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五年級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性
小學必須打好堅實的基礎,為後期學習做鋪墊。
小學三年級是一個分水嶺,五年級更是小學階段的重中之重。同時五年級在小學階段起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學一定要打好基礎。
⑵ 為什麼很多人都說五年級是成績的分水嶺
因為現在很多人都早熟
⑶ 為什麼很多教育專家都說五年級是決定孩子成績的分水嶺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因為五年級是決定孩子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五年級學的好,就會給初中打好基礎,從而考上好的高中。有那麼重要。五年級這個年齡對未來影響非常的大。
⑷ 為什麼說四,五年級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期
四年級,對孩子的一生來說,實在是太關鍵了! 一、四年級,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轉折期從嬰兒期到兒童期,再到青年期,人的大腦都是在不斷發育之中的,只是人腦的發育不是一個勻速和直線發展的過程,而是一個非勻速和分階段的過程.一般來講,人腦的發育有兩個「迅猛發展期」:一是從出生後到三四歲左右這個階段;一是孩子10歲左右.也就是說,孩子上四年級時,他們正處於大腦發育的第二個關鍵期. 生物學家研究表明,孩子在10歲左右,雖然大腦的重量不再有明顯的增加,但腦細胞內部的結構在進一步地復雜化,大腦的各項功能也是逐漸趨於成熟.由於大腦結構的復雜和功能的成熟,四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將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研究還表明,10歲左右大腦前額皮層的發育開始完善,孩子玩的天性開始消退;四年級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強,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更持久,注意力的穩定性由15~20分鍾提高到20~30分鍾,可以勝任更加復雜的學習任務;孩子各種活動的目的性增強,內在動機開始成為孩子學習的動力,但是外在激勵仍然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動力;另外,由於大腦的發育,孩子的思維能力也正在發生變化:思維能力的發展正處在轉折時期,抽象概括、分類、比較和推理能力開始形成;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提高,做題的速度和准確性提高,一題多解的數量增加;思維開始從模仿向半獨立和獨立轉變;四年級了——你會發現:彷彿一夜之間,孩子們就長大了——一些家長開始抱怨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越來越不愛學習了,一些家長欣喜地看到孩子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一些孩子也開始訴說著他們的煩惱、他們的不如意… 在四年級,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們希望家長能把他們當作大孩子;在四年級,孩子已經告別了無憂無慮的童年,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煩惱;在四年級,孩子開始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在四年級,孩子需要有一個值得他們去追逐的夢. 二、四年級,父母對於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對於孩子來說,四年級不但神奇,而且重要,它是孩子思維、智力、身體的高速成長期,是孩子人生觀、世界觀的定型期,是孩子良好習慣、優良個性的形成期——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期!那麼,誰是引領孩子度過這個關鍵期最重要的人呢? 在四年級這個關鍵期,家長對孩子的關注程度、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態度等,都將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有可能決定他的未來,甚至決定他的一生. 曾有教育學家這樣認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這句話說得不無道理,從這個意義上講,家庭教育決定著孩子的命運,父母對於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轉折期——四年級,怎麼強調父母的教育對孩子人生的影響也不過分. (一)四年級,是孩子情感、情緒的突變期——家長要注意防止孩子形成叛逆的個性四年級孩子的年齡一般是10歲左右,這一時期,孩子的大腦發育正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崛起,他們強烈需要父母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們當作大孩子.但遺憾的是,很多父母並不了解孩子心理的這一變化,仍然把四年級的孩子當作小孩子來看待,因此這一時期的孩子,常常會因得不到尊重而故意與父母作對.父母們不要認為孩子故意與你作對,只是單純的不聽話行為,其實在這背後隱藏著孩子渴望你理解、渴望你尊重的深層原因. (二)四年級,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期——父母應告訴孩子,他在為誰以及為什麼而學習. 四年級,不僅是孩子思維的高速發展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期,通過多年的教學和研究,還發現:四年級,還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期. 對此,很多家長也許會深有體會,到了四年級,很多孩子的學習成績不但會突然大幅度下降,而且還會表現出明顯的討厭學習的情緒——他們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甚至對父母常說的「要好好學習」等話也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感.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首先,這與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有關.在一年級到三年級的時候,孩子會更多地遵從家長和老師的意見.