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一年級應該養成哪些習慣
1、養成自立的習慣。獨自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現代社會每一個人需要具備的生存能力,也是個人面對生活和職業所需要具有的基本能力,這需要從小培養。
2、養成非常勤快地閱讀的習慣。沒有勤快閱讀習慣的孩子將來一定不會有長久的發展力!勤,是要有閱讀的習慣、要學會零星時間閱讀、要在遇到各種困難時堅持閱讀,快,是有較快的閱讀速度、有獲得新閱讀信息的能力、有及時與同伴交流閱讀心得的能力。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孩子練習一下快速閱讀,掌握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法。具體的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把快速閱讀和記憶結合在一起,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孩子閱讀能力。
3、養成會耐心地傾聽的習慣。傾聽真的很重要!如今的很多人都缺乏耐心,容不得傾聽別人的解說,總希望自己說的才是准確的、有道理的,其實很多情形下自己考慮的會有很多的片面性
4、養成良好溝通的習慣。沒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就無法深入現實社會,也就會失去很多個人發展的機遇。就是在實施家庭教育中,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也顯得尤為重要。
② 怎樣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良好習慣
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告別幼兒園的輕松課程,一下子進入小學後無論是行為習慣還是知識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的要求,那孩子們應該怎麼度過這個關鍵期呢?
就這個問題,在這里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要讀小學了。
二是允許孩子們在剛升上小學時,自然地表達自己哪些地方覺得不習慣,不讓孩子覺得有這樣的想法很丟臉。
三是多交一些新朋友,擴大自己的生活圈。
四是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首先要讓孩子喜歡學校,在開學前,可以事先了解家庭周圍有沒有與孩子同齡同校的鄰居,設法讓他們認識,約好入學第一天一同上學。
其次要從小習慣著手,引導孩子學會自立,尤其要注意幫助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以適應升入小學後每天准時到校的作息。
升入二年級之後,語文學習方面的重點就不僅僅在於生字、詞語的訓練了,還要引起對學生閱讀和寫作方面的興趣。孩子要積累材料,閱讀是至關重要的。二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閱讀書籍的能力,並且初步有了評判一本書、一個故事是否適合自己的判斷力。所以,家長在這個階段就要特別注意多給孩子創造閱讀的空間和氛圍。在給孩子選取閱讀的書目時,不要只局限於某一類圖書,只要是積極正面健康的書籍,都可以給孩子看。
另外,不要認為積累只能限於文字積累,在生活中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口頭積累。二年級的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還屬於起步階段,家長在注重學生書面的字詞句時,也要注意學生在生活中說一句話時是否完整,經常有意識的訓練,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③ 一年級學生養成哪些數學課堂學習習慣論文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不但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受益終身。一年級的數學知識點不難,很多是學生在幼兒園乃至生活中都有接觸的,比如20以內的加減。從一年級帶到三年級,常常會發現學生一年級的時候成績非常好,但一旦到了三年級,學生的成績就會下滑得很厲害,我想這跟知識點逐漸加深的原因外,很大的程度是跟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有關。因此,我覺得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整個小學階段,乃至整個的人生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我就淺談一下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所要具備的幾個良好的習慣。
一、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課堂上的傾聽就是專注的聽老師講、聽同學說,它是學生獲取新知識,取得優秀成績的有效保證。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培養孩子學會傾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我對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主要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努力。
在課堂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要採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當發現孩子認真聽講、用心思考、努力回答或提出各種問題時,要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也會結合體態語言表揚他們。如,「李明認真傾聽的樣子好可愛,誰能做到像他一樣?」或是對著認真傾聽的學生豎起大拇指,這樣也比較快捷有效。一年級學生很單純,都喜歡得到老師的肯定,同學的欣賞,因此正面引導的效果會好一些。
另外,一年級學生由於其特殊的年齡特徵,其思維更具形象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在製作課件時多採用一些動畫,一些吸引小孩的卡通圖畫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盡可能在新知識中融入游戲,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二、培養學生用眼專心去觀察的習慣。
