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年級 > 四年級小學生數學論文

四年級小學生數學論文

發布時間:2021-01-29 16:21:42

小學四年級數學小論文

「對我來說什麼都可以變成數學。」數學家笛卡兒曾這樣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我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華羅庚也曾下過這樣的結論。的確,正如兩位前輩所說,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數學的腳步無處不在。
2006年已經接近尾聲了,迎面而來的是新的一年——2007年。行走在繁華的大街上,隨處可見商家打出的「滿400送400」,「滿300送300」的促銷招牌。「這真實惠!」消費者們蜂擁而至,商場里人山人海,搶購成風。此情此景,真讓人以為回到了物資短缺的年代。實際上商家心裡早打好了如意算盤。俗話說:只有買虧,沒有賣虧,「滿400送4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種促銷手段,其中暗藏著數學問題,暗藏著商業機密,暗藏著許多玄機。
去年,我們一家三口,也在新年之際在商場里「血拚」,當時是滿400送400元券。我們先用980元買了一件蘋果牌的皮夾克給爸爸,送來了800元購物券。我們並沒有過分浪費,花了298元券買了一件藏青色的李寧牌棉襖,又用剩下的500元券中的488買了一件太子龍男裝(由於是購物券,不設找零)。到底便宜了多少?298+488+980=1766(元)——這是原來不打折時需要花的錢。980/1776,所打的折扣大約是五五折。
我的姑姑和姑夫從前也做過服裝生意,我對服裝的進貨成本與銷售價的關系也有些了解。服裝的進價一般只佔建議零售價的20%~30%。隨著競爭的加劇和商場促銷力度越來越大,為了保持利潤,商家或廠家還不斷地把衣服的建議零售價標高。就如前幾天在電視中看見的一位消費者所說,某一品牌同一款式的一條尼料的褲子,三年前建議零售價還只是299元,今年標價變成了999元。這么一算,進價大概只有商場里售價的10%~20%。就算打了五五折,商家還穩賺三至五成的毛利。
廣告,廣告,便是廣而告之。許多人一窩蜂似的趕來搶購、血拚,商場的人流量多了,商品銷售量也快速增長。就按人流量是平時的三倍算,這里又出現了一個數學問題。假設平時人流量少時,一件商品按8折銷售。8折減去進價2折,標價部分的6成就成了毛利。雖然現在「滿400送400元券」時同一件商品可能只賺三至五成,但銷量起碼是平時的三倍以上。就按三成毛利和三倍銷量來計算,3×3=9,與平時的6成毛利相比,一天能多賺50%。雖說這樣賣每件單位毛利率有所下降,毛利額卻因銷售量的增加而增長,更因大量銷售而加快了資金周轉,帶來額外的收益。
商品標價和促銷中有數學,購物消費中有數學,裝修房子有數學,織毛衣中有數學……總而言之,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
滿意嗎?``祝你成功!~

⑵ 小學四年級的數學論文怎麼寫

數學家庭中的一對孿生兄弟

――淺談軸對稱圖形的應用

數學的世界真可謂是浩瀚無比。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無不蘊藏著豐富的知識。我記得曾經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數學比科學大得多,因為它是科學的語言。可想而知,數學的偉大與魅力了吧!

然而,在數學的大家庭中。有一對兄弟深深的吸引了我,他們的形狀,他們的關系,他們的普遍性,讓人覺得他們一直在我們的身邊,離我們很近很近。他們就是軸對稱圖形。

軸對稱圖形是一個一定要沿著某直線折疊後,直線兩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的圖形,之所以說到他們的關系是因為他們兩個總是被一條直線所連著,好似一對分不開的兄弟,關系十分的密切。把他們拉在一起的這條直線就是他們的對稱軸。當然這條對稱軸就像一個公正的法官。左右兩邊的長度、面積、大小等,都一點兒也不差,唯一不同的就是他們所朝的方向。

在數學的課本上,我們看見過他們的身影,我們也接觸和了解過他們。但是他們給我印象更多的,卻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組成的圖形或者可以說是事物。

