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三年級起步作文怎麼教
比如寫《媽媽》,可以讓學生寫,還要注意標點,做的寫下來,先讓學生看例文,所以入內門很重要.可要容注意喲,希望給你啟發.然後告訴學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就可以了,先找一篇作文.然後講什麼是作文開頭.你告訴學生,聽到的,給別人看懂.但是以前又沒有學過:我有一個漂亮的文具盒,教會學生按抄寫要求抄一偏.接著把作文本發下去,怎麼呢.首先第一節課老師讀作文三年級是學生剛剛學寫作文.這個題目就是媽媽,最好是老師自己寫的,你可以在題目里寫出媽媽這個詞語.我的媽媽是個勤勞善良的媽媽,是打基礎,即使是抄寫也不一定完成得滿意.而後你再舉例練習?我把我的教學過程告訴你.下周就可以教寫了.這樣給學生對作文的感性認識.接著你就教學生寫開頭.先教會學生用點題的方法寫,在題目里要點到題目,開頭寫.比如寫《文具盒》
2. 淺談如何寫好三年級起步作文
淺談如何指導三年級學生起步作文
在小學階段,三年級是學習作文的起點,它既是低年級看圖說話的延續,又是高年級作文的准備。這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加之我現在在農村小學支教,這里的孩子閱讀量少,積累的詞彙量少,在起步作文中有相當大的困難。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作文教學中作了以下幾方面的常試,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
一、興趣培養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先決條件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說:「兒童學習任何事物,最好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趣高,心裡想做的時候。」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前提條件,沒有興趣,正如「無水之源」,學生的作文水平是決不會提高的。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下,饒有興趣地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是小學作文教學的第一步。因此,每次提示習作題目,我總是變樣地以實物、謎語、故事、圖畫、情境出現,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我在教學描寫秋天的作文中,把同學們領到田野里、樹林里、校園里等地方,讓他們親眼去看,親耳去聽,用心去體會。同學們沉浸在大自然的絢麗多姿中,沉迷於迷人的秋色中,他們就會在內心深處萌發表達的慾望,選取最美好的語言來描述,從而寫出自己心中、眼中的秋天。
可見,興趣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學生集中精力去獲取對某種事物的認識,是習作的強大動力。
二、語言積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
三年級學生積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我讓每個學生准備一個「積累」本,把自己在平時課堂教學中、課內外閱讀中、社會實踐中所積累的好詞佳句,優美段落,名人名言,古詩詞等摘抄下來,並定期組織交流、展示。還開展了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
日記也是一種積累的過程,從三年級起我就指導學生寫日記。把自己一天生活中有趣的、開心的、失望的、沮喪的,最想告訴老師和小夥伴的事寫下來。哪怕只是一兩句話,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就會使自己所寫的日記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雛形」。
積累是一個持續、長期的過程,只要注重積累,學生的語言就會豐富,寫作時就會下筆如有神。
三、注重觀察訓練
三年級的小學生,由於知識、興趣、愛好的限制,在觀察上,常常不知從何下手,觀察些什麼,怎麼觀察,教師就要具體地指導好觀察方法。首先,教師要結合看圖作文和插圖教給學生的觀察方法。在具體指導上,先讓學生明確觀察的內容。比如觀察植物,教師就要指出觀察植物的莖、葉、花、果,注意大小、形狀、顏色、氣味等,觀察人物,就要從觀察人物的身材、容貌、衣著、表情等入手。再讓學生擬出觀察提綱,然後根據觀察觀察提綱,逐點觀察,記錄。觀察提綱先由教師列,漫漫地,要讓學生會自己列。觀察時,教師要作深入細致的指導,要讓學生會自己邊觀察邊思考。其次,要注重生活中的觀察。葉聖陶曾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這句話道出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學生作文必須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生活,觀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觀察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物。特別是農村孩子,見聞受到限制,課外讀物少,語言積累少,但廣闊的大自然給他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重視觀察尤其重要。觀察時要求孩子們盡可能做到觀其行,聽其音,說其義,嘗其味,解其質,嗅其氣,這樣長此下去,觀察就會習以為常,成效顯著。在具體指導時,要求學生「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寫。」
四 培養學生有效仿寫作文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經過實踐,仿寫能減緩學生的難度,使他們由讀到寫,由不會寫到會寫,把自己身邊活生生的畫面轉化成個性鮮明的語言文字,幫助他們在閱讀與寫作之間成功地搭起一座橋,順利完成了從書到生活的過渡.