一年級的學生由於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受外界影響,在數學考試或練習過程中出現以下的情況:漫不經心,東張西望,粗心大意,邊做邊玩,結果練習時間長,差錯也不少,原本會做的也做錯。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用眼去觀察每個問題的信息,看到數量變化的關系,較快地理解概念的實際意義。心理學家哈根認為:「兒童有一種注意某些線索而無視另一些線索的強烈傾向,這種傾向常常受外界制約而左右著自己的行動,在幼兒時期尤為突出。」因此,在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時,我們要引導學生把眼睛集中在一個對象上,指導學生用眼睛去觀察並獲取題意的信息,再組織學生根據這些信息去解決問題。在教學例題時,我會說:請你用眼睛仔細的觀察,題意給我們提供了哪些信息?這時候學生會有目的性的用眼睛認真的提取出一個個的信息,並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分析解決問題,避免解決問題時時漫不經心,毫無目的性的探索。這樣又能夠更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鍛煉其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效率。
三、培養學生用嘴去表達的習慣。
數學課堂要把學生數學語言的培養貫穿於整個數學過程之中,巧妙地鋪設語言階梯,讓學生學得深,記得牢,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科克羅夫特在《數學算數》報告中說過:「語言在形成和表達數學思想方面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而這個問題在數學課的教學中尚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在開學的第一天起,就應該讓兒童在數學課上說明和討論所研究的材料,在整個小學階段,應該不斷發展與擴充數學語言。」
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小孩在課堂中的語言表達,一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薄弱,學生能夠把一個問題簡單的說明白就好了。在情景例題時嘗試著教小朋友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激趣引入,喚起學生「說」的慾望,激發學生把想清楚了的問題說清楚。例如:一年級上冊數學「小貓吃魚」就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能根據小貓吃魚的過程講一個故事么?」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就會更加通俗的理解1條1條的吃,吃了3次後還剩下幾,進而感受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由此可見,用嘴閱讀、表達不是語文課的專利,對數學課中也都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四、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小學數學課前預習,對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預習不是讓學生茫無目的的去看書,而是我們老師根據每一節數學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置精心預習提綱,並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進行預習。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剛入學不久,識字很少,要求他們獨立完成預習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時就要藉助家長的力量來幫助學生,讓家長給小孩讀題,並讓學生把對問題的思考說給家長聽,讓小孩在知識上和心理上都做好充分的准備,並能在第二天的數學課堂上很好的展現自己,積極參與課堂上的討論、提問,對學習與自己便有了信心,有針對性的在課堂上認真傾聽思考自己預習中的一些疑問。長期堅持,自然不再覺得數學難學,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總之,一年級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我們要多渠道、堅持不懈地抓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工作,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為學生接下來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④ 如何培養一年級小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 曾說過:「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會把精力集中在學習活動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學習效果,也有利於學生健康的發育成長。反之,壞習慣不僅降低學習效果,而且有損於身心健康。小學一年級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 一、一年級小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由於一年級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再加上剛離開幼兒園不久,還不能立刻適應小學生活。因此,一年級小學生在課堂和課後的表現往往不盡如人意,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一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課堂上時常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被少數學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數學生成了課堂的陪襯。從日常的觀察記錄看,大多數小學生在一節課的前十分鍾時注意力比較集中,越往後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離開教師的教學內容。從家長反映情況來看,一年級小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時,往往邊做邊玩,不夠專心,大部分家長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業。 (二)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問題一提出,學生個個舉手,有舉的高高的,有站起來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終被請到回答問題的學生一臉高興,急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未請到則垂頭喪氣,而不是認真聽取同伴的發言。