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二年級語文國學誦讀如何教有沒有固定的模式
一、目的與意義
1、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提升語文能力。在指認式誦讀中使低幼學生擴大了識字量,感受到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學生從中感受到歷史、地理、天文、藝術知識的豐富,激發學習、讀書的興趣,逐步使學生能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充分利用記憶力的黃金時期,讓孩子記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經典,在其記憶力正在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學生的記憶力達到較高的頂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學生終生受益。
3、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華國學經典即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通過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
4.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在學生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漸漸地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讓經典誦讀為孩子的一生提供營養。
二、國學經典誦讀的內容
1、小學一至六年級,主誦篇目為《三字經》,輔誦篇目為古詩70首。
2、語文課程標准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經典神話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3、關於梅蘭竹菊的詩詞(「行知路」上展示的為必誦)
三、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實施
1、每周安排一節課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由語文教師、各班主任具體負責。
2、每天開展晨誦10分種活動。採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可表演,可吟誦,可配經典音樂讀,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堅持天天吟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背誦量目標。
3、語文課前兩分鍾誦讀或背誦古詩詞;
4、每月的黑板報和櫥窗要有一定的國學教育的內容;
5、學校和班級文化建設要努力體現國學教育特色。
6、充分發揮語文、音樂、美術、品德課,以及其他學科的課堂滲透作用。
8、開展學習型家庭建設。引導、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開設「家庭經典時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每天在孩子放學後、睡覺前,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一起學習,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孩子進入國學的殿堂。
9、創新誦讀形式,積極開展誦讀比賽。每學期以 「經典誦讀會」、 「誦讀擂台賽」、「情景劇表演」等開展比賽活動。
10、開展師生共讀活動。所有語文教師、青年教師(45歲以下)參加誦讀活動,學校於期末舉行教師國學誦讀比賽。
四、「梅蘭竹菊」專題詩詞誦讀要求
1、班主任、語文教師組織學生逐首讀背「行知路」展示的詩詞。
2、要求學生利用「晨誦10分」、課間、課余等時間背誦。
3、引導學生拓展誦讀相關詩詞。
4、本學年記憶量要求:一二年級每個專題2首以上,三到六年級每個專題4首以上。
五、開展「文化名人史話、民族英雄史話」教育。
1、學校展示的文化名人、民族英雄故事,有語文教師、班主任帶領學生逐條講解。
2、開展拓展學習。
3、組織故事演講比賽。
七、堅持開展「午練一刻」活動。加強學生寫字訓練的組織和指導。
附必讀必背詩目錄:
一 年 級
必背:
《草》、《敕勒歌》、《江上漁者》、《舟夜書所見》、《獨坐敬亭山》、《憶江南》、《蠶婦》、《七步詩》、《回鄉偶書》、《鵝》
二 年 級
必背:
《鋤禾》、《憫農》、《春晚》、《絕句》、《風》、《登鸛雀樓》、《青松》、《春日》、《梅花》、《江村晚眺》、《豐樂亭游春》、《石灰吟》、《墨梅》、《望天門山》、《畫雞》
三 年 級
必背:
《山行》、《楓橋夜泊》、《夜書所見》、《春曉》、《春雨》、《詠鵝》、《鋤禾》、《憫農》、《靜夜思》、《青松》、《登鸛雀樓》、《遊子吟》、《回鄉偶書》、《竹石》、《梅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清明》、《江南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四 年 級
必背:
《村居》、《鵝》、《鋤禾》、《憫農》、《江上漁者》、《詠華山》、《靜夜思》、《長歌行》、《登鸛雀樓》、《青松》、《春雨》、《春曉》、《江南好》、《山行》、《楓橋夜泊》、《夜書所見》、《竹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夏日田園雜興》、《清明》、《塞下曲》、《望廬山瀑布》、《絕句》、《滁州西澗》、《明日歌》、《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五 年 級
必背:
