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年級 >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03 21:27:05

A.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我們吃什麼》教學設計

一、設計意圖:
通過引導學生參與一些活動,讓他們關注自己的飲食情況,學會給食物分類,了解一些常見食物所含的主要營養成分,從而懂得自己該吃什麼、該怎麼吃。學生要在一個個實踐活動過程中,了解人體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成分存在於不同的食物中,明白沒有哪一種食物含有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為了健康成長,食物要多樣化,不偏食很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們的飲食習慣是否伴隨著知識的增長在向著科學和健康的方向靠近,健康意識有沒有得到增進。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對自己平時吃了些什麼東西還是比較熟悉的,但對所吃的各種食物究竟能夠為人體的生長發育提供哪些營養等認識還是比較模糊的,而這恰好會影響學生飲食態度與習慣的形成和保持。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我們設計了活潑、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的過程中,比較輕松、清晰地掌握科學知識要點,為後面學習「怎樣搭配食物」作好准備,為建構自己正確的飲食習慣、健康的生活觀念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教材分析:
本課由以下四大塊內容組成:
第一塊是引導學生回憶大家平時常吃的食物和最愛吃的食物有哪些,呈現豐富多彩、品種多樣的食物。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吃過的食物有選擇地帶一些到課堂上來,使活動更直觀、生動。
第二塊是指導學生用分類的方法認識食物。食物的種類很豐富,給食物分類的標准也很多,這一過程中學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標准給食物分類。分類的食物可以是學生自己帶的,也可以由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食物圖片。
第三塊是通過閱讀資料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主要營養,幫助學生認識人類需要的主要營養及其來源和作用,知道沒有一種食物含有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這塊內容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知識呈現出來,這樣會更加直觀、生動、靈活一些。同時還要讓學生從自己所帶的食物中發現它們各含有哪些營養,學習按照營養的成分給自己所吃過的食物分類。這一次分類是對食物所含有營養的分析和鞏固。
第四塊指導學生統計全班同學最愛吃的三種食物。這樣的次序編排與教材內容安排上有一些變化,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學生在已經了解營養知識的基礎上開展統計活動,再分析班級里學生的飲食情況是否科學、合理。這一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飲食習慣,還有利於培養學生計算、合作、操作等多方面的素質與能力。
四、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點,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過程與方法
1. 按照自定標准給食物分類;
2. 用圖表統計全班同學最愛吃的三種食物。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人類需要的主要營養及其來源;
2. 懂得營養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心飲食,樂於用學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飲食質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增進學生的健康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並進行分類能力的訓練。
教學難點:
按食物的營養成分,給食物分類。
教學准備:
學生的准備:
① 留心上課前一頓自己所吃的食物;
② 搜集食物所含主要營養成分的資料。
③ 全班學生最愛吃的食物情況統計表格。
教師准備:
① 分組材料——配套的食物分類卡片,部分食物,碘酒。
示範材料——碘酒,花生,紙。
② 多媒體課件——人類需要主要營養及其來源;
四、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1.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吃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同學們剛吃過午飯,吃得飽飽的,看上去特別有精神!今天上課一定會特別有勁!
2. 講述: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我們吃什麼」。
二、自定標准給食物分類
師:從小到大,我們吃過許多各種各樣的食物,今天這一節課恐怕研究不過來。 你們打算怎麼研究?
生:可以分類研究。
師:真好!分類是我們研究的一種方法。我們就先把它們分類。各小組可以先商量一下,想一想怎麼分才既快又好?比一比看誰的方法多,想一想為什麼要這樣分?
在1號信封中老師為大家准備了這些食物的卡片,請各小組邊商量按自己的標准給這些食物進行分類,然後把它們放在紙板上!注意哦!每一橫排表示一類。開始!
科學活動記錄單
班級 第 小組 年 月 日
第一類;
第二類;
……
分類理由:
生匯報。(不同的分類方法)我們是這樣分的……(第?組按顏色分類,可以嗎?你們都和他們分得一樣嗎?不同的舉手!)
師:剛才有的小組按食物的顏色分了類,也有的小組按蔬菜、水果、葷菜、主食分了類,分得都非常好,還有的小組還有不同的分法,我們就不一一說了,現在每小組都會按自己的標准給食物分類,幫助我們來研究。那麼這些食物中究竟有什麼營養呢?
三、 了解不同類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
(1) 請大家認真聽,仔細看,看看它是根據什麼標准給食物分類的?怎樣分類的?
(2) 多媒體課件演示:(一) 人體所需主要營養及食物的類別。
(3) 提問:不同類的食物中含有哪些不同的營養?它們分別有什麼作用呢?
(4) 多媒體課件演示:(二) 食物所含的主要營養及作用。
(5) 提問:是按什麼標准給食物分類的呢?分成哪幾類?各類食物分別含有哪些營養?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貼出食物類別卡片及各種食物內所含各主要營養的小圖片。
(6) 小結:按照食物所含有的營養給它們分類是一種比較科學的分類方法。現在請大家再按照這種方法給桌上的食物分類。哪個小組願意上來把這里的食物也分一分呢?
