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年級 > 魯迅三味書屋小學三年級

魯迅三味書屋小學三年級

發布時間:2021-01-18 07:27:55

A. 三味書屋課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原文)
[編輯本段]

魯迅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 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 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 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 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 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 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晚間,在院子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牆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卧。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著,——當然睡不著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象是風雨聲。他正抖作 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麼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里。後來呢?後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牆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但直到現在,總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 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 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 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 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 夜的。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麼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隻。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隻,裝在叉袋裡叫著撞著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吧……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朴,博學的人。
不知從那裡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於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願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 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裡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
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於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綉像上一個個描下來, 象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斷的是《盪寇志》和《西遊記》的綉像,都有一大本。後來,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九月十八日。

B. 魯迅幾歲上的三味書屋

魯迅12歲上的三味書屋。
魯迅出生於1881年,魯迅12歲至17歲在三味書屋求學,也就是1893-1898年。

C. 魯迅先生小時候在三味書屋的生活資料.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這是一篇描寫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魯迅的《朝花夕拾》當中。這部集子收錄的都是他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

從文章題目可以看出,本文包括兩個部分,兩部分之間表現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作者先從百草園生活寫起,點出那裡曾經是「我的樂園」。為什麼說是「我的樂園」呢?「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一句式將兒童眼中百草園的無限趣味全都包容其中了。油蛉、蟋蟀、蜈蚣、斑蝥,還有何首烏,等等,這些看似毫無趣味的小東西,在作者的眼裡卻充滿了勃勃生機,更不用說那些在一般人眼中也有無限情趣的東西了。雖然這么有意思,但是有一處誰都不敢去,是什麼地方呢?這就是長著很長的草的地方。為什麼呢?「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於是,作者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長媽媽講的美女蛇的故事。故事本身雖然讓人有點害怕,有點擔心,卻強烈地吸引著孩子們,引發了他們的好奇心,也給百草園增添了幾許神秘色彩。百草園的冬天又是怎樣的呢?「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於是作者又想到雪地里捕鳥,那快樂、那情趣,自在其中了。這是百草園的生活,作者抓住「我的樂園」來寫,滿溢著生機和活力。

慢慢地,「我」長大了,家裡人要送「我」去讀書,「我」不得不離開「我的樂園」了。這里,作者用一個過渡段,巧妙地將自己的百草園生活過渡到了隨先生讀書的學習生涯。

文章接著寫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魯迅曾經在三味書屋生活了7年,他對當年三味書屋的陳設記憶猶新,對老師的「和藹」、自己的「恭敬」歷歷在目,從中不難體會到他對這段生活的深情。這一部分,作者選取了幾個片段,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私塾教育的若干側面。從先生來說,一是知識淵博,但拒絕回答「怪哉」一類的問題;二是教學認真,不斷增加教學內容,讀書很投入,但不太束縛也基本上不體罰學生。從學生來說,一是敬慕老師的淵博,喜歡提問,願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機會便跑出去玩,尋找讀書以外的樂趣;三是趁老師讀書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種游戲、畫畫兒等。從這幾個片段不難看出,當時的私塾教育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嚴厲,孩子們還是有相當多的自由的。

第二段的寫景,非常精彩。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石井欄之所以「光滑」,是因為井經過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為童年的魯迅多次好奇地摸過它。說黃蜂「肥胖」,不僅是它的體態較別的昆蟲肥大,而且體現了兒童特別的感覺。叫天子忽然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也不單寫出這種鳥兒的機靈輕捷,還表現出兒童的羨意。至於寫油蛉「低唱」、蟋蟀「彈琴」,更是兒童特有的感受。第二,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菜畦的「碧綠」,桑葚的「紫紅」、菜花和蜂的「黃」是寫顏色,「肥胖」「高大」「臃腫」「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是寫形狀,這兩者都從視覺上寫;鳴蟬的「長吟」,蟋蟀的「彈琴」,是從聽覺上寫;覆盆子「又酸又甜」寫的是味覺:這真叫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這里實際上包括了春、夏、秋三個季節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蟬鳴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這與下文寫到的冬天的百草園合起來成為完整的四季圖,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巧。第三,層次井然,條理分明。先用兩句「不必說……」寫百草園整體,再寫局部的「泥牆根一帶」,這是一種順序。第一個「不必說」由低到高寫靜物,第二個「不必說」由高到低寫動物,這又是一種順序。整體是從植物寫到動物,局部是從動物寫到植物,這又是一種順序。這幾種順序配合起來,使寫景不僅有序,而且活潑多姿。

