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呵呵呵,我目前正在實習,恰恰也在二年級。
特點就是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也就那內么十多分鍾,這是很正常容的。平時基本是男生哭,女生極少,大部分同學會很喜歡告狀,這個就看老師怎麼處理了。
新教師就是注意課堂的組織教學,教學方法要多變,一堂課的新知識不要過多。新知識要結合之前和以後要學習的內容,適時地復習或者做上鋪墊。上課抽學生回答問題不要就那麼幾個人,要關注全班同學,有的學生舉了幾次手,如果老師沒有讓他回答問題的話,他也許就不會再舉手了,學生回答問題後也要適時作出評價,語氣要委婉,以鼓勵為主,學生會很有動力的。還有老師要多總結教學……
還有很多方面了,具體的還是要根據自己班上的情況來看,畢竟每個班的情況時不同的。其實如果是新老師的話也可以去聽聽其他老師的課,也可以和其他老師咨詢咨詢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⑵ 小學二年級普遍的心理問題或困惑有哪些
(一)入學適應問題
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有一個逐漸適應校園生活新環境的問題。對小學一二年級的新生來說,從校園的自然環境到教師同學這樣一種人際關系環境都是陌生的,還有學習的壓力,校規校紀的約束等,這一切都構成了新入學兒童心理適應的嚴峻挑戰。對於部分心理發展迅速的學生,以及在幼兒園受到過入學准備教育兒童,他們能很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但部分兒童則會出現適應不良現象。這種適應不良大多表現在:產生情緒障礙,如焦慮、不安、抑鬱、害怕等;注意力不夠集中,爾後對學習失去興趣;不能約束自己,總是違反紀律等。一般經過幾周的自我調節能夠逐漸適應,少數學生可能會持續數月之久。通常個性內向、膽小、謹小慎微、急躁和情緒不穩定的學生容易出現入學適應不良。
(二)學習方面的問題
生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中分數,給小學生造成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壓力。據遼寧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 1995 年遼寧省中小學生課外作業量高於國家教委規定標准 60% ,而許多家長還給子女開「小灶」,使學生夜讀時間越來越長,多數城市有近 70% 的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不足 9 小時。加之現有的教學內容偏難,對學生學習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壓下,學生身心受到了極大損害。兒童年齡越小,學習過程中越容易產生疲勞,如果學生的學習持續時間過長,很容易造成學習疲勞,若學生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會使其視力下降,食慾不振,面色蒼白,大腦供血不足,瞌睡,失眠,頭熱,腳冷等。在心理方面則會產生抑鬱,煩躁,信心不足,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遲緩等現象。
(三)厭學與逃學問題
據調查,有厭學情緒的小學生占總數的 5% —— 10% 。這些小學生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比較吃力,導致長期跟不上進度,又缺乏趕上去的勇氣和毅力,教師也沒能及時地給予鼓勵,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或者在課堂上東張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動畫書或玩玩具;要麼就在課堂上打瞌睡;或者乾脆逃學、曠課,到處遊玩。有些農村的孩子厭學情緒還得到家長的支持,乾脆輟學在家,幫父母幹活,做生意等。還有一些優等生,由於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旦別人超過自己或自己的目標未達到,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四)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
人作為社會人,都有與人交往的需要,通過正常的人際交往、溝通,人就能獲得正確合理的社會知識經驗,同時獲得生活學習的知心朋友,獲得困難時的支持幫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會使人無法滿足依戀感,內心苦悶而無法宣洩和排除,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於目前的小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為成人,在這種不協調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因此,學生普遍存在著較任性、固執、依賴性強的特點。當他們進入一個新的集體後,在集體中的位置已改變,但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去與人交往,因而在與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獨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難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從而致使小學生不能也不會與人正常交往。在與他人接觸中常出現過重的恐懼感,過強的防範心理,其結果是封閉自己。而且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小學時期,教師是學生理想的目標,公正的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教師如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會有一種壓抑感,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系淡漠。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在小學生與他人交往中遷移、泛化,加重人際交往的焦慮感。