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部分學生喜歡發表各自的見解,不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 (三)語言表達的能力不足。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提問時,所有的小學生都把手舉得高高的。但是請到個別小學生回答時候,他站起來後又不知道要說什麼;有的孩子站起來後,支支吾吾,聲音很輕;有的孩子表達內容的完全和題目的要求無關。 (四)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觀察發現,大部分一年級小學生還沒能掌握正確的作業的姿勢,做作業時候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師的反復提醒。個別小學生做作業時隨意塗改,頁面不整潔,完成的作業也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的要求。 二、一年級小學生應重點培養的幾種習慣 學習習慣需要訓練,但對於不同年齡的學生,在內容和方法上都有區別。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主要是針對一些常規的學習習慣進行訓練。 (一)專心聽講。專心聽講是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為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應要求學生聽課時,不要思想開小差或做小動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們認真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有沒有需要補充的;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講課時應做到精神飽滿,語言生動有趣,方法靈活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講。 (二)口頭表達。在培養一年級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中,努力使學生養成正確、有序、說完整話的好習慣。無論哪種情況都要要求學生先想後說,想好再說,然後強調語句完整,條理清晰,連貫流暢。並學會根據不同的場合調整語氣、音量和說話的方法。還要求回答提問時音量要大,語氣要肯定,讓全班同學都聽見;糾正他人發言時態度要誠懇,音量要適中;小組討論時要用商量的語氣相互補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響其他小組的學習。 (三)就語文學科來說讀的習慣的培養很重要,根據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從二個方面進行訓練:(a)初讀。讓學生藉助拼音掃除生字障礙,做到正確。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督促學生養成正確的姿勢以及自覺朗讀的習慣。(b)精讀。就是要培養學生帶著問題朗讀的習慣。同時,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涉獵天文地理,擴大知識面,使孩子們從小主動尋找科學的奧秘。 (四)認真書寫。寫字時,首先要求學生坐姿端正,握筆姿勢正確。寫作業之前,教師要帶著學生復習一下正確的書寫姿勢。在學生寫作業時,教師要認真觀察,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坐姿。其次,通過講解,使學生樹立形成正確、美觀的印象。再次,要求學生用本干凈整潔;字跡清楚規范;有一定的書寫速度。為此,學生寫在田字格中的生字寶寶,教師要事先給他們寫好樣子,讓他們先觀察,再書空一次,最後在練習寫。 三、培養過程中需把握的幾個方法 一年級小學生好動、好問、模仿性強,所以良好習慣培養應以常規學習習慣培養為主,在培養方法上重激發慾望,反復訓練形成習慣。 (一)及時提醒。在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中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不僅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還要注重提醒。當發現哪個學生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時,及時送去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者是一下輕輕地愛撫,就會喚起學生的注意。 (二)樹立榜樣。在孩子們的眼裡,教師是完美無缺的榜樣,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老師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小學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特點,教師必須發揮示範作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學生耳儒目染,對其良好的習慣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小學生的另外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性強,還有爭強好勝心理,要多用小學生身邊的夥伴給他們做榜樣,激勵他們向小夥伴學習。 (三)恰當評價。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覺得學習成績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心中的自豪感,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條金科玉律。」正確適當地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對學生取得的每一點微小的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課堂評價要多樣化,要有針對性,語言要豐富,不要總是一句:「你真棒」。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一句表揚,或是一個小紅花、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行為變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⑤ 如何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的習慣