三年級學生初學作文往往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苦思冥想卻難以下筆.因此,我就藉助課文,通過分析課文結構,教學生構思文章;通過閱讀優美片段,有特色的片段,教學生模仿其寫作方法;通過分析文章的修辭手法,引導學生模仿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如在教學中,我覺得<<風箏>>,<<秋天的雨>>,<<聽聽,秋的聲音>>等課文,其語言親切自然,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典範之作.在學完課文後,我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仿照課文進行習作.學生成功仿寫了<<打沙包>>,<<秋天的校園>>,<<走近秋>>等文章.
五 說話訓練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前提條件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強調作文要聯系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做到"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我們要讓學生說真話,寫真事,教學時,重視說的訓練。先讓學生說,在會說的基礎上再學生寫,學生就不會感到困難了。現在的新教材鎮南關常常是口語交際和習作內容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教學
3. 小學三年級的起步作文怎麼教啊
三年級是學生剛剛學寫作文,是打基礎,所以入門很重要。但是以前又沒有學過,怎麼辦呢?
我 把我的教學過程告訴你,希望給你啟發。
首先第一節課老師讀作文,最好是老師自己寫的。這樣給學生對作文的感性認識。然後告訴 學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做的寫下來,給別人看懂。
接著把作文本發下去,先找一篇作文,教會學生按抄寫要求抄一偏。可要注意喲,即使是抄寫也不一定完成得滿意,還要注意標點。
下周就可以教寫了,先讓學生看例文。然後講什麼是作文開頭。接著你就教學生寫開頭。先教會學生用點題的方法寫。比如寫《媽媽》,開頭寫。我的媽媽是個勤勞善良的媽媽。就可以了。你告訴學生,在題目里要點到題目。這個題目就是媽媽,你可以在題目里寫出媽媽這個詞語。而後你再舉例練習。比如寫《文具盒》,可以讓學生寫:我有一個漂亮的文具盒。
下節課,你接著教作文結尾。也是用直接點題目的方法。比如:《媽媽》,最後可以寫,我的媽媽就是這樣的勤勞善良,我愛我的媽媽。再比如《文具盒》最後可以寫:我喜歡我的文具盒,因為它是我的好朋友。
再下周,就可以教學生寫正文了,正文就按照開頭里的詞語寫。比如寫《媽媽》,告訴學生,你要寫出你媽媽是 怎樣的勤勞和善良。寫文具盒,你要求學生寫文具盒的結構,怎麼珍惜的。
好了,三年級學生寫作文是起步,所以要我們做老師的要耐心細心。慢慢把學生帶入到寫作當中去。另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寫作文的興趣!
祝你成功!
4. 三年級起步作文該如何教
每位教過小學三年級語文的老師都知道三年級語文確實不好教,最難就難在作文教學。小學生由二年級的看圖寫話練習一下過渡到三年級的作文習作,確實是有一定的難度。加之三年級孩子的生活閱歷有限,讀書量有限,因此在語言的表達上就難以豐富,語言積不夠豐富直接限制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學生的客觀實際造成了他們不可能有較高的習作水平。因此,對於三年級的語文教師而言,題目就來了:三年級學生的起步作文到底應該怎麼教才更為有效呢?這個題目一直困擾著我,但我也一直堅持對解決這個題目的求索。對於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方法也在教學中實踐著,可以說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並且不知道到底能不能終極度過這條河。但是我已下定決心不管我的實踐成功與否我都要堅持,但堅持的過程中我會不斷的更新我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下面我把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寫出來,就算是保存點資料吧。 