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兩張紙的抗彎曲能力一定比一張紙要強。(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的相關問題,請判斷)
孟建平上錯,但個人認為對!
② 小學六年級科學書第二單元第六課怎麼講
第二單元 遺傳與變異
1、生物的遺傳現象
一、問題解答
問題1:假如你有一小塊種滿豌豆的菜地,現在你想知道豌豆有沒有遺傳現象,你會從哪些方面研究?
答:從根的形態、莖的形態和高度,葉的形狀和生長方式,花的顏色,果實的顏色和形狀,種子的顏色和形狀等方面來研究。
問題2、小貓的爸爸可能是什麼樣子的?
答:在五隻小貓中有兩只和貓媽媽的顏色相近,有兩只是黑色的,一隻是橘紅色的,應該是遺傳貓爸爸的特徵,由此推測貓爸爸身上有黑色的和橘紅色的花紋。
二、教法分析
1、目標定位
科學探究:
通過尋找自己與父母之間的相似特徵從而了解遺傳現象,在充分討論交流中認識植物的遺傳現象,能認真觀察動物的家庭照片,理解遺傳現象是生物共有的特徵,能對動物的遺傳現象作出合理的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發現的樂趣,滲透「處處留心皆學問」的道理,感受到只有善於觀察、相互比較、勤於思考才能真正學好科學。
科學知識:
知道什麼是遺傳現象,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徵是遺傳的,遺傳是生物的普遍現象。
2、教學思路與流程
根據以上分析,建議採用以下教學思路:
游戲引入,認識遺傳現象——觀察圖片,尋找相似點——討論交流,了解植物的遺傳現象 ——合理推測,鞏固應用
環節一:游戲引入,拿出各自准備的父母的照片,小組之間整體交換,分組游戲為同學找父母。待學生充分活動後,教師有選擇的展示遺傳特徵明顯的組合,並讓學生本人上台驗證是否正確。驗證之後,仔細觀察這一組父母和孩子尋找相似點,讓學生認識到子代與親代之間有相同特徵,進而引出遺傳現象——子女與父母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的保持著一些相似的特徵,這種現象稱為遺傳。了解了什麼叫遺傳後,找一找自己的哪些特徵是從爸爸媽媽那裡遺傳來的。教材中提供了三組圖片,根據遺傳現象讓學生用連線的方法幫他們找父母,並說一說他們哪裡像。我認為應這樣連:左面的小朋友和第一組父母連起來,右上的小朋友和第二組父母連起來,右下小朋友和第三組父母連起來。
在這一環節中需要教師留意的是:也許有個別學生是抱養的,這就有必要需要我們在課前了解清楚情況妥善處理,以免給孩子造成傷害。
環節二:教材展示了五種動物的家庭照片,分別是狗、企鵝、豹、馬和長頸鹿,除此之外,師生可以課前准備一些其他動物親代的圖片。首先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尋找每種動物的相似點。其次小組討論交流整理信息,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歸納:外形、毛色、花紋、神態、也可引申到食物、生活習性等。最後小組匯報,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現,與學生一起分享發現的樂趣,適時激勵,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從而知道動物也有遺傳現象。
環節三:教材呈現問題:假如你有一小塊種滿豌豆的菜地,現在你想知道豌豆有沒有遺傳現象,你會從哪些方面研究?先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整理,把學生想到的所有方面都一一記錄下來,再把自己的發現與遺傳學家孟德爾的發現進行對照,在此可對孟德爾作簡要解釋,知道孟德爾是現代遺傳學之父。對比中不但要贊許學生與遺傳學家相同的思考,還應鼓勵學生選擇容易研究的植物驗證自己的想法。從而了解植物也存在著遺傳現象。
環節四:鞏固所學知識,進行合理推測。仔細觀察圖片中小貓和小貓媽媽的顏色和花紋,推測一下小貓的爸爸是什麼樣子的。讓學生採用說一說或畫一畫的方法,重要的是根據所學知識能說出一定的道理,拓展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2、生物的變異現象
一、問題解答
問題1、仔細觀察下面幾組生物,你有什麼發現?
答:它們在形狀、顏色、大小上有所不同。
問題2、為什麼金魚、康乃馨、玉米會有這么大的差異?
