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上學了》教案。
《我上學了》教案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看圖說話、兒歌誦讀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 及學習要求,激發兒童學習語文的興趣,初步培養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
2. 在口述圖畫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 結合圖片對學生進行淺顯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了解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及學習要求,激發兒童學習語文的興趣,初步培養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
三.教學難點:
初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觀察圖片,練習說話。
1.出示圖片一:
(1)提問:你看到圖片上有什麼?(學生看到什麼就說什麼,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要求立正站好,聲音洪亮。)
(2)在學生隨意說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可以由遠及近,也可 以由近及遠,初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3)先問一問,哪些同學登過八達嶺長城,然後簡單介紹一下
(4)提問:圖中的小朋友為什麼和我們穿著不一樣?(對學生進行淺顯的民族教育,使學生懂得全國各地的小朋友都要在9月1日這天開學。)
2. 出示圖片二:
(1)提問:你看到圖片上有什麼?(引導學生按照觀察順序說一說,要求立正站好,聲音洪亮。)
(2)提問:圖中的小朋友來到了哪座城市?你怎麼知道的?
課中休息
(三)朗讀兒歌:
1. 示範立書姿勢,教立書兒歌:身體坐正直,手拿書的兩個下角,微微向外傾斜。
2. 教師范讀全文。
3. 教師領讀,學生跟讀,隨時糾正學生的立書姿勢。
(四)明確語文學習內容
1. 提問:這節課你做了什麼?
2. 教師在學生說的基礎上出示最後幾幅圖,明確語文學習的任務。
(五)總結
⑵ 小學一年級體育教案全集
直接「網路」,輸入你的課題,就可以找到的
⑶ 小學一年級數學位置與順序的教案怎樣去備課
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整體備課教學設計
單元教材分析
單元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體驗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空間觀念。
2、能確定物體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3、逐步養成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4、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學生分析
一年級的小學生在學前已初步明確前、後、左、右、上、下位置關系,有了一些實際的經驗。尤其在生活中,在具體的活動中,基本能確定這些位置與順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教學中要安排一系列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前後、左右、上下等方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在描述物體的位置時,有時會說不全或遺漏表示方位的關鍵詞。尤其,「左右」的相對性在學生的思維上還是一片空白。
有人認為,這個內容「太簡單,不必教」,而且「不像數學」。其實,所謂簡單,只是與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聯而已。「前後、上下、左右」實際上是空間直角坐標系的「原型」,「空間定位」既實用又很有學問,比如:在空間物體定位需要幾個條件?在平面上呢?當然,這不是一年級學生能討論的,但小學階段就要打下一點基礎。這類問題既有「數學味」又是學生可以學好的。
1. 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
「上下」與「前後」是學生接觸較多的確定物體位置的概念,為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教材分別呈現了他們比較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敘述「森林運動會」與「小動物的位置」,引出「前後」與「上下」的概念。由於呈現的情境內容豐富,所以,每個學生在敘述小動物的位置時,可以利用他們的經驗進行充分地敘述。在學生敘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敘述語言的規范化,並讓他們理解「前後」與「上下」的含義。對於「左右」的認識,教材也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習慣著手,通過學生在課堂舉手的情境引出「左右」。這樣,學生可以從自己熟悉的身體肢體中來辨認「左右」的位置。
為了讓學生理解兩個物體間的位置關系,教材創設了同一物體可能產生不同位置的情境,即物體擺放的位置是相對的。如甲、乙、丙三件物品按從上到下擺放,那麼,甲物品與乙物品比較,乙物品擺放位置是在甲下面;乙物品與丙物品比較,乙物品擺放位置是在丙物品的上面,所以說,乙物品擺放的位置是相對的。同樣,前後與左右的位置也存在著這種相對性。因此,教學中讓學生認識這種位置的相對性,也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之一。