首先,我想對於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愛好應該是其進行寫作最重要的因素。假如學生對寫作文根本不喜歡,甚至有很多學生覺得寫作文是一件很令人頭疼的事情,那怎麼又能寫出作文呢?即使能寫出來也只能是生搬硬套,語句不通,為了達到老師的字數要求而拼字湊字。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就發現過這種現象。學生為了將作文的字數達到老師的要求而將同樣的一句話寫了不下十遍。實踐證實,讓學生喜歡上作文,讓學生將寫作當成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往做,而不能讓學生把寫作文當成負擔將是我們每一位一線教師應該認真研究的一項課題。怎樣的教學理念和模式才能真正吸引孩子把寫作當作一件有愛好的事往做。應成為我們每位教師在實踐中努力探索的一件事。我個人的做法是激發學生的表現欲看,每個學生都有被老師重視、被同學羨慕的心理,而這主要來自於他們的成績高低和在班級學校參加活動所獲得的榮譽,因此,在開學之時,我就特別重視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班級和學校舉行的各種文體活動,充分激發他們的成就動機。因此孩子對於取得各個方面的成績也是特別重視的。在作文教學開始時候,我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打消了學生們害怕寫作文的顧慮。我跟孩子們講實在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小作家,但就看你願不願意了,假如你們不願意,當然不可能成為小作家了。假如你願意當小作家,只要你勤觀察,勤動腦,勤動筆就完全可以了。我首先打消了孩子們畏懼作文的思想顧慮,其次,練習學生說話的練習,拿三年級第一篇作文《我的課餘生活》來說,我給孩子們講了什麼生活叫課餘生活,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的課餘生活都有哪些,然後說說自己最感愛好的課餘生活是什麼,孩子們都特別願意往說,都想讓老師和其他同學分享自己課餘生活的快樂。既然孩子們願意往說,能說出來,我想也是能夠寫出來的。看著孩子們熱鬧的交流著自己的課餘生活,我因勢利導地說:」孩子們,那你願意不願意將你們自己的課餘生活用你手中的筆寫下來後讓全學校的小朋友和老師們和你們一塊分享你們的快樂呢?孩子們當然是異口同聲的回答是了。我神秘地對孩子們說:「那你們知道怎才能讓全校的師生都能和你們分享快樂嗎?」孩子們頓時沒了聲音,忽然有個孩子說,用學校廣播讀給大家聽不就行了。可有的孩子反駁到那誰能記住你啊!大家爭論來爭論往,最後班長發言說:「我以為大家都可以往我們學校的《七彩陽光》報往投稿啊!」這下大家似乎都如夢初醒!大家一個個都恨不得現在就寫出來投稿到學校的校報上。我對孩子們說,你們只有把作文作文寫好了才能投到學校的校報上啊,否則的話怎麼才能給別人帶往快樂呢?這下更加激起了孩們的寫作欲看,孩子們一個個都趕緊忙著寫自己手中的作文。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激情引趣。三年級學生剛接觸到作文,他們對於點滴成功,都會激起巨大的探求欲看。而信心是每個人的內驅力,一旦有了信心,他們就會知難而進,不斷進步。因此,教師要從激勵的目的出發,對文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孔之光,都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而要及時指出並加以表揚。要運用一些啟發性和鼓勵性的評語,使學生對自己的成績感到滿足,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對於剛剛接觸習作的孩子,只靠課本中那幾次習作是不可能進步學生的習作水平的,老師就要根據練習目標認真在課本中尋找讀寫結合點並進行系統的練習。如練習學生對人物的描寫,就從觀察動作、觀察模擬對話場景觀察神態等各個方面,一步步對學生進行練習。不求快,但求解的正確,描寫的細致。再次,身邊處處是素材.讓孩子寫作最難的題目莫過於沒得素材可寫,告訴學生身邊處處是素材。如觀察身邊季節的變化;留心觀察學校的活動;引導學生關注感愛好的東西;記下條目日記……關鍵看老師的引導,學生是習作的主人,但是這些小主人需要老師的引導與點撥,當事情發生在身邊時,老師提條件醒學生細心的觀察,教會孩子怎麼觀察。