四、檢測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師:有的同學喜歡吃包裝食品,這些食品的主要營養成分就印在包裝袋上。我們一起看看餅乾的營養成分。(課件出示餅乾的營養標簽)
師:看到餅乾的營養標簽,你獲取了哪些信息?指名說一說。再出示燕麥片的營養標簽。(課件出示燕麥片的營養標簽)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讓學生說一說。再出示幻燈,讓學生了解食用纖維。知道我們買或者吃這些食品前應該先看看營養標簽,這對於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昨天老師在超市裡拍了些食物包裝上的營養成分標簽,大家看這是?,這是它背面的營養標簽,我們看看它裡面含有哪些營養成分?
上面標出的成分都是營養學專家經過檢測為我們提供的。對於其中的一些營養成分,我們也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方法進行檢測。例如食物中的澱粉,它遇到棕褐色的試劑碘酒就會變成藍色,我們利用這個性質,可以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師:這是我們常吃的米飯,裡面含有澱粉嗎?(學生猜測)
老師想檢測它含不含澱粉怎麼辦?
只要滴兩滴碘酒看變不變顏色。(變藍說明含有澱粉,不變就說明不含有澱粉。)
注意:我們一手拿著碘酒瓶一手輕捏膠頭滴管,吸取一點碘酒(棕褐色),再在要檢驗的食物上輕輕滴一兩滴。(師示範)結果:變藍,含有澱粉。
想不想試一試?(想)
老師也給大家准備了三種食物,請組長拿出2號信封,看看是那些食物,它們中哪些含有澱粉,哪些不含有澱粉呢?,我們先來預測一下(出示記錄表)在你們認為含有澱粉的食物下面打√,預測好了嗎?我們預測得對不對呢?還要用實驗來驗證,把驗證的結果填在記錄表中,下面請各組組長來領取碘酒。
生匯報。(哪些中含有澱粉?你是怎麼知道的?)第()組他們實驗的結果是土豆和饅頭里含有澱粉,你們的試驗結果也是土豆和饅頭中含有澱粉的舉手!
師:剛才我們已經學會可以用碘酒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食物中的脂肪,我們也可以用簡單的方法檢測?
這是我們平時的食用油,現在我刷一點在不透明的紙上!(操作)
你們看到什麼現象?(紙成半透明狀,有油跡)就說明紙上有油脂了!
這是花生米,它裡面含有脂肪嗎?(有)
我們有沒有一種辦法驗證?(擠壓,紙上也有半透明狀油跡就說明含有脂肪)
你們想試一試嗎?花生和紙都在3號信封中,開始。
五、了解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
師:剛才我們用簡單的方法檢測了食物中澱粉和脂肪這兩種營養成分,營養學家檢測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當然不會這么簡單,他們使用精密的科學儀器進行檢測,這是他們檢測的結果。(出示表格)
師:我們一起來看,大米中含有哪些營養成分?哪種營養成分含量最多?你認為大米的主要營養成分是什麼?
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其他食物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嗎?
指名說麵粉、蘋果、西瓜。
六、按食物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給食物分類
生匯報。
七、統計全班同學最愛吃的食物
師:剛才我們按照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把食物又重新分了類。這些食物中你最喜歡吃什麼?課前我們做了一個統計。讓大家在這些食物中選擇一種你最喜歡吃的,在它下面畫了個圈!老師也把每組的統計表放在了各小組的4號信封中,請各小組的組長拿出統計表,我們先一起來看看第一小組的統計情況,我們請第一小組的同學來匯報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生:這么多人喜歡吃西瓜,最喜歡吃西瓜的同學舉舉手,你為什麼最喜歡吃西瓜?(……說到營養成分,水分多,涼快)。
師:我們只吃我們喜歡吃的食物好不好?(以西瓜為例)
師:不同類的食物能給我們提供不同的營養。沒有哪一種食物能含有人體必需的全部營養。如果我們要想擁有一個健康和充滿活力的身體,就千萬不能偏食、挑食,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八、總結及拓展。(機動)
師:今天的課學完了,你有什麼收獲?怎樣搭配食物才合理?怎樣才能吃得健康?我們下節課再一起來研究。
板書設計
以七色花的形式呈現人體所需的七種主要營養成分,七片花瓣內標出各營養成分的名稱,並且可以貼上一些相關食物的圖片。
教學反思:
一、體現讓學生成為課堂評價的主體。
教師在課堂上堅持適時、適度地創造評價的機會,加強自評與互評,重視培養學生自評、互評的意識,將評價貫穿教學全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評價的主體。
二、加強體驗式學習,突破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生的親手試驗,讓學生來檢測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加深對食物的了解。了解人類需要的主要營養及其來源
三、給學生一雙「科學」的眼睛,培養科學意識。
新課程標準的科學教學告訴人們,科學不再是簡單的自然常識,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是有用的,有趣的!讓學生學習「身邊」熟悉的科學,理解就發生在身邊的科學現象,才能讓學生興趣盎然、自主地意識到科學的真實性,從而主動地參與科學學習。
在這節課中,教師給學生創設了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的「科學世界」,讓學生體會身邊的科學現象、科學知識,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關注身邊時時刻刻發生的「科學」點滴。這樣,潛移默化地「傳授」學生應用科學的方法和調查研究的方法,為學生能夠主動想到利用自己「科學的眼睛「觀察世界,利用所學的知識改造世界打下堅實基礎。
人體所需主要營養介紹
澱粉: 大家好!我叫澱粉,是構成機體的重要物質,能為人體提供熱量和力量,使你參加各項活動時精力更加充沛。如果人體缺了我,就會感到全身無力,特別疲勞,甚至會頭暈、昏迷呢!
蛋白質: 嗨!我是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基礎!人體的各種器官都是由我構成的。我能促進你們的生長發育,使大家長得更高,更聰明!
脂肪: 嗨!我是脂肪,是儲存熱能最高的營養物質,能給人體提供熱能。如果缺了我,會影響腦和骨骼的發育。如果吃得太多會導致肥胖症,還將誘發高血壓、糖尿病等。記住:千萬不能吃得太多喔!
維生素: 同學們好,我們是維生素!聽,我們的名字多麼響亮,維生素——維持生命的要素。我們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大類營養素,對人的生長發育、健康有重要作用。我們家族一共有20多個兄弟呢,並且各有各的本領。
礦物質: 我們是礦物質,是構成人體組織和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營養素,我們有很多兄弟,其中有你熟悉的鐵、鈣等!我們願意和大家交朋友!
纖維: Hello!我叫纖維。各類蔬菜中都含有植物纖維。我能加快糞便的形成和排出。有困難,別忘了找我!