2. 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
在本單元的設計中,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安排了很多生動有趣的活動,如觀察、模擬和游戲等,這些活動的目的是適時地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比較、推理與思考,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如「左右」的認識,安排「擺一擺」活動,由於桌子上擺放著幾樣文具,學生在說這些文具的位置時,就可以有多種的語言表達方法,而每一種方法的敘述都將促使學生進行觀察與思考。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還可以根據當地的習慣,因地制宜地補充一些適應當的活動內容。如讓學生在做操的活動中,理解掌握「左右」;又如帶領學生到操場上看一看周圍建築物的位置;帶領學生到商店內看一看物品擺放的位置;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家裡物品擺放的位置等。通過這些活動,擴大學生對物體間位置關系的認識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前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實踐和游戲中,體驗前、後的位置與順序。能准確地確定物體前後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2. 培養學生關於前後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是有趣的,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材分析〗
這個單元內容的教學要讓學生在具體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有關體驗,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認識前後。教師不要把它作為單純的知識點來講授。因此,我在教學中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素材的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如觀察、模擬、游戲等。在各種活動中適當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從而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一)活動一:我的前後
1. 請同學介紹自己。
2. 請同學在介紹自己的同時,介紹前後桌的同學。
3.老師自我介紹。
我是一(七)班的數學王老師,我的前面是一(七)班四十名可愛的同學,我的後面是黑板。今天我們在這里一起上一節數學課。板書「前後」。寫完「前後」這兩個字,我發現剛才我向大家介紹錯了。我前面是黑板,我的後面才是同學們。這是怎麼回事?
4.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
5.根據學生的意見,與學生交流。
當我面向著你們站,我的前面就是同學;我背對著的方向是我的後面就是黑板。如果我面向著黑板站,我的前面就是黑板,我的後面就是同學們。我還可以面朝什麼方向站呢?我的前面是什麼,我的後面是什麼?
6.我的前後明白了嗎?你們的前後是什麼呢?
全體起立,面向老師,說一說,你的前面是什麼,後面是什麼?向後轉,看一看前後有變化嗎?換個方向再說一說你的前後是什麼。
⒎你站的方向不同,你的前後一樣嗎?
(二)活動二:排隊買票
1. 課前笑笑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今天動物園舉行一場動物運動會,她要去現場做采訪報道。你們想跟著笑笑一起去看看嗎?
2. 到了動物園門口,笑笑首先在做什麼?(電腦演示圖1。)
3.笑笑排到哪兒,她前面有幾個人,她後面有幾個人?
4.你在你們組里排第幾個,前後都有幾個人?誰在你的前面,誰在你的後面?
5.這時淘氣跑來了,他想排在笑笑這里買一張票,你們認為可以嗎?(電腦演示圖2。)
6.淘氣跟笑笑說:他今天是百米賽跑的裁判,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他要趕快進去,要不然來不及了。如果你是笑笑會怎樣做呢?
⒎根據學生的意見,淘氣排在笑笑的前面(電腦演示圖3)。笑笑的位置有變化嗎?只有笑笑一個人的位置有變化嗎?
⒏笑笑到底是怎麼做的呢,笑笑想了想她是這樣做的(笑笑排到最後,電腦演示圖4)。笑笑的位置又有變化嗎?你們猜一猜笑笑這樣做是怎麼想的。
⑷ 小學一年級數學優秀教案
1.案例是一個實際來情境自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
⑸ 一年級入學常規教育教案
一年級新生進行入學教育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上課要遵守紀律,做到專心聽講,不隨便講話,不玩東西,發言要舉手。
2、會說「上課的時候,我們要專心聽講」。
3、學會正確的坐姿。
(二)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懂得上課要遵守紀律,會說「上課的時候,我們要專心聽講」。
2、教學難點:學會正確的坐、立、舉手、讀書及的握筆寫字的姿勢。
(三)教學過程
一、回憶參觀,榜樣教育。
1、回憶參觀:老師已經帶大家去參觀了高年級大哥哥、大姐姐的上課情況,誰來說說他們是怎樣上課的?