所謂習慣,是指由於長時間的經驗或重復在後天養成的一種比較固定的、不易改變的行為傾向。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前提,而一年級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眾所周知,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小學是一個全新的環境,一切都是陌生的,小學生活中的種種規范和要求對於他們來說更是難以適應。他們往往表現為活潑好動,自由散漫,自我約束力極差,習慣形成的反復性強,並因此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因此,幫助他們及早地適應小學生活成了當務之急,培養他們的良好行為和學習習慣也便成了一年級班主任老師的工作重點。在工作中,為了讓學生能盡快地進入角色,筆者想出了一些小妙招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1 日常行為和學習習慣的養成
筆者記得孩子們初入學的第一周幾乎沒上課,都是在給孩子們講作為一年級的小學生應該怎麼做。由於對一切都感到陌生,孩子們不敢有太淘氣的表現,所以還都比較聽話。隨著他們對學習環境日漸熟悉,漸漸地也露出了他們的本性,活潑好動,無拘無束,課堂上坐不住,小手亂動,聽一會兒課就玩自己的去了,一節課中要停頓多次來規整課堂紀律。面對這種狀況,不得不思索改變這種局面的方法。
1.1 巧用評比欄
我們班的評比欄是用小飛機升格來記錄學生的優良表現的,根據一年級孩子存在的問題,主要針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進行評比,促進學生日常行為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比如:誰上課坐姿端正,眼睛隨著老師動,能用心聽講升一格;誰做到了注意傾聽小朋友說話升一格;誰能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升一格;課前擺好學具等待老師來上課升一格;誰在走廊不跑跳、不大聲喧嘩升一格;能提早來校並自覺讀書的孩子升一格等等。若不遵守規定,如:上課時小手亂動,坐不住板凳就要降一格。為了讓全體學生都能養成良好習慣,我開展了四個組間的評比,每天得分最多的組,全體都升一格,這個難度比較大,必須全組人都做出努力才行。加分也是有學問的,有表現相當好的組,也有表現差的組,不能總給好的組加分,若差的組有進步,也應及時予以鼓勵,給他們組加上進步分,而好的組也一樣,比前一天好才能加分,所以各組學生都極力向好的方向努力,而且這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我規定每個月小飛機升的格數,如10月份有休假,飛機升到35格就能得到獎勵,11月份飛機升到45格才能得到得到一張寫有「合格飛行員」的獎狀,孩子們都很感興趣,都想在月底得到這張獎狀,所以拚命地努力。利用這招,絕大多數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了,孩子們變得會聽講、會學習了,能坐得穩板凳了,為順利開展教育教學提供了保障。
1.2 巧用各種名目的小獎狀
每月月底,都會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給他們發小獎狀。「老師的得力小助手」:他們是幫助老師為同學服務的,且很有責任感的孩子,包括抬飯桶的,盛飯的,分飯的,清理飯後殘局的等等;「坐姿進步星」:他們是能保持良好坐姿,認真聽講並取得較大進步的孩子;「積極向上星」:獎勵的是特別有上進心的孩子;「用心學習星」:獎勵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全面發展星」:獎勵學業優秀、興趣廣泛的孩子;「朗讀新星」:獎勵朗讀聲音變大且有感情的孩子;「書寫進步星」:獎勵在書寫方面變規范整潔的孩子。利用這些激勵辦法,促進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月末捧著紅紅的獎狀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了,這也是為下個月注入成長動力的時刻。
1.3 巧用孩子們喜愛的小粘貼
由於孩子們一天都沒見到家人,所以臨近放學時,他們異常興奮。一到教室外面,孩子們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和好奇,根本不看老師,排隊走出校門都成了困難事。為了能幫助學生養成放學排隊的好習慣,我又想出一招,在教室里先給每個孩子的腦門上貼一枚小粘貼,在一張張稚氣的小臉上貼上亮閃閃的小蘋果、小星星等等,孩子們看起來更可愛了,誰願意摘掉它呢?誰不想讓自己的爸爸媽媽看到自己的神氣樣呢?我就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若誰在教室和走廊里說話,誰排隊時溜號,橫排豎排沒對齊,誰走路過程中走亂了、走歪了,都要摘掉那枚粘貼,為了不讓我摘掉那個寶貝,孩子們自然都自覺地遵守各項紀律,所以我們根本不用花很長時間組織孩子站隊,而且孩子們的隊伍非常整齊。
1.4 珍視孩子們的第一次好表現
記得那是孩子們入學後第一個月的活動――隊列比賽,對於初入學的一年級孩子而言,讓他們整齊劃一地齊步走,在分不清左右的情況下,喊1時左腳點地,一個不錯地向左向右向後轉,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經過半個多月的訓練,我們上場了,那天還邀請了全班家長來觀看孩子們的表演。據家長們反映,我們班孩子隊列比賽時表現得還是不錯的。回到班級,我做了簡要的小結,把家長們的評價轉告給孩子,全班孩子都流露出自豪的神情,臉上綻放的是成功的喜悅。這時我意識到教育的契機又來了,我對孩子們說:「老師從你們眼中看到了積極向上,這是我們參加的第一次學校舉辦的比賽,以後學校還會有這樣的活動,你們都能用心去做,像今天隊列比賽一樣,表現這么好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能!」利用這個時機培養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水到渠成,恰到好處。班級里注入了積極向上的力量,孩子們有了積極向上的習慣,想做不好事都難。
對於表揚孩子的第一次好表現,我從另一件事上充分看到了它的作用。那是我們班上的第一節美術課,老師讓孩子們畫了一隻小手。下課了,我回到班級,看到了孩子們的作品,我有些驚訝,於是靈機一動,讓畫得好的孩子們舉著作品,給他們留了影,並發到了微信群里,這下不得了,孩子們從此對畫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周有兩節美術課,他們天天盼著上美術課。有了學習興趣,孩子們自然不會再分心做其他事情了,也不用費盡心思維持紀律,當然這也和美術老師的優秀業務能力與辛勤付出是分不開的。
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表揚第一個不怕臟、幫別人擦嘔吐物的孩子,表揚第一個撿碎紙片的孩子等等,屢試屢成。
關注孩子的第一次好表現,這得需要我們做有心人,每個孩子每天的表現都會有所不同,我們要時刻關注著他們的變化,常說一些激勵孩子向上的話語,會輕松地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習慣,何樂而不為呢?