答:這是因為遺傳物質的變化和生長環境的不同引起的變異現象,所以會有這么大的差異。
問題3、你還能找出類似的諺語或俗語嗎?
答: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 。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
一母養九子,九子九個樣。
九狗出一獒。
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
二、教法分析
1、目標定位
科學探究:
能在調查統計活動中了解人群之間的變異現象。
能收集有關變異的諺語和俗語。
能對同一種類動植物外形特徵的差異性進行觀察比較,合理分析並做出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
藉助四葉草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培養創造力。
藉助不可遺傳的變異事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科學知識:
知道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徵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了解變異有兩種: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
2、教學思路和流程
根據以上的分析,建議採用如下的教學思路:
通過觀察比較和調查統計活動,認識什麼是變異——在動植物身上認識到變異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以三葉草為例,認識到有些生物變異的幾率是非常小的——知識拓展,知道變異的兩種形式
環節一:可以運用課本中的照片圖,也可以讓學生准備自己的家庭照片來取代課本中的照片圖,這樣學生看起來更親切,更清楚,活動起來的積極性會更高,仔細觀察,尋找自己與父母、與兄弟姐妹之間的差異,從而認識到子女與父母之間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特徵;之後,教師引領學生認識人群之間的差異,教師可以作為一名參與者,以自身為例讓學生認識一些特徵,比如:怎樣是有無耳垂,單雙眼皮,直發或卷發,舌頭能否捲曲,拇指能否後彎,下頜中央有無溝等;待清楚了這些特徵後,小組調查統計,了解同學之間的差異有多大,在調查統計活動中,以課本17頁的記錄表為參考,滲透統計研究的方法,教師要做好組織和指導工作;小組匯報,匯總數據,引出變異的定義——子代與父代之間,同一物種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特徵,這種現象稱為變異。
環節二、教材為我們展示了三種生物的圖片,分別是金魚、康乃馨和玉米,為了讓學生觀察的更細致,每個小組可以選擇三組生物中的一組進行觀察,觀察之後談發現,小組討論時教師要參與傾聽,對於學生的發現不要簡單的作出判斷,應引導學生大膽交流;待學生發現其中的差異後,提出問題: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小組討論,如果學生覺得這個問題有困難,可以轉化成:你覺得形成差異和哪些因素有關?把想到的相關因素作好記錄;匯報交流小組的討論結果,聯系實際,列舉更多的動植物,認識到變異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正如人們所說:一豬生九仔,連母十個樣。啟發學生列舉相關的諺語,並布置課下搜集;介紹三葉草的變異現象,讓學生了解有些生物的變異幾率是非常小的,結合四葉草的象徵意義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並鼓勵學生設計新的紀念品,為四葉草的四片葉子賦予新的含義,培養創造力。
環節三、圖文並茂,介紹變異的種類,知道變異主要非(分)為兩類: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舉例說明,如::同一個稻穗上的籽粒,長成的植株在性狀上也有或多或少的差異;甚至一卵雙生的兄弟也不可能一模一樣,這種差異就是生物的變異,是可遺傳變異。如果一個女性整容,紋眉,她的孩子不是這樣的眉毛,這算是不可遺傳變異。了解變異的種類後,補充我國培育金魚的歷史,了解對生物變異現象的利用。
3、尋找遺傳與變異的秘密
一、問題解答
生物變異現象有什麼利弊?