本文善於聯想。作者寫何首烏根而聯想到成仙,寫傳說的赤練蛇聯想到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寫捕鳥便提到閏土的父親,寫學生讀書而提到先生讀書等。這些必要的聯想,使文章放得開,富有情趣,又收得攏,為表現中心服務,也使文章更加生動活潑,多姿多彩。

二、問題研究

1.本文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部分之間是什麼關系?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於這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認為,兩部分是對比關系,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陳腐的生活相對比,一個是多麼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的廣泛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麼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表現了兒童對它的厭惡。另一種看法認為,兩部分是襯托關系,用自由歡樂的百草園生活來襯托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和損害。還有一種看法認為,兩部分是和諧統一的關系,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

對本文結構的不同理解,實際上表現了對文章主題思想的不同理解。對文章的主題思想,可以允許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為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來與文中提到的百草園中的赤練蛇毫無關系,但作者卻由此生發聯想。對於為什麼要寫這一內容,歷來看法不一。有的說是表現長媽媽的迷信思想,有的說是寄託善良制服邪惡的願望,有的說表現百草園里存在著惡毒的事物。教學時可以撇開這些不同的觀點,重點讓學生想一想:童年魯迅對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感興趣?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這一聯想對作者闡述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是否有幫助?最後讓學生明白:不管別人的爭論如何,有一點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魯迅對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麼態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同時也很愛他,因為學生雖然很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通常總不過是瞪瞪眼睛而已。

練習說明

一、按照要求閱讀課文,討論下面的問題。

本題要求學生在讀懂全文的基礎上,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也引導學生了解閱讀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步驟。首先是讀題目,看看題目能給我們閱讀提供哪些信息;然後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了解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最後再整體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或感情。

1.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你從這個題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從……到……」表示這篇文章大致包括兩部分,同時也告訴我們文章前後兩部分的內容。

2.快速閱讀課文,分別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語句以及中間的過渡段。

從開始「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到中間「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是寫百草園的部分;從「出門向東」到文章結尾「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是寫三味書屋的部分;中間「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是兩部分之間的過渡段。

3.細讀課文,邊讀邊把前後兩部分聯系起來思考,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種說法可供參考。

①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③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這道練習旨在幫助學生從整體與部分的結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由於課文內容復雜,初一學生難以理解得很深刻。只要有所理解,也就達到目的了。

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都要給予適當肯定。第一種說法,根據是魯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過封建私塾教育的陳腐,扼殺兒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寫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種說法,是對第一種說法的修正,比第一種說法合理些。第三種說法,最易為現在的人們接受,似乎最為合理。理由可參見「有關資料」。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弧中的問題。

本練習旨在引導學生能夠根據上下文弄懂語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的語意重點。

1.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中哪個內容是強調的重點?請你仿寫一段話。)

「單是」以後的內容是作者強調的重點。

2.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為說到原因時是用表示猜測語氣的「也許」。

三、下面這段話中連續使用了一系列動詞,准確地描述了雪地捕鳥的過程。仔細品味,然後自己寫一段話,或敘述做某個游戲的過程、或描寫螞蟻搬家的經過,也試著用上一系列動詞。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本題是從課內向課外的延伸練習。要引導學生在體會這段話准確使用動詞的基礎上,學著用一系列動詞准確地描述一個游戲。可以用題目中提出的那些游戲,也可以自行選擇游戲。

教學建議

一、教師在課前可簡明扼要地介紹魯迅生平,結合魯迅童年生活講述與課文有關的部分,自然導入對課文的分析,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從反映魯迅童年生活的一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中)引出本文的教學。讓學生想一想:文中的生活經歷在童年魯迅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有哪些影響?