一、生活當中的軸對稱圖形

1、自然界中的軸對稱圖形

當我漫步在街頭時,我時常看見飛來飛去的蝴蝶。當一隻蝴蝶停留在花朵上,張合著翅膀時,我發現如果將蝴蝶兩只觸角的中點與尾部相連接,連接好的線段所在的那一條直線就是其對稱軸。而右邊的翅膀就像是左邊的翅膀沿著對稱軸翻過去的圖形。跟蝴蝶一樣是軸對稱圖形的動物還有很多。比如蜻蜓、飛蛾等。如果到了秋天,遠看稻田,金黃的一片,不禁使人感覺到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就在這個令人喜悅的季節里,我行走在田邊的小路上,隨手撿起了一片金黃的樹葉,仔細的觀察了一下,發現其實樹葉也有對稱軸。如果我們將樹葉中間的那根經,當成是其左右兩邊的對稱軸,那將樹葉右邊部分沿著這條對稱軸對折過去,正好與左邊的一半樹葉重合。

2、商標中的軸對稱圖形

有一次,我跟我的家人去中國銀行取錢,我無意間發現中國銀行的標志也是一個軸對稱圖形。這個圖形的對稱軸有兩條。第一條是圖標中兩豎相連接所形成的,而另一條就是方框上下兩條橫線連接的線段的中點,所在的那一條直線就是其第二條對稱軸。和中國銀行一樣的還有中國聯通、中國農業銀行以及賓士汽車等軸對稱圖形。但是如果大家覺得前面幾個例子,平時都沒有注意到的話,那麼下面說到的這個例子大家肯定熟悉的不得了。這個例子就是商標,我先來舉一個吧。平時我最大的興趣就是吃零食。所以我對「旺旺」這個商標熟悉的不得了。我發現在旺旺這個商標當中,將其頭發上的一個中點到兩腳腳後跟之間的線段的中點,想連接的線段所在的那一條直線就是其對稱軸。也正是這條對稱軸將旺旺這個圖標分成了相等的兩份。像旺旺這樣具有對稱軸的商標還有很多。比如:五糧液的商標、麥當勞的商標、CONVERSE(匡威)的商標等等。而且這些圖形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這也不告訴了我們,只要我們認真、仔細的觀察生活,數學的無處不在嗎。

二、建築當中的軸對稱圖形

說了生活中較為普通也較常見的軸對稱圖形後,也應該說說在建築方面關於軸對稱的宏偉建築了。像我們中國的天安門城樓。如果用線段連接天安門城樓的左右兩邊,這條線段的中點所在的直線就是對稱軸了,這條對稱軸不就把天安門城樓分成了相同的兩份了嗎?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是法國標志性建築之一。它的對稱軸就是把鐵塔底部的兩邊相連接。連接後的線段的中點與塔尖的點相連接的線段所在那一條直線了。還有一些建築也利用了軸對稱的方法,他們在建築的前方建了一個很大的水池,使建築倒映在水中,從而形成了軸對稱的效果,也增大了空間,使原本的建築更美觀,更加壯觀。像泰姬陵,它不就是建築與軸對稱圖形相結合的最好例子嗎。在地球的另一邊,有一座建築物深深地影響著整個世界的歷史,這座建築物就是白宮。這是一座位於美國華盛頓的著名行政大樓。白宮著名的背後,軸對稱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白宮它的對稱軸就是頂部的點與底部左右兩邊線段的中點,相連接的線段所在的那一條直線。對了,還有我們每個人家裡都會有門,一些建築師為了使門顯得更加大氣,更加莊重。就把門進行設計,使門的左右兩邊相同,古代衙門的大門和一些官府府邸的大門也設計成了軸對稱的形式。使大門顯得更加有氣勢,愈發顯的威嚴。從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只要懂得軸對稱圖形,善於利用軸對稱圖形,就能使軸對稱圖形溶入到方方面面。