答:例如:牛群中可能出現肉質較佳的牛,也可能出現產奶較多的牛。人們挑選這樣的牛進行大量繁殖,經過不斷 地選育,就能得到肉質好或產奶多的新品種。
有一些小麥品種在高水肥的條件下產量很高,但是由於植株高,抗倒伏能力差,大風一來,就會大片大片地倒伏,既影響產量,又不容易收割。
新型草莓個兒大,營養價值高,但不易儲存。
使用生長激素的家禽長的得快,但人體食用後不利健康。
二、教法分析
1、目標定位
科學探究:
搜集有關遺傳和變異最新進展的資料並製作小報。
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科學家為了研究遺傳和變異進行堅持不懈的探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精神和科學態度,進而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科學品質。
科學知識:
知道變異可分為生物體自身產生的變異和用人工方法產生的變異。
知道人類利用遺傳學知識,極大的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2、教學思路與流程
根據以上分析,建議採用如下的教學思路:
藉助孟德爾的故事,了解遺傳和變異的秘密——藉助袁隆平的故事,了解遺傳和變異的應用——搜集有關遺傳和變異最新進展的資料,製作小報——針對變異的利弊召開科學辯論會
環節一:閱讀孟德爾的研究與發現,為了讓學生讀有所獲,可以讓學生讀後匯報:孟德爾研究的什麼問題?他有什麼發現?待學生了解之後小組討論,試著對孟德爾的實驗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生的解釋只要符合所學的遺傳知識即可,對於子一代都表現出顯性性狀,因此都只是一種顏色,而子二代發生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分離,並同時表現出來,所以會出現兩種顏色,教師清楚就可以,不必給學生細講。閱讀後續者的研究與發現,了解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也是變異現象,除了因父母的結合出現變異外,個體自身也會產生變異,認識到後人在孟德爾的基礎上進行著堅持不懈的研究,對遺傳和變異的認識不斷深入。
環節二、課前讓學生搜集袁隆平的故事,課上講述,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聽後交流:袁隆平的研究應用了什麼原理?有什麼重要意義?認識到遺傳和變異現象可以改善人類的生活;向學生介紹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遺傳物質發生變異,如:用x射線照射種子,用太空環境作為人工變異的方法,了解變異的成果,觀察圖片中的優良品種,並說說它們與我們平時所見的有什麼不同,進而讓學生體驗學科學、用科學給生活水平帶來的提高;讓學生列舉農作物的新品種,感受科學給社會帶來的進步。
環節三、拓展延伸,課下收集有關生物遺傳與變異最新進展的一些資料,自由組合編制小報;在教室內設立專角張貼小報,相互瀏覽,開闊視野。
環節四、針對「生物變異現象有什麼利弊」這一主題召開科學辯論會,提前布置,充分准備,在第二課時召開辯論會,科學辯論會進行中,教師要掌控好紀律,教育學生有禮有節的進行辯論,用道理說服人。此處正反兩方面的觀點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關鍵是通過科學辯論讓學生認識到:只有合理利用科學技術,才能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③ 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
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放大鏡和顯微鏡能將物體的圖像放大,使我們能看到物體的更多細節。
為了能將物體的圖像放大,透鏡應是透明的、中間較厚的,放大倍數與中間的厚度直接有關。
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最基本單位,生物都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廣泛存在著,它和我們的生活、生產、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沒有放大鏡或顯微鏡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點,也由細胞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環境下生存的結構。
物質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種多樣的。
第1課放大鏡
科學概念
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
第2課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科學概念
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
第3課放大鏡下的晶體
科學概念
一些固體物質的內部有一定的結構,如果構成這些物質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規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
第4課怎樣放得更大
科學概念
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
第5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
科學概念
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
第6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二)
科學概念
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生物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生物的細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細胞也是不同的。
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
第7課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
科學概念
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徵,如:對環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能繁殖
第8課微小世界和我們
科學概念
由於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觀察的范圍擴大,發現了僅靠肉眼無法發現的自然界
的許多秘密。
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變。
第二單元 物質的變化
科學概念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的。
物質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是可以被我們認識的。
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產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質的物理變化不產生新的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會產生新的物質。
物質的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
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人類可以利用物質的變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第1課我們身邊的物質
科學概念
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第2課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科學概念
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第3課米飯、澱粉和碘酒的變化
科學概念
米飯在口腔里與唾液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
澱粉與碘酒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新物質是藍紫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第4課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科學概念
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
第5課鐵生銹了
科學概念
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於鐵的新物質。
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
第6課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一)背景和目標
科學概念
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
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第7課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科學概念