2、小結:大哥哥、大姐姐上課遵守紀律,專心聽講,不隨便講話,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二、指導看圖,練習說話。
1、引入:那麼我們先來看看,圖上小朋友是怎麼做的。
2、看圖:⑴圖上的小朋友們在干什麼?⑵丁丁在干什麼?他這樣做對嗎?為什麼?⑶冬冬正在對丁丁說什麼?⑷圖上哪些小朋友專心聽講?他們是怎麼做的?
3、說話訓練。上課的時候,我們要專心聽講。⑴跟師講。⑵自由講。⑶指名練說。⑷開火車練講。
三、小結評比,樹立榜樣。
1、表揚本節課專心聽講的學生,發紅花。
2、自己回憶前幾節課的表現,專心聽講的同學自己站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四、學習正確的坐姿。
1、回憶引入:
⑴小朋友在幼兒園里上哪些課?時間長嗎?他們是怎樣上課的?
⑵現在,我們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在小學上課可跟幼兒不一樣,一節課要上四十分鍾,上午、下午都有課,不過並不是每節課都坐在教室里上。在教室里上課進,小朋友不能亂走、亂動、亂說,也不能吃東西,要坐得好好的。那麼,上課時該怎麼坐呢?
2、學習坐姿:
⑴看圖說說:(示圖2)圖上的小朋友是怎麼坐的?
⑵老師小結:凳子離開桌子一定距離,身子坐正,眼睛看前面,兩只小手放在大腿上,可不能隨便玩書包帶、褲子或裙子,兩只小腳要放平。
⑶教師示範,學生模仿,巡迴檢查,及時糾正學生的不正當姿勢。
3、比賽練習:
⑴與圖上的小朋友比一比,誰坐得好。
⑵同桌比一比。
⑶大組比一比。
⑷與老師比一比。
4、創設情境練一練坐姿。
⑴引入:每一堂課開始都有鈴聲,叫上課鈴。上課鈴一響,大家都要坐得端端正正,靜靜地等老師來上課。
⑵學兒歌:
鈴聲響,進課堂,
課本鉛筆放得好,
靜等老師來上課,
比比哪個坐得好。
跟師念兩遍。
⑶念完兒歌練一練。
五、小結,學兒歌。
這節課,我們知道上課的時候要專心聽講,並且學會了正確的坐姿,希望大家爭做認真上課的好孩子。
學兒歌:
我是小學生,
上課小手放得好,
小腳並並攏,
身子坐得正。
小眼睛仔細看,
小耳朵專心聽,
說話先舉手,
才是好學生。
邊念邊做動作。
⑹ 小學一年級下冊備課教案(全冊)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2/sort06/index_1.html
一年級語文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sort015/index_1.html
一年級數版學教權案
⑺ 小學一年級語文一年級教案怎麼寫
教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具學具准備,教法,課時安排,學情分析和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後還要有教學反思!
⑻ 小學一年級研學教案
研究性學習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理念】
充分運用目標驅動的方式展開教學,運用自主探究、講座對比的方法展開學習,使學生在正確理解該課程的基礎上,了解和掌握這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從而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了解研究性學習這一門課程的內涵
2、初步掌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3、培養他們的合作、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上的是研究性學習,同學們看一看我們這本教科書是不是與其他學科的書有所不同?