(五)意志障礙
這類小學生主要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行動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廢,容易上當受騙,愛說謊話,不能經受學校和生活帶來的正常競爭,不能正確地面對挫折,行動放任自流。中國的家長歷來很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對他們百般呵護甚至溺愛,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當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甚至採取消極的逃避方式,這種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問題了。
(六)問題行為
問題行為是指擾亂他人或給個人身心造成妨礙的行為,主要表現為攻擊、逃避、自暴自棄等。按性質劃分,問題行為可以分為過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個體行為對組織紀律和社會一般生活准則的觸犯或違背,這種問題行為常常是由不恰當的需要、好奇、好動、試探、畏懼、缺乏經驗和認識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問題行為,是指個體行為對一定的社會道德規范、對集體利益與他人利益的違背或侵害。這種問題行為一般是由錯誤的意識傾向或個性特點所造成的,因此表現出經常型、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點。
(七)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指小學生人格的發展不協調。主要表現為心胸狹窄,嫉妒心強,異常固執,我行我素,人際關系緊張。
(八)依賴心理
由於小學生自身的特點,還沒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長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關心和愛護下,因此形成了小學生較強的依賴心理,首先表現為對環境的依賴,如天氣的變化不能適應,不知道添減衣服,需要老師或家長的提醒才行,否則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現為自責傾向。這一現象在小學生中較多,危及著他們的心理健康。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愛不安。當學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師、朋友拋棄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如,父母、教師對兒童過分嚴厲、專制,則挫傷了兒童自尊心,兒童感覺不到來自權威人物的愛,從而出現自責心理;當對別人的愛渴求過強時,一點小過失就會使小學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樣的兒童往往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九)考試怯場的恐懼心理
由於考試和升學的壓力,部分小學生臨考時處於緊張而又恐懼的情緒狀態。尤其是畢業班的學生,面對排名次和決定人生前途的升學考試,大部分學生感到精神緊張,壓力很大,他們渴望成功,也擔心遭到失敗。有的學生平時成績不錯,稍有一次失敗了,就懷疑自己的能力,過分自責,產生焦慮心理,導致對下次考試的擔憂,總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場就心煩意亂,身體顫抖,本來應該答上的問題在腦中毫無印象,發揮失常。嚴重者還會出現生理異常反應,不能正常參加考試。長期這樣,會造成其心理變態,性格乖僻和行為異常。
⑶ 小學一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
(一)生理發育特點
1、一年級學生一般為6---7歲,在生理上有所發展。身高大致為110厘米到120厘米,體重約18公斤到20公斤。骨骼肌肉茁壯成長,特別是下肢骨骼的增長,比身體增長還要快。
2、一年級學生肌肉發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纖維較細,肌腱寬而短,關節的軟骨較厚,關節囊韌帶薄而鬆弛,關節周圍肌肉較細長,關節的伸展性活動范圍較大,牢固性較差,容易發生脫臼。因此在體育活動和鍛煉時不易進行劇烈運動。
3、一年級學生神經系統調節心臟活動的功能已發展完成,血液循環比較快,心跳較快,應防止心臟負擔過重和體力活動過度。
(二)心理發展特點
1、一年級學生心理水平還停留在不隨意性和具體形象階段;心理活動的隨意性和目的性雖有所發展,但仍以不隨意性為主。
2、一年級學生參加集體活動時的集體意識比較模糊,還不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和集體的關系;意識不到班級是一個集體,意識不到班級的榮譽。
3、 一年級學生還不具備自我評價能力,對活動的成功與失敗不會放到心上,但喜歡聽表揚的話,對批評的話語不放在心理,一會就恢復到原始狀態。
二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一)生理發育特點
1、二年級學生一般為7---8歲,在生理上有所發展。骨骼肌肉茁壯成長,特別是下肢骨骼的增長,比身體增長還要快。
2、二年級學生肌肉發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纖維較細,肌腱寬而短,關節的軟骨較厚,關節囊韌帶薄而鬆弛,關節周圍肌肉較細長,關節的伸展性活動范圍較大,牢固性較差,容易發生脫臼。因此在體育活動和鍛煉時不易進行劇烈運動。
3、二年級學生神經系統調節心臟活動的功能已發展完成,血液循環比較快,心跳較快,應防止心臟負擔過重和體力活動過度。
