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五、六年級下冊科學實驗匯總
科學五下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沉和浮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准。
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
回憶:課上蘋果切成不同大小塊,沉浮狀態不變的實驗
3、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
4.物質世界中,有的物體沉,有的物體浮;兩個(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體積相同時,重的物體容易沉在,輕的物體容易浮;輕重相同時,體積大的容易浮,體積小的容易沉。
5.(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回憶:潛水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壓載艙里就注滿水,潛水艇重量增加,所以可以迅速下潛。排出水,重量減輕就上升。
6、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生改變。
回憶:改變橡皮泥形狀,橡皮泥能浮在水面。我們會發現,改變形狀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排開水的量比沉入水底(實心)的橡皮泥排開水的量較多。
7、鋼鐵製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於它(排開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
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體)和(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12、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時就(上浮);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於重力)時就(下沉);
14、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它們的(材料)和(液體的性質)有關。
15、(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16、(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很多。
回憶:馬鈴薯在一定濃度的鹽水中浮起來了
17、(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體積)的水(重)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水(輕)的物體,在水中(上浮)。
19、(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
第二單元 熱
1.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但(並不是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而是衣服能阻擋我們身體熱量的散失。
2.冷水受熱以後(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會變化)。
3.物體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的過程中會發生(體積)的變化,這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感覺到或通過(一定的裝置和實驗)被觀察到。
回憶幫助:我們經歷過的實驗
4.常見的物體都是由(微粒)組成的,而微粒總在那裡不斷地(運動)著。物體的(熱脹冷縮)和(微粒運動)有關。
回憶:各小組模擬空氣微粒運動的表演
5.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例如(銻)和(鉍)這兩種金屬就是熱縮冷脹的。
6.熱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這就是(熱傳遞)。
7.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
幫助理解:你能分別舉幾個熱傳導、對流、熱輻射的例子嗎?
8.(不同材料)製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不一樣的。
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
9.(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所以可以做保暖材料。(空氣)是一種(熱的不良導體)。
第三單元 時間的測量
1. 藉助自然界有規律運動的事物或現象,我們可以(估計時間)。
比如看太陽等
2.時間可以通過對(太陽運動周期的觀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來測量,一些(有規律運動的裝置)也曾被用來計量時間。
3.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4、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慢慢地發生變化。(「日晷」)是根據(日影長度)製成的(計時器)。
5、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製作(水鍾)用來計時。
6、通過一定的裝置,流水能夠用來(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水在一定的時間內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
7、我們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從而使水鍾計時更加准確。
8、滴水計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水漏完的時間(泄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接滿(受水型)。
