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年級小學生應該培養哪些良好的習慣
現代教育觀認為,教育不僅要讓孩子學到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途徑,而良好的方法有賴於良好的學習習慣。心理學家說:培養良好的習慣就等於在塑造成功。好的習慣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難、培養自信。差的習慣讓人玩物喪志、不思進取。小學是基礎教育時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時,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關鍵。
一、培養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的習慣。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要求孩子專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後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有的小孩總是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功課,這樣,學習不夠專心,注意力容易轉移。可以採用讓孩子用眼睛聽的習慣培養他們集中精力,如:在安靜之處,將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不管什麼話題都沒關系,每天進行一次。只要視線相連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聽,只要每天持續不斷,就能培養出很會聽話的孩子。經過訓練,現在孩子回家後很快集中精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為家長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沒有讀書的習慣,強求孩子讀書很難以理服人。從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閱讀習慣跟隨並影響人的一生。閱讀不僅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課外讀物,如童話、寓言、科普書籍等。孩子喜歡讀書,養成讀書習慣,可以培養聽力、理解力,成為聽話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如果孩子不喜歡看書怎麼辦?專家認為,這需要家長們的耐心。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小學1年級還是幼兒園的延長教育,所以家長說給他聽、念給他聽是有必要的,最好念孩子自己想看的故事書給他聽,不要強迫孩子接受大人的選擇,不喜歡讀書的孩子,多半討厭看見許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長可選擇適合幼兒的圖畫書,字體要大一點的,可以先把故事中的部分情節念給孩子聽,然後讓孩子自己去讀,並鼓勵孩子把讀後的感受說出來。無論孩子最後說的如何,都對他表揚和肯定。長此以往,閱讀終將變成孩子的日常習慣。三、培養孩子認真書寫的習慣。
不要認為書寫只是形式,對學習沒有多大影響,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素質的評價。書寫能力是學力的指標,一個能夠認真對待書寫的孩子,往往也能認真對待學習及其他許多事情,還能促使其養成凡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得訓練寫字,家長可以准備一個日記本,當孩子放學後向家長敘述:媽媽(爸爸),今天在學校 時,既使只是很簡單的幾句話,也要鼓勵他寫下來,慢慢的,可以問他:為什麼這樣呢?你怎麼想?老師怎麼說?等等,讓孩子漸漸將文章擴大,加長。一年級的孩子喜歡使用學過的文字寫字,看過之後家長要誇獎孩子、鼓勵孩子、並慎重地保存起來,這有利於培養孩子認真書寫,認真做事,認真做人的習慣。
四、培養孩子養成有條理的習慣。
學慣用具的收拾要有規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業要預先安排好時間等等。東西存放無規律,要用時東尋西找,心煩意亂,極易影響學習情緒;做作業不講條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學習效率就低。
五、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家長幫助時,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用熱情的語言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時,也不能包辦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使他能在你機智而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讓孩子嘗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
六、培養孩子及時改錯的習慣。
讓孩子准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自己練習本、試卷上面的錯誤,以鮮艷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後用一個本子,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別字舉例、錯題匯編等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現類似錯誤。
七、培養孩子愛提出問題,學會思考的習慣。
