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的結尾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來,你不算失敗源,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是一種力量,好像奧運火炬手傳遞一樣,經過沒人的手中,都能匯聚、釋放所有人的熱情。做文明人就要從身邊的事做起,從自己做起,這樣就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更加美麗。
『貳』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讀後感的演講稿
何為文明?如果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也許會說「這還用問,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愛護花草樹木……」並列舉上一系列所謂「文明之舉」。而對於這個答案,如果在讀《文明美德伴我成長》這本書之前讓我打分,我會打上一個毫無疑問的滿分,而再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明白,文明,其實並沒有這么簡單,所謂文明,也是一個很復雜的字眼。
一個有文化的民族必定有其獨有的文明,這就決定了人類註定與這個星球上的其他物種有所不同。回望漫漫人類發展史,350萬年前,第一批人類從樹上走了下來,此後的漫長歲月里,人類演化出了文明——這個其他物種從未企及的深奧東西,並逐漸完善它,幾乎與此同時,人類成為了地球上生物鏈頂端的物種。現在,我們對文明的定義更是進一步擴大,文明不單單是指一個民族所擁有的文化產物,更上升到了「思想道德」這一程度。
首先,讓我們看看「人民」與「公民」的不同,所謂人民,很簡單,就是國家內的合法居民;相比之下,公民則有所不同。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位公民,我們就多了一份責任,這責任則是建立在文明的基礎上的。一個有其獨特、高尚文明的民族是受人尊敬的,正如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則和完整的禮儀規范,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文明的第一要義,就是人作為一名公民,公德意識不可丟,公德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必須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則。
作為「文明古國」的接班人的我們,是否做到了真正的「文明」呢?文明這個命題很大,又很小,達到維護世界和平,小刀不亂丟紙屑。而我們呢?我們撕下一張又一張的稿紙,只因寫錯了作文題目中的一個字;我們總是忘了關水龍頭,所以學校走廊常常「水漫金山」;我們毫無顧忌地才上草坪,摘下那一朵朵美麗的小花......這是文明嗎?這「文明古國」會不會毀在我們手裡?不過,近幾年來,隨著對學生教育的深入,身邊令我們感動的事情越來越多了,總有那麼些人彎腰撿起地上的紙片,輕輕扔進可回收垃圾箱;總有那麼些人,告訴我們,小草有生命,請你愛護它......
在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文明的理解加深了許多,我明白了文明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它真的是「人人有責」。巨大的責任、偉大的時代,為我們帶來了特殊的壓力和機遇,也帶來了特殊的眼界和胸懷。只要我們能燃燒其青春和理想,釋放所有的光和熱,中華五千年的東方大宇,必將被映照得更加燦爛!
這就是文明。
中華名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名族,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微笑都能融匯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動人心弦的音符。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其實,文明禮儀是從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
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紮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集中體現,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我們每個人的道德修養之上,所以,個人文明才是根本。魯迅曾說過:「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舉。」所以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人的文明修養斌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
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事在人為,我們首先就是要具備中學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沒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別讓陋習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別讓陋習陪伴你度過最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以文明禮儀著稱。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炎黃子孫,繼承和發揚這一良好的禮儀之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文明禮儀體現了一個人的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以及一個城市的形象和風貌。
我以前也不太懂文明禮儀,過馬路時,明明看見前面是通紅通紅的燈亮在自己的眼前,但是因為看到別的路人走了過去,所以就去闖了紅燈;坐公交車時旁邊站著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我也視而不見,雖然知道要讓座,但是我好像被透明膠綁在椅子上似的,不願意站起來;在這時候,「文明禮儀」對我來說是個陌生的詞彙。
有一次,我和弟弟乘公交車一起去打乒乓球,我們剛剛上公交車時,車上是空盪盪的,只有幾個人,所以還空著好幾個位置,我們就隨便找了個位置坐,後來人越來越多,這時,一位老爺爺手上提著一袋東西上來了,我剛好看見,就趕緊站起身來,親切地對老爺爺說:「老爺爺,您小心點,您坐吧!」老爺爺聽了對我笑了笑,一邊說了「謝謝」,一邊慢慢的坐到了位置上,我聽了心裡美滋滋的,就像吃了蜜一樣甜!
