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17 小熊和小鹿>>優秀教學設計
依據一年級學生在語文學科上的認知特點,我的設計理念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思考,在思考中領悟:答應過別人的事,一定要努力做到;若一時做不到,也要及時通知對方並做出解釋,即講信用。在討論互動和實踐操作中形成技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學中我將重視學生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參與體驗,強調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贊賞和幫助引導,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朗讀探究中得出結論,講一講自己身邊的故事,運用這樣的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
Ⅱ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同步學習與探究67頁箎案
10*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課文介紹了黃河變化的過程、變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訴人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課文先寫了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的苦難,是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但它又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接著,從黃河含沙量的現狀分析黃河變化的原因;最後寫科學家設計了治理黃河的方案。這是一篇說明文,文章條理清楚,材料確鑿,數據詳實,字里行間包含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環保意識。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的方法,進一步提高略讀能力;二是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示,培養環保意識,激發保護母親河的責任感。 教學本文的重難點是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從中受到啟示。 2.詞句解析。 搖籃:指發源地。課文中指黃河流域在數千年到數萬年前,自然條件優越,適合人類生存,我們的祖先在這里「生息繁衍」(生活、養育後代),黃河流域成了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這里採用的是比喻說明方法。 本文中關於河流方面的專業術語較多,教師要准確理解,如:流域(指一個水系的幹流和支流流過的所有地區),河道(河水流經的路線,通常指能通航的河),河床(指河流兩岸之間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懸河(是河床高於地面,遠遠看去就像懸掛在半空中,故稱懸河),沉積(指河流流速減慢時,水中所挾帶的岩石、砂礫、泥土等沉澱下來,淤積在河床和海灣等低窪地帶),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沖走或被風颳走)。 二、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過程和原因,從中受到啟示,增強環保意識。 3.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激發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責任感。 1.教學本文,可以採用以下教學步驟:(1)揭示課題,初讀課文,提出疑問。問題可以圍繞題目與課文內容提出來,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梳理問題,師生共同確定重點問題,如:黃河發生了哪些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治理黃河?學生提出的字詞理解方面的問題可布置學生自學自查,再適機交流,超過本文范圍的問題可指導課外去探究。(2)默讀全文,思考問題。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自悟,圈點勾畫,批註感受,再在小范圍內交流。(3)全班交流,讀中點撥,解決問題。圍繞重點問題組織全班交流問題、朗讀重點句段、點撥理解難點,結合資料袋暢談閱讀感受和體會,激發環保意識與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責任感。(4)小結學法,延伸探究。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學習本篇課文所採取的方法,如:以朗讀、默讀為手段,以疑問為線索展開的。有條件,可引導學生課外去閱讀與探究有關黃河治理的問題。 2.教學本文要體現略讀課文教學的特點,以略讀為主,雖是略讀,但讀中要作深入的思考,其中,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是學習的重點,對黃河變化的原因就應作深入的思考。學生找出有關語句並不難,而要真正理解則需要教師適當的點撥引導。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自然原因,氣候轉寒、暴雨集中和結構鬆散的黃土,這兩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使水土大量流失,大量泥沙進入黃河,堵塞河道。二是社會原因,即人類對自然的破壞。這是人為造成的,是理解的一個難點,教師可用下列板書說明水土流失的惡性循環。 人口迅速增長 無限制地開墾放牧 農作物大量減產 植被遭到嚴重破壞 土壤肥力顯著下降 水土流失 從上述原因中可以看出,泥沙問題是最核心的問題,因而下文中講到科學家設計的治理黃河的方案,關鍵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讓它隨心所欲地流進黃河。在理解黃河發生變化原因這一重點問題基礎上,可以讓學生暢談從文中受到的啟示,如:我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要合理地開發與利用大自然;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有幸福美好的發展前景,才能為子孫後代造福;保護環境,保護母親河,人人有責等等。由於絕大多數學生對黃河是陌生的,不如對他們賴以生存的家鄉的河湖更有感情,所以引導學生在談受到的啟發時,可與學生身邊的河湖以及生存環境聯系起來,引發生活的體驗,激起內心的情感,認識到保護家鄉的河湖同保護黃河一樣,都是為了我們的生存與發展,從而把抽象的環保意識轉變為實在的環保行為。 3.學習本文,要把瀏覽、默讀、朗讀有機結合起來。瀏覽有利於抓住重點,提出疑問;默讀有利於思考與理解;朗讀是閱讀教學重要的訓練內容,是促進理解、表情達意、培養語感的重要手段。在指導朗讀時,要注意引導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有關黃河成為中華民族的「憂患」及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朗讀時語氣要沉重一些,語速要慢一些,一些數據可以讀得稍重些,第三自然段講述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可讀得舒緩一些。 4.本課有8個要求認識的字,應讓學生獨立自學,讀准字音。要注意「侵」是一聲,不要讀成qǐn;「營(yíng)不要讀成「yín」。對於課文中出現的關於河流方面的專業術語,可以通過圖片或簡單的圖示及查字典引導學生了解,如「數管齊下」可聯系科學家設計的方案理解。 5.資料的搜集在課前或課後布置,並適機交流,若在學習完本文後布置,則可在「展示台」中交流與展示。不管是課前還是課後搜集資料,都要培養學生「有目的搜集資料」的能力,即「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為治理黃河出出主意」,有興趣有條件還可以寫成調查表、建議書等寄送有關部門。 四、相關鏈接 黃河 我國的第二長河。幹流全長5 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里。發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脈各姿各雅山的卡日曲,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個省、區,在山東墾利縣注入渤海。黃河上游多在峽谷中流動,水力資源豐富,可供發電。中游絕大部分流經黃土高原,年平均流入黃河的泥沙約16億噸,水色渾黃,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進入華北平原,每年約有4億噸泥沙淤積在河床中,致使河床每年平均增高10厘米,極易造成水災。 黃河的治理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中,黃河的治理與開發佔有重要的地位。大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已是婦孺皆知的忠於職守教育典範。新中國建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黃河治理工作,一直把黃河的治理與開發當作事關安民興邦的大事,著眼戰略高度來造福中華民族。近50年來黃河的治理與開發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黃河流域已修建了三千多座水庫,黃河水資源的利用率已達60%。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的五分之二得到治理,在1950—1997年的48年內,黃河流域九省、區共完成梯田、壩地、其他基本農田和造林、種草等五項主要水土保持措施2.71億畝,摺合18.08萬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積44萬平公里的41.19%。黃河下游1 300公里的大堤普遍加高加固三次。近年來,有關部門又確定了黃河治理的終極目標:「維持黃河健康生命」,提出了「堤防不決口,河流不斷流,污染不超標,河床不抬高」的要求。黃河的治理必需解決防洪、缺水、生態環境惡化三大問題,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不斷的努力,可以說,任重而道遠。
Ⅲ 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案例分析怎麼寫
一年級語文《畫》教學案例
精品學習網觸屏版 2012年10月08日 14:11:16
【編者按】為了豐富同學們的學習生活,精品學習網小學頻道搜集整理了一年級語文《畫》教學案例,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畫》教學案例
教學要求:
1、鞏固7個生字,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並猜出謎底。
3、會正確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具:
山水畫一幅,小鳥。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以前我們學過謎語嗎?背背看,對,背的是謎面,那謎底是什麼?