它不像語文、數學、英語一看書就知道學的是什麼內容,你們拿了一這本書是不是感到很含糊,究竟是學什麼呢?同學們,看看這本書,它是研究性學習的背景材料與示例,所以說它不是一門學科,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我們要好好的掌握這種新型的學習方法,把它應用到其它學科中去,從而提高我們學習效率。這種新型學習的方式主要
是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目的在於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培養同學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麼研究性學習如何進行的呢?首先,請同學們解釋一下什麼叫研究?(深入細致的鑽研) (學生回答)
二、什麼是研究性學習
(一)研究性學習的內涵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我們認為研究性學習的內涵包括以下幾層含義。
1、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表明了學習活動中的師生關系,在學習活動中,學生需要的是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不僅僅是傳統教學中的接受或教導。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創設一種有利於研究性學習的情景和途徑。
2、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表明了學習的基本方式。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習者將模擬科學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3、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表明了學習的基本內容。這包括學習如何收集、處理和提取信息;如何運用有關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如何在研究中與人交流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結果等等。
(二)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徵
1、重過程。
研究性學習重在學習的過程、思維方法的學習和思維水平的提高。研
究性學習的「成果」不一定是「具體」而「有形」的製作成品。比如研究的結果,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設計一種產品、策劃一次活動。研究性學習比較注重掌握調查、觀察、實驗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等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與現行的學科教學或必修課程的聯系更密切一些,但它並不是一種知識教育。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是否掌握某項具體的知識或技能並不重要,關鍵是能否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換句話說,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
2、重應用。
學以致用是研究性學習的又一基本特徵。研究性學習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不在於掌握知識的量。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發展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它與一般的知識、技能學習的根本區別。在學習形式上,研究性學習具有發現、探究的特點,在學習內容上,其側重點在於問題解決,所要解決的問題一般是具體的、有社會意義的。研究性學習還帶有綜合性的特點。即學習者面臨的問題往往是復雜的、綜合性的,需要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予以解決;學習過程中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學習內容可能是跨學科的。與一般的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解答問題(習題)的學習活動相比較,研究性學習更接近於人們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因而更有利於培養學習者的實踐能力。
3、重體驗。
研究性學習不僅重視學習過程中的理性認識,還十分重視感性認識,
即學習的體驗。傳統的學校教育以知識傳授為目的,其教學過程基本上是間接經驗的學習,這使得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掌握千百年來人類積累的豐富的知識體系。然而現代學校教育還需要發展人的個性、提高人的素質,包括培養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的形成需要直接經驗的參與,這與學習者的個人體驗有著密切的關系。只讓學生懂得什麼是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親身參與創造實踐活動,在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創造行為的個人的觀念體系。
4、重全員參與。
研究性學習主張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研究性學習重過程而非重結果,因此從理論上說,每一個智力正常的中小學生都可以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創造意識和能力。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個性特點,制定恰當的研究計劃,實現個人的研究目標。全員參與的另一層含義是共同參與。
5、重合作交流。
研究性學習的形式是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結合,其中合作學習佔有重要的地位。由於研究性學習是問題解決的學習,學習者面臨著復雜的綜合性的問題,因此就需要依靠學習夥伴的集體智慧和分工協作。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學習者還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個性,學會相互交流與合作。這種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與合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態度,表達、傾聽與說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並執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現代社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人類面臨
的問題越來越復雜,而社會分工的細化則又限制了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范圍。因此,培養中小學的合作意識與能力,也體現了時代和社會的要求。
三、為什麼要開展研究性學習
(一)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重要的著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校教育要關注的是讓學生形成怎樣的學習方式。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式學習的同時,讓學生形成對知識的主動探究,並重視實際問題的解決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對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發學生潛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的掌握和運用,需要依託相應的課程載體。但在目前的學科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是有困難的,因為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已成為定勢,要實現教學方式的重大轉變而指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將研究性學習列入課程計劃,使之有目標、有實施要求、實施渠道和評價標准,目的是實現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觀念的快速轉變。
(三)原有的活動課實踐的發展需要一個新的生長點。活動課為素質教育的推進拓展了陣地,綜合實踐活動板塊中的研究性學習的設置,為我們活動實踐的發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個新的生長點。
四、怎樣進行研究性學習
作為學校開設的一門課程,①研究性學習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一是個人選擇課題,二是組成課題小組,三是擬定課題計劃,四是組織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