B. 四年級上冊科學《空氣中有什麼》教學設計

下面是教學設計,供你參考。
教學目標:
1、能夠用實驗探究空氣的成分。
2、知道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氧氣和氮氣,此外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氣體。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尊重事實,重視證據,能對空氣成分的實驗提出質疑。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是了解空氣的成分。
2、教學難點是掌握往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的實驗操作技能。
教學准備:
三隻相同的蠟燭、去底的塑料瓶、水槽、紅水、火柴、冰、水盆、筷子、膠帶等。
《3、空氣中有什麼》學案:
一、我看書:看實驗圖示,讀實驗說明。
二、我思考:思考書中提出的問題。
三、我能做:
1、上網查找資料:空氣有哪些物質組成的?
2、上網查找資料:二氧化碳有什麼性質?
3、帶一杯冰或一礦泉水瓶冰,用毛巾包好,用保鮮袋扎緊。
4、請家長幫忙,找一礦泉水瓶的石灰水。
5、每組帶一個打火機,上課用。注意安全,不能隨意點火玩。
四、我總結:通過探究性學習,我知道了:
五、我提問:我經過思考,還不懂的問題有: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認識空氣的成分。
教學分目標:
1、能夠用實驗探究空氣的成分。
2、知道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氧氣和氮氣。
3、尊重事實,重視證據,能對空氣成分的實驗提出質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演示實驗1:哪只蠟燭最先熄滅?哪只燃燒得最久?
(1)展示三隻點燃的蠟燭,按圖所示。
(2)猜一猜:這三隻蠟燭中,哪只蠟燭最先熄滅?哪只燃燒得最久?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3)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中產生的現象。
(4)學生討論:實驗中有什麼現象產生?
2、蠟燭罩小杯的熄滅快,罩大杯的熄滅慢,不罩杯的不熄滅,你能解釋這些現象?我們今天就研究這些問題。
二、研究空氣的成分
1、實驗2:燃燒要消耗一部分空氣。
(1)師:為了弄清蠟燭罩小杯的熄滅快,罩大杯的熄滅慢,不罩杯的不熄滅的原因,我們做個實驗。
(2)學生實驗:學生分組按要求做實驗,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見書9頁)(瓶內水上升)
(3)學生小組討論總結:有什麼現象發生?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瓶內水上升,因為瓶子內的空間原先被空氣占據著,蠟燭燃燒時燃燒了一部分空氣,就空出了一部分空間,這時由於大氣壓力的作用,水就占據了這部分空間。)
(4)匯報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匯報討論研究的結果。
(5)師:這種水上升的現象,說明了什麼?(燃燒時燃燒了瓶內的一部分空氣,這部分空氣支持燃燒。)
(6)小結:也就是說,空氣中有一部分氣體是支持燃燒的。