2 寫字習慣的養成
寫字時,坐姿和握筆姿勢是必須強調的,也是孩子們相對容易做到的,但書寫整潔美觀可就不那麼容易了。大家都知道,一年級孩子手腦協調能力還不那麼強,寫字時缺乏耐心,這給寫好字帶來了很大難度。為了讓孩子們從小能養成用心寫好字的習慣,筆者做了如下努力,並取得較好的成效。
(1)一年級孩子剛入學,家長和孩子們都很緊張,誰都不甘心落在後面,所以利用了他們的這種心理,激發孩子們對寫字的熱情。全班50個孩子,我每天在微信群里發三四個孩子的拼音書寫(當然是書寫最漂亮的),孩子們都想讓爸爸媽媽們早些看到自己的「作品」,所以不用老師說太多的話,他們都能用心書寫。著著孩子們的書寫一天比一天有進步,看到他們爭先恐後的勢頭,怎能不讓人感到開心呢?
(2)學寫漢字對孩子們來說又是一大難關。橫、豎、撇、捺等基本筆畫的書寫都得過關,字的間架結構也要掌握好。每天我都給孩子們做最標準的筆畫書寫示範,教孩子們如何進行寫字前的觀察,怎樣找關鍵筆畫,盡管這樣用心地教,但還有一些孩子不得要領,於是我又啟動獎懲機制。寫得好的學生可獲得「書寫真漂亮」的印章,得到這個獎勵的孩子感到十分自豪。達到要求的學生,就給印一個「好樣的,一次過關」;結構掌握不好的給印個「請看清關鍵筆畫」,再給他示範寫個字,讓他練寫;對待書寫不用心的學生就給「書寫警告」印章,並帶相應的表情,當然得把寫的所有字重寫了,孩子們都怕這個懲罰,所以他們寫字的時候都很認真,很用心,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們的漢字書寫美觀多了。評價過程中,他們的審美能力也提高了很多。我在示範時,若哪個筆畫沒頓筆,哪個關鍵筆畫位置不對,間架結構不得當,他們都能說得頭頭是道。給同伴評價看得更准,而且更有利於糾正他們自己的錯誤。盡管有一些孩子還處在眼高手低的階段,但我相信他們都會不斷取得進步,寫出一手好字。
3 小結
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見效的,尤其是對一年級的小學生,須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反復訓練,加以深化,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這是我們教師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培養的有效措施。只要掌握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特點,採取相應的策略,激發起孩子的內在潛力,會大大促進孩子養成好習慣,我會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尋更多的好方法,讓我們的孩子養成一個又一個的好習慣,為他們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⑥ 一年級小學生應該培養哪些良好的習慣
現代教育觀認為,教育不僅要讓孩子學到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途徑,而良好的方法有賴於良好的學習習慣。心理學家說:培養良好的習慣就等於在塑造成功。好的習慣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難、培養自信。差的習慣讓人玩物喪志、不思進取。小學是基礎教育時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時,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關鍵。
一、培養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的習慣。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要求孩子專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後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有的小孩總是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功課,這樣,學習不夠專心,注意力容易轉移。可以採用讓孩子用眼睛聽的習慣培養他們集中精力,如:在安靜之處,將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不管什麼話題都沒關系,每天進行一次。只要視線相連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聽,只要每天持續不斷,就能培養出很會聽話的孩子。經過訓練,現在孩子回家後很快集中精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為家長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沒有讀書的習慣,強求孩子讀書很難以理服人。從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閱讀習慣跟隨並影響人的一生。閱讀不僅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課外讀物,如童話、寓言、科普書籍等。孩子喜歡讀書,養成讀書習慣,可以培養聽力、理解力,成為聽話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如果孩子不喜歡看書怎麼辦?專家認為,這需要家長們的耐心。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小學1年級還是幼兒園的延長教育,所以家長說給他聽、念給他聽是有必要的,最好念孩子自己想看的故事書給他聽,不要強迫孩子接受大人的選擇,不喜歡讀書的孩子,多半討厭看見許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長可選擇適合幼兒的圖畫書,字體要大一點的,可以先把故事中的部分情節念給孩子聽,然後讓孩子自己去讀,並鼓勵孩子把讀後的感受說出來。無論孩子最後說的如何,都對他表揚和肯定。長此以往,閱讀終將變成孩子的日常習慣。三、培養孩子認真書寫的習慣。