《鵝》、《努力》、《鋤禾》、《登鸛雀樓》、《春雨》、《山行》、《楓橋夜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梅花》、《滁州西澗》、《望廬山瀑布》、《絕句》、《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元日》、《江雪》、《江南春》、《春日偶成》、《池上》、《小兒垂釣》、《小池》、《己亥雜詩》、《所見》、《尋隱者不遇》、《竹石》、《題秋江獨釣圖》、《石灰吟》、《墨梅》、《鄉村四月》、《觀書有感》
六 年 級
必背:
《滁州西澗》、《清明》、《塞下曲》、《望廬山瀑布》、《絕句》、《峨眉山月歌》、《望洞庭》、《卜運算元·詠梅》、《回鄉偶書》、《別董大》、《白雪歌》、《風》、《江南春》、《春日偶成》、《村晚》、《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石灰吟》、《墨梅》、《鹿柴》、《早發白帝城》、《清平樂·村居》、《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竹里館》、《游園不值》、《絕句》、《四時田園雜興》、《望岳》、《贈汪倫》、《過故人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示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出塞》、《涼州詞》(王之渙)、《涼州詞》(王翰)、《觀書有感》、《冬夜讀書示子聿》、《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江雪》、《如夢令》
㈡ 如何培養二年級學生的朗讀能力34
一、指導用普通話正確地讀——「磨刀不誤砍柴功」
用普通話正確地讀,是學生朗讀課文最基本的目標,也是最低要求。但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學習語文的基礎,更是低年級朗讀教學的重中之重。
怎樣才算讀得正確呢?朱熹在《訓學齋規》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這「一要五不可」正是讀得正確的最好的注釋。在教學中我把朱熹的「一要五不可」稍作改動,變成「一要四不可」,即讀書時「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並把這「一要四不可」作為正確朗讀課文的基本規范,要求學生人人熟記於心,用來評價自己和同學讀得正確與否的標准。要求明確了,學生對自己讀得怎麼樣就胸有成竹。課堂上,我常讓學生帶著這標准當小評委、當小老師去互檢互評,孩子們個個興致盎然,檢得特別認真,讀得特別專心,學習的效果自然好。不要小看這「一要四不可」,這是培養低年級孩子朗讀能力的根本。「字字響亮」,這是低年級學生出聲朗讀的「信心指數」,許多剛入學的孩子由於膽小、方音太濃等因素,往往羞於開口,不敢大聲朗讀,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其朗讀能力與說話能力。只有「字字響亮」才能「聲聲入耳」。我們的學生大都是農村的孩子,平時生活中聽到大都是方言土話,很少有普通話的交流,致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差,不規范,很難用普通話的詞彙、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字字響亮」的朗讀使「規范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的口頭語言」,再現了文章字里行間所滲透著、洋溢著的作者與主人公的喜怒哀樂等一切微妙、復雜的情感,從而使學生原有的口語系統與書面語言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不斷充實學生的「口語詞彙倉庫」,重構學生的口語圖式,進而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要做到「四不可」,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絕非易事,必須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焉,則眼看不仔細,非錯不可。所以「四不可」更是對學生良好朗讀習慣的培養與專心致志的學習意志力的培養。但是,要有效地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還必須過好「兩道關」:
1.過好「漢語拼音關」
漢語拼音是學生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拐棍,只有正確、熟練地掌握漢語拼音的聲、韻、調及拼音方法才能為學習普通話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低年級學生的漢語拼音教學切忌馬馬虎虎,要扎扎實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正確掌握每一個字母的發音,由正確熟練地拼讀音節逐步達到「直呼」的水平。由於受方言音的影響,我們南方的孩子往往n、l不分,有些孩子的前後鼻音和平翹舌音發不準。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拼音教學時,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花大氣力突破難點,確保每一位學生都過好拼音關。對於一些發音有缺陷一時又難以糾正的孩子,不要在課堂上太刻意去糾正,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傷害,最好在課外單獨給予輔導,堅持天天練,慢慢改,稍有不慎這些孩子以後就不敢讀得「字字響亮」了。
2.把好「識字學詞關」