水和空氣的共同作用,使鐵生銹。
在平常生活中,鐵生銹的快慢與水的多少關系很大。
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
第8課物質變化與我們
科學概念
物質的變化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人類進行的所有的生產活動和人類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質的變化。
第三單元 宇宙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方面有別於其他星球。
太陽、地球、月球的運動變化導致日食和月食現象。
星座是遠近不同的恆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視覺構圖。
宇宙是由類似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組成的龐大的系統,它在不斷的運動變化。
宇宙是可以被人類認識的,人們通過不斷地改進各種觀測技術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
第1課地球的衛星 月球
科學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徵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第2課月相變化
科學概念
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
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第3課我們來造「環形山」
科學概念
環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徵。
環形山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
第4課日食和月食
科學概念
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
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於月影中時,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
第5課太陽系
(一)背景和目標
科學概念
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太陽系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
第6課在星空中(一)
科學概念
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恆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不同。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
第7課在星空中(二)
科學概念
隨季節的變換,在天空中會出現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運動變化的。
亮星構成的圖形是星座的主要標志。
第8課探索宇宙
科學概念:
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
宇宙是運動變化著的,膨脹著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人們在生活中要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垃圾危害環境。
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燒等。
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能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燒的方法還是會影響
環境。
減少固體垃圾的科學方法是減少丟棄、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垃圾分類、分裝便於垃圾回收利用。
人們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資源很緊缺。
水污染主要是人類的活動引起的,污水需經過復雜的處理才能使用。
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是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人類正著力於采
取相應的環境保護行動。
第1課一天的垃圾
科學概念
人們在生活中要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
丟棄的垃圾危害環境。
第2課垃圾的處理
科學概念
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燒等,但填埋、焚燒的方法還是會影響環境。
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能有效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第3課減少丟棄及重新利用
科學概念
減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減少丟棄和重新使用。
過度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而且產生大量垃圾。
第4課分類和回收利用
科學概念
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這樣可以減少垃圾、節約資源。
垃圾分類、分裝便於垃圾回收利用和對一些有毒垃圾的處理。
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並形成肥料。
第5課一天的生活用水
科學概念
人們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資源很緊缺。
④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一單元重難點
重點理解科學概念復
1.了解什麼是機制械?杠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就是常用工具。
2.了解機械有什麼作用?知道不能省力的機械也能發揮其他作用。
3.了解機械的不同結構和不同功能。
難點是能否准確判斷生活中遇到的簡單機械運用了什麼原理? (即是杠桿?滑輪?斜面?)
⑤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簡單機械
1、像打開油漆桶的鐵片那樣,能繞著一個固定的支點將物體撬起的簡單機械叫做: 。杠桿是一種簡單的機械,它有三個: 、 、 。
2、下面屬於省力杠桿的有: 。(開瓶器、榨汁機、獨輪手推車)屬於費力杠桿的有: 。(鑷子、筷子、烤肉夾子)屬於又時可以省力有時可以費力的杠桿有: 。(剪刀、釘錘、撬棍、拔釘器)
3、固定在支架上不隨重物移動的輪子叫 。定滑輪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隨著重物移動的滑輪叫 ,動滑輪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變力的方向;要想又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可以使用 。滑輪組組數越多越 。(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省力)
4、如果把滑輪看成是一種杠桿,你會找出杠桿的三個點嗎?你能用杠桿原理來解釋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嗎?
5、斜面也是一種簡單的機械,斜面越長越 。
6、本單元學習了幾種簡單的機械有: 。
7、自行車上綜合利用了 等機械原理。 (杠桿、輪軸)
8、我們身邊應用了輪軸原理的地方有: 。(汽車方向盤、水龍頭開關、門鎖的把手、扳手)
9、生活中利用斜面的地方有: 。 (菜刀刀口、樓梯、盤山公路、立交橋的引橋、釘子的釘尖、斧頭、剪刀的刀口、螺絲釘的螺紋)
10、在杠桿中,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大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是 。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小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是 。支點到力點的距離等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是 。(省力、費力、等力)
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
1、紙的厚度與紙條的抗彎曲能力大小的關系是: 。
2、試驗發現:薄形材料的「一」字形形狀,通過改變 後可以增強它的抗彎曲能力。
3、建房時承重橫梁的安放是橫著還是立著,理由是 。(立放理由:立放厚度大可以增強抗彎曲能力)
4、趙州橋是一座長壽的石拱橋。拱形受力時能把壓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拱形個部分收到壓力時會產生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 ,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壓力。
5、鍋蓋、安全帽、天文觀測台的形狀都叫 。你知道生物體中的拱形和其他拱形嗎?