二、課文容量大,難點多,但用於教學的課時卻有限,這就要求處理好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關系,對教學難點的處理更要多斟酌。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是教學難點。難在兩點:一是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困難,二是有些難解的詞語。關於內容,主要是有些分歧意見。只要是從課文本身出發,聯系時代背景和作者思想全面考慮,見解不同是正常的。教師適當引導,學生理解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

三、本文的寫景極為精妙,此中筆法,學生未必都能一一學會。但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諸如要抓住事物特點,有恰當的順序等,應該指導學生掌握。另外,「此文景是兒童心理的景,情是兒童心理的情」(李何林語),從語言入手理解課文中的寫景和抒情,學生是能夠接受的。

四、「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等語是作者有意諷刺當時社會上那些「正人君子」的,但說得較含蓄,學生不易理解,但這並不妨礙對課文主要內容的理解,對這類句子不必過多講解。

有關資料

一、《朝花夕拾》小引(魯迅)

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目前是這么離奇,心裡是這么蕪雜。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中國的做文章有軌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幾天我離開中山大學的時候,便想起四個月以前的離開廈門大學;聽到飛機在頭上鳴叫,竟記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繞的飛機。我那時還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覺》。現在是,連這「一覺」也沒有了。

廣州的天氣熱得真早,夕陽從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強穿一件單衣。書桌上的一盆「水橫枝」,是我先前沒有見過的:就是一段樹,只要浸在水中,枝葉便青蔥得可愛。看看綠葉,編編舊稿,總算也在做一點事。做著這等事,真是雖生之日,猶死之年,很可以驅除炎熱的。

前天,已將《野草》編定了;這回便輪到陸續載在《莽原》上的《舊事重提》,我還替他改了一個名稱:《朝花夕拾》。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雲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

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後來,我在久別之後嘗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存留。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

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與實際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只記得是這樣。文體大概很雜亂,因為是或作或輟,經了九個月之多。環境也不一:前兩篇寫於北京寓所的東壁下;中三篇是流離中所作,地方是醫院和木匠房;後五篇卻在廈門大學的圖書館的樓上,已經是被學者們擠出集團之後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魯迅於廣州白雲樓記。

(選自《魯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二、關於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幼年讀書的地方。他於12歲那年到這里上學。第二年秋後,因祖父下獄,少年魯迅離家去紹興農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難,故學業中斷。1894年夏間回家,仍返三味書屋。這樣一直到大約1898年往南京水師學堂學習前半年才離開,首尾竟達六年……

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舊如魯迅回憶時寫的那樣:「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這匾和畫,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後,黨派幹部想盡辦法才找回來。當年和魯迅一道念書的同學,解放初還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這三位老同學的回憶,三味書屋恢復了原來的布置。屋子裡,好像是中國舊式的客廳,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來,是會感到奇特的。學生的座位一共有11個;魯迅的座位排在北牆邊,是一張帶抽屜的長方形桌子,桌子後面放著一張略嫌低些的椅子。這兒光線很暗,空氣也顯得潮濕。他的書桌右角,至今還刻有一個約一寸見方的「早」字,刀法簡朴挺直,它是魯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極為珍貴的木刻文物。至於它的來歷,據說是這樣的:有一天,魯迅上學遲到了,受到塾師的責備,他就用小刀刻下了這個方方正正的「早」字,來督促自己。從此,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三、關於私塾

私塾乃我國古代私人所設立的教學場所。它在我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對於傳播祖國文化,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啟蒙兒童,使學童在讀書識理方面,起過重要的作用。

私塾的學生多六歲啟蒙。學生入學不必經過入學考試,一般只需徵得先生同意,並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聖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個頭或作一個揖後,即可取得入學的資格。私塾規模一般不大,收學生多者二十餘人,少者數人。私塾對學生的入學年齡、學習內容及教學水平等,均無統一的要求和規定。