9、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求精確的計時方法,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人們製作的(計時工具)越來越精確。
10、(擺鍾)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鍾的(精確度)。
11、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根據(單擺的等時性),人們製成了(擺鍾),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
12、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13、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長)有關。
14、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
15、注意擺繩的長度不等於擺的長度,(擺長)是指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16、(機械擺鍾)是(擺錘)與(齒輪操縱器)聯合工作的。
第四單元 地球的運動
1、(晝夜交替現象)的出現有多種可能的解釋。
3、(「日心說」)和(「地心說」)中有關地球及其運動的觀點都可以解釋(晝夜交替現象)。
4、擺具有(保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
5、(「傅科擺」)擺動後,地面的刻度盤會與擺的擺動方向發生偏移,這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它是歷史上證明地球自轉的關鍵性證據。
6、(天體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是因(地球自轉)而發生的現象。
7、地球自轉的方向與天體的東升西落(相反),即(逆時針)或(自西向東)。
8、(地球的自轉方向)決定了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東邊早)西邊晚。
9、不同地區所處的(經度差)決定了地區之間的(時差)。
幫助回憶:地球上怎樣的線分別是經線和緯線。
10、人們以(地球經線)為標准,將地球分為(24個時區)。將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定為(0度經線)。12、天空中星星圍繞(北極星)(順時針)旋轉,北極星相對「不動」,是(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11、從(北極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測出(地軸是傾斜的)。
12、(恆星的周年視差)證明地球確實在圍繞太陽(公轉)。其他的證據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13、在圍繞某一物體(公轉)時,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會觀察到遠近不同的物體存在(視覺位置差異)。
14、(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地軸的傾斜)有關。
15、(極晝和極夜現象)與(地球公轉)、(自轉)和(地軸傾斜)有關。
16、(地軸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響(極晝極夜)發生的地區范圍。
17、地球確實在(自轉和公轉),證據不僅有來自(人造地球衛星)的觀測,還有來自(觀察或實驗)的多種現象。
18、地球自轉的方向是逆時針(自西向東),周期為(24小時),地球圍繞(地軸)自轉,地軸是(傾斜)的。
20、與地球自轉相關聯的現象有:(晝夜現象),(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看上去(北極星不動)等。
21、(恆星周年視差)是歷史上證明地球公轉的關鍵性證據。公轉過程中,地軸傾斜方向保持不變,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極晝極夜現象)。
六年級下冊
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
放大鏡的放大倍數是不同的,放大的倍數和鏡面的凸度有關,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數就越大。球形的透明體放大的倍數是最大的;
隨著放大鏡倍數的增加,不僅觀察對象的圖像會變大,所獲得的信息也會更多,同時視野變小;
自然界中許多物體都是晶體結構,晶體具有一致的幾何形狀;
兩個凸透鏡的組合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宇宙中的天體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現象是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造成的。
❷ 有什麼適合小學六年級做的科學實驗
1 二氧化碳能使清石灰水變渾濁
2 澱粉遇碘變藍
❸ 小學六年級科學實驗報告上冊
蠟燭燃燒的變化實驗:
實驗材料:蠟燭、火柴、干玻璃片、試管夾。
實驗過程:1.點燃蠟燭,觀察現象。2.試管夾夾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
實驗現象:蠟燭開始燃燒,火焰下方蠟燭由固態變成液態,玻璃片上變黑。
實驗結論:蠟燭燃燒,一是形態發生了變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質——煙。
雞蛋與醋反應實驗:
實驗材料:雞蛋1個,燒杯1個,醋。實驗過程:1.燒杯中倒入四分之三醋。2.將雞蛋放入醋中。
實驗現象:1.有氣泡產生。2.雞蛋皮變軟。
實驗分析:蛋放進醋中,有氣泡產生,說明新物質生成,雞蛋皮變軟,說明雞蛋皮發生變化,轉化成別的物質。
探究食鹽變化的實驗:
實驗材料:杯子、筷子、食鹽、火柴、盤子、小勺、鐵架台(帶鐵圈、石棉網)、酒精燈。
實驗步驟:1.向杯子中倒入水,把食鹽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攪拌,2.把食鹽水倒入坩堝,放在鐵架台上,點燃酒精燈,給食鹽水加熱,坩堝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經析出的食鹽顆粒。