我們的學生大都來自農村,入學前他們生活在純方言交流的環境里,普通話的詞彙貧乏,開始學習說普通話時完全是「鸚鵡學舌」。一年級剛入學時,課堂上我發現好些學生坐在哪裡發楞,對我講的話無動於衷,一臉茫然。問其故,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老師,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麼?」究其因,普通話的詞彙與學生生活中感知的事物對不上號。有學生在用「果然」造句時竟說:「我家院子里的果樹上長著許多果然。」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我們必須幫助學生過好「識字學詞關」。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原因是,兒童沒有來得及把詞好好地讀熟並且感知它們的發聲,特別是不能在自己的意識里把詞跟有關的表象聯系起來。」因此,在識字教學時,我們要做到「字不離詞」,要指導學生區分單字詞、雙字詞、多字字詞以及一些短語,逐步建立詞語的概念。詞語是構成句子的基本單位。在詞語教學的環節,我們一定要指導每一個學生正確地理解詞義,並正確熟練地讀好詞語,讀得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充分感受每個詞語的節奏美和音韻美,為流利地朗讀課文打好基礎。
雖然要過好這兩道關,費時又費力,但「磨刀不誤砍柴功」,這是學生流利、有感情讀的基礎,也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在低年級我們就把學生學習語文的底子打好了,以後學習的路就走得輕鬆了。
二、指導流利地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
流利,顧名思義,就是說話讀文章像小溪流水一樣通暢無阻,叮咚悅耳。讀得流利,正確是基礎,對則通,通則順,順則流利,這是一個反復練習提高的過程。「讀得流利」其實就是強調要讓學生「多讀」、「熟讀」,這樣才能「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一篇課文有的學生讀幾遍就能流利地朗讀下來,但總有那麼一些學生盡管反復練習,總讀不流利,讀起來往往拖腔,一字一頓,常回讀,破詞破句。這固然與學生本身的語感能力高低有很大的關系,但我認為更離不開我們平時扎實有效的指導與訓練。
1.指導讀通句子
在正確朗讀詞語的基礎上,我們得指導學生反復讀好難讀的句子,才能保證學生流利地讀課文。在低年級的課文中常出現一些長句子,教師在備課中要做到心中有數。在指名學生讀課文,檢查是否能正確、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時,凡讀得不正確、不流暢的句子,絕不放過,要讓讀的學生再讀,一直讀到讀得合乎要求為止。一些難讀的長句子,可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的意思用「/」畫出停頓,通過教師領讀,讓全班反復讀,真正做到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訓練視讀廣度
由詞到句,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打好了朗讀的基礎,但是有些學生還是讀得疙疙瘩瘩,不流暢。在實踐中,我仔細觀察學生的朗讀,發現那些讀得不流利的學生是視讀廣度(心理學把讀者一瞥之間所看見到字數稱為視讀廣度)的差異造成的。一般孩子的視讀廣度最多可為4-5個字,最少還不到1個字。所以有些孩子開始閱讀時只能把一字一詞作為閱讀單位。如朗讀「我們愛祖國」這句話時,一開始大都孩子會讀成「我-們-愛-祖-國」,由此造成了拖腔、回讀、數讀等現象。於是,在教學中,我通過讀兒歌、韻文和改變文本的呈現方式等訓練學生的視讀廣度。
改變文本的呈現方式。有些課文的段落、長句子比較難讀,我就根據文本的內容,把它改成字數基本接近學生視讀廣度的詩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
訓練學生視讀廣度的同時,在平時的朗讀過程中我指導鼓勵每一個學生朗讀課文時做到「眼比嘴快」,就是做到「看」先於「讀」,要求學生在朗讀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嘴巴讀前一個詞或短語時,眼睛要看後一個詞或短語,嘴巴在讀前一行最後一個詞或短語時,眼睛要看下一行第一個詞或短語。學生在朗讀時,教師要注意觀察,目光游離於書外的學生,就是讀得不流利,就是沒做到「眼比嘴快」的學生,及時提醒。持之以恆,養成習慣,對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大有裨益。
三、指導有感情地讀——「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
讀得有感情是對朗讀教學的最高目標,這感情是復雜的,是多元的,既有洋溢在字里行間的文中人物的情感,又有隱藏在文字背後的作者的情感;既有讀者自身的情感,又有讀者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低年級的朗讀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這些情感起著奠基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在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有聲有色的同時,還要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讓學生讀進去。正如葉聖陶老先生所說的:「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讓學生與作者耳與心謀,不但知道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心靈相通,真正做到「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大家都說,有感情的朗讀是讀出來的,是學生在讀中「悟」出來的。但低年級的孩子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較低,所以在有感情朗讀指導的過程中,有必要進行一些朗讀技法的指導,如重音、停頓、語調、語速等。俗話說「無招勝有招」,但要做到「無招」,先得「有招」。