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國古代通行的蒙養教本「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千字文》,以及《女兒經》《教兒經》《童蒙須知》等等,學生進一步則讀四書五經、《古文觀止》等。其教學內容以識字習字為主,還十分重視學詩作對。

私塾的教學時數,一般因人因時而靈活掌握,可分為兩類:「短學」與「長學」。教學時間短的稱為「短學」,一般是一至三個月不等,家長對這種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學生日後能識些字、能記賬、能寫對聯即可。而「長學」每年農歷正月半開館,到冬月才散館,其「長」的含義,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齡也長,二是指學生學習的時間長,學習的內容也多。

至於私塾的教學原則和方法,在蒙養教育階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養教育,強調蒙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如對蒙童的行為禮節,像著衣、叉手、作揖、行路、視聽等都有嚴格的具體規定,為我國教育的傳統。在教學方法上,先生完全採用注入式。講課時,先生正襟危坐,學生依次把書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後侍立一旁,恭聽先生圈點口哼,講畢,命學生復述。其後學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讀。凡先生規定朗讀之書,學生須一律背誦。另外,私塾中體罰盛行,遇上粗心或調皮的學生,先生經常揪學生的臉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四、對本文主題的分歧意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主題是什麼?眾說紛紜。就其主要分歧來說:一種意見認為,本文的主題在於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另一種意見認為,不在於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1.主題在於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李何林認為:本篇的中心思想是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用樂園似的百草園生活來和陰森、冷酷、枯燥、陳腐的三味書屋相對比,一個是多麼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的廣闊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麼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像《論語》《幼學瓊林》《周易》《尚書》這些宣揚封建毒素的古書,艱深難懂,逼著學生死記硬背,不懂也不能問。

重點在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殘害兒童的身心發展,但百草園畢竟不是學校,不是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的課堂,不過是能引起兒童樂趣的地方,所以這不是寫兩個課堂。

作者寫這個私塾老先生,說「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朴,博學的人」,這是傳言,並不是作者的看法。作者的看法已滲透在全篇的敘述中:通過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動的對比;通過對這位老先生一面教學生死讀書、讀死書,一面自己在課堂上搖頭晃腦地欣賞無聊文章的描寫;特別是通過寫學生按規矩如何先拜孔子後拜他,魯迅如何抱著求知的渴望和仰慕的心情拿天真的問題去請教他,而碰了一鼻子灰……說明了他是一個體現孔孟之道的、不學無術的典型腐儒。不過作者還不是把他寫得很兇。他對學生也「大叫」「瞪眼」「怒斥」,偶爾也打「戒尺」「罰跪」,但這些都不常用。對這位老先生,作者是用輕松幽默的筆調予以揭露。

這篇散文不僅寫景細致,且景中有情。景是兒童心理的景,情是兒童心理的情,使讀者感到此情此景親切可愛:使人愛文中的景,更愛景中的情,更愛有這種天真感情的兒童,從而也就更憎惡奪去兒童「好景」的封建教育。

(選自李何林《北京市中學語文課本中十五篇魯迅作品的問題試答》,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雪步認為:「作者通過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兒童時代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寫,所表達的主題則是揭露和批判以孔孟之道為核心的封建教育制度,從而表現了魯迅對封建社會及其教育制度的徹底否定。」

(選自山東師院聊城分院中文系、圖書館編《魯迅教學手冊》)

2.主題不在於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張碩城)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主題思想,歷來的概括是:通過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和三味書屋裡枯燥無味的生活相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的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和損害。這一概括,源於許欽文《語文課中魯迅作品的教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61年),為歷年來的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資料所沿襲。

