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年級 > 小學一年級怎麼教育

小學一年級怎麼教育

發布時間:2021-01-22 02:02:18

『壹』 如何教好小學一年級的學生

教過一年級的老師都有一個感受:這些孩子精力怎麼那麼好,上課也好,下課也好,不管在什麼地方,口、手、腳全身總是停不來,但是一讓他們開口跟你讀書,聲音小,有氣無力的,一點精神都沒有,坐不到五分鍾,手、腳、就開始不安分了,上課的我們總是要他們坐好,但一會兒又來了,一節課總是反反復復地說:「小朋友坐好了,要聽課。」讓他們掃地不會掃,上語文課拿數學書出來,經常不寫作業,或者寫了但不按要求寫亂寫,每次寫新作業都要教他們如何寫,總的來說什麼都要教,教一年級的學生真的很累。那麼,怎樣教我們的老師才不會那麼累呢?下面講一下我的做法:
一、利用品德課、班會課對學生進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的教育,在講這些行為和守則的時候,一次講幾條,不要講太多,並且是講那些與平時學習、生活有關的行為,結合平時學生違反紀律的例子、故事講明白給他們聽,讓他們明白小學生就要遵守學校的紀律,用紀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不管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都要這樣做。
二、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創造參與機會。在教學中適當的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有章可循,然後放手讓學生去做,給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如教學漢語拼音。重點是指導發音方法,可以利用插圖來幫助,如教學a時旁
三、培養得力的小助手。班主任工作方方面面,比較繁瑣,如果有幾個得力的小助手,你就輕松多了,一個班級要進行課內外的各種活動,假如全由自己做完,往往會顧此失彼,影響教學工作自己也忙不過來。因此,在注重集體組織和管理的同時,不能放鬆對個別學生的培養,尤其是對於小助手的培養更是不容忽視。樹立班級幹部的威信,這都得靠老師,同時還要告訴他應該怎麼做,一點一點地教,隨時隨地地教.然後還要放手讓他來干,干不好你再教,只要有一點進步了,馬上表揚,這樣他就更有信心了,更有積極性了對小幹部小助手的培養要做到耐心、細致,手把手地指導。告訴他們每天該做些什麼,怎麼做;遇到一些問題怎麼解決,幫助他們提高工作能力。當然,這些手把手的指導,要落實到班級日常學習、生活中,要有具體性、針對性,這樣小幹部們就容易學習掌握。抓好小幹部的培養,一方面班主任要耐心地教,讓他們誠懇地學,另一方面又要放手讓他們在實踐中做,只有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這樣小幹部管理班級的能力才會大大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更會得心應手,工作的效益也會事倍功半。