不要認為書寫只是形式,對學習沒有多大影響,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素質的評價。書寫能力是學力的指標,一個能夠認真對待書寫的孩子,往往也能認真對待學習及其他許多事情,還能促使其養成凡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得訓練寫字,家長可以准備一個日記本,當孩子放學後向家長敘述:媽媽(爸爸),今天在學校 時,既使只是很簡單的幾句話,也要鼓勵他寫下來,慢慢的,可以問他:為什麼這樣呢?你怎麼想?老師怎麼說?等等,讓孩子漸漸將文章擴大,加長。一年級的孩子喜歡使用學過的文字寫字,看過之後家長要誇獎孩子、鼓勵孩子、並慎重地保存起來,這有利於培養孩子認真書寫,認真做事,認真做人的習慣。
四、培養孩子養成有條理的習慣。
學慣用具的收拾要有規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業要預先安排好時間等等。東西存放無規律,要用時東尋西找,心煩意亂,極易影響學習情緒;做作業不講條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學習效率就低。
五、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家長幫助時,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用熱情的語言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時,也不能包辦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使他能在你機智而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讓孩子嘗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
六、培養孩子及時改錯的習慣。
讓孩子准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自己練習本、試卷上面的錯誤,以鮮艷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後用一個本子,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別字舉例、錯題匯編等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現類似錯誤。
七、培養孩子愛提出問題,學會思考的習慣。
每個孩子對這個世界很好奇,孩子愛問為什麼是好事,說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動地動腦筋,要重視孩子提出的問題,鼓勵並積極幫其解答疑問。假如孩子最初問你為什麼,每次你都含糊的回答,或者忙你自己的事情,忽視孩子的好奇心,慢慢的孩子就不會再向你提問了,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就扼殺在你的手裡。可以准備一個小本,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會的盡量用他能理解的語言告訴他,不會的就記下來查資料,然後共同學習,從中家長們也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比如說:知道蜻蜓六條腿;知道蝸牛有幾千個牙齒,而且長在舌頭上;知道了比目魚一隻眼睛隨時會變顏色。對於家長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可以通過查找資料等方法來解決。每位做家長的都應該多鼓勵孩子提問題,孩子的智慧可以說是在各種問題中積累起來的。
此外,還應培養孩子按時上學,按時完成作業,上課用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愛動腦思考,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學慣用品等優良的學習習慣。
總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質量的重要保證,而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長的耐心培養,要訂計劃訂要求,勤檢查嚴督促,直到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漸漸養成。
⑦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怎麼培養好習慣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正處在培養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為了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父母應該著重注意以下幾點:
一、課前預習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備無患的好,孩子的學習也一樣。剛上一年級孩子都非常激動,迫不及待想要學習新的知識。在這一時期父母應該手把手地教會孩子怎麼在老師講課之前預習課本。通讀課文了解即將要學的大概內容,並嘗試自己理解內容,遇到哪裡不會的重點標記下來,上課時重點聽講。
學習知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樣反復幾輪下來,相信孩子能夠掌握全部的知識點,也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⑧ 小學一年級學生要養成哪些學習習慣和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