1.范讀引領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老師的范讀是指導其有感情朗讀的最好的最直接的辦法。低年級的孩子模仿能力強,有些孩子把教師讀書時的表情、語氣模仿得惟妙惟肖。但是,孩子會把教師讀書時的一些弊病也學了。有一位教師有鼻炎,沒讀一句課文都有吭一聲,抽一下鼻子,結果一些孩子把這毛病也學了。所以教師的范讀一定要規范,在備課時一定要反復練習,使范讀真正成為指導學生朗讀的示範。有聲有色的教師示範朗讀,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課文中的優美、准確、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尤其使學生著迷,范讀傳達著教師本人的態度,范讀時的鮮明的愛憎,強烈地影響著學生,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教師發生共鳴。
2.感悟詞性
要培養低年級孩子有感情的朗讀能力,首先要培養孩子對詞語的敏感性,也就是培養孩子對詞的感情色彩的感悟能力。我們漢語的每一個詞彙都是有生命的,都有著獨特的生命圖式。在語感敏銳的學生的眼裡,讀到「春天」二字,不單是一個季節的名稱,更是一個「鳥語花香、萬紫千紅」的世界;見到「幸福」二字,心底就會湧起溫暖的感覺。低年級孩子對於某個詞語感情色彩完全空白的,其敏感性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逐漸培養起來。例如學習「幸福」一詞,低年級的孩子在沒學習之前,對「幸福」一詞並沒有感情色彩,只有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感悟,才對其有了感情色彩,以後聽到讀到「幸福」一詞才會引起感情的共鳴。蘇霍姆林斯基語:「你們要培養兒童對詞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你們要使學生像對待音樂那樣對待詞的音響!」是啊,只有學生心中有了「詞的音響」,才能彈奏出「句篇的動人樂章」。平時的教學中,我常引導學生找一些詞義、感情色彩相反或相對的詞語來對比朗讀,感悟詞的「音響」。如「幸福——痛苦」、「笑容滿面——愁眉苦臉」等,引導學生通過調節朗讀的語氣、聲高來感悟這些詞的「音響」。
3.角色轉換
現在的孩子,由於生活條件優越,他們的生活中只有「甜」,沒有「苦、辣、酸」,在學習課文時,許多孩子往往進不了課文的情境中,課文中主人公的經歷與情感很難引起他們的共鳴。所以,朗讀課文時往往聲音乾巴巴的,讀不出感情。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學習課文,我們應把學生帶入課文描繪的情境中去,才能使學生讀出感情來。根據低年級的孩子喜歡幻想的特點,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常引導學生進行「角色轉換」,就是在閱讀一些以第三人稱寫的情感性較強的文章時,讓學生動筆把文中主人公的名字改成「我」,進行「角色轉換」,這一轉換,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很快把自己融入了課文的情境中。如在學習《小鹿的減法》一文時,學生對小鹿對玫瑰花的喜愛之情理解不到位,我就請學生把課文中的小鹿或弟弟改成「我」,這樣學生彷彿自己就是文中的一員,許多問題馬上迎刃而解,在朗讀課文時更是繪聲繪色。
總之,對低年級孩子朗讀能力的培養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關注每一位孩子,關注孩子的生活世界、情緒狀態和情感體驗,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規范的指導,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才能收到實效,才能真正讓孩子「讀」有所得,為孩子一生的成長打好底色。
㈢ 怎樣讓小學二年級學生朗讀好課文
課堂上可以分段讀課文,理解課文。再布置家作讓學生們回去讀五遍課文,讓家長簽字簽「已讀」。第二天來上課時,抽查讀課文。讀得不流利的人,自己站起來讀,讓同桌下課後幫助他(她)讀課文。背課文如果讓孩子們多讀,早讀午讀,課文要讓同學們分開讀,這樣就比較有比賽的氛圍讓孩子們爭著讀,還留下了還印象。我是一名6年級學生,老師我還比較了解。小孩要哄著來,不過低年級孩子會比較怕老師,最好給他們留下好印象。
㈣ 小學二年級語文低年級朗讀應該達到什麼要求教學中怎樣指導教
朗讀應達到的要求:(1)正確讀准每一個字,尤其是前鼻音、後鼻音、平舌音、翹舌音,或根據地方方言特點指導容易讀錯的音。還要讀准輕聲、兒化、變調。(2)讀通句子。包括不多字、不少字、不錯字,不顛倒、重復字句;讀准標點符號的停頓和表達的語氣;讀好長句子中詞語間的停頓和難讀的句子。(3)流利朗讀,並有一定語氣。 低年級讀書是應該有個層次的,大體可以分成三個層次:正確讀──流利讀──理解讀(或有感情讀)。 對於低年級來說,朗讀的要求不是很高,能正確讀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正確的基礎上,逐漸達到流利,有感情。這個「有感情」也只是「讀出合適的語氣」「把句子的意思讀出來」。這個要求對低年級學生來說,還是有些難度的,需要老師的示範和點撥指導。所以指導低年級學生朗讀課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舉幾個成功的例子: 例一:《畫家和牧童》 師:戴嵩聽了牧童的話是怎樣說的?請你們讀讀課文,畫出他說的話。誰來讀讀? 生:讀「小兄弟,我很願意聽到你的批評,請你說說什麼地方畫錯了?」 師:如果去掉幾個字,你們再讀讀,感覺有什麼不一樣? 生:讀「我願意聽到你的批評,你說說什麼地方畫錯了?」 生:這樣說,好像戴嵩沒有禮貌。 生:我覺得少了「很」字,好像戴嵩不是特別真心願意聽到批評。 師:那戴嵩真的願意聽到批評了? 生:是啊! 師:那好,請讀讀他的話,看怎樣說也讓牧童知道他很願意聽到批評,面對批評一點也不生氣呢? 例二:《畫家鄉》 生:讀「……他畫的海那麼藍,那麼寬。」 師:我們看看他畫的畫,看他家鄉的海到底有多寬有多藍? 生:他家鄉的海看不到邊,非常非常寬。 生:大海像藍天一樣。 生:大海非常藍,像藍色的寶石,還好像透明呢! 師:所以課文中說: 生:讀「他畫的海那麼藍,那麼寬。」 師:你們讀出了海的藍,海的寬。能再讀一遍嗎?讓我們再欣賞一下他家鄉的大海的美麗吧! 例三:《三個兒子》 生:讀「誰也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師:媽媽說的話是什麼意思呢? 生:說他嗓子好。 師:好到什麼程度呢? 生:誰也比不上他。 師:你是這樣讀的,「誰也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想聽聽老師怎樣讀嗎?看看我們誰讀出了她媽媽要說的意思。 師:「誰也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怎樣讀是誇他? 生:老師這樣讀是誇他,說他誰也比不上。