『貳』 如今的小學一年級應該有怎樣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家庭教育謝謝

一年級對孩子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走過這個轉折點呢。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就算家長工作再忙,也要關注他們在校的學習生活,天天最少也要抽出十分鍾的時間與孩子交流。作為一個老師,我有如下建議。
1、關注學習情緒。
之所以,將關注孩子的情緒放在第一位,是因為我覺得,只有孩子在學校開心了,他才會喜歡學習,漸漸也就有了學習的愛好,漸漸才善於學習。家長與孩子之間養成平等交流的習慣,也便於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狀況,有利於對症下葯。這樣經常交流,養成習慣後,教育孩子的問題也就化難為易了;最怕的是孩子有什麼事情跟誰都不說,出了什麼事情,家長什麼都不知道,後悔晚矣。所以,每當孩子放學回來的時候,家長可以問問孩子:「今天,你在學校開心嗎?因為什麼事情開心呢?」。假如他不開心,你要要詢問他為何不開心,進而對孩子進行思想上的開導,讓他變得快樂起來,假如需要老師幫助的話,可以及時跟老師交流一下。也可以開始是家長主動詢問,以後最好養成孩子主動與家長交流的習慣。
2、關注學習夥伴。
朋友,是傾訴的對象;朋友,是進步的動力。人是最怕寂寞的動物,小孩子更加需要朋友,而且需要在某個方面比他強的朋友。我沒有強調一定要跟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交朋友。因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是多方面的,不僅僅表現在學習方面。一個孩子的成績好不好,並不是給他帶來朋友的唯一因素,還涉及到性格、為人等因素。所以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在新的集體交更多的好朋友。要了解你的孩子在學校有幾個玩得好的夥伴,那些夥伴的學習、性格、為人等又是怎樣的呢。並且可以與這些夥伴的家長聯系一下,這樣你會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就算孩子偶然撒謊了,你很快就會知道的;你還可以從別的家長那裡了解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假如你的孩子沒有夥伴,你更要創造機會讓他多交朋友。
3、關注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孩子受益終生。要培養一個好的習慣至少需要21天。家長要注重養成孩子良好的看書、讀書、寫字的學習方面的習慣;還要養成書寫整潔、學習專注、用眼衛生、勞動習慣等行為方面的習慣。如:天天保持看書最少半個小時,讀書要大聲,有感情,眼睛離書本一尺遠,握筆姿勢正確,學習時不開小差,書寫盡量做到不用橡皮擦,天天能幫家裡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掃地、抹飯桌、端碗等)。
4、關注作業完成情況。
學生完成學校的作業就好比家長的工作一樣,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就顯得非常重要。建議孩子一放學回家,先喝點水,吃點水果,就要開始完成家庭作業了。做作業的時候,一個人單獨在一個專門的書桌旁學習,不要打攪他。每學習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休息10分鍾。當孩子碰到不懂的問題,家長千萬不要馬上回答他,要等作業做到最後,實在不會的時候,家長才去幫助他。不光是要讓他養成思考的習慣,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學習的效率。假如,一會兒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寫啊?」一會兒又問:「爸爸,這道題怎樣做呢?」以後孩子做作業就會很慢,也不會獨立去完成。不過,一年級有的題目中很多字不熟悉,家長也可以採取先把題目都念完,孩子再做題。值得注重的是:有的家長總認為作業太少了,或者有時候作業少了,就給孩子多布置作業,弄得有的孩子想:早點完成作業也沒有用,不如慢點做,進而養成慢慢吞吞完成作業的習慣。在作業少的時候,何不讓孩子放鬆一下呢。順便說一下,上學了,天天最多看電視1小時。
我知道,很多家長都沒時間管孩子,但是,我要告訴這些家長,在入學的一個學期,或者一學年,甚至是2年,不同的孩子需要關注的時間就不同。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一切進入正軌的時候,你就可以漸漸放手了。
思考:很多年輕的父母由於種種原因,將自己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卸給了年邁的長輩。姑且不談這樣做的利與弊,我只想告訴年輕的父母,當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沒有關注他,沒能和他溝通;轉眼孩子就長大了,不再需要你的時候,你會感到失落的。更別說你們之間的深情厚誼了。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教育引導
--結合家庭日常生活經驗談談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
內容提要:小學一年級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接受教育的重要時期,學習成為兒童的主導活動,要作好孩子入學的物質准備和心理准備;預防一年級學生中常見的「厭學症」,針對兒童社會情緒的發展,採取相應的措施,因勢利導,減少小學兒童在同伴交往中的沖突數量。
關鍵詞:一年級 家庭教育 理論與實踐
我國心理學家通常按照個體在一段時期內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點和主導活動,將個體的心理發展劃分為8個階段。即乳兒期(0-1歲);嬰兒期(1-3歲);幼兒期(3-6、7歲);童年期(6、7歲-11、12歲);少年期(11、12歲-14、15歲);青年期(14、15歲-25歲);成年期(25-65歲);老年期(65歲以後)。
