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寫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分與合的聽課記錄
本節課的《分與合》知識大部分學生在學前教育中都接觸到,再學習類似內容,學生可能會覺得沒有新鮮感,但是這一節課又顯得十分重要,因為,2-5的分與合是教學5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基於以上兩個沖突,我在教學時,組織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學好本節課。
新課程倡導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強調數學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因而課始,我以學生鼓掌歡迎老師、學生的排隊、教室里的分組,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中,我以這一單元的主題圖引出幫李奶奶分裝向日葵和玉米棒這一情景貫穿始終。出示情景圖時,提出有關數學問題,接著讓學生用學具代替實物動手擺一擺、分一分,在操作、觀察、交流中建立4與5的分與合。這一層次我注重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積累感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盡量多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
在練習鞏固的環節,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猜一猜、搭房子的活動,讓表面上枯燥的練習生動起來,讓學生愛上數學。最後出示課本23頁練習四的第3、4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回顧這一節課的教學,原有的一些教學設計並未如期進行。主要在操作中,原設想是讓學生同桌合作觀察不同擺法,可是學生不懂得怎樣與人合作學習,基本各自擺各自的,根本不看同桌的;或者只會模仿。怎樣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FFKJ.Net]的合作交流意識值得思考!這一環節,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嘗試多種擺法,而不僅限於一種擺法,多給學生一些權力和機會,這樣學生的創造力則得到發展,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 小學數學聽課記錄20篇
角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個角嗎?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1. 認識角
投影顯示:投影課本里的圖片
談話:找一找,圖片上哪些像角?(學生回答)
追問: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能從我們身邊的一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嗎?找到後指出它們的頂點和邊。
2. 折一個角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用自己靈巧的小手摺一個角嗎?看誰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備好的白紙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較
(1)提問:能使你折的角變得再大一些嗎?你是怎麼辦的?能把它變得小一些嗎?又是怎麼做到的?
(2)鍾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時,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學們能比較出哪個角大些嗎?用什麼方法比較?
(3)談話:觀察老師手上的這兩個三角形(兩個紙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個三角形大些呢?還是一樣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嗎?
三、固應用,拓展延伸
1.課本練習第1題。談話:機靈的小猴找來了一些圖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戰嗎?投影展示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指名回答。
2. 課本練習第2題。談話:好學的小貓覺得小朋友學得不錯,於是來請教我們了。投影展示,圖中各有幾個角,說給同桌聽。
3.課本練習第3、第5題。談話:聰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領這么棒,終於忍不住也要來考考我們,投影展示題目。同桌討論後在班內交流。
4. 課本練習第4題。談話:山羊老師對大家很滿意,決定帶小朋友玩一玩。
動手拉、合剪刀。說說你看到的角有什麼變化
四、總結全課,布置作業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回家給爸爸媽媽展示一下你今天學到的本領,找找你們家哪些物體上有角。
點評:
充分利用學具,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慾望,使學生獲得對角的感性認識。
通過「看」、「找」,體會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對角的概念。
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折一個角,在實踐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我的時間和空間。
充分利用創造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製作等活動,獲得感性知識,形成對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徵,從而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練習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興趣。
總評:
1. 引導學生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教學問題,激活生活經驗。
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並將數學知識應用於實踐活動。通過「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身上找角」,使學生覺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增進了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 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促進數學思考。
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理解知識,發展思維。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大膽放手,變過去的單純看教師演示為學生自己動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本節課設計「找」、「說」、「做」的環節,幫助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認識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學習興趣較為濃厚,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 學 員 聽 評 課 記 錄 表
聽課人: 聽課人所屬學科:
授課教師
科目
數學
聽課時間
課時
1課時
課 題
走進鄉村
聽課地點
班級
四年級
課
堂
教
學
紀
要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看書地20頁「走進鄉村」的畫面,讓學生從圖畫中找一找自己認識的平面圖形,一方面鼓勵學生從生活的空間中「發現」圖形;另一方面為圖形分類做准備。
二、分一分:
1、小組活動:把找出的圖形進行分類。
2、匯報:分類的方法和標准。
3、對找到的四邊形進行分類,並說明分類的標准。
4、分類後,找出同一類圖形的共同特點,引導學生總結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定義。
三、畫一畫:
讓學生在點子圖上畫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在畫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圖形的特點,體會這些圖形的特徵。
四、填一填:
通過這一活動,學生了解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聽課
評議
從情境圖中找出平面圖形並通過觀察比較,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了解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其實網路文庫很多的,你可以去下載啊
3. 一年級數學聽課記錄
一、小學數學聽課實錄
這是一篇關於小學聽課記錄,小學數學聽課評課記錄,小學數學聽課記錄的文章。掌握角的本質特徵,從而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個角嗎?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
1.認識角
投影顯示:投影課本里的圖片
談話:找一找,圖片上哪些像角?(學生回答)
追問: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能從我們身邊的一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嗎?找到後指出它們的頂點和邊。
2.折一個角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用自己靈巧的小手摺一個角嗎?看誰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備好的白紙折角)
3.角的大小比較
(1)提問:能使你折的角變得再大一些嗎?你是怎麼辦的?能把它變得小一些嗎?又是怎麼做到的?
(2)鍾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時,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學們能比較出哪個角大些嗎?用什麼方法比較?
(3)談話:觀察老師手上的這兩個三角形(兩個紙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個三角形大些呢?還是一樣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嗎?
(三)、固應用,拓展延伸
1.課本練習第1題。談話:機靈的小猴找來了一些圖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戰嗎?投影展示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指名回答。
2.課本練習第2題。談話:好學的小貓覺得小朋友學得不錯,於是來請教我們了。投影展示,圖中各有幾個角,說給同桌聽。
3.課本練習第3、第5題。談話:聰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領這么棒,終於忍不住也要來考考我們,投影展示題目。同桌討論後在班內交流。
4.課本練習第4題。談話:山羊老師對大家很滿意,決定帶小朋友玩一玩。
動手拉、合剪刀。說說你看到的角有什麼變化
(四)、總結全課,布置作業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回家給爸爸媽媽展示一下你今天學到的本領,找找你們家哪些物體上有角。
點評:
充分利用學具,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慾望,使學生獲得對角的感性認識。
通過「看」、「找」,體會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對角的概念。
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折一個角,在實踐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我的時間和空間。
充分利用創造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製作等活動,獲得感性知識,形成對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徵,從而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練習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興趣。
總評:
1.引導學生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教學問題,激活生活經驗。
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並將數學知識應用於實踐活動。通過「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身上找角」,使學生覺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增進了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促進數學思考。
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理解知識,發展思維。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大膽放手,變過去的單純看教師演示為學生自己動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本節課設計「找」、「說」、「做」的環節,幫助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認識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學習興趣較為濃厚,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二、
小學數學聽課表
課程名稱
課程類型
授課教師
聽課班級
聽課地點
聽 課 人
聽課時間
隨 感
聽課內容:
聽課總結:
4.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聽課記錄
一個是看教師講的內容,另一個是課堂氛圍,最後就是思考教師的教學教姿教法
5. 怎麼寫小學一年級數學聽課過程記錄
就是把整節課的上課過程寫下來,一般都是有個引入,或者對前面的復習,然後新課,最後小結,大概就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