C. 人教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怎樣放得更大》教學設計

科學概念:
1、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2、顯微鏡的發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
過程與方法:
1、用兩個放大鏡組合製作一個簡易顯微鏡。
2、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3、閱讀課文中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人類發明顯微鏡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2、科學的不斷發展,會促使技術不斷地改進,而技術的發展,又會促進科學研究的發展。
4、學習科學家對科學執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懂得人類的不懈追求促進了顯微技術的不斷進步
【教學難點】自製簡易顯微鏡
【教學准備】
分組實驗器材: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卡紙(或現成的紙筒)、剪刀、膠帶。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蕊,青苔,蠶絲,紙纖維,昆蟲的足、翅、觸角等,手電筒或小鏡子。
教師演示器材: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自製的顯微鏡,相關課件(如顯微鏡的歷史等)。
【教學過程】
一、顯微鏡的發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能熟練地使用放大鏡來觀察一些細小的物體了,但人類的探索慾望總在不斷地發展,放大鏡不能滿足人們對微小世界繼續探索的慾望。如何能使我們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顯微鏡,用電子顯微鏡……
2、介紹各種顯微鏡
1)最早的光學顯微鏡:荷蘭詹森父子製作的顯微鏡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顯微鏡。由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組成,它是光學顯微鏡。後來光學顯微鏡經不斷改進,最大放大倍數可達1500倍左右。
2) 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場代替透鏡。一下子把放大倍數提高到一萬倍。20世紀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萬倍。
3) 掃描隧道顯微鏡:放大倍數可達3億倍。
二、做個簡易顯微鏡
1、怎樣放得更大?
師:放大鏡何以變成了顯微鏡呢,在放大鏡變成顯微鏡的過程中人類進行了怎樣的思考與努力呢?我想當時人們首先想到的問題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學們,你們有什麼辦法在現有的放大鏡的基礎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讓學生嘗試回答)
2、我們自製顯微鏡
1)我們已經知道增加放大鏡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數,但即使我們將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數也只能達到25倍左右。這個凸透鏡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該怎麼辦?
2)嘗試用兩個放大鏡觀察物體。
調整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觀察物體,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後移開一個凸透鏡,比較一下兩次看到的物體有什麼不同。反復幾次,看看有什麼發現?藉助紙筒,參考第10頁的方法自製一個顯微鏡。(事先讓學生自備與放大鏡外徑一樣大的紙筒每組1-2個,否則課堂上的時間會不夠)
3)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蕊,青苔,蠶絲,紙纖維,昆蟲的足、翅、觸角等。
三、小結
17世紀時,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們就像我們一樣,嘗試著把兩塊凸透鏡組合起來製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觀察工具,它們便是顯微鏡的前身。
板書設計:
4、怎樣放得更大
肉眼看 希望
——放大鏡 看
——(兩個凸透鏡組合) 到
——光學顯微鏡 更
——電子顯微鏡 多
——掃描隧道顯微鏡 …… 文 章來源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製顯微鏡的探究活動,知道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凸透鏡的組合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2.閱讀列文虎克自製顯微鏡並發現微生物的故事,了解顯微鏡發展的歷史,體會技術是不斷發展的,技術的改進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也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促進著科學研究的發展。
3.以科學家列文虎克對科學的執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勵學生。
【教學准備】
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卡紙、剪刀、膠水。供顯微鏡下觀察的物體,如花粉、青苔、蠶絲、紙纖維等,手電筒或小鏡子。
【教學過程】
1.引入
提出問題:我們怎樣才能把物體放大更多的倍數呢?
討論。
2.怎樣放得更大
探究:用兩只手一前一後分別拿兩個放大倍數不同的凸透鏡(如教材上的圖),反復調整它們之間的距離來觀察物體,然後拿開一個透鏡,只用一個透鏡觀察物體。反復幾次,看看有什麼發現。
匯報。
講我們剛才經歷的過程就是人們發明顯微鏡的過程。在 17 世紀,人們把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一個凸透鏡把另一個凸透鏡所成的像進一步放大,這樣明顯提高了放大倍數,這就是最早的顯微鏡。顯微鏡的發明,使人類觀察的范圍大大地擴大了。
3.做個簡易顯微鏡
討論顯微鏡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製作:學生分組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4.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只用一個放大鏡時觀察不清的文字和圖片,看看觀察效果如何。
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青苔、花粉等,比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5.了解顯微鏡的發明、發展史
閱讀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發現微生物的故事。
討論: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了什麼?
6.講教師介紹顯微鏡的發展歷史
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能把物體放大 300 倍,使人類看到了過去從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後來人們不斷改進技術使顯微鏡不斷改進和完善,可以把物體放大到 1500 倍左右,能分辨出百萬分之一毫米的物體。但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有限的。 1932 年,德國科學家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顯微鏡,由此把放大倍數提高到 1 萬倍。到 20 世紀 90 年代,世界上已經研製成功了放大率 200 萬倍的電子顯微鏡,人們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質內部的精細結構,知道了所有物質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見的極小極小的微粒組成的,從而發現了原子世界。
1983 年,人們發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這種顯微鏡比電子顯微鏡更先進。顯微鏡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研究微觀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類最敏銳的眼睛。
7.提出下一節課的研究任務——用顯微鏡觀察研究身邊的生命世界