㈤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
小學語文課標中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 .」可見朗讀是指導學生感受語言情境,體味語言情感,理解語言蘊味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語言的感受力、領悟力、品評力、表現力的有效手段。是訓練學生理解課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想像力的重要途徑,所以新課標提出:在語文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並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彙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顯然,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老師應盡的職責。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語文課中想讀、能讀、樂於讀、讀出感情、讀出個性呢?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情境 營造氛圍 讀出情趣1、朗讀不是簡單地吧文字轉換成聲音,照本宣科,而是用感情去讀,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並茂,而這種情來自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感情如何來調度動?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往往對直觀、生動的事物最感興趣,課堂上我們可以適當的運用一些多媒體、音樂、圖片以及老師的范讀來渲染課文情景,首先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會對所讀的內容產生興趣,產生讀書的慾望。例如:今年這學期一、二、三年級教材中的第一單元課文,全是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朗讀氛圍,我們可以在網上找出很多課文中所寫到的春天美景的圖片或者布置學生利用雙休日到郊外找春天等,上課伊始把圖片展示給同學們看,他們不禁會發出陣陣贊嘆聲,因勢利導,這麽美的春天,同學們誰能通過朗讀來讓大家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呢?我想學生會爭先恐後地舉手的,每位同學都會盡情地抒發自己內心對春天的贊美和喜愛!2、老師的范讀也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久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鑽研教材,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的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帶學生進入意境。例如:去年我在召市小學聽了一位老師上的二年級《兩只青蛙》,當小青蛙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爬出井口看到了多彩的世界,小青蛙當時那種驚奇、興奮、喊叫、、、、學生自己練讀時老是沒找到感覺,老師適時的進行了范讀,學生馬上領悟出來,朗讀由原來的平平淡淡變成了有滋有味起來。並且學生還讀出了不同的理解。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講的是小青蛙堅持自己的決心,不斷沿著井壁向上爬,跌下來,又繼續爬,其中有個同學朗讀時速度讀得很慢,老師問他為什麼這么讀,他說小青蛙爬井壁很困難呢,又爬得慢,所以我就讀得慢,雖然慢但讀的語氣很堅定。而另一個同學讀時就讀得稍快,他解釋說,小青蛙很想快點爬出井壁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他的心情急切,所以快讀!多麼貼切的解釋!可見現在的小孩領悟力都很敏銳,關鍵在於我們老師怎麼去啟發他,點撥他。相似的課堂情節,在去年我們縣舉行的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中一小陳敏老師的課堂也有出現,課堂上老師不止一次地進行范讀,就在老師指導同學們讀「我的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我沖出教室將父親拉進來,對老師說:『這是我爹!』在老師的激情指導下孩子們一次比一次更有感情的朗讀著,其中有一個女同學讀得精彩極了,讀出了自己的獨特感悟,因為這句話里有幾個連續的動作,就像電影里的快鏡頭一樣,這個學生抓住了幾個動詞重讀並用較快的語速讀完這句話,語感是那麼的好,並說出了這么讀的理由:當作者看到父親冒著寒霜雨雪紋絲不動地站在教室外面旁聽家長會,作著那種震驚、激動、感動以至內心陣陣隱痛等待復雜情緒噴涌而出,所以感覺要這么讀!聽!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孩子,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他以完全浸潤在課文的字里行間的,融入到作者的感情世界裡。此時,已不是人之文而是我之文呢。 二、保證學生的朗讀時間,品評朗讀,讀出時效。 