每個孩子對這個世界很好奇,孩子愛問為什麼是好事,說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動地動腦筋,要重視孩子提出的問題,鼓勵並積極幫其解答疑問。假如孩子最初問你為什麼,每次你都含糊的回答,或者忙你自己的事情,忽視孩子的好奇心,慢慢的孩子就不會再向你提問了,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就扼殺在你的手裡。可以准備一個小本,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會的盡量用他能理解的語言告訴他,不會的就記下來查資料,然後共同學習,從中家長們也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比如說:知道蜻蜓六條腿;知道蝸牛有幾千個牙齒,而且長在舌頭上;知道了比目魚一隻眼睛隨時會變顏色。對於家長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可以通過查找資料等方法來解決。每位做家長的都應該多鼓勵孩子提問題,孩子的智慧可以說是在各種問題中積累起來的。
此外,還應培養孩子按時上學,按時完成作業,上課用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愛動腦思考,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學慣用品等優良的學習習慣。
總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質量的重要保證,而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長的耐心培養,要訂計劃訂要求,勤檢查嚴督促,直到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漸漸養成。
②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應該該具備哪些基本能力
自我安全保護能力,與同學的基本接觸能力。與孩子們或者老師的認識能力簡單溝通能力。上課時遵守課堂秩序的能力。
③ 一年級的孩子應該注重哪些方面的培養
習慣就是人的行為傾向。也就是說,習慣一定是行為,而且是穩定的、甚至是自動化的行為。用心理學的話來說,習慣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鏈接。壞習慣是一種藏不住的缺點,別人都看得見,他自己看不見,因為習慣就是一種自動化的行為,潛意識表現的行為,並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為。我們每個人身上一定有很多好的習慣,也一定有些不好的習慣。 如果一個人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那麼他將輕松地步入更高層次的學習,會獨立學習、認真思考,分辨是非,找出要點,學有所成。反之,不良的習慣將阻礙他們正常、優秀的發展。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尚未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方面,他們已習慣了三年的幼兒園生活,玩玩樂樂、跳跳蹦蹦;另一方面,剛過了兩個月的暑假,嬌慣自由,因此,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小學一年級階段也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就眼前來講,培養一個班級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學習習慣,有助於我們自己及其它學科老師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及校風。 首先是文明禮貌的習慣。早上見到老師問聲早,和家長說再見;平時感到問聲好。問候別人不但會讓被問候人的感到高興,也是學生自己學會關心師長,和師長建立感情交流的一道橋梁,師生相互問好是一天愉快心情的開始。更不用說這也是尊敬老師的具體表現方式之一。 現代教育觀認為,教育不僅要讓孩子學到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途徑,而良好的方法有賴於良好的學習習慣。心理學家說:培養良好的習慣就等於在塑造成功。好的習慣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難、培養自信。差的習慣讓人玩物喪志、不思進取。小學是基礎教育時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時,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關鍵。 一、培養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的習慣。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要求孩子專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後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有的小孩總是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功課,這樣,學習不夠專心,注意力容易轉移。可以採用讓孩子用眼睛聽的習慣培養他們集中精力,如:在安靜之處,將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不管什麼話題都沒關系,每天進行一次。只要視線相連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聽,只要每天持續不斷,就能培養出很會聽話的孩子。經過訓練,現在孩子回家後很快集中精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為家長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沒有讀書的習慣,強求孩子讀書很難以理服人。從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閱讀習慣跟隨並影響人的一生。閱讀不僅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課外讀物,如童話、寓言、科普書籍等。孩子喜歡讀書,養成讀書習慣,可以培養聽力、理解力,成為聽話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如果孩子不喜歡看書怎麼辦?