三、文學當中的軸對稱圖形

1、文字中的軸對稱圖形

每個人都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的悠久文化。這么多年的文化所沉澱下來的瑰寶可謂是數不勝數。剪紙是我們民族十分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就是在這藝術品當中也不乏有軸對稱的應用。讓我來舉個例子吧。我還記得以前我奶奶教我剪繁體的「喜」字時,首先是將紅紙對折一下,之後用剪刀在紙上揮舞了一會。打開剛剛對折的紙時,出現了一個「喜」字,當時我看了之後,心裡那個高興啊,驚奇啊,但是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現在長大了,我也知道了其實在剪「喜」字的過程當中,也運用了軸對稱。還有許多剪紙作品,也正是因為有了軸對稱的存在,使其更加精緻、美觀。當然我們現在所寫的簡體字中,也有軸對稱。如「豐」「目」「尖」等。文字的對稱軸較為好找,橫一橫,豎一豎,基本上就能夠找到。其實有時候,對稱軸也具有復制的功能,它能夠把一個字,分成與其相同的兩個字,像「二」如果把它的對稱軸當作是第一橫的中點和第二橫的中點,所連接成的線段所在的直線的話。那麼左右兩邊的圖案,不是可以近似的看成兩個二嗎?此時軸對稱就具有復制的功能,但是在我的眼裡它還具有另一個功能。就拿這個「一」來說吧。與前面相同,也是畫豎下來的對稱軸。畫好之後,要把這條對稱軸當成這個字原有的,那麼你就會發現。「一」與這條對稱軸就組成了一個「十」字。這就是在我眼裡軸對稱圖形的第二個功能。能夠使一個字變成另外一個字。

2、文學中的軸對稱圖形

剛剛說的都是文字當中軸對稱的應用。那由字所組成的句子呢?其實仔細推敲一下,也有。我記得我以前與同學們都在玩一個游戲,就是一個人說出一句話,另一個人馬上就得把這個句子反著讀出來。在整個游戲過程當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當我們把這個句子反著讀一便時,就會發現它與正著讀的語序一模一樣。再仔細看一看,這又是一個關於軸對稱的應用。這么來說吧,如果我們把「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中的水字不看,那麼兩個「來」字的中點所在的那一條直線,就可以把這句話分成相等的兩等份,這不就證明了句子當中也有軸對稱的應用嗎?這一系列的例子,也讓我們看出了軸對稱在文學方面所做出的成就,它能使一些作品更加完美,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也能使文字變化起來,使句子順口起來。給文字與句子帶來更多的趣味,也給文學添上了十分美麗的一筆。

四、奧運當中的軸對稱圖形

2008年北京奧運會即將來臨。在這個令全中國人都興奮起來,令全世界人都以不同形式參與進來的盛會中。我們也不難發現軸對稱圖形——奧運五環旗。

我們可以把奧運五環旗(如圖一),黃、綠兩環相接觸的地方點A與黑環上的點B相連接,此時對稱軸就是線段A、B所在的那一條直線。

在奧運會上有奧運五環旗當然也會有奧運吉祥物,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是奧運福娃。仔細看看我們的奧運福娃不禁讓人喜歡的不得了。尤其是福娃晶晶更是惹人喜愛。他的憨厚,他的朴實,無不給人親近的感覺。圖二就是福娃晶晶在舉重的畫面。如果大家看一下圖二這張圖片,就會發現如果把這張圖片中的點A與下端的點B相連接。那麼這條線段所在的那一條直線就是福娃晶晶的對稱軸。想不到吧,原來奧運福娃也是軸對稱圖形。

還有在奧運會上,當各國的國旗徐徐上升時,又引發了我對軸對稱圖形的聯想。像英國的國旗,它的對稱軸就是國旗上下兩邊線段的中點,所連成的線段所在的那一條直線。像這樣的國旗還有很多。如加拿大國旗、義大利國旗等等。

軸對稱圖形的千變萬化,使我眼花繚亂,頭暈目眩。在它每一次變化中,都可以發現許多的驚喜。軸對稱變化它也無處不在,它存在於各個角落,這也給我們研究它帶來了很多的便利。

在研究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我懂得了只有我們用心觀察,才能發現數學。只有我們認識數學,在生活中善於利用數學,我們才能將數學溶入到方方面面。而且只有我們將數學溶入到方方面面,我們才能更加好的去研究數學。

