍛煉與培養。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既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相聯系,又不同於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課程目標;二是課堂教學目標;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