專家認為,這需要家長們的耐心。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小學1年級還是幼兒園的延長教育,所以家長說給他聽、念給他聽是有必要的,最好念孩子自己想看的故事書給他聽,不要強迫孩子接受大人的選擇,不喜歡讀書的孩子,多半討厭看見許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長可選擇適合幼兒的圖畫書,字體要大一點的,可以先把故事中的部分情節念給孩子聽,然後讓孩子自己去讀,並鼓勵孩子把讀後的感受說出來。無論孩子最後說的如何,都對他表揚和肯定。長此以往,閱讀終將變成孩子的日常習慣。 三、培養孩子認真書寫的習慣。 不要認為書寫只是形式,對學習沒有多大影響,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素質的評價。書寫能力是學力的指標,一個能夠認真對待書寫的孩子,往往也能認真對待學習及其他許多事情,還能促使其養成凡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得訓練寫字,家長可以准備一個日記本,當孩子放學後向家長敘述:媽媽(爸爸),今天在學校 時,既使只是很簡單的幾句話,也要鼓勵他寫下來,慢慢的,可以問他:為什麼這樣呢?你怎麼想?老師怎麼說?等等,讓孩子漸漸將文章擴大,加長。一年級的孩子喜歡使用學過的文字寫字,看過之後家長要誇獎孩子、鼓勵孩子、並慎重地保存起來,這有利於培養孩子認真書寫,認真做事,認真做人的習慣。 四、培養孩子養成有條理的習慣。 學慣用具的收拾要有規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業要預先安排好時間等等。東西存放無規律,要用時東尋西找,心煩意亂,極易影響學習情緒;做作業不講條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學習效率就低。 五、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家長幫助時,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用熱情的語言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時,也不能包辦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使他能在你機智而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讓孩子嘗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
④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如何抓好素質
要培養良好的習慣,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⑤ 孩子上一年級前應該掌握哪些基本能力
1.良好的飲食習慣
我可以理解即將上一年級小朋友父母的那種焦慮和不安全感。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什麼事都在幼兒園老師的掌控之內,尤其是每個班都有生活老師負責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家長們可以說是非常放心的。而小學就是孩子們學習的場所,班主任、任課老師最大的任務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不包括吃喝拉撒睡。首先,任何一個學校都不允許帶零食。家長第一擔心的就是,早晨孩子吃不飽,在學校餓了怎麼辦。所以,在升小學前的這一個暑假,兩個月的時間來幫助孩子調整作息時間和飲食習慣,比去幼小銜接班識字和算術要劃算的多。
首先,大部分學校早晨都是8點到校,所以孩子早晨7點左右就需要起床洗漱。早晨5~7點是大腸排毒的時間,這時候的身體細胞急需要清醒,需要活動,促進腸蠕動,讓身體的毒素排出。這時候,孩子需要起床,做一些簡單的小活動,伸伸懶腰、踢踢腿、揉揉肚子,然後喝一大杯白開水,告訴身體,我的精神也醒來了。如果過了這個時間,7~9點,就是小腸吸收營養的時候了。如果到了9點孩子還在睡懶覺,毒素排不出來,小腸也懶得醒來運動,就錯失了成長的大好時機。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即使是假期,有規律的作息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這個假期一定要讓孩子堅持自己吃飯,尤其早飯,養成一家人快樂、開心用餐的好習慣。一開始,孩子可能會不習慣早用餐,因為在幼兒園都是8點才吃早飯。而小學,8點就已經開始了早晨的誦讀功課。7點多用餐,孩子可能沒有什麼食慾。最好的辦法就是:前一天晚上不要吃太飽。過了8點以後就盡量不要再吃任何東西。這樣有助於睡眠,也有助於腸胃的排空。笫二天一早起床洗漱、喝水後,用五分鍾簡單地做一些伸展操,讓孩子全身的細胞都活躍起來,很快就會有食慾了。
另外,美味可口、吸引人的早餐也是關鍵。
最後,學校里每個班都有飲水機或者直飲水,孩子們帶個水杯就可以了。在上小學之前要告訴孩子,當你口渴了的時候就是身體在告訴你,你已經缺水了。等缺水了的時候再去補水,就為時過晚了,所以,水要定時定量的喝。
2. 學會打掃衛生
到了小學每個孩子都有值日安排。可以想像,6歲之前能在家掃地擦桌子的,鳳毛麟角,即使做過這樣的活,也是心血來潮,偶爾為之。即使偶爾做這么一兩次家務,爸爸媽媽還要拍照曬到朋友圈,博贊呢。真正安排值日讓孩子在家打掃衛生,估計難做到。現在看來,在學校打掃衛生也成了一年級學生的難題。第一學期剛開學不久,就會看到這樣一幕:孩子們全部都在走廊背著書包站好,而值日生的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在教室里忙裡忙外。老師們也很無奈,孩子入學後沒有一個會掃地拖地,即使是彎腰撿垃圾都懶得動彈。教室里的衛生單靠老師一個人難以在放學之前完成,只能第一次值日的時候讓家長來幫忙。這樣的場面我猜不只是一個學校有。
其實孩子們不是不會做家務,只是沒有機會實踐。家長們總是在想:「孩子還太小了,這些活兒長大了自然會做。」其實我想說,如果沒有給他學習體驗的機會,他永遠都做不好,甚至不會做。日本的小花是暢銷書《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裡都不怕》的主角。她4歲就會做飯了,四年級就儼然是一個小廚師、生活高手。這些生活技能難道是從天而降嗎?不是。那是身患絕症的媽媽在培養她,那是生活鍛煉了她。其實,6歲之前學會掃地、擦桌子、洗碗、拖地並不難,難的是,這些活能讓孩子經常做、做熟練。