童年期又稱學齡初期。這是一個人一生發展的基礎時期,也是生長發育最旺盛、變化最快、可塑性最強、接受教育最佳的時期。小學一年級是一個人學習的起始階段,這一階段學習質量的好壞,對孩子的一生有著無法估量的影響。孩子從幼兒園的小朋友變成一年級的小學生,這是人生道路上一個大的轉折。幼兒園以保教為主,老師阿姨細心周到的照顧,讓孩子生活得無憂無慮。孩子的許多知識是通過游戲和接觸實物等方式,輕輕鬆鬆地學到的。而進入一年級後,每天要上六、七節課,且上課要求思想集中,此外,還得遵守校紀校規,很多事情都需孩子獨立完成。作為家長,做好處於這一階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導,讓孩子更快適應新的環境,十分重要。
(一) 孩子入學前的准備。
1、 心理准備。
張阿姨這幾天心神不定,她的兒子剛剛上小學一年級,開學還沒幾天,似乎有點悶悶不樂。「媽媽,小學沒有幼兒園好玩,上課的時間那麼長,還有作業要做,小朋友們也不大和我說話。」兒子委屈地撅著嘴向媽媽訴苦。
這個九月,對於那些離開幼兒園踏進小學課堂的孩子們來說,多少帶著新奇與興奮。而當新奇感逐漸褪去,新環境帶給這些六七歲的孩子的,或許更多的是不適與失落。
雖然早已度過生理斷奶期,但是對於剛踏進一年級新環境的孩子來說,如何完成心理上的真正「斷奶」?家長和老師應該給孩子們什麼樣的幫助呢?
家長要在孩子心靈上創造一種新鮮感和好奇感,讓他們渴望上學這一天早些到來,愉快地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入學前,家長可對孩子說,你長大了,要背著書包上學了,上學後你可加入少先隊,戴上紅領巾,那是十分光榮的;你可以學到知識、掌握本領,成為有用的人。如家長有時間,還可抽空帶孩子到他將上學的學校看看,通過參觀校園以及目睹一些學生在這里讀書上課,讓他對這所學校有初步的了解。若家長曾在這所學校學習過,可向孩子介紹你坐過的教室,入隊宣誓的地方,打乒乓、打籃球、踢足球及做其它游戲的場地,告訴他學校里還發生了哪些變化……
另外,可以帶孩子走訪正在這所個學校上學的鄰居或親友的孩子,請他們講講在學校學習、生活的情況,特別可以走訪學習較好的學生,使孩子非常羨慕他們。總之,家長要在孩子心靈上創造一種新鮮感和好奇感,讓他們渴望上學這一天早些到來,愉快地開始新的學習生活。
(2)習慣教育本是第一職能
「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是美國作家傑克·霍吉說過的一句話;
盡管上小學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轉折期,但由於當前幼兒園和小學銜接脫節,孩子學前缺少相關的適應性培訓,進入小學後往往會出現心理緊張、注意力難以集中、對學習缺乏興趣等情況。一年級新生對小學生活的不適應是造成今後學習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人統計過,一個拿筆姿勢不正確的孩子,功課一定不會好到哪去!」
習慣教育本該是教育的第一職能,但恰恰是最容易給疏忽和遺漏的。眼下的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關注的是雙語教育、藝術教育這些所謂的特長教育和英才教育,恨不得讓孩子們一夜成才。
許多一年級新生習慣於幼兒園以游戲為主的授課方式,不適應小學以知識為主的授課方式;習慣於自由自在的活動,不適應課堂紀律的約束及較多的學習要求;習慣在保育員阿姨悉心照顧下的感覺,不適應相對要自主、獨立的小學生活,所以他們在上學一段時間後,仍然會留戀幼兒園的生活。
德國的哈克教授的觀點更為詳盡,他認為,從幼兒園到小學,不僅是學習環境的轉換,也包括教師、朋友、行為規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變化。他根據觀察和研究指出,處於幼兒園和小學銜接階段的兒童,通常存在著學習環境、學習方式、社會結構等六個方面的斷層問題。孩子入學後,離開了幼兒園教師這個「第二母親」角色,而去接受嚴格要求、學習期望高的小學教師,這讓孩子感到壓力和負擔。在幼兒園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在小學不再被重視。孩子入小學後,必須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融入集體,他們以往的感性將漸漸被理性和規則所控制。這些斷層使得德國30%的小學生有不適應現象,導致學習興趣低落、恐懼、焦慮以及攻擊性強等行為發生。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的話同樣強調了習慣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也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地就是養成習慣。」
孩子經歷成長的過渡期,對家長們來說也是一個教育的過渡期。李女士的女兒已經上三年級了,可是說起當初女兒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她對自己摸索出的一套經驗還津津樂道。「每個孩子都要面臨成長,而每位家長也都要為孩子的成長做好准備。」
1、時間自己安排
在很多朋友眼中,李女士算得上是個「超級媽媽」,一個懂得如何幫助女兒培養好習慣的超級媽媽。和其他小孩子一樣,李女士的女兒也有寫作業拖拖拉拉的壞毛病,寫著寫著就會到冰箱里找零食吃,或者跑到客廳看看電視;即使是看見她安安靜靜地坐著寫作業,仔細觀察才發現孩子正在發呆。
以前,李女士也啰嗦過:「還不快去寫作業?」催促、責罵是家長們自然而慣常的做法。孩子缺乏自覺性,家長需要督促,督促就需要催促和責罵,這就是大多數家長的邏輯。
這個邏輯並沒有錯,但李女士不想罵孩子,她想催促與責罵應該不是最佳的辦法。於是,有一天,她找了一張小紙條,用筆把它劃成24等分,然後告訴女兒,每個等份代表一個小時,把吃飯、睡覺的時間除去之後,還有游泳、彈琴,剩下的時間是有限的,做作業也就那麼一兩個小時;如果不能在這一兩個小時完成作業,那就必然擠占其他的游樂時間。