實驗現象:1.把食鹽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攪拌,食鹽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實驗結論:通過給食鹽水加熱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鹽恢復原狀。(可逆變化)
3探究水泥變化的實驗:
實驗材料:杯子、火柴、盤子、小勺、鐵架台(帶鐵圈、石棉網)、酒精燈、水泥塊。
實驗步驟:1.將水泥倒入盤中,往盤中的水泥加水,觀察水泥的變化。2.將水泥塊放入坩堝,點燃酒精燈,給水泥塊加熱,
實驗現象:1.往盤中的水泥加水,過了一會,水泥凝固了。點燃酒精燈,給水泥塊進行加熱,水泥塊沒有變化。
實驗結論:水泥不能恢復原狀。(不可逆變化)
通過實驗探究鐵生銹的原因對比實驗:相同的條件:同樣大小的鐵釘不相同的條件:放在水中、空氣中、醋中、鹽水中,油中等結論:油中不生銹。鹽水中最容易生銹,其次是醋中、水中、空氣中。 防止生銹:想辦法隔絕水、空氣、鹽等。
觀察牛奶的變化:
實驗材料:燒杯、玻璃棒、醋、啤酒、食鹽、檸檬汁、牛奶。
實驗過程:1.將醋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2.將啤酒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3.將食鹽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4.將檸檬汁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
實驗結論:1.加醋,牛奶中出現混合物凝集現象。2.加啤酒,牛奶變成絮狀。3.加食鹽,牛奶沒有變化。4.加檸檬汁,牛奶中有沉澱生成。
注意:混合物體時,要用玻璃棒不停攪拌,使其充分混合。
蠟燭燃燒的變化實驗:
實驗材料:蠟燭、火柴、干玻璃片、試管夾。
實驗過程:1.點燃蠟燭,觀察現象。2.試管夾夾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
實驗現象:蠟燭開始燃燒,火焰下方蠟燭由固態變成液態,玻璃片上變黑。
實驗結論:蠟燭燃燒,一是形態發生了變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質——煙。
雞蛋與醋反應實驗:
實驗材料:雞蛋1個,燒杯1個,醋。
實驗過程:1.燒杯中倒入四分之三醋。2.將雞蛋放入醋中。
實驗現象:1.有氣泡產生。2.雞蛋皮變軟。
實驗分析:蛋放進醋中,有氣泡產生,說明新物質生成,雞蛋皮變軟,說明雞蛋皮發生變化,轉化成別的物質。
探究食鹽變化的實驗:
實驗材料:杯子、筷子、食鹽、火柴、盤子、小勺、鐵架台(帶鐵圈、石棉網)、酒精燈。
實驗步驟:1.向杯子中倒入水,把食鹽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攪拌,2.把食鹽水倒入坩堝,放在鐵架台上,點燃酒精燈,給食鹽水加熱,。
實驗現象:1.把食鹽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攪拌,食鹽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2.點燃酒精燈,給食鹽水進行加熱,坩堝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經析出的食鹽顆粒。實驗結論:通過給食鹽水加熱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鹽恢復原狀。(可逆變化)
探究水泥變化的實驗:
實驗材料:杯子、火柴、盤子、小勺、鐵架台(帶鐵圈、石棉網)、酒精燈、水泥塊。實驗步驟:1.將水泥倒入盤中,往盤中的水泥加水,觀察水泥的變化。2.將水泥塊放入坩堝,點燃酒精燈,給水泥塊加熱,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1.往盤中的水泥加水,過了一會,水泥凝固了。點燃酒精燈,給水泥
塊進行加熱,水泥塊沒有變化。
實驗結論:水泥不能恢復原狀。(不可逆變化)
通過實驗探究鐵生銹的原因對比實驗:
相同的條件:同樣大小的鐵釘不相同的條件:放在水中、空氣中、醋中、鹽水中,油中等結論:油中不生銹。鹽水中最容易生銹,其次是醋中、水中、空氣中。 防止生銹:想辦法隔絕水、空氣、鹽等。
觀察牛奶的變化:
實驗材料:燒杯、玻璃棒、醋、啤酒、食鹽、檸檬汁、牛奶。
實驗過程:1.將醋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2.將啤酒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3.將食鹽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
觀察現象。4.將檸檬汁加入裝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
實驗結論:1.加醋,牛奶中出現混合物凝集現象。2.加啤酒
,牛奶變成絮狀。3.加食鹽,牛奶沒有變化。4.加檸檬汁,牛奶中有沉澱生成。注意:混合物體時,要用玻璃棒不停攪拌,使其充分混合。
❹ 小學六年級的科學課應該怎麼講
小學科學課主要是培養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所以在教學中一定根據教材和學校特點,開設相應的實驗,觀察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愛學科學,喜歡你!
❺ 求科學小實驗,要適合小學六年級的。不要抄襲,要原創啊!急,急。
帶電的報紙
思考:不用膠水、膠布等粘合的東西,報紙就能貼在牆上掉不下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材料:1支鉛筆;1張報紙。
步驟: 1. 展開報紙,把報紙平鋪在牆上。
2. 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後,報紙就像粘在牆上一樣掉不下來了。
3. 掀起報紙的一角,然後鬆手,被掀起的角會被牆壁吸回去。 4. 把報紙慢慢地從牆上揭下來,注意傾聽靜電的聲音。
說明:
1. 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
2. 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牆。
3. 當屋子裡的空氣乾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報紙從牆上揭下來,就會聽到靜電的劈啪聲。
創造:請試一試,還有什麼物品能不用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牆上 胡椒粉與鹽巴的分離
思考:不小心將廚房的佐料:胡椒粉與鹽巴混在了一起,用什麼方法將他們分離開呢?