3學會整理物品
好習慣,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狠心的爸爸媽媽培養出來的。如果你心軟,想包辦,那就不要怪孩子不肯獨立。
4. 學會系鞋帶、拉拉鏈、提褲子
孩子在生活方面的一些能力,不是說出來的,都是孩子們做出來的。
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至少應該具備以下這些生活技能。
穿鞋子、系鞋帶、扣紐扣、拉拉鏈、穿衣服、吃飯、會使用飲水機、水杯、整理書包、疊被子、收拾房間、收玩具、疊衣服、分類整理、給花澆水、掃地、拖地、收垃圾、洗碗、擇菜。
5.記住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
記住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自己的家庭住址以及自己家附近的標識化建築、自己家的車牌號,是非常有必要的。
6.走丟了怎麼辦
7.學會化解矛盾
一年級的小孩子在學校產生矛盾更是常見。有時候同桌兩個一天鬧三次矛盾都到不了頭。常常有兩個孩子哭得鼻涕眼淚橫流地跑去辦公室找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反正錯都是對方的,對的都是自己。這時候,打架的過程我都懶得聽。讓兩個孩子都站在一邊,冷靜一會兒,自己商量一下解決辦法,想出來了,就來找我,想不出來就繼續站著。不出一節課,倆孩子就手拉手找我來了。這時候再處理矛盾,分析事情經過,判定誰對誰錯,倆人都可清楚了。但是一旦矛盾帶回家,到了家長手裡,那問題就大了。不是這個家長找到學校來要求調座位,就是那個家長找到學校來要求找孩子算賬。
孩子的世界有孩子的規則,有歡聲笑語自然就有打打鬧鬧。出現矛盾,家長不能包辦,因為家長不懂得孩子的游戲規則,我們自認為幫孩子處理好了,殊不知是在幫倒忙。孩子之間的矛盾大部分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家長只需要提供點子,行動,讓孩子自己來。
8.與人交往的能力
這些能力,和先天性格有關系,但也需要後天的培養。家長要主動、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講話、和小朋友交往的機會,給他們一個社交圈,他們才能自覺自願地發展自己的交際能力。
⑥ 教小學一年級要具備哪些素質和條件
要了解兒童心理,具備一定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水平,熟悉教育法規。
⑦ 孩子上小學前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孩子上小學,畢竟跟幼兒園大不相同了,根據專家的經驗,孩子上小學前應該做好的十大方面的能力准備:
1.聽覺能力
幫助孩子分清平翹舌,清濁音等。此外要鍛煉孩子記憶所聽到信息的能力,比如 「進衛生間幫媽媽把卷紙放進去,把水盆拿出來」這句話,裡面有若干個動作指令,要鍛煉孩子明白這些動作指令的意思,記住,並完成這些內容。
2.視覺能力
幫助孩子辨別看到的事物,比如「b」和 「d」的區別,記住所看到的信息,並能夠把看到的轉換為語言和動作。
3.精細動作能力
培養孩子這方面能力,家長要記住千萬別 「包辦代替」,吃飯、穿衣、系鞋帶等動作雖然簡單,但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通過完成這些動作的練習,可以培養孩子精細動作能力。
4.數學能力
千萬別對孩子只是進行重復的加減訓練,枯燥抽象的運算不是提升幼兒數學能力的科學做法,建議家長多留心生活中的點滴數學,比如讓孩子看日歷、看身高、看溫度表等,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理解數字和數學規律。
5.語言溝通能力
建議家長每天抽出一定時間跟孩子進行語言交流,家長在交流中多做傾聽者,讓孩子多表達。很多家長在跟孩子交流時不自覺地做起說教者,孩子每說一句話家長都要插入自己的評論和說教,長此以往,孩子可能就不願意跟家長交流了。
6.同伴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
有的家長特別怕孩子在跟別的小朋友交往時受欺負或者學壞,經常提醒孩子遠離某某小朋友,其實過分地保護對孩子的成長不利。一方面家長的提醒孩子多數聽不進去,另一方面家長應該讓孩子學著自己去面對不同的人,不斷積累人際交往的智慧,因為家長保護得了一時保護不了一世,孩子總有要自己去面對的時候。
7.注意力
在飲食方面避免讓孩子吃含鉛高的食物,在生活環境上要盡量簡潔明快安靜,避免分散孩子注意力。在孩子正在做一件事情時,大人盡量不要去打擾他,別一會兒送點水果,一會兒又跟孩子去說點什麼。
8.好奇心學習興趣
曾經有一個孩子在媽媽看書時不停地開關電燈,遭到媽媽的嚴厲批評。其實媽媽的做法不僅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而且沒有抓住這個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好時機。孩子不停開關電燈只是因為他想知道開關和燈之間是怎麼個關系,家長應該在這時帶著孩子把家裡所有開關都試一試,然後講解其中的道理,並鼓勵孩子多發現生活中的現象。
9.自我控制能力毅力
建議家長在帶孩子進行某項活動前先跟孩子說清時間安排,行程安排,讓孩子養成有次序有秩序地完成事情的好習慣。同時,在孩子自控行為表現好時及時地鼓勵他。
10.自主性自覺、自立、勤奮
孩子自己的事情盡量讓他自己學著完成,比如收拾書包文具,每天的穿戴也盡量讓他自己拿主意。
以上10個方面的能力,希望對家長有所幫助。
⑧ 小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小學生應具備哪些能力
一、認真聽取別人講話的習慣
二、主動學習的習慣
三、預習的習慣
四、認真聽課的習慣
五、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六、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
七、上課記筆記的習慣
八、及時完成作業和練後反思的習慣
九、各學科全面發展,不偏科的習慣
十、課後復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