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凸透鏡的組合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技能目標:能利用兩個凸透鏡自製一個顯微鏡,並用這個顯微鏡觀察微小的事物。
情感目標:體會技術的發展能推動科學的進步,而科學的進步又會返過來影響技術的發展,最終改善我們的生活。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列文虎克對科學的執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學准備:
1.課前學生收集顯微鏡在科研、醫療、工業、農業、紡織、考古等領域的影響、作用及應用方面的資料。
2.分組准備兩個放大倍數不同的放大鏡,觀察用的青苔、花、小字,事先用鐵架台做好的自製顯微鏡。
3.幻燈片以及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T:看,老師這里有兩個放大鏡,一大一小,它們誰的放大倍數更大呢?我們一起來比較比較!
2.T:如果想要把物體放得更大,比如:一千倍,該怎麼辦呢?
(板書課題:怎樣放得更大)
3.T:在很早很早以前,那時侯還沒有顯微鏡。一天,有一個叫詹森的小男孩在自己家的樓頂上玩耍。無意中,他拿起了2個放大鏡,反復擺弄兩個放大鏡間的距離時,突然他發現:街對面教堂高塔上的大公雞雕塑比原來放大了好幾倍,就連大公雞身上雕刻的羽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詹森非常興奮,他馬上把這個發現告訴給了自己的父親。後來,詹森與自己的父親一起用大大小小不同的放大鏡片來做各種距離不等的配合,在他們認真思索,反復實踐中終於發現了把物體放得更大的方法。
二、自製一個顯微鏡
1.T: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也像詹森父子一樣來調節調節放大鏡間的距離,使物體放的更大呢?
2.T:由於調節的位置不太好固定,老師已經事先把下面的放大鏡固定在鐵架台上了,我們只需調節上面的這一個放大鏡,直到找到一個放的最大的圖像。同桌兩個孩子一架,注意抓緊時間,開始實驗。
3.學生活動
4.T:看到了嗎?是不是放得更大了?
5.T:其實兩個放大鏡按一定的距離組合在一起,就能把物體放的更大,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顯微鏡了,上面的這個鏡片是顯微鏡的目鏡,下面的這個是顯微鏡的物鏡。剛才我們經歷的過程,就是詹森父子發明第一台顯微鏡的過程了。我們用它來觀察物體?老師為你們提供了一些花、青苔和小字,你們也可以自己選擇一些物體來觀察。比較一下,用肉眼看,用一個放大鏡看和這台自製顯微鏡看,有什麼不同?這個活動在四人小組中展開。
6.學生活動、匯報。
7.T小結:剛才孩子們用自製的顯微鏡看清了許多我們用肉眼看不太清楚的物體,而事實上我們的科學家也是這樣,他們也是通過顯微鏡才觀察到了許多微小生物的,其中一位叫列文虎克的科學家,他首次利用顯微鏡看到了細菌。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有關他的故事吧。翻開書11頁,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
8.學生閱讀T: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了什麼?
9.T小結:通過學習我們發現自製的顯微鏡確實能把物體放得更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先後出現了幾種顯微鏡,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吧。(播放幻燈片)
三、分享資料
1.T:除了這幾種,你還知道哪些種類的顯微鏡,它們有什麼作用?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影響呢?課前,我請孩子們收集了以上相關的資料,我也了解了你們收集資料的情況,看得出來每個孩子都是很用心去收集的,還有的組收集到了一些圖片。接下來,我請同學來交流交流。其他同學認真聽,從別人的資料中你都學到了什麼?
2.學生分享資料
3.T:聽了這么多的資料,此時,你想說什麼?給你們2分鍾的時間,小組討論討論吧
4.小組討論、匯報

D. 四年級科學怎樣加快溶解教學設計

1、讓學生在探索「來怎樣源加快溶解」的過程中經歷「問題——假設——驗證——證實」的科學探究過程。
2、引導學生在「哪一塊食鹽溶解得快」的活動中,經歷控制單個變數進行對比實驗的探究過程,並認識影響物體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幾個因素。
3、引導學生在研究活動中大膽設想,精心設計,並能控制實驗條件,用對比法的原理進行科學的驗證過程。