6、框架結構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結構,他的優點是:省材料而又能達到很高的強度。
7、三角形和四邊形是最基本的框架結構,我們通常用三角形來加固框架的原因是它具有 。
8、高塔不傾倒的秘密是: 。(上小下大、下輕下重)
9、拉索橋分為: 和 。(斜拉橋和懸索橋)
10、拉索橋通常由 、 、 組成。(鋼纜、橋塔和橋面)
⑥ 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科學試卷(教科版)
第一單元
一、填空
1、放大鏡也叫( )。
2、計算機和電視屏幕的圖像在放大鏡下是由( )組成的。
3、通過透鏡看到的面積或區域叫做透鏡的( )。
4、如果一個放大鏡平貼在書上能看清一排有8個字,提升高度以後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時只能看清2個字,說明這個放大鏡的放大倍數是( )倍。
5、列文虎克製作出來當時最精良的顯微鏡,放大倍數是( )倍,今天的電子顯微鏡已經可以把物體放大到( )倍。
6、在放大鏡下蝴蝶的翅膀都是由許多彩色的( )組成。
7、生物體都是由( )組成的,第一個發現和提出這個名稱的人是英國科學家( )。
二、判斷
1、光線從空氣進入凸透鏡時會產生折射而彎曲。( )
2、草蛉是蚜蟲的天敵。( )
3、晶體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
4、人類利用酵母發面的歷史已有5000多年。( )
5、微生物對人類都是有害的。( )
三、選擇
1、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越大,它的視野( )。
A越大 B越小 C不變
2、世界上最早的顯微鏡是( )製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羅伯特.胡克
3、下面幾種紙纖維最細的是( )。
A吸水紙 B書寫紙 C過濾紙
4、蠅眼是( )。
A單眼 B復眼
四、分類
松香 玻璃 白糖 珍珠 食鹽 琥珀 鹼面 水晶
晶體:
非晶體:
五、問答
你可以用哪些方法來測定放大鏡的放大倍數?
第二單元
一、填空
1、( )是指用另一種方法來使用已用過的東西,它是減少垃圾數量的重要方法。
2、植物的「殺手」有( )、( )等。
3、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為( )、( )、( )類
4、環境問題的類型主要有( )、( )、( )、( )、( )等。
5、人類消耗石化燃料,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使得地球表面( )。
二、判斷
1、過期的葯品可以隨便扔在垃圾里和垃圾一起扔掉。( )
2、購買物品我們可以盡量選擇一些包裝豪華的物品。( )
3、廢舊日光燈管是有害的垃圾。( )
4、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原料製取玻璃便宜。( )
三、選擇
1、下面的做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
A、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 B、經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C、把廢紙送到回收站
2、全球荒漠化的土地面積每年以( )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展。
A、5至7 B、50000至70000 C、500至700
3、海平面再上升50厘米的話,全球( )人口得遷移。
A、1% B、30% C、5%
四、連線
電池
可回收垃圾 玻璃
塑料
不可回收垃圾 菜葉
過期葯品
有害垃圾
碎磚塊
五、實驗
回憶垃圾填埋模擬實驗,它模擬的是( )。實驗中的細石子、沙和清水分別代表( )。浸過墨水的紙巾代表( )。觀察到的現象是( ),實驗說明:( )。
第三單元
一、填空
1、( )是地球的衛星。
2、月球在( )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 )。
3、天空中這些被人們分成的許多區域叫( )。
4、科學家發現宇宙正處在( )之中。
5、月球引力大約為地球的( )。
6、請按距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寫出它的八大行星:( )、( )、( )、( )、( )、( )、( )、( )。
7、大熊座的七顆亮星構成( ),根據它我們比較容易找到( )。
二、判斷
1、光年是計算時間的單位。( )
2、月球看上去明晃晃的,它是一個發光體。( )
3、天空中的星星大多數是和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恆星。( )
4、我國不是公認的火箭發源地。( )
5、月亮明亮的部分總是向著太陽。( )
三、選擇
1、環形山的形成,目前公認的說法是( )。
A、撞擊說 B、火山爆發 C、地震
2、月球的直徑大約是地球的( )。
A、1/2 B、1/4 C、1/6
3、日食時,太陽被遮住的部分是從( )邊開始。
A、東 B、南 C、西
4、銀河系大約由( )億顆恆星組成。
A、10—20 B、100—200 C、1000—2000
四、排序
將下列天體及天體系統按所佔空間的大小按由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排列。
太陽系、太陽、地球、月球、宇宙、銀河系、總星系
五、問答
根據日食的模擬實驗,說說日食的形成過程,並畫圖加以說明。
第四單元
一、填空題:
1.科學探索要經歷 ,提出猜想與假設 形成解釋的過程。也是一個 與 的過程。
2.人們通過 , , , 和 方式獲取信息。為了能獲取正確的信息,對收集的信息要 。
3.我們可以採取多種方法對信息進行整理,使獲得的信息更加 , 以便我們發現規律。
4. 是科學探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幫助我們糾正錯誤,獲得更多的信息。
二、選擇題:
1.電波在1秒內能行進的距離是( )
A. 3000米 B. 300米 C. 30萬千米 D. 3萬米
三、判斷題:
1.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 )
2.通過查閱的方式,我們也可以獲得信息. ( )
3.交流是科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
4.從報紙,書刊中獲取的信息都是可信的. ( )
5.要想使信息和更多的人分享,可以採取許多不同的方式 ( )
參考資料:http://lcsxkx.bokee.com/viewdiary.16490806.html
※ 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試卷 ※
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試卷
2009.3
一.填空。(每空1分,計17分)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們就已經發明了_______,而_________的發明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一個嶄新的微觀世界。
2.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各異的__________,如草履蟲、________等。
3.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____________沒有關系,和______________有關。由此推斷________________放大倍數最大。
4、洋蔥表皮是由_________構成的。一切生物體都是由_______組成的,它是生物最基本的__________,也是生物最基本的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6、放大鏡的鏡片特點是透明、中央_____邊緣_____,凡是和放大鏡片具有同樣特點的器物(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具有_______功能。
二.判斷。(5×1=5分)
1、把洋蔥放在顯微鏡下,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它的細胞。 ( )
2、蚜蟲是草鈴的天敵, 所以蚜蟲吃草鈴。 ( )
3、昆蟲的觸角能分辨各種氣味,但靈敏性不如人的鼻子。( )
4、人的最高視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體 ( )
5、微生物對人類只有危害,沒有好處。 ( )
三.選擇。(5×2=10分)
1、下列不屬於晶體的是( )。
A、食鹽 B、玻璃 C、鹼面
2、使用顯微鏡正確的步驟是( )。
A、擺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將低倍物鏡轉到鏡筒下—調節反光鏡—將鏡筒抬離載物台2~3厘米—放玻片標本—調整准焦螺旋至看清標本
B、擺放在平坦的桌面上—調節反光鏡—將低倍物鏡轉到鏡筒下—將鏡筒抬離載物台2~3厘米—放玻片標本—調整准焦螺旋至看清標本
C、擺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將低倍物鏡轉到鏡筒下—將鏡筒抬離載物台2~3厘米——放玻片標本調節反光鏡—調整准焦螺旋至看清標本
3、放大鏡的放大倍數越大,我們能看到的范圍( )。
A、越小 B、不變 C、越大
4、蟋蟀的耳朵在 ( )。
A、頭部 B、足內側 C、腹部
5、下面是不同放大鏡的側面圖,其中( )放大鏡的放大倍數最大。
四.寫出顯微鏡的各個部分(5分)
( )
( )
( )
( )
( )
五.將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連起來。(5分)
袁隆平 第一個發現和提出「細胞」這個名稱
列文虎克 利用微觀技術對水稻進行改良,培育出了雜交水稻
羅伯特.胡克 第一個指出微生物同人類健康的關系
巴斯德 設計並製造出了能增進視力的眼鏡
培 根 製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
六.簡答。(4×2=8分)
1、細胞有什麼作用? (寫出3種)
2、舉例說明人類探索微小世界取得了哪些成果。(3種以上)
⑦ 求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第二單元抵抗彎曲的電子教材,發圖片也行,謝謝,著急用!
安徽一u庫持股會更多更多腳後跟
⑧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課本
節省了資源,但是害了什麼?害了孩子的健康呀!那些課本收集起來,在學校放了一年,霉了,現在又發給學生學習;第二,那些課本是別人用過的,有些相當臟,現在的孩子又接著用,細菌在不斷地傳播…… 真不知道那些官員在搞什麼,如果他們也有孩子在讀書,他們還會不會這樣?
⑨ 桐鄉市崇德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整理答案
自己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