女兒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第一個晚上,女兒開始比較專心地做作業,雖然偶爾也會耐不住起來「活動活動」,做點小動作,但李女士沒有吱聲。到了晚上10點,該是上床休息的時候了,孩子皺了皺眉頭,想繼續把作業做完。李女士卻沒理女兒的要求,命令她上床睡覺:「已經給你時間了,沒做完就是你的效率問題了。去睡覺了,作業沒做完,明天上學,該怎麼挨老師批評就挨吧。」
李女士不想讓女兒因為趕作業而影響了第二天的學習狀態,而更大的意義是,她要讓女兒明白,時間的長度是有限的,要學會安排時間,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拖拖拉拉而導致的後果只能由自己承擔。
挨批評是逃避不了的。有了壓力,女兒從此自己心裡綳緊了根弦,寫作業再也不磨磨蹭蹭了。到了後來,放學後她先到圖書館自己把作業完成了再回家。
2、作業自己把關
讓孩子抓緊時間、加快做作業的速度是一方面,但同時是不是也會出現很多錯誤呢?學校里老師要求孩子的作業完成之後要讓家長簽名。一開始,李女士也會認真地幫女兒看看作業完成得怎麼樣,還會很細心地幫助她把錯誤一道道糾正過來。那陣子,女兒的作業本都是A、A+。到了後來,李女士對女兒說,媽媽以後的簽名只負責檢查你有沒有完成,至於作業有沒有出錯,由你自己來把關吧!
沒有了媽媽的監督,女兒的作業本逐漸出現了B、甚至是C,對於這些成績,女兒一開始覺得挺委屈的。但是媽媽認為,這就是對學校教學情況的真實反映;而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培養責任心,不要把作業當成任務,而且是別人的任務。慢慢地,女兒也學會了自己完成作業、自己檢查、糾錯。
3、書包自己整理
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孩子們的書包一下子鼓了起來:語文、數學、自然科學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輔導資料,這么多課本讓孩子們每天都得為該帶哪些課本發愁。而一旦把課本落在家裡,孩子們就會打電話給家裡的保姆:「阿姨,我忘了拿××課本,幫我拿到學校來吧!」……
李女士不願讓保姆阿姨為孩子跑腿。頭兩天,她幫著女兒一起整理書包;後來,她就讓女兒自己收拾,該拿什麼拿什麼,落了東西不準打電話回家讓阿姨帶。沒有可以依賴的「跑腿」,女兒責任心也強了許多。「孩子在學校里是怕挨老師批評的,沒有了『靠山』,孩子不自立也不行。」
對於「超級媽媽」的稱號,李女士一笑而過。「誰都可以當自己孩子的「超級媽媽」,每個人都要成長,我只不過是和孩子一起去面對過渡期的困難罷了。」很多家長往往都會朝孩子們吼「為什麼做得這么差?」「為什麼不那樣做」之類的話,但是究竟如何幫孩子去糾正,去做得更好,卻沒有拿出有效的教育方法。而從李女士的教育實踐個例來看,從收拾書包到做作業,她所採取的就是「先幫手、再放手」。「孩子們其實都是很聰明,領悟性很高。」
(二) 克服「厭學症」。
在某個家長課堂上,教育心理專家給在座的家長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發現孩子總寫錯字,或對某個公式運用不熟練時你會怎樣做?回答這個問題的大多數家長表示,要給孩子增加練習題,在重復的練習中增加孩子的記憶力。
專家對家長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是:孩子寫錯字、不會運用公式不是機械記憶不足的錯誤,而是對所學內容缺乏理解。當錯誤重復千百次之後它依然是錯誤,錯誤的強化會干擾正確認識的構建。並且讓孩子在無休止的練習中,體驗到學習的被動、枯燥、無奈。學習成績低迷,與耗費的時間不能形成正比,在持續的挫折情境中產生學習能力低下的自我負性評價。誰願意麵對這樣的評價?孩子直接採取的行動是逃避學習,逃避學習就可以擺脫這種評價。「不想上學了!」是此時此刻孩子心裡喊出的聲音。為什麼家長會不約而同地選擇加大練習量作為強化學習的手段?一是與家長對學習的理解有關。許多家長認為知識是陳述性的,學習就是把課本上陳述出來的知識記住。因此要求孩子一遍遍地加強記憶學習,以求在考試時能夠記取已學過的知識,得到高分。二是強化記憶對家長來說比意義學習容易得多。意義學習要求家長要對孩子的學習理解程度進行探究,找出孩子沒有理解的知識點,啟發引導孩子理解所學知識,有意識的提高孩子的理解力。能做到這一點,要求家長具備更高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還要有耐心和責任感,才能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與孩子探討問題。在自身工作生活壓力較大的客觀條件下,多數家長也容易在孩子教育上選擇較容易的一種方法,可是這種方法客觀上將學習的個體特殊性抹殺了,簡單地看成學習的好壞只是時間投入和孩子的主觀因素在起作用,忽略了客觀因素影響學習的現實性。孩子一方面體驗學習的枯燥和疲勞,另一方面還要背負不好好學習的罪名,久之,喪失了學習興趣,真的產生了厭學情緒。
人在學習適齡階段的任務就是學習,每天所處的主要社會環境是學校,交往的人員是老師和同學,誰不願意在這個主要生活場所中去體驗成功?誰不願意在同伴面前受到注目體現自尊?學習成績下滑對每一個學生都不是心甘情願的,他們都會為此而著急。他們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和有效的幫助,在同學面前重新樹立起自尊。如果家長此時此刻能夠幫助學生細心地分析學習難點,幫助他們從不理解到理解,提出學習上的合理化建議,並幫助他們付諸實施,從心理上給予他們支持,就可以穩定他們的學習情緒,克服學習困難,逐步走向成功。學習成就帶來的自我價值實現,會讓個體不斷為實現自我價值而努力奮爭。哪裡還有「厭學」的土壤和溫床。
此時再把開頭的問題重提一遍,作為家長您還會只選擇加大練習量嗎?
(三) 社會情緒發展
一、 自我意識的發展--自我概念和自尊
進入小學之後,因為考試的壓力,兒童第一次真正有機會與別人比較,成人必須給兒童提供機會,使其體驗成功,充滿自信,並保持熱情和創造性。但是,能力確實有高低強弱之別,兒童在3歲以後,自我意識的發展進入社會自我階段。他們從輕信成人的評價逐漸過渡到自我獨立評價,自我評價的獨立性、原則性、批判性正在迅速發展。當學習差的學生永遠不可能成為班級明星時,他們怎樣看待學習的價值,除了教師之外,家長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管教孩子易犯的幾種錯誤中,「用刻薄羞辱的話責罵孩子」首當其沖。例:「你總是如此」、「你簡直沒救了!」這些貼標簽式的不當言語很有可能造成學生自尊受損。