(二)心理發展特點
1、二年級學生心理水平還停留在不隨意性和具體形象階段;心理活動的隨意性和目的性雖有所發展,但仍以不隨意性為主。
2、二年級學生參加集體活動時的集體意識比較模糊,還不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和集體的關系;意識到班級是一個集體,意識到班級的榮譽。
3、 二年級學生還不具備自我評價能力,對活動的成功與失敗不會放到心上,但喜歡聽表揚的話,對批評的話語不放在心理,一會就恢復到原始狀態。
⑷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什麼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新教師需要注意什麼
呵呵呵,我目前正在實習,恰恰也在二年級。
特點就是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也就那麼十多專分鍾,這屬是很正常的。平時基本是男生哭,女生極少,大部分同學會很喜歡告狀,這個就看老師怎麼處理了。
新教師就是注意課堂的組織教學,教學方法要多變,一堂課的新知識不要過多。新知識要結合之前和以後要學習的內容,適時地復習或者做上鋪墊。上課抽學生回答問題不要就那麼幾個人,要關注全班同學,有的學生舉了幾次手,如果老師沒有讓他回答問題的話,他也許就不會再舉手了,學生回答問題後也要適時作出評價,語氣要委婉,以鼓勵為主,學生會很有動力的。還有老師要多總結教學……
還有很多方面了,具體的還是要根據自己班上的情況來看,畢竟每個班的情況時不同的。其實如果是新老師的話也可以去聽聽其他老師的課,也可以和其他老師咨詢咨詢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⑸ 小學生各年級學生分別有哪些心理特點啊
一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一年級兒童的認識過程與學前兒童還有許多相似之處,無意性和具體形象性仍在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學校生活和教育的條件下,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正在迅速發展。 (一) 感知的特點 兒童入學學習以後,有許多書寫活動,手的關節肌肉運動大為增加,與此同時,手的關節肌肉感覺也發展起來。一年級小學生,不但要學會拿鉛筆寫字畫畫,還要學會使用尺子,學會用橡皮,學會削鉛筆等等。這些動作不熟練時,兒童顯得特別笨拙和費勁。教師應特別注意指導兒童的書寫動作,開始時練習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疲勞和失去興趣。在正確指導下,兒童能夠寫得准確而美觀。一年級兒童雖然能夠進行有目的感知覺或觀察,但他們知覺也還有一定程度的混淆性、籠統性和無意性。兒童知覺的混淆性突出表現為空間方位知覺不精確,對於一些相近的圖形、文字或數字,容易顛倒或認錯。如:寫字時把偏旁寫顛倒;在寫字時,有時不是由上到下,從左到右,而是由下往上或從右到左。知覺的籠統性表現在看圖或識字時,往往只注意大的輪廓,容易忽略小的枝節。看圖講述或復述故事時,也常常會遺漏很多細節。知覺的無意性表現在兒童不善於獨立地支配和調節自己的知覺,按一定的目的任務較系統地進行知覺的能力還較差。在觀察一幅圖畫時,常常會把目標移到不相乾的事物上。 (二) 注意的特點 (1) 一年級的兒童注意范圍狹窄,不善於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們同時注意幾件事情,往往做不到。如:不能要求兒童邊聽講邊抄寫,應該先讓兒童聽講,等兒童聽懂了,再讓他們抄寫。 (2) 一年級兒童的注意還不穩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乾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如:上課時注意了自己的新鉛筆盒,而沒有注意聽教師講解。教師講課過程如果過於單調,或太易太難,或節奏速度不適當,都容易造成兒童注意分散。只有在教師正確的教育和幫助下,兒童的注意才能迅速發展起來。 (三) 記憶的特點 (1) 記憶范圍雖然不斷擴大,但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以及抽象邏輯思維發展不足,一次不易記住很多東西。 (2) 有意識記憶的能力正在發展,但往往還不能很好的組織自己的記憶活動,也不能適當地運用識記的方法。 (3)意義識記的能力也正在發展,對於已經理解的教材,能夠通過邏輯加工來進行識記。如:按意義聯系來識記課文,按偏旁部首歸類來識記生字等。形象記憶在一年級兒童記憶中還占重要地位。因此,教學中仍然要多運用直觀方法來鞏固所學的知識。 (四) 思維的特點 雖然已經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並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夠初步進行判斷和推理,但思維水平總的來說仍是非常低的。 (1) 仍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思維過程往往依靠具體的表象,不易理解較抽象或與他的經驗,很少聯系的教材。 (2) 思維還帶有很大的依賴性和模仿性,獨立而靈活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很差。 (3) 不善於使自己的思維活動服從於一定的目的任務,在思考問題時往往被一些不相乾的事物所吸引,以致離開原有的目的任務。如:老師讓在指定的格子里畫十個圈,有些兒童被畫圈活動本身吸引,教師應積極培養兒童按照一定目的任務來進行思維的能力,經常向他們提出學習任務,不斷提醒兒童,及時給予幫助,並加以檢查和評價。因為按照一定的任務有意識地進行思維活動的能力,是提高兒童學習質量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一.一般心理特點: 1、二年級學生可以熟練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並能把自己的想法簡單地記下來。無論寫字、繪畫還是課余時間的游戲都比較自如。在此之前,與成年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不會用文字表達思想。 