在很多閱讀教學課堂中常常存在朗讀時間不充分的現象,充斥於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准生字新詞,但實際上還有不少同學連一篇課文都未讀完,老師就示意學生停下來,馬上轉入到下一個程序了,朗讀成子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而已。而我們常常觀摩學習的名師課堂中,老師往往要讓學生在文中走幾個來回,熟讀課文後才進入學習理解環節。所以我們要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課的朗讀時間,並自我監控達成度,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准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每個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勿勿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緒,切不可未准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後評議的時間,學生朗讀完畢後,老師要及時發現他們的不足,適當點撥,給予鼓勵,並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逐漸在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例如:去年我聽一小骨幹教師李代珍老師上的《松樹和青藤》一課,當學生用一般語氣讀小杉樹而小青藤的話後,老師指出沒讀出人物的特點來,然後點撥指導並親自范讀:小杉樹是踮起腳,嚷嚷著說的,應讀得快點,大聲一點。而讀小青藤的話應抓住「幼小」、「微弱」、「請您」這幾個詞用非常友好而禮貌的語氣,很輕柔的聲音讀出小青藤的話。卡耐基曾說:「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小學生尤其喜歡贊揚和鼓勵,因此老師應帶著欣賞的態度去聆聽和感受學生的每一次朗讀,讓他們體會到被賞識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但是對學生所出現的明顯的錯誤也不能一味的誇獎和稱贊,這一點在我們很多年輕教師的課上易見,明明學生讀錯了字,讀得也不是很好,還一個勁地誇真棒真好,這種單一的大而空的評價形式,極不利於學生讀懂、讀好課文的。好的教師應善於巧妙、機智地誘導評價學生,做到引而不發,不經意地找出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再委婉地提出值得改進的地方,這樣既成就了學生成功的願望,又能使學生對自己的不足心領神會。 三、創新求異,方式多樣 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很多,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如老師的輕聲示範或者是藉助媒體的范讀,但無論是放錄音還是老師范讀,都要根據課文的特點來確定示範的時機,教會學生處理重音、停頓,恰當運用語氣、節奏、音色等,對一些比較難讀懂的文章或古詩,可以一開始就以示範引路,這樣可以降低難度,放緩坡度。一般來說,當學生無法達到朗讀要求或者是學生的朗讀出現偏差時,宜用范讀。如:你們聽了范讀,想想為什麼要這樣讀?聽老師用不同的方法朗讀課文,幾種讀法中,你們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這樣的提問必然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在范讀中學到具體可感的朗讀知識和技巧。而當需要藉助朗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採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但要注意的是:范讀中引路而已,只能起到示範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模仿,一節課中范讀不能太多,要盡可能多的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練讀。慎用齊讀,因為有學生會「濫竽充數」並易產生唱讀的不良習慣,這在我們鄉下學校常見。著重朗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有些課文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用的非常精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課文內容作用很大,直到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地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質,領悟文章的要旨。例如:二小的王莉老師代表龍山參加湘鄂邊區優質示範課活動時執教的《豐碑》一課,緊緊抓住課文重點段第七自然段中「塑像」、「鎮定」、「安詳」這些重點詞語反復吟詠,感悟體會軍需處長的內心世界,老師先指導學生理解句子中帶點的詞,然後反復朗讀,要求把帶點詞語讀重音,讀出感情,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為了革命的勝利,軍需處長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把棉衣讓給了別人,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他的死是從容的,是無所畏懼的,當他看到戰友們在繼續前進時,他無牽無掛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軍需處長的形象在同學們心中豐滿起來。這是通過對重點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達到訓練語感,為真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正如《朱作仁談朗讀》一文中指出:「講讀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傷口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熟讀成誦,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抓好朗讀訓練,讓課堂充滿讀書聲,堅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如果我們能夠不斷地探索和思考,語文教學一定會變得更加生氣勃勃與靈性跳動。