筆者認為,這一概括的前半部分是正確的;後半部分則不符合作品實際,也不符合魯迅的創作本意。這篇散文,沒有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意旨。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原題《舊事重提》之六)。對於《朝花夕拾》全集的寫作緣起和本意,魯迅有過明確的說明。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說道,這本散文集是在北京至廈門這段時間寫的,在廣州編定。其時正是魯迅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魯迅只能借回憶舊時的美好的事物,來排除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絲安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正是在廈門大學的圖書館樓上寫的,當時他「是被學者們擠出了集團之後」,只好借這樣一朵兒時的「小花」,來排遣寂寞。這是一。第二,《小引》還說明,原來集名是《舊事重提》,編定時,「我還替它改了一個名稱:《朝花夕拾》」。這一改動,是為了更符合這組散文的內容實際。因為,在苦悶失望中的魯迅,當時常常回憶起兒時的故鄉的瓜果。這組散文,正是浸透著兒時故鄉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魯迅書桌上的那盆「水橫枝」,樹葉青蔥得可愛。所以魯迅把這美好的回憶散文,比做一組晨光里綻開的花朵。拾來自賞、自慰,而並不是直接為了戰斗。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時代生活的戀歌,而不是投向敵人的投槍和匕首。《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其中的一篇,它的創作思想不可能游離於《朝花夕拾》之外。

從作品的實際內容來看,也看不到批判封建教育的意思。首先,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前後描寫無法形成所謂「相比」或「對照」,它們在敘述格調上是渾然一體,前後一致的,不存在褒前貶後的問題。百草園生活的描寫自不必說,是何等歡樂,天真。三味書屋的生活描寫又何嘗不是這樣。作者描寫剛到書屋時對里頭的陳設布置首先就充滿著新奇的情感,那「黑油的竹門」,「三味書屋」的大匾,「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的畫幅,那沒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拜先生儀式,對未脫孩提稚氣的魯迅,充滿著一種不同於百草園戲耍的新鮮感。假如說,百草園是令人留戀的,那麼進了三味書屋,則又使他的好奇心進入了一個新的天地。當然,「何曰怪哉」之類的好奇,是不可能從先生口中或書上得到解答的,但作者寫到這些時,並不認為這是對兒童的束縛,只是說「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並認為先生是一定懂得的,只不過不願說。接著,描寫了讀書生活中的樂趣。「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人聲鼎沸」,「先生自己也念」,而他在念書時,「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這些描寫,同樣是充滿著歡樂、天真的筆調,一種懷著成年人回顧兒童們放聲唱讀的樂趣,一種從老先生略帶迂腐的神態中品出的幽默,交織在文章之中,給人以歡樂、風趣的欣賞效果。這里怎麼看得出「枯燥無味」的氣息?哪裡有批判或貶抑的格調呢?即使是寫到戒尺、罰跪這些封建師道的象徵品時,作者也是以一種輕松的口吻寫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連續兩個「不常用」和一個「總不過」,還不足以反映出作者對三味書屋的態度嗎?至於寫到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小花園以及兒童們在園中的戲耍,寫到上課時偷偷在下面玩紙盔甲,畫畫兒,就同寫百草園歡樂生活更無二致。直到文章結尾,作者還以自己在三味書屋中畫畫的成績而自豪,為這些畫兒的賣掉而惋惜,在這惋惜之中,我們不是也可以看出作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留戀和依依之情嗎?從上述所舉的這些描寫筆調和內容來看,說作者是在批判三味書屋中的封建教育對兒童的束縛,實在有點離題萬里。

從作者對兩個人物的描寫中,我們也看不出褒貶對照的色彩。長媽媽以她的慈愛和動人的故事,贏得了兒童魯迅的愛;先生則以他的品行「方正、質朴、博學」以及對學生的寬宥獲得了少年魯迅的崇敬。文章是這樣描寫先生的:他對學生和藹,開始嚴厲,後來就好起來。學生溜出花園去玩,並不是不可以,只是去的人「太多」「太久」,就不行了。他不屑於回答「何曰怪哉」之類的怪題,但也不輕易體罰學生,在學生不聽話時,「普通總不過瞪幾眼」。他有點舊書生的迂腐,但是,這並沒有給學生帶來一點惡感,更沒有在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恐懼的陰影。因此,從作品對三味書屋先生的描寫中,也看不出作者有批判封建教育的意思。

應該說,貫穿《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就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依照某種主觀需要,凡持革命的文藝家的作品都必帶「火葯味」的偏見,憑空地把它附會為批判封建教育,把它的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作為對照割裂開來,不僅破壞了這篇作品整體的和諧統一,也破壞了它的詩意。因此,《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主題思想應該是: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兒童熱愛自然,追求新鮮知識,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D. 魯迅先生小時候在三味書屋的生活資料.