文明禮儀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文明禮儀能使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我們要做文明的主人,與文明禮儀同行。
自古以來就以禮儀著稱,它是一個人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也是一個國家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我以前也不太懂得禮儀,乘電梯時總是隨便站;坐公交車時旁邊站著一位60多歲得老人也視而不見,雖然知道要讓座,但是也不願站起來;吃飯時總是急忙坐下;有時由於個人原因提早退場;還亂穿馬路;不過父母也沒有指責我的行為,這時的禮儀對我來說是個陌生的詞彙。
後來我知道禮儀有許多種,有社交禮儀,家庭禮儀,就業禮儀等等。社交禮儀又分打手機的禮儀,電子信函禮儀,赴宴的禮儀。這時的我才知道禮儀是十分廣泛的。從此以後,我時時刻刻的記住這些禮儀知識。有一次,舅舅請我們吃飯,我想這正是體現個人素質的好時機。我主動讓外婆靠南坐,給外婆夾一些菜,我吃菜或喝飲料時也不發出很大聲響。突然舅舅提出向我們敬酒,輪到我時,我站起身拿起酒杯並面帶微笑的對他說:「祝您萬事如意,合家團圓」說完後我覺得心裡喜滋滋的。
禮儀體現了一個人的素質,禮儀能使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我們要做文明的主人,與文明同在!
我們的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自古以來華夏民族就崇尚文明禮儀,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小學生,傳承文明,踐行美德是我們肩負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從一點一滴做起。
首先,我們要鍛煉身體,強健體魄有充沛的精力做好每一事。我們要孝順父母,幫爸爸媽媽做家務,給爺爺奶奶盛飯,在他們生日來臨之時送去問候。我們要尊敬老師,看見老師主動問好,虛心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我們要有自己的理想,並為之不懈地努力,即使遇到困難也決不放棄。其次,我們要學會尊重每一個人,不管他地位高低,不管他富貴貧窮,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我們還要有大方的舉止,整潔得體的儀表給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最後我們要誠實守信,不說謊,與人坦誠相見。總之,做一個講文明,重美德的小學生,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只要嚴格要求自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我們一定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小公民,我們偉大的祖國必將更加繁榮昌盛。
『叄』 高中演講稿,文明禮儀伴我成長
沒有了浪花,大海就不會有它的波瀾壯闊;沒有了綠樹,群山就不會有它的一碧萬頃;回沒答有了文明美德,人就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文明美德是自身修養的體現,它可以衡量一個人的素質高低,如果一個人失去了文明美德,他就失去了做人的原則。文明待人,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講究文明禮儀,可以為我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遵守公共文明,可以形成良好的社會影響。
如果每個人都能遵守文明美德,多為他人考慮,遇到麻煩的時候說句「對不起」,在別人困難時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人與人之間就可以少一分埋怨,多一分感動;朋友同事見面的時候說一句「你好」,平日里互相體諒,不做損人利己的事,心與心的距離就可以更近,社會氛圍就可以更溫暖。這就是文明的魅力。
所以,我們應該遵紀守法,做一個文明的市民
『肆』 文明禮儀伴我成長演講稿
最好的演講稿是靠自己的真本領寫出來的!不要弄虛作假哦!這也是文明的做法,做不到這一點,更何談「文明禮儀伴我成長」。
『伍』 小學生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
中華名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名族,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微笑都能融匯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動人心弦的音符。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其實,文明禮儀是從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
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紮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集中體現,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我們每個人的道德修養之上,所以,個人文明才是根本。魯迅曾說過:「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舉。」所以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人的文明修養斌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
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事在人為,我們首先就是要具備中學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沒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別讓陋習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別讓陋習陪伴你度過最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陸』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400字!!!急!!!