長此以往,身邊經過的不起眼的事情在孩子的筆下也變得惟妙惟肖啊! 最後,習作積累要豐富。學生和老師一起練的再刻苦,腦中沒有積累怎麼也寫不出好的習作啊。所以還應該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讀課本,還有讀課外書,老師適時的先容給孩子看課外書,當孩子著迷其中時必定會被書中的人物吸引,也自然會記住其中的細節,當他自己習作時就會不知不覺得用到自己的習作之中啊。不過,我覺得「閱讀「是一種愛好,有的孩子有這種愛好,有的孩子沒有這種愛好,怎麼樣讓沒有這種愛好的孩子同樣養成閱讀、博覽的習慣是我需要努力思考的。看過一篇文章《成功,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寫的是人們往往被成功的難度所嚇倒,以為成功就要錐刺骨,吃得苦中苦。實在只要腳踏實地,快快樂樂地做,人們照樣可以輕輕鬆鬆地成功。 作文也是如此,還沒開始學,早就被「作文難啊」、「到三年級你可要努力啊」等諸如此類的輿論蒙住了,弄得小學生戰戰兢兢,愈發緊張,愈發寫不出好的作文來。對學生講,實在,作文也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來,別把作文當回事,今天我們就打開一扇習作的新窗。 我國傳統的作文教學理念也以為應該「我手寫我心」,從寫「放膽文」起步,逐漸過渡到寫「小心文」。即在學習寫作的初始階段,不必誇大種種規矩,應讓學生放膽往寫,就像剛學走路的幼兒,首先是讓他有邁開步子自己往走不要人扶的勇氣,什麼走路的規矩和技巧對他都沒用處,所以,我們不必過於誇大作文的重要,應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消解寫作的神秘感,讓學生處於放鬆的狀態,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新語文課程標准》對寫作初始階段的目標設定,也特別誇大情感態度方面的因素,讓孩子願意寫作,熱愛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也就是順應兒童的天性,不拘形式,自然寫作。例如,第一學期的相關表達是「對寫話有愛好」第二學期是「樂於書面表達」,第三階段才要求具有初步的寫作意識。記得國學大師張中行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說:「些人以為寫作是件了不起的事,一寫文章就不由自主板面孔、端架子,這輕易造假。實在寫作就是用筆說話,初學者不妨解放思想,先練『胡說八道』,怎麼想就怎麼寫,時間長了,有了經驗,就知道哪些話該說,哪些不該說,哪些需多說,哪些宜少說。」中行志先生的話說得簡單樸素,清楚明白,令我們語文老師沉思。簡簡單單作文,輕輕鬆鬆學作文,快快樂樂寫作文,應是我們的方向。 具體的方法:如在班上朗讀,在板報上張貼,給廣播站投稿,和家長溝通肯定等,讓學生對寫話有愛好、有信心、有熱情、有勇氣,在沒有壓力、沒有模式的條件下,充分想像,自覺表達,打下良好的寫作基礎,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別把作文當回事」,激發學生的寫作欲看吧,讓孩子們輕裝上陣,敢於作文,樂於作文。在作文之路上勇敢前進吧!
5. 小學三年級起步作文怎麼輔導
每位教過小學三年級語文的老師都知道三年級語文確實不好教,最難就難在作文教學.小學生由二年級的看圖寫話練習一下過渡到三年級的作文習作,確實是有一定的難度.加之三年級孩子的生活閱歷有限,讀書量有限,因此在語言的表達上就難以豐富,語言積不夠豐富直接限制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學生的客觀實際造成了他們不可能有較高的習作水平.因此,對於三年級的語文教師而言,題目就來了:三年級學生的起步作文到底應該怎麼教才更為有效呢?這個題目一直困擾著我,但我也一直堅持對解決這個題目的求索.對於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方法也在教學中實踐著,可以說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並且不知道到底能不能終極度過這條河.但是我已下定決心不管我的實踐成功與否我都要堅持,但堅持的過程中我會不斷的更新我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下面我把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寫出來,就算是保存點資料吧.