老師讓他們好好學習,他們就會努力地去學;家長要求他們力爭取得好成績,他們就會通過努力去取得好成績.這個階段的孩子,從不會去過多地想「為什麼」,他們認為老師和家長的話就是真理. 但是,到了四年級,孩子的思維能力迅速發展,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他們開始思考:我為什麼要學習?學習不好能怎樣呢? 另外,由於自我意識剛剛出現,這時候的孩子固執地認為,自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時,父母的叨嘮和命令不僅會令孩子感到厭煩,而且會給他們一種錯誤的信息:學習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他在為父母而學習.在這種錯誤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當然,如果父母了解這一階段孩子思維發展的特點,能夠採取措施讓孩子明白,他在為自己而學習,並引導他找到學習的樂趣,那孩子就會動力十足地去學習.學習的動力明確了,他的學習成績將進入一個定型期. 其次,這與父母不了解小學階段知識的難度發展規律有關.在小學一到三年級期間,由於知識比較簡單,只要孩子努力,一般都會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但到了四年級,學習難度不斷加大,很多孩子都會感覺到對學習力不從心.然而,面對孩子學習成績的下降,很多父母不但不理解,反而常常用語言來刺激孩子: 「在小學一到三年級,你的成績一直都不錯,為什麼到了四年級,成績會下降這么多呢?真是越大越沒出息!」 「說,你最近是不是總貪玩了?」 「一提到學習你就皺眉頭,你是不是跟學習有『仇』呀?」 …… 到了四年級,由於學習難度的加大,孩子本來就對日益吃力的學習狀況越來越沒有信心,如果父母還總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責、打罵孩子,那孩子只能是厭惡學習,從而產生很強烈的厭學情緒. 如果父母了解四年級孩子心理及思維發展的特點,肯定會提前向孩子灌輸「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這個觀念.這樣,對於思維正在高速發展的四年級孩子來說,這將會促使他們的成績穩步前進,而不是厭學. 如果父母了解四年級學生知識的特點,從而對孩子多些鼓勵,少些抱怨;多些表揚,少些批評,那孩子得到的也一定是成績的節節攀升,甚至從此愛上學習. 那麼,在孩子讀四年級之前,或者讀四年級的過程中,父母還應該提前知道哪些知識呢?或者說,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孩子呢? 方法一: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方法二:告訴孩子——你要為理想而學習四年級,是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關鍵期——父母要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三)四年級,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一個關鍵期——在四年級,那些成績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學習成績會一直保持「好」的記錄;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很難變得出色. 四年級,真的有這么神奇嗎? 我們都知道,在四年級,也就是在10歲左右這個年齡,孩子的大腦會進入一個迅速發展期,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形成.在這個時候,如果他們總能取得很好的成績,能夠經常品嘗到好成績帶來的樂趣,那麼,他們對學習的信心就能建立起來,就會喜歡上學習.另外,家長們都知道,在10歲左右,每個孩子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如不愛思考、粗心等,但當孩子對自己的學習充滿信心、充滿興趣後,他們就會積極地配合家長和老師去改掉這些壞習慣,進而培養一些有助於提高學習成績的好習慣. 但是,如果在孩子自我意識很敏感的四年級,孩子的成績很差,或者成績平平,那他們就不會體會到好成績所帶來的成就感,進而就不會對學習產生信心,當然,學習的積極性就更不用說了.學習沒有動力、沒有積極性,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只能越學越吃力、越學越沒有信心. 由此可見,孩子只有在四年級取得一個好成績,他們才會產生學習的興趣,才能產生學習的自信心,才能愛上學習,進而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一直都保持優異.所以,在孩子讀三年級之前,家長可以多問孩子快樂、少問學習,但到了四年級,家長就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了.這種關注並不意味著家長要更多催促、督促孩子學習,每天都要對孩子提及學習的事情.而是說,在四年級這個學習成績即將定型期,家長要拿出一定的精力,讓孩子體驗學習的樂趣、幫孩子建立起學習的信心.這樣,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他們才會越走越順暢. 那麼,在四年級這個關鍵的時候,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呢?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方法一:經常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方法二:把學習變成一種樂趣方法三:父母要謹慎對待「陪讀」 (四)四年級,是孩子習慣的定型期——家長要注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壞習慣的改正. 國外一位研究行為學的專家做了這樣一項調查:專家分別對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數千名孩子進行測試,這次測試的內容包括知識測試、能力測試和習慣測試.測試的結果令這位專家很驚奇,因為他發現,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的知識得分和能力得分一直都在呈上升趨勢,但他們的習慣得分卻沒有太大改變. 因此,專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孩子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是在小學的中低年級,而四年級是一個「分水嶺」.這也就是說,在四年級或四年級之前,如果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那這些好習慣將會伴隨孩子一生;在四年級之後,如果孩子想改掉某些惡習,除非進行特殊的訓練,否則孩子的這些壞習慣是很難改變的. 其實,那些在成年後取得很大成績、做成很大事業的人,他們的智力並不一定很高,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在四年級之前,就已經養成了很多良好的習慣.孩子在10歲左右,由於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孩子行動的動機開始由直接動機向間接動機轉化.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往往為了一根棒棒糖、為了得到兩毛錢、為了得到老師獎勵的一根鉛筆,而與家長和老師合作;但到了四年級,即使沒有這些直接的獎勵,孩子也會努力地表現自己,因為他們更想得到的是家長、老師、同學甚至一切人的肯定性評價.因此,在這個時候,出於對自己要求的提高,孩子會很樂意去培養好習慣和改正壞習慣.