2、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謎語詩,詩的名字叫「畫」(板書)。
3、出示畫。
二、導入新課。
1、師:老師這兒也有一張畫,是一張我們中國傳統的山水畫。
2、指導觀察畫、理解詩的前兩句。
(1)山是什麼顏色?(先請前排一位學生說,再請後排一位學生說。)遠看也看得清楚,我們戶外活動時,很遠的大山的顏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為什麼這兒山的顏色站得很遠都看得清呢?(因為這是「畫」)
(3)聽山上流水的聲音,仔細聽。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聲音聽得到嗎?水聲音是怎麼樣的,學學看。
(5)看,這兒的水從那麼高的山上流下來,聲音是很大的,可我們都聽不見,為什麼呢?(因為那是畫!)
三、朗讀指導。
1、這兩句詩里,有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請每一個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筆把它們圈出來,指名回答。
2、看,聽,都是可以做出動作來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詩人很講究用詞的,看上下句,有一對反義詞,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多整齊。
4、看手勢,朗讀。
(手勢打高,語調升高,手勢打低,語調放輕,把詩的美念出來。)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四、指導觀察、理解詩後兩句。
1、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開什麼花?
2、春天來了,桃花還開嗎?秋天,桃花、迎春花還在不在?
冬天呢?
3、那為什麼這兒春天過去了,桃花還是開著呢?(是畫!)
4、出示小鳥。
(1)這里有隻小鳥,你用手扇扇它,小鳥怎麼啦?
(2)害怕了,你用一個字來說是什麼?
(3)「驚」就是心裡害怕了,所以是豎心旁,左邊一個北京的「京」,左義右聲,這樣的字,被稱為什麼字?(形聲字)。
(4)請一位學生走至畫前)請你用手扇扇,小鳥驚嗎?為什麼不驚?
(5)請在這兩句詩里圈出反義詞。指名回答。
5、朗讀指導。
(1)古代的詩很講究用詞,這後兩句詩也不例外,名詞對名詞,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2)看手勢朗讀後兩句。
(手勢移動長,語調加長,手勢起伏加大,語調快。)
(3)朗讀全文。
(4)背誦全文。
五、小結。
這首詩的謎底是什麼呢?(畫)詩抓住了畫上山水花鳥的特點,寫得很美,也寫得很整齊。
六、寫字指導、講評。
重點:色、聲、無、驚。
以上就是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學案例全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更多文章進入:
精品學習網小學頻道 一年級語文教案
查看原文
Ⅳ 小學語文案例分析
1.社會陰暗,風氣不好,連小小的愛心都獻不出,哪怕是一個眼神!現在的人,一心只想到自己,心無他人,自私自利。
2.這段話通過師生之間的談論,表現了地球的重要性,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小世界,大承載。宇宙中只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地球,地球是生命的搖籃,所有我們要好好保護我們的生產之地——地球。
3.如果我是教師,我會這么看:氣氛再怎麼活躍,少了學生高質量的思維活動,再好的課堂也是沒有好的質量,高質量的思維活動,是缺一不可的。
我會這么做:我首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然後再慢慢提高。最後,再來進行氣氛活躍的課堂。
4.我不是老師,我是位學生,但我很反感這種做法。一年級的小學生應該從基礎學起,二年級再寫日記。有些老師就是太心急了,恨不得馬上就把一年級的小孩子鍛煉成神童。不過我提倡以下做法:
①讓學生抄日記,一來可以鍛煉勤奮的好習慣,二來可以練好筆跡。句段學生不 必記,畢竟還是一年級的嘛!最好來個獎勵競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對學生說:「誰寫的字最漂亮或記住的詞語最多最牢可以獎勵XXX。」
②如果硬要學生在一年級時學寫日記,那麼建議先學好詞,學好句,段就先不談了。一年級的小學生,日記字數少則一句話,多則一段話。教的時候,盡量耐心,否則會給學生留下一個壞印象,喪失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一年級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如果學得好,以後就會學得更好。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必須讓學生對語文感興趣;一言以蔽之,讓一年級的小學生寫日記我的贊同程度是%49的。反正呢,最好就不要讓學生寫了,否則,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