6. 小學三年級起步作文
小學三年級是教與學明顯發生轉折,具有承上啟下作用的一個學年,經過了兩個年度的學習,升入三年級的學生智力上已有了明顯的提高,這種提高的標志之一,就是具備了一定的觀察事物,看圖說話,寫話和一定的遣詞造句的能力。這種能力又是很低級、很初步,甚至很朦朧的,在這一種猶如種子發芽,但又未破土而出的特定環境和特殊條件的制約中,對如何有效的開展和指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尤為重要。而縱觀幾次的習作,大多數孩子寫出的語句常常是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後語,錯字連篇,標點符號也不會運用,內容乾巴巴,老師批改起來非常困難。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和寫作願望,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寫作文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膚淺的做法:
一、鼓勵學生多仿寫。
我們都知道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受知識、經驗、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所以模仿是他們的一種心理需要,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基本途徑之一。仿寫已不是一個新名詞,但是,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仿寫能減緩學生寫作的難度,使他們由讀到寫,由不會寫到會寫,把自己身邊活生生的生活畫面轉化成個性鮮明的語言文字,幫助他們在閱讀與寫作之間成功地搭起一座橋,順利完成從書本到生活的過渡。仿寫,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條有效之法。可能很多老師反對仿寫,認為仿寫不利於學生的造,寫出來的作文大同小異,或者可以說是千篇一律。但從訓練角度來說我認為是有好處的。如學習了12課《聽聽,秋的聲音》學完後我就要求學生仿寫片段。而其中有一個學生是這樣寫的:
聽聽 ,秋的聲音,蜜蜂扇動翅膀,「嗡嗡」,是和花朵告別的聲音。
聽聽 ,秋的聲音,石榴露出笑臉,「啪啪」,是對秋姑娘的問候。
一隻只燕子追上白雲,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一陣陣秋風掠過果園,送來一片豐收的歌吟。
聽聽,走進秋,走進這五彩繽紛的演奏廳,你仔細地去欣賞這秋的奏鳴。
秋的聲音,在每一個紅紅的蘋果里,在每一片絢麗的花瓣上,在每一滴晶瑩的露珠里,在每一朵綻放的秋菊里。
聽聽,秋的聲音,從遠方匆匆地跑來,向遠方匆匆地離去 。……
又如在指導孩子寫觀察日記時,我首先讓孩子細心觀察後交流,然後進行寫作的指導;並找來幾篇範文讓孩子們欣賞,欣賞別人的譴詞造句,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學習日記格式,然後讓孩子們進行仿寫。這樣孩子們的思路更清晰了,覺得自己有話可寫了。你看,這樣的仿寫不是很有實效嗎?其實,我覺得三年級還是剛剛起步,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我們老師教課文就是教學生學思路、方法、語言表達……剛開始學生不會寫作文,讓他們仿寫幾篇有什麼不好?能仿寫也是一種進步,仿多了自然就學會寫。總之,仿寫是學生寫作的起始,是寫作興趣培養的基石,就如同書法中的臨摹。只要由易及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就會得到同步提高。
二、鼓勵學生多觀察。
羅丹曾經說過:世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套用這句話,我想說,生活中無所不有,就看你有沒有留心觀察它。如果你留心觀察了,你會發現很多微妙而有趣的東西。 例如:第三單元的作文要求是:選一幅秋天的圖畫進行寫作。一開始我是要求孩子們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然後根據畫上的景物進行寫作,而孩子們寫出的作文都不盡如意,大部分孩子都寫了一些與自己根本沒有接觸過的,或者沒見過的事物,有的寫了下雪的情景,有的寫了蘋果熟了,有的寫了杏樹葉子黃了……看到孩子們的作文,我真感覺頭疼呢。這樣根本寫不出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就這種情況,我改變了策略,於是我帶他們參觀了我們學校,觀察了秋天學校有那些變化,特別觀察了學校的花草樹木,這樣學生的思路好象清晰了。接著我就上了一節以《秋天的校園》為題的作文指導課,首先我讓孩子們把老師帶他們參觀校園的景點按順序在腦子里重現, 然後讓他用手中的筆畫出來並塗上顏色,這樣一幅幅秋天校園的畫面就展現在我們眼前了。接著我還指導他們的觀察方法,寫作方法,指導他們把景點說具體,這樣孩子們就覺得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了,而且寫出來的習作質量還真不錯。又如我在上第四單元的作文時,我一開始是這樣做的:首先布置學生回去觀察你感興趣的事物,然後回校與同學交流。第一次我發現他們是應付式的,觀察的事物比較平凡,比較隨意,根本說不出有自己的新發現,這不是我要的效果。於是我重新布置他們回去再觀察,而這次是以比賽的形式進行「看誰的發現最有創意?」,即與眾不同的。這次孩子們可積極了,他們的發現可新奇啦:有的發現了蝸牛走過的地方為什麼總留下一條長長的線;有的發現金魚為什麼睜著眼睛睡了——原來,金魚不和人一樣,金魚是沒有眼皮的!所以,金魚就算很困了,它也不會眼皮打架;有的發現了蝸牛長觸角的頂端有一個小黑球,那是它的眼睛,短觸角相當於它的鼻子……很多同學都寫得很出色,很有意思,其實細讀起來,沒有誰寫的是驚天動地的大發現,但就是這些微小的變化,被我們的同學捕捉到了,觀察到了,從而記錄了下來,這不是很有趣嗎?聽了孩子們交流的發現,我倍感欣慰,我想有時一個小小的激勵或者是一次小小的比賽,孩子們的興趣、勁頭就截然不同了,所以有時我們要多想辦法,以引起孩子們習作的興趣。