⑸ 小學四年級是一個分水嶺嗎
四五年級就是分水嶺,讀書很好的,越來越好,不是很好的,越來越壞
⑹ 為什麼說小學四五年級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時刻
一、 是孩子情感、情緒的突發期——防止孩子形成叛逆的個性
孩子一般在10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崛起,他們強烈需要父母的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們當作大孩子。但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這一心理,仍把孩子當小孩子看待,因此這一時期的孩子,常常因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與父母作對。父母們不要認為孩子故意與你作對,只是單純的不聽話行為,其實背後隱藏著孩子渴望你理解、渴望你尊重的深層原因。
二、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期——父母應告訴孩子,他在為誰以及為什麼而學習
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期,很多孩子開始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甚至對父母常說的「要好好學習」等話也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感。
三、是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關鍵期——父母要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四、五年級,是孩子學習成績定型的一個關鍵期——那些成績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學習成績會一直保持「好」的記錄;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很難變得出色。
如果孩子總能取得很好的成績,能夠經常品嘗到好成績帶來的樂趣,那麼他們對學習的信心就能建立起來,就會喜歡上學習。對於那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如不愛思考、粗心等,也會積極地配合家長和老師去改掉這些壞習慣,進而培養一些有助於提高學習成績的好習慣。
但是,如果孩子在成績很差,或成績平平,他們就不會體會到成績所帶來的的成就感,進而就不會對學習產生信心,也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沒有動力、沒有積極性,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只能越學越吃力,越學越沒有信心。
由此可見,孩子只有在四、五年級取得一個好成績,他們才會產生學習的興趣,才能產生學習的自信心,才能愛上學習,進而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一直都保持優異。
四、是孩子習慣的定型期——注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壞習慣的改正
國外一位研究行為學的專家做了這樣一項調查:
專家分別對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數千名孩子進行測試,這次測試的內容包括知識測試、能力測試和習慣測試。測試的結果令這位專家很驚奇,因為他發現,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的知識得分和能力得分一直都在呈上升趨勢,但他們的習慣得分卻沒有太大改變。
專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孩子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是在小學的中低年級,而四或五年級是一個「分水嶺」。也就是說,在四、五年級之前如果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那這些好習慣將會伴隨孩子一生;在四、五年級之後,如果孩子想改掉某些惡習,除非進行特殊的訓練,否則孩子的這些壞習慣是很難改變的。
⑺ 孩子多大的時候是分水嶺當時會有哪些表現呢
8歲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分水嶺,馬上要進入到小學階段的他們,不僅面臨著繁重的課業壓力,同學關系也成為一大難題。
如果處理不當,也會面臨著不小的挑戰。相比這些問題,成績才是家長最關心的,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能取得好成績,拚命地壓榨著孩子的時間和精力,只要是成績好,就會被定義為高智商。
幼兒園的家長群在即將畢業階段,變得異常熱鬧,最近小李的媽媽在群中抱怨:孩子每天總問稀奇古怪的問題:
縱然智商再高,也和父母的教育方法有著無法分割的關聯。所以父母只有端正好自己的態度,找到適合孩子智商開發的方法,才能使他們的未來變得更燦爛。
⑻ 小學一般幾年級是分水嶺
一般認為2年級——3年級是分水嶺
因為3年級開始正式學習英語
1、2年級學習的語文和數學也只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識
從三年級開始學習更高難度的知識了
⑼ 小學四年級是一個分水嶺嗎,是嗎。
不少家長在孩子經歷三年級時,會發現一個現象:孩子在一、二年級時,學習成績一直都不錯,可是進入三、四年級之後,成績卻大幅下降;同樣,也有一些家長會發現:孩子在一、二年級時成績普普通通,甚至一次雙百分都沒拿過,可是進入中、高年級以後,成績卻突飛猛進、有如神助。
這樣的現象也並非個例,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現象的出現呢?