『叄』 我是小學一年級的家長,請教怎麼教育輔導孩子

(一)快快樂樂上小學
孩子上小學了,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重大事件和轉折點。除了在物質上做好一切准備外,家長和教師還要特別注意為孩子營造一個積極良好的情緒氛圍。讓孩子對小學生活產生嚮往、渴望學習、渴望與他人交往,要讓孩子感到上學是一件好事,是光榮的、值得驕傲的事。平時家長可以在與孩子交流中傳遞出這樣的信息「你長大了,上小學了,爸爸媽媽真高興」「我們家的小學生,做起事情來就是不一樣了」,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為自己的成長而高興,為自己即將的小學生活感到自豪。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備上學用的各種物品,可以帶孩子走走上學的馬路,在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可以告訴他:「這些好聽的故事都寫在書里,等你上學認識了字,就能自己看了,還能從書里知道很多爸爸媽媽不知道的更好聽的故事呢!」,這些方法可以有效保持和延遲孩子的有益學習動機。與快快樂樂准備上學相對應的,我們也看到有些家長的入學教育是非常錯誤的,應與糾正。比如,學業成績是父母最重視的核心問題,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家長將這種渴望過多過早的轉嫁給孩子,動輒就嘮叨要好好學習,一定要拿第一名……這樣做會令孩子感到壓力驟增,與幼兒園的「玩」的反差太大了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情緒,對今後漫長的學業之路影響甚大。另外,有個別家長用學校和老師來嚇唬自己頑皮的孩子。比如說:「等你上學了,看老師怎麼管你」。還有家長片面強化學業的沉重和艱辛。比如說:「玩不了幾天了你,上學了你就沒時間玩了」學齡初期的兒童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有些話會引發孩子的恐慌和厭惡心理,恐懼老師、恐懼學習。有些孩子甚至還會引發生理上的不適症狀:比如發燒、失眠等,這樣會更加影響孩子的學業,形成惡性循環,家長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避免這樣的不當言行。