三、鼓勵學生多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廣泛閱讀是實現語言積累的一種重要途徑。引導學生多看適合於他們閱讀的各種書籍。無論是詩歌、寓言、童話,還是小說;無論是古代的,還是近代的;無論是文學讀物,還是科普讀物;也無論是中國作品,還是外國作品,閱讀的內容和范圍越廣泛越好,讓他們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積累語言。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名人名言、好的句段、古詩詞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在閱讀課上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
葉聖陶先生說過:「作文離不開生活。」 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學校生活,孩子們總有所見、所聞、所感,總有喜、怒、哀、樂,抓住生活這面多棱鏡,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分析生活中的事,真實可靠,寫來得心應手,容易真情流露。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教學時引導學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遊、去觀察、去創新、去體驗,學生就會運用自己的筆記錄下生活中最精彩的一頁。
四、引導學生多練筆。
《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第二學段「習作」的其中一條要求是「增強習作自信心」。對於起步習作而言,樂於表達比表達效果更重要,習作信心比習作結果更重要。怎樣提高學生習作的自信心,怎樣才能讓對學生來說是「難於上青天」的習作變得讓他們容易下筆,好下筆,這對我們老師來說也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根據我多年來教三年級語文的心得,我認為利用文本內容,引導學生多練筆對增強學生習作自信心,提高學生習作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認為小練筆,能夠開啟作文教學大課堂。
例如,在開學之初,我上第2課《金色的草地》時,因為裡面寫到了蒲公英,說草地因為蒲公英花會變色,所以草地也會變色:早晚草地是綠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蒲公英對我們農村的孩子來說一點也不陌生,許多學生不僅見過、玩過,而且還吃過。於是我就叫他們寫一篇關於蒲公英的作文。因為熟悉的緣故,許多學生寫出了質量很高的作文,讓我看了一點也感覺不到是他們的第一篇作文。事後我問他們,作文難不難,他們說一點也不難。說不難是假,只能說我叫他們寫的是言之有物的作文,寫起來不用抓耳撓腮,搜腸刮肚罷了。
還如,我上《槐鄉的孩子》,學到裡面寫天熱的段落時,我又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自己另寫幾句天熱的句子,還變出花樣寫《天多冷》,學生也很快寫出了自己在天熱天冷時的感覺,讀起來是既新奇又有趣;上《風箏》一課時,學到第三段寫放風箏時,我問學生:「你們放過風箏嗎?」沒有一個回答是否定的,我於是又讓他們寫自己放風箏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從作文反饋的結果來看,大多也很真實可感,讀來也很吸引人。
練筆的另一種途經是記日記。記日記本,不在乎長短,只要不寫成「早上起床白天吃飯晚上睡覺」就行。日有所記,記有所得,得有所悟,悟有所思,每日如此,善莫大焉!我並不強求學生每天都寫日記,凡是有意義的事,印象深刻的事,生活中的思考、感悟,等等都可以寫,每星期一兩即可,但不得懈怠。
總之,教小學生作文難,教三年級的學生寫作更難。以上的只不過是個人看法而已,正所謂「教無定法」,我們人人心中都有一把鑰匙,至於怎樣開啟,那就需要我們各施其法了;至於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願望,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寫作文,如何找到一條快速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新路,還有待致力於小學語文教學的同仁們進一步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