E. 四年級科學教案誰有

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全套教案,共34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下載吧
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課程目標
總目標
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分目標
1.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及將自己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了解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做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運用感官和適當的工具,搜集、整理有關的資料和數據,認識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6)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思維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並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7)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並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2.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小學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慾望。
(2)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形成用科學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願意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
(5)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教學進度表
第一周 :教師備課
第二周 :空氣的性質(一) 空氣的性質(二)
第三周 :熱空氣和冷空氣(一) 熱空氣和冷空氣(二)
第四周 :空氣里有什麼(一) 空氣里有什麼(二)
第五周 :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單元評價
第六周 :機動
第七周 :冷熱和溫度(一) 冷熱與溫度(二)
第八周 :熱的傳遞 加熱和冷卻(一)
第九周 :加熱和冷卻(二) 吸熱和散熱(一)
第十周 :吸熱和散熱(二) 水在加熱和冷卻後(一)
第11周 :水在加熱和冷卻後(二) 單元評價
第12周 :聲音的產生 聲音的傳播
第13周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不同的聲音
第14周 :我們吃什麼 怎樣搭配食物
第15周 :食物的消化 我們的食物安全嗎
第16周 :排序 分類
第17周 :考試 (一)考試 (二)
第18周 :講評 (一) 講評 (二)
第19周
第20周
第21周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的具體內容標准
(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方法來收集證據。
(2)能用文字、圖表等方式呈現收集到的證據。
(3)能對證據進行比較、歸納、概括等加工,並做出合理解釋。
科學知識的具體內容標准
(1)能用一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2)知道空氣是由不同氣體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氣和二氧化碳氣,知道氧氣對生命的意義。
(3)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等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等性質,了解人類對空氣這些性質的應用。
(4)了解人類活動對空氣產生的不良影響,意識到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
(5)知道因地球的形狀,空氣冷熱不勻時形成風的主要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具體內容標准
(1)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2)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3)願意合作與交流。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用多種方法認識水、固體和液體之後,繼續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認識不可直接感知的空氣,同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觀察、實驗、比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課題:1、空氣的性質
課程標准:
科學探究: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方法來收集證據。