(二)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很顯然,上小學後「時間」這個概念會更多地出現在孩子身旁周邊較之幼兒園的相對鬆散的作息時間,小學的作息時間更為緊密和嚴格。從早上起床時間到路上交通時間,再到上課時間、活動時間、作業時間、休息時間、上床睡覺時間等等都環環相扣。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持久性,小學生上一節課要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這個能力是需要練習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懂得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要堅持做完;什麼時間不應該做什麼事情,並能夠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比如作業一定要按時完成,完成作業後收拾利索才能去看電視和玩,避免完成作業就玩您就幫孩子收拾了,我們經常看到學生忘帶書或一些學慣用品,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家長沒給他收拾好,而忘記收拾書包應該是誰的責任。有些家長自從孩子上學後就不再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這樣做是不科學的,應該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自己去支配,但要加以引導。要培養孩子做事不要拖拉,每天一定要養成按時睡覺的好習慣,使一天的生活富有規律,保證有充足的體力和精力來面對小學生活。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大有益處。而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主要在小學低年級。所以,孩子入學後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孩子正確的書寫習慣。執筆姿勢:拇指食指執筆,中指托住筆。坐姿:腰挺直,腳放平,做到四個一(胸離桌一拳,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拇指食指留條縫)。書寫要工整橫平豎直間架合理(依照書先看再描最後落筆)。為孩子選擇文具等也很重要,為孩子多准備鉛筆,避免自動鉛筆和功能多的文具,那隻會增加玩的機會。
2.培養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每天除了在學校內完成作業外,到家的第一件事情是應該先做完回家作業,包括口頭和筆頭的作業。做家庭作業時,先復習老師教的內容,再做作業。做作業時候要讓孩子養成認真讀題,不開小差,不看電視,不做做玩玩講講話。做完後預習第二天要學的內容,並准備好第二天的學慣用具,做完一科作業就收拾好再做另一科作業,自己的事自己做等等。放學後先完成作業再玩,家長也不要坐在他身邊看著,應讓孩子自己獨立思考的完成作業,不要怕他出錯。當孩子的作業出現錯誤時,要讓他自己檢查並改正錯誤。老師會要求家長對孩子的作業(或登記本),試卷簽名,目的有兩個,一是了解孩子學習的情況,二是字是否寫得規范,是否完成作業。不需家長指出錯誤,而應由孩子自己檢查,老師批改,以便老師了解孩子掌握知識的情況,適時調整教學計劃。平時不允許孩子一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問家長,應在經過思考後實在想不出來了,才向他人求助,培養孩子學習上的韌性。這些也都是需要家長同學校共同配合,督促孩子做好。我們不希望越俎代庖,幫孩子做這些事。如,我們曾發現有一年級有個別孩子出現到學校後發現沒帶作業或學慣用品打電話叫家長送來,這樣既影響家長的工作,小孩也不能養成好的習慣。我們要求學生,學習時就認認真真的學,玩的時候就痛痛快快的玩等。
3. 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在課余時間里,鼓勵孩子多看課外書,鼓勵孩子多閱讀。新課程標准要求一、二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5萬字。低年級孩子的思維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應選取圖文並茂的課外讀物;到了中高年級孩子思維已由形象思維逐步向邏輯思維過渡,可選擇邏輯性、說理性強的讀物給孩子閱讀。選擇的內容應廣泛,可涉及兒童生活、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體裁應多樣,可以是詩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說、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買給孩子閱讀,並督促他每天定量閱讀,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同時可以要求孩子為您講解讀書內容,既培養孩子讀書習慣,也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為今後的作文打基礎。家長可與孩子一起閱讀,一方面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一方面加深親子感情。還可以帶孩子到書店、圖書館去讓他們自由選擇書讀。學校也會開展一些讀書交流會、古詩誦讀、朗誦比賽等活動,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激發孩子與書為友,讓孩子踏著一路書香前行,在豐富的課外閱讀世界裡充實自身的文化底蘊。課外閱讀對現在獨生子女來說是一件收益無窮的事情,它將是陪伴孩子終身的朋友,孩子從書籍中學習詞語用法,把書本知識化為己有,寫文章時就能運用自如。
4. 培養孩子自理習慣。生活不要包辦,養成孩子自己查看課表、整理書包、帶好一切學慣用品;作業本保持整潔,不亂塗、亂撕等。體育課需穿褲子、運動鞋、不能穿裙、涼鞋、不能帶小刀、尺子、鑰匙等物品。如果孩子有特殊情況的應向老師說明。美術、音樂等科目要按老師要求帶好相應用具。校服(每星期一、五或學校集體活動如:春遊、秋遊、開學典禮等)。校服最好綉上名字,以免混淆和丟失。這些習慣的養成與否,對孩子今後的學習以及今後一個人成功都有重大的影響。培養好的習慣,就是尋找一種成功的方法,習慣是經過反復增長、反復訓練養成的生活方式。大家都知道,孩子的監護人是家長,第一任老師也是家長,學校和老師,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第二任老師。教育孩子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配合。