我們中華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許多燦爛的文化歷史和傳統美德,文明是其中之一。任何一個文明社會、任何一個文明民族,人們總是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因為禮貌是人類社會得以促進人際交往更加和諧的道德規范之一,是架起與他人和睦相處的橋梁。
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用水平之上。一個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
進中學將近一年了,我明白了,文明是一種與人溝通的最好工具,文明要做到與人文明交往,語言文明,行為文明。在家是個文明的孩子,在校是個文明的學生,在社會是個文明的好公民。
在學校中,隨處可見的塑料袋,飲料瓶等這些破壞環境的垃圾,而丟棄的人就缺少文明,主動與同學打招呼是文明,願意幫助別人是文明,不說臟話是文明,不打人,不違反紀律是文明。
我相信,文明就像一盞燈,燈亮一些,我們的身邊的黑暗就會少一些。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是一扇窗,窗戶打開光亮就會進來。我相信,「文明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及。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人邁出文明的一小步,社會將邁出文明的一大步。文明是一種力量,好像奧運火炬手傳遞一樣,經過沒人的手中,都能匯聚、釋放所有人的熱情。
做文明人就要從身邊的事做起,從自己做起,這樣就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更加美麗 或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美德,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柒』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400字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捌』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稿,要原創,500字以上
文明的社會,需要文明的我們。
——題記
中華名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名族,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微笑都能融匯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動人心弦的音符。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其實,文明禮儀是從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
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紮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集中體現,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我們每個人的道德修養之上,所以,個人文明才是根本。魯迅曾說過:「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舉。」所以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人的文明修養斌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
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事在人為,我們首先就是要具備中學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沒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別讓陋習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別讓陋習陪伴你度過最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玖』 我要「文明伴我成長(350字)」的演講稿
社會正在進步,時代正在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正在提高。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公民,我們就必須講禮儀,有著高素質才能跨進新世紀的門檻,成為一個合格的新時代公民。
古人雲:「自修齊,至治平」。不錯,要干大事,就必須先學好禮儀。羅曼 羅蘭也說過「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正在接受著知識教育,更應該知書達理、舉止文明、談吐得體,提高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樣才能學好知識,成為一個有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合格中學生,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像普列漢若夫所說的「道德的基礎並不是對個人的幸福的追求,煞是整體的幸福,即對部落、民族、階級、人類的幸福的追求。」
一個有高素質、有道德,懂禮儀的人,必定會引來旁人的贊許和祝福。即使你再怎麼不出眾,但是你那處處為人民著想,毫無怨恨、純真的神情,足以讓人記住你的名字、記住你這個人。在一個窮困潦倒的乞丐面前,你只要伸進口袋,拿出十分之一或者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錢給他,就會在他心中默默的為你祝福。在一個已經失去勇氣活下去的人面前,你或許只要給他一個對生活充滿快樂的微笑,說一句激勵他的話,那麼就會令他充滿對生的希望。在這一瞬間,你的面容也將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在生活中,很多不經意間發生的事,足以反映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禮儀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個很小很小的動作。
「孔融讓梨」—— 一個大家再熟悉不過 的故事。四歲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為他懂得謙讓,懂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懂得使別人快樂,懂得別人的快樂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雖然還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但是他的那種精神足以讓人敬佩一生。比那些滿腹經文,卻只懂得說,不會做的大人要強百倍。這件小事之所以會被後人所傳頌贊揚,就是因為四歲的孔融做到了道德禮儀。如果一個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禮儀的人,那他也是一個對社會毫無用處的人。因為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一個有修養的人,不會自誇自大,相反一個無修養、無道德的人,將會到處炫耀自己的功勛。就像宣永光所說的那樣「無道德,是狗材。無知識無道德,是棄材。既無知識又無道德反自以為有知識有道德,是殺材。」
文明禮儀,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身為一個中學生,我們已經不在是一個孩子了,懂得的事情、道理也不斷多了,甚至已超過了一些大人。當然,我們就更應該懂法律、愛祖國、尊師長、禮待人。所以,生活處處有禮儀。我們不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禮儀,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禮儀。在校園,在家中,在各種公共場所,都不要忘記禮儀。文明禮儀不是靠一個人遵守的,它靠的是我們大家,一個集體,只要人人都遵守禮儀,講道德,那麼世界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而一個不講文明禮儀的人,也將跟不上潮流,被社會所淘汰。在學校,我們應該做到尊敬師長,認真聽講,和同學之間和睦相處。回到家應該孝敬父母,要懂得感恩。在一些公共場所應該講秩序、舉止文明、輕聲細語。我們還要愛護花草樹木,熱愛大自然,熱愛一切生命。能以「謙」、「儉」、「勞」三字為立身之本,而補余之不足。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流傳到遙遠的後世。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把文明禮儀深深地刻在心中,爭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成為一個新世紀的公民。利用自己短暫的生命,創建一個美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