科學知識:1、能用一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2、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了解人類對此性質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教學目標:
過程與技能
1.學慣用觀察、實驗、比較、概括等多種方法認識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氣。
2. 能根據壓「氣墊」的感覺和觀察,作出假設,並能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用多種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科學知識
1.知道空氣是氣體,具有占據空間、有質量、能被壓縮等性質。
2.知道壓縮空氣有彈性,了解壓縮空氣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細心觀察、注重證據及認真思考的科學態度。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 能描述空氣的存在、空氣占據空間和空氣有質量
? 描述空氣能夠被壓縮
? 將瓶中的紙不會濕和瓶中的氣球吹不大與空氣的存在和空氣占據空間聯系起來
? 將傾斜的天平與空氣有質量聯系起來
? 將壓不到底的針筒與空氣能被壓縮和空氣有彈性聯系起來
? 能用對比的方法,進一步認識空氣的性質
學習成果評價:
概念發展:
層次1:學生知道空氣的部分性質但沒有將空氣的存在和空氣占據空間、空氣有質量三者聯系起來,未能認識到壓縮空氣有彈性。
層次2:學生知道空氣的性質,並且了解空氣的存在,空氣占據空間和空氣有質量三者之間的聯系,知道只有壓縮空氣才有彈性,但不了解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應用。
層次3:學生知道空氣的性質,並且了解空氣的存在,空氣占據空間和空氣有質量三者之間的聯系,知道只有壓縮空氣才有彈性,了解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應用。
探究能力:運用觀察、實驗、比較、概括等方法來認識不易感知的空氣。
層次1:學生不能自主利用多種方法設計實驗,認識空氣。
層次2:學生能自主利用多種方法設計實驗,但在實驗過程只能夠不能按實驗設計的步驟實驗。
層次3:學生能自主利用多種方法設計實驗,能根據實驗設計按步驟實驗。
教學材料:玻璃杯(透明塑料杯)、紙、紅色水、水槽、飲料瓶、氣球、細木棍、空氣充的同樣多顏色相同的氣球兩只、細線、支架、塑料袋、一次性塑料注射器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 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
集中話題 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地球的表面覆蓋著厚厚的一層氣體,我們叫它大氣層,通常大家把它叫做空氣,對於空氣大家了解多少呢?
2、學生匯報自己搜集到的關於空氣是材料,大家交流。
探索和調查 空氣是占據空間的
1、空氣有這么多的性質,你能證明它的存在嗎?這里有一個透明的大玻璃缸(出示已注有大半缸水的大玻璃缸),如果將玻璃杯倒置,垂直放到玻璃缸的底部,杯中的紙會怎樣呢?
2、演示、提問:你觀察到了什麼?你認為杯子里的紙濕了嗎?
學生觀察匯報
3、分組實驗
將玻璃杯垂直取出。
4、這些現象說明了什麼?
小游戲:比賽吹氣球
1、我想請位同學幫忙做一個游戲:比賽吹氣球。不過他吹的氣球有一些區別。(出示放在礦泉水瓶子中的氣球,並把瓶口封好,另一個就是普通的氣球。)請其他同學來做裁判。
仔細觀察發現,一個吹得很大,放在瓶中的只能吹鼓一點。
2、請這位同學說一說自己吹氣球的感受。
3、這個現象有說明了什麼呢?與空氣有關嗎?
4、小組討論,匯報
5、師生總結: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是占據空間的。
6、利用光碟讓學生直觀理解「空氣占據空間」的道理。
空氣是有質量的
1、將一個空杯子口朝下壓入水中,再慢慢傾斜。你看到了什麼?這些水泡是怎樣運動的?
2、觀察討論:杯子里的空氣向水面跑。
3、請一位同學,一隻手拿一個空礦泉水瓶子,另一隻手拿放了三分之二水的瓶子。不斷將瓶口與瓶底倒置,你會發現什麼現象?
4、匯報:空氣總會跑到水的上方。
5、我們知道水是有質量的,那空氣有嗎?
出示研究表格,設計實驗裝置,畫出設計圖。
6、小組討論,提出假設。
7、各組交流。
光碟演示實驗要求。
8、領取實驗器材。(小組分工)
9、進行實驗驗證。
10、各組說明實驗情況以及實驗結論。
11、師生總結:空氣是有質量的。
空氣可以壓縮,壓縮的空氣是有彈性的
1、請兩三位同學用手壓氣墊,說一說是什麼感覺?用塑料袋分組活動。(注意:用力不要太大)
2、學生觀察鬆手時氣墊發生的變化。
3、大家看到了什麼現象,有什麼想法?能證實嗎?提供針筒和橡皮。
4、觀察針管里的空氣開始所佔空間的大小和手壓活塞後的大小,手壓活塞時的感覺,松開手後看到的現象,比較活塞壓下一部分時與壓不動時所佔的空氣、手的感覺及活塞的運動各有什麼不同。
5、學生分組實驗仔細記錄實驗過程,討論得出結論。
觀看光碟錄像。
6、平時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壓縮空氣?
7、學生討論、匯報
8、利用教學光碟補充。 藉助其他物體覺察空氣占據空間
覺察空氣的存在,認識空氣有質量
認識空氣能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了解壓縮空氣的應用。
回顧和解釋 1、和馬鈴薯、牛奶等固體、液體相比,空氣有什麼特殊的性質?
2、學生討論,完成表格後匯報。
3、通過活動和不同物體與空氣的對比,你得出什麼結論?
學生匯報總結。 歸納概括空氣的性質
教學反思:

