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三年級清明節的作文該怎麼寫
清明節是祭拜祖先復的節制日。爸爸和阿婆回老家掃墓了,怕塞車,是提前回去的。
只有我,妹妹,媽媽和外公在家,我們去了龍崗河那邊玩。我拿來一個袋子,裡面有香蕉和水,就開始出發了,我們在一個大石頭上拍了幾張照片,我做了一個奧特曼的手勢,在一個像沙灘地方看到一隻死狗,好可憐。
我叫外公給我錄像,媽媽有時會擋住鏡頭,我說別擋住明星上演。外公聽了哈哈大笑。我和妹妹走到一堆石頭邊上玩起了沙子,還看到天上有一條彩虹和飛機走過的路線,好漂亮啊!
一直走到龍園,我們就往回走了,走到半路,看見一條草花蛇,外公說那蛇有毒的,叫我們走開點。走到家裡,就是吃飯時間了。
這個清明節我過的好開心!
⑵ 三年級怎樣寫清明節的文章
清明節掃墓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這一天,我專們全家人屬也懷
著對已故姥姥的無比思念之情去掃墓。
不一會兒,我們來到姥姥的墓碑前,我們所有人都肅然起敬。
首先,媽媽拿起一塊抹布,把墓碑前的灰塵打掃得一干二凈。接著,爸爸
拿出好多「鈔票」把它們點燃,火焰燒得很高,這時,姥姥的身影彷彿出現在
火焰中,我大喊了一聲:「姥姥!」恍然大悟後,我轉身拿起早已准備好的花
籃放在墓碑前。最後我們向姥姥深深地三鞠躬。
姥姥,您安息吧!您的重孫兒,一定會做一個真正的好男兒的
⑶ 小學三年級關於清明節的作文怎麼寫
清明節見聞
清抄明節到了,我和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等一起去老家上墳。
經過了幾個小時的顛簸,終於到了老家,只見那的場景和詩人杜牧的《清明》里寫的一樣。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們吃完飯了以後,一起去拜墳,因為時間久了,經常沒有來清掃,有一些墳上面已經有很多雜草了。其中有一個我們老祖祖……的墳,雜草多得我都已經看不出那是墓了。爸爸叫我給他的爺爺奶奶燒了點紙錢,我問媽媽:「為什麼要燒紙錢呢?」「他們在陰間要用這種錢。」爸爸說到。
在清明節不僅有掃墓的,而且還有踏青的習俗。我們掃完墓後,迎著春風,看著迷人的景色,坐在草地上吃著零食。
在這令人著迷的春光里,我心情十分愉快。到了下午,我們才戀戀不舍的回家。
⑷ 清明節小學三年級日記
春風陣陣,天空晴朗,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們學校放假三天。我爸爸領我去上墳,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我家的北山,那兒離我家很遠,要走很遠的路。
記得小時候,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爸爸就領著我上墳去。我總是很高興去上墳,因為爸爸在墳前一燒紙錢,就管不著我了,我便到處玩,直到爸爸來找我。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去上墳不再又玩又鬧了,而是逐個逐個地觀察每一座墳。
准備齊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地跟隨著爸爸去上墳了。走到半路,我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清明要上墳呢?」於是我詢問起爸爸來,爸爸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爸爸頓了頓接著講道「清明節上墳一方面懷念亡故的親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後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來人往前往上墳,扶老攜幼的情形,看著、看著,爸爸又在叫我了,過了一會,我們回到了家。感覺很累。不過,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義的。大家想必也去上墳了吧?不妨把你們上墳的過程也說說吧!
⑸ 小學三年級關於清明節的作文怎麼寫
清明節是祭拜祖先的節日。爸爸和阿婆回老家掃墓了,怕塞車,是提前回版去的。
只有我權,妹妹,媽媽和外公在家,我們去了龍崗河那邊玩。我拿來一個袋子,裡面有香蕉和水,就開始出發了,我們在一個大石頭上拍了幾張照片,我做了一個奧特曼的手勢,在一個像沙灘地方看到一隻死狗,好可憐。
我叫外公給我錄像,媽媽有時會擋住鏡頭,我說別擋住明星上演。外公聽了哈哈大笑。我和妹妹走到一堆石頭邊上玩起了沙子,還看到天上有一條彩虹和飛機走過的路線,好漂亮啊!
一直走到龍園,我們就往回走了,走到半路,看見一條草花蛇,外公說那蛇有毒的,叫我們走開點。走到家裡,就是吃飯時間了。
這個清明節我過的好開心!
⑹ 寫清明節的作文(三年級)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讓人緬版懷先輩權,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裡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又一年清明節,你在緬懷著誰?
⑺ 小學三年級學過的關於清明節的詩
《清明》作者: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問一聲牧童哪裡才有酒家,他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
(7)小學三年級寫關於清明節擴展閱讀
清明掃墓與踏青,本來是兩個不同的文化主題,宋以後慢慢融為一體,並不斷地被賦予肯定的文化意義。人們把祭祀先人與中華民族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民族性格直接聯系起來,認為清明節俗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其文化意義類似西方感恩節。清明節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與中國文化深層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間有著深刻的關系,而這種文化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支柱,有助於在古人與今人、前人與後人之間建立和諧的代際關系,進而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這也是清明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根基。
施愛東介紹,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演進,清明節較早出現了由神聖祭祀向世俗娛樂轉化的趨向,清明祭墓成為踏青春遊的假日時光。因柳樹為春季應時嘉木,插柳與戴柳也是清明特有的風習時尚。民國時期,插柳日還曾一度成為「植樹節」。但不管如何衍變,追悼與祭祀是中國人過清明的最重要內容。「無論從起源還是從其流變中,我們可以歸納出清明節的兩個象徵意義,一是『感恩紀念』,二是『催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