其實數學的世界真的好大好大。此時我真想將自己變成大山佇立在數學當中。變成流水穿梭與數學之中,化為白雲漂浮在數學之中,成為鳥兒翱翔與數學之中。

真誠的希望大家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數學!感受數學

⑶ 四年級數學小論文

利用除法來比較分數的大小
今天陽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忽然發現這樣一道題:比較1111/111,11111/1111兩個分數的大小。頓時,我來了興趣,拿起筆在演草紙上「刷刷」地畫了起來,不一會兒,便找到了一種解法。那就是把這兩個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然後利用分數的規律,同分子 分數,分母越小,這個分數就越大。解出1111/111<11111/1111。解完之後,我高興極了,自誇道:「看來,什麼難題都難不倒我了。」正在織毛衣的媽媽聽了我的話,看了看題目,大聲笑道:「喲,我還以為有多難題來,不就是簡單的比較分數大小嗎?」聽了媽媽的話,我立刻生氣起來,說:「什麼呀 ,這題就是難。」說完我又諷刺起媽媽來:「你多高啊,就這題對你來說還不是小菜啊!」媽媽笑了:「好了,好了,不跟你鬧了,不過你要能用兩種方法解這題,那就算高水平了。」我聽了媽媽的話又看了看這道題,還不禁愣了一下「還有一種解法。」我驚訝地說道。「當然了」媽媽說道,「怎麼樣,不會做了吧,看來你還是低水平。」我扣了媽媽的話生氣極了,為了證明我是高水平的人我又做了起來。終於經過我的一番努力,第二種方法出來了,那就是用除法來比較它們之間的大小。你看,一個數如果小於另一個數,那麼這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商一定是真分數,同理,一個數如果大於另一個數,那麼這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商一定大於1。利用這個規律,我用1111/111÷11111/1111,由於這些數太大,所以不能直接相乘,於是我又把這個除法算式改了一下,假設有8個1,讓你組成兩個數,兩個數乘積最大的是多少。不用說,一定是兩個最接近的,所以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那麼也就是1111/111>11111/1111。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數學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現在的第九冊的練習冊中,有一題思考題是這樣說的:「一輛客車從東城開向西城,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2.5小時後停下,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東西兩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與小英在解上面這道題時,計算的方法與結果都不一樣。王星算出的千米數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數少,但是許老師卻說兩人的結果都對。這是為什麼呢?你想出來了沒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們兩人的計算結果。」其實,這道題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種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細推敲看一下,就覺得不對勁。其實,在這里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這時剛好離東西城的中點18千米」這個條件中所說的「離」字,沒說是還沒到中點,還是超過了中點。如果是沒到中點離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種,如果是超過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應該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兩個答案,也就是說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有許多數學題目的答案是多個的,容易在練習或考試中被忽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審題,喚醒生活經驗,仔細推敲,全面正確理解題意。否則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⑷ 小學四年級數學小論文300字

今天,我在一本書中看到一個數學小問題:「小明一共有10個氣球,如果一分鍾放一個氣球,他內放10個氣球一共用了容幾分鍾?」我故意考考妹妹,剛上四年級的妹妹不假思索地說:「這個簡單,10分鍾唄。」我大笑一聲,喊到:「錯!」 「嗯?為什麼呢?」我耐心地解釋著:「答案是9分鍾,因為先放第一個氣球,一分鍾後,放第二個氣球,一直放到第9個氣球,所以,第九分鍾後放第10個氣球。」妹妹聽了恍然大悟,說到:「原來如此,我上當了!」

細心地媽媽在一旁聽到了我們這番有趣的對話,笑著說:「其實,生活中還有好多像這樣的問題,比如爬樓梯、排隊、坐座位……,我來考你一個吧!妹妹從一樓到二樓用了9秒鍾,那麼她從1樓走到15樓要多少秒呢?」我拿出筆和約,認真地做了起來:妹妹從一樓到二樓用了9秒,妹妹走到十五樓,也就是走了十四層,14*9=126秒。

我把答案告訴了媽媽,她笑著說:「不錯,思路很清晰,很會思考!」

是啊,生活中處處有數字,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和一個善於思索的頭腦,那麼,許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⑸ 小學四年級(下)數學小論文