2、由於個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維方式發生了變化,二年級學生心理趨向穩定,顯示出一定的個性特徵,個人能處理的問題越來越多,自信心不斷增強,一年級的恐慌心情已經很少見到,即使遇到了什麼困難,也不會像一年級學生那樣馬上哭泣起來。 3、二年級學生也漸漸產生競爭意識,因為已經能夠判斷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發現別人的表現比自己好或者差時,相應地會引起心理的變化。當別人不如自己時,內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 4、二年級學生已經能產生集體榮譽感。例如:活動比賽時,一年級學生對自己班級的勝負並不太關心,老師說咱們班勝利了,快鼓掌,孩子們才會跟著鼓掌。參加比賽的學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勝負對班級會有什麼影響。但是二年級學生就不同了,他們很清楚其中的關系,表現出來的行為很明顯。 5、還有,無論在教室活動還是室外游戲,孩子都會表現出爭先恐後的特點。教師讓做一件事時,馬上會出現競賽似的場面,最先做完的學生會高高舉起手,等待教師表揚自己。 二.學習心理特點: 1、我們在看待二年級學生的學習時,不能單一地看學習成績。從心理發育看,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覺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分析問題時注意力的穩定性遠遠不夠。由於個體的差別,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對待學習仍帶有游戲的態度,所以二年級學生的學習要領有其獨特之處。 2、二年級學生能夠有效地連續學習30分鍾相當不易,學習一段時間孩子便想出去遊玩一會兒,這是很正常的。不過,這里有兩種情況,一是玩一會兒能自覺回到書桌前繼續學習,二是玩起來沒完沒了,忘記課本,只想游戲。我們教師常認為對貪玩的孩子應該加強管教,有的家長甚至施以過分的教育手段。其實,過分的放任與過分的管教都失之偏頗。 3、二年級學生有意識地抵制學習的心理機制並不成熟,同樣,完全自覺地投入學習的心理機制也不完善,所以,不應該對孩子過於苛刻,能基本完成學習任務即可 小學三年級學生心理特點: 1、外向性――活潑、開朗。三年級學生的共同特點是積極做事,什麼都想聽一聽、看一看、干一干,但又缺乏耐心。願意主動參加集體活動,開朗活潑。這是求知慾旺盛、身體發育迅速的表現。與二年級孩子明顯不同的是,朋友「突然」多起來了,互相聯系,成群結隊地玩耍,看上去他們的關系非常好。2、受批評也不生氣由於行為多變好動,對什麼都想看個究竟,所以去什麼地方手腳都不穩當,按鈴、看相冊、擺弄人家的玩具等等,因此常常受到指責和批評。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指責只起短時間作用,孩子不生氣,過一會兒就故態復萌。3、初步懂得趨利弊害三年級學生開始表現出趨利弊害的心理特點,對自己有利的事就做,有利的話就說,不利的事就躲避。這是道德觀念形成過程中一個重要時期。與同學吵架時,當老師詢問吵架的理由,雙方只揀對自己有利的說,不利的話則不說。這個階段還不懂得如何合理反駁。這個特點比二年級時故意說沒有作業,想出去玩的表現還要不好,因為二年級時的動機很簡單,而且不是有準備的、惡意的,是單一的眼前動機造成說假話。三年級學生是有意識地迴避對自己不利的一面。所以,不管是家裡人之間發生爭執,還是和別人吵架,家長、老師一定要聽雙方的意見,做出自己的判斷。在做完一件事時,要從失敗的地方開始總結,告訴孩子: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世界上最不勇敢的人。4、推崇有力量的英雄三年級學生絕對崇拜有力量的英雄人物。除了動畫片中的英雄之外,電影,電視中的主人公形象、影視明星、體育明星、歌星舞星,都會成為他們的偶像。這個階段推崇學者、科學家的孩子很少,對於自己班級學習優秀的學生,也並不崇拜。對崇拜的人物有時會達到入迷的程度。在高年級有力量、個頭高的學生面前,表現出服服帖帖,孩子們對這種「孩子王」言聽計從,經常聚在一起活動,彷彿是校園小團伙。 四年級學生特點: (1) 四年級的孩子正處於向青少年過渡的兒童期的後期階段,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迅速發展和完善的關鍵期,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情感能力快速發展,是培養學習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時期。四年級還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的最後關鍵時機。在四年級以後,除非進行特殊的訓練,孩子的學習習慣將很難改變。 (2) 四年級孩子的意志發展開始從他律向自律過渡,開始具有自覺克服困難的意志,所以四年級是培養孩子學習恆心的關鍵期。隨著孩子交往范圍的擴展和認識能力的發展,四年級的孩子開始對很多事情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極其有限,社會交往缺乏經驗,經常會遇到許多自己難以明白的問題,開始產生很多不安和憂慮,需要家長和老師正確的引導。 (3) 四年級是小學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孩子開始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改變,孩子自身心裡和能力的發展都會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學習分化現象,有一些孩子甚至開始出現學習偏科的端倪。請家長們對孩子進行關注,及時發現,及時與任課教師進行有效溝通。 (4) 四年級是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關鍵期。學習能力是後天形成的,隨著經驗和知識的積累不斷提高,注意力、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學習能力不斷增強。