魯迅自幼聰穎勤奮,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裡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魯迅十二歲時到三味書屋跟隨壽鏡吾老師學習,在那裡攻讀詩書近五年。魯迅的坐位,在書房的東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張硬木書桌。現在這張木桌還放在魯迅紀念館里。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裡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裡值錢的東西,然後再在葯店給父親買葯。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葯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裡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後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後的日子裡,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後到葯店去買葯,家裡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裡的事情,然後再到當鋪和葯店,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裡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裡,每當他氣喘吁吁地准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E. 少年魯迅在三味書屋學習什麼

少年魯迅在三味書屋學習
《四書》、「五經」等中國古典文學
1、《論語》子回曰:「仁遠乎答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幼學瓊林·身體》,「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
3、《周易》初九潛龍勿用
4、《尚書》中的《禹貢》篇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

F. 魯迅的《三味書屋》原文

課文第三自然段有幾層意思?其中哪一層是主要的?這一層有幾句話,是按什麼順序講的?

G. 魯迅童年在三味書屋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來 魯迅第一次見先源生,問先生「怪哉」是怎麼一回事,沒有得到答案.第二件事是 他偷偷到後花園去玩,就描寫後花園的樂趣.第三件事是 師生讀書的可笑情景以及「我」趁先生讀書入神時描畫兒. 不知道可否幫到你.

H. 魯迅課文三味書屋是幾年級

還有《少年閏土》,從《故鄉》中節選的。《三味書屋》是寫魯迅的,但文章本身不是魯迅寫的。魯迅寫過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初中的課文。

I. 小學語文第七冊《三味書屋》的全文

全文如下: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 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 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 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 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 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 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晚間,在院子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牆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

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卧。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著,——當然睡不著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象是風雨聲。他正抖作 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麼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里。後來呢?後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牆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但直到現在,總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 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 好。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 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 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 夜的。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麼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隻。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隻,裝在叉袋裡叫著撞著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吧……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朴,博學的人。

不知從那裡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於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願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 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裡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

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於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綉像上一個個描下來, 象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斷的是《盪寇志》和《西遊記》的綉像,都有一大本。

後來,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9)魯迅三味書屋小學三年級擴展閱讀:

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著名私塾,也是魯迅12歲至17歲求學的地方,位於都昌坊口11號。塾師壽鏡吾(晚署鏡湖),是一位方正、質朴和博學的人。他的為人和治學精神,給魯迅留下難忘的印象。壽鏡吾在這里坐館教書達60年,從房屋建築到室內陳設以至周圍環境,基本保持當年原面貌。三味書屋是三開間的小花廳,本是壽家的書房。坐東朝西,北臨小河,與周家老台門隔河相望。

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幼年讀書的地方。他於12歲那年到這里上學。第二年秋後,因祖父下獄,少年魯迅離家去紹興農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難,故學業中斷。1894年夏間回家,仍返三味書屋。這樣一直到大約1898年往南京水師學堂學習前半年才離開,首尾竟達六年……

至於三味書屋為什麼叫三味書屋,三味書屋塾師壽鏡吾次子壽洙鄰曾解釋說:「三味是以三種味道來形象地比喻讀詩書、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時聽父兄言,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魚剁的醬)。但此典出於何處,已難查找。」後來有探究到宋代李淑《邯鄲書目》所言:「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三味。」,認為「三味」可能出自於此。

魯迅讀書的「三味書屋」兩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對,上書:「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可見「三味書屋」中的「三味」應該用的就是這個意思。但仍有不少人對此持質疑態度:像壽鏡吾這樣一位飽學秀才——「本城中極方正、質朴、博學的人」怎麼會用「餚饌」、「肉醬」之類來形容讀書?,如果是飯館或酒館的匾還說得過去,用作書屋之匾,這解釋似乎牽強了。