「捨去」不同 解法不同
順昌縣實驗小學五年(5)班鄭宇豪
有些應用題有多餘條件,解答時,可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捨去其中的多餘條件。
例如:甲乙兩地相距575千米,客貨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向開出,5小時相遇。相遇時,客車比貨車多行25千米,客車每小時行6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這是一道有多餘條件的行程應用題,選擇不同的「多餘條件」捨去,可得到不同的解題方法。
解法一:把「甲乙兩地相距575千米」這一條件看作為「多餘的總路程」,將其捨去,其解法是:60-25÷5=55(千米)。答:略(下同)
解法二:將「客車比貨車多行25千米」這一條件視作是「多餘的路程差」,將其捨去,則該題的解法為:575÷5-60=55(千米)。
解法三:如果把「客車每小時行60千米」這一條件定為「多餘的速度」,那麼該題又可列式解答為:(575-25)÷2÷5=55(千米)。
(指導教師:吳秋煌)
註:此文2006年五月發表於農村孩子報

一類乘法題的巧算
順昌縣實驗小學四年(5)班賴佳雨
你能很快的說出88×64的積是多少嗎?讓我把這類題的巧算告訴大家吧!
88 64=56 32
8×(6+1)(首加1,頭乘頭)
8×4(尾乘尾)
你明白了嗎?當兩個兩位數相乘時,如果一個因數的十位數與個位數字相同,另一個因數的十位數與個位數字之和是10時,我們可以採取頭乘頭,尾乘尾的方法。不過有一種特殊的情況要注意,
如77×91=70 07
7×(9+1)
7×1(在「7」前補「0」)
就是說,如果兩個因數的個位數之積是一位數時,應在前邊補「0」。
你學會了嗎?試著說出下面各題的積:
66×46= 73×88 = 19×44=
(指導教師:張海燦)

⑹ 小學四年級學生自己寫的數學論文。

a明確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梯形的特徵和各部分名稱,溝通梯形與其它平面圖形的聯系.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及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除數是整百數的口算除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學生質疑解疑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口算除法》這一教案由課件園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的思想,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梯形的概念,認識梯形的底和高,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欄目所有的文章版權歸原文作者所有。
b.舉例:商店有14箱鴨蛋,賣出去250千克後,還剩4箱零20千克,每箱鴨蛋有多少千克?寫出求解思路
c.結合精煉a和b兩項,論文就成了。