課題:2、冷空氣和熱空氣
課程標准:
科學探究:1、能用文字、圖表等方式呈現收集到的證據。。
科學知識:1、等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等性質。
2、知道地球的形狀、冷熱空氣對流是形成風的主要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合理利用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教學目標:
過程與技能
1.用實驗並藉助想像、聯想,認識冷熱空氣的流動規律。
2.繼續學習藉助其他物體覺察空氣的認識方法。
科學知識
1.知道同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熱空氣上升的原理。
2.知道地球表面空氣的冷熱不勻是形成自然風風的主要原因。
3.了解人類對熱空氣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愛國主義精神,體會科學給人類帶來的好處。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 能描述冷空氣往下沉,熱空氣往上升;冷熱空氣對流形成風。
? 能將風的形成與冷熱空氣的對流聯系起來。
? 藉助其他物體繼續認識空氣。
學習成果評價:
概念發展:

F. 四年級科學上冊水裡有什麼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道水來里有溶解源和不溶解於水的物質

2、使學生知道沉澱、過濾、消毒是水凈化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自來水的凈化處理過程。

3、 指導學生初步學會做沉澱和過濾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4、 向學生進行飲水衛生教育,培養學生認真細致、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知道沉澱、過濾、消毒是水凈化的常用方法。

2、向學生進行飲水衛生教育,從小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3、沉澱和過濾實驗的操作規程。

教學准備:

1、有關《水污染》和課本插圖的課件。

2、 沉澱實驗:燒杯、明礬、玻璃棒。

3、 過濾實驗:濾紙、剪刀、燒杯、玻璃棒、漏斗、鐵架台、滴管。

G. 四年級科學上冊怎樣搭配食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意識到營養均衡才能健康成長。
2.了解食物金字內塔,並能根據食物金字塔評價自己容的飲食結構。
3.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能設計科學合理的食譜。
4.願意用科學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飲食結構。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設計一份科學合理的食譜。
2.教學難點是理解和運用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則和方法。
【教學准備】
1.記一篇你的一天食物日記。
2.想一想自己是否偏食、挑食。
【學案】
《2怎樣搭配食物》學案
自主探究學習目標:
1.了解食物金字塔,並能根據食物金字塔評價自己的飲食結構。
2.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能設計科學合理的食譜。

閱讀全文

與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