『肆』 小學一年級怎麼學習

對於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起碼應該 具有以下幾種能力,才能很好的適應小學的生活。
1.良好的飲食習慣
我可以理解即將上一年級小朋友父母的那種焦慮和不安全感。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什麼事都在幼兒園老師的掌控之內,尤其是每個班都有生活老師負責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家長們可以說是非常放心的。而小學就是孩子們學習的場所,班主任、任課老師最大的任務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不包括吃喝拉撒睡。首先,任何一個學校都不允許帶零食。家長第一擔心的就是,早晨孩子吃不飽,在學校餓了怎麼辦。所以,在升小學前的這一個暑假,兩個月的時間來幫助孩子調整作息時間和飲食習慣,比去幼小銜接班識字和算術要劃算的多。
首先,大部分學校早晨都是8點到校,所以孩子早晨7點左右就需要起床洗漱。早晨5~7點是大腸排毒的時間,這時候的身體細胞急需要清醒,需要活動,促進腸蠕動,讓身體的毒素排出。這時候,孩子需要起床,做一些簡單的小活動,伸伸懶腰、踢踢腿、揉揉肚子,然後喝一大杯白開水,告訴身體,我的精神也醒來了。如果過了這個時間,7~9點,就是小腸吸收營養的時候了。如果到了9點孩子還在睡懶覺,毒素排不出來,小腸也懶得醒來運動,就錯失了成長的大好時機。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即使是假期,有規律的作息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這個假期一定要讓孩子堅持自己吃飯,尤其早飯,養成一家人快樂、開心用餐的好習慣。一開始,孩子可能會不習慣早用餐,因為在幼兒園都是8點才吃早飯。而小學,8點就已經開始了早晨的誦讀功課。7點多用餐,孩子可能沒有什麼食慾。最好的辦法就是:前一天晚上不要吃太飽。過了8點以後就盡量不要再吃任何東西。這樣有助於睡眠,也有助於腸胃的排空。笫二天一早起床洗漱、喝水後,用五分鍾簡單地做一些伸展操,讓孩子全身的細胞都活躍起來,很快就會有食慾了。
另外,美味可口、吸引人的早餐也是關鍵。
最後,學校里每個班都有飲水機或者直飲水,孩子們帶個水杯就可以了。在上小學之前要告訴孩子,當你口渴了的時候就是身體在告訴你,你已經缺水了。等缺水了的時候再去補水,就為時過晚了,所以,水要定時定量的喝。
2. 學會打掃衛生
到了小學每個孩子都有值日安排。可以想像,6歲之前能在家掃地擦桌子的,鳳毛麟角,即使做過這樣的活,也是心血來潮,偶爾為之。即使偶爾做這么一兩次家務,爸爸媽媽還要拍照曬到朋友圈,博贊呢。真正安排值日讓孩子在家打掃衛生,估計難做到。現在看來,在學校打掃衛生也成了一年級學生的難題。第一學期剛開學不久,就會看到這樣一幕:孩子們全部都在走廊背著書包站好,而值日生的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在教室里忙裡忙外。老師們也很無奈,孩子入學後沒有一個會掃地拖地,即使是彎腰撿垃圾都懶得動彈。教室里的衛生單靠老師一個人難以在放學之前完成,只能第一次值日的時候讓家長來幫忙。這樣的場面我猜不只是一個學校有。
其實孩子們不是不會做家務,只是沒有機會實踐。家長們總是在想:「孩子還太小了,這些活兒長大了自然會做。」其實我想說,如果沒有給他學習體驗的機會,他永遠都做不好,甚至不會做。日本的小花是暢銷書《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裡都不怕》的主角。她4歲就會做飯了,四年級就儼然是一個小廚師、生活高手。這些生活技能難道是從天而降嗎?不是。那是身患絕症的媽媽在培養她,那是生活鍛煉了她。其實,6歲之前學會掃地、擦桌子、洗碗、拖地並不難,難的是,這些活能讓孩子經常做、做熟練。
3學會整理物品
好習慣,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狠心的爸爸媽媽培養出來的。如果你心軟,想包辦,那就不要怪孩子不肯獨立。
4. 學會系鞋帶、拉拉鏈、提褲子
孩子在生活方面的一些能力,不是說出來的,都是孩子們做出來的。
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至少應該具備以下這些生活技能。
穿鞋子、系鞋帶、扣紐扣、拉拉鏈、穿衣服、吃飯、會使用飲水機、水杯、整理書包、疊被子、收拾房間、收玩具、疊衣服、分類整理、給花澆水、掃地、拖地、收垃圾、洗碗、擇菜。
5.記住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
記住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自己的家庭住址以及自己家附近的標識化建築、自己家的車牌號,是非常有必要的。
6.走丟了怎麼辦
7.學會化解矛盾
一年級的小孩子在學校產生矛盾更是常見。有時候同桌兩個一天鬧三次矛盾都到不了頭。常常有兩個孩子哭得鼻涕眼淚橫流地跑去辦公室找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反正錯都是對方的,對的都是自己。這時候,打架的過程我都懶得聽。讓兩個孩子都站在一邊,冷靜一會兒,自己商量一下解決辦法,想出來了,就來找我,想不出來就繼續站著。不出一節課,倆孩子就手拉手找我來了。這時候再處理矛盾,分析事情經過,判定誰對誰錯,倆人都可清楚了。但是一旦矛盾帶回家,到了家長手裡,那問題就大了。不是這個家長找到學校來要求調座位,就是那個家長找到學校來要求找孩子算賬。
孩子的世界有孩子的規則,有歡聲笑語自然就有打打鬧鬧。出現矛盾,家長不能包辦,因為家長不懂得孩子的游戲規則,我們自認為幫孩子處理好了,殊不知是在幫倒忙。孩子之間的矛盾大部分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家長只需要提供點子,行動,讓孩子自己來。
8.與人交往的能力
這些能力,和先天性格有關系,但也需要後天的培養。家長要主動、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講話、和小朋友交往的機會,給他們一個社交圈,他們才能自覺自願地發展自己的交際能力。

『伍』 小學一年級新生怎麼教育

如何教育一年級新生
對於小學一年級新生來說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走過這個轉折點呢。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就算家長工作再忙,也要關注他們在校的學習生活,天天最少也要抽出十分鍾的時間與孩子交流。作為一個老師,我有如下建議。

1、關注學習情緒。
之所以,將關注孩子的情緒放在第一位,是因為我覺得,只有孩子在學校開心了,他才會喜歡學習,漸漸也就有了學習的愛好,漸漸才善於學習。三年前,我教一年級時,就要求學生天天回去給父母講講自己在學校一天的學習、生活情況,說出自己開心與不開心的事情。這樣讓家長與孩子之間養成平等交流的習慣,也便於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狀況,有利於對症下葯。這樣經常交流,養成習慣後,教育孩子的問題也就化難為易了;最怕的是孩子有什麼事情跟誰都不說,出了什麼事情,家長什麼都不知道,後悔晚矣。所以,每當孩子放學回來的時候,家長可以問問孩子:「今天,你在學校開心嗎?因為什麼事情開心呢?」。假如他不開心,你要要詢問他為何不開心,進而對孩子進行思想上的開導,讓他變得快樂起來,假如需要老師幫助的話,可以及時跟老師交流一下。也可以開始是家長主動詢問,以後最好養成孩子主動與家長交流的習慣。