⑺ 小學四年級數學論文

淺談小學奧數之還原法解題
面對現在各種各樣的奧數難題,你是否頭昏過呢?面對老師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的解法,你是否全學會了呢?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交易,你是否能將學到的知識熟練運用呢?而今天我將要向大家介紹一種有利於解各種奧數難題的快捷方法——還原法解題。
還原就是恢復事物的原來面目。運用這種方法解題,我們要學會將一個數量經過若干次倒推,變化成另一個結果。首先我們要先從結果出發,根據每一次變化的情況,一步一步地倒著想,把結果還原成開始狀態。對於簡單的,每一次變化不太復雜的還原問題,可以直接列式一步步倒著推算;而對於變化復雜的,可藉助列表和畫圖來幫助解決問題。
如:一個數減24加上15,再乘以8得432。求這個數是多少?這個十分普通的三年級奧數題,一定難不倒小學各位高年級的同學們。所以針對這題,我們可以用逆向思維。題目上是乘你可以除,題目讓你加,你便可以減,總之要把題目的意思反過來,逆向思考。這樣思路就是432除以8,再減15,最後再加24。列式便是:432/8-15+24,答案算下來是63。用正面邏輯思維驗算一下,式子是(63-24+15)*8=432,說明63是正確的。同時記得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時,如果加減在前還要先算加減,要加括弧。
這種三年級奧數題對於我們小學高年級的同學們來說,這題很簡單,但你們真正地了解還原法解題了么?
舉個例子:某登山隊登一座險峰,第一次攀登了全程的9/10多2米,第二次攀登了餘下的4/5少1米,第三次登完最後的73米,這座險峰的全程是多少千米?這題可能很多同學抓耳撓腮也不會,不錯這就是六年級奧數典型的還原法解題,真正考驗同學技巧的時候。
所以看到這種題目,首先大家不要慌,要先靜下心來,斟酌每一個字眼,藉助列表和畫圖來幫助解決問題,最後已我所說的倒推法進行解題。首先大家要先畫圖一個圖明確自己的意圖。但這種題目往往一個圖並不明確,所以要分兩個圖,進行解答。已第二次攀登了餘下的4/5少1米,第三次登完最後的73米為例,先畫一個線段,並將條件73米和餘下的4/5少1米全畫上去。這是你將會發現思路很是清晰,(73-1)米 便是餘下的1/5,而(73-1)/( 1-1/5)便是式子,最後算下來答案便是360米,這360米便是餘下的部分。餘下的部分已知,再根據第一次攀登了全程的9/10多2米這句話,畫第二個線段圖,你則又有新的發現,(360+2)米便是全程的1/10,這一來,便好做了,(360+2)/ (1-9/10)=3620千米,全程便是3620米。聽我這么一解說,對還原法解題是不是有了個全面的認識呢?
同時這類題目不僅可以運用還原法解題解題,適當的情況下運用方程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還是上面這題。某登山隊登一座險峰,第一次攀登了全程的9/10多2米,第二次攀登了餘下的4/5少1米,第三次登完最後的73米,這座險峰的全程是多少千米?我來運用方程解題。
第一部解設,相信同學們都會,解:設這座險峰的全程是X千米。那麼式子呢?很多同學便會很苦惱起來。因為這次邏輯思維要從正面思考,許多同學一下子轉不過彎來,所以我們要一步步來。由一次攀登了全程的9/10多2米這句話入手。全程是X,全程的9/10便是9/10 X,再加上多爬地2米,第一步方程便是(9/10X+2),這也就是第一次攀登的路程。接著由第二句入手:第二次攀登了餘下的4/5少1米。餘下的是單位「1」,所以得先求餘下的部分。第一步方程是(X+2),所以用[X-(9/10X+2)]求的餘下的部分,約分便是(1/10 X-2),餘下的求出,就得算第二次攀登的路程。第二次攀登了餘下的4/5,所以就是[(1/10 X-2)*4/5],再減去1米,則是[(1/10 X-2)*4/5-1],再次約分,便是(4/50 X-13/5),這便是第二次攀登的路程。第三次登完最後的73米,便是解題的關鍵。進過分析三次攀登的方程一目瞭然。合起來便是X-(9/10X+2)+(4/50 X-13/5)=73,這樣方程便列好了。
第二部解,第一小步便是合並同類項。把帶X的數字歸一類,把數字歸一類,便是(X -9/10 X+4/50X)=73-13/5+2,約分便是1/50 X=72.6,X最終求的3620米,跟上面一樣。但你覺得哪種方法簡便呢?
下面還有一題留給你們探索,尋求其中的奧妙。一根電線,第一次用去它的1/3又1/3米,第二次用去剩下的1/4又1/4米,第三次用去第二次剩下的1/2又1/2米,最後剩下1/2米,這根電線原來有多少米?
學無止境,對數學奧秘的探求並是非一朝一夕,讓我們持之以恆努力探求書本以外的奧秘,就必定會有所成就。讓我們插上遨遊大自然的翅膀,在自己廣闊的天空中,任意翱翔,探求種種謎團。面對各種各樣的奧數難題,要學會用多種方法解題,要學會老師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的解法,要學會運用方程、運用還原法解題、運用假設法解題……
最後希望同學們能在有限的空間中,尋求無限的知識!因我的能力與認識水平的局限性,文中難免有不當和疏漏之處,懇請老師們批評指正。

我六年級寫的

希望滿意

⑻ 小學四年級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連乘的簡便運算

今天,我做完作業,打開媽媽讓我做的一冊練習本。一翻開要做的那一頁,就看見許多簡便運算題。看到一題是這么寫的:25×125×32。我看了看,回憶起老師講過的方法:25和125無論哪一個乘32都不好算,而且把這兩個數拆開來和32去乘也不是很好算,這樣做肯定不對的,那隻能把32拆開來,拆成什麼呢?我想:老師教過,25×4=100,125×8=1000,這樣算起來最好算,而且32也是由4乘8得過來的,所以只要把32拆開來,變成25×125×(4×8),然後再把小括弧去掉,把數字換一下位置,就成了(25×4)×(125×8),這樣就好算多了,25×4=100,125×8=1000,100×1000=100000,這應該就是這題的簡便方法了。看來學習數學必須深入思考啊。