同時,壽鏡吾之孫壽宇先生認為:「這樣的解釋淡化了祖先對清王朝的反叛精神。」他在所著文章中講道:「我不止一次地從我祖父壽鏡吾的口中,聽到解釋三味書屋的含義。祖父對『三味書屋』含義的解釋是『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當老百姓,不去當官做老爺;「菜根香」就是滿足於粗茶淡飯,不羨慕、不嚮往於山珍海味的享受;「詩書滋味長」就是認真體會詩書的深奧內容,從而獲得深長的滋味。「

這第一點『布衣暖』非常重要,這是我祖先峰嵐公、韻樵公的思想核心,產業的失敗,使他們看清了清王朝的腐朽本質,他們認為在禍國殃民的清王朝當官就是為虎作倀,是害人害己。於是,把三味書屋的辦學方向也作為子孫的人生指南,不許自己的子孫去應考做官,要甘於布衣暖,菜根香,品嘗詩書的滋味。」壽宇說,壽鏡吾生前曾對他說:「這三味的含義不能對外人說,也不能見諸文字,這是祖先韻樵公定的一個家規,因為『三味』精神有明顯的反清傾向,一旦傳出去可能要招來殺身之禍。」

此外,有人認為是借用了佛教語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譯,原指誦讀佛經、領悟經義的三重境界:一為「定」,二為「正受」,三為「等持」,意思是說,誦經之前要止息雜念,做到神思安定專注;領悟經義態度必須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誠;學習過程中要專心致志,保持始終如一的精神。隨著佛教思想與漢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漸引申為對事物本質精神意義的概括,有「個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說法,用來比喻領悟學問的精確與深刻。

也有人認為是《三國志·董遇傳》中的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後來改成了「三味」,也有考證「三餘」為「公餘、飯余、茶餘」的,但此種假說也質疑不斷。

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舊如魯迅回憶時寫的那樣:「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老樹下。」這匾和畫,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後,黨組織派幹部想盡辦法才找回來。當年和魯迅一道念書的同學,解放初還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這三位老同學的回憶,三味書屋恢復了原來的布置。

屋子裡,好像是中國舊式的客廳,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來,是會感到奇特的。學生的座位一共有11個;魯迅的座位排在北牆邊,是一張帶抽屜的長方形桌子,桌子後面放著一張略嫌低些的椅子。這兒光線很暗,空氣也顯得潮濕。

他的書桌右角,至今還刻有一個約一寸見方的「早」字,刀法簡朴挺直,它是魯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極為珍貴的木刻文物。至於它的來歷,據說是這樣的:有一天,魯迅上學遲到了,受到塾師的責備,他就用小刀刻下了這個方方正正的「早」字,來督促、提醒自己不要遲到。從此,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堂屋匾額上的「三味書屋」四個楷體字,一說為杭州人梁同書所書。梁同書為清代書法家,性耿介,工書,晚年名滿天下。他終年93歲,著有《頻羅庵遺集》。其為三味書屋題寫的不僅這塊匾額,還有堂屋中的抱聯: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

1962年秋天,郭沫若曾到三味書屋瞻仰,並題詩紀念,詩雲:

我亦甘為孺子牛,橫眉敢對千夫怒。三味書屋尚依然,拈花欲上臘梅樹。

魯迅先生寫過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被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當中。

在這篇文章中,魯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說它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裡受到規矩的束縛。但作者並未將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沉沉,而是通過課間學生溜到後園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乘機偷樂兩個小故事的敘述,使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

同時,書屋中學生和老師都讀一些晦澀繞口的詞句,更加的凸顯出了舊時私塾教育的不盡人意。

在三味書屋裡面的第一進,即台門斗,隱門上方懸掛著一塊「文魁」匾,此匾是為魯迅的塾師壽鏡吾的兄長壽子持所懸掛的,他在光緒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舉人,此匾用來光耀門楣,並表示著壽家人曾經出過舉人,是一戶書香人家。