2、關注學習夥伴。
朋友,是傾訴的對象;朋友,是進步的動力。人是最
的動物,小孩子更加需要朋友,而且需要在某個方面比他強的朋友。我沒有強調一定要跟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交朋友。因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是多方面的,不僅僅表現在學習方面。一個孩子的成績好不好,並不是給他帶來朋友的唯一因素,還涉及到性格、為人等因素。所以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在新的集體交更多的好朋友。要了解你的孩子在學校有幾個玩得好的夥伴,那些夥伴的學習、性格、為人等又是怎樣的呢。並且可以與這些夥伴的家長聯系一下,這樣你會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就算孩子偶然撒謊了,你很快就會知道的;你還可以從別的家長那裡了解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假如你的孩子沒有夥伴,你更要創造機會讓他多交朋友。

3、關注

良好的
會使孩子受益終生。要培養一個好的習慣至少需要21天。家長要注重養成孩子良好的看書、讀書、寫字的學習方面的習慣;還要養成書寫整潔、學習專注、用眼衛生、勞動習慣等行為方面的習慣。如:天天保持看書最少半個小時,讀書要大聲,有感情,眼睛離書本一尺遠,握筆姿勢正確,學習時不開小差,書寫盡量做到不用橡皮擦,天天能幫家裡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掃地、抹飯桌、端碗等)。

4、關注作業完成情況。
學生完成學校的作業就好比家長的工作一樣,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就顯得非常重要。建議孩子一放學回家,先喝點水,吃點水果,就要開始完成
了。做作業的時候,一個人單獨在一個專門的書桌旁學習,不要打攪他。每學習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休息10分鍾。當孩子碰到不懂的問題,家長千萬不要馬上回答他,要等作業做到最後,實在不會的時候,家長才去幫助他。不光是要讓他養成思考的習慣,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學習的效率。假如,一會兒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寫啊?」一會兒又問:「爸爸,這道題怎樣做呢?」以後孩子做作業就會很慢,也不會獨立去完成。不過,一年級有的題目中很多字不熟悉,家長也可以採取先把題目都念完,孩子再做題。值得注重的是:有的家長總認為作業太少了,或者有時候作業少了,就給孩子多布置作業,弄得有的孩子想:早點完成作業也沒有用,不如慢點做,進而養成慢慢吞吞完成作業的習慣。在作業少的時候,何不讓孩子放鬆一下呢。順便說一下,上學了,天天最多看電視1小時。

『陸』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家怎樣教育

您好!
教育抄小學一年級的孩子的方法:
1、表揚為主。根據小孩子好勝心理,多表揚、鼓勵。
2、懲戒為輔。當孩子做出違反原則的行為,就要進行適當的懲戒教育,讓孩子經受一點挫折,明白做錯事就要承擔責任。
3、注意培養各種行為習慣。特別要培養學習習慣(專心做事、按時完成作業、書寫工整、動腦思考、動手實踐、與人合作、學會傾聽等)、勞動習慣、講究文明禮貌。
求採納!

『柒』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該如何教育

我是小學教師,哈哈。
小學生最重要的是有自信心,包括對人際關系的自信和對學習的自信,不知道您問的是學習教育還是性格教育呢?
如果是學業的話,畢竟一年級的學業還是比較輕松的,大多數是幼兒園的知識,所以最重要的是放在學習習慣上的養成上,比如說是一定要先寫作業,再看電視,娛樂要適當安排。還有就是興趣的培養,繪畫音樂什麼的,也有助於小孩子的健全發展。
如果是性格的話,小學生的性格還比較容易矯正和引導的,主要是要花心思,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很關心他的,大人做好榜樣了,孩子自然就潛移默化的學習著。特別是在一些小事上,家長教育的時候要特別注重語言的使用
希望能幫助你

『捌』 請問小學一年級的教育方法

對於你的學生來說
趣味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讓他們能認真聽講
你可以找找周邊的一些東西...其實只要不是課本上的東西
學生都愛聽
而且一年級以識字為主吧...周邊故事帶動他們認字的興趣便可

『玖』 小學一年級班主任該如何做

一年級的班主任是最好當的也是最難當的
一年級的班主任瞪一下眼 小孩都乖得想貓一樣
但是如果小孩子認為你很好欺負的話你就要壞了,他要覺得你好欺負,他天天欺負你,你還不能說什麼,所以說,開學第一天就要讓他們感覺到你的厲害,殺雞嚇猴這個道理明白吧

『拾』 有哪些適合小學一年級孩子的教育方法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往往對學校的生活還處於適應階段,作為家長,在家庭中通過親子游戲的方式培養孩子學習興趣,讓孩子寓教於樂,更有利於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

閱讀全文

與小學一年級怎麼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