其實,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時所學的知識是小學學習中最少、最淺顯、分量最輕的,甚至會認為到了中、高年級再抓也不遲。一二年級所學習的內容確實相對容易,每次考試也有很多同學能夠拿到雙百分,但是如果家長不注意孩子的一些學習細節,則有可能會導致進入高年級後成績下滑的問題。
在一、二年級時的成績往往具有很大的欺騙性,當然如果優異的成績是建立在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基礎上,那麼在三、四年級掉隊的可能性不大。說其具有欺騙性,是因為在一、二年級時老師都是「慢鏡頭」式教學,很多基礎的知識都會反反復復地講解,即使上課偶爾開開小差,也不大會影響學習的效果。
但是到了高年級,所學習的知識量也會增加,老師會在斟酌全班大多數人的接受能力的基礎上,不再像一、二年級時那樣「磨洋工」。這時如果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就很容易因為上課時的分心而造成所學習的內容掌握不牢,長此以往也就會導致成績下滑。而當明顯見到成績下滑時,可能已經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從三年級開始,語文學科由對詞句的學習擴展到對篇章的學習,無論是作文還是閱讀題,難度都會增加,而且課外閱讀量比一、二年級大了許多倍,不喜歡閱讀或沒掌握閱讀方法的學生則會輸在起跑線上,那麼也就會對語文學科越來越畏懼。
在數學的學習上,三年級考試的難度會進一步增加,這時孩子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就會體現出來,勤思好問的學生與不愛開動腦筋的學生分差將進一步拉大。
英語在一、二年級可能不是重點,所安排的課時也不會太多。但是如果一、二年級沒認真學習的同學,在進入三年級後就需要非常認真了,因為英語不僅是升學拿分的關鍵,同時也廣泛運用在各行各業乃至生活中。
那麼,怎麼補救呢?首先要讓孩子養成課前預習,課後復習,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其次家長的關心與陪伴也非常重要。很多家長在孩子上一、二年級時輔導熱情很高,但是到了三、四年級對孩子的輔導熱情就明顯下降,甚至只是問問孩子:「作業完成了嗎?」以至於有的孩子會認為只要完成作業就萬事大吉,而不管作業完成的質量。
如果家長不及時加以督導,那麼孩子在嘗到作業「偷工減料」的甜頭後,如果繼續用這一方法,且屢試不爽,那麼之後的學習終將嘗到苦果。所以家長在孩子做完作業之後要認真檢查一遍,無論是做作業的正確率,還是書寫字跡,都要嚴格把關。
同時,家長需注意培養孩子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如果有必要,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與孩子讀同一本書,讓孩子和書成為好朋友;數學方面一定要不懂就要問,能養成整理錯題本的習慣則更好。
好習慣需要培養,更需要日復一日地堅持。表現在學習上,則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三年級是每位小學生成長中的一個坎,跨過去了也不能大意,即使遭遇暫時的困難亦不可氣餒,多與孩子溝通,與老師交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找回學習的自信,這樣進入高年級後才能學得輕松一點。
原文鏈接:
為什麼說三、四年級是小學生成績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