材料:胡椒粉、鹽巴、塑料湯勺、小盤子 操作:
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攪拌均勻。
3、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後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湯勺上。
5、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6、鹽巴後粘附在湯勺上。
講解: 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創造: 你能用這種方法將其他混合的原料分離嗎? 帶電的氣球 思考:兩個氣球什麼情況下會相互吸引, 什麼情況下會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氣的氣球2個、線繩1根、硬紙板1張
操作: 1 將兩個氣球分別充氣並在口上打結。
2 用線將兩個氣球連接起來。
3 用氣球在頭發(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線繩的中間部位,兩個氣球立刻分開了。
5 將硬紙板放在兩個氣球之間,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講解: 1 一個氣球上的電排斥另一個氣球上的電。
2 兩個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創造:你能用其它小實驗說明氣球帶電嗎? 可愛的浮水印 思考:宣紙上漂亮的圖案不是畫出來的,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材料:臉盆1個、宣紙1—2張、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約半盆)
操作: 1、在臉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輕輕碰觸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擴展成一個圓形。
2、拿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後輕碰墨汁圓形圖案的圓心處,看看有什麼現象。
4、把書法用紙輕輕覆蓋在水面上,然後緩緩拿起,紙上印出什麼圖案呢?
講解: 1、棉花棒碰觸時,墨汁會被擴展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圈圖形。
2、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所塗上的少量油,就會影響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會呈現不規則的同心圓圖形。 創造: 試試其他的方法,改變水面上墨汁的圖形。 分合的水流 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變成一股水流這是為什麼呢?
材料:鐵罐盒一個、錐子、水
操作: 1、在空的鐵罐盒底部用一根釘子在上面鑽5個小孔(小孔間隔只在5毫米左右)。
2、將罐內盛滿水,水是分成5股從5個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將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開後,5股水就會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會重新變成5股。
講解: 水的表面張力使水流進行分、合。
❻ 小學六年級科學課上適合看什麼影片或者是是實驗類的節目
億之聖/塑化提醒您!這個你可以放藍貓淘氣三千問啊 深奧的小學生看不明白 要簡單易懂有趣的
❼ 小學六年級科學小實驗
我有一個,
首先找一個杯子(一定得是沒有蓋子那種),再找一根鉛筆,再找一到兩包白糖或鹽,好要一根線。
先把被子里到上水。倒三分之二就可以了。在把一包半白糖或鹽倒進去。讓他們都溶化了(必須)。再把線纏在鉛筆上。之後把鉛筆橫在杯子上,讓線垂進水裡,但不要碰到杯低。之後把它放到窗檯上,或放在冰箱上。得等上一到兩個星期。
之後成功的話線上會形成鹽糖或甜糖。
註:在放入線之前,得確定誰已經快凝固了。
❽ 科學小論文600字 (小學六年級) 將自己做實驗,明白到要發現,再探索,在知道真理
水往高處走
——— 記一次科學小實驗
有一天,爺爺問我水能往高處走嗎?我說,不能。常言說的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爺爺說:「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看看結果如何。」爺爺讓我找了一段蠟燭,一個小盆和一個玻璃杯,爺爺點燃了蠟燭,固定在小盆中間,又向小盆里倒了些水,然後,用玻璃杯罩在燃燒的蠟燭上,過了一會蠟燭漸漸熄滅了,「為什麼蠟燭會自己熄滅呢?」爺爺有意在考問我,我回答說:「是杯子中氧氣消耗沒了。」爺爺滿意的點點頭。這時我突然發現玻璃杯里的水一下子漲了上來,太神奇了,水真的會往上走!「爺爺,我剛才只顧說話,沒有看清楚,我必須自己動手做一遍。」爺爺看著我狡黠的樣子,笑著說:「好啊,科學的東西就不怕反復檢驗。」我按照前面的方法認認真真又做了一遍,目不轉睛的觀察水的變化,實驗證明水是能往上走,這是千真萬確的。
水為什麼能往上走呢?爺爺告訴我:「由於蠟燭燃燒消耗了杯內的氧氣,杯內的氣體體積變小,氣壓降低,外部氣壓將水壓入杯中,所以出現了「水往高處走」的奇異現象。是外部壓力高於內部壓力形成的。
通過這個科學小實驗,讓我明白了有關壓力方面的知識,提高了學習科學的濃厚興趣,我們要把科學實驗書本知識結合起來,養 成動手動腦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