巧用高斯定律

在這個星期天,我過得很快樂,因為我學會了用高斯定律。

這天,媽媽看我整天在看電視,就出了一道題給我:0.1+0.4+0.7+„„+3.7+4,還告訴我,不能用計算器,而且要用簡便方法。這不是刁難人嗎,我發起了牢騷。媽媽提醒到,你可以參考數學書32頁的高斯定律。我一看,從1加到100,真難呢,不過我發現了規律:1、頭加尾的和,乘以所有個數的一半,最後是正確答案,就是:(1+100) ×(100÷2)。2、頭加倒數第二個數正好等於最後一個數時,可以把它們加起來乘所有個數的一半,最後加上中間的數,也是正確答案,就是:(1+99) ×50+50。依照這些結論,我把媽媽出的那道題的頭和尾,即0.1和0.4加起來,再乘以個數的一半14÷2,最後答案是28.7。

那天,媽媽獎勵我去看書。

裝燈問題

那天,徐老師叫我們做數學書的122頁,我翻開來先看了看,目光停留在第四題上。第四題的題目是這樣的:圓形滑冰場的一周全長是150米。如果沿著這一圈每隔15米安裝一盞燈,一共需裝幾盞燈?我想:圓形應該怎樣求出段數呢?因為徐老師在教這些內容,特地給了我們一句口訣,叫做:封閉路線求段數。只要求出段數,就可以求出東西的數量了。我在草稿紙上畫了一個圓形,先求出了大概可以裝10盞燈,然後再在圓形的邊上畫了10個小圓圈,一數,正好有10個間隔。我這才知道,原來圓形中盞數和間隔是一樣的。最後,我就列了一步算式:150÷15=10(盞)。

後來,徐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講到:「在做這種圓形路線的題目時,可以在一盞燈的旁邊剪一刀,再把它拉直,就是一條直線了。因為是末尾端沒裝燈,所以每一盞燈對應的就是後面一段路,因此盞數和間隔才會相同。」我恍然大悟。

⑼ 數學小論文 四年級 200~300字

生活中的數學
有一個謎語:有一樣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無處不在,請問它是什麼?謎底是:空氣。而數學,也像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時時刻刻存在於我們身邊。
奇妙的「黃金數」
取一條線段,在線段上找到一個點,使這個點將線段分成一長一短兩部分,而長段與短段的比恰好等於整段與長段的比,這個點就是這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這個比值為:1:0.618…而0.618…這個數就被叫作「黃金數」。
有趣的事,這個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人的肚臍是人體總長的黃金分割點;有些植物莖上相鄰的兩片葉子的夾角恰好是把圓周分成1:0.618…的兩條半徑的夾角。據研究發現,這種角度對植物通風和採光效果最佳。
建築師們對數0.618…特別偏愛,無論是古埃及的金字塔,還是巴黎聖母院,或是近代的埃菲爾鐵塔,都少不了0.618…這個數。人們還發現,一些名畫,雕塑,攝影的主體大都在畫面的0.618…處。音樂家們則認為將琴馬放在琴弦的0.618…處會使琴聲更柔和甜美。
數0.618…還使優選法成為可能。優選法是一種求最優化問題的方法。如在煉鋼時需要加入某種化學元素來增加鋼材的強度,假設已知在每噸鋼中需加某化學元素的量在1000—2000克之間。為了求得最恰當的加入量,通常是取區間的中點進行試驗,然後將實驗結果分別與1000克與2000克時的實驗結果作比較,從中選取強度較高的兩點作為新的區間,再取新區間的中點做實驗,直到得到最理想的效果為止。但這種方法效率不高,如果將試驗點取在區間的0.618處,效率將大大提高,這種方法被稱作「0.618法」,實踐證明,對於一個因素的問題,用「0.618法」做16次試驗,就可以達到前一種方法做2500次試驗的效果!
「黃金數」在生活中竟有如此多的實例和運用。或許,在它的身上,還有更多的奧秘,等待我們去探尋,使它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為我們解決更多問題。

閱讀全文

與四年級小學生數學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