㈥ 如何提高二年級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1、課前帶領學生預習課文,教師范讀,學生仔細聽讀,注意字音、句子的讀法。在講讀課文前,讓學生充分預習,課前勾出生字詞,把讀不好的字音、句子多讀幾遍。
2、利用早自習,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做到讀准字音、讀通句子,不多字、不丟字。教師利用早自習檢查學生朗讀課文情況,學生讀不好的地方就是難點,對於這些地方讓學生反復讀,通過多種方法,如:范讀、指名讀、自由讀、齊讀等方法讓學生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3、課文讀通、讀順之後,就要注意感情朗讀。教師在講課時,要指導學生讀出感情,注重范讀、領讀,讓學生在讀中領會語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范讀時,注意把感情、語氣以及音調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範給學生。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少講,讓學生多讀,以讀為訓練的主要形式,整堂課都能聽到學生琅琅的讀書聲。根據不同的課文,教師可以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自由讀、指名讀、領讀、同桌讀、齊讀、分角色讀等,變換不同形式,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獲得不同收獲。通過多種形式地朗讀,讓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讀出感情,同時也深刻地理解了課文。
4、課後多加練習。學過的課文如果不及時復**也會忘記,讀起來也會感覺生疏。學完課文後讓學生及時鞏固,多加練習,甚至一些短小的課文要達到熟讀能誦,並利用早自習和每天在家讀書半小時的時間復習,久而久之,如果學生長期堅持,朗讀水平會大幅提高。
5、開展各種形式的朗讀競賽,通過比賽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學生的朗讀水平逐步提高後,可以開展一些朗讀競賽,如:讓學生自願報名參加比賽,其他同學當評委,評選出優勝獎;還可以舉行「挑戰賽」「擂台賽」「講故事比賽」等,適時獎勵,給他們加一顆小星星或發一張獎狀等。
㈦ 如何培養小學二年級學生的朗讀能力
對二年級學生進行普通話朗讀訓練,培養朗讀能力是二年級語文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二年級學生的識字量相當小,理解水平很低,這是他們的朗讀障礙。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培養二年級學生的朗讀能力呢?下面談談個人的一些做法。
一、抓好生字教學,為朗讀掃除障礙,鋪平道路。識字是朗讀的前提基礎,只有把生字學好,才能把課文朗讀好。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我在二年級語文課教學中很重視抓好生字教學。二年級語文的生字分為兩類,一類是認讀生字,另一類是會寫生字。這兩類生字都要求學生會讀,讀准字音,第二類生字同時還要求學生認清字形,能正確書寫。教學時,我對這兩類生字注意區別對待,把握側重點。對認讀的生字教學,我著重要求學生反復練習拼讀,知道每個生字的聲母是什麼,韻母是什麼,念第幾聲,如何拼音。練習拼讀過程中,當出現讀音錯誤時,我注意及時幫助學生正音,這樣,確保學生能夠把每個認讀生字的字音讀准確。對會寫的生字教學,我除了要求學生能夠進行正確拼讀,把字音讀准確之外,還進一步要求學生認清字形,能夠說出每個會寫生字是什麼結構,是什麼偏旁部首,筆順怎樣,同時教給學生把生字寫得美觀好看的方法,然後,學生進行反復練習書寫,把每個會寫的生字字形記清楚。這樣,學生把生字學會了,解決了字音問題,朗讀課文的「攔路虎」就給掃除了。
二、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這是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關鍵。學生對課文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必須知道課文寫的內容是什麼,課文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如果學生對課文寫的是什麼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都不知道,就不可能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所以,為了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在二年級語文課教學中很注意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與學生討論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反復練習熟讀課文,這是培養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保障。在進行了課文教學之後,我就鼓勵、要求學生利用早讀課的時間和晚上的時間對所學課文反復練習朗讀,敢於大膽開聲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