在第一進台門斗的西邊,穿過天井,有一小方竹園,「三餘書屋」的擺放仿照「三味書屋」,遊客可以在這模擬的書屋裡坐一坐,體驗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影。

第二進稱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紅白喜事,貴賓到來的聚會之地。額枋懸掛著「思仁堂」匾一塊。廳堂柱子掛一淺綠色木板刻制的對聯,聯雲:「品節泰山喬岳,襟懷流水行雲」。後邊金柱上掛著對魯迅的塾師壽鏡吾德行、言論的贊頌抱對一副:「道義嘉謨見風骨,箴言懿德澤桑梓。」

穿過天井,即第三進--座樓,這里分別是小堂前、書房和壽鏡吾先生卧室的原狀陳列。

小堂前是用來接待親朋好友的地方。在退堂屏額上懸掛著一塊「重遊泮水」匾,這塊匾是壽鏡吾中秀才(入泮)的第六十年,即1928年他過世前的一年,他的侄兒壽孝天送來祝賀的。魯迅對壽鏡吾先生充滿了真摯的愛戴和敬意,離開紹興之後,與壽鏡吾先生一直有書信往來。1906年魯迅曾回紹興,又去看望這位老師,給他講外面的所見所聞,當時壽鏡吾先生就是在這里接待他的。

在壽鏡吾先生的卧室里放置著架子床、衣櫃、箱櫃、木躺椅、衣架、盥洗架等物品。由於壽鏡吾先生教學很嚴謹,他每年只收八個學生,認為多收了教不過來,所以他的教學收入很有限.

從第三進往東,就是壽家台門的東廂房,分南、北兩部分。南邊的廂房現陳列著介紹歷史文化名城紹興的古代教育史,分「越中府縣學、越中書院和越中學塾」三大塊內容。北邊的廂房即為魯迅先生的讀書處——三味書屋。

魯迅在文章中寫過屋後有個園子,院子里有許多臘梅。所以,進了書屋就會聞到一股清香。(冬日)

壽鏡吾先生的書房是典型的塾師之家的書房布置,設有《二十四史》專用書櫃、普通書櫃、文房用具等。房內額枋上懸掛著「三餘齋」匾,「三餘」取義於《三國志》裴松之注,即魏人董遇說「為學當以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意思是人們要利用一切空餘時間發奮學習。

J. 魯迅的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 文公的
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時卻是
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 蟬在樹
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 向雲霄里去了。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 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
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 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
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 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
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 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
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 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
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 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晚間, 在院子
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 臉露在牆頭上,
向他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 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
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 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
這人的肉的。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 ,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
便可高枕而卧。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 著,——當然睡不著的。到半夜,果然來了,
沙沙沙!門外象是風雨聲。他正抖作 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
面便什麼聲音也沒有了,那金 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里。後來呢?後來,老和尚說,這
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 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牆上,而且 極想得
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但 直到現在,總
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 自然是常有的,然而
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 雪上)
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 。薄薄的雪,
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 好。掃開一塊雪,露
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 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
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 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
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 夜的。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 跑
去一看,卻什麼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隻。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 便能捕獲
幾十隻,裝在叉袋裡叫著撞著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 道:你太性急,
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 的
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 罷,也許
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 到百草園了。A
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 門進去,
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 只很肥大的梅花
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扁和鹿行禮。第一次 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
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 白了,
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朴, 博學的人。
不知從那裡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 化,用酒
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 畢竟不淵博。現
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 候,趕忙
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 至於不
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願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 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卻好起 來了,
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 七言。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 地上或
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 同窗們到園里
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裡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 用,也
有罰跪的規矩,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的,
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 上上錯厥貢苞
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 去了,只有他還大聲
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 著,向
後面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於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 做戲。
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綉像上一個個描下來, 象習字時候的
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 卻不少了,最成片斷
的是《盪寇志》和《西遊記》的綉像,都有一大本。後來,因 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
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 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
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閱讀全文

與魯迅三味書屋小學三年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