隨著大腦發育的成熟,思維發展水平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抽象思維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的思維形式,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越過程。四年級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強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更持久,注意力的穩定性由15-20分鍾提高到20-30分鍾,可以勝任更復雜的學習任務。這一時期孩子的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快速發展,是培養孩子寫作和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 (5) 四年級孩子的學習動機從直接動機向間接動機開始轉化,即使沒有直接的獎勵,為了得到老師、同學、家長和其他人的肯定性評價,他們也會努力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五年級學生心理特點: 1、認知的發展。在注意力方面,學生的有意注意逐步發展並佔主導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穩定性、注意的廣度、注意的分配、轉移等方面都較低年級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在記憶方面,有意記憶逐步發展並佔主導地位,抽象記憶有所發展,但具體形象記憶的作用仍非常明顯。在思維方面,學生逐步學會分出概念中本質與非本質,主要與次要的內容,學會掌握初步的科學定義,學會獨立進行邏輯論證,但他們的思維活動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色彩。在想像方面,學生想像的有意性迅速增長並逐漸符合客觀現實,同時創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2、情意的發展。小學高年級學生情感的內容進一步擴大、豐富,他們能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情感表現及隨之可能產生的後果,並且控制和調節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強。在道德情感方面,學生主要以具體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為依據,同時也開始出現內化的抽象道德觀念作為依據的道德判斷。在意志方面,自覺性、果斷性、自製性、堅持性有一定發展,但不顯著。他們的獨立能力增強,放學以後幾個同學會自發組織團體活動,並且具有明確的目的和行動方法,帶有一些普通社會團體活動特點,而且這些小團伙還不會輕易解散。 3、個性的發展。在自我意識方面,幼兒期兒童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更多地受情境因素的支配,變化較大,因此,還不能形成真正穩定的個性。進入小學後,特別是通過低年級階段的學習適應性鍛煉,他們逐步把握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形成集體意識,學生的自我意識、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在這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步深刻,漸漸擺脫對外部控制的依賴,逐漸形成了內化的行為准則作為監督、調節、控制自己的行為的依據,而且開始從對自己表面行為的認識、評價轉向對自己內部品質的更深入的評價。此外,這一時期的學生已經不輕信吹捧的話。對於:「你是一個好孩子,應該……」這樣的話,他會馬上反駁:「我不是好孩子,所以……」,並且會馬上避開。所以,哄騙方法用在五年級學生身上已經無效了。孩子對許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學會了自己安排時間和活動。家長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當活動。這是家長和孩子在權利和義務方面互相尊重的體現。 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六年級學生獨立意識和成人感增強,他們不希望老師家長把他們當小孩對待,但他們在獨立處理人際關系和其他實際問題上還很不成熟,需要成人的指導和幫助。 六年級學生接觸社會的面比以前廣,吸取的信息也更多,對社會現象和國內外新聞比較關心,但選擇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還不強,還不善於正確地進行判斷與辨析。六年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卻又缺少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他們對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要求比較熟練,但又不會覺得不屑做或不能堅持做;同學間在學習上的差距已較明顯,部分同學有松勁厭學情緒。 1.小學六年級學生的情感特點 (1)情感日益豐富,道德感有很大的發展,情感的穩定性和控制力也增強。 (2)情感的實踐性和堅持性較差,依賴成人監督。 (3)對教師極為信任和依賴。 六年級學生的情感內容日益豐富,社會性道德感有很大發展,情感的穩定性和控制能力有所增強。行動的沖動性和受暗示性大為減少,行為的自我調節能力有了明顯的進步,但他們果斷性和堅持性還比較差,還依賴於父母或教師的監督。 2.小學六年級學生個性的特點 學生的個性在正規的學校教育和環境的影響下,得到全面系統的發展。學生的自我意識,在獨立性、批判性以及自我評價的內容和水平方面,都有一定的進步;組織性、紀律性、勤奮、堅毅等優良性格特徵,逐漸獲得健康發展。其個性特點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1)發現和探索新自我 (2)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增強 (3)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性別角色