一年級學生因為剛剛從幼兒園上來,對校園的生活環境不熟悉,對新學校的行為規則不清楚。再加上低年級學生好動,集中注意力時間不長,所以它們的不良學習習慣必然影響他們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質量。在一年級班級上課,一堂課四十分鍾,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不良的行為,如:上課頭鑽到抽屜里做小動作;老師在上面講課,有的小朋友在下面玩橡皮;還有的小朋友把凳腳翹的老高,坐沒坐象;有的甚至在別人沒有說完一句話就急著回答自己的問題了。以至打斷別人的思路和傾聽人的傾聽效果。都說一年級是習慣培養最好的一年,是學生可塑性最強的一年。因此,如何培養好一年級小朋友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刻不容緩,這將關繫到教師在今後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目標制定
根據上面情況,我制定了「對一年級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教育目標。以研究圍繞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根本目的,以各種實踐活動過程為載體,在培養目標指導下,通過對班級學生各方面習慣的調查和了解,設計各類活動、採取不同措施對學生進行實踐研究,最後找出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形成適應新時期一年級小學生的較為規范的學習習慣培養體。
三、具體的實施內容
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矯正他們的不良習慣,使他們在各方面都有個好的開端是非常重要的。我根據教學教材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嘗試著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學生認真准備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大多隻有六、七歲,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自理能力很差,有的學生在家甚至連飯都要喂呢!當我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在全班開展「自己准備學慣用品」、「自己整理書包、課本、文具」的比賽,要求學生根據每天的課表,在家長的幫助下准備好明天所需的學慣用品、每節課所需的學慣用品。培養幾個班幹部在課前檢查督促。經過訓練,學生逐漸能獨立准備好所需的學慣用品。學生在一次次的激勵競爭中慢慢形成了課前准備這一良好的習慣。
2)、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鍾的語文課對於他們來說一時很不習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首先是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他們的注意力持久性較差,要他們象高年級學生那樣認真地聽講40分鍾很是困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感變化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教師講課要充滿激情,語言要兒童化。創設學生喜愛的情境,指導學生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提問,認真思考,作出積極的反應,對於參與得特別認真、積極的小朋友要及時鼓勵,並建立個人紅星榜,開展「誰得的紅星多」等活動,通過一次次的活動、一次次的激勵,學生認真聽講的興趣大大增強了。
其次是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一年級小朋友剛入學時最大的一個弱點就是當別人發表意見時,不懂得如何人認真傾聽。有的一心想表現自己,他高高地站起來,邊舉手邊不停地喊「我來,我來」,有的隨心所欲地看書,有的甚至吃零食、玩玩具。此時,我們教師的引導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課堂的學習效率將大打折扣,而且會滋長某些不良習慣的蔓延。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我就示意發言的同學停一下,並說:「還有幾個小朋友沒准備好呢!比比誰聽得最認真!」「比一比,他的說法跟你是不是一樣,歡迎發表不同的意見。」這樣多次及時的提醒與交流評價,學生能逐漸養成認真傾聽教師和同學發言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的注意隨意性強,他們往往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能集中注意,認真觀察,而一些在他們看來乏味的東西則不免會心不在焉。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在課堂上我們應該細心地指導他們參與學習,通過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我自製了燈片和拼音及識字卡片,在課堂隨機出示,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如比較字母、音節、漢字的異同,我在課中這樣對學生說:「比比誰發現得多。」「誰能有順序地把你發現的告訴大家?」「你知道他現在講的在哪裡?比比誰找得快。」特別是當一個小朋友在交流時,就讓其他小朋友用小手指出他講的在哪裡,你找到了嗎?並經常開展小組比賽、個人比賽,在多次的競賽、對比中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觀察、有序觀察、細致觀察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認真閱讀課本的習慣
語文課本是學生無聲的「老師」,要充分發揮它作為「老師」的作用。良好的看書、用書習慣應從一年級起培養。課本根據兒童特點編了朗朗上口的兒歌,從中識字學句,一年級學生學兒歌很快,他們能背出來,但指幾個字給他卻不認識,原因是他們還沒學會閱讀課本。我常用講故事、做游戲的方法引導他們閱讀課本,如從課本中找生字寶寶、比比誰認的字最多。我還常採用先講後看書的方法,教學時先把書上的插圖演示在投影上,讓學生來看圖說話,講完後讓學生翻開書讀課文,使小朋友看到,老師課堂上用的這些「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