⑹ 談談一二年級學段的學生的身心發展有些什麼特點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但人們研究和認識較多的是中學生和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則關注不夠,認識不足。大量事實表明,小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諸多問題,並時時影響著小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許多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是潛在的,往往容易忽視,如果教師、家長和小學生沒有充分的思想認識和積極的態度,往往就使得問題堆積,小問題變成大問題,輕問題變成重問題,甚至出現不良事件。在現代社會,身與心健康的人才能稱之為一個健康的人,所以,小學教育必須重視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學生的主要特點:
(一)感知、注意、記憶的特點。
小學生從籠統、不精確地感知事物的整體漸漸發展到能夠較精確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並能發現事物的主要特徵及事物各部分間的相互關系。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小學生的記憶最初仍以無意識記、具體形象識記和機械識記為主。
二)想像、思維的特點。
小學生的想像從形象片斷、模糊向著越來越能正確、完整地反映現實的方向發展。低年級的小學生,想像具有模仿、簡單再現和直觀、具體的特點,到中高年級,他們對具體形象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小,創造想像開始發展起來。小學生的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但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情感也逐漸變得更加穩定,豐富、深刻了。低年級小學生雖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到了小學高年級,他們的情感更為穩定,自我尊重,希望獲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強烈,道德情感也初步發展起來。
(四)意志的特點。
小學生的身體各器官、系統都生長發育得很快,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但同時因為他們的自製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沖動,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在完成某一任務時,常是靠外部的壓力,而不是靠自覺的行動。
(五)性格的特點。
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在不斷發展,自我評價的能力也不斷有所增長。隨著年齡和見識的增長,他們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師的評價來估計自己,而是能夠把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加以對照,獨立地做出評價。因而在小學階段進行有效的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學生不同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
(一)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從一年級到五級,大致有三個明顯不同的階段,即我們常說的小學低年級段(一、二年級),小學中年級段(三、四年級).小學高年級段(五年級)。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身體發育上處在平穩發展的時期,其身高平均每年增長約4—5厘米,體重增加約2—3公斤,心率、血壓、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標都不穩定,且與成年人的指標有較大差距,骨骼易彎曲,肌肉力量較小,大肌肉動作的協調性比幼兒期有很大的發展,但小肌肉動作的協調性還較差。比如,—年級的學生寫字時,不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這一階段的兒童,不易做強度太大、時間太久的體育運動,在訓練寫字、彈琴等這些小肌肉運動的動作時,要注意動作的規范性。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腦功能發育處於「飛躍」發展的階段,他們的大腦神經活動的興奮性水平提高,表現為既愛說又愛動。他們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鍾。他們的形象思維仍佔主導,邏輯思維很不發達,很難理解抽象的概念。他們的獨立性和自覺性較差,在生活、學習、活動等各個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監護和具體指導。他們最顯著的特點是,對老師有特殊的依戀心理,幾乎無條件地信任老師,他們對老師的信任超過了對家長的信任,常掛在他們嘴邊的話是:「老師說了……」他們開始評價自己和別人,但評價自己時,只看優點,評價別人時容易受成人的左右。他們很少能顧及到客觀外界與自我的關系,只會以自我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動。
一、二年級的老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對自己的信賴感,培養深厚的師生感情。同時,要在各個方面為學生做